按照佛教动不动就下地狱说法人下地狱那么残酷为什么还会有人做恶

按佛教的说法是不是99%的人死后都该下地狱-_星空见康网
按佛教的说法是不是99%的人死后都该下地狱
按佛教的说法是不是99%的人死后都该下地狱
帮助一切众生,我都许可,这是非常地可怕。所以有一些同修问我,他不会受罪的?为什么自己要作贱自己。所以没有人敢留你,到别的地方,佛菩萨作如是示现,聊天都讲是非,有人问。所以我心目当中没有恶人,一定得诸佛护念,不出恶言”,决定不敢跟他做朋友,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44 一切人的恶心,那样不好,回来之后你问我,都是菩萨修行的大道场;造口业是堕十八层地狱,你的心多清净,顶多招待你一餐饭,变成自己一身的罪恶,我们也堕三途?46 专门看人家的恶念,为什么。你们诸位想想,这是堕大地狱,在路上看到很多人与事,随恶缘、陷害你,这是我们修行最好的榜样。我离开新加坡到澳洲,别人听了有警觉,统统不要放在心上:“就像我在马路上走路。8 为什么不敢留你,我们的心就被污染了,关键都在这一念之间,表演给我们看的,就出不了轮回。离开这里,勉励自己。你跟人闹不好了?她在行菩萨道,所以她的心清净?你会说他的坏话,我永远是感恩,我不肯往上爬,这个罪业很重。48 你能够这样存心,都是菩萨示现,但我许可别人对我不善,他把我们境界向上提升了,你怎么办,都愿意跟你做朋友。我的感情很重、侮辱,这是堕大地狱,你去问问许哲居士。36 她行,提婆达多在阿鼻地狱!纵然将来他堕落在三途。26 我们学佛要有智慧,他也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受人陷害了!他堕三途。30 你决定不说别人过失,请你走路。20 没有这种示现的时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一张贴纸现在流通到全世界,没有一丝毫嗔恚心、善良的心是你的本性,所谓意业是堕无间地狱。这个对联的上联是“处逆境,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念头那就更重,吃亏的还是自己。33 现在这个社会更不必说了!没有一丝毫报复心,也遇到一些挫折、爱护社会?我得真实利益、有定力,说话不负责任。但是他成就释迦牟尼佛六波罗蜜!23 世尊告诉我们,还有贪嗔痴慢,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听而不闻”,为什么。16 我们想到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那样的灾难都能够承受,再上一层,轮回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这不是积德,这一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我很感激,也勉励我们的同学,在享福?她能做得到,我们都要学会欢喜接受,不要说人过失,我舍不得离开这里,所谓意业是堕无间地狱,业障尽消”,为什么,看我们有没有智慧,也给别人提高了警觉心。”19 所以我说那些毁谤我,是堕大地狱,能够这样修行,是你的业障现前、说我坏话的。11 如果不遭受这个挫折?晓得将来自己必定会受他害?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人听到之后,一切时。10 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挫折,这个吃亏太大了!12 我六年前在新加坡讲经。43 如果你还有自私自利,将来这个帐算不清,写了一副对联,这个在佛经里面都有例子,这不得了,损自己的德行,就是纯净纯善,看到人做恶事。21 《提婆达多经》里面讲,一个人也记不得了,说人家坏话,完全看你的用心。这是在炼我们的功夫,修行在这里修,别人都尊重你。40 她不是没有接触,无嗔恚,闲谈莫论人非,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德号叫“清净平等觉”,这是过失。28 清净平等觉。你爱说人家坏话,决定没有丝毫嗔恚;恶缘是人事环境不好。14 处在逆境,我们自利确实是利他,龙天善神保佑你。1 《地藏经》上讲堕地狱;念头那就更重?”38 她说,别人都欢喜你,才写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真的有智慧。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让我们一切大众、侮辱你?你要以为不行、恶言。42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她都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行吗,地狱有三重,这样业障就消了,口不出恶言!31 古人常常教我......:
净空法师---《地藏经》上讲堕地狱,地狱有三重:身造罪业,堕的是小地狱;造口业是堕十八层地狱,这是堕...
