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存钱难以规避未来市场风险及规避方案

陈志武:正视我们的不幸福
陈志武:正视我们的不幸福 -------------------------------------------------------------------------------- [supernomad] 于
22:51:35 加贴在 经济人俱乐部 ↑ 进入supernomad的博客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正视我们的不幸福粗砺现实前的正当防卫   上个月,旅行中的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温和理性的陈志武,发了一次火。内蒙古呼和浩特饭店门口,他和爱人、两个女儿的座车刚刚停下,车后响起持续的警笛和高音喇叭,让开、让开。他以为是饭店着了火,或者是什么特别追捕行动。等他们让道下车后才发现,什么都没发生,警车需要一个更好的停靠车位,仅此而已。陈教授压制住怒火,掏出随身相机,拍了车牌号,找他们的头头去了——凭什么呀。头头的回答很直接:不凭什么,这是中国!教授更火了,无法接受这理直气壮的羞辱,一定要为这别人习以为常、浑然不觉的侵犯论个理,最后差点打起来。   陈志武1962年出生于湖南茶陵的一个小山村,父母没什么文化,家中兄弟6个,他排行第5。后来,六兄弟中,离家最远的,到了湘潭,还有两个在茶陵县城,四哥和弟弟仍在老家务农。漂洋过海的老五,成了耶鲁的正教授。   1979年,陈志武考取中南矿冶大学计算机系。第一次到了长沙,世界算是打开了。但他随即发现了差别。他的同学,已经开始侃政治、侃文化,甚至已经有了口头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了,而他除了正规的教科书外,没有任何课外书刊,借不到,也没钱买。   宿舍同学的父亲,是中科院长沙某研究所的翻译,陈志武从他那儿借到了《中国日报》。《中国日报》8个版,他每天至少看完6个版。有了这段经历,他和英文之间便是直接、紧密的了,不再被中文挡在中间。还听美国之音。大学毕业时,英文阅读和听力都已经没有问题。   研究生二年级,与崔之元合作在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主办的《政治学研究》上发了两篇文章,其中之一,谈的是民主政治理论,从数理上分析民主的规则与设计,根据的则是经济学大师阿罗的理论。不是说民主要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吗,他们便试图从数理上看清楚这基本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还和崔之元翻译了阿罗的《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列入“走向未来”丛书。这时候,他才发现他学的“系统工程”专业其实挺空的,无非是工科上的输入量、输出量,还有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工科有那么多人研究,却没有多少人研究政治制度,他觉得这种失衡是危险的。他的好奇和疑问却是典型的工科式的:为什么同样的呱呱坠地,在不同的制度中,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输出呢?什么是决定人生精彩与否的最重要变量?   他也开始理性思考自己身上时常的愤怒。“愤怒是敏感在粗砺现实前的正当防卫”,但“仅有愤怒是不够的”,要先搞清楚,这个粗砺的现实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他希望自己看问题时能“击中要害”。1986年初,拿到硕士学位后,他不想再学工科了,但是学校不让他走,要他留校任教,分配到政治教研室。他是进入政治教研室的第一个工科生。半年后,申请留学。   金融专家转向中国现实   陈志武并没有参加托福或GRE考试,因为考试需要美元,而当时外汇管制严,他一美元都搞不到。没办法,直接给耶鲁负责招生的教授写信,说明缘由。他很幸运地被录取了,而且有奖学金。按当时政策,一有工作,二有奖学金,算自费公派出国,国家只允许换取80美元外汇。1986年8月,身揣70美元的陈志武,从北京坐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在中转站上海的休息厅里,认识了一位回耶鲁的同学,他有个朋友开车到机场接他,这趟顺风车为陈志武节省了40多美元。   4年后,博士毕业,先在威斯康星大学工作5年,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4年,1999年回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超脱、富足的中产学者生活开始了。他的研究方向是“股票定价、期权定价模型和套期保值”,学术成果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金融学期刊》、《金融研究评论》等世界顶尖经济学和金融学期刊上。他已经在美国生活13年,用中文写文章有点困难了,也没有什么迹象表明,他要从高深的象牙塔里走出来,掉过头来研究中国的制度变迁和现实问题。   但关注还是一如既往。1990年代初,经常读到的国内出版物,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免费派发给留学生的。一段时间后,痛苦地发现,国内讨论问题的角度让他很难理解。   