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有一空房子图片,我想装修我的房子,能把我的东西暂时放在楼下的

您当前所在位置:&>&&>&
空房子(外一篇)
作者:王克楠
字数:9505字
河边长着好几群空房子,嗯,确实是“长”,因为它们暂时还活着,远处的推土机、刨地机,还有诸如此类的铁家伙,暂时还没有来到这里,房子们得以苟延残喘。
离这个街区不远的另一个街区的房子都被扫荡平了。推土机和挖掘机日夜不停地响,铁质的机器足可以压碎血肉之躯,这些机器响动的声音很夸张,好像如果不夸张,就没有震慑力,这些搬迁户就会反悔。楼房、平房、大房、小房子以及房间里的气息,都
河边长着好几群空房子,嗯,确实是“长”,因为它们暂时还活着,远处的推土机、刨地机,还有诸如此类的铁家伙,暂时还没有来到这里,房子们得以苟延残喘。
离这个街区不远的另一个街区的房子都被扫荡平了。推土机和挖掘机日夜不停地响,铁质的机器足可以压碎血肉之躯,这些机器响动的声音很夸张,好像如果不夸张,就没有震慑力,这些搬迁户就会反悔。楼房、平房、大房、小房子以及房间里的气息,都在那个“突突突”的铁钩子下粉身碎骨。与房屋一起被粉碎的,还有这些住户安居乐业的老时光,老时光里的蔬菜、水井、香椿树,最重要的是邻里和睦,大家的房子贴着房子,手拉手,肩并肩,哪个有个灾有个难,朝着四外的房子喊一声,就能招来很多邻居……现在,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拆迁的风暴一浪高过一浪,这个过程一点也不浪漫,更没有小资情调的想象空间。房子在拆迁前,满街筒子都是政府的宣传车,大喇嘛,还有几乎盖满了老房子墙壁的标语,红纸黑字,像是一场运动的动员;还有先签字先优惠的诱惑,还有黑压压的动员拆迁大军(一点也不夸张),这些人包人到户,一天两头往家里跑,不是进行抗日的保家卫国动员,而是身有另外的使命。他们进门就喊大爷大娘,“求求您了,您就签字了吧,不签字,领导要停我们的工资。”有单位的,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单位的领导帮助做“工作”,说“这段时间你可以休息,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上班”。这样的架势使得我想起了1957年的向某某提意见,不过,那个时候是整人的,现在是物质的。动员者在和风细雨的同时,没有忘记适当地敲击一下这些被动员的人,土地是国家的,人也是国家的,有什么理由不签字画押呢?时间又是杀手,终于堡垒被攻破了,其中的一家扛不住了,先签字画押。漫天的拆迁风潮考验着住户的耐性,一天,两天,三天……终于扛不住了,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和担心,更多的是从众心理,有人签字,我也签字,不做第一个,也不做最后一个,因此纷纷签字。签字之后,即使房子还站在那里,也已经和户主没有了关系,随时等候推土机把它们铲平。
当然也有执拗者,坚决不签字,被称作“钉子户”。传说中的钉子户都是蛮不讲理的,是刁民。但我和报社小珍的相识,改变了大脑中先入为主的恶劣印象。小珍家住的是自家盖的小楼,兄弟姐妹多,如果不拆迁,一家人正好够用;拆迁了,就要再添钱扩大房子的面积。动员者来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交涉,房产公司答应给以现金置换,小珍的父亲对房产公司一点也不相信,只相信拿到钱才是硬道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现金难以到位。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是空的,依靠银行贷款盖楼,卖掉了楼盘才有钱,现在去哪里整钱呢?所以,双方的折磨拉来了序幕,彼此折磨,一方面小珍的房子不拆,开发商就没有办法施工,另一方面小珍一家也要承受折磨,先是断电、断水,小珍的父亲用蜡烛照明,用水缸储存水。接着就有人大锤砸门,砸了就跑,小珍父亲举着木棍在房子前骂街,没有人回应。后来,小珍家的玻璃在深夜被人砸碎了,小珍的父亲干脆钉上了木板,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小珍的老房子木门上,经常被人在夜晚抹上了人粪尿……
