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职业棋手收入都是怎么点目的啊 速度那么快

刘小光:围甲才是棋手“主战场” 辽宁发展速度快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刘小光:围甲才是棋手“主战场” 辽宁发展速度快
  日前,与聂卫平、马晓春齐名的国内著名棋手刘小光以辽宁觉华岛队主教练身份率队来沈比赛,在由《辽沈晚报》和沈阳世纪天元围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第15轮“保利?康桥专场”比赛中,辽宁觉华岛队坐镇沈阳主场3:1击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队,全取3分。赛后,刘小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围甲联赛才是棋手的‘主战场’! ”
  记者:围棋甲级联赛至今已兴办十几年,目前发展状况如何?
  刘小光:围甲联赛从创建之初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已成为中国围棋、乃至世界围棋领域内的一块金字品牌。虽然一些奖金丰厚的国际大赛依然是外界关注的重点,但我个人认为,围甲联赛才是棋手的“主战场”!因为没有围甲联赛,一线棋手就没有一年20多盘的高水平较量,个人收入势必大打折扣。
  记者:那么,一名棋手在围甲联赛的收入分配是如何计算的呢?
  刘小光:有工资、有奖金,每个俱乐部与签约棋手内部商定的待遇标准都不一样,因俱乐部而宜,因人而宜。但无论各俱乐部间的待遇分配有多大区别,棋手的赢得多,胜率越高,收入就越高,这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不过,围甲联赛的影响力跟足篮球联赛没法比,棋手的收入自然也不能与足篮球项目的高薪球员相提并论。
  记者:辽宁围棋的发展水平在国内并不出众,您对辽宁围棋有何评价?
  刘小光:从历史上看,辽宁围棋没有出过太有名的选手,但这并不代表辽宁围棋缺乏底蕴和未来的发展势头。辽宁从没有围棋甲级队,到今天一下冒出两支甲级队,除了觉华岛队,大连还有一支,并引进了罗洗河、彭荃等国内知名棋手,企业的投入也不少,这说明辽宁对围棋是越来越重视的。另外,辽宁新生代棋手的上升势头也很强劲,像孟泰龄等辽宁籍年轻棋手,在一些国内比赛中时有上佳表现,这都是好兆头。
  记者:您所在的觉华岛队,目前形势如何?今年的战绩指标如何定位?
  刘小光:目前看还不错,仅以1个局分之差位列重庆队之后,暂居第二位。不过,越到后面碰到的强队越多,面对的挑战也将越发激烈而残酷,我只能说尽力而为,力争取得令辽宁棋迷满意的好成绩。
  记者:很多棋迷期待您重新复出,您有无重返一线的想法?
  刘小光:岁月不饶人啊!与年轻棋手比,我们这代棋手无论在体能、计算力、思维方式上都有差距了,如果说就下一两盘,还可以,但参加像围甲联赛这样旷日持久的连续激战,就力不从心了。俞斌是1968年生人,比我小大约七八岁,是我们那代人中目前依然奋战在一线的棋手,他的胜率没有超过50%。将来如果有适合我参加的比赛,我还会参加,但这需要媒体、企业的鼎力支持,才有付诸实践的可能。 主任记者 张松
相关专题: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
<FONT COLOR=#8f-10-10 04:15
<FONT COLOR=#8f-10-9 16:04
<FONT COLOR=#8f-10-9 11:36
<FONT COLOR=#8f-10-9 11:19
<FONT COLOR=#8f-10-9 11:06谢&a data-hash=&eef4dd2a0fec01c34e8c99df7b425a6c& href=&///people/eef4dd2a0fec01c34e8c99df7b425a6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ef4dd2a0fec01c34e8c99df7b425a6c& data-hovercard=&p$b$eef4dd2a0fec01c34e8c99df7b425a6c&&@小小&/a&邀请。其实这个问题就算没有人邀请,我也是会来答的。&br&&br&————————————————&br&&br&代表曾经荣耀的标识和称号,到底是会成为永恒?还是会成为历史?&br&&br&今天正好是高考第一天。&br&我父母上中学时,赶上恢复高考。恢复高考后头几届的大学生,被称为“新三届”,由于当时选拔率的苛刻,加上多少年积攒下来的不同批次人才同时竞争的激烈环境,导致“新三届”的大学生质量极其的高。&br&后来的故事人人皆知。&br&高校以远远远远大于总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行扩招。就算刨去全民教育水平上升的影响,曾经是“天之骄子”的本科生的质量还是在逐年下降。&br&到得现在,本科生早已烂大街了,甚至研究生和博士生都已不再具有当年的“符号威力”。&br&&br&诚然,高校的扩招对于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功不可没,而一纸学历证书能代表的意义本也有限。&br&既然如此,我们要不要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天平上,将所有砝码都毫不犹豫的压到左边去?&br&不是缓慢的渐进的,而是骤然而起的,打破原有的“均衡”?&br&&br&中国围棋,作为大众维度和竞技维度都还算比较成功的一个小众体育项目,其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确实离不开严谨而公正的段位制度的功劳。&br&&br&围棋的段位制度,源自日本。&br&末代本因坊秀哉之前的旧时代里,日本的段位制度一直极为严苛的规定着棋份。一个时代只能有一个九段,那就是名人。八段以下,按棋力进行阶梯划分。&br&而中国古代的围棋水平评定,一向是仿照九品中正制。一品为最高,九品最低,恰与段位制相反。&br&秀哉交出名人称号和世袭罔替的本因坊称号之后,日本乃至全世界围棋迎来了现代时代。&br&日本围棋在半商业化的过程中,摸索出了“职业段位制”,“对局费制”和“商业化新闻棋战制”三大体制,作为现代日本围棋制度的三大支柱。&br&这三大支柱,曾经催生和支撑起了日本围棋那个最辉煌的时代。也将世界围棋的竞技水平和组织水平,都提高到了以往不可想象的地步。&br&&br&中国围棋和韩国围棋以日本围棋为师,不但学竞技水平,还学习其组织方式,慢慢的也实现了自己的现代化。而业余围棋附生在职业围棋的周边,也设立了自己的段位制度。&br&&br&天下没有永远盛开的鲜花。&br&三大支柱体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并不算是成功的商业化,甚至从竞技以及文化角度来说,也都不是完美体制。&br&在中韩,职业段位的具体数字早已沦为了一个单纯的符号,大家已经不会被“初段爆冷战胜九段”这种“新闻”所震惊。大家介绍某棋手,只会强调他是职业棋手,而具体的段位,关心的人就少了。&br&现代的职业段位的具体数字,虽然仍然有一定的意义,但这意义已经越来越淡化了。&br&对局费制度,近年来受到奖金制的剧烈冲击,遭到大规模的替代已经是必然趋势。虽然也许不会被彻底消灭,但已经无法代表围棋界的未来。&br&对职业三大支柱体制的讨论,非本文原意,不做多表。&br&&br&仿照职业段位制度设立的业余段位制度,中日韩之间也非常相似。&br&以业余7段为最高,业余1段为最低,段位以下设级位;1级最高(比1段低一格),依次递减,至18级(也有以25级或10级为最低的,下限不重要)。&br&还有一个奇葩的业余8段。&br&很多人说只有日本有业余8段,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只有日本才颁发业余8段,颁发给获得日本棋院举办的世界业余锦标赛冠军的棋手(不论是哪国的)。而中韩默契的没有效仿。&br&&br&让我们聚焦中国业余段位。&br&传统的业余段位,以业余5段为分水岭。&br&原则上来说,省级以下棋协,有资格颁发的段位证书,只到业5为止。&br&而业6和业7,只有某些特定的国家承认的全国比赛中,才可以颁发。&br&某几项最大比赛,如传统的晚报杯,黄河杯,后来的商业杯等的冠军,可以授予业7。前8名(只可递延有限次),可以授予业6。某些含金量稍低但也被承认的全国比赛的前几名,可以授予业6。&br&&br&在这种模式下,大家看出端倪了么?&br&一旦围棋人口大规模增长,各个等级的人群数量都将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越往高处,幅度越小。&br&业余5段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分水岭?&br&一旦各省级棋协放松对业余段位的限制,在段位赛中“大幅度扩招”,整体业余段位的水平就将大幅度下滑。这种下滑基本以业5为限。&br&因为再往上,已经不是省级可以操纵的了,只要全国比赛授予段位的规则不变,业6业7的含金量就永远可以保证,甚至在固定名额的情况下,还可能因为全民整体水平的水涨船高而含金量上升!&br&&br&可是现实是,近年来,业6甚至业7的含金量,也在非常缓慢的下滑。&br&为什么呢?&br&因为随着可以授予段位的全国比赛慢慢变多,名额的增长还是稍微快于整体水平的上涨。&br&可是跟最近十年来业余5段档丧心病狂的水化程度相比,业6业7在最近五年来的微度水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br&&br&这样好不好呢?以扩张来促进普及,多给大家一些甜头作为激励,对围棋事业的发展到底利弊对比孰大呢?&br&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我们可以政治绝对正确的说,一定有一个恰当的分寸。&br&&br&我小时候下棋时,是九十年代后半期。九十年代的郑州,汇集了来自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全国各地来的精英冲段少年。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应该都明白九十年代的河南围棋,意味着什么。&br&那个时代河南的业余段位管理,可能是全世界历史上最严苛的了。&br&曾经和一个山东的同时代的朋友说笑,他说:“我可是当年山东省赛30名定的业5啊,不要闹。”我只好淡淡的说:“我小时候有一年河南省赛20名,才给了个业余初段。”&br&我真不是故意噎人,这还没考虑到那个时代河南围棋变态的整体实力呢。&br&在我小时候,业余4段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业5?就没见过几个活的。&br&同时代的很多同龄人,终其业余生涯,也没能升上业5。也就是说,他们打上职业的时候,都没能在省里成为业5。&br&&br&这样严苛的标准真的好吗?&br&以我个人主观的判断来说,苛刻到这种程度,实在是有点过了。不利于普及发展。&br&过于苛刻不好,那么就宽松一些吧?&br&后来包括河南在内,全国范围掀起了业余低段位大幅度扩张的狂潮。&br&也就不到十年,业余段位的含金量已经不忍直视。&br&再加上我小时候亲身经历过最严苛的段位控制,实际上我对业余段位含金量的下滑的感受,可能远比很多朋友更深刻。&br&&br&业余段位的下滑,导致这个标签的参考性严重不准。慢慢的,很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网络段位。弈城段位,作为最权威的网络段位,近些年来一直是评价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br&我当年有资格在省赛上拿业余初段时的水平,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弈城7段。&br&可是最近几年,我已经见过好几个弈城3段水平的业余5段了。&br&且不说近两年来,弈城段位的含金量,也随着高手的流失,而在缓慢的下滑。