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太阳能路灯厂家405厂有没有部队

当前位置: &
查看: 3411|回复: 136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405厂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我在二厂,工龄12年,工资今年涨了以后毛的2100,拿到手1500左右,年终奖1000块扣税60,二厂私家车很多,不过都是领导的,领导年薪制,最高的100万以上,最低也有30多万,年终奖领导最低的都有10多万,最高不太清楚,反正一个中干一年的收入我一辈子都整不够,做人嘛,跟动物争食都一样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4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49 积分
回复:44楼
贡献 nmb 你贡献了什么畜 生!!!!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8 积分
405一个肮脏的场所,主要是那些个当官的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0 积分
哇 哈哈 18都的更没常识
女人不在辐射环境中上班
那男人里 辐射时间长了 精子变异 和女人 哪个事了后 怀的小孩你说 正常吗??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1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1 积分
嘿嘿嘿,哈哈哈..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5 积分
楼主在炫耀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1 积分
楼主你还不知足啊,813的工人才几百块,一年的工资才顶你的年终奖啊,你还叫叫,还私家车呢饭能吃饱就不错了。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2 积分
楼上的没常识,孩子是女人生的,和男性有什么关系,何况怀孕期间,女人是不会在辐射环境中上班的.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8 积分
到陕飞来看看 还没你们好··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4 积分
该厂特富有,听说那些人觉得茅台不好喝竟然喝五粮液。你知道他们一买就是5000元的酒。。。。你门知道多少人穷的很。。。简直无耻
用其他账号登录:
Copyright &
&Template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
) &&投稿邮箱:汉中三线建设
我的图书馆
汉中三线建设
汉中三线建设—— 怀念那山、那水、那些老厂子,那些远去的记忆和现在的挂念。 ( 18:43:37)转载▼分类: 醒握天下权一、“三线”建设缘起&60年代初,中国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利于进行和平经济建设的转变,国际形势紧张,中苏两党矛盾进一步激化。1962年10月又发生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我国进行自卫反击。台湾国民党当局趁大陆出现暂时经济困难和中苏关系破裂,于1962年初频繁向大陆派遣武装特务进行颠覆活动。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中国的国防战略从和平时期转入临战状态。当时,我国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以及靠近苏联的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报告称:若敌人突然袭击情况相当严重:①工业过分集中;②大城市人口多,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措施;③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④所有大型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准备打仗,在长远规划中首先要搞好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地区建设”。首次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以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南部8省区为主的“三线”。“三线”建设的提法是当时中共中央从战备需要出发,依据全国各地的战略位置而做出的一种地域划分。全国划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是指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省、市、自治区;二线地区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安徽、江西等地区;三线地区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地区,包括云、贵、川、陕、甘、宁、青、新以及豫西、鄂西、湘西、粤西、桂西北、冀西北地区。后来明确三线,主要指云、贵、川地区。国务院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决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66年至1970年),开展以西南为重点的内地(三线)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当时内地建设资金占全国投资的比重,由第二个五年计划的53.7%,激增到66.8%。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多方面建议,三线建设扩大划为京广线以西地区:即山西、豫西、湘西、鄂西、广西、以及陕西、甘肃的大山区。