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抗战时掘龙河口水库库奄死多少人

蒋介石为何将这场战役称之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来源:&&&&
&&&&&&字号
国民党部队的战绩却十分糟糕,在日军的进攻下连连败退、损兵折将。比如,中条山战役,据日方统计,中国军队此役被俘3.5万人,遗弃尸体约4.2万具,日军战死仅679名,负伤2292名,伤亡不足中国军队的1/12。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陈睿,原题:国民党为什么打不好敌后游击战
1938年底,受共产党部队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鼓励,蒋介石考虑执行新的抗战策略――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
蒋介石:“游击战重于正规战”
1938年10月,蒋介石在武汉召开的高级将领紧急军事会议上提出“吾人欲驱逐敌人,消灭敌人则必须利用游击战”。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要求: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敌抗战;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
为了尽快办成此事,国民党政府向中共中央打电报,请求派干部到训练班担任教官。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派出一个30多人的班子,对外称“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即赴南岳。代表团由叶剑英担任团长(后为李涛)。李涛在干部训练班任政治教官,教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如何做群众工作等课程。
日,国民政府成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亲自担任主任。学员来自各战区部队营长以上军官和高级司令部的中级参谋人员,结业后回原部队办班训练连、排长等基层军事骨干,编组游击队,到敌人的侧面和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
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绩糟糕
在蒋介石对“游击战”的重视之下,最高峰时,敌后战场的国民党部队达到了近60个师,再加上大量地方武装,兵力接近100万。
然而,国民党部队的战绩却十分糟糕,在日军的进攻下连连败退、损兵折将。比如,中条山战役,据日方统计,中国军队此役被俘3.5万人,遗弃尸体约4.2万具,日军战死仅679名,负伤2292名,伤亡不足中国军队的1/12。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到1943年左右,国民党在华北的敌后根据地基本上都丢掉了。
日,时任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在与中外记者参观团谈话时说:“总计开到华北、华中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原来不下100万,由于政策错误和受不了艰苦磨炼,绝大部分被敌人消灭或投降了敌人,留在原地的及撤回后方的为数甚少。”坚持在敌后的总共不过2万至3万人。数十万国军先后投降当了伪军。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何以如此大相径庭
相反,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却从只有不过150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迅速扩展到10多个省;武装力量也从最初的数万人,发展到近百万。同样是开展敌后游击战,同样是经营敌后抗日根据地,何以如此大相径庭?
对于打好游击战,共产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有过论述。朱德在抗战初期的《论抗日游击战争》一文中指出:“抗日游击战争主要的是政治战争。”“政治战争的要点,第一,在整顿内部,除去内部队员中不正确的观念和坏的习惯行为,求得游击队本身钢铁一般的团结,无论如何不会瓦解,任何的风浪都能经得住,吃得起……政治战争的第二个要点,是以群众为堡垒,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政治战争的第三个要点,是瓦解敌军。”白崇禧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认为打游击乃保存实力之做法,殊不知敌后游击,任务极为艰巨,因补给困难,且多半以寡抵众,以弱抵强,故必须官兵加倍淬厉奋发,机警勇敢,绝非保存实力者所能胜任。”
