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试炼饰品怎么样是什么样的感觉

去西藏感受什么叫,信仰!
走近西藏,流连盛景。走近那延绵的雪山,还有洁白的冰川;走近原始森林,还有碧绿的草原;走进神奇的宫殿,还有蓝天白云;走进奔腾的大江大河,还有多姿多彩的湖泊。那里留下了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足迹;那里有一张张被太阳晒黑的笑脸;那里可以听到路人默默念的经文;那里有磕着长头,用心灵印刻真诚,用身体丈量历程的朝圣者。走近西藏,用虔诚的心,沿着心神指引的方向,去朝拜神圣的佛。
走近西藏,享受日光。日光倾城,多么美好;日光璀璨,给人希望;日光明媚,给人满足;日光沐浴,山中佛语;日光照耀,野草飘香。注视高原的太阳,就像将军一样威严,你若接近它,就不要怕被它灼伤;避而远之,就感受不到它的热情。夕阳西下,似乎更美,不再严厉,反而慈祥,用柔和的光芒照耀,即使不说话,也能感受到。特别是傍晚,遥看拉萨河被夕阳染红,等待布达拉宫开灯远望,一个极乐的世界,呈现在你眼前;身临其境,何等的惬意;作为朝圣者,活在佛的恩泽和包容下,谛听天堂,一定有自己朝圣的故事在传说。
走近西藏,目睹朝圣;朝圣是藏族信徒每天必须做的事,人们摇着转经筒,念着“嗡嘛呢叭呐哞”六字真经,转山神,转寺院,转神塔,不停地念,不停地转。朝圣意念清空心灵,苦闷烦事向佛主诉说,好坏皆由天定,自己只做自己该做的份类事,不想烦事,不思痛事。诵念真经,吐故纳新,练了气息,对五脏六腑受益匪浅。
摇转,活动四肢,身体得到锻炼,生命得到长寿。朝圣是完成心灵深处夙愿的行为,形式是一种习惯,实质上是在惯性场中的祈祷,祈祷吉祥平安,根深蒂固后,就是信仰。西藏是一个全民信教区,强大的信教气场,让每个心灵置于其中,感悟信仰的力量;藏族人们诵经的声音及寺庙雄奇壮观的建筑,更具魅力;看着喇嘛们敲着一种奇怪的鼓,诵经的声音,可以让人真正静下来感受佛泽。
念经是朝圣者生活的全部,也是信仰带来的热爱;唯有虔诚,无私的佛才会照耀。在这神奇的地方,只有信仰,让生活有了方向,不能去看大千世界种种,只看眼前的庙和心中的佛。特别是每逢仙女节,给钱,无论多少,信佛的人们,特别的满足,都给你善意的微笑,他们笑得特别的灿,特别的甜,特别的美。
走近西藏,祈福天神。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就能亲近天神;向天神诉说自己的酸甜苦辣,撒出一些纸片,让天神知道心愿;再放上一块石头,证明自己在此祈祷过,放石头的人多了,就成了玛尼堆;人们把心愿刻在石头上,写在红黄绿蓝白的布片上,布片是五个颜色且有经文,故“五彩经幡”,让风把心愿带给天神;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经幡,闪烁熠熠,随风发出飒飒的絮语,那是朝圣者心灵的呼唤,祈愿天神保佑的声音。
走近西藏,欣悦湖泊。每一个湖泊,都有不同的色彩;每一个湖泊,都有美好的故事传说。你在湖边念想的人,都会变成云朵,出现在天空,而你对他们的爱,已经化作湖水,冰封在这里,即使短暂的孤独,也能感觉他们的陪伴;没有湖泊就没有精灵,没有牵挂就没有念想;湖泊赋予心灵启迪,让你感悟人生真谛,让你心旷神怡。
走近西藏,向往圣洁。在这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里徜徉,湛蓝的天空,高耸入云的雪峰,空旷的草原,浩瀚的花海,相互辉映,融为一体,让人感受从未有的愉悦和酣畅;人间的失落,抑郁,烦恼,惆怅,都已荡然无存;充盈在你胸膛里只有激情的炽热与生命的张扬;朝着心中的莫斯卡,放飞心灵,一路奔狂,只为朝拜神奇的人间天堂。
微信ID: zangdilvxi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去西藏,玩彻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白岩松:寻找信仰是当下中国最大的命题
龙永图 白岩松
[摘要]《龙永图 白岩松:中国,再启动》一书是龙永图、白岩松的思想合论,两人以各自人生经历和改革观察来现身说法:评点经济、谈论信仰、忆青春、道幸福……《龙永图 白岩松:中国,再启动》,龙永图 白岩松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本文摘自《龙永图 白岩松:中国,再启动》,龙永图 白岩松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月。作者:白岩松每天打开电视或上网看新闻,常看到:“航班延误游客围攻机场工作人员”“机场爆炸”“商场砍人”“孩子被摔”“城管打死人”……社会时常显出浓重的戾气。我们不能只简单谴责这一戾气横生的现象,也不能指望肇事者被惩罚就万事太平,此刻,更需要思考的是这些戾气的根源在哪里。我觉得三个因素可以涵盖中国目前的很多问题。第一个,来自不信任。现在中国庞大的信任危机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飞机飞不了,如果说是空管原因或是天气原因,可能没有乘客会相信。他拿起电话一打,一听说北京天气好着呢,就急了,说北京天气好着呢,你怎么撒谎?我无意替中国的航空公司解释,的确,它的服务有时会让我非常难以忍受。