小珍在给我的电话里哭了,我说,你不会去公安局报案啊?小珍说,去了,人家说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方便插手。
小珍的父亲终于签字了,但是同时得到了现金补偿,这是对他三个月韧性抗争的认可。不管房地产商怎样骂娘,小珍的父亲是胜利了,不是精神的胜利,而是物质的胜利,胜利后的小珍父亲终于病倒了,住院四个月,才出院。
小珍是一个业余诗人,她家的房子拆迁后,她写了一首诗歌,在一月一次的诗歌学会办的诗歌沙龙读了:“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孩子/在今晚死去了/我们的体温/今晚冻结了,我们的喉管/今晚失去了声音,我们的身体/今晚四分五裂/拆迁和被拆迁,只有折磨/没有胜利者”。我不知道一个年轻的女子,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沧桑的诗歌。
我们住的街区和小珍不在一个区,但是拆迁一天天风紧,街坊邻居见面没有别的,议论的只有两个字:拆迁。一拨搞房地产的到我们这里看土地,地形不规范,盖商场,道路情况不好,盖住宅楼,安置了住户就没有什么大的利润了,于是就走了,而另一拨房地产商又来了,几拨以后,社区终于通知住户冻结户口,于是,拆迁的一天好像真的来了,就像喊“狼来了,狼来了”,狼真的来了。街筒子里有了冻结的布告,冻结期为六个月,这六个月,涉及这一群老房子的生死存亡。
可是,六个月过去了,又没有动静了,就像小珍诗歌里写的,拆迁真的是一场无期限的折磨。拆迁不仅考验着住户的耐心,还折磨着官员的上进心。为官必须有政绩,这是共识。为官一场,副县想升为正县,正县想升为副市,还有科级的想升为副县,科员也想升为科级,这样的梯级结构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当然官员不肯赤裸裸地承认这个官本位,美其名曰为“上进心”。在工作中,拆迁不顺利,遇到“钉子户”办法不多,心慈手软,就没有政绩。没有政绩,就无法“进步”。拆迁关系到升迁,所以大小官员们就很有动力,一心一意搞拆迁,不管白猫黑猫,让拆迁户签字才是好猫。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官员知道,在动员中不能激怒不要命的,这些年,涉及到拆迁自杀的事例不少,赶上了一件就会窝心好几年……怎么办?猫捉老鼠的游戏还得玩下去,拆迁的和被拆迁的都尽量把自己的智商发挥到最佳状态,双方斗勇斗智,互相折磨。
拆迁折磨的不仅仅是利益置换,还有邻里关系。拆迁动员者让签字的住户和将要签字的住户千万保密,不要把得到的“实惠”告诉别人,于是原来街坊们见面,像是一家人,无话不谈,可是现在,常常是说一半,掖着一半,都恐怕暴露了自己的利益诉求。拆迁办把公告贴在墙上,谁都知道,那张纸是死的,但是操作起来是活的,可松可紧,吃亏的是老实人。一个人一辈子老实,经济上不会太吃亏,拆迁中怎样赔偿,赔偿数额多少,可不是几百几千元,一差就是几万元,就亏惨了,于是,即使平时老实人当惯了的,现在也不想太老实人了,不愿意经济上吃亏,还会被邻里耻笑。
对于住户来说,还有新和旧之间的折磨。住户里的中老年人对高楼的不适应,对老四合院就很依恋。当然,对年轻人来说,早就对住黑乎乎的平房和民居小楼不适应了,巴不得早点拆迁,无论是弄到钱和弄到新房,都是可以的,他们喜欢单家独户过日子,不愿意整个街区像是一个大家庭,乱哄哄的。
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一个城市的生长,成长的前提就是要像割韭菜一般,把城中村全部割掉。于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镰刀高举着,一个城中村消失了,又一个城中村消失了……我一直认为这些村庄承载一种“根文化”,中国文化的根是农耕文明,一下子进入“工业文明”,会使得整个社会产生微震荡,人们心无所依。我曾经以文人之勇给领导提建议,建立一个“村庄纪念馆”以及纪念碑,以保存村庄文化的气息。领导呵呵地不说不赞成,也不说赞成。我知道他们心里是不赞成的,都想往前走,谁想往后看呢?舆论在倡导“新农村”,所谓新农村,就是农民住楼房。农民住进了楼房就幸福了吗?搞过公投吗?有多少农民愿意进楼,多少农民宁愿住在自己的四合院里?