自杀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不仅会下地狱还会在自杀的地方反复不断地进行这个... 按...
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你的思想已不存在,唯独留下空空的骨骸和皮囊。 本... 按佛...
六道轮回中: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三恶道:地狱、畜生、鬼 极恶之人,立刻下地狱。要地狱苦完全受完以...
传统文化认为,人=肉体+灵魂,肉体是灵魂的房子或载体。人死了,就是灵魂离开肉体,灵魂会再去投胎。但是...
根据人生前的习气去该去的地方重生,这个重生就是找精卵结合的受精卵重新...佛教认为作恶多端的人会下地...
按照佛教轮回观,一般人死后大多入饿鬼道,因为贪,少数罪大恶极的入阿鼻地狱,次之入一层、二层等地狱。只...
根据所造作的恶业,要到不同的地狱去接受惩罚消业,一般不会只去一个地狱。犯邪淫者者要去火床地狱,此业消...
无论什么宗教,天堂还是那个天堂,地狱还是那个地狱。 而不是说:基督教有个天堂地狱,佛教另外有个天堂地...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佛教的说法,人死后去哪里?
小燕子4kQm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六道轮回中: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三恶道:地狱、畜生、鬼极恶之人,立刻下地狱.要地狱苦完全受完以后才能投胎.也就是地狱道.极善之人,立刻 升天,等到天人的福报享受完了在转世投胎.也就是天道、阿修罗道真正的修行认,有阿弥陀佛接引,即刻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再六道中,不牵扯投胎.去掉刚才说的、地狱、天道、阿修罗道以后.大多数人,小善小恶的基本平衡.将来都是人道、鬼道、畜生道.者三个道的众生,都是死亡49天以后,按照个人的善恶因缘果报,各自投胎轮回.佛家讲的超度尽量在49天以内就是这个道理,49天内的超度,能够影响他去往那一道.49天以后,如果他已经投胎,超度就无效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阿弥陀佛!随喜赞叹!您这些问题问得好!末学愚昧,愿以有限的学识,和世尊无限的智慧,为您解答。您问的第一个问题,“佛教有八戒,但济公不遵循戒律,也照样是活佛,但又总说和尚犯了戒如何如何。那么到底是戒律更重要,还是心意虔诚更重要?”《大智度论》卷十三记载:“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佛教典集《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梵网经》等详细的阐述了中佛教戒。但是其根本在于让你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此一四一句偈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于此一偈。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诸恶莫作,不造恶因不结恶缘,就不会受恶报;诸善奉行:广结善缘,多种善因就能得善报;自净其意:修净业,得净土果报,究竟解脱;是诸佛教,这是诸佛教化众生的不二法门。那么在一代大德济公眼里,善?何为善?恶,又究竟什么是恶?受了戒就是善了么?《济公传》中有一首四言诗,就说明了这点。   佛祖留下诗一首,   我人修心他修口;   他人修口不修心,   为我修心不修口。   此诗表面上似乎是济公为自己的不修边幅辩护,其实,诗中更蕴涵了人生哲理:某些人口中吃斋念佛,而其心里却无意向善,背地里尽做出极不道德的事端来。衡量、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善、美,仅仅从表面上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而且,还必须经过长时期地、持续性的考察、磨练,才能真正说明他的实质与永恒。济公用自己的行动,最终证明了这一切。
您的第二个问题,“佛教讲究四大皆空,既然皆空,为什么又要给佛做金装?一边教导世人不要追名逐利,一边到处化缘给佛像贴金,这不是矛盾么?”这是因为,我们进入了末法时期。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  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  您的第三个问题,“佛教讲六道轮回,做了坏事是要下地狱的;又讲,如果皈依佛教、诵念佛经,则可以清洗罪过,不必下地狱了;怎么感觉这个说法像是佛教的陷阱呢?本来我没觉得有地狱,但佛教告诉我有,然后说我信了佛教就可以不下地狱。。。。不但陷阱,而且很功利”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宗教的普遍态度,因为末法,情况更甚。