然而,国、共两党领导下的敌后游击战的实际表现却大不相同,这一点从日军的评价中可见端倪。日军有一份评估报告称,国民党游击队有五大弱点:“(一)各游击队常互争地盘,自相火拼;(二)缺乏大员统率,彼此不能密切联系,易于各个击破;(三)缺乏优良武器,不能作阵地战;(四)正规游击队虽破坏力强,但对人民滥施权威,致不得民众之信仰;(五)非正规之游击队分子复杂,大多为土匪散兵结构而成,战斗力既不强且领导者俱是匪首流氓,甚少有国家观念,易以利相诱。”而对共产党的评价却是:“中共是有铁的纪律的党组织,以党为核心团结军、政、民进行所谓四位一体的活动……它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将抗日战变为政治战,在建设解放区的同时,鼓动民众广泛开展‘游击队’活动……至1941年,方面军(才)觉察到中共存在的可怕。”
&&相关新闻
(责编:王子一鸣、周斌)蒋介石为何铁了心抗战:美英苏德背信弃义|蒋介石|抗战|战争_新浪军事
蒋介石为何铁了心抗战:美英苏德背信弃义
资料图:蒋介石
  8月29日,梁华盛第一九师阻敌任务已完成,奉命撤出东孤岭战场,转到德安县城,配合第三十二军第一三九师守卫德安,华振中第一六师和冷欣第五十二师奉命接防东孤岭阵地。
  李觉第七十军和梁华盛第一九师在金官桥和东孤岭胜利的消息,让蒋介石兴奋不已。
  连续一个多月,日军在南浔线的崇山峻岭间处处碰壁,损兵折将,让蒋介石在世界和国人面前挺起了脊梁。他一连几次给薛岳打电话,对第一兵团在南浔线的战绩评价甚高。
  这个时候,蒋介石对抗日更铁心了,他对国际社会不再抱有幻想。一个多月前发生的那件事,让他伤透了心。这件事情的发生,让蒋介石更相信了那句话:切莫把赌注压在别人身上!指望别人,永远是靠不住的。
  1938年7月,也就是日军进攻九江的当儿,在吉林中苏边境一个叫张鼓峰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事件,后来史学界将这一事件称为“张鼓峰事件”。
  当时有40多名苏联红军越过边境进入张鼓峰,被日军第十九师团发现,于是双方激烈交火,并由此为导火线,引起了双方调兵遣将,大动干戈。紧接着,英勇善战的苏联红军将日军第十九师团铁桶似的包围住了,日军第十九师团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厄运。
  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后,自然欣喜万分。他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苏联红军向日军第十九师团发起攻击,势必引发苏、日间的战争。如此一来,日军大本营必然会从中国战场分兵北上,这样,日军就会首尾不能相顾,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所面临的压力就会小得多。
  为了促使斯大林下定决心,为中国战场的分量增加筹码,蒋介石不顾一切地命令张发奎死守九江。其实蒋介石何尝不知,在无险可依的九江,让张发奎与据有陆、海、空绝对优势的日军硬拼硬,会是个什么结果!由此可知,蒋介石内心对斯大林出兵对日作战的期望是何等殷切。
  然而,让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日军第十九师团行将覆灭之际,斯大林却下令收兵,停战言和。
  原来,苏联怕事态扩大,因为这时苏联与希特勒正打得难解难分,如果这个时候与日本作战,势必顾此失彼。苏联草草收兵之后,日本大本营却从此事中摸得了莫斯科的底牌,他们断定:苏联对日本并无大举动之意。因此,到了10月份,日本大本营便大胆地从大连分兵南下,一举攻下广州,从而加速了武汉的陷落。
  “张鼓峰事件”的结果,又一次让蒋介石对斯大林感到失望。
  更让蒋介石失望的是,这样的事件在不到一年之后的1939年5月又重演了一次,不过那次的规模更大,牵涉的国际关系也更为复杂,地点则是在“蒙”、“满”交界的“诺门坎”,起因则为苏联扶持的伪蒙和日本傀儡伪满之间的冲突。这一场大战,持续了四个多月,日本又陷入绝境。日本大本营于9月9日向苏联提出了停战和议,谁知斯大林这回又和“张鼓峰事件”一样,很痛快地答应了
  “张鼓峰事件”对蒋介石的刺激很大,更让蒋介石倍感伤心和失望的是,自20年代起一直和中国处于蜜月期的德国,也“墙倒众人推”,于1938年7月间,突然停止了对中国的一切武器出售,同时撤走军事专家。希特勒为讨好日本,态度竟是十分的坚决,如德国军事专家在限期内不回国,则以叛国罪论处。
  德国的背信弃义,给蒋介石的打击很大。