城中村的农民没有住进单元楼的时候,邻里街坊一家人似的,感情交流,其乐融融,住进了单元楼,“住进小楼成一统”,且不说没有了地气,邻里之间串个门也不方便,久而久之,真的一家一户成了孤岛。孤独,也许是鲁迅这样的大师们所乐于的;对寻常百姓,可不愿意这样做。我所在的城市是北方城市,城市缺少南方的小河流水,但是各种树木还是有的,还有胡同里的花卉,不管是谁家的,就在胡同里养,谁看见了干了,谁就浇水。花香,香了各家各户。一年四季的变化在老街道的变化是鲜明的。
我对老村落的留恋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说,住平房,没有卫生间,拉屎要到公用厕所,你不怕屁股冻僵吗?是啊,屁股冻僵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赶上早晨早解的时候,公厕的茅坑前甚至排队。但是,这就可以成为把老房子、老村庄全部消灭的理由吗?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里,城市成了城市,村庄也纷纷成了城市,没有农村作为对比,城市的生活还是城市生活吗?官员在盅惑住户,拆掉了老房子,住进了新房子,就等于住进了天堂。还在忽悠住户,房子是你建的,是你买的,但是土地是国家的,国家想干嘛,就干嘛。动员拆迁的官员激动了的时候会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属于国家的,有什么理由不听国家的?让你签字,是看得起你!
我不是经济学家,无力去评判是不是只有走城镇化,中国才能和谐和发展?我只是十分怀念城中村的和谐氛围,住在老街道,人心坦然,自然,不勾心斗角,十几年前,我就搬到单位分配的单元楼里,但是每隔一个月,一定要回到河坡老街,和老街坊们聊聊天,和年龄相近的老哥们喝酒吹牛,觉得这样的生活有根,不然的话,我觉得自己是轻飘飘的蒲公英,风把我吹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发展才是硬道理,可是我们的身边住满了硬道理和软道理,哪个软,哪个硬呢?
邯郸是3400年的古城,随便在地下挖个坑,说不定就能挖出文物来。作为老街道老村庄,有的几百年,有的上千年,都是有历史的,虽然我所住的村庄里没有出什么名人,但是一家家的家谱写得清楚,枝枝蔓蔓分得清楚,中国的人口怎样从四万万走到了十三亿,可以从发黄的家谱上找到答案。村庄是人文文化的活化石,郊区有个村落叫勒马台,还有个村庄叫罗成头,都是很有来历的村庄,勒马台驻扎过唐王李世民的军队,罗成头是传说中的罗成的脑袋掉在此处,这些村庄都要消失了,没有人去想文化的事情,官员一句话就可以噎住你:文化传说可以当饭吃吗?
由于开发商觉得没有利润空间,一个个放弃了开发,我们那个街区的旧房子还能苟延残喘,贴到墙上的公告过了期限,人员户口又可以进进出出了。
我一直想观摩一下拆迁前的空房子,我的这个古怪的想法受到了轴承厂一个工友的支持,一天我们在一起喝酒,他突然说,你不是想看看空房子吗?我老婆单位在西山盖的房子都搬空了,过几天就要被铲平,你想去看,就看看吧,说不定能淘到几条金项链呢。他狡黠地向我眨巴眼睛。第二天黄昏,我终于带上相机,去检阅西山根的化工厂的老房子区。老房子是将死的老人,会有邪气的,我用阿Q精神鼓励自己,大胆点,再大胆一些,一定要进去这些神秘的房间,去尝尝这些空房子的滋味,千万别后退啊,别担心老房子会坍塌,在那个黑乎乎的推土机没有到来之前,老房子还可以坚持得住。
老房子成了空房子。老房子前的果树移走了,只有一个个的大坑;房子的窗户、门都被摘掉了,只留下黑洞洞的曾经的窗口和门口。站在外面从外向里看,黑洞洞的;进了空房子从里向外看,有依稀的光。《圣经》上说,有正义地方是有光的,空房子却是没有光的,断电以后,这里就失去了光源。文革的时候破四旧,烧古书,砸庙宇,但是老房子没有拆,因为要住人。如今改革开放了,需要拆掉老房子,需要老房子从“现代人”的视野里彻底消失。夕阳西下,我发现阳光照在老房子的墙壁上有点发软,没有生机,心里暗想,连太阳光也在嫌弃这片老房子了,就如带七旬老人或者是八旬老人去医院看病,医生一旦知道了病人七老八十了,就会减少了治疗的热情。