但是我仍要替它申述一点,中国的空中空间给民航的比例只有17%,剩下的全被拿走了。民航也有它非常委屈的一面,因此,有时候不得不撒谎。撒谎,公众不信任,所以就会焦虑,如果要信任的话就会心平气和得多。第二个,我觉得来自中国人的“怕吃亏”。人太多了,所以都怕吃亏。我买了票你不让我走,那我不冤死了。第三个,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已经非常习惯直奔目的,干什么事都是直奔目的,过程往往被忽略了,尤其是旅游。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从来不习惯那种直奔目的地的旅游。有一次在厦门鼓浪屿,98%~99%的游客,甚至100%的游客,一到鼓浪屿就会直奔日光岩,到了那儿,爬几步照完相转身就走。而我离开日光岩不到100米,走进鼓浪屿的巷子里,突然看到另一个鼓浪屿,最美的鼓浪屿在巷子里。其实很多风景都在意外当中,但是大家都直奔目的地了。有个外国人写了一篇文章《跟着中国旅游团游欧洲》,他跟了一个中国的旅游团,八天十国旅游。八天十国旅游,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只有我们中国有。我们还有世界公园,一个公园里边有50多个国家的典型建筑,一天就能游完。我们太想直奔目的地了。这就是过去匮乏所导致的一种急于拥有的心态。但是要忍受它是一个过程,慢慢地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这种生活方式,离开这种节奏。机场上安静的人会多起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一听“延误”,心平气和地转身拿出一本书。有的时候他可能突然还会“感谢”,幸亏今天飞机晚点了,我能把这本书认真地读完了。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人是这种心态就会好得多。无信仰,不幸福每个人的幸福和焦虑与大环境有关,但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都是原告也都是被告。卖猪肉的人用自己夹着瘦肉精的猪肉挣来的钱,兴高采烈地出来买了馒头,没想到被别人染了色。然后卖了染色馒头的人,兴高采烈地出来去给孩子买奶粉,结果里头有三聚氰胺。我们每个人都在害别人,而每个人又都是受害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怎么去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我想有三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公平、民主和信仰(或者叫希望)。第一,没有公平就不可能让大家觉得我可以选择属于我自己的生活。不公平就会有愤怒就会有焦虑,用一句形象一点的话来说,我希望全中国人民都成为“富二代”。当所有的人都成了“富二代”的时候,财富就没那么重要了。要知道真正敢抛弃财富的人一定是富裕的人。就像大画家董寿平,他后来之所以成为大画家,是因为他们家太富了,他就喜欢画画,把财产全扔了,一心画画成了大家。如果他家庭不富裕他能扔掉财富吗?他会成为大画家吗?当中国人都成了“富二代”的时候,生活会静下来,这需要公平,规则的公平,各方面的公平。第二,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让全社会的信任建立起来,因为我参与其中了,就像陪审团。中国现在也慢慢开始让民众的意见参与进来,你参与其中了,最后你才会拥有更大的信任感。大家别把“民主”当成敏感词,十七大报告里头两个章节都在大谈民主。最后一个,就是信仰(或者叫希望)。有信仰就会有敬畏,就会有变好的冲动与行动,就会有自觉对恶的克制,个体与社会就会美好一些。我觉得中国有很大的焦虑痛苦,来自我们的确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中国只有1亿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信仰,剩下的都是临时抱佛脚。中国人进庙里或者到观里头目的非常明确。什么事?没孩子,那去找观音。什么事?病了,进药王殿。什么事?缺钱,拜财神爷。指向特别明确。另外,中国还发明了“许愿”和“还愿”这一说,全是临时的,千百年来就这样。当然,必须强调,在中国,信仰可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但一定与我们内心的充实有关。我们内心要建立一种信仰,就是要有敬畏。改革开放30年,欲望面前,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畏是两个词,尊敬什么,畏惧什么。因此,我一直把它比喻成一条大河两边的河堤,这边是敬,那边是畏,河的堤坝足够高,不管河流怎么波涛汹涌,都不会泛滥成灾。但问题是,这100多年信仰的崩塌,敬畏的河堤不在了,或者变低了,因此欲望的河流奔腾泛滥,带来无数灾祸。人一定是活在希望之中,只要有希望有信仰,人就不会那么焦虑。寻找信仰,我觉得这是中国最大的命题。中国改革头20多年,要解决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温饱”“小康”“翻两番”,全是物质的概念。