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资1300会踢出贫困户选出程序和标准吗

国家级贫困县每年扣公职人员工资植树 3年1300万
来源:央视
  国家级贫困县每年扣公职人员工资植树 3年1300万
  甘肃临洮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并不算高,但近年来,每年春天有一个月,这些所谓“吃财政饭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都会被扣掉一部分,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甘肃省临洮县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反映,每年春季有一个月发的工资,都会比其他月份工资少几百块钱。这种情况已经连续有两、三年了。
  真会有这样的事吗?记者走访了几家单位的财务部门,看到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的工资单上,确实都会有一个月有一项扣款,是应发工资的10%。
  那么这每年一次的扣款究竟扣的是什么钱呢?临洮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绿化费,一般5月份扣。
  在另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记者看到,这笔钱是以树苗费的名义扣的。那么,这笔钱是谁扣的呢?临洮县医院的会计说,拨过来的经费上直接写的拨入经费扣树苗款167800元钱,等于拨过来这钱就扣走了,根本没有到医院里面。临洮县一中的会计说:“因为我们工资是统发的,直接扣的应该财政上的,扣留部分他全部就留到财政上了。“
  记者通过对临洮的几家单位走访调查发现,每年的4、5月份,县里所有拿财政工资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都会以绿化费或者树苗费的名义,被扣掉一个月工资的10%,平均人均400元左右。这笔钱根本就不发到各单位,而是由县财政局直接扣除。
  钱扣了以后用在什么地方呢?临洮县财政局农财股长符天军说,3年一共扣了1380万元,用于全县的植树造林,他们没有截留,现在还有结余280万元。
  临洮县财政局国库股长羊建萍向记者出示了2013年到2015年间扣掉的绿化费使用账目情况:“国库这儿只是拨付资金,我们资金使用是由林业局提出用款计划,我们农财股审核,最终资金按照审核的资料拨付到林业局或者是按照国库进行集中支付,项目施工单位或者是供货单位,是这样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临洮县林业局,林业局的负责人介绍了这笔绿化费的用途。临洮县林业局副局长杨@艺说:“我们搞规划设计,按照我们的县情,按照荒山荒地的情况,每年把规划设计做出来以后,栽什么树,到哪个地方栽,按照我们的县情,按照因地制宜和适地树这个原则,把规划拿出来以后我们组织实施,苗木采购还是全部通过财政公开招标这个办法。我们完成以后通过检查验收达到设计的标准,成活率达到国家的标准,我们出验收报告,通过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最后我们从财政上报账的办法。”
  按照财政局和林业局两位负责人的说法,2013年种的树,到2015年就已经完成了树木成活率的验收。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钱款的用途和去向,记者随机选取了之前已经验收完成的定临路行道树工程,进行实地调查。
  从记者调查看来,临洮县扣的这笔绿化费确实用在了雇人植树造林上,种的树木也确实是适合当地的耐旱品种。看上去,这件事的出发点就是搞绿化,没有错,可是,县里搞绿化,为什么要去扣干部职工的工资?这工资扣得有依据吗?临洮县为什么要通过收取绿化费的方式植树?这样做是否有依据呢?
  记者查阅了国家林业局的网站,原来这“绿化费”的全称应该是“义务植树绿化费”,这个费用的出处来自1982年《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办法提出,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每人每年植树3-5棵。如果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植树义务,需要缴纳绿化费。此后,一些地方纷纷制定义务植树的条例,“绿化费”的征收标准也不一样,这些都是为了督促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一个手段。
  由于植树劳动量难以量化、不具操作性,与其通过补缴绿化费、罚款等强制性方法,还不如鼓励老百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履行植树义务,引导公民增强绿化意识,因此,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通知,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免征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就包括了林业部门的绿化费项目。
  但是2013年10月,临洮县政府发布了《临洮县全民义务植树暂行管理办法》,其中第九条规定,全县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所需苗木费采取所有在职财政供养人员捐助每月工资10%的办法解决。既然是捐款,那就应该出于每个人自愿的原则,而实际上这笔钱都是由县财政局直接代扣,这不就变成强制了吗?这又是为什么呢?