靠西山的这群房子是原来化工厂的家属院,住户差不多是厂子的老职工,有一定整体性,工厂虽然关闭了,但是原厂领导还是有很强的协调能力的,短短的半个月,住户竟然全部搬走了,像是鸟儿四散。哦,把住户比喻为鸟儿,是不确切的,因为搬走的是人,这些活人搬走后,我惊讶地发现真的鸟儿来了——麻雀来了。几百只麻雀好像彼此都有手机联系,说西山根有一群闲置的楼房,可以作窝。麻雀们呼啦呼啦地飞来了,让我惊奇地是,它们好像事先分到了各自的房号,飞到了这群房子,有条不紊地各居各室,扑棱扑棱地扑进了各自的居室。这群房子是老企业盖的福利房,大的有20平米,小的也有6平米,足够麻雀的小小身躯安身的。
我走到一个单元前,墙壁上除了用油漆写的那个“拆”字外,还有拆迁的编号:229号,这时的我想起去火化场送葬的时候,去世的人要事先装进大冰柜里,每个冰柜大抽屉都有编号。在空房子前,我想上楼看看,麻雀们扑棱扑棱地在我眼前飞,故意不让我进去,阻挡我进去它们的居室。我从地上捡起一把旧鸡毛掸子,轰走了麻雀,才能上楼去。上楼时,发现楼梯的铁栏杆也被取走了,楼梯上遍是水泥渣子,一不小心,就会被摔倒,但是我还是尽量到每个房间都看看,像是一个房屋收敛师,最高处的要看,最低处的也要看。如果光线充足,拍几张照片,给这群即将坍塌的建筑群留下几张遗照。
西山有一座寺院,不太大,历史也不悠久,清末民初建的。原来我去寺院上香的时候,总是要路经过化工厂的这群职工建筑群,这群楼建在西山底下,虽然不太规则,但是也有一番辉煌味道,尤其是夜晚,高处的灯光和低处的灯光互相呼应胶合,就像了梦想中城堡。我是一个有“城堡情结”的人,高高的房屋,尖尖的顶楼,互相依存的房屋,高大而厚实的城墙,城堡房间里的神秘……一次次刺激着我的眼球和梦境。从梦境里的城堡走出,就一直从现实生活里找一个相呼应的城堡,而眼下的西山根的这群民宅让我惊叹不已,也许是自己梦境里的城堡的原型?
我撑着胆子进了这个“ 城堡” , 有哲人说过,梦就是梦,千万不要活在梦境里。而现在,因为拆迁,我进入了梦境里的城堡,除了麻雀之外,没有一个人阻拦我,那些拥抱我的黑影,我知道是这些空房子里的曾经的老住户,他们是鲜活的,是生命体。房子没有拆迁前,我和他们素昧平生;他们搬走了,我进来了,寻找他们的气息,虽然这样的寻找并没有什么意义。一个人、一群人和一座建筑,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超越物质的联系,没有这些房子,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放“家”这个词。我先上了二楼,二楼搬走的住户好像是开公司的,地板上还有两枚废弃的公章,我小心地捡起来,作为纪念。上了三楼,迎门的墙壁上有一面老式的穿衣镜,镜面已经发黄,雕有梅花的图样,镜面沾满了灰尘,看来这户人家的年轻一代趁拆迁之机,有意识把老镜子抛弃了。进了房间,还有三只老式圆凳,横七竖八地躺在地板上,看样子是准备长眠不起了。
我小心翼翼地上了四楼,这户搬走的人家看来是文艺人家,墙上有被撕裂的油画,地上有破旧的竹笛和葫芦丝,还有八只六成新的木椅,两个五成新的长沙发,看样子这户人家住在这里的时候,不时在家里举行文艺沙龙。我虽有一定想象力,但是宁愿不去瞎想,还是让这些遗弃在空房子里的器物说话吧。我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敲敲椅子、沙发、葫芦丝,都发出了不同振幅的声音,但它们已经不会叙述消失了的房主人的故事,正像一座坟墓不会讲述墓主人的故事。我掸干净沙发上的尘土,小心地落座,沙发明显高低不平,左边的屁股高,右边的屁股低,也不知道这个房间的文艺沙龙怎样进行的?这家另一个房间里还荡着晒衣服的绳子,绳子上挂着两条毛边的黑色练功带,这户人家还有练习舞蹈者?