汉中作为中国内陆腹地、战略要地,被确定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1964年9月,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办公室成立了10个勘察选厂工作队,由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赵尔陆率领,历时两个半月时间,在全国9省47个地市区内,踏勘了1499个点,搜集了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河流山脉走向、水文地质、气象、地震、农业,工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动力、建筑材料等大量资源资料。后经综合筛选,选中了适合国家国防军工、国家重点骨干企业的682个点,初步确定了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毛泽东主席于日在一份文件上批示:“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提出:“一线要搬家,二、三线要加强,现在再不建设‘三线’,就同大革命时期不下乡一样,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在“准备打仗”的思想指导下,从60年代起,国防建设采取了许多举措,备战整军,大规模进行“三线”建设,加强研制生产核武器,成立“第二炮兵”部队,组建民兵师和生产建设兵团等。日,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罗瑞卿向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常委汇报了全国“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意见,提出了《关于国防工业、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提出:“汉中地处战略纵深地带,地形要冲,地理条件优越,山川交错,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水资源充足,是国家重要国防工业、国防科研,国家高、精、尖重点骨干企业建设的良好基地。”“汉中,秦岭屏障于北,巴山横亘于南,汉江横贯于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位于祖国腹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必定能够发挥其重要的独特作用”。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从此,全国的“三线”建设全面启动,汉中的“三线”建设正式开始。二、“三线”建设的展开1965年下半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第二炮兵部队、国防科委、中科学院、高等教育部、铁道部、交通部、水电部、冶金部、石油部、化工部、轻工部、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七机部以及省商业厅、省林业厅、省冶金厅、省煤炭厅、省化工厅、省森工局等中省单位先后来汉中进行选址、布点建设,共有中省88个大中型项目。多分布于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略阳县、宁强县、留坝县境内。由于汉中的党政领导及广大干部群众当时对三线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思想准备,工作上显得被动。这时,选厂址单位不断上报国务院、国家建委,提出要求尽快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电力问题、三材(钢材、木材、水泥)问题等等。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汉中“三线”建设布局和选点情况时,周总理指出:“三个胖子(指铁路、二机部、三机部),挤一个门,进得去吗?总要一个一个进,铁路是先行,铁路修通了,工厂所需的三材才能进来,还是先上铁路吧!”为了抢建汉中“三线”建设的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于日决定“抢时间修建阳(平关)安(康)铁路”。铁道部立即调驻兰州的第一设计院和驻新疆乌鲁木齐的铁一局来汉中全面承担修建任务。汉中党政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亲临一线,地区和各县成立了抢修阳安铁路指挥部,各县组成了民兵团,任务分段划片包干,并动员百万民工齐上阵,抢晴天,战雨天,风隔无阻,日夜奋战;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和广大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住工棚,有的带病参战,有的群众致伤致残、甚至献出生命。1971年10月阳安铁路全线通车。为了解决汉中“三线”建设所需电力问题,水电部从甘肃省刘家峡水电站(1969年2月发电,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电站)在全国首次长途输送33万伏高压线路,又从白龙江水电站输送22万伏高压线路,从丹江水电站、石泉水电站输送11万伏高压线路,并筹建陕西秦岭22万伏火电厂和略阳11万伏火电厂,并入汉中电网,解决汉中“三线”建没用电。中共中央、国务院把汉中的三线建设列为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央军委及时从北京、南京、广州、济南、新疆、兰州六大军区调来217部队、5317部队、221部队,8670部队、141部队、5911部队、851部队、825部队共2.8万多人的人民解放军施工部队,调来六大军区空军500多名支左人员参与工厂建设;国家建委又从全国调来精锐专业施工队伍3万多人,有辽宁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四川省重庆市第十建筑工程公司,国家水电部第一工程局,冶金部第九建筑工程公司,核工业部第二十一建设公司,第二十三安装公司,国家建工部机械化总公司第一土石方建筑工程公司,西北电管局电力建设工程公司,陕西省建工局第三、八、九、十建筑工程公司,陕西省机械化工程公司,陕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西安金属结构工程公司,省交通建设工程公司,省桥梁建筑工程公司;地方施工队伍有:河南、河北、四川、江苏、安康、汉中市、城固、南郑、勉县、西乡建筑工程队共1.4万人。