上个月,从内蒙回到耶鲁后,最深的感触,是“中国其实还是在世界主流之外”。在内蒙牧民家里,他听到了祖辈流传下来的成吉思汗的故事,和他在教科书、成吉思汗王陵碑文上看到的不一样,这随意组装、拼接的历史又让他愤怒了。又和耶鲁的同事辩论开了。同事的观点,“专制带来效率”,让他气不打一处来,“有个善良、没有私心的君主当然是好的,他不需要花费时间考虑国会的意见、老百姓的立场,不需要照顾方方面面的不同看法,效率肯定高得多,但这么长的人类历史,并没有出现过一位这样的君主,你还在指望他的出现吗?”   总之,2001年开始,这位永不知足的学者,已经成了一名坚定的“厚脸皮的思想推销员”了,非议和辱骂已经不能让他停下来。从证券市场,到财富创造,“什么妨碍我们创业”、“财富是怎样产生的”、“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富观”、“‘新重农主义’大可不必”,无所不谈。他一踏进公共领域,便引来围观。他的思考已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有些年轻人甚至有了这样的习惯,当他们面对现象困惑不解时,会打开陈志武的博客,或者在百度搜索这位思想导师的言论,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确切地说,5年前,他已经转入自己的第二职业,那个在象牙塔里搭建模型、建构理论的陈志武已经隐退了。这让他又能每天都有新认识、新发现。现在,再让他去做纯学术的金融研究、发表纯学术的金融学文章,虽然很容易,但已经缺少了冲动和兴趣。他的幸福感,已经多半来自自己思想契合中国现实的深与浅了。现在,这位整个青春期都在摇晃的中国长大的中年学者的最大担心,是现实中国缺少对社会情绪的消化能力。   陈志武的情绪极少写到他的文章里,这是长时间阅读历史和理性思考得来的习惯,他把尖锐、沉稳的思想,理性、从容地写在他的文章里,驳斥自以为是的“真理”。脸上却总是笑眯眯,平和、不动声色。他已经在美国生活了20年,“再过4年,在美国的生活时间就和中国的一样长了”。每年,他都要带他的爱人、女儿在中国旅游一次,隔年,带他们回一次老家,他的老母亲还生活在湖南茶陵乡下。还乡之旅最温馨、最苦涩的,是13岁和11岁的两个女儿围着老母亲说个不停,这两个个体意识极强的美国公民会和他年迈的老母亲说些什么呢?这些时候,这个中年学者总是安安静静地站在旁边,总在担心,他们身边的一些人还在“自我陶醉、自圆其说”之中。   国内能提出真命题、在历史里找真素材的学者,太少了   人物周刊: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您在中国历史里有些什么重要发现?   陈志武:我对万历十五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不感兴趣。我不喜欢攀爬史料之山。我的分析方式是经济学和金融学,史料便是在这一视角下为我所用。要有的放矢,让历史回答我们自己的问题。不论史料证明了还是证伪了我的观点,都是让人欣喜的,一个学者能体验到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国内能提出真命题、在历史里找真素材的学者,真是太少了。   我反感的一个说法是:中国儒家文化维系了几千年,它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该有多强的战胜各种挑战的能力。这个看法是荒唐的、蒙昧的。持这种看法的人不理解两百多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和四五百年前开始的跨洲、跨地区贸易,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制度和人际关系带来的根本性的冲击。   人物周刊:您认为从四书五经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陈志武:儒学研究者说,中国社会强调中庸,以和为贵,不声张利润,不主张暴力。如果他们稍微去了解一下社会现实,包括历史的和当下的,就会发现,现实中并没有他们臆想的祥和、以和为贵。他们不做实地调查,不收集数据,不派发问卷,没有向真实世界发问的传统,也丧失了向真实世界发问的能力。从四书五经里看到的中国,像是从《圣经》里看到的西方,不是真实世界。   不能忽视人的本性去虚构你的学术。一个有趣的现象,武打在中国大众文化里分量非常重,小说、电影、电视、民间传说里比比皆是。这大概能说明中国人的现实世界并没有那么温情脉脉吧。在中国人的印象里,美国人是非常暴力的,但实际上,暴力在他们的大众文化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   儒学研究者总是强调,人要怎么样,人应该怎么样,并武断地认为真实世界里的人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是可怕的推理。在明白人应该怎样之前,是不是要先了解真实世界的人可能是怎样的,他们受到什么样的真实局限约束,局限约束下又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呢?通过了解“是什么样的”,再调整那个一厢情愿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当然,我也理解他们的美好愿望。   人物周刊:您和儒学学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陈志武:我把他们称为传统的学者,坐在社科院或者北大的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喝喝茶,说儒学要变成显学、儒教要变成国教。