  临洮县的副县长朱殿铖告诉记者:“主要是我们2013年以前,由于成活率,干部职工自己种的时候苗木质量不保证,成活也达不到。在2013年财政部发布这个通知之后我们这个做法确实是不合乎国家的政策,但是从我们县实际情况来说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实实在在想把绿化搞上去,苗木的绿化率提高。”
  国家虽然把绿化费取消了,但是每名适龄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的法定义务并没有取消。为了完成植树任务,有的单位干脆花钱雇佣农户帮助植树,有的单位虽然亲自参与植树了,但植树后的养护跟不上,结果树木的成活率很低,造成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局面。
  县里主管林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没有征收绿化费以前,县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得不理想,所以才想出了通过代扣绿化费的方式,统一交由专业的种植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种植和后期养护,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越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就更加应当鼓励全民参与到义务植树的活动中来,共同努力改变生存环境。临洮县政府原本是让全县在职的财政供养人员每人每年自愿捐助一个月工资的10%作为义务植树所需的苗木费,但是在实施上却是由财政直接扣款,自愿捐助变成了强制扣款。另外,本来这笔钱按照规定,只是苗木费,但是钱被扣了以后,直接交给了专业的种植公司进行种植和后期养护,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尽植树义务的这部分人员,全程不需参与植树过程,变成了花钱买义务,这样也就失去了义务植树本来的意义。
  记者在临洮县采访发现,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每人每年要义务植树3-5棵的规定。而有部分人虽然也参加了植树活动,但是对于参加植树活动的热情并不高。
  如何让义务植树从强制变成每个公民主动尽责,应该是各级政府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像临洮县政府强制扣发“绿化费”的做法着实有些简单和急于求成。
  朱殿铖说:“我们2016年决定机关义务指数绿化活动就不再由财政代扣,由职工个人自行按照每人5棵树的要求进行绿化,最后由林业部门检查验收,保证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倡导义务植树,植下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树木,更是希望在全体公民心里植下绿色的种子,养成这种为社会尽义务的理念,显然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强制完成,更不能乱设政府收费项目,变相克扣工资。义务植树就是收绿化费、苗木费,显然于法无据,只出钱不出力的做法也有违公民义务植树的初衷。但是,我们也看到,按照现有规定,公民一年要完成3-5棵的植树义务,要尽好这份责,要把树种活,也并不是植树节挖个坑、种棵树那么简单。如何鼓励公民积极主动完成植树义务,避免出现植树流于形式主义,甚至年年种树不见树的局面,还需要有更好的办法。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今后要完善全民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及长效机制,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同时要抓紧修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尽快颁布实施《全民义务植树条例》,制订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地方性法规。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付健青&RF13564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筹资1300万 476家贫困户免费住新房
日 09:13来源:
铜梁将被打造成为空间宽敞、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出行便捷的宜居之地。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资料图片)市民在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巴岳山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了让市民幸福,政府投入再多,也不吝啬。教育、居住、就业等,是近年来铜梁致力解决的民生问题。去年,铜梁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成为西部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铜梁县财政局副局长吴国强说,去年,铜梁对“民生十条”的投入达到14.85亿元。