众多的建设者云集汉中,是汉中现代史上的首次。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国家建委又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物资支援汉中的“三线”建设工程。钢材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太原、唐山、重庆、武汉、辽宁、大连、湖南、包头、新疆等25个钢铁厂,进货8.7万多吨;木材来自全国15个林业局,9个林场,进货113万立方米;水泥来自唐山、邯郸、北京、兰州、永登、抚顺、锦州、大连、本溪、洛阳、耀县等13个水泥厂,进货400万吨。为了支持“三线”建设,汉中、城固、勉县、南郑等县区动员群众1.1万多人,突击生产砂、石5万立方米(不包括铁路、公路、水库所需砂石)。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了“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刘澜涛任主任,兰州军区成立了“三线”建设委员会,由张达志司令员任主任,陕西省委成立了“三线”建委员会,由省委书记李瑞山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建委。汉中地委成立了“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地委书记张军任组长,地委副书记王希侠、副专员李明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对外称工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张正范,又从地委、行署及军分区抽凋5人,具体办理内建厂矿事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地方党政机关的瘫痪,兰州军区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凡有‘三线’建设任务的地区,各级军区都要把‘三线’建设工作抓起来”。1967年3月,汉中军分区接兰州军区紧急指示,成立了“汉中军分区内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军分区司令员王明春担任组长,副司令员薛毅斌担任副组长,设立了“汉中军分区内建办公室”,行文暂用军分区司令部公章,正式对外办公,办公地址设在专署,后迁至地委党校。1968年9月,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原军分区内建办公室更名为“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内建办公室”,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书云负责。1969年8月,在原内建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汉中地区革委会三线建设指挥部”,下设工程组、政工组、建材组,仍由张书云分管。主要任务是:①负责接待来往选厂人员、施工部队人员(包括人民解放军施工部队)的食宿安排;②负责下发建厂定点通知书;③负责工厂所需地方建材的组织生产供应分配;④审批建厂所需土地;⑤协同地区公安处解决厂矿职工家属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⑥深入厂矿了解基建进度,解决有关问题,每月向兰州军区“三线”建设办公室、省委、省军区、省建委、地委、军分区党委上报一次全区“三线”建设进度。10月,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委员、建委负责人钟毅调来汉中,全面负责“三线”建设工作。有“三线”建设任务的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勉县、洋县、西乡县、略阳县、留坝县均成立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革委会主要领导人任组长,指定专人办理有关事宜。省建委抽调5名工作人员参加汉中“三线”建设指挥部工作,并支援汉中“三线”建设指挥部小汽车2辆。1973年12月,汉中地区“三线”建设指挥部改称汉中地区基本建设委员会,省建委支援的人和车调回西安。三、建设布局汉中“三线”建设的布局,是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日批准的《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的要求精神安排部署的,该方案明确指出:“汉中地区以航空工业为主,辅之国防重要项目和国家骨干工业项目”。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最早进入汉中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个项目,对外称791部队(师级单位),于城固县斗山、许家庙一带建20万平方米地面工程,称“甲区”。1965年10月“甲区”竣工投入使用。后又陆续在甲区附近的几条山沟进行“乙区”和“丙区”及洞体工程的建设,施工部队是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1师(8318部队)。同期来汉的石油工业部在×××建的国家一级“战备油库”,修建有10公里的铁路专用线,1965年1月投入使用,由省军区派驻的警卫部队看守。1964年10月,航空工业部012办事处筹建人员来汉,安排在汉中市北大街148号(原汉中县罐头厂后为地区五金公司)开始各项筹建工作。在这期间来汉的还有“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对外称653工地),建在褒河以西的连城山山下(现陕西工学院地址)。1969年4月,中共中央和周总理委托兰州军区在兰州市召开 “西北三线建设座谈会”,会期10天。