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元帅功绩是不是因为功高过主被杀的

  
||||||||||||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毛主席点评十大元帅:震惊14亿中国人
毛主席对十大元帅一一做点评:震惊14亿中国人!&十大元帅授衔时不但级别很高,他们在党内和军内的职务也很高。在1945年6月的中共七大和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上,十大元帅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十大元帅授衔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职务朱德元帅为中华人民共
  十大元帅授衔时不但级别很高,他们在党内和军内的职务也很高。
  在1945年6月的中共七大和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上,十大元帅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十大元帅授衔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职务元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其余9位元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罗荣桓还兼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十大元帅授衔时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副主席。
  十大元帅授衔时在中央军委的级别都是中央军委委员以上。在历史上,十大元帅谁最早入选军委、谁入选军委的次数最多、谁在军委的职务最高,既是他们被评为元帅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毛泽东主席
  最早参与军委工作的元帅是聂荣臻,1927年5月担任中央军事部参谋长。
  入选军委最早的元帅是聂荣臻、、叶剑英,1930年3月入选中央军委。
  入选军委次数最多的元帅是叶剑英,从1930年3月成立的中央军委,直到授衔前的1954年9月再度成立的中央军委,历届都入选,十元帅十大将中仅他一人。
  入选军委次数最少也是最晚的元帅是罗荣桓,1954年6月进入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并增补为军委副主席,当年9月第一次入选中央军委。
  中央军委中任职最高的元帅是朱德,1931年、1934年两届中革军委主席。
  本应该作为开国大元帅的毛泽东,对十位开国元帅的考语、点评,眼光非常独到,赞誉也很特别: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他们只要有一点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受到帝王的猜忌。君王猜忌的根源就是将军们的盖世功绩,当他们的功绩盖过了君王的风头时,那么他们也就危险了。遍观中国历史,太多的名将就是死于“功高震主”这四个字了。一、守关十年未让皇太极的铁蹄踏进中原一步的袁崇焕袁崇焕,明末抗后金(清)英雄,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在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他被诬通敌叛国,被判凌迟处死,割了三千五百四十三刀。这个数量在古代史上是一个纪录,从未有人打破。如此惨烈,比当年岳飞有过之而无不及。岳飞当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不假,而袁崇焕又何尝不冤枉?当他被一刀刀割下血肉的时候,他心里又是什么感触感染?百姓都相信袁崇焕卖国,但却有人不信。有这样一小我私家,他为袁崇焕收尸,悄悄地把袁崇焕的尸骨取下,偷偷地进行了埋葬。不仅埋葬,还嘱咐后人要为袁崇焕守墓。这位收尸人姓余,是袁崇焕曾经的一个小部将,小到连具体姓名都不可考。但他的后人承继了他的心血,十七代人,代代都为袁崇焕扫墓,烧香,从未断过供奉。二、替勾践灭吴的文种文种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范蠡隐退,并留下信给文种,劝他逃跑。文种看了之后,称病不朝。于是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4条在你那里,你用这4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自杀,留下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感慨。三、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吕后诛了三族。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封为楚王。有着这样的盖世功绩,刘邦怎能安心。当时蒯通就劝说韩信可以自立为王,但是韩信拒绝了,他以为自己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刘邦怎么还会杀自己。可是功劳越大就越危险,韩信统帅三军是好手,却不懂得这个道理。韩信刚刚歼灭楚军,刘邦就解除他的兵权,封为楚王。再到后来就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就把他降为淮阴侯。汉十年,刘邦亲征陈稀。韩信称病未出,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却被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究竟结果萧何足智多谋,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稀已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避免皇上生疑。”