五楼、六楼、七楼都基本一样地杂乱,看不出消失的房主人在搬走前是什么职业,有什么爱好。房间里没有遗弃的旧家具,只有满地的烂衣服、破坛子、空酒瓶子等,我也搞不清为什么住户住得楼层越高,人越没有品位?终于到了七楼楼顶了,七楼顶部是一块有30平米的平台,这是这一带民居的制高点,站在楼顶,有“一览群山小”的感觉,可以看到远处的小河和山腰的亭子,楼的下面尽是高低不等、大小不等的房顶,水泥弄的房顶,大都光秃秃的,只有一家房顶上竟然垒砌了水池,汪上了水,水波荡漾,看来房主人搬走的时候,未来得及把水放掉。站在七楼的楼顶可以看到树木的树梢,这些树木平时可着劲长,也没有长到七楼这么高,只好用它们的枝桠拍打着窗户,和这里的住户讲和。但如今窗户们都被拆走了,树梢们只好拍打着黑乎乎的黑窟窿。我想象住在这个单元的原来的住户们,如有喜欢唐诗宋词者,携一把躺椅在楼顶,望着山顶的树木和山下的小河,可以“相看两不厌”,可是,现在都厌烦了,都搬走了。
起风了, 我担心自己会像风筝一般被风吹走,决定下楼。下楼的时候看到楼顶平台的四个角分别放着一只白瓷碗,共四只碗,碗里的水肯定是雨水,有点黄,不知这四只碗摆放在楼顶的四个角起什么作用?
出了一个单元,进了另一个单元,空房子,空房子,眼前全是黑洞洞的空房子。我进了这间空房子,又进了那间空房子,眼前除了黑影还是黑影。下午四五点钟的样子,我进了“拆”字299号的房子,这是老式的两室一厅的房子。空房子的墙上已经没有什么壁画,有的是撕碎了的墙纸,遍地的玻璃渣子,我不知道有些住户是怎样憎恨曾朝夕相处的老房子,怎么这样势力?为什么离开了它,就毁掉了它?理性去哪里啦?房间里那些旧的双人床,也被住户捣烂,床板撕裂、截肢,床上毕竟承受过房主人的男欢女爱啊,如今已经被残酷地遗弃。
因为空房子里的光线很黯,在房子里找到莫奈和梵高很容易,他们藏在生活的暗处,渴望向日葵那样的灿黄。有的空房子的墙根还残存燃了半截的蜡烛,也不知偶尔的停电,这只蜡烛给这家住户带了多少明亮?我没有火柴和打火机,没有点燃蜡烛,空房子里的黑影更是肆虐,一个影子躺进我的怀,我使劲地摔掉了它,又一个影子躺过来,我再次甩掉。在空房子之间,我像学会了穿墙术,在黑影中穿梭。有一个黑影居然会唱《国际歌》“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我骂了一句,不要脸,还主人呢?明天你就会在铁钩子的撕咬中永生了。不管骂别人也好,骂自己也好,在空房子里周游,完成的是一场精神漫游。
在空房子里,没有人会和我对话,在这个城市,也很难找到和我一样留恋老房子的人。这些房子的墙体上都刻着人写的“印章”——拆,这个红色的“拆”字外面还有一个圆圈,像是劳改犯穿的囚衣,也像是死刑犯的死命牌。政府说这群房是棚户区,可是,没有一处棚子,只有同样是钢筋水泥建成的房屋,只不过是高低有致,不那么统一,更不会盖32层高耸入云。过几天,这群房子就会被拆倒,由有形变成无形,一地瓦砾。拆房机械是专用的,有推土机和由推土机改装的“抓挠机”,像是利刃,对这些空房子进行凌迟处死,掏出老房子的心肝肺,然后把它们碾碎、砸平,这个过程处理得不动声色,你听不见老房子的声音和拆迁机械的欢呼。
这个下午,我都穿梭在空房子之间。我很奇怪进了这么多的空房子,竟然没有见到一只老鼠,老鼠是有灵性的,老鼠是害怕暴力的,老鼠不愿意陪着这一栋竖着的老棺材一起死掉,逃到它们认为是安全的地方了。在空房子里穿行,死寂,空洞,我必须不时掐一下自己的大腿,判断自己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我注意到空房子地板上被遗弃的旧钢笔,我捡起来。房间门口有旧电线,我也取走一截。一个空房间里,还有一把被油烟熏黑的旧藤椅,隐约觉得上面有鲁迅先生的体温……有的房间卧室门还没有拆掉,我推门的时候,总是心中害怕,倒不是害怕门本身发出的声音,而是对门内未知事物的惊悚。
人是有个性的,空房子也留下了个性痕迹。如果想猜想房主人的个性,只消研究他们留下的物品就够了。我在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盒子废弃的体育彩票,看来这户主人对于彩票发财很执著;在另一个单元的另一个房间里发现了半箱子零散的麻将牌,看来这户人家是搓麻高手;还在一个单元的一间房子里两箱子空酒瓶,一箱子白酒瓶,一箱子红酒瓶,看来这位搬走的仁兄是酒仙了。倘若知道他搬到了哪里,一定会登门交流饮酒心得。我还在一个单元的卧室竟然发现了三盒子崭新的避孕套,看着这户人家的男主人阳刚之气比较壮……总之,我觉得自己此时不是克楠,而是成了《福尔摩斯》里的侦探柯南了,是不是有偷窥嫌疑啊……
住户们留下的空房子有的整洁,有的邋遢,我则比较喜欢比较整洁的空房子。就像是一个人,即使被判刑枪毙,也要在枪声响之前,把自己捯饬得整洁一些,整洁来自对生命的尊重。我进入“拆”字341号,房间的整洁确实令我感到震撼,虽然不能说房间一尘不染,但是老式的圆凳子放在墙根,很安静。壁橱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坏,里面放着房主人不用的书籍,摆放得整齐,好像等待新的客人来住,来翻阅。壁橱还有一张“光荣退休”奖状,红色的图像上有“金属公司”字样,落款时间为日,由此推理,这位退休老人如今应该74岁,不知道是否健在?
空房子,空房子,满目都是空房子!空房子的走廊里到处是细菌,曾经的住户在这里喷洒清洁剂、除臭剂,和细菌作战。可是今天,细菌们一定在早晨召开庆祝大会,细菌们终于把住户打败了。等待空房子的是什么呢?是吃汽油的拆房机械,强大的推土机对这些老房子动起手来,就像是割麦子的收割机,一片片的老房子在机器牙齿的撕咬下,一片片倒地,倒地的声音是“噗噗噗”,很柔软。躺倒的时候,地上会尘土飞扬,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瞬间升天。再梦幻的城堡也禁不起推土机铁牙齿的撕咬。可怜的是房前房后的树木,梧桐树,香椿树,杨树……高的树,低的树,我为树的命运担心,但是这些树好像对将要出现的大扫荡无动于衷,真的像烈士一般临危不惧,它们照样把树叶弄得绿绿的,照样把树冠梳理得光油油的,像是要出门串亲戚,淡定从容。