主要贯彻中央关于“抓紧三线建设,随时准备打仗”的指示,讨论了西北四省区工业布局,“三线”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问题,检查了“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并重点安排了一大批大中型建设项目。汉中地区在兰州军区会议上是唯一的地区级参会单位,在会议上汉中成了讨论的热门和重点,中央各部委全面安排了在汉中的“三线”建设项目。三机部38个项目(不包括附属单位),从1965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汉中为“歼击机”生产基地;1969年9月中央军委最后决定汉中为“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这是全国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其总装厂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个项目(对外称791部队)。总后勤部2个项目:一个是总后军马局在略阳县横现河镇建的磷肥厂,一个是拟在宁强县大安镇建军用战备物资库,已由工程兵进行了“三通一平”工程。人民解放军空军1个项目(空军与三机部共同投资修建的柳林机场),为空军的全国复杂地形教练机场,担负教练、航测、试飞等任务。国防科委2个项目(留坝县两河口乡、代号825部队)。中国科学院1个项目(略阳黑河坝)。一机部10个项目:汉江机床厂(上海迁来)、汉川机床厂(北京迁来)、汉江铸锻件厂(上海迁来)、汉江工具厂、海红轴承厂(两厂由哈尔滨迁来)、汉江油咀油泵厂(河南洛阳迁来)、汉江职工医院、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拟建2个项目:电缆厂、锅炉厂,拟建于汉中火车站以北至崔家沟(两厂职工约有15万人)。核工业机部2个项目:405厂,洋县上溢水(胜利机械厂)、813厂(向阳机械厂)。七机部×个项目:南郑中梁山及洋县雍家西沟,是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研制的一套反导弹反卫星系统。二炮×个项目,是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4师施工的(8670部队)。四机部4个项目,拟在洋县、城固县建远程雷达、歼击机雷达、半导体、元件厂。铁道部2个项目:阳安铁路、安康铁路分局局址。石油部2个项目:已建成的×××战备油库、拟建炼油厂。水电部2个项目:略阳火电厂、拟在西乡白县龙塘与二机部合建原子能发电厂。冶金部4个项目:汉江钢铁厂(规模为年产350万吨,厂址选定在阜川镇)、燕子碥铜矿、拟建西北轮箍厂、冶金研究所。高教部4个项目: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北京机械学院、拟建北航汉中分校(勉县金泉)、西北大学汉中分校(城固古路坝)。化工部2个项目:汉江制药厂、拟在城固县建青霉素厂。建材部2个项目:大安石棉矿、拟在西乡县峡口驿镇建年产60万吨水泥厂。省属项目有:省商业厅2个项目,勉县青羊驿油库、城固肉联厂;省冶金厅1个项目,略阳钢厂;省林业厅1个项目,长青林业局。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到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汉中的“三线”建设形成了高潮,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年达12亿元(不含铁路、公路、大中型水库),占当年全省的50%。汉中的“三线”建设在全国统一部署下,按照“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建设方针,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设计施工人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人员到物资、设备都配套迁到汉中,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一包到底,担负支援和包建任务。全地区在“三线”建设高峰时,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各界投入“三线”建设,人数达到百万之多(不包括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农田基本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汉中“三线”建设遭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给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日,周恩来总理对陕西经济工作和“三线”建设作了讲话,指示陕西在经济建设中,农业要帮陕北,工业要帮关中,“三线”建设要帮汉中,把陕西的经济搞好。10年间,先后来汉中视察“三线”建设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余秋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二炮副司令员符先辉,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伟,副部长李觉、牛书申,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赵尔禄,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高俊,国防科委二十二基地主任张翼翔,国防科委局长陈健民,中共中央西北局计委主任宋平、副主任李广仁,西北局军工局局长曼丘,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韩劲草,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韩先楚、政委萧华,副政委江波,副司令员李书茂,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涣民,副司令员方升普,2l军军长胡炜,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白介夫,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胡耀邦、李瑞山,副书记肖纯、吴桂贤,省军区司令员黄经耀,政委谷凤鸣,副司令员李学廉等。