可怜韩信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临刑时,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韩信一家三族皆被诛杀。这就是“败也萧何”的由来。四、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人屠白起。白起最早带兵打仗是在秦昭襄王十三年,他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从此便崭露锋芒。次年,他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担任攻打韩、魏两国的主将。白起采用避实就虚、先弱后强的战法,最终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并俘虏了魏国的大将军公孙喜,又度过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从此白起名扬天下,也愈来愈受到秦昭襄王的重视。后来白起屡次出征攻打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等,每战必胜,极大的提升了秦国的威慑力,也奠定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根蒂根基。秦昭襄王也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最有名的一场战役应该是秦赵长平之战。在这场战役里,白起最后斩杀和俘获赵军45万人,使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屁滚尿流。白起所设立建设的盖世之功,使秦昭襄王既惊又喜,同时他也深深感触感染到一种“功高震主”的寒意,心里难免产生了一种猜忌。后来秦昭襄王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时,就任用了王陵为将,没有起用白起。在秦军失利的情况下秦昭襄王再次启用白起,可是白起还没有走多远,秦昭襄王就觉得白起满怀着不情愿出兵,势必会影响秦军的士气,甚至白起有可能带兵反叛秦国。就吩咐消磨使者拿着一把剑追上白起,命他自杀。五、被孙权逼死的陆逊三国中的名人很多,而江东更是人才辈出,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特别是陆逊,夺荆州,败刘备,功业最大。吕蒙死后,陆逊一直镇守武昌,更是声望至隆。然而,这位三国时代的奇才,晚年却异常惨淡,由于为孙权所畏忌,竟落得被逼死的下场?孙权称帝时,曾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孙登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储君,通情达理,没有人会说长道短,可是谁会想得到,孙登却先于孙权而死,于是孙权又立他宠爱的王夫人的儿子、19岁的孙和为太子,这件事本来很正常,可偏偏孙和有个弟弟叫孙霸,孙权对这个儿子情有独钟,把他封为鲁王,对孙霸的待遇和太子孙和的简直八两半斤,更不妙的是,太子和鲁王不睦。这样一来,政局的平衡打破了,两个儿子也为争位之事闹得不亦乐乎。陆逊是个武将,对这种政治斗争缺乏经验。当时,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都缺少侍从人员,朝廷里的人便争相将自己的子弟送到两宫中当侍从。权臣全宗的儿子全寄也依附了鲁王。于是,陆逊便写信给全宗,让他不要这样做,告诫他如果儿子品行不端的话,就会给家里招来大祸。谁知陆逊的好心被全宗误解了,他反而恨起了陆逊,并入手下手报复他。后来当太子孙和的地位被人非议时,陆逊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便上书给孙权,希望孙权区分好太子和鲁王之间的亲疏关系,要理解理睬区别对待的重要性。对此,鲁王派的人对陆逊很是不满,便给陆逊捏造了20条罪状,向孙权诋毁陆逊。这时候,那些本来就敌视陆逊的宦官们也乘此机会向孙权诽谤陆逊。这统统,导致了孙权对陆逊的怀疑和不信任。他不仅否定了陆逊的建议,还把陆逊的外甥等依附太子的人,也都关进了大狱。与此同时,孙权还派宦官去求全谴责陆逊,这也使陆逊的处境显得悲苦和无奈。公元245年,一代奇才陆逊就这样郁郁而终了。陆逊死的时候是63岁。六、被“莫须有”赐死的抗金名将岳飞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凭借着一腔精忠报国的热血和出色的领兵打仗能力逐渐从将士中间脱颖而出,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抗金将领。从1128年到1142年的十几年间,他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了大大小小数百次的战斗,战无不胜,势如破竹。绍兴元年至三年,岳飞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岳家军的兵力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之后,岳飞带兵北上,先后收复了襄阳六郡,给金兵以重重的打击。后来他又挥师北伐,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又在朱仙镇一役中大败金军,隐隐有继续北上犁庭扫穴的趋势。赵构深知岳飞的功劳太大,如果他真的拥护徽钦二帝取代自己,凭着他的功劳,肯定是一呼百诺,到那时,自己又该如何呢?他当然不要岳飞继续再设立建设功绩下去了,所以他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成为千古奇冤。十大元帅 -- 小飞杨 -- My networks Favorites
&|& & 发现 o 收藏 o 分享
User: &&Tag:&&&&&&&&&&&& 05:52:43.0&&&&User: &&Tag:&&&&&& 09:35:35.0&&&&&&&&&&&
Powered by
Copyright& ICP备案序号: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元帅评价毛主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