步行500米就有一个公园52岁的唐兴荣家住铜梁县城体育街社区,退休后她参加了该社区操舞队,每天都会和邻里朋友一起做操、跳舞。“出门步行500米左右就有一个公园,有时候吃完晚饭都会去逛逛。”唐兴荣说,公园多了,环境好了,心情很舒畅,感觉生活更美好了。铜梁县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雷田介绍,2007年至今,已累计投入3.2亿元新建人民公园、玉泉公园等4个公园和改造主干道绿化带。去年,全县新增城市公园68亩、郊野公园200亩、社区公园60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2.8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到了47.9%。雷田说,现铜梁县城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个公园广场、19个游园相继建成开放。在县城居民享受到好环境的同时,铜梁还连续3年给每个乡镇补助50万元,帮助乡镇修建起29个休闲广场和公园。铜梁县建委副主任欧朝刚说,在城市规划建设上,铜梁还将引进三维仿真系统,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和高起点规划,到2015年,努力把铜梁建设成全国最宜居的县城之一,从而将铜梁打造成为空间宽敞、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出行便捷的宜居之地。投1000万建全民健身中心幸福离不开健康,有健康才有幸福,要健康就离不开健身锻炼。在打造“幸福铜梁”的过程中,铜梁县先后投入1000万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投入650万建成了巴岳山登山步道等,实现了百姓“想健身、有去处”的目标。“我每天都要去健身中心锻炼身体,那里条件很好。”一谈起全民健身中心,家住体育街社区的周尚群十分兴奋,全民健身中心的设施很齐备、很完善,到中心健身就像“一站式”,有多种体育锻炼方式供市民体验。周尚群说,以前想锻炼身体,却找不到地方,健身中心的建成在为他们带来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欢乐。位于铜梁县城金龙大道的全民健身中心于2009年动工修建,一期工程于当年年底竣工,并于日正式启用,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该中心健身项目众多,内有12个连片高标准塑胶篮球场、3个高标准网球场、54张室外乒乓球台、4个羽毛球场,并配有各类健身器材,占地36亩,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休息锻炼,是全市目前功能最完善、面积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要么约朋友一起登山,要么去健身中心打羽毛球,运动项目多得很。经常锻炼,身体自然好,一走出去,别人都看不出来我已有70岁!”周尚群说起自己锻炼的成果,十分自豪。欧朝刚介绍,铜梁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经申报,已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认可,并被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的二期工程正在筹备中,到时,市民的休闲健身方式还会更多,更丰富。”欧朝刚说,近几年,铜梁县已为老百姓建起了400米标准运动场4个、体育馆4个、扩建中小学塑胶场地25片、50米标准游泳池3个以及巴岳山步道等。“除建设好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外,我们还印发了35万余册《铜梁县市民健康生活指南》免费发放到市民手中。”铜梁县卫生局局长汤启玲说,该书不仅囊括了健康生活、健康行为等方面内容,还将县里主要的十大运动健身场所一一作了介绍,便于市民前往运动健身。476户贫困户免费住新居4月19日,福果镇三元村的田间地头春意盎然。六社58岁的李炳安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就在这一天,他搬进了政府帮他建造的新房,圆了多年的新房梦。“刚听到可以享受免费建新房的政策时,我激动得差点哭了……”李炳安说,他家有弟兄5个。因家庭贫穷,每个弟兄分家出去,都只能分得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20年前,李炳安娶了一个智障妻子,多年未育,他们就抱养了一个女儿,没想到,几年后,妻子又怀孕生下一个孩子。“一家4口住在一间破瓦房内,既是堂屋又是厨房,收获的红苕、玉米等作物,只得塞到床底下。客人来了,只能坐院坝!”李炳安说起过去的生活倍感心酸,他靠种地和理发挣钱来养活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幸亏有镇政府干部李开文多年资助。18日,李炳安早早就打电话,请为他家操心的镇干部来新家坐坐。19日上午10点钟,镇里的李开文、罗吉中等干部提着大米、油、猪肉和鞭炮前来庆贺。在三元村六社公路边上,绿树掩映着一栋红砖灰瓦的新房,十分醒目。这就是李炳安的新家。李炳安拉着干部们的手,十分高兴:“感谢党和政府,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恐怕是一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在宽敞的新家里,李炳安的邻居正帮他张罗一切。“邻居对我可好了。”