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三次来汉视察,1972年7月,王震再次来汉视察,受周总理指示专门检查“三线”建设工程进度。他听取了地委领导罗铭、张书云、张方海及钟毅的汇报后,又询问了阳安铁路运输情况,012基地及813厂、405厂等建设情况。王震讲:“三线”建设是汉中的重头,一定要集中人力、物力把工作搞好,党中央、周总理时刻思念着“三线”建设,你们一定要明确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会后,王震到陕西飞机制造公司、405厂、813厂、10号信箱等单位视察。1979年以后,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对“三线”建设重新进行了调整,使一些原来规划决定在汉中建设的项目撤消,有的已建成投产多年也要迁走,有的企业缩减规模,有不少企业已投资几千万元,厂房盖成一大片,已建成投产10多年,如空对空导弹厂、北大汉中分校、中国科学院(主要研究低温、超导)、国防科委第14研究院先后陆续迁出。有的单位建厂规模明显缩小,如012基地原在汉中布点38个项目,后改为22个项目,将整个飞机的雷达、仪表、发动机、锻铸件项目让给西安430厂、关中红源锻件厂、成都、绵阳等军工厂矿协作;汉江钢铁厂,原由冶金部建设,年产钢350万吨,后改由省冶金厅建设,规模为年产钢35万吨。这些企业、单位迁走的主要原因:一是党中央战略决策改变;二是有的企业在建厂过程中片面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使一些工厂进山沟太深,把一些不该进洞的项目也进洞,造成布局过于分散,工艺流程不协调,直接影响到生产协作,又给职工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三是当时汉中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中、省厂矿、铁路、公路、水库、地方工业、商业等一拥而上,一时进的单位较多,再加上勘探、设计、施工人员云集汉中,使当地感到压力十分大,一些干部一时认识不足,工作被动,有的主要领导干部顾虑占地多,影响地方工作,配合不好,致使一些非常重要的对当地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项目被挤走了,历史给予汉中的发展机遇丧失了。四、建设成就年,汉中先后建成了阳安铁路、周城公路,改建了西万公路,以及国防军工、科研、航空工业、核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电力工业等比较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从1969年4月兰州军区召开“三线”建设工作座谈会议后全面启动,形成高潮。到1970年,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猛增到20亿,占陕西省基建总投资的50%,共建成中、省项目84个,其中大中型项目62个(不含地方工业项目),职工总人数25万人,科技人员5万人,完成总投资53.1亿元,主要项目有:l、铁路建设1969年10月成立了“1101指挥部”,全地区组织了民兵师,百万修路大军开始修建。该路西起宝成铁路的阳平关车站,自西而东经宁强、勉县、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至安康,与襄渝铁路相联,全长358公里,总投资11亿元,跨越嘉陵江,数次横跨汉江,共有27条江河,全线沟河纵横,地形复杂,隧道和桥梁的长度占全线铁路总长度的26%。工程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承担。经过三年奋战,1971年10月建成通车,1973年9月阳安铁路电气化工程上马,1978年9月全线实现了电气化。此路电气化的实现,是继宝成铁路之后,全国兴建的贯通全线路又一条电气化铁路。阳安铁路的通车,对于加速汉中“三线”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沟通汉中同外地的联系,加快汉中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公路建设周(至)城(固)公路(108国道部分路段) 北起周至县城,越秦岭,经佛坪、洋县至城固县城南与汉(中)白(河)公路相接,全长257公里,汉中境内长160.4公里。1966年初周城公路被列入国防公路,代号为“0702’工程,由省建委领导,省公路设计院重新按六级公路标准测设。1969年11月动工,周至、佛坪、洋县、城固组织7万多名民工,会同省公路局二、三工程处4个队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851部队修建,1971年6月基本竣工。全线共移动土石方1千万立方米,其中石方占72%,修建大桥9座,涵洞923道,防护砌石27万立方米,1974年起铺筑油路。西(安)万(源)公路(210国道部分路段) &由省公路局负责,地县组织民工于1966年按三级路面改建,汉中境内由西乡县经镇巴县至四川省万源县,长165公里。在此期间,修建地方道路361公里,厂矿专用公路340公里。3、电力工业1968年2月,水电部在略阳县筹建了“略阳火电厂”,1972年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1亿元,生产规模为20万千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改变了汉中历史上电力不足的局面,保障了汉中“三线”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用电。