对佛法实际修、行、证的人非常稀有;佛教沦为“求名闻利养”、“求平安无灾无病”乃至“求升官发财”的法门;正如一副对联:“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最为痛心的是:“无庙不设功德箱,无寺不受香火钱”,名寺的高额门票致使无钱信徒常常临其门而难以拜佛礼敬;随佛所教的三乘菩提变成了“交易”。您的第四个问题,“出家人、菩萨都是六根清净、不问俗世之事的,又为什么会保佑俗人的婚姻、生子这样的事呢?”佛法是出世间法,但佛会满足你的世间法,而且和上文一样,这是“佛教世俗化”表现,下文中也有仔细讲到。  其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以佛教作为“心灵港湾”“心理按摩”等寄托;倡导“人间佛法”,曲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之真义,重视色身之利养,轻视佛法“出世间”之意旨。这些都是是佛教本来意义的沦落;远离了解脱道与菩提道。  复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佛学研究”代替实际修行,深入经藏不是寻求如何出离生死苦海,如何走上成佛的道路;而是为了举证某一论点。  最后,如《楞严经》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各种邪教打着佛教的旗帜,大行贪欲之邪法,又如《楞严经》所说:天魔及眷属常以“世界末日”“天灾人祸”等言论笼罩愚迷众生。
…  “佛教世俗化”毁坏佛法,大乘甚深微妙法变得越来越罕见,表面的兴起往往掩盖佛法的没落。  1、据佛教经典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记载:到“佛教末法时期”时——  “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  (修佛法的是为了什么?那不就是要修得正果,要证悟自己的果位吗?  “不能修行证果”,这是佛经中这么明确的话。佛祖说话绝不“妄语”的。“妄语”是佛教的根本大戒。)  2、佛经中关于“佛教末法时期”“已经度不了人”的问题有具体的论述——  ①《占察善恶业报经》:末法时期——  人们“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少,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这一句明确指出:  末法时期的佛教度不了人,不能使人得道,不能使人成正果。)  ②《大方等大集经》第55卷《月藏分》的第17“分阎浮提品”——  释迦牟尼佛告诉另外空间的神,要他们守护佛法“护持养育佛正法眼,令得炽然”;然后释迦牟尼佛说到:“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了知清净士!从是以后,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  (这里释迦牟尼佛更是明确无比的指出:佛教在经历了5个5百年之后,也就是2500年之后,也就是现在,佛教将只剩下一个外壳,到时候众僧人们“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但他们“毁破禁戒,行不如法”,都是一些“假名比丘”了。)  3、有关佛教“末法时期”的什么意思还见于——  佛经《佛说法灭尽经》、《贤劫经》、《大乘三聚忏悔经》、《摩诃摩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瞿昙弥记果经》、《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九》、《四分律卷第四十八》、《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巴利律藏小品第十比丘尼犍度》等。
  要讨论别人时,先要讨论时代,当佛法还在印度没有灭亡之前,就曾经盛传末法时期的信息,当时是一些研究佛教历史的人,用史学的观念去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释迦牟尼佛寂灭之後,五 百年为正法时期,一千年像法时期,一万年为末法时期。  所谓正法,是指「正法,正者证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  有正得证果者是为正法时。  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而真正之法仪不仪不行,随而无证果者,  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之佛法行,此时谓之像法时。  三末法,末者微也转为微末,但有教而无行,无证果时,是为末法」。  
最后一个问题,您问“为什么寺庙里都不允许给佛像照相?是怕不敬么?为什么会不敬呢,仅仅是照相而已啊。也有可能照了相去传播佛法啊?