  这些年来,德国不仅向中国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还向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协助中国建成了十多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这十多个师可以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无论装备、训练、编制、战术诸方面现代化程度都最高的部队,在抗战初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诚然,德国也从中国获得了自己年缺少的工业原料和外汇。
  作为欧洲陆军强国的德国,一直是蒋介石仿效的对象。当时,德国的援助也确实帮了蒋介石的大忙,德国不仅卖给中国大量先进武器,1934年德国兵工署还向中国免费提供马克沁重机枪全套制造图纸,供中国仿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中国还从德国进口了大量7.63毫米毛瑟M1932型半自动手枪,这就是声名遐迩的驳壳枪,又称“大肚匣子”。这种手枪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极高的评价,很多中国军人莫不以得到一支驳壳枪为荣可如今,随着德国的背信弃义,这一切都没有了。
  环顾当时的世界军事强国,除了苏联和德国让蒋介石失望之外,英、美隔岸观火的态度,也让蒋介石七窍生烟。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英、美怕触怒日本,不仅不肯因帮助中国而卷入战争,甚至于1937年9月便单方面取消了卖给中国飞机、军火的协定。更可笑的是,当英国将少数战机高价卖给中国的时候,却不允许提供战机所必需的机枪。美国的“中立立场”则表现得更彻底,1937年12月,日机炸沉美舰帕奈号及美孚油轮,美国士兵3人死亡,17人受伤,美国却不敢向日本兴师问罪。事实上,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一直是日本战略物资的主要供应国。日本战略资源奇缺,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将大量废钢铁、汽油和橡胶卖给日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机扔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和美军头顶上的炸弹,就是日本用美国卖给他们的废钢铁制造的。难怪美国前国务卿曾直言不讳地承认:“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支持,这种侵略行为不但得到了我国的支持,而且我们的援助是如此的有效,如此举足轻重。如若断绝援助,这种侵略就可以被制止和停止。”
  全面抗战刚刚开始,蒋介石就被苏联、德国、英、美等军事强国无情地抛弃了,这些昔日的盟友,将往日的信誓旦旦置之脑后,而让蒋介石陷入了十分尴尬而艰难的境地。
  一连串接踵而至、猝不及防的打击,让蒋介石明白了一个道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除此之外,什么这个主义,那个精神,都是外交场合上骗人的辞令。
  写到这里,令人不由得想起国内出版的诸多有关抗日的书籍,在为数不少的这类书籍中,将美、英、苏联等国在抗战后期的对日作战,推上了道德的祭坛。特别是将美英太平洋战场大反攻、东京大轰炸、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两个原子弹、百万苏联红军出师东北吹得天花乱坠。诚然,美、英、苏联等国这些强有力的攻势,对加速日本的投降,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别忘了一个道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无不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无利不早起”,永远是人类社会的至理名言。
  在一连串的失望面前,蒋介石没有退路了。
  这个时候,蒋百里在庐山上讲的那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又一次回旋在蒋介石的脑际:
  “对日作战,不论打到什么地步,穷尽输光不要紧,最终底牌就是不要向日本妥协!唯有长期抗战,才能把日本打垮。一言以蔽之,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日本)讲和!”
  穷亲戚自身若是不争气,永远会被人看不起。人与人的交往是势利眼,国与国的交往又何尝不是如此?
  求人不如求己!无路可退的蒋介石选择了坚决抵抗,这是摆在他面前的唯一出路!如果不抵抗,别人皆有退路,唯独他没有退路!等着自己的唯一出路就是做阶下囚。一想起北宋末年的宋钦宗和宋徽宗那两位倒霉皇帝的命运,蒋介石便不寒而栗起来。蒋介石无数次想过,自己是一位大国领袖,几百万军队的最高统帅,是一位至高无上的特殊人物,岂能做阶下囚!