他们的学问是许愿式的学问。做学问不是参加朋友的生日Party,谁许下的愿望最美,谁的学问就最高。中国文化对真理的热情不如西方人。19世纪末期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学术传统,发现我们既没有实证传统,也没有逻辑传统。中国的学术传统和中国的现实社会脱节得太厉害了。   文化不是自上而下、凭空而来的。举例说,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没有股票,没有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也没有退休金和住房按揭贷款,他们是怎么去规避未来风险、安排不同年龄时的生活需要的呢?他们靠的是后代,靠的是家族、宗族。或者说,后代就是他们的股票、退休金、保险和信贷,后代是这些金融证券的具体替代。后代作为父母养老金、保险金、信贷的替身,是隐形的金融合约,它们的执行机制不是靠法官、检察院、警察,也不靠县太爷,而是靠文化。就是说,社会与家庭文化的内容必须作相应的发展,来保证这些隐形金融合约的执行。   人物周刊:如何理解你说的“从金融角度看,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的一辈子是不幸福的”?   陈志武:小时候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又四世同堂,要负担父母、孩子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有两三个孩子,在赡养父母上,可能会互相推诿。做父母的,可能会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生存呢?觉得自己是累赘,是负担,更不幸福。我不是说所有的中国人、所有的中国家庭都不幸福,而是说,要有勇气正视并非小面积的不幸福,然后再探究不幸福的原因何在。也不是说不鼓励孝敬,孝敬应该是一种自愿的选择,是一种美德,但不应该是老年人的惟一养老途径。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在很多美国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往往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关系,是一种以感情交流为主线的关系。因为,美国的父母亲自己已经有了很多的经济保障,他们不需要把孩子看作他们未来的保障,他们已经通过金融产品的组合安排好了自己未来的方方面面,没必要把孩子培养得对自己言听计从。中国的一些传统家庭观念,是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而逼出来的。   当初倡导和今天继续研究、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一直没有意识到,没有外部发达的保险、证券、借贷这些金融品种,他们再大声呼吁打倒“孔家店”,寻求国人个性,保障国人权利,结果也是难以实现的。道理很简单,没有了“孔家店”维系的那些隐形的金融合约,他们的未来怎么办呢?他们如何规避未来的风险呢?之所以那么多的传统社会都推崇集体主义文化,是没得选择之举。只有推崇集体主义文化让每个人都忘了自我,才能让那些人格化了的隐形金融合约有得以实现的基础。发展发达的金融品种,可能是打倒“孔家店”的更好途径。   我想强调的是,文化不是你想提倡什么、你要倡导什么,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文化,而不是那样的文化。   人物周刊:为什么伪善是普遍的?   陈志武:如果把学术世界里的中国和现实世界的中国做个比较,我们会发现哪个更离谱,哪个更伪善。从时间上看,学术的虚伪造成了现实中国的虚伪,最后没有人站出来捅破它,告诉人们真正的虚伪何在。大众识别能力的不足实际上也和此有关系。   我绝对反对,国内有些学者,以研究受到某个领导的赞成、批示为最高学术成就。参加学术活动时,在大屏幕上打出某某领导做了何批示,真是好笑。   都是好消息,都是好现象,都是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这是对当下、对未来可笑的虚荣感。不愿意承认事实、面对问题。不愿意告诉大家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下次如何避免出这样的事。引用一句话,谁愿意生活在小康的猪圈里呢?   如果教科书不从根本上改变,危险便是中国社会的常态   人物周刊:国有大企业上市是否是合格的创业故事?   陈志武:本来,这些大公司的上市应该给我们带来许多传奇式的个人创业故事、个人或团队的创新精神,带来一个个活生生的财富故事,然后通过媒体激发整个中国的创新激情和创业文化。但是,中行、工行、中石化的上市不会带来这些。相比之下,盛大、分众传媒、百度等这些私人起家的上市企业,不只是一些成功的非人格化的公司法人,而且是代表中国未来的真实个人。   当国内股市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开放时,中石化、中行、工行上市当然也轰动,但背后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创业故事,不会带动任何创业精神、或是创新精神。