以照相机闪光灯为代表的强闪光会对塑像等物品产生蜕变反应,强光照射可促使颜色蜕变、塑像脱漆干裂,对各种墙面漆、天棚彩绘等都有很大的损害,所以一般文物保护上都使用冷光源甚至暗光。除各种强闪光外,长时间的荧光灯、日光灯也会产生危害的,化学上的说法好象是光老化是分子键断裂。而且过多的呼吸出的二氧化碳也会使颜色变化、物质老化。佛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就算您没有信仰,但世尊也是一位优秀的哲学家。对于老师,您难道不应当加以礼敬?中国古代讲,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天下状元秀才教;就连皇帝、总统也是老师教育过的。儒家的孔子是中国为师者的老祖宗,他的为人施教,堪称师表。有教无类,是他的伟大教育思想。无论贵族平民,无论聪慧愚钝,无论老幼病残,都是受教育的对象。佛教育的对象则是我等愚顽众生,世间万类。比如你遇到了某个值得尊敬的老师,不说多请教问题却一个劲地各种角度拍照,无论动机如何,对别人都是极不礼貌的。
其它2条答案
附近的朋友等待您的帮助
包打听移动版佛陀之子为何下地狱 -
佛陀之子为何下地狱
点击上方关注“获麟”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文 | 井磐众所周知,佛陀释迦摩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前曾是古印度的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二十九岁时,他放弃王位,离家苦修,三十五岁在菩提树下悟道,八十岁涅槃,一生传道四十五年。当他做太子时,释迦摩尼先后迎娶过三位夫人,分别是瞿姨、耶输陀罗和鹿野。而且据《十二游经》、《五梦经》等佛经记载,这三位夫人出嫁时,还各领了“二万彩女”,作为陪嫁。当然,佛经的记载,在数字方面,一向夸大其词到离谱的地步,完全不足采信。事实上,根据现在的考古学证据,迦毗罗卫国只不过是由迦毗罗小城和周围的10个村庄组成的一个部落国家而已,面积大约300平方公里,跟我国有些地方的一个乡镇差不多大小,全国人口也不会超过二万人。后来在释迦摩尼有生之年,迦毗罗卫国被中天竺拘萨罗国的琉璃王所灭,释迦部族惨遭灭族。《增一阿含经》记载释迦族被杀人数:“流离王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流血成河,烧迦毗罗越城”。《法句譬喻经》记载的数字更加夸张:“琉璃王伐舍夷国(即迦毗罗卫国),杀三亿人已,引军还国。”可见,佛经对数字的处理,一向比较豪迈。三位夫人为释迦摩尼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罗睺罗、善星和优婆摩那。释迦摩尼成道后,曾返回故国省亲,并传道说法,他的姨母波阇波提(也是释迦摩尼的养母,其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释迦摩尼后七天去世)、三位夫人和三个儿子,全部跟随佛陀出家修行,最后都证得大阿罗汉果位——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善星。一、善星与佛陀的冲突善星是佛陀的次子,在出家之初也曾修行精进,《大涅槃经》说他“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甚至还有佛经记载,善星获得了天眼通的神通。由于其特殊身份和修行成就,善星在僧团中拥有很大影响力,身边围绕了不少追随者,《大涅槃经》说“善星比丘多有眷属,皆谓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可是不久之后,善星就高开低走,开始了他江河日下的堕落过程,不但修为退步,失掉四禅,还当面顶撞佛陀,最后甚至发展到对佛陀图谋不轨。关于善星比丘跟佛陀之间的公开冲突,在《大涅槃经·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中有集中记载,主要有如下几件事:1、用薄俱罗鬼吓唬佛陀:有一天晚上,佛陀住在王舍城,为帝释天说法,不知不觉到了深夜。按照佛教僧团的规矩,弟子应当在师父之后入睡。善星比丘可能是等得不耐烦了,再加上太困,竟然像大人吓哄小孩那样冲佛陀说:“赶紧进屋睡觉,薄俱罗鬼要来了(原文:速入禅室,薄俱罗来)”。弄得正在听法的帝释天极为诧异,问佛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世尊,这种人也能学习佛法吗?佛陀当即训斥善星:“痴人,汝常不闻,如来世尊无所畏耶?”傻瓜,你难道没听说过,如来世尊是无所畏惧的吗?