1969年5月,水电部决定,由西北电力工业管理局负责架设当时国内第一条33万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此工程西起甘肃省刘家峡水电站,全长534公里,沿途经2省50多个县到达汉中,输电能力为42万千瓦,是国内这一时期距离最长、电压最高、输电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这一线路的建成,不仅把以水电为主的甘肃电网和汉中电网联接在一起,形成陕、甘、青、宁大电网,互调余缺,而且它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在发展超高压技术、制造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建设超高压输变电线路等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4、航空工业汉中航空工业基地,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原第三机械工业部)的第二套航空工业基地,又是国家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该基地也是首批进入汉中选厂筹建的单位之一,是在汉中“三线”建设单位中最大的国有集团企业。1964年10月开始筹建,1965年10月,国防工办、航空工业部下文通知,汉中为“歼击机”生产基地。1969年11月,中央军委国防工办决定汉中为“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并列为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即时开展了“大型运输机”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本着“边基建、边生产”的方针,抢时间出产品,在边基建的同时,投入了部分生产。至1979年,形成了大型运输机生产能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在建设的过程中,大、中、小厂相结合,以中、小厂为主,按照飞机生产专业化建设新厂,将飞机生产厂和附件厂,分成飞机总装、部装、机械加工、起落架、锻铸冲压、精密工具、仪表、工艺设备、机械加工等厂,减少了一些重复设施。基地所属的22个厂和企事业单位,分布于汉中市、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洋县、西乡县、宁强县,有职工3.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形成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基地。中央军委调来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217部队,兰州军区调来1个团的工程兵部队,国家建委又调来辽宁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陕西省建工局调来4个建筑工程公司从事建筑施工。止1975年12月,该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经过10年奋战,日,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独立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在汉中诞生。基地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光学、电子、仪表多种工艺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优势,拥有跨度最大飞机装配厂房和精密产品、装配超净厂房,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有达到国际水平“运八”飞机参数记录系统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5、军事工业总字791部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64年8月开始在汉中选点建设,安排3个项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8318部队负责施工。地址在城固县许家庙镇斗山、双溪等地。1965年10月“甲区”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不含部队施工费用),1971年10月地面工程的“甲、乙、丙区”全部竣工,洞体工程正在施工过程中,1972年8月城固县政府申报在鸡冠岩(洞体工程处)修建水库工程,后经总参决定79l部队迁出,工程停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工程 &1969年8月开始,建设项目3个,属国防重要战备项目,由总参工程兵8670部队在西乡县负责施工,1974年11月全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6、核工业核工业部(即第二机械工业部),1969年5月部分人员来汉中筹建,内迁5个项目,即405厂、813厂及所属的地质勘探214队、21建设公司、23安装公司。405厂 1969年10月,与二机部组成选厂组来汉选厂(对外称胜利机械厂),是国家核工业部在“三线”地区建设的最大的企业,地址在洋县溢水镇。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不含洞体),总投资12亿元,职工8000人,金属切割设备1万台,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和专用铁路线一条(12公里)。由兰州和新疆的老厂负责包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8664部施工,1974年建成投产。813厂 1969年10月来汉选厂定点(对外称向阳机械厂),地址在南郑县圣水镇。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不含洞体),总投资6亿元,职工3000人,金属切割设备5000台,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在汉中褒河火车站修建有专用铁路货场。7、国防科研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在略阳县黑河坝兴建项目1个,对外称809部队,1968年5月由陕西省建工局第四建筑公司施工,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主要从事“低温、超导”科研生产,基建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1968年1月来留坝县,在两河口乡兴建2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对外称825部队,建成由厂区至主干线公路15公里、1万平方米的生活用房和施工电源,1977年离汉迁天津。