&br&&br&业余段位含金量下滑到这种程度,这说的是聊斋吧?&br&&br&段位“扩招”可以促进普及,那人手一个业余5段好不好?&br&证书只是一个标签,只是一个参考,那我让这个标签彻底失去意义,你还能参考什么?&br&&br&这一次,原本作为省级封顶的业余5段,已经无法抵挡水化狂潮了。&br&大浪已经冲上高台,直逼业余高段去了。&br&&br&秦皇岛的此次比赛,从规程上来说如何不当,我作为一介草民就不做讨论了。&br&咱们只想象一下比赛的后果。&br&业余5段百分之六升业6,业余6段30人冠军升业7。&br&大家乍一听,说不定还觉得:这不是挺严格的嘛!&br&&br&其实不然。&br&以现有的业余5段的数量,全国的有证者应该至少也有数万(无法统计,只凭借经验进行估算)。有业余5段水平者,至少也有十万以上。&br&而现有的业余6段有多少?&br&300多人。&br&&br&省级封顶业5的制度,将十年来业余段位的水化狂潮强行挡在了业余5段以下,也使得业余5段和业余6段之间,形成了所有相邻业余段位间最大的落差。&br&可是这个比赛一放开,只按百分之六的比例来算,业余6段将从300多人暴涨到多少?&br&而且,比赛并不是只办一次。通过经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随着比赛次数增长,整体人群的升段比例绝不会只是百分之六,很可能达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比赛次数越多,整体比例就越高。&br&而所有棋手的整体水平上涨是微乎其微的,根本无法跟上这样的速度。&br&业6升业7的三十取一,开始可能还影响不大。可时间一长,随着业6数量的快速爆炸,连动爆炸是早晚可以预期的。&br&而且,这个比赛的设置时间,非常“巧合”的和职业定段赛冲突了。&br&这意味着,所有参加职业定段赛的冲段少年,那些强力业5业6,将不会出现在这个比赛的赛场上。&br&我不禁感叹于主办方的用心良苦。&br&&br&其实和很多身边的朋友一样,从自身角度来说,我们第一感都不讨厌这个比赛。&br&因为,每个业余5段,都有一颗业余6段的心。&br&这个比赛对于大家来说,也许是这辈子最容易实现业6梦想的机会了。&br&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种业余6段,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br&&br&我们想要的,是真正提升自己,将此生的极限奋力向上推进一步,达到那种客观水平。&br&而不是靠着整体“扩招”,大家你好我也好。&br&如果真是和业余5段近十年来发生的事一样,那我觉得还是我当年的那个“业余初段”,更真实一些。&br&&br&小明这次的行为,确实也惊呆了好多人。&br&但其实在他做这件事之前,圈内就已经掀起了抨击这个比赛的浪潮。&br&小明说:我一个人来,可是我不孤独。&br&&br&没错,他不是一个人。&br&他的行为也许稍嫌过激,但他确实说出了大家的心声。&br&&br&前几日得知此事时,我和 &a data-hash=&efdfaca2685& href=&///people/efdfaca268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fdfaca2685& data-hovercard=&p$b$efdfaca2685&&@公孙青阳&/a&聊到:&br&“小明真是勇猛啊,就这样冲出去开第一枪。”&br&“哎,我们就不会这样直接冲上去,开第一枪。”&br&“但我们会开第二枪,第三枪。”&br&“你想多了,第二枪第三枪估计早就有人开了。”&br&“那我们就开第一万枪。”&br&&br&请接好我的第一万零一枪。
谢邀请。其实这个问题就算没有人邀请,我也是会来答的。 ———————————————— 代表曾经荣耀的标识和称号,到底是会成为永恒?还是会成为历史? 今天正好是高考第一天。 我父母上中学时,赶上恢复高考。恢复高考后头几届的大学生,被称为…
谢 &a data-hash=&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 href=&///people/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陈振宇& data-tip=&p$b$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 data-hovercard=&p$b$6db37a91c23ef3fb3ac59b7cc4034178&&@陈振宇&/a& 邀。&br&&br&很多人对围棋不甚了解,所以简单地科普一下业余6段的水平,以及下围棋所需要的天赋。&br&&br&&ul&&li&&b&业余 6 段是什么水平?&/b&&br&&/li&&/ul&&br&上数据做对比呗。&br&&br&&b&中国有多少职业棋手呢?&/b&&br&&br&参见一则新闻:&a href=&///?target=http%3A//.cn/go//.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2月中国围棋等级分:时越连续8个月领跑 古力第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从新闻中可以看到,目前中国活跃的职业棋手有 &b&362&/b& 人,另有不活跃的职业棋手 &b&239&/b& 人,共计 &b&601&/b& 人。&br&&br&接近 14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有六百个职业棋手,够少了吧。&br&&br&&b&那么,中国有多少业余 6 段以上的业余棋手呢?&/b&&br&&br&参见一篇博客:&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6e9xu.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围棋业余6段、7段、8段棋手名单(转)&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中国围棋业余最高段位为“荣誉8段”和7段。原来的8段这一等级,是指个人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夺冠,而由日本棋院授予的。目前全国业余 8 段4人;业余 7 段14人;业余 6 段为349人。而真正业余出身的8段只有 &b&3&/b& 人,7段 &b&10&/b& 人,6段为 &b&327&/b& 人。&/blockquote&&br&由此可见,“业余6段” 的人数,竟然只有 300 多个,还不及 职业棋手 的人数。&br&&br&&b&再来看一下 职业棋手 和 业余 6 段都是怎么获得的。&/b&&br&&br&显然,要成为职业棋手,是很困难的&br&——每年都有专门的定段赛,目前,&b&每年大约只有 25 人 &/b&能通过这样的比赛,成功入段。而且,比赛有年龄限制,过了 25 岁 就没有入段资格了。&br&&br&业余 6 段呢?参见这一篇文章:&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401d1ddb0100wtfr.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载]中国业余围棋7段/6段授予的赛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中国能授予 业余 6 段 称号的大赛一共有 6 个,都是全国性的大赛,必须前几名才能获得 6 段,每年能获得 业余 6 段的人数满打满算 30 多人,但要知道,很多比赛的前几名,实际上都是 现有的 6段、7段获得的,在有资格被授予 6 段的棋手中,原先只是 5 段以下的,往往还不到一半。&br&&br&所以,每年能获得业余 6 段称号的人,可能还不及职业入段的人多。&br&&br&&b&结论:从普遍的情况来看,业余6段和业余7段的业余棋手,都具有相当于低段专业棋手的水平,或者根本就是退役的专业棋手。(当然,也有说法认为,业余 6 段可能比职业初段稍弱,但也顶多差一个让先)&/b&&br&&br&&b&业余 6 段的围棋水平,平均来讲,在全国也在 500 名左右,这比考上清华北大的人要少得多(清华北大每年共录取 6000 人,注意是 “每年”),即使考虑到学围棋的人比参加高考的人要少得多,这依然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成就。&/b&&br&&br&&b&**********&/b&&b&**********&/b&&br&&br&&ul&&li&&b&围棋高手需要哪方面的天赋?&/b&&br&&/li&&/ul&&br&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b&大局观&/b&,二是&b&计算能力&/b&。&br&&br&&b&大局观&/b&,简单地说就是棋感,它决定了你在序盘阶段能否得到正确合理的行棋方向,以及中盘阶段的关键节点能否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战略上获取最大的利益;&br&&br&&b&计算能力&/b&,决定了你在中盘厮杀中能否一举击溃对方,以及在收官阶段能否步步为营,在战术上获取最大的利益。&br&&br&以上两点,既有天赋的因素,也有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获取的感觉。&br&&br&那么,记忆力,对于围棋有多重要?&br&不那么重要。&br&&br&大局观和记忆力没有关系。而在考验计算能力的地方,常常可能需要简单地计算几步,高手可能需要计算十几步乃至几十步,这些地方需要一点记忆力,但其实并不多,私以为它对逻辑能力的考验更多一些。&br&&br&至于下盲棋,它的确需要非凡的记忆力,不过,&b&它和下围棋用的根本不是一个技能点。&/b&&br&强如职业棋手,还有大量人完全不敢碰盲棋。&br&弱如业余低段位棋手,只要记忆力出色,下盲棋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围棋盲棋的难度非常大,所以全世界能完成整盘盲棋的也只有寥寥几人,而鲍云在2004年成为完成盲棋的第一人,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br&&br&&b&所以,虽然 “只有” 围棋业余 6 段,鲍云依旧在“最强大脑” 上大放异彩,这并不奇怪。&/b&
邀。 很多人对围棋不甚了解,所以简单地科普一下业余6段的水平,以及下围棋所需要的天赋。 业余 6 段是什么水平? 上数据做对比呗。 中国有多少职业棋手呢? 参见一则新闻: 从新闻中可以看到,…