有意思的是,中国股市产生的不是像分众传媒、百度这样的民营财富故事,更多是靠坐庄致富的故事。   人物周刊:西部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他们的希望何在?他们如何从改革中受益?   陈志武:上个礼拜,我去了内蒙,跟草原上的一些孩子聊天。他们没受什么教育,他们所追求的,和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的目标,不是今天到北京,明天去海外,而是今天能吃饱,明天还能吃饱。这些循环的、周期化的悲剧,一代又一代。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的两个小孩,在美国,一个礼拜看两三本书,一年大概看100本。可以预期,他们和内蒙草原上的那些小孩有完全两样的未来。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平等?   在人类文明史上,哪个国家是靠政府管制做起来的?几乎没有。政府管制和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是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本原因。举例说,国家银行、总部设在北京的各种商业银行、发改委,把老百姓的存款从各地集中到北京,再集中调配。就像我们看到的,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得前所未有地好,但在更多的农村,农民辛辛苦苦节省下来的金融存款,却不能用于本地的经济发展,而是相当程度地被调配到那些大城市。长远地看,每个中国人都能从民营经济发展中受益。   人物周刊:当下中国的危机何在?   陈志武:我们的教科书,和二三十年前相比,基本上没有变化。我们脑袋里分析问题的框架,还是政治经济学里的劳动价值、剥削这些理论。最后发现,用这些理论分析出来的结论和实际看到的完全两回事。我的看法是,如果教科书不从根本上改变,危险便是中国社会的常态。我们要勇于承认,我们经常被教科书上的那些错误分析框架、错误理论蒙蔽了。   在美国生活20年,越来越发现,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受到利益的驱动。说东方人和西方人本质上不一样是不负责的。 美国人也不喜欢什么事都到法院里去,但他们知道这是没办法的。我们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来拒绝其他国家的经验和知识。
选择马甲账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京ICP证030367号
审核后我们将会给您发送通知
尊敬的用户,你正在 上南花城 申请版主,请完善以下信息。
请填写姓名
您的资料提交成功
请填写标题
确认删除?
发帖成功!
请填写标题
投票成功!鲁政委:未来通胀风险不是主要矛盾 存款保险制度还将推出-财经网
当前位置: &
个股查询:
鲁政委:未来通胀风险不是主要矛盾 存款保险制度还将推出
本文来源于 日 18:44
虽然通胀担忧可能会略有缓解,但对增长的态度却会再度趋于谨慎。
  【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11月主要宏观数据将于12月9日陆续发布,从目前各大机构发布的预测值来看,CPI同比增速很可能会再次超过3%,这将是连续第三个月落在3%以上。这加大了市场对未来通胀的担忧,特别是在经济复苏态势还不稳固的当下。
  不过,(601166.SH)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11月29日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虽然当前CPI 超过3.0%,但并未呈现趋势性上行压力,PPI 持续处于通缩,未来通胀风险不是主要矛盾。
  兴业银行29日发布了他们对11月宏观数据的最新预测值。该机构预计,11月CPI同比增速预计在3%-3.2%之间,中值3.1%,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速预计会落在-1.5到-1.3%之间,中值-1.4%,较10月上行0.1个百分点。
  鲁政委认为,11月物价数据会令通胀担忧减轻。CPI同比预计会是三个月内首次回落,PPI则持续负增长。
  具体来看,11月食品环比可能落在-0.3%附近、非食品环比可能回落至0.1%附近,据此推算11月CPI环比中值为0%,低于去年同期环比0.1%。PPI环比可能继续保持在0附近。
  虽然通胀担忧可能会略有缓解,但对增长的态度却会再度趋于谨慎。鲁政委指出,外需转弱,内需则因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再度崇高而对未来增长担忧增加。
  鲁政委用“短多长空”描述了他对经济增长的看法。
  11月宏观数据的整体格局“不温不火,微幅回调”,鲁政委预计,“PMI、工业增加值都会较上期小幅回落。三大需求走势分化,出口在10月冲高后于11月回落;固定资产投资走平;零售受“双十一”促销带动,同比将加速。”
  不过,鲁政委强调,虽然出口呈现走弱迹象,消费也可能因透支再难继续发力,但年内巨额的财政结余可能令未来一段时间的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消费支出有望继续加速,从而支撑10%左右的工业增长。