几日后,“咣当、咣当、咣当”的的推土机就会发怒,在它们的嘶叫声中,这些老房子、空房子就要死去了,我虽然遗憾,但毕竟在它们还喘息的时候,来到了它们身边,进入了它们的心脏,还拍了很多照片。
我在西山根看了三天空房子, 心都被掏空了。为了平衡心态,自己又一次回到河坡街老街道里的老房子,房子出租出去了,满院子的电缆、电焊机之类的物品,楼上楼下,我已经找不到当年我的痕迹,络绎不绝的租房户已经破坏了原来的“风水”,即使如此,我也愿意老房子长久地保留下去。
我家老房子的后面原来是菜园子,还有哗啦啦的水车,有香椿树和蝴蝶,这些东西如今全没有了,还好,还有老街坊,他们的口音,他们的性格,他们的下岗、结婚离婚、生老病死,他们子女身上发生的动人心魄的事,他们对这六七十年来中国大变化的感想,他们……没有他们,我会活得很单薄。老街坊见到我,热情地把我拉进他们家喝茶唠嗑,因为这个区域的拆迁又遥遥无期,街坊们说话不用再藏着掖着,便直抒己见,说这里靠近河边,四周都是高楼,开发的价值不大,开发商又来了几拨,又夹着尾巴逃跑啦。由街坊们的指点,我看到墙壁上曾经出现的大红的“拆”字,又被街坊们用白油漆盖住,或者孩子们用小刀抠掉了。
如果说,我对老房子的情结有点文人的酸味的话,老街坊们大部分还是愿意住在老房子的,说老房子房间小点,大人孩子都够住,拆迁了,赔偿的钱不够买大房子,现在的开发商又很少盖小房子的,太麻烦啦。还有,老房子是几代老辈子传下来的,到如今被拆了,心里总是不落忍。
哦, 回到了老巷子, 老房子, 两天在“ 观摩”将要被拆掉的空房子的支离破碎的痛感,减轻了一些。现在的巷子还是原来的老巷子,巷子里照样有狗窝、鸡窝,房顶上有鸽子窝,有老房子、老巷子,动物们还可以安然无恙,我希望自己斯文一些,不要送葬似地想象和凭吊尚健在的老房子、空房子,我希望把不设防的每个房间都想象成一部部的书籍,这部书是《资本论》,那部书是《进化论》,还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不过,资本论是看不见的,进化论也马马虎虎,只有恶之花到处都是,
面对这一切,我是一个见证者,一个五内俱焚的见证者。
文章原文来源:《散文世界》
Tags: &&&&&&&&&&&&&&&&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所用成语:诸如此类,苟延残喘,粉身碎骨,安居乐业,一去不复返,保家卫国,和风细雨,各种各样,蛮不讲理,先入为主,四分五裂,街坊邻居,生死存亡,美其名曰,心慈手软,一心一意,单家独户,其乐融融,久而久之,轰轰烈烈,勾心斗角,苟延残喘,进进出出,夕阳西下,七老八十,有条不紊,惊叹不已,素昧平生,千丝万缕,横七竖八,长眠不起,小心翼翼,朝夕相处,男欢女爱,一无所有,高耸入云,不动声色,一尘不染,一丝一毫,无动于衷,临危不惧,络绎不绝,生老病死,动人心魄,遥遥无期,直抒己见,支离破碎,安然无恙,马马虎虎成语解释:【成语名称】:苟延残喘【成语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成语解释】: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典故出处】: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举例】: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有一位大夫叫做赵简子。有一次他在中山狩猎时,突然发现一只狼从林中窜出,便猛射一箭。狼中箭后带箭拼命奔逃,赵简子驱车追赶。这条狼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山狼”了,这条狼被后人评选为忘恩负义的形象代言人。  这时,有一个叫东郭先生的人正在往北走。他赶着一头驴,驴驮着一袋书。他走着走着,正好迎面碰到了那只正在逃命的中山狼。这只狼见了东郭先生,就说:“先生不是专门济困扶危吗?从前毛宝曾买一只乌龟放生,后来他在战争中逃命,乌龟载他过江;一个叫隋侯的,救活了一条蛇,后来蛇就衔来名贵的珠子报答。您让我躲在书袋里,勉强维持这一线生命(这是用现代白话文说苟延残喘的意思,原文即为此成语)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后一定会像龟蛇那样报答您!”东郭先生在狼的苦苦哀求下,只好把狼装在书袋里,把书盖在上面。当赵简子追上来时,向东郭先生打听狼的下落,东郭先生说不知道。  东郭先生骗走了赵简子一行后把狼放了出来。而此时狼说自己饿了,你帮人帮到底吧,说着要吃掉东郭先生。正在这时,一个农夫恰巧路过。农夫问明原因后,把狼骗回东郭先生装书的口袋,抡起锄头,几下就把它打死了。-------------------------------【成语名称】:直抒己见【成语拼音】:【zhí shū jǐ jiàn】【成语解释】: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典故出处】:清 方苞《与李刚主书》:“倘鉴愚诚,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语,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见,以共明孔子之道。”