谢 &a data-hash=&92fc54daf4432fcafd3c& href=&///people/92fc54daf4432fcafd3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92fc54daf4432fcafd3c& data-hovercard=&p$b$92fc54daf4432fcafd3c&&@陈白乾&/a& 邀请。&br&&br&&b&首先,点目虽然是形式判断的最重要一环,但却不是形势判断的全部。&/b&&br&形势判断并不仅仅是取出某个定格局面的分析,棋局是动态发展的,形势判断要求棋手对未来的棋局发展做出预期。所以厚薄,子效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br&我见过很多爱好者喜欢布局结束就乱点目,按照最基本的算法把“围起来”的都点进去,其实很多“围起来”的地,在形势判断里目数应该算为零。&br&&br&&b&其次,与用什么规则无关,从布局结束直到大官子阶段,数目法和数子法没有实际差距,数子法不过是给自己凭空制造麻烦,所以大家都会借助点目来判断。&/b&&br&中国规则下,子空皆地,所以在子数相等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算子,只对比空。&br&要说子,就要明确“落子数”和“实际存在子数”,也即&b&“实际存在子数”=“落子数”-“提子数”。&/b&&br&棋局还在进行当中,棋盘上双方都尚未占领的公共地带非常多,完全不用考虑黑棋某一步落下后比白棋多一个子的情况。在大官子之前,多出一个子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出了一手棋对局面的影响!这已经不是简单算目的问题了,此处不做讨论。&br&&br&这个阶段完全可以假定双方落子数相等,只对比双方目数就行了,但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实际存在子数”,所以要用目数加上“提子数”,作为对看到子数不等的情况的修正。&br&所以很显然,无论是日韩规则数目判胜负,还是中国规则子空皆地,在这个阶段都可以借助数目法来判断形势,因为是中国规则就把子都数进来根本没必要。&br&&b&中国规则下为了使得减去的是双方一致的“落子数”,就要把提过子的空地算两目,也就是本身一目加上提子数一,提过子又填上的地方算为暗目一目&/b&(见 &a data-hash=&077e5b512ef& href=&///people/077e5b512e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77e5b512ef& data-hovercard=&p$b$077e5b512ef&&@胡陆&/a&回答)。&br&而日韩规则,实际造成的效果与此大同小异。&br&&br&&b&最后,小官子阶段,如果是日韩规则,则显然只能用数目法;如果是中国规则,数子法和数目法都可以。&/b&&br&&b&这个阶段是最凸显中国规则和日韩规则不同的阶段。&/b&&br&因为棋局已经没有太多公共地带了,余下的只有两种:有目小官子和无目单官。对于基本功扎实的棋手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将全局计算直接以&b&穷举法&/b&推到棋局结束,来判断各种下法导致的可能终局结果。&br&&br&两种规则最大的不同在于,日韩规则不用考虑收后问题,因为黑棋多子不算目,不影响输赢。中国规则却子空皆地,由于黑棋在终局完全有可能(常见情况)多1到3个子,或少1个子,所以如果是细棋局面,只点目是不够精准的,必须考虑收后情况。&br&(1)多1个子的情况很容易料想,是黑棋走了最后一步。这种情况下典型的细棋局面是,黑棋盘面领先6目并收后,等于一共多7,黑184白177,中国规则白胜四分之一子;或者黑棋盘面领先8目收后,等于一共多9,黑185白176,中国规则黑胜四分之三子。(出现有眼双活时,黑可能达到184.5,不多做讨论)&br&(2)多2个子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粘劫收后”,即黑棋不但走了最后一步,而且手中还握有一个单片劫,白棋劫财不利打不赢劫,就只能放弃一手,让黑棋多下一步将劫粘上,于是黑棋盘面多了两个子。这种情况下典型的细棋局面是,黑棋盘面领先7目并粘劫收后,最后多两个子,实际一共多9,黑185白176,中国规则黑胜四分之三子。&br&(3)多3个子的情况比较少见,例如角上出现了连续两个套着的单劫的时候,黑棋粘劫收后,因为两劫相套,实际上等于黑棋收后之后白棋必须放弃两步,让黑棋连粘两次,就多出了3个子。该劫如下图:&br&&img src=&/3ba5bfd41e_b.jpg& data-rawwidth=&163&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3&&典型的细棋局面是,黑棋盘面领先6目,但多出3个子,于是一共多9,黑185白176,中国规则下黑胜四分之三子。&br&(4)少1个子的情况,是白棋粘劫收后,即白棋走了最后一步,并且手中握有一个单片劫,黑棋劫财不利打不赢劫,就只好放弃一手放任白棋多粘一步,于是白棋就多出了1个子,典型的细棋局面是黑棋盘面领先8目,却少一个子,等于一共多7,黑184白177,中国规则下白胜四分之一子。&br&(5)其实中国规则下还有一类极特殊情况,就是白棋多2个子以上,以及黑棋多4个子以上,这类似于第(3)条中的情况,再多套一些接不归型的假眼,劫在手的一方同时劫财有利,对手必须不停的放弃一手而劫在手的一方可以连续粘,这种情况很极端,原理却和上述几条类似,不再赘述。&br&&br&关于收后问题,因为有以上的诸多可能,所以中国规则下,小官子阶段的形势判断要在数目法的情况下结合收后情况来考虑。题干的描述其实并不严谨:小官子阶段并不一定要用数目法。&br&&b&因为实际上还有另一条路可走:直接转为数子法来判断。&/b&&br&&b&因为中国规则下判断输赢,可以直接按照黑棋只要达到184.5就赢,白棋只需达到177就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判定。&/b&所以此时按照数子法来判断形势成为了现实,棋手只需要预计各种下法自己的最终子数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再数对方的子。&br&而且下到这个阶段,数目数子已经很难说哪个更麻烦,数子法要数的虽然多,但毕竟只数一方就可以了,数目要数双方还要单独考虑收后情况。&br&以我的所见所闻来说,中国很多职业棋手都喜欢在小官子阶段由数目法转化为数子法来判断形势,业余棋手中有一些也这么干。我自己来说,也喜欢用这种方法。&br&当然,中国规则下全程使用数目法的棋手也很多,把收后情况单独计算出来就行了。&br&&br&问题细说起来确实比较繁杂,但道理其实是不复杂的,希望能帮到你。
邀请。 首先,点目虽然是形式判断的最重要一环,但却不是形势判断的全部。 形势判断并不仅仅是取出某个定格局面的分析,棋局是动态发展的,形势判断要求棋手对未来的棋局发展做出预期。所以厚薄,子效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 我见过很多爱好者喜…
2009年春,弥留之际的日本终身名誉棋圣藤泽秀行,在最后的清醒时刻留下了这样的影像和墨宝:&br&&img src=&/955c84dc98d182efbfae77dde48b441d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955c84dc98d182efbfae77dde48b441d_r.jpg&&&img src=&/b32973cec9b0e97ccfcd3cea1d8341c8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b32973cec9b0e97ccfcd3cea1d8341c8_r.jpg&&(注:我在网上实在找不到原图,就用了2009年发表于《围棋天地》上的图片,这两张照片原本为秀行先生的女儿所摄)&br&&br&&b&“强烈的努力!”&/b&&br&写下绝笔后不久,秀行就陷入了长久的昏迷,20多天后撒手西归。&br&&br&棋圣秀行的一生波澜壮阔,非一言可尽。&br&他为世界围棋的发展,中国围棋的崛起,以及中日关系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r&&br&身为异国大师,在中国围棋界却有着极高的声望,这是因为从1981年到2006年间,秀行先生在背负大量债务的情况下,仍然不顾日本棋院主流的反对声,先后14次力排众议自费召集棋手们组成“秀行军团”访华,与中国棋界进行交流对抗。&br&在最初的岁月里,名为交流对抗,实为指导。&br&&br&初时,面对日本棋院高层指责秀行“养狼”的反对声,秀行回应道:&br&&b&现在日本的年轻棋手,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只会一味模仿前辈们的下法。长此以往,棋道必衰。而中国不同,在那里可以看到希望。&/b&&br&&br&80年代初的那段岁月里,秀行军团抵达北京后,秀行亲自在北京饭店开讲指导众人,众多棋迷甚至不顾zf禁令前往围观,万人空巷。&br&后来84到88年间前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方凭借聂卫平的神勇表现连胜三届,作为首届比赛日方主将,成就聂卫平功业的主要配角,秀行棋圣遭到了日方一些媒体舆论的抨击,指责秀行不断指导中国围棋,使得中国围棋突飞猛进从而可以战胜日本,此时秀行回应道:&br&&b&“这种封闭自守的愚蠢行为只会让日本围棋越来越萎靡,只有我们的对手强大了,日本围棋的强大才有意义。围棋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是棋道中人都是一家子。”&/b&&br&&br&后来中国围棋崛起后的第一大批高手,基本全都受过秀行的大量指点。&br&&br&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秀行从81年以后,先后3次身患癌症(81年时已是肝癌晚期),肝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在81年到09年离世的28年间,秀行一直顽强的与癌症进行着斗争。&br&没错,这个时间段正好和秀行大量访华指导中国围棋的时间相重合。&br&&br&每次访华,秀行都说:我余下的时间不多了,这是最后一次来中国了。&br&然后当他顽强的奇迹般的战胜癌症晚期存活下来后,就每每再一次访华。&br&直到06年,真的是最后一次了。&br&在离世前的最后一年,秀行还交代身边的人安排最后一次访华,并不止一次说道希望能死在中国。&br&可他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br&&br&2009年4月的一天,有了最上面的那张照片。&br&5月秀行离世后,中日两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悼念和报道,中国的规模甚至更大。&br&最后,秀行在中国的影响力为何会这么大,成为了日本国内热议的新闻话题。&br&&br&大师的一生,不是在纹枰上鏖战,就是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br&大师的离去,仅留下“强烈的努力”五字。&br&&br&谨纪念中国围棋的老师,日本棋圣藤泽秀行先生。&br&&br&————————————————&br&&br&&p&&b&后注:本答已刊登于日的知乎日报,内容纯系答主原创,侵权必究。&/b&&/p&&p&&b&截至目前,答主尚未授权除知乎官方外的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该文章。&/b&&/p&
2009年春,弥留之际的日本终身名誉棋圣藤泽秀行,在最后的清醒时刻留下了这样的影像和墨宝: (注:我在网上实在找不到原图,就用了2009年发表于《围棋天地》上的图片,这两张照片原本为秀行先生的女儿所摄) “强烈的努力!” 写下绝笔后不久,秀行就陷入…
说这话的人,基本上没下过两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棋局。&br&&br&可以全身心投入一次,要是觉得自己棋力不够定力不足压力太小,去街边象棋残局摊赌它一万元,来次一步棋半个小时的长考试试看——等你也鼻血横流手脚颤抖不用氧立得大脑就不转了(这都是顶级棋手在比赛中出现过的状况)的时候,你就知道为啥围棋是“体育”运动了。&br&&br&小林光一先生说他自己:每下一次两日番对局,体重能降好几斤……你当他是客气吗?&br&&br&=========================================================&br&&b&题主:&/b&&br&鄙人甚至不太了解围棋,感觉您的回答与电子竞技有相似的地方。当然,所有的活动都要消耗脑力和体力,但是从产业产出的角度,究竟是电子竞技的话语权更高,还是说游戏作品本身蕴含的文化和故事感更有话语权?我问这个问题的初衷在于,究竟这类棋牌算作竞技运动更有利于其发展,还是作为文化产业更为合适,理由是什么?&br&&br&&b&我:&/b&&br&任何对抗性的赛事,必须引入职业化高水平的竞技赛事,水平越高越好,关注越多越好,这样才是对整个行业利好的。足球篮球是,围棋象棋也是,哪怕唱歌唱戏捏糖人,引入高水平竞赛也是利好的~&br&&b&1,职业化竞技大大拓宽了行业人才储备。&/b&职业选手必须一定代表本专业内最好水平,民间高手要么是小概率事件,要么让他变成职业高手。只有高水平职业高手一起合作与竞争,这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才会急速提升,你关注一下你喜欢的领域,这十年内是不是几乎所有的行业最新进步,都是这群人研究出来的?而什么叫职业高手?就是一天能干这件事八个小时,这样的生活至少能过十年——不这么玩,很难出世界级大师,而要养活这群人,要么靠自己,要么靠联赛,“穷学文,富学武”就找这个道理,只有叶问这样的少爷才能不事生产不收徒弟天天在家练武出外切磋,遂成大师,穷人家孩子早饿死啦。而现在有搏击联赛了,学武的穷孩子也能养家了,也能成为职业高手了,这叫拓宽人才储备,最大限度挖掘天赋异禀的人(比如16岁就拿下应氏杯的范廷钰,这人天才得简直是个怪物……),你说对行业是好是坏?&br&&br&&b&2,金钱是限制一切运动的最关键要素——&/b&最简单的,行业得发展到能让职业选手不干别的就能赖以为生,这个行业才兴盛,行业不能靠着兴趣来支撑。而现代化的职业联赛就是最有效的商业模式,得以解决一系列金钱上的烦恼,能够让运动迷欣赏比赛,让运动员得以好好比赛,实在是功德无量~