  蒋介石铁了心,就是拼光了老本,他也要坚定不移地拼下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薛岳第一兵团在南浔线的几个漂亮仗,让蒋介石长了脸,蒋介石的脸上一扫多日的愁云,紧皱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了。
  薛岳真是好样的!这只“老虎崽”名不虚传,打起仗来,果然一点也不含糊。连续一个多月,薛岳硬是将骄横的日军缠在南浔线的崇山峻岭间不得动弹。特别是听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汇报后,蒋介石更是对薛岳垂爱有加,他特别郑重地对陈诚说:
  “辞修,伯陵指挥作战章法严谨,缜密有度,具古之大将遗风!党国有如此帅才,乃民族之大幸也!南浔线上的战事,你就放手让他去打好了”
  蒋介石一高兴,便有些忘乎所以,他自己喜欢冷不丁地对下级的指挥插一竿杠子,便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为别人也和他一样。好在陈诚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顺着蒋介石的话题,朗声应道:
  “请委座放心,南浔线上的指挥,我会放手交给伯陵”
  “好,这就好,这就好”
  蒋介石对陈诚的回答似乎很满意。
  作为蒋介石十分器重的爱将,薛岳为蒋介石挣足了面子。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抗战时,蒋介石扩大敌方伤亡数10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抗战史研究是国内学界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抗战时期国军将领虚构战情、虚报战绩、虚领军饷等情形十分严重,给后来的战史研究带来极大困扰。最近,学者王奇生接连阅读了三部国军高层人士的抗战日记。三人分别是军令部长徐永昌,军法执行总监何成濬,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第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三人在抗战时期的职务,分别代表了国军最高作战指挥部、最高军法执行机构和战争前线的高级将领。三部日记中,两部是手稿影印本,字迹极其潦草难以辨认,显示作者下笔时未曾顾及他者和后来人的阅读。与其他“局外”史料不同的是,三部日记可视作国军高层
原标题:抗战时,扩大敌方伤亡数10倍
《张发奎口述自传》作者:张发奎口述,夏莲瑛访问及记录,胡志伟翻译及校注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7月抗战史研究是国内学界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抗战时期国军将领虚构战情、虚报战绩、虚领军饷等情形十分严重,给后来的战史研究带来极大困扰。最近,学者王奇生接连阅读了三部国军高层人士的抗战日记。三人分别是军令部长徐永昌,军法执行总监何成濬,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第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三人在抗战时期的职务,分别代表了国军最高作战指挥部、最高军法执行机构和战争前线的高级将领。三部日记中,两部是手稿影印本,字迹极其潦草难以辨认,显示作者下笔时未曾顾及他者和后来人的阅读。与其他“局外”史料不同的是,三部日记可视作国军高层内部的自我审视与剖析,透露了不少外界不甚知悉或不大清晰的军界内情与详情。日军撤退,国军报捷张发奎说,“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一贯思路都是这样。”张发奎晚年回忆录中,对抗日战争有过这样一段总结性的表述:我参加了三个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桂柳会战。可以说,在战略上这三次会战都是成功的,我们以空间换取了时间;但在战术上,我们失败了。说句真话,我从未取得过一次胜利,可是我延宕了敌人的前进,还多次重创了敌军。在整个抗战中,我们一直采取守势。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坦承:“为了宣传目的,敌人每撤退一次,我们便上报一次胜仗。中央对此十分了解,这些都是虚假的胜利”;所谓粤北大捷、收复南宁,其实都是日军自动撤退。他虽然声称自己无法评论其他战区的所谓大捷,但仍忍不住指出:“三次所谓长沙大捷(一九三九年秋,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二年一月)同所谓粤北大捷相似。