李炳安点燃了喜庆的鞭炮。他说,去年夏天,他家的房屋实在不能住了,邻居杨道模就把自家的房子免费提供给他家暂住。今年3月14日,他的新房破土动工,30多名邻居前来帮忙,1天就把地基砌好。1个月后,李炳安的新房建好了。时近中午,厨房里飘出肉香。忙完了灶上的活,李炳安拿出了一副特地找人写的对联——辞旧居全靠政策好,迁新居胸怀谢党恩,认认真真地贴到大门口。欧朝刚介绍,经调查摸底,全县有476户农村困难群众存在住房危旧又无能力改造的情况,决定由政府统筹修建一批“安居房”,以保证农村特别困难的群众有房住。为此,铜梁县从去年起,按照自愿申请、特危优先、统一规划、政府实施的原则,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无定所、居住不安全的问题。欧朝刚说,每户安居房建筑面积为63平方米,含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建房费用约2.4万元。建房的相关补助资金从3个方面筹措:县财政整合市级危改资金、民政困难救济、改厕等资金;县慈善机构向社会募捐;乡镇、街道进行补助。建房的一切规费全免。另外,受助困难户也可购买当地居民面积或价值相当的旧房,由政府补贴购房费用。全县共筹集资金1300多万元,让476户贫困户免费住进了新房。本版稿件由记者 谭柯 采写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昌江扶贫攻坚获新进展1300贫困户迁新居过年-新华网海南频道
昌江扶贫攻坚获新进展1300贫困户迁新居过年
&&来源:人民网
从昌江黎族自治县获悉,昌江扶贫攻坚又获新进展,2016年实施的130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大部分危改户可迁入新居过新年。
昌江把贫困户危房改造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程,2016年共投入国家、省、县扶贫资金6447万元进行危房改造,其中县级扶贫资金4497万元,完成全年危改任务1300户。在石碌镇保突村“双特”户羊亚音老人家,人们看到一座装修好的水泥新房格外亮眼。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羊亚音一家5口人,羊亚音患有严重眼疾,无法参加生产劳动,儿子又患有重病,行走不便,家里没有劳动能力。因为家境贫困,杨亚音的儿媳早几年就离开了家,只留下7岁的孙女和3岁的孙子,家里的生计全靠老伴儿捡拾垃圾和卖一些草药维持,生活十分困难。去年昌江县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出资12万元为他们盖好了新房。羊亚音一家感到很欣慰,非常感谢政府的帮助。
据介绍,昌江县去年的危房改造工程项目从4月开始到12月底完工。县相关部门根据各危改户的具体情况,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制定不同补贴标准,帮扶资金从3万元到13万元不等。目前,全县C、D级的住房户还有1223户,有关部门计划2018年内全部完成危改。(赵虹、林朱辉、杨耀科、徐健)您好, []|
贫困女生考上重点大学 全家五口月收入1300元
贫困生一般都比较内向,性格上有些自卑,但29日记者在罗源起步镇桂林村旺丁岩196号,见到了一位在“奋斗中追逐梦想”的坚强女孩刚收到海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林艳。尽管生活窘迫,但她脸上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从福州出发,经过1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了罗源起步镇桂林村。担心记者迷路,热心的林艳骑着自行车在村口迎接。绕过弯曲的三四条巷子后,记者才来到林艳家,看到了这座找不到一件值钱家具的破旧老房子。“这栋老房子是我父亲盖的,已有四五十年历史了。”林艳父亲告诉记者,家中房子破旧不堪,墙体由泥土砌成,刮风下雨时常漏水,且有倒塌的危险,但为了供养女儿读书,家中已欠债三四万元了,根本没钱修葺房子。林艳的母亲是罗源县一家购物广场的保洁员,父亲则长年生病在家。“主要是我自己身体不好,干不了活,不然这个家也不会如此艰难。”林艳的父亲叹气说,一家五口人,只靠妻子一个月1300元的收入生活,早上女儿陪妻子去县医院看病,拍片检查的费用还是从亲戚处借来的。生活的困境,使得林艳格外坚强。林艳母亲告诉记者,女儿孝顺懂事,为了减轻家中负担,每逢寒暑假都在外兼职打工。如今,女儿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她却不知如何凑齐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学杂费,让女儿圆梦大学。与许多贫困生性格内向不同,林艳豁达开朗。讲起家里眼下的困境,生活中诸多的不顺,她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虽然家庭条件很差,但我的心态调节得很好。”林艳坚信她的未来不是梦。她在日记本写下这样一行话贫穷但要自信乐观,即使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心也要向着光明,时时发现阳光的温暖和灿烂。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moninf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选出程序和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