说这话的人,基本上没下过两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棋局。 可以全身心投入一次,要是觉得自己棋力不够定力不足压力太小,去街边象棋残局摊赌它一万元,来次一步棋半个小时的长考试试看——等你也鼻血横流手脚颤抖不用氧立得大脑就不转了(这都是顶级棋手在比赛…
谢 &a data-hash=&a183ecb80b2f1b86db6c708& href=&///people/a183ecb80b2f1b86db6c70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程杰& data-tip=&p$b$a183ecb80b2f1b86db6c708& data-hovercard=&p$b$a183ecb80b2f1b86db6c708&&@程杰&/a&邀请。题主讨论的态度很友好,邀请也真诚。更重要的是,题主是棋童的家长,所以这个问题我接下了。而且既然来答,我就多说两句。&br&&br&关于这个问题我先后跟题主交流了多次,现在的题干描述也是题主参考我的建议修改的。但是题主每次修正问题,总是把新的描述加上而不愿意去除旧的描述,我猜题主也许是在对知友们的一些评价的恰当与否不确定的情况下,想保留变化吧。&br&这个问题下已有的其他回答,大多都非常恰当,其实已经大致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但感觉题主还是不很信服。&br&&br&我将分三部分作答:首先讨论打谱对于提高棋力的帮助,然后讨论题主问题描述里存在的问题,最后说一点欣赏棋谱的问题。&br&以下长文慎入。&br&&br&————————————————&br&&br&&b&一. 打谱对于提高棋力的帮助.&/b&&br&&br&关于这个问题我虽然立刻就有了答案,但为了避免个人思路和经验的狭隘,我专门和几个朋友进行了简单的讨论。这几个朋友,他们任何一个人的个人棋力和教学经验,都足以单独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围棋板块的其他技术性问题。&br&&br&我们很快达成了第一个共识:&br&&b&业余3段以下棋力的学棋者打谱,对于涨棋基本无用。&/b&&br&&b&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b&&br&&br&这种判断,首先是来源于大家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的。&br&虽然也有低于这个水平的孩子特别喜欢打谱,并且棋力提高很快的例子,但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其棋力提高的最大来源是同时进行的死活题训练,对新知识点的学习,练习对局与复盘等,打谱本身对之的帮助是不大的。而且,上面所说的只是极个别的例子,对大多数达不到业余3段的低段位孩子来说,在根本看不懂棋谱的情况下,只会消磨自己的兴趣,偶一为之则可,多则无益,甚至有副作用。至于水平达不到有段的孩子,也就是级位水平,打谱就更是无用,对他们来说,就算是有讲解的棋谱,也和天书一样,没有讲解的棋谱更是跟抽象画没什么区别。刚入门的孩子就不说了。&br&对于成年的学习者,或是无论什么年龄的自学者,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成年人对于有讲解的棋谱的接受能力也许比幼童稍好,但是理解棋谱需要的是围棋思路与围棋语言,成人在这些方面较之幼童,其接受速度的优势极其有限。&br&&br&其次,这种现象不仅符合直觉,在道理上也是很容易解释的。&br&这不仅在于,围棋本身难度纵深过大,远远超过任何初学者感性的想象。职业高手在过招之时,经常就像武林高手的对决一样,招不用老,出手则变,试探而止。很多变化是只存在与他们的脑海中的,大量的彻底的局部变化根本不会出现在棋盘上。对于低水平的学习者来说,高手这里走一步就脱先,又跑到那里走一步又脱先,就算有大量的详尽讲解,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反而会被搞得晕头转向。&br&&b&而且,在初学者的学习中,会学到各种各样的棋理,规范,棋型,要点。而当他们观看高手棋谱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和自己学到的东西不同,甚至完全相悖。&/b&&br&&b&学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正原有的误区,突破原有限制的过程。合理的学习过程,也像是对围棋理论发展历史的追随。&/b&&br&&b&水平高的人不是不讲棋理,而是随着棋感,计算,判断的提高,对于棋理的理解加深,越来越不拘泥于局部的棋型“常识”。&/b&&br&&br&还不够清楚?我尽量结合实践举例,说的更清楚些。&br&在入门期,除必须要学的东西之外,重点的训练方向在于吃子的训练。在这个阶段,一个很好的进步方式是下大量的吃子对局。而有经验的老师根本不会在入门期就把重点放在围空,整块死活,定式什么乱七八糟的内容上。&br&而入门后,学生达到一定水平,老师又会推翻原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纠正(这时候的学生一般都长于吃子,而且往往拘泥于此,对空没有概念),开始培养学生围空的感觉,同时对整块死活进行强调。&br&这个阶段一直到入(业余)段之前,老师最开始会针对学生拘泥于局部吃子,一直把局部变化走尽的情况,教学生学会脱先,然后学生很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学会乱脱先,然后又要教学生必须把必要的变化走完,什么才是必须要走的,整块棋是要如何有眼位的,如何做活的。&br&学生入段后,很多以前教授的内容又要推翻,很多“不能脱先”的地方是可以脱先的,而且最好脱先保留变化,而有些棋是不能活的。&br&&br&拿出职业比赛的棋谱给他们讲?你必须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老师他们这下的什么啊,为什么和你讲的不一样啊,这里怎么可以这么下啊,这怎么又脱先了,这棋怎么死了,这又是什么招啊。你可以都一一解释,但永远解释不完,如果你解释完学生都能接受,学生早就到了业余5段的水平了。学生水平不到,有些东西你再怎么解释,他也听不懂。让学生自己打谱,那你觉得他是会学到新的东西还是会连旧有已经学到的都搞不清楚了,糊涂了呢?&br&只因我前面说的,&b&学棋的过程中会不断突破原有限制,站的越高,风景越广阔,水平不到,有些东西接受不了。&/b&&br&&b&所以,只能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来。&/b&&br&&br&那是不是说,打谱对于棋力的增长就没有帮助了呢?也不尽然。&br&业余3段以后,换算成网上棋力,大概弈城上d了以后,打有讲解的棋谱,大致就有一定帮助了。而且,讲解越详尽越好。&br&当然,这个阶段,涨棋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做死活题和实战加复盘,这几个一项都不能少,在此基础上不断补足没学够的常识,然后可以加以适当的打谱。其实,这个阶段不打谱,对棋力增长也没什么损害。&br&业余5段以后,该学的基本内容都学的差不多了,打谱时的收获也大多了,可是这个阶段,提高棋力的必由之路,仍然是死活题和实战复盘。这时候,不打谱应该是不够的了,但是上面那其他几样更不能没有。&br&&br&其实在业余5段以下,打谱最大的帮助,个人认为是启发棋感,培养兴趣。&br&&br&&b&二. 问题描述中的问题.&/b&&br&&br&&blockquote&“围棋中哪些棋谱富于变化,包含大量的变化和思考空间,以至在挂盘讲解时这些棋谱非常出&br&彩?”&/blockquote&所有的职业棋谱都符合这些要求,甚至所有正式的业余比赛的棋谱,也是符合的。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意义。&br&&br&&blockquote&“围棋入门后想进阶,通常会去学习研究并且记忆一些名局棋谱,这对提高围棋水平是很有益的。”&/blockquote&从第一部分的讨论中我们应该已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伪命题。&br&&br&&blockquote&“有没有非常适合入门后(指有一点基础的围棋学员)进阶时值得学习的棋谱,它们富于变化,包含大量的变化和思考空间,以至在挂盘讲解时这些棋谱非常出彩。一盘或多盘都可以,但建议排序,并注明原因。”&/blockquote&题主可能对棋力提高过程中的具体阶段不甚了然,从简单描述来说,“入门后”,“进阶”这种词汇描述的程度,我就直接理解为业余低级位了,那么答案是——没有。&br&挂盘讲解时精彩与否,我认为首先是讲解员的问题。对棋谱进行排序,我认为这也是非常主观并且价值不大的。&br&&br&&blockquote&“我想说的是,人不是机器,我所谓的背不是简单的记忆,其实就是做到把这盘棋研究透到可以讲解给别人听的地步。”&/blockquote&题主这里描述的记忆,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记忆了。而想把职业棋谱的整盘棋研究透到可以讲解给别人听的地步,我想说,如果你水平没有高到逆天的程度,“研究”这个词根本无从谈起,你只能是学习别人的讲解,然后自己进行验证。&br&&br&&blockquote&“比如我见到的围棋老师,可以做到每一步关键棋都提到多种变化说明,最后再提到这局棋的最终下法。最终下法存在哪些好处,有些最终下法存在遗憾都了然于胸。我相信老师显然是完全记住了棋走法和变化,达到这样的程度,棋力不提高都难了。”&/blockquote&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首先,对于要讲解的棋谱,如果是职业的棋谱,老师一定是加以准备了的。如果是学生下的棋,则一般不会。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各种超出你准备(如果有准备)的变化,老师回答这些问题,靠的是临场的计算,而不是背变化。&br&&b&围棋的核心,是计算。&/b&&br&如果你没有远远超出学生的计算力,应对不了学生提出的变化,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你的棋力不够,教不动这些学生了。&br&而像另一位答主说的那样,是达到了这样的棋力,才可以做出这样的临场计算,而不是背下了这些变化,棋力才得到了提高。&br&&br&学围棋,确实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但单纯的记忆,所能实现的帮助非常小。如果只靠逆天的记忆就可以实现棋力的大规模提高,那么计算机围棋的难题早就解决了。