【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举例】: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成语名称】:临危不惧【成语拼音】:【lín wēi bù jù】【成语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典故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感情色彩】:中性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成语举例】: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乘学生颜回驾驶的马车周游各国,他们来到匡地,当地人恨颜回与阳虎,恰好孔子很像阳虎,匡人纠集军队围攻他们。子路赶忙去保护孔子,只见孔子临危不惧,谈笑自若,十分平静地弹着琴,匡人与孔子和睦相处。-------------------------------【成语名称】:心慈手软【成语拼音】:【xīn cí shǒu ruǎn】【成语解释】: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典故出处】:金近《他叫“东郭先生”》:“他下定决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待人的态度【成语举例】: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人民日报》-------------------------------【成语名称】:和风细雨【成语拼音】:【hé fēng xì yǔ】【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典故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感情色彩】:中性词【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成语举例】:(1)在开展批评时,要和风细雨,注重方式,争取好效果。(2)自己的同志,犯了错误,应当和风细雨地进行帮助。-------------------------------【成语名称】:素昧平生【成语拼音】:【sù mèi píng shēng】【成语解释】: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典故出处】: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过去没见过面的人【成语举例】: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成语名称】:保家卫国【成语拼音】:【bǎo jiā wèi guó】【成语解释】:保卫家乡和祖国。【典故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时期【成语举例】:男子汉应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成语名称】:高耸入云【成语拼音】:【gāo sǒng rù yún】【成语解释】: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典故出处】: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山峰等【成语举例】: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刘伯承《回忆长征》)-------------------------------【成语名称】:动人心魄【成语拼音】:【dòng rén xīn pò】【成语解释】: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典故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成语举例】: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成语名称】:蛮不讲理【成语拼音】:【mán bù jiǎng lǐ】【成语解释】:态度粗暴,不讲道理。【典故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成语举例】: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成语名称】:生死存亡【成语拼音】:【shēng sǐ cún wáng】【成语解释】: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典故出处】:《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紧急关头【成语举例】:亲承懿旨到西宫,生死存亡掌握中。(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成语故事】:公元前495年,鲁定公隆重欢迎邾隐公,欢迎仪式上,邾隐公仰着脸,把玉器高高举起,态度很傲慢。鲁定公很谦虚地接受,孔子的学生子贡目睹了这场仪式。他认为他们没有按照周朝的礼制去做,他们生死存亡的日子快要到了。-------------------------------【成语名称】:先入为主【成语拼音】:【xiān rù wéi zhǔ】【成语解释】: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典故出处】:《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成语举例】:见长幼尊卑之节有一定不易之理,先入为主,故后起之私心,终有所顾忌而不敢逞。(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哀帝宠信董贤、孙庞、息夫躬,给他们封侯。丞相王嘉劝哀帝不能封侯,避免生出祸患。