经过20多年,我们物质达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就是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吗?进入到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一个新的挑战来了,一个13亿的国家怎么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几千年走过来,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它在一种杂糅了的中国文化里,在你姥姥给你讲的故事里,在你看的戏里,在小学课本、唐诗宋词里,这些纠缠在一起,养成了我们骨子里的信仰。比如中国人讲究对长辈的尊敬,对孩子教育舍得投入,懂得节俭,还有敬畏天地。但过去我们有的一些信仰,几千年来对中国人起到支撑作用的东西被彻底毁掉了。中国传统信仰是八个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八个字是根基,可现在信的人也不多,如果还有人信,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也不至于那么严重。不信这八个字,是一个根源。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提出“信仰危机”,那时候提的“信仰危机”跟现在我说的寻找信仰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信仰危机”指的是对内心的挑战,而现在我们真的要寻找属于中国人的信仰,它是什么?它不一定是宗教,但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掉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任何畏惧,他会让整个社会感到不安。也有人质疑说,现实中有很多的问题与障碍,可一下子把未来与目标推到了虚无缥缈的心灵与信仰上面,是不是逃避?是不是面对现实难题的一种无能并无奈的溃败?我想并非如此,正是因为这些难题,我们才更需要有清晰的信仰做攻坚的武器,更何况,我们都得知道,我们打算往哪儿走。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路。富裕之后,必是人们的主动选择。你总该信一些什么,比如真诚,比如友情,比如适可而止,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没信仰恐怕就无幸福。(本文为腾讯文化独家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mile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离地三尺的神明哪去了?
  著名道士李一的猖狂与覆灭,再一次印证了一个普遍观点:中国人没信仰,太容易被一些江湖骗子趁虚而入。
  在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当今中国社会民众普遍无信仰,值得追问的是:那个离地三尺的神明哪去了?
中国严格无神论者占国民比例:
15% 由于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国人内心对超自然力量的需求渐渐增强。然而即使85%的人都有过类宗教行为,但在美国,有90%以上的人相信有上帝;在台湾地区,真正的无神论者可能只占2%。
确信自己有信仰的中国人占:
49% 宣称确信自己有某种信仰的中国人有49%。但与此同时,信奉民间信仰或巫术的人数在中国明显庞大。比起对人在精神和生理上有严格约束和底线要求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神医、风水、财神似乎更容易惹人喜爱。
过去一年中,算过命的中国人有:
3.62亿 在我们评价社会集体缺失信仰时,却发现过去12个月中约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看过相或算过命。更多人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游离在制度型宗教信仰之外,但热衷将有超自然意味的行为引入生活,如求签、祷告、看相、算命等。
缙云山基金会接受捐赠:
180万 在对与前“神仙”李一有千丝万缕瓜葛重庆缙云山养生慈爱基金会的调查中显示,该基金会在2008年接受捐赠180万元,而其中15万被用在李一名下的国学馆中,这些善男信女的捐款,又由李一转赠给了他自己。
没有,我早已没有了信仰!
我没有信仰。我曾经友善对人,帮助穷人。但这个残忍的世界逐渐让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很多人还在剥夺我生存的权利,生活如此艰难。穷人们都是如此,在困难疾病面前,我们的信仰如此功利,神化的人或宗教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拿什么来支撑我的信仰?