  在此背景下,展望即将到来的12月的货币政策,鲁政委认为,双重目标无法完美实现。一方面要确保M2 不显著偏离13%的年度目标,另一方面又得保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
  因此,央行的理性选择是不时造成货币市场的痉挛,以抑制社会的杠杆,减弱M2压力。鲁政委认为,“如此操作,M2可以趋近目标但货币市场的‘平均利率’虽然会在短时段飙高,却不会太高,”
  此外,鲁政委预计,根据年初部署,年内还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兴业银行对11月主要宏观数据的预测中值具体包括,PMI为51.2%,较10月份微幅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较10月份微幅回落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上升0.2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长4.0%,下降1.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5.0%,下降2.6个百分点;顺差200亿美元、FDI90美元;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0.1%,M2同比增长14.1%;11月新增贷款预计为6000亿元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作者:【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
(编辑:史芳芳)
财经网微评论
说说你的看法:
同步您的评论到微博 ×
全部评论(0条)新浪用户评论(0条)腾讯用户评论(0条)
暂时还没有用户评论噢~
想隐藏身份,匿名评论?请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41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TED_施洛莫·贝纳兹:为未来而存款
0:11今天我要谈一谈存钱&但不是今天开始存钱
而是明天存钱&我将要谈的是:明天存更多的钱&这是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
泰勒和我&在15年前设计的一个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项目是广义的&行为金融学&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利用行为金融学&现在也许你会问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那让我们考虑一下
我们是如何管理我们的钱的&让我们从贷款开始&这个话题很新&至少在美国很新&很多人买的房子都是&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大的房子&而且实际上,比那种还要再大一些。&之后,他们的财产被银行收走了。&然后他们就开始责备银行,&因为银行不好,给了他们贷款。
1:04让我们也来想一下&我们如何管理风险:&比如说,投资股票市场。&两年或三年,甚至是四年以前,&股市很好当然,当时我们也是风险承担者。&之后股市开始缩水&而我们就开始感叹&从情感上而言,他们会觉得这些损失&与我们实际的想象中&市场会回升的时间&有很大差距&当涉及风险的时候&我们做的也许不是很好
1:38你们中多少人有iPhone?&有人吗?太好了。&我打赌你们中许多人&都给你们的iPhone上了保险&延长保修期也是一种隐性的保险&如果你的iPhone丢了怎么办?&如果发生了其他事情怎么办?&你们当中多少人有孩子?多少人?&如果你有足够的人寿保险&请继续举着手不要放下&我看到很多手放下去了。&我预计说,&如果你是一个代表性样本&那么你们给iPhone上的保险&比你们的寿险还要多&有了孩子也是一样。&每当谈及保险的时候,我们做的都不够好。
2:22美国一般家庭&每年花费1000美元&在乐透彩上。&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在座各位有多人每年花1000美元在乐透彩上?&没有人&这就告诉了我们,没在这间屋子里面的人&每年花在乐透彩上的钱超过了1000美元&这才能让平均值保持在1000美元&低收入人群&花在乐透彩上的钱远远超出了1000美元&那么这会如何影响我们呢&我们并不是很擅长于管理钱
2:58行为经济学实际上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请试着理解一下&人们所犯的有关于金钱的错误&在剩下的12分53秒中&我可以一直在这里站着&取笑我们管理金钱的&各种方法。&结束的时候你们就会问:“我们如何才能帮补别人呢”?&这才是我今天想讲的重点&我们如何理解&别人在管理金钱上犯的错误&并且改变这些行为上的挑战&使其变为解决方案?&今天我将要讲的是&增加未来的储蓄
3:37我想讨论一下&储蓄的问题&在屏幕上&有一个100个美国人的&代表性样本&我们将会看一下他们的储蓄行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当中一半人&都没有&加入401退休福利计划&他们想要储蓄很不容易&他们不能将钱一眼不看&一分不动地&投入到&401退休福利计划当中&那么剩下的一半人呢&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不储蓄&他们只是太懒了&他们从来不愿意登录一个比较复杂的网站&并且点击17下鼠标