&br&&br&我已经在多个回答里说过这样一个观点:&br&&p&&b&棋手选择落子位置的思维过程可以分解为四步:&/b&&b&常识→棋感→计算→判断&/b&&/p&&p&(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围棋棋力业余低段位,如何继续学习提高?有什么推荐的参考书目和学习方法? - 高飞龙的回答&/a&中的标题“一”部分)&/p&&br&&p&这其中,只有第一步“常识”,是主要依靠记忆来提高的。而这只是第一步而已。要学会围棋而必须跨越的第二步“棋感”(这也是计算机围棋难题的瓶颈所在之处),最核心的第三步“计算”,高高在上最难的第四步“判断”,都是很难依靠记忆来大幅度提高的。&/p&&br&&p&&b&三. 对于棋谱的欣赏.&/b&&/p&&br&&p&此处的棋谱,特指职业比赛的棋谱。&/p&&p&无法通过打谱来提高棋力,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看棋谱。正如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围棋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够看懂职业棋手的棋路? - 高飞龙的回答&/a&的后半部分中所说的,只要有好的讲解和表现形式,即使我们的水平还不能够看“门道”,但多多少少的,也许能看一点“热闹”。&/p&&br&&p&有时候,这对于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我发现大部分人,对于欣赏高水平内容及八卦内容的动力,都大过了踏踏实实提高自身水平的动力。&/p&&p&我在此并非要绝对化的批驳这种倾向,这种猎奇心理是天然的。甚至我自己,也是如此。看棋谱时最喜欢看的,就是精彩瞬间,以及对局相应的背景故事。&/p&&p&这样的内容,往往比切实提高棋力时要学习的内容有趣百倍,但对棋力提高本身帮助很有限。可是对兴趣,是进步的最大动力。而且满足好奇心与欣赏欲,也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不是么?谁规定我们要一直忙碌的在路上狂奔向前呢?停下来看看风景有什么不好的?站不到山顶上,站在山下仰望一下就不行么?&/p&&br&&p&残忍的说,现实中,绝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是终身都达不到业余5段的。那么终其一生,打谱对于其提高棋力的重要性也有限。&/p&&p&所以,我大胆的鼓励爱好者们,不要刻意追求棋力的提高,而是去追随自己内心的直觉,做喜欢的,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p&&p&看棋谱只看精彩瞬间,这没什么不好!关心棋盘之外的八卦故事,这同样无可厚非!&/p&&p&而且如果抛开了涨棋的问题不说,这样的内容,远比干巴巴的棋谱有趣。&/p&&br&&p&像前两天的两个回答一样,我再举个例子。&/p&&br&&p&1978年,日本国内最大的比赛,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高竞技水平的日本棋圣战,迎来了第二届比赛的决战。&/p&&p&由挑战者,年轻的加藤正夫九段,挑战在位的第一届棋圣战冠军藤泽秀行九段。&/p&&br&&p&此时藤泽已然年届53岁,虽以垂垂老矣的身躯战胜各路晚辈,高坐棋圣位上,但年轻的高手们不断涌现,藤泽的霸位风雨飘摇。而挑战者加藤只有31岁,此时上升势头明显,意欲从前辈手中夺过代表棋界最高荣誉的“棋圣”,开启自己的时代。&/p&&p&赛前调查,无论民间还是棋界,预测加藤会赢的都占据压倒多数。&/p&&br&&p&果不其然,在七番决战的头四局里,加藤以3:1领先,藤泽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必须连赢三局才可以逆转,而稍有疏失失掉任何一局,就将从棋圣位上退位。&/p&&p&如此的背景下,迎来了分水岭的第五局。&/p&&br&&p&秀行执黑,以高中国流开局。&/p&&p&&img src=&/057c0c0b064af3372defe_b.jpg& data-rawwidth=&502&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057c0c0b064af3372defe_r.jpg&&黑棋气势最足,但整个右半盘子力大多处于四线以上的高位,怎么围出大模样,颇费思量。这里秀行给出了正解:&/p&&p&&img src=&/3eaf65c6f8c4e56ed02ec22db47ba160_b.jp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3eaf65c6f8c4e56ed02ec22db47ba160_r.jpg&&秀行先以黑1,3加强下边,遭到加藤机敏的白4在要害上的打入,秀行5,7从容退让以抢得先手。&/p&&p&而后秀行黑9,11先手在上方扩张势力后,黑13直接占据天元!&/p&&p&至此,秀行以惊人的胆识和魄力在右半盘摆出了惊天巨空,静待加藤出招。&/p&&p&绰号“天煞星”的加藤回敬以:&img src=&/0caad9f99ce6ceccc6dd17bdee06db6f_b.jp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0caad9f99ce6ceccc6dd17bdee06db6f_r.jpg&&&/p&&p&白1的深深打入。&/p&&p&加藤不满足于从空中浅消(其实这么下也未必够),而是要从根处打破黑空。&/p&&p&这是非常难的地方。&/p&&p&接下来黑棋如果从上方A位压住,则能稳健无风险的守住上方的空,但白棋将在右边边上舒服的活棋。如果黑棋于2位搜根,将白棋赶出去,则一旦白棋活棋,黑棋大空将化为泡影,此局也将无可挽回。秀行的棋圣位,也将易手。&/p&&p&大家都知道在围棋里,杀棋有多难。&/p&&p&可是秀行长考后,选择了破釜沉舟的黑2砸钉,要求全歼白棋!&/p&&p&此后双方一路斗智斗勇,行至此时:&/p&&p&&img src=&/44e534c2d8db95_b.jp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44e534c2d8db95_r.jpg&&加藤一路拼命挣扎,将黑棋大空蹂躏一空,秀行也孤注一掷,什么都不要了,只求杀棋。&/p&&p&白1靠,抓住黑棋封锁线上有限的毛病拼命搅乱局面。&/p&&p&秀行此时长考2小时57分钟,下出了惊人的黑2跳的妙手。&/p&&p&最终白棋右半盘全灭。&/p&&br&&p&这盘棋在围棋史上非常有名,被称为“惊天大杀局”。&/p&&br&&p&此局成为重要的分水岭,秀行凭借此局将比分扳成2:3后,又再接再厉,再下两城,以总分4:3逆转,成功卫冕棋圣位。&/p&&br&&p&赛后,这盘棋在棋界,新闻界,和民间,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大家都对秀行近乎于疯狂的直线追杀感到惊诧万分。&/p&&br&&p&在接受采访时,秀行这么说:“我深为现在的胜负偏离了其本质而痛心,如将一盘棋比作双方争100元,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能拿到51元就可以了。但我却认为应该拿到其全部,这才是真正的胜利。本来能杀的棋不杀,即使获胜,也称不上是真正的胜利!”&/p&&br&&p&而在被记者问到,最后一图中黑2那一步棋的2小时57分钟的长考都算了什么的时候,秀行解释道,下这一步棋前连续计算了三个小时,大概算了200多个变化,五六千步棋,确信已将杀棋的所有变化算尽,白大龙必死无疑!&/p&&br&&p&从另一个当事人的角度来说,以力大无穷闻名的“天煞星”加藤正夫,被长自己20多岁的老前辈以这样的方式击败,当然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眼看就要登上棋界巅峰,却被迎头一棒敲了下去。&/p&&p&后来加藤几经沉浮,虽然也拿过一些冠军,并被奉为日本巅峰晚期的“六大超一流”之一,但毕竟还是没有开创自己的时代。并且棋风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不再好勇斗杀,而是变成了稳健的“半目加藤”。&/p&&br&看这样的棋谱,这样的故事,难道不比单纯的打谱更加有趣吗?&br&&br&&p&————————————————&/p&&br&&p&&b&后注:本答已刊登于日的知乎日报,内容纯系答主原创,侵权必究。&/b&&/p&&p&&b&截至目前,答主尚未授权除知乎官方外的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该文章。&/b&&/p&&p&&b&关于对文末故事的描写,&/b&&b&《围棋天地》2009年第11期的内容更为专业详尽。&/b&&/p&
谢 邀请。题主讨论的态度很友好,邀请也真诚。更重要的是,题主是棋童的家长,所以这个问题我接下了。而且既然来答,我就多说两句。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后跟题主交流了多次,现在的题干描述也是题主参考我的建议修改的。但是题主每次修正问题,总是把新…
今天我最敬佩的棋圣仙逝,心中很沉痛,围棋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伟大人物的逝世,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我心里,丝毫不亚于迈克尔杰克逊逝世、乔丹退役对我的冲击。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都开创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更代表着他们所从事行业的最巅峰。&br&以下部分引用自天涯论坛:&br&&br&&b&链接在这里! 你们看文不仔细的呀。。。引用在这呀,自己点&/b&——————————&b&——————&a href=&///?target=http%3A///post-no0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布局史话—&i class=&icon-external&&&/i&&/a& ——————&/b&——————————————只有前面部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全文。&br&以前看过的一个帖子,记忆很深刻,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翻出来回忆了一下。&br&在此分享给大家,共同缅怀一代宗师吴。&br&&br&&br&新布局史话——棋盘上曾经属于天才的时代&br&在开始全文叙述之前,先容笔者啰嗦几句废话。&br&笔者初登天涯,真正是尚不知天高地厚,冒昧在这里布下一个围棋帖。这个板块是聊&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地方,所谓&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也就是过去发生而被记录下来的故事。大致看过几篇,发现大家关注的几乎全都是过去的战争。这很正常,&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英雄出世,仗剑指四方,谈笑间横扫天下,成一世英名。谁不爱看英雄的故事?&br&但是并不是只有战场上才有英雄。&br&  笔者惭愧,21岁才开始自学围棋,至今水平仍是个谜。笔者之所以学棋起初并不是因为对围棋技艺有多么崇拜,而是因为几千年的围棋世界有太多的故事可讲,或千军万马、混战孤城,或两相入座、湖边决死,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实的战场或江湖。但过去不懂棋理,看到满盘黑子白子却完全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刀枪兵谋。