无信者无畏: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
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了官本位的社会结构,做官是很大的荣誉。可是就有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拿着老百姓给的权力谋私利。无所顾忌,混无信仰,是这些人的共性。
假货、假药泛滥
有人说,中国最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是各种电视剧、娱乐秀,而是“质量万里行”。那里面的各种造假方法直叫人叹为观止。而这种种造假行为的背后,是没有信仰支撑,无耻到了没有底线:只要能获取利益,吃死你活该!
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需要信奉一些东西。如果没有信仰,则会有别的东西趁虚而入。再加上现在民众普遍不相信“慢工出细活”,喜欢诸如“三天见效”之类的短期成效。于是,种种收费不菲的灵修班、辟谷课等就大行其道了。
“神医、高人”层出不穷
无信仰社会里,没有神可以信赖。那么无力的老百姓就趋向于相信一个所谓的“高人”。这就让很多胆子大、有手腕的人得了势。一翻包装之后,前待业青年成了神医、世外高人,成了大家信仰的那个“神”。
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
抄袭、假唱、超过底线地炒作绯闻等,这些现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不鲜见。但在民众普遍有信仰的社会,一旦发生上述丑闻,基本宣告当事人职业生涯的终结。而看看我们周围,用这种手段赢得了江湖地位的人实在难以计数。
近几年,我们遭遇了不少自然灾害。在“多难兴邦”口号的感召下,我们或多或少都为灾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捐款不在多少,而如果利用灾害搞“捐献秀”,用虚假捐献为自己挣名声,这样的人,你还能相信他什么?
在信奉上帝的西方社会,普遍的观点是:富人是替上帝保管财物,所以他们在晚年将财富捐出是在正常不过的事。而中国的富人很少这样做。再加上富二代的种种不争气的不良事迹,使得中国的富人成了一个不受尊重的群体。
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
在冯小刚的电影《夜宴》中,葛优大叔一句“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然而,诚信为本的时代随着古代信仰体系的崩塌而不复存在。现在的现实是:因为社会普遍无信仰,人与人之间互信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造成现代人普遍无信仰的原因是什么?
现代人大多是功利的。我们每天为了衣食住行而奔忙,不由自主地变的很现实。信仰说到底是个虚的东西,不能给我们带来金钱物质利益。简单一句话:“信仰中没有颜如玉,信仰中没有黄金屋”。没好处,我信你干啥?
客观地讲,我们的教育不鼓励人有信仰。从小学开始,各级教育没有类似“宗教扫盲”的课程,我们上过“法律基础”、“文学鉴赏”、“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之类的课,但“宗教基础”这门课,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相比西方人,中国一直没有统一的官方宗教,民间信奉的也多是各种不伦不类的改良宗教。太平天国一个很恶搞的“拜上帝教”竟然形成了冲击清廷的一股力量,可见中国的宗教基础之薄弱。古时候就没基础,现在这样也可以理解。
我们看到过太多的本本分分凭良心做事的人,在社会上混得不好;反倒是一些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的人吃香的喝辣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既然没信仰会有那么大好处,谁还会抱住一个所谓的信仰不放呢?
(02/03 10:39)·
(01/06 12:28)·
(12/23 10:55)·
(12/12 18:07)·
(09/30 10:30)·
(08/19 10:57)·
(08/05 10:54)·
(07/22 08:17)·
(07/06 17:55)·
(06/23 16:30)·
(05/19 10:34)·
(04/22 10:18)·
(04/01 11:20)·
(03/18 11:20)·
(03/04 11:19)·
(02/18 10:14)·
(01/27 18:01)·
(12/24 09:01)·
(12/21 08:05)·
(01/13 09:57)·
(12/31 15:04)·
(12/16 11:54)·
(10/14 11:02)·
(08/26 10:06)·
(08/12 10:22)·
(07/21 14:41)·
(07/21 12:23)·
(06/23 16:29)·
(04/29 10:34)·
(04/08 11:06)·
(03/25 11:15)·
(03/11 11:15)·
(02/25 11:16)·
(02/18 10:11)·
(12/24 09:02)·
(12/22 11:16)·
(12/21 08:03)·
(11/26 15:11)·
出品:搜狐文化  总策划:李劳  统筹:李岩
编辑:李岩 宋小青 潘幸知  设计:郑妍
版权声明:本期《文化重磅》设计、图文归属搜狐文化频道及相应作者;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动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