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西部地区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工程何时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对山区土地利用影响的分析--《国土经济》2002年10期
退耕还林工程对山区土地利用影响的分析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3.2【正文快照】: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1999 年开始,中国政府决定在西部地区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由此拉开西部地区最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与恢复的序幕。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极为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太洋;黄贤金;翟文侠;;[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3期
支玲,李怒云,田治威,王娟,林德荣;[J];林业科学;2004年03期
焦峰,温仲明,李锐;[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1期
陈志辉;徐旌;张佩芳;康晓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卫国;[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董捷;[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崔海兴;[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仝小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李昌爱;[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车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贺金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兴修,杨桂山;[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田光进,庄大方,刘明亮;[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陈志辉;徐旌;张佩芳;康晓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6期
于兴修,杨桂山;[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田光进,庄大方,刘明亮;[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陈志辉;徐旌;张佩芳;康晓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6期
李启森;[J];草业科学;1998年02期
王守春;[J];地理研究;199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芬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李晓波;[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李卫忠;[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张秋良;[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高瑞馨;[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姜恩来;[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刘勇;[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杨旭东;[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江;[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鲁绍伟;[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曾建生;[D];河海大学;2003年
史永彪;[D];河海大学;2003年
郑悦;[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吴转颖;[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李春香;[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朱洪波;[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蒋晓丽;[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兴安;胡曰利;;[J];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01期
孔凡斌;;[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蒋晓丽;王立群;;[J];林业调查规划;2005年06期
刘丽萍,李淑艳,高岚;[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年22期
赖亚飞;朱清科;李文华;;[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陈志辉;徐旌;张佩芳;康晓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6期
相伟;;[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1期
胡华科;郑春燕;;[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赖亚飞;朱清科;张宇清;秦伟;李文华;;[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忠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何雪锋;[D];兰州大学;2007年
柯水发;[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董捷;[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陈永富;[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崔海兴;[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赖亚飞;[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强;[D];四川大学;2007年
苏玉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车莉蓉;[D];四川大学;2007年
戎晓红;[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周厚胜;[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陈大庆;[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韩琼;[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吴付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仝小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宋富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茂才;[J];农村经济;2000年10期
秦玉才,杨旭东,童章舜;[J];林业经济;2001年12期
陈继红,邓玉林;[J];林业科技管理;2001年01期
孙殿华;[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1年02期
邓玉华;;[J];重庆行政;2001年04期
安淑萍;郭树华;;[J];林业经济;2001年11期
支玲;邵爱英;;[J];林业经济;2001年03期
孙殿华;;[J];专业户;2001年02期
王云,辛宏涛;[J];林业经济;2002年08期
王迎;[J];林业经济;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应钦;黄玖钢;;[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经济类[C];2003年
洪岩;;[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许建琦;;[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褚利明;刘克勇;张国明;丁国光;;[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辜华荣;杨跃平;周劢;唐伟东;;[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村林;;[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李文华;;[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谷树忠;;[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郭晓鸣;;[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雷增高;;[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共怀化市委书记
怀化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陈志强;[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张帆;[N];人民日报;2000年
刘晓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李晓丽;[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胡禾民;[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李建群;[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段彬;[N];陕西日报;2001年
余荣杰;[N];云南政协报;2001年
周克勤;[N];重庆日报;2002年
赵承;[N];国际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恩来;[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王爱民;[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樊巍;[D];中南林学院;2004年
李伟;[D];四川大学;2006年
杨旭东;[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邵治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吕粉桃;[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柯水发;[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崔海兴;[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赖亚飞;[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绍伟;[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韩凯峰;[D];西北大学;2004年
刘剑平;[D];中南林学院;2004年
梅莹;[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李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于尊祥;[D];吉林大学;2005年
陈钰;[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杨朝俊;[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刘子雄;[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柴浩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及供求的影响
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年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1 2.6%,粮食总产量下降15.9%,年度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退耕还林工程是 ‘进”是,’kl,,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是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到底对粮食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后续政策如何制定,值得认真研究。 2004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与四川、_陕西、内蒙古、贵州四省(区)农调队成立联合课题组,对此问题开展了跟踪调研。在对西部地区2200个退耕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对四川、陕西、内蒙古、贵州4省12县19个重点退耕机260个退耕农户进行了典型调查和研究。调研发现,退拼还林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和总产量下降,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特别是部分地区配合退耕还林加强了未退耕地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未退耕地粮食单产,在一定程度上弥...&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年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12.6%,粮食总产量下降15.9%,年度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退耕还林工程是“进”是“退”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是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到底对粮食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后续政策如何制定,值得认真研究。