8、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对外称“653工地”),是高教部设在汉中的一个项目,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教授首次带领工作组来汉中选址,在勉县褒城镇北连城山下。周培源兼任北大汉中分校校长。1966年5月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职员工3500人。学校设有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包括核反应堆)、力学系。1977年5月迁回母校北大。9、机械工业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汉中筹建8个项目,对外单称65号信箱。汉江机床厂 1965年4月来汉中选厂定点筹建,地址在汉中市北张寨村。由上海机床厂抽调1 100名骨干力量负责包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生产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恒温车间面积5000平方米,职工2700人,其中科技人员300多名,设8个车间,32个科室,2个科研室,生产设备1200台,其中金属切割机床600台,主要生产高精度、精密螺纹机床。汉川机床厂 1965年10月由北京第二机床厂分出一部分,内迁汉中市北周寨村。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恒温车间面积4000平方米,职工3500人,其中科技人员600名,工程技术人员300名,高级工程师34人,设备750台,精密、大型、稀有设备125台,设14个生产车间,1个科研所,主要生产精密座标镗磨纹机床。汉江工具厂 1967年2月由哈尔滨迁汉中市北宗营镇,1968年初兴建,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职工3100人,金属切割设备800台,1971年竣工投产,属国家重点工具骨干企业,年产刃具61万件,各种刀具50万件。汉江铸锻件厂 1966年4月由上海内迁汉中市北宗营镇,1970年3月由省建工五局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建设,1972年10月竣工,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各种金属切割设备450台,职工1500人,年生产铸件7000吨,锻件550吨,是专为机床厂配套生产企业。海红轴承厂 1966年由哈尔滨迁勉县黄沙镇,由省建工五局第三、四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72年3月竣工,总投资6900万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各种金属切割设备2922台,职工5500人,年生产各种轴承500万套,属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后总厂迁至长安,分厂设在汉中。汉中配件厂 原属第八机械工业部,后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66年5月由河南洛阳迁汉中市西关筹建,1971年8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800万元,金属切制设备1200台,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职工1800人。1974年企业下放省管(即汉中油泵油咀厂),年生产油泵油咀7万缸(其中大马力1.5万缸)。汉江职工医院,在汉中市河东店镇,1971年8月筹建,投资1200万元,职工300人,病床200张,省属企业。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在汉中市河东店镇。1972年10月由咸阳迁来一部分,省机械厅直管,师生1500人,属定向培养的中等专业技校。10、冶金工业汉江钢铁厂 1969年8月开始筹建,地址在勉县元墩、阜川镇(后迁勉县武侯墓镇)属国家冶金工业部直管项目,由鞍山钢铁黑色设计院设计,由鞍钢负责包建,经国家计委立项批准,总投资2.6亿元(不含铁路专用线和矿山部分的建设),职工9000人(不含矿山6000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用煤、焦37万吨/年,年产钢350万吨。矿石贮量2.5亿吨,品位32%。1975年移交省直管,规模相应缩小。略阳钢铁厂 1969年10月在略阳县城东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产,省属企业,总投资7500万元,年产铁15万吨,钢10万吨,钢材8万吨,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职工6000人,有生产高炉3座,顶吹氧转炉2座,电炉1座,500轧机3组,年用煤60万吨。陕西铜矿原系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的直属企业,又称八一铜矿,1967年4月在宁强燕子碥镇筹建,1970年lO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000万元,日产原矿石5000吨,年产粗铜矿粉2600吨,净铜矿粉2100吨,矿石品位2.6%,总贮净铜5万吨,职工1000人,采矿设备80台,通风机40台,选矿设备170台。1978年移交省冶金厅直管。此期间还建有:陕南石棉矿,1969年8月由国家建材部在宁强大安镇筹建,1977年底移交省管。石油部直管的宁强朱家垭油库、省直管的勉县青羊驿油库、长青林业局(洋县贯溪东)等项目。ll、促进地方工业汉中“三线”建设的开展,相应地促进了地方工农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在其他行业也投入建设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型企业。