加入401退休福利计划&然后他们需要决定如何投资&52种不同的计划&他们也从未听说过什么是货币市场基金&他们应接不暇,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有多少人最后会加入401退休福利计划呢&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三分之二的美国人现在没有在储蓄
4:44他们存够钱了么&除去那些&说自己没有存钱的人。&10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存的钱是足够的。&10个人中有9个或者是不能通过401退休福利计划存款&或者是决定不存款,或者还没决定存不存款&或者存款少的微乎其微我想那些存款过多的人&面临着一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有一个人&实际上
我们只算他的一半&因为这个数据是少于1%的&大约有0.5%的美国人&认为他们存的钱太多了
5:28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件事情呢&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将重点放在这上&我们需要理解&人们不去储蓄的原因&这样我们才有希望跨过&行为上的障碍&将其变为解决方式&并且看一下这会有多强大&所以请给我一秒钟转移话题因为我们即将要找到那些问题&人们在储蓄上面对的&挑战,行为上的挑战&我想先谈一下香蕉和巧克力
5:58假设我们下周还有一次美好的TED讲座&那么在休息期间&会有茶点提供&你有香蕉或者是巧克力可以选择&那么各位有多少人在这场假想的讲座的茶歇间&会选择吃香蕉呢&有多少人吃香蕉,请举手&很好&我从科学角度预计你们当中有74%的人会选择香蕉。&至少一个很好的研究也应该能预测到这一点&然后让我们等到那一天&看看人们最后吃的什么吧&那些想象着自己&吃香蕉的人&一周之后&吃的都是巧克力。
6:43自控能力&不是未来的一个问题&当巧克力就在我们手边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现在的问题&这与时间,与储蓄有什么关系呢&与这种即时的喜悦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些经济学家将其称为,及时性偏见&我们总是想着储蓄。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储蓄&我们知道我们明年会做
但是今天我们还是先消费吧&圣诞节快到了&我们会给认识的所有人都买礼物&所以这种及时性偏见&让我们想的是储蓄&但却以花钱告终
7:22让我再谈一个&与惰性有关的&储蓄的行为障碍&但是同样
我需要先岔开一下话题&谈一下器官捐赠&这是一个有关不同国家的非常好的比较研究&我们将要看两个相像的国家&德国和奥地利&在德国&如果你想要捐赠器官&希望上帝是可以&保佑你的&在你在拿到驾照或者是身份证的时候&你需要在方框中打勾来说明&“我想要捐赠器官”。&没有多少人在方框中打勾&这需要很大努力
你需要再三考虑&有12%的人选择捐赠&在邻国奥地利&情况略有相似,却也有些不同&那么什么地方不同呢&那就是你还是有选择的&你需要决定&你是不是想要捐赠器官但是当你拿到驾照的时候&如果你不想捐赠器官&你需要在方框中打勾&没有人在方框中打勾&这太费劲了&只有1%的人打了勾
其他的人什么都没有做&无所事事是很正常的&只有少部分人在方框中打勾
8:38那么救助他人性命&和器官捐赠&有什么影响呢&在德国
有12%的人打了勾&有12%的人是器官捐赠者&器官短缺非常严重&上帝保佑你,如果你需要一个的话&在奥地利,同样的,没有人勾上了方框&因此
99%的人都是&器官捐赠者&惰性
缺乏行动&如果人们什么也不做&那么默认的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他们一直拖延下去,如果他们不选择呢&这是很有力的&我们将会谈一谈&如果人们很害怕选择投资401退休福利计划时&该怎么办&我们是应该让他们自愿加入计划,&还是让他们被落下&在许多401退休福利计划当中&如果人们什么也不做&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不在方框中打勾&他们就没有为未来存钱&而打勾是花费精力的
9:40我们已经谈及了几个行为障碍&在我们跨过挑战讨论解决方案之前
我们再来谈一个&这个与猴子和苹果有关系不 不 不
这是一项存在的研究&与行为经济学有很大关系&有一组猴子得到了一个苹果
它们很高兴&另一组猴子得到了两个苹果
但是有一个被拿走了&它们只剩下了一个苹果&它们就非常的愤怒&为什么要拿走我们的苹果这就是由损失引起的厌恶情绪&我们讨厌失去东西&即使我们并不会因此承担多大风险&如果你去自动取款机取出100美元&然后发现你丢了其中的20美元&你很可能会很愤恨&即使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这还是非常令人心痛的&这20美元很可能代表着一顿午餐&所以这种对损失的愤恨情绪&在储蓄的时候同样也会发生&因为人们&从精神上,情感上和本能上&都认为储蓄是一种损失&因为我需要减少花销
10:47那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储蓄的&各种行为上的困难&无论你想到的是不是即时的喜悦&还是巧克力与香蕉之间的选择&从现在开始存款就是很令人心痛的。&现在开始花钱&却有趣得多&我们讨论了惰性与器官捐赠&以及是否在方框内打勾&如果人们需要打很多个勾&才能加入401退休福利计划的话&他们就会搁置下这件事&选择不去参加&最后,我们来谈下由损失引起的厌恶情绪&以及猴子和苹果的故事&如果人们在思想上认为为退休而储蓄是一种损失的话&他们就不会打算为退休而储蓄