如今总算对棋道略知一二,才终于发现原来围棋世界里的征伐更是一片肃杀之气,令人不禁为之沉迷。&br&  围棋的地位如今已大不如前,再没有人将围棋列于“琴棋书画”之类大雅之列了。但几千年纵横交错的棋盘上留下的英雄传说不应该就此被埋没在史卷之中。&br&  也许有许多人和笔者一样,对棋盘上的征伐十分好奇,却苦于不通棋理而无法得窥一二。笔者不才,愿尝试用一支笔为您展开这样一幅史诗画卷。&br&&br&第一章 小目&br&   日,日本《读卖新闻》报社主办了一场震动了当时整个日本围棋界,甚至之后改变了世界围棋&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对局。由年仅19岁的天才棋手吴清源五段执黑,挑战当时的日本棋界第一人,第二十一世本因坊,“不败名人”本因坊秀哉。&br&   也许大多数人无法想象在当时这两个人的对局有多么引人注目,现在,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两位对局者当时的地位。&br&   大家知道,职业围棋选手的等级分为九个段位,其中最低是初段,最高为九段。这种段位制度是创建于日本的,日后成为了围棋界的共同分级法。而与如今高段棋手泛滥成灾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在那个时候的日本,高段位对绝多数棋手而言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到本因坊秀哉为止,日本围棋史上总共只有十位九段棋手,同一&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时期最多只能有一位九段。而八段的资格也只有围棋四大家的各家首领才有可能获得——注意,只是有可能,如果棋力不能被承认,即使是一家的领袖也没资格称为八段,因此四大家有不少家主至死也只是七段六段。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代棋圣本因坊秀策由于没有当上过本因坊家的家主,至死也只有七段的头衔。&br&   在1933年,日本棋院承认的九段只有本因坊秀哉一人,八段棋手空缺(雁金准一有八段资格,但那并不是日本棋院承认的,因此不考虑在内),七段棋手有濑越宪作和铃木为次郎,六段棋手木谷实等寥寥几人,其下便是五段的吴清源等人。从吴清源到本因坊秀哉,中间差了四个段位,却加起来不过隔了六七名棋手而已,可见本因坊秀哉在当时日本围棋界的地位。&br&   吴清源此时虽然只有19岁,但是他作为一代奇才的名声早已名震日本。13岁时,吴清源就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第一高手,此时的吴清源在日本年青一代中几乎所向无敌,只有木谷实,前田陈尔两人勉强能够压制住他的棋。&br&   但若仅仅是如此,这局棋也不过只是一场前辈对晚辈的指导棋而已。但有一个因素的加入使得这局棋具有了&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意义,在当时几乎吸引了全日本各界的关注。&br&   吴清源和木谷实一同创立的新布局即将面对它出世以来最强大的对手——日本棋界第一人,本因坊秀哉。&br&   然而这一天,这局棋仅仅下了五手,本因坊秀哉便宣布打挂。吴清源的师父濑越宪作十分懊恼,断言吴清源“一百手之内必定溃不成军”。&br&   而作为对局者,本因坊秀哉却并不这么看。这局棋结束之后,秀哉曾对人说,自己一生下过无数巅峰决战,曾与无数高手争锋,但从未有一局棋下得像对吴清源这局这样艰难。&br&   凭借这局棋,吴清源成为了当年全日本知名度仅次于天皇的第二大名人,从此开始了开创“吴清源时代”的脚步。&br&   这局棋在之后的岁月里被不断重复地提及,人们在评价这局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会提到一个字:新。保守些的人会使用“新布局”这样的词,而激烈些的会说“新时代”。&br&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局棋?若您作为一个并不懂得棋理的读者,你要如何去体会几十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如何才能看得懂这样一局棋?&br&   这就是我将要为你做的事情。&br&   我要告诉您,对于围棋这项古老的运动而言,新布局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br&&br&第一章 小目 一&br&   要想了解什么叫新布局,请允许我不得不先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围棋。请放心,我不会做围棋科普,我会用尽量有趣的方式告诉您,什么是围棋。&br&   围棋起源于中国,相传最早是远古神话中的尧帝为了教导算术而发明的。围棋的规则和制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基本被确定下来,大约到隋唐时期,棋盘被确定为横竖各19道,共361个点——其中最中心的点被称作天元,是棋盘的中心,象征“生数之主”。自天元横竖两道将棋盘分为四象,各90个点,合而为360的天周之数。黑白二子,象征阴阳。棋子为圆形,棋盘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因此,在古人看来,下棋是一件精妙无比的事情,是天上的神仙都爱干的事情。两位绝代高手的对局,旁人往往称他们“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br&   以上这些观点出自中国古典围棋著作《棋经》,听起来是不是很邪乎?这是当然的。中国人向来是骄傲的,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读书人爱下棋,把棋和书画之类并列作为大雅的象征,当然不能让别人以为他们只是喜欢玩石头而已。其实说白了,围棋本质上来说无非就是把黑色和白色的石头放到棋盘上的游戏而已,和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本质差别。但是一旦认真起来,你就不能说这种东西是普通玩具了,甚至你需要编出一个“烂柯”之类的神话故事来神化它。毕竟,就算是过家家酒,其实要是玩认真了,也就可以称之为“演话剧”了。(绝非讽刺广大话剧爱好者及从业人员。)&br&   但中国古代围棋和当代围棋在规则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最突出的一项便是座子。&br&   看过围棋棋盘的人一定知道,棋盘上有9个点被涂黑了,作为标记,被称为9个星位。这9个星位分别是:中央一点的天元;每个角上横向第四道、纵向第四道的交叉点,亦即角上星位共四个;角上星位之间的中分点,亦即边上星位共四个。&br&   而所谓座子,就是在行棋之前,先在四个角上星位上放上四个棋子,其中两颗黑子放在相对的两个角上,而剩余两个相对的角则放上白子。&br&   下面,我希望读者和我一起想象一下中国古棋开局时的这样一幅景象。我认为这样的想象,才能让您真正了解到围棋的魅力所在。&br&   现在,我们就站在棋盘之上。苍原一片,寸草不生。举目望去,只见四方天地之极的地方各矗立着一座军营,遥遥相望,怒目相视。天地四象,双方各占其二,横戈立马,只待战事开启,死死守住自己身后的一方水土。两位棋手独立于棋盘之外,从天上静观棋盘动静,仿若千军之帅,令旗一挥,竭尽脑中谋略以求一胜。盘上棋子则你争我夺,棋盘上战事顿起,兵戈雷鸣。黑子白子不分官阶,时而贴身肉搏,时而远处封锁,时而深入敌营,时而率众逃命,变幻莫测。胜负成败有时又竟在一招之间便尘埃落定,如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看似招法平平无奇,却一击足以毙命。&br&   围棋的魅力就在这一片征伐之中,“千古无同局”,令人欲罢不能。围棋,在本人看来,完全称得上是世界&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最复杂的一种棋类游戏,复杂到如今的孩子宁可去学国际象棋也不愿意学围棋——至少国际象棋的胜负很好判断,吃了对手的国王就算赢,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围棋嘛……&br&   围棋的胜负,最终取决于棋局结束之后双方所围得的空地多少。凡被杀死于敌阵之内的棋子则算作对手的战俘,可当做被对方围住的新地计算在内。每块空地,被称为一目。换言之,最终的胜负,就是目数的多少。一块空地算一目棋,而被吃掉的敌方棋子则算作两目。而围棋的吃子法,则是将一片棋上下左右四方的点(围棋术语称作气)全都占住,则可提取这片棋作为战俘。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其为“被围死了”。就犹如古人行军打仗,被敌军团团围住,冲出不得,只得投降。而一片棋是死是活,取决于最终围出的这片棋总共有多少个“眼”,也就是有多少个空地。如果只找得出一个眼,甚至没有眼,当然就是死棋。如果能找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哪怕每个眼就只有一目棋也是活棋。&br&   该如何理解这两个眼呢?我们仍然回到棋盘上。&br&   我们不妨把正被团团围住的棋子形象地比喻为在街亭被司马懿围在山上的马谡——本人恰好是“三国迷”,因此就以此来做一个比喻吧。现在我们的马谡将军被司马懿的大军团团围住了,想出去把诸葛丞相喊进来是不可能了,只有自己争取活下来。在被团团围住的情况下怎么活命呢?简单来说,人要活命,有吃的有喝的就死不掉。也就是说,要有一口井或者一个粮仓。这口井(或者说粮仓)就是我们的“眼”。假如马谡将军领地内没有井了,他们死定了。换句话说,没有眼的棋是死棋。如果有一口井呢?也活不了。司马懿是个很狡猾的家伙,轮到他进攻的时候他当然会想到把你那唯一的一口井堵死。井堵死了,在把这个堵死的井重新打通之前就没水喝了,没水喝还打什么仗?于是马谡军只好投降。因此,只有一个眼,也是死棋。那么有两个眼呢?好办了,司马懿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一次也只能派一支军队吧——一次下两颗子就犯规了——假如司马懿堵住了东边的井,马谡军就一起把东边的井打通,这段时间内就从西边井里打水喝,谁也弄不死谁。司马懿要是堵西边井,马谡军就喝东边水,还是死不了。司马懿要是疯了,东一下西一下不停地打,马谡军可就开心了,本来你也弄不死我,现在还白白给我送战俘过来,诸葛丞相恐怕都要&a href=&///?target=http%3A///list-50060-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感动&i class=&icon-external&&&/i&&/a&哭了。&br&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围棋的主要规则就是:有两个眼的棋算活棋;围住对方上下左右所有的气就可以提出被围的子;最后谁围得的地和战俘加起来更多,谁就赢。&br&   这是围棋的基本概念,但围棋的规则十分复杂,甚至发展至今中日韩三国的围棋规则还各不相同。对于读者而言,研究这些实在是件费力而无用的事情。因此,在这部史话中,只要大家记住围棋是如何判定胜负既可。其他的,请交给我来解释。&br&   看看这三条基本规则,我们就该有些晕了。&br&   首先,笔者至今没有发现过第二种棋,其主要攻击方法和最后胜负判定没有必然联系的。比如象棋,主要攻击方法是吃子,胜负判定在于谁吃了对方的主帅。比如跳棋,攻击方式是跳过对方棋子前进,胜负判定是谁最先全部跑到对面去。再比如军棋、比如飞行棋、比如大富翁——也可以算作棋类游戏了……而围棋攻击方式是吃棋,胜负判定是围地!换句话说如果你可以围到181个点,就算你一个子也不吃最后也是你赢。这种有些南辕北辙的设定注定了围棋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棋类游戏。&br&   其次,笔者至今没见过比围棋更难判定胜负的棋类游戏了。