全地区的工业实力大大增强,生产配套能力有较大提高。在“三线”期间建成的汉中地区铁钢厂、地区镇巴煤矿、地区磷肥厂、地区城固肉联厂、汉江制药厂、汉中血浆厂、新汉玛钢厂、城固烟厂、地区商校、汉中手表厂、汉中灯泡厂、汉中玻璃厂、汉中丝绸厂、汉中型砂厂、汉中水泥制品厂,汉中、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均建起氮肥厂,全地区建有15个砖瓦厂、石灰厂等。12、支援农业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尽量少占良田好地,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施工、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中要贯彻爱护农田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工厂要把支农工作纳入其中,有条件的尽量为当地农民造地还田。在“三线”建设期间厂矿共为地方造田1.5万亩。21公司用推土机帮洋县建鱼塘2座,建米面加工厂1个。凡工厂所在地,都要就近帮助解决当地农民的水、电、路的问题。帮助解决农民的米面加工及多余劳力的就业安排。此期间,汉中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加强。建成石门水库、洋县谠水河水库、南郑县华山沟水库、城固县千山水库、勉县红卫水库等中小型水库320座。五、建设中的得失由于“三线”建设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超常规的工程,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l、由于“战备为纲”指导思想,片面强调了建设速度,一时建设规模搞得过大,要求过急,过于集中,战线拉得过长,超过了汉中当时的承受能力。在一段时期,出现了粮食、副食、日用化工、商业服务网点、文化、教育设施、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等紧张局面。2、由于“三线”建设片面强调了“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使一些工业布点过于分散,少数工厂钻山太深,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军工和国防工业甚至躲进山岩溶洞,造成采光、防湿等问题无法解决。如202厂,建在距汉中30多公里的大山区,分布在3条大山深沟,又进了洞。一个厂在深山沟里就拉了10多公里战线,虽然也很艰难地出了几年产品,但战争威胁过后,这一些重要项目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制约,不得不再次迁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至今大片厂房闲置。3、由于单纯强调战备,“与帝国主义争时间,与霸权主义争时间”,整个“大三线”形成了争时间,抢进度,工程上马过急,没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的局面。有的项目先定点,后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如532厂的部分车间就建在褒河水库的支流东干渠的滑坡地带。暴雨一来,厂房进水,桥断路淹,多花了3000多万元处理该地段滑坡,但问题依然存在,给工厂埋下了许多隐患。4、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三线”建设对汉中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由于当时汉中地区贯彻“以粮为纲”方针,抱着“惜地、爱农、不占良田好地”思想,拒绝了一批极为重要的项目,给汉中的发展留下了遗憾。PS:1952年:一机部:民用机械、电信、船舶二机部:兵器、坦克、航空工业1956年:三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1958年:三机部改称二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1963年:一机部:民用机械二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三机部:航空四机部:电子工业五机部:兵器六机部:造船1964年:七机部:洲际导弹(航天)1975年: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战术导弹1979年: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改为八机部。1981年:八机部并入七机部。1982年:所有的部改为总公司。&809厂: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宜昌)811厂: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属航天一院。812厂:建中化工总公司,宜宾、高县:即宜宾核燃料元件厂。813厂:汉中、南郑:814厂: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乐山金口河,中国第三个原子能生产联合企业。815厂:兵工816厂:建峰化工总公司,涪陵821厂:五洲化工公司,广元,中国第二个原子能生产联合企业。1968年开始从404厂搬迁兴建&197厂: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石家庄)202厂:包头,即包头光华化学工业公司,中国第一个核燃料生产基地。203厂:南峰机械厂——洛阳南峰航空精密机电公司,空空导弹总装厂,原属于012基地,后搬迁到洛阳。5000人。204厂:成都华川电装品总厂,原在合川,后搬迁到龙泉驿205厂: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雅安。&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汉中洋县405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