11:34所以我们得出了以下人们可能面临的困难&理查德
泰勒和我&总是对这些困难很感兴趣&将行为金融学&变得更加深入具体&或者我们可以称其为
行为金融学2.0版&或者现实中的行为金融学&将所面临的困难化为解决方案我们得出了一个异常简单的解决方案&叫做
为了明天而储蓄 不是今天&那么这种方案将怎样解决&我们刚刚谈到的这些困难呢?&如果你想到了&香蕉还是巧克力的问题&想我们下周应该是吃香蕉&那么我们就应该想我们明年要存更多的钱&明天存更多的钱&邀请员工&也许明年开始存更多的钱&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想象自己&吃香蕉&或者志愿参加更多的社区活动的时候&更多的锻炼或者是做所有正确的事情
12:32现在我们再来谈一下在方框中打勾&以及采取行动所面临的困难&明天存更多的钱&让这些困难变得简单&他是一个自动驾驶仪&一旦你告诉我你想要在未来存更多的钱&比如说每个一月份开始&你都想开始存更多的钱&那么在你看到或拿到你的工资前&一部分钱就已经赚到了你的401退休福利计划当中&这样你就不会有因为&及时的喜悦而难以选择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处理那些猴子&和由损失引起的愤恨情绪呢&当明年一月份来临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觉得如果他们存更多的钱&那么他们需要少花钱
他们因此而心痛&也许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一月份开始&当人们赚的越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存的更多&这样的话,当他们赚的越多,当他们的收入升高的时候&他们就不需要减少开支了&他们可以将&涨的工资的一部分拿回家&增加开销&然后再多拿出一点&投入到401退休福利计划当中
13:41这就是我们的项目&非常非常的简单&但是我们将会看到&非常有效的成果&理查德
泰勒和我&最初施行这个项目是在1998年的时候&在中西部的中型公司中的&蓝领工人中间推行的&他们挣扎在交各种账单&他们不断地告诉我们&他们不能马上存下来钱&今天存更多的钱不是可行的&那么我们就让他们&在每次涨工资的时候&都多存3%的钱&那么结果就是&在三年半的时间内&他们的收入涨了四次&那些很难存下钱的人&就存下来了他们工资的3%三年半之后&他们就存下了大约四倍的数量&也就是大约14%
14:38就相当于买鞋和自行车的钱&以及在这张表上显示的其他物品&因为我不仅仅想&凭空用数字说话&我真的想要想一下这个事实&那就是多存四倍的钱&真的会在人们能支付的其的&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真的&这不仅仅是一张纸上的数字&然而当只存3%的钱的时候&人们可能只能买新的平板鞋&为了走路&因为他们负担不起其他的东西&要是他们存14%的话&他们可能就有钱买漂亮的礼服鞋&穿着开车出去玩&这是很大的不同&到现在,有60%左右的大型公司&已经实际上推行了这样的项目&这是养老金保护法案的一部分&无需赘言
泰勒和我&也有幸成为这个项目的一部分&并且做出了一些改变
15:40让我来总结&两条重点&第一点是行为金融学&是非常强大的&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第二点就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你想一下人们与按揭贷款&人们在买房子
但是他们却根本支付不起&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们还需要想&要是人们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承担了多少风险&或者是承担的太少的风险该怎么办&我们还要想&如果有人一年花1000美元在乐透彩上&该怎么办&实际上,平均而言新加坡的数据就是如此&在那里每家每年花费4000美元&在买乐透彩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还有一个关于退休的问题是&当退休之后&人们如何分配他们的钱
16:46最后一个问题&当你们为退休而打算的时候&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可以说&关于你们何时退休&你有一个很稳定的计划&什么时候去领社会保障金&退休后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每个月需要花多少钱&才能保证钱足够花&当谈到退休后的决定的时候&在座有多少人认为你们对于未来的打算稳妥了呢&一 二 三
四&在这些经验丰富的观众中&只有不到3%&行为金融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机会&将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17:31非常感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金风险及规避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