2004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与四川、陕西、内蒙古、贵州4省(区)农调队成立联合课题组,对此问题开展了跟踪调研。在对西部地区2200个退耕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对四川、陕西、内蒙古、贵州4省12县19个重点退耕村、260个退耕农户进行了典型调查和研究。调研发现,退耕还林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和总产量下降,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特别是部分地区配合退耕还林加强了未退耕地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未退耕地粮食单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退耕地减...&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春耕生产。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月21日,召开全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安排750万元资金用于全年粮食生产,主要用于乡镇办点示范、治理耕地抛荒、表彰大户等,新增粮食品牌创建20万元和密室叠盘育秧新技术75万元。二是全面动员部署。在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一周前,县里就召开了粮食生产动员会。3月初,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暨精准扶贫工作大会,与各乡镇签订粮食生产、减贫等七项责任状,并下发了《衡山县2017年粮食生产指导意见》和《关于遏制耕地抛荒的若干意见》。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迅将粮食生产计划落实到村组,任务到丘块,全县掀起春耕生产高潮。明确目标,重点推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明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万亩以上,总产4.2亿斤以上的总目标,确保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一是早稻集中育秧。全县计划落实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面积3万亩,带动全县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2万亩。重点支持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新技术的推广,推...&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强化基础设施,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推广超级稻和优质稻良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第一要务,全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35万亩以上,总产55万吨以上,力争年内打造5个1000亩的一片一品高档优质稻示范样板点,每个乡镇创办1个200亩以上的高档优质稻示范点,优质稻生产比例达到60%以上。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保护提升耕地地力。切实抓好3.1万亩粮食产能工程项目和7.8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建设,发展绿肥种植26万亩。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构建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抓好防洪网、灌溉网和水利信息网“三张网”建设。加快小水河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病险骨干塘除险加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等薄弱环节建设。抓好2017年度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县凉水冲灌区配套改造和“五小水利”建设,积极做好水源工程、河湖水系连通、淝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3座中型水库水电...&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梅县区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的水稻种类有杂交稻和常规稻。201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95万hm2,产量18.26万t,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34万hm2,产量16.38万t。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由解决温饱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粮食价格放开,优质米需求剧增,杂交稻产业发展得到了快速稳步推进。1梅县区杂交稻生产发展的现状1.1产业化经营发展稳步推进近年来,随着我国优质大米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优质稻大米价格不断攀升,而且更受人们欢迎。这些高价大米的兴起让一些农民意识到,种出高产量的普通米增产不增收,种出高品质的品牌米才有效益,从而涌现出了不少连片6.7hm2以上的杂交稻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如梅县区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县区运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县区惠兴米业有限公司等。目前,各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初步形成基地化...&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粮食生产以优质、高产、低耗、节本、高效、生态、安全作为发展目标,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牢牢把握中国人吃饭权,中国人饭碗里要装中国自己的粮食。1粮食生产形势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出现了“三高一低”现象,即粮食高产量、收购量高和库存高量、且价格低。如果单纯从粮食“三高一低”的表面现象来看,似乎中国人吃饭可高枕无忧了——粮食那么多,又那么便宜,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形势。但是粮食生产表面风光的背后,暗藏着危机。一是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状态。这主要是人口总数量庞大、基数高,以及居民生活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食物的多样化、优质化趋势加强,动物蛋白食品的消费数量将越来越大。随着粮食和主要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粮食生产日趋重要。二是耕地少,生产规模狭小。在农业和粮食科技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粮食的单产...&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川办函[2017]3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2016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全面深化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建设,全省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483.5万吨,比2015年增加40.7万吨、增长1.18%,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励评选办法(试行)》,经严格考核评比,省政府决定授予凉山州、达州市人民政府和泸县等20个县(市、区)人民政府2016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获得“丰收杯”的市(州)、县(市、区)要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进一步促进全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C——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答案:C
6.我国有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不仅丧失了大量的耕地资源,也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造成荒漠化有多种因素,下列因素中影响力最小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盲目开垦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答案:D
5.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B.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C.使土地优化利用D.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不能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答案:D
4.党中央制定的“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是针对下列哪项工程制定的( )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B.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功能D.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答案:A
3.被誉为地球的“肾脏”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解析: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答案:D
2.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荒漠化。在下列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是( )A.盲目开垦B.不合理利用水资源C.过度放牧D.过度樵采答案:D
1.下列生态工程中,哪项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A.沿海防护林工程B.“三北”防护林工程C.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D.防沙治沙生态工程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一工程23年间累计造林2 200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林面积的七分之一,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答案:B
13.下面一段资料描述了“石油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和人类生活所发生的影响。 商品能量的大量投入以及相应农业技术革新成果的采用,使土地生产率有了飞跃的增长,在年间,法国小麦每公顷产量净增1 812.5千克,日本水稻净增2115千克,美国玉米净增4 327. 5千克。在畜牧业,饲养周期缩短、畜产品产量提高。如肥猪的饲养周期已缩到5个月,生产每千克活重仅需饲料3.5千克;肉鸡的饲养期已不足8周,生产每千克活重仅需饲料2千克。美国在1979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达9.3万千克,能供养的人数为56人。美国农产品商品率在1910年为70%,1979年为99.1%。请完成下列问题:(1)简要总结出“石油农业”的优点。(2)与传统的“有机农业”相比,“石油农业”的弊端有哪些?答案:(1)投入高,产出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2)依赖天然资源,如石油,造成严重的资源破坏;依赖大量的农药、化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可持续发展。
12.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据计算,维持一个6口人的牧民家庭生活所需食物,需饲养35-40头牛,其中一半必须是母牛,以提供牛奶和繁殖小牛,其余为2-3头公牛,15-18头小母牛和几头小公牛。这一畜群所需的牧场面积取决于降雨量(因降雨量影响产草量),在降雨量为250 mm地区,约需400公顷放牧地。(1)这一资料提示人们,进行草场规划和分配(牧民承包)时应遵循______________原理;资料所列举的数字,主要强调的是应重视,否则将会______________。(2)资料中对牛群结构的具体计算,说明要形成一个种群,必须重视种群的,这样才能使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协调与平衡 环境承载力 导致草场的失衡和破坏 (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维持正常的增长
11.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从而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这个过程遵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因为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可知,草场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也具有环境承载力,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如果放牧的牛羊超过了草场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草场,所以要合理放牧。答案:(1)水 (2)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原理 (3)协调与平衡 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生态失衡和破坏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退耕还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