假如你下象棋或者五子棋,棋已经结束了你却要求别人等一等,你要判定一下这局棋谁胜谁负,旁观者一定认为你脑子有病。而围棋呢,对于初学者而言,别说在对局中了,有时一局棋连单官都收完了也未必能看得清谁赢谁输,还得一目目地去数。可见,围棋一开始确实很有可能是拿来作小孩算术题作业用的——只不过,尧帝发明的这种作业对于小孩子而言实在太残忍了……&br&   第三,围棋棋力之间的等级差距之明显,也可以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一个稍有水平的围棋高手和一个初学者下棋,竟可以让对手先放十六个子(甚至更多)在棋盘上然后再开始下!水平不相当者让三四个子非常普遍。要是你跟别人下五子棋,有胆子你要求别人让你三四个子试试?&br&   总之,围棋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这恐怕也是在棋类游戏纷繁复杂的如今,围棋地位日渐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但是正是围棋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人一旦学会了下围棋是会欲罢不能的,甚至只有围棋才会常常出现下棋到了危急关头吐血身亡的情况——这个故事,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赤星因彻”。&br&   言归正传,古代围棋中的这种“座子”使得古代围棋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区别于如今的棋风呢?&br&   学过围棋的人一定知道,古代这种座子放到如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角型布局”,而对角布局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导致攻杀乱战。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不得不请读者再次和我一起去棋盘里幻想一下了。&br&   棋盘的边沿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它不属于黑白任何一方,它是自然存在的。对弈中运用边沿的战法就如同兵家征伐时运用自然之力一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率的招法。而每一支座子大军的身后,便是两条棋盘边沿的交界处。这正如当年的马谡——又把这位可怜的败家子招了进来,希望对于这个著名故事的印象能有助于您理解棋盘上这些棋子那悲惨的境遇——独守一支强军驻扎在山上,静候司马懿大军来攻(顺便一提,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史实中此时击败马谡的应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然而“马谡”所选的地点偏偏并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地方。看起来,他似乎守住了身后两道边沿所交之处,免除了后顾之忧,敌军若正面来犯,便直接在正面抵挡,可保平安。但星位并非这样一个紧要之地,事实上就在它的身后,横向第三道,纵向第三道的“三三”一点是星位致命的软肋!一旦敌军占领三三,身后的夹角就变成了敌军的阵地,而独守星位的“马谡”就变成了一块孤军。这时,“马谡”唯一能做的就是围剿这来犯的敌军。而困难之处在于,三三是一个比星位更加紧要的点,若没有其他兵力的配合,“马谡”一军是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三三的敌军的。&br&   然而,星位孤军的困难还远不止如此。除了三三,横向第三道、纵向第四道以及横向第四道、纵向第三道的两个点——即两个“小目”——也同样是星位军的严重威胁。换句话说,独守星位的“马谡”,时时刻刻都有被敌军切断生路,围困于山巅无法突出的危险。这正如街亭一战马谡的败亡。只是,在古棋中,还有“还棋头”的规定,具体内容又需要牵扯到更深入的棋理,又将是一篇长文,在此便不作细解了。大家只需要知道,有了这样一个规定,将自己的棋连成一片不被切断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从内部进攻,很容易被对手分断,这不是古代中国棋手所愿意追求的结果。因此,在中国古棋中,对“点入三三”的下法比较排斥。&br&   可这并不意味着可怜的“马谡”军可以过得舒服一些了。事实上,大家仔细观察座子下的棋盘,会发现“马谡”军身边最近的两路大军全都是敌军,而我们敬爱的“诸葛丞相”大军很不讲义气地正在遥远的对面角上眺望着“马谡”。这么说来,“丞相”大人实在不够意思,如果是对方先发动进攻,从侧面先安插一支军队伺机攻打“马谡”,别指望那遥远的“诸葛丞相”能够立刻派出一支军队将你和本队联在一起,让你免遭被围死于山顶的厄运。这时,你只好从自己手下找一员将军——就“魏延”吧——让他带部队发展到另一侧,和本队互相救援,或者令魏延悄悄潜入敌后,夹击这支立足未稳的新军。&br&   而这样,便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挂角”,以及之后的种种繁杂的“定式”了。&br&   可见,由于自己人都很不负责任地远远地看着你和别人打架,于是棋局也就只好进入了大家互相纠缠,打死一个算一个的情况了……&br&   因此,对角布局天然容易导致恶战。而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棋手一致的棋风:算路精准,战斗力极强,擅长攻杀,对局往往惨烈至极。&br&&br&闲话:&br&   作为古代围棋的两个代表国家,中国和日本在棋风上的差别十分明显,这一点将在后文中提到。在这篇闲话中,我想给读者讲一则小故事,让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棋的棋风有多么蛮横无理。&br&   学过中国&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读者一定对“琉球”这样一个古国很有印象。围棋很早就传入了琉球,并深为琉球人所爱。但奇怪的是,不知是不是因为琉球人过于忌惮作为围棋发源地的中国具有的围棋实力,他们很长时间不敢派棋手来中国和中国高手比试。但这样闭门造车似乎也实在不合适,于是他们找到了另一个试金石——日本。曾有多位“琉球第一棋手”作为大使来到日本挑战日本高手,通常日本高手都是让三子以上和这些琉球棋手下棋,甚至日本第一位棋圣本因坊道策是让四子和对手对弈,琉球棋手几乎从未有过还手之力。琉球棋手对日本棋手的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br&   然而,有这样一位琉球棋手,在日本围棋发展的低谷时期前去挑战,终于第一次代表琉球击败了日本棋手——当然,日本棋手让了他三个子。这在琉球是一件十分轰动的事情,这位棋手在琉球国内赢得了几乎堪比当年中国棋手聂卫平的巨大声望。这位棋手顿时也觉得飘飘然了(尽管我一直搞不明白,人家让你三个子你才赢,有什么可飘的……),于是一时间胆子壮了,大笔一挥,长袖一甩——请求琉球国王派他去中国比试。&br&   于是,这位“琉球第一国手”便飘到了中国,一问得知中国当时棋力最强的两位高手一位叫做范西屏,一位叫做施襄夏——熟悉中国围棋史的读者们可以开始为这位琉球高手默哀了……&br&   范西屏和施襄夏其实不只是当时的国内第一高手,他们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棋手的最高水平。于是这位琉球棋手被两大高手先后杀得七荤八素,头晕目眩,灰溜溜跑回了琉球,逢人便说:中国棋手行棋变幻莫测,纵使日本棋圣本因坊道策在世,也万万不能敌啊……&br&   其实平心而论,范施的棋力与本因坊道策应当是属于一个级别的。只不过中国古棋风格实在太过蛮横霸道,对于重视开局布局的古典日本风格棋手来说,这种不讲道理的攻击下根本无从布置阵势,往往一开局便阵脚大乱,之后自然是惨败收场。这位琉球棋手被杀得如此狼狈,也可见中国古棋黄金时代的杀伤力何其强大。&br&&br&第一章 小目 二&br&   围棋很早便传入了日本,具体时间和传入方式目前尚有争议。但是无可争议,也同时令中国人有些遗憾的一点是:当代围棋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是日本人一手建立的。一位日本围棋学者说的话很有代表性:中国是围棋的生母,而日本是围棋的养母。&br&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古代更多地将围棋作为了一种艺术修养而非竞技活动,因此围棋理论的发展十分缓慢;第二,日本在战国时代之后建立起了围棋四大家和名人棋所制度,棋手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是一种获得国家俸禄的职业,而这在科举制度下的古代中国是无法想象的。&br&   要想谈论日本围棋正式腾飞的起源,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本因坊家的开山鼻祖,本因坊算砂。本因坊算砂生于日本战国时代,由于棋力高超而被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众多实力强大的大名所欣赏,织田信长誉其为“名人”,其意义相当称一把刀为“名刀”,称一匹马为“名驹”,和现在的所谓&a href=&///?target=http%3A///lis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明星&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大多数&a href=&///?target=http%3A///lis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明星&i class=&icon-external&&&/i&&/a&都或多或少包含了一部分马的属性……时至今日,“名人”仍然是日本棋界仅次于“棋圣”的重要头衔战。&br&   本因坊算砂棋力高强,但是他有可能对日本围棋,乃至今后的世界围棋做出的最大的一个贡献便是:他主张废除了座子——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究竟是由他提出废除座子还是围棋传过去的时候那个传围棋的人不懂规则,干脆就忘了座子这么回事,这两点目前还很难说。个人比较倾向于算砂废除座子的说法——如果是一个不懂棋的傻子就这么把围棋传到了日本,这个傻子可真是一个&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性的傻子了。&br&   而现在我们假定为是算砂废除了座子,这样来看算砂就是一个伟大的开创者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想象一下曾经的算砂如何做出了这样的选择。&br&   算砂年幼出家,一边研习佛法一边钻研棋艺。佛法和围棋是算砂自幼以来的两大信仰。算砂年轻时无疑也是如众人一般,先在棋盘上放下四个座子,而后所有的招法都围绕着四个座子展开,黑子白子混做一团,纠缠不清,死活难定,直至最后一方被绞杀,另一方大获全胜。盘上棋子就如千军万马,在茫茫一方棋盘上上演着一幕幕马革裹尸的惨剧。每盘棋都是这样一盘惨烈的较量,每盘棋都是一场你死我活之争,这样的场面作为一个心如止水的出家人真的能够承受吗?下棋时即使是禅法高深的僧人,为了争胜也要杀气四溢,和市井屠夫无异,在一个将围棋艺术称为“棋道”的国家,这样的棋和“道”相差是否太远了?&br&   在一海之隔的中国,大约一百年后也有一位顶尖高手徐星友看着座子下的棋盘,与算砂有着同样的感慨。围棋本为陶冶性情,真的有必要杀得你死我活吗?于是,相差一百年的两位异国高手开始做同样的探索——棋盘上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徐星友在这之前已经是纵横中国棋坛三十年所向披靡的高手了,而他晚年时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几十年好战的棋风,研习一种以强大的力量为后盾,不以杀棋为目的却能获胜的招法,这种勇气无疑是值得佩服的。