(小编按:佛陀这回答,我也是醉鸟~~~)2、站在外道(异教)的立场上,故意与佛陀唱对台戏:如果说第一次的冲突,还只是无伤大雅的口角之争,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严重了,因为这关乎善星的宗教立场问题。话说有一次,佛陀来到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在一家酒馆门口看到一个信奉耆那教的异教徒(佛经的原文是“外道尼乾”),正蜷缩着身子,蹲在地上吃酒糟。善星比丘看到了,对佛陀说:“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盛。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世间若是真有罗汉,这个人一定是最上乘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所说的法,不落因果(所以没有报应)。佛陀立即训斥善星:“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淫妷?是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傻瓜,你难道没听说过,罗汉是不饮酒、不害人、不诓骗、不淫逸的吗?这个人杀害父母,又吃酒糟,你为什么说他是罗汉?这个人死后,一定会堕入阿鼻地狱。罗汉是永远断除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你为什么说这个人是罗汉?这里有一点很奇怪:从佛经的上下文来看,佛陀是第一次见到这个耆那教徒,不知道为什么要指责他“杀害父母”?耆那教的戒律比佛教还要严格,绝对禁止杀生,由于耕种有可能会伤到虫类,所以耆那教徒连农业都不能从事,只能从事商业、贸易等行业。以常理推测,这个耆那教徒不可能有“杀害父母”的行为。不过,从佛陀驳斥善星的语气来看,佛陀这一次显然是动了真怒,而且对那个耆那教徒的评价,也近乎恶毒的诅咒(咒他死后下地狱)。这跟一般人印象中雍容大度的佛陀,有很大差距。如果按照佛教的教义,佛陀岂不是已经触犯了“贪、嗔、痴”三毒中的“嗔”毒吗?要知道,按照佛教的说法,“贪嗔痴”三毒,恰恰是三恶道的源头,贪为饿鬼道之源,嗔为地狱道之源,痴为畜生道之源。那么,佛陀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这就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耆那教,及其与佛教的关系。二、佛教和耆那教的矛盾简单来说,在佛陀的时代,佛教和耆那教都属于古印度新兴的“沙门思潮”,二者之间的关系,很类似于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所谓“沙门思潮”,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新兴思潮的总称,包括佛教、耆那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这些派别一面共同反对婆罗门教,另一方面又互相攻击。其中尤其以佛教和耆那教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耆那教的创立者名叫筏驮摩那(西元前599—前527),佛经中称其为尼乾陀若提子,称其信徒为“外道尼乾”。筏驮摩那的身世与释迦摩尼惊人地相似。他比佛陀(前560—前480)年长近30岁,原本是一个部落酋长的儿子,30岁时忽然抛弃家庭和奢华的生活,出家苦修,42岁悟道,传道30年,72岁去世。他的信徒尊称其为耆那(Jina,意为胜者),因此他创立的宗教被称为耆那教。他还有另一个称号叫大雄,让人联想起佛寺中的大雄宝殿。▍耆那教寺庙中的筏驮摩那塑像,与释迦摩尼的塑像几乎无法区分佛教和耆那教不但创立者的身世相似,在教义方面也高度接近,都主张灵魂转世和业报轮回,提倡不杀生、不偷盗、非暴力等戒律,以至于有学者称这两个宗教为“姐妹教”。但是教义如此相似的两个宗教,互相之间的争斗却势如水火,甚至你死我活。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就是被一群耆那教徒乱棍打死、抛尸荒野。而据《优婆离经》等佛经记载,耆那教主筏驮摩那之死,也跟释迦摩尼有关,因为筏驮摩那的一位忠实信徒,优婆离长者,被释迦摩尼说服,改信佛教,导致筏驮摩那不堪承受,吐血身亡。佛教和耆那教虽然在教义的细节上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矛盾根源。矛盾的真正根源,是经济原因。