敌军志不在长沙,犹如它们志不在韶关,它们只不过是佯攻而已。我的观点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一贯思路都是这样。”张发奎的说法,在徐永昌、何成濬、丁治磐的日记中得到了更具体、更细致的印证。虚报战绩、夸大宣传,是各国对外作战宣传的惯用手段。抗战时期,国军各高级长官谎报战功更属常态。如敌人攻占某地后,有时无意长期占据,会主动撤出。每当遇此,前方将领均会以“大捷”向上申报和对外宣传。中央虽明知内情,也往往认可。抗战时期的很多“大捷”大体如此。直接与闻军事委员会的最高决策的何成濬,洞悉各高级长官之虚报内情。蒋介石有意“缩减”国军伤亡蒋介石高估日军伤亡人数,“缩减”国军损失。与何成濬相比,军令部长徐永昌对前线作战情形更为了然。他每天会将各地战况和部队的动态记录于日记中。如徐对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伯陵)的谎报军情和虚假宣传,在日记中多有记载。以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为例,对敌我伤亡人数,徐永昌一直未能得到确切的数据。第九战区在不同场合的宣传口径并不一致,如毙敌人数有“三万几千”和“四万一千”之说,俘敌人数有“八千几”与“二百四十七”之说。到10月25日,军令部次长林蔚向徐永昌转述从蒋介石那里听到的湘北真实情形:一、湘北战之序幕,敌人扫荡大雪山时,战区所报我军如何转出反包围敌人等等,完全子虚,斯役我第四军吃亏极大。二、敌人打过汨罗江以后,我军已无有战斗力之军师。三、所报俘获敌人不到十个,枪许有几支,余可想矣。徐永昌获知这一情形,大为感慨:“由谎报一点看我国军人无耻,可谓达于极点。” 然而,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薛岳故技重演。而这次徐永昌似乎对薛岳所报战绩信而不疑。他在日的日记中写道:第九战区报告,第三次长沙会战,各部实报俘获统计如下:中队长以下一百三十九名,步骑枪一千一百三十八支,轻机枪一百零二挺,重机枪十三挺,山炮十一门。我军真正胜仗,第一次台儿庄,第二次昆仑关,第三次即为此次长沙会战,其俘获尤属空前。而何成濬日记中对第三次长沙会战则有不同的描述:(军事委员会)会报时,主席宣布关于湘北三次会战,第九战区薛司令长官之报告云,我军伤亡官兵二万九千余,倭寇死伤五万余,在场诸人均笑斥之,主席亦言其过于虚妄。各处作战报告,本多有不确实处,然向无如此之人之甚者。不仅前方高级“宣传太过”,最高统帅蒋介石也很重视战争中的宣传。蒋介石对于日军方面公布的伤亡数字,常以10倍去估算,如1938年5月日本方面发布开战以来日军战死59098人,蒋推断其实际战死者当在59万人以上。当1940年2月日方广播声称在广西击毙国军8000人的战绩,蒋则推断国军死亡“并不过千,损失必不甚大”。英美称国民党宣传太过由于国军的宣传,日方撤出时有意不对外宣告,以免成为中国方面作战胜宣传的机会。1943年7月驻英大使顾维钧转述,英国方面认为“我国抗战公报多夸大不足信,尤以报告敌人伤亡数目为最,此次湘鄂一役所称敌方伤亡三万,超过不啻十余倍云云。”美国方面同样对中国处理战事新闻的“不实”颇多訾议……如此宣传之结果,使华盛顿之军火局认为毋庸立即对华增加援助,因中国军队能自击败日本。……故中国每日夸张胜利,对于美国人民仅能产生恰然相反之效果。”日军方面深知,他们每次撤退时,都会被中国方面宣传为“大捷”,故有时攻占某城而又无意长期占据时,有意不对外宣告,以免撤出时成为中国方面作战胜宣传的机会。美国学者易劳逸拿欧洲战场的情形相比较:“为国民党军队说句公道话,它在与一个在组织、训练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坚持了八年,与法国(它对德国的抵抗在仅仅六个星期的战斗后便崩溃了)和英国(它从美国得到了大量的物资支援)比较起来,中国军队的抵抗是一个决心和自立的奇迹。”本文所呈现的虽多是战时国军若干负面的特质与面相,却无意否认国军坚持八年抗战的伟大业绩。□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本文选自作者即将在《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一期发表的论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戴笠抗战胜利后哀叹:早晚死在蒋介石手里
  在习惯独裁专权的蒋介石看来,戴笠的势力已越来越大了。自己养虎遗患,若不及时“削藩”,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制造一个天衣无缝的“自然”发生的事件,让隐患彻底消除,是完全合乎蒋介石的品性和破除圈子的惯用手段的。
  不过,从戴笠坠机而亡的事实来看,尚无有力的证据证明此乃蒋介石的“削藩”之举。可能,早已自感“早晚会死在委员长之手”的戴笠,在蒋介石尚未动手之时,就已经先死了。
  那么,除了蒋介石之外,还有谁要置戴笠于死地呢?