而凭借着高超的棋艺,徐星友最终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古棋&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棋风最独特的一名棋手了。但可惜的是,对于棋道境界的追求导致了徐星友晚年棋力的下降,最终在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一众年轻高手的冲击之下,走下了第一国手的神坛。&br&   而一百年前,远在日本的本因坊算砂终于发现了导致棋盘攻杀成为必然的原因:黑白相对的四个座子。&br&   正如我们上节所讲,棋盘上的四个座子相对的布在四个角上,和己方相邻最近的全都是敌军。这样的布置注定了己方的两个座子之间无法相互救援,只有孤军奋战,全力攻杀以期打通活路。于是棋盘上行棋一开始,便注定了是一场惨烈的大战,谁能杀死对手,谁才能取得胜利。&br&   终于,在某个独自打坐悟禅的夜晚,或者某局棋结束之后静思之时,又或是某次眺望窗外的一瞬间,算砂终于想到了:一切的源头就在座子,因为有了座子,所以只有互相攻杀的棋,不会有双方各围其地的招法。因为座子落在对角星位,己方之间无法关联,而星位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位置!&br&   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的算砂很快又陷入了另一层思索。既然是座子导致了棋道嗜杀,那么该如何修改座子的规定呢?&br&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座子已经在棋盘上摆了几千年,如果要更改座子的位置,座子应该放在哪里?古人几千年才找到了角上星位这个绝好的位置,既不破坏棋的平衡,又让所有的招法有了依托,现在算砂要找到新的位置安放座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这是在挑战几千年来先哲的智慧!正是星位这种微妙的不安定,才使得围棋有了胜负的争夺点,千变万化成为了可能。一旦修改后的围棋不再如过去那般有趣,那般吸引人,甚至产生了某种必然获胜的下法,或者打破了围棋“千古无同局”的奇迹,算砂岂不是要成为千古罪人,一手终结了围棋的&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br&   也许算砂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一个新的座子点,也许这在算砂看来从来就不是问题,他在发现座子有问题之后的下一秒就想出了解决办法。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如何做出了这个决定,我们只知道,这个决定永远地改变了围棋的面貌。&br&   是的,为什么围棋要放上座子?佛法讲世间一切原本皆空,为什么围棋一开局便有四个座子,为什么棋盘上不能是空的?如果棋盘原本就是空无一物的,那么从第一手棋开始就有了变化,围棋的变化不就增加了吗?不仅不用担心围棋的乐趣丧失,相反它对技艺的要求竟然提高了!&br&   废除座子。这在当时来看一定是极为轰动的一件事,从那以后围棋棋盘上就不会再有任何限制,不再有任何束缚,几千年来围棋招法上的那一道锁被打开了,算砂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打开了一道怎样的门,门里的东西算砂到死也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甚至直到现在我们也未能穷尽。&br&   本因坊算砂在当时已经是日本棋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之后,算砂创立了日本棋界四家之首的本因坊家,而他本人也成为了日本&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上的第一位“名人棋所”,成为了日本棋界的领导人。而由于算砂的提倡,棋盘上的那四个座子,从此在日本彻底消失了。&br&   但这之后的几十年间,新的争端出现了。&br&   既然没有了座子,开局之后面对空空的棋盘,第一手棋应该走在哪里?&br&   在过去,大家习惯了第一手棋就开始进攻,攻击对方的座子,对方必然开始应对,然后双方进入了激战。现在,我们再次站到棋盘上之时,整片棋盘一片空旷,361个点全都虚位以待,我们该如何布置第一支军队?&br&   在算砂之前,谁也没有真正在空无一物的棋盘上下过棋。如今,算砂打开了这样一扇大门,是时候开始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了:布局。&br&   围棋棋盘上落子,其强弱取决于两点:棋子多少和棋子位置。若对应到军事,也就是兵力和地势。先落子的一方,也就是先布下兵力的一方,其兵力上比后手一方要有优势。在棋盘上,棋子都是一样的,因此不存在“精兵”与“乌合之众”的区别——这与象棋正相反。而棋子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力量强大,一团三五十个没有眼的棋恰恰是所有对手都最乐意看到的棋型。因此,棋子所处的位置往往比子力多少更重要。再拿三国举个例子:关羽樊城之战水淹七军,对应到棋盘上,就可以理解为于禁自杀式地把棋子缩成一团,窝在角上,等着关羽来灭它。因此,围棋当中先手有优势,而这个优势有多大正是取决于第一手棋被放在哪里。&br&   在当时人看来,一片空荡荡的棋盘,理论上来说361个点都可以作为第一步的着点。作为被废除的座子点,角上星位已经在这样一场战斗中阵亡了。它实在不是一个安定的位置,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比他更安全的位置。&br&   让我们再次回到棋盘上。星位一点无疑是街亭的山头,没有人愿意在这里着点。那么,如果要求安稳,“三三”如何?即使对手从星位进攻,三三所围的地方也正好可以做出两只眼来。而若要从三三内的二二一点进攻,便是纯属找死了——没有人会跑到悬崖边上挤前边的人吧。但是,三三这一点很快就被排除了,甚至在之后很长的时间内被视作禁手。为什么呢?我们仍然找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a href=&///?target=http%3A///list-50337-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人物来帮助大家理解,这次我们找出的倒霉蛋是蜀汉大将姜维。开局守在了三三的这支大军就像是当年屯田在沓中的姜维大军,本以为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处,可保自身平安。却没想到,魏国钟会硬生生钉在了星位,挡在了姜维大军的斜前方。姜维纵使左冲右突,最终仍只能被钟会大军死死封在沓中。接下来,蜀国就迎来末日了。不论这时姜维收到了怎样的战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眼前的钟会大军干瞪眼,或者顶多加几句蜀国国骂……&br&   “报将军,魏军打过去了……”&br&   “母亲的……”&br&   “报将军,魏军打到成都了……”&br&   “母亲的……”&br&   “报将军,魏国把蜀国灭了……”&br&   姜维抬起头看看眼前严严实实的钟会军……&br&   “母亲的……”&br&   这就是初手打在三三的下场。下在三三虽然可以保证得到一块活棋,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联系全局的机会,很容易被切断在角上,脱离于整个棋盘。因此,很长时间内“三三”都被视为没有全局观念的下法。&br&   不得不感慨,围棋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棋类游戏之一。星位的弱点在三三,三三的弱点又在星位,两个点竟能相互克制,互相压抑,这样神奇的现象还有哪种棋能做得到?这不正是围棋富含&a href=&///?target=http%3A///list-50044-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哲学&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超强魅力所在吗?&br&   星位太宽,三三太窄,那么究竟哪里才是能攻能守,进退适宜的选点呢?&br&   这个点其实并不难找。&br&   根据前面所讲,这个最佳选点必须比三三宽一点,这样就不会被封死在角上;要比星位窄一点,这样就不会被挖空。在三三和星位之间,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极度理想化的点呢?&br&   小目。&br&   棋盘上横向第三道、纵向第四道的交点(或者把棋盘转九十度得到的那个点)被称作小目。每个角上有两个小目点。这两个小目点正是棋手们所寻找的那个三三和星位中间的绝佳位置——比三三宽一路,因此星位的进攻将无法彻底压制住这一军;比星位窄一路,三三一点无法保证成活。可以说,小目这个点几乎就是棋盘上天然形成的最佳出手点。&br&   而一旦提到了小目,另一个点就不得不提及了:目外。&br&   棋盘上横向第五道和纵向第三道的交点(或者纵向第五道与横向第三道的交点)被称作目外。在传统布局中,初手下在目外是很罕见的。但是,自从找到了小目这个点之后,目外就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一旦让同一方的势力同时占住了角上的小目和对应的目外,就会形成所谓的“无忧角”,几乎能够彻底让对手失去争夺角部的可能。&br&   小目与目外的关系,可以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不下一百遍的一个词来概括:掎角之势。敌若攻小目,目外就能起到掩护的作用;敌若攻目外,小目就是最强大的后援。因此,一旦一方下在了小目,我们常常看到对方在目外一点攻击,就是为了防止对方结成无忧角。&br&   于是,在废除了座子之后,我们看到了围棋突破性的发展:小目和无忧角。这样的站位,无疑是比街亭山上的星位要强了许多,围棋变得更加稳定了,也就有了全新的可能。&br&   但这时的布局还没有形成理论,还很原始。在这个原始的时期,完善的布局理论终于随着两股强大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争霸而降生了。&br&   终于,在两节乏味的围棋常识普及课之后,我们迎来了棋手江湖的一次混战,各路高手先后登场,你争我夺,好一番龙争虎斗,直到日本围棋史上的第一位巨人出现,以一人之力终结了这场混战。&br&&br&闲话:&br&   本因坊算砂年少成名,很早就是日本棋界的第一高手了。起初他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成为了织田信长的部下。织田信长本人是个棋迷,自恃棋力不俗,听闻算砂大名,便要与算砂下上一盘。算砂毫不客气,竟然让织田信长五个子,最终竟还游刃有余。传说织田信长再不敢和算砂下棋,但又不舍得这样一位棋才,于是常常将算砂带在身边,每次征战之余找来各地高手和算砂下棋,自己则在一旁观战。只是想不到这个习惯竟给织田信长带来了一场大难。&br&   天正十年,织田信长增援正在攻打毛利的丰臣秀吉,途中驻扎在本能寺(大家可以猜到将会发生什么了吧)……夜里闲来无聊,织田信长便叫来了算砂和另一高手鹿盐利贤对弈。想不到这局棋两人下得十分精彩,织田信长看得目瞪口呆,完全忘记了时间,甚至没工夫理会前来报告紧急消息的士兵。最终,两人弈出一个三劫循环,不分胜败,信长大呼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职业棋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