息夫躬担心董贤权势越来越大,就劝哀帝对匈奴出兵,王嘉劝哀帝不要对他的意见先入为主,应该和平共处。息夫躬计谋败露遭灭门之祸。-------------------------------【成语名称】:男欢女爱【成语拼音】:【nán huān nǚ ài】【成语解释】:男女亲昵欢爱之词。【典故出处】:晋·陆机《塘上行》:“男懽智倾愚,女爱衰避妍。”【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成语举例】: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五)-------------------------------【成语名称】:安然无恙【成语拼音】:【ān rán wú yàng】【成语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典故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指经历危险的事故没有受到伤【成语举例】: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成语故事】: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成语名称】:安居乐业【成语拼音】:【ān jū lè yè】【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典故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中性,褒义,形容工作生活都很好【成语举例】: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使广大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只能四处逃亡。【成语故事】: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成语名称】:千丝万缕【成语拼音】:【qiān sī wàn lǚ】【成语解释】: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典故出处】:宋·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之间【成语举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同以往的社会形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语名称】:其乐融融【成语拼音】:【qí lè róng róng】【成语解释】: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典故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欢乐时【成语举例】:刘玉民《骚动之秋》第17章:“或泛舟垂钓,或浪中戏水,其乐融融,其情融融。”【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赏赐食物给颍谷护卫长官颍考叔,颍考叔把食物留给他母亲吃,庄公十分感动,因为他与母亲姜氏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颍考叔帮他出主意要他们挖地道,在地道内有泉水的地方相见,庄公感慨地说其乐融融。-------------------------------【成语名称】:遥遥无期【成语拼音】:【yáo yáo wú qī】【成语解释】: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典故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举例】:这件事我不能遥遥无期地等下去,希望能尽快给以解决。-------------------------------【成语名称】:美其名曰【成语拼音】:【měi qí míng yuē】【成语解释】: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典故出处】:鲁迅《藤野先生》:“美其名曰‘富士山’。”【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假以美名【成语举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成语名称】:生老病死【成语拼音】:【shēng lǎo bìng sǐ】【成语解释】: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成语举例】: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生老病死,世态炎凉,人情险恶。(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前年春天,爸爸从农贸市场买回四只刚孵出七八天的小鸡。妈妈
雨落在那些年雨曾落过的地方,我已经很久没注意它了
某市人民法院近日公开审理了一起“买卖国
Today, i went to my old house. i lived in it two years
老房子(my old house)today, i went to my old house. i l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空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