  马汉三谋杀说认为:戴笠是被自己的部下、得力干将、亲信马汉三所谋杀的。
  不为别的,只为一把九龙宝剑。
  说来话长。早在东陵大盗孙殿英掘坟挖墓后不久,这把从乾隆墓中盗得的国宝——九龙宝剑就到了戴笠手中。原来,一时成为社会舆论声讨对象的孙殿英想通过戴笠把此剑献给蒋介石,以求逃避罪责。戴笠既不想为孙殿英开脱,又不愿此独一无二的宝剑落到他人之手,也不想背负私藏国宝的恶名,故而先将宝剑交亲信部下马汉三保管。并言明,以后待机再收回。不想,1940年马汉三在张家口被日本特务抓捕。为保命,他主动献此剑给审讯的“东洋魔女”川岛芳子。并随之变节投敌,做起了“两面间谍”。对此情节,马汉三一直巧妙地隐瞒着,他人一无所知。戴笠还一直以为那把宝剑仍在马汉三手中呢!
  日本投降时,马汉三刚好任军统北平站站长。他就在第一时间赶到川岛芳子住处,挖地三尺,终于找回了那把宝剑。失而复得,马汉三打算主动交还给戴笠,以掩盖献剑投敌的罪行。不想,戴笠到北平巡视,竟亲自提审了已被收押在监的川岛芳子。戴笠本想从她口中得到一些绝密的情报线索。不想为活命,川岛芳子主动交代了马汉三献剑投降的情节,戴笠大为震怒,他最恨那些对自己不忠的人。尽管马汉三一直是自己的心腹,但他已经有了这样不忠的行为,将其清理出核心圈子自然不会手软。
  不过,在表面上老奸巨猾的戴笠仍不动声色,反而表示要重用马汉三。马汉三呢,自然非等闲之辈,他从戴笠出乎意料的过分平静和恩宠中察言观色到了潜藏的杀机。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马汉三演戏的功夫并不比戴笠差。他一方面把宝剑当面交给戴笠,表示完璧归赵;另一方面让自己的情妇兼机要秘书刘玉珠全程陪同戴笠,好见机行事。果然,好色如命的戴笠一见楚楚动人的刘玉珠,立即把对马汉三的怨恨忘到了脑后。
  孰不知,色字头上一把刀,销魂之时往往就是魂断之日。
  果然,就是那位有着华北督导员公开身份的床上尤物刘玉珠,在青岛陪同戴笠时,暗中在他乘坐的飞机上安装了定时炸弹。
  一个谋杀过无数人的杀人恶魔,就这样被自己的部下用并不高明的手法谋杀了。
  是一时失算?还是宿命如此?
  戴笠死后,马汉三、刘玉珠即被军统秘密审讯并处决,可作为关乎其死因此种说法的有力佐证。(田玉川)
】【】【】老照片:抗战时的蒋介石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心抗战,在1937年—1945年期间,他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领导国民党军队坚持八年抗日战争。
  1.1935年,南京,蒋介石在军官学校进行演讲。
责任编辑:0
本文相关推荐
里约当地时间本周一,巴西警方在奥运村中再抓获一名性侵清洁女工的拳击运动员。
4岁时,阮维海右腿下半部分开始出现生长异常。17岁时,长出的异物估计重达25公斤。
王宝强的离婚案可谓一波三折,网上流言四起,众说纷纭。
世界最奇