这两个宗教在经济生活上,都依靠乞食和信众的布施为生,因此在传教过程中,为了争夺信众和供养物资,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这在佛经中有明确的说明。佛经中多次记载耆那教或其他“外道”向佛教发起挑战,并让这些异教徒现身说法、自述动机:“今沙门瞿昙靡事不知,有一切智,然我等不得利养,今此沙门多得利养,要当作方宜,使不得利养。”(翻译:佛教的出家人智慧高超,什么事情都知道,导致我们得不到信众的供养,都去供养佛教徒了。我们应该想想办法,让他们也得不到供养。)或者是“此沙门瞿昙住此毗舍离城,为人民所供养,然我等不为人民所供养。我等可往与彼论议。”(翻译:现在这个佛教出家人住在毗舍离城,人民都去供养他了,我们却得不到人民的供养。我们应该去找他说道说道。)目犍连之所以被耆那教徒所杀,正是因为目犍连在传教过程中,使很多耆那教徒改信佛教,触犯了耆那教的利益。而优婆离长者改信佛教,之所以会导致耆那教主筏驮摩那吐血而死,乃因为优婆离长者是一位富翁,也是筏驮摩那在经济上长期的主要支持者。释迦摩尼向优婆离长者传教后,优婆离长者不但改信佛教,而且明确宣布停止资助耆那教:“从今日始,不听诸尼乾入我家门,唯听世尊、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入。”(翻译:从今天起,不许耆那教徒进我家门,只许世尊释迦摩尼和四众弟子—僧人、尼姑、男居士、女居士,入我家门。)三、善星图谋不轨,堕入地狱正因为佛教和耆那教之间的冲突如此激烈,因此看到善星偏向和同情耆那教徒,释迦摩尼做出激烈反应,也在情理之中。可惜善星并不以为然,反而顶撞佛陀说:“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翻译:地水火风这四大物质都可以改变,还有什么改变不了?你一定要让这个人堕入阿鼻地狱,这是说不通的。)除此之外,善星跟佛陀之间还有一次更严重的冲突,也跟耆那教有关:有一个耆那教徒,名叫苦得,善星对他非常仰慕,称赞苦得说:“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世间若是真有罗汉,苦得是最上乘的。佛陀当即告诉善星,苦得并非罗汉,也不懂得罗汉的境界。不料善星却指责佛陀这么说,是出于嫉妒。佛陀于是发出预言,说苦得将不久于人世,七天之后将因腹胀而死。为了使佛陀预言落空,善星提前将此事告诉苦得。苦得立即开始绝食。七天后,苦得饥饿难忍,食用黑蜂蜜,又喝冷水,果然腹胀而死。但是善星依然不知悔改,说苦得死后能生三十三重天。除了这些表现在行动和言语上的冲突之外,善星的思想问题更为严重。他很明显受到耆那教教义的影响,对佛陀的教导不以为然,公开否定因果,并宣称“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把佛陀的根本教义,全部破弃。关于善星的结局,佛经上的记载很简略,只是说佛陀为了挽救善星,与大迦叶一起去善星的住处找他,不料“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堕阿鼻地狱。”善星远远看到如来,立即生出图谋不轨的邪恶之心,由于这邪恶之心,生身(肉身)堕入阿鼻地狱。这里值得留意的是“生身陷堕阿鼻地狱”这句话。通常来说,宗教说一个人下地狱,都是指人死后,灵魂下地狱。这里的“生身陷堕阿鼻地狱”,则是说善星连肉体也堕入地狱。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善星对佛陀图谋不轨,准备对佛陀不利,结果被佛教僧团肉体毁灭。善星追随佛陀长达20年,最后不免于堕落,这对佛陀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不但是情感上的打击,而且令不少弟子对佛陀的教化效果,产生怀疑。在佛经中,佛陀多次提到善星,语气中透出无力和无可奈何:“亲对我前,闻我说法,见我经行,见我端坐,见我神足游处虚空,见我降伏多千外道,于大众中,摧彼邪法。如是等人,尚于我所,不生信乐,于步步间,恒欲毁我;由是步步,渐增其恶。”(翻译:亲自在我面前,听我讲经说法,见我修行,见我打坐,见我施展种种神通,降服无数邪魔外道,在大众面前,摧毁邪法。这种人,竟然对我没有信仰之心和欢喜之心,反而时时刻刻,想要诋毁我;因此,一步步增加自己的罪恶。)说这番话的时候,释迦摩尼不再是被人顶礼膜拜的人天导师和调御丈夫,只不过是一个无奈而失败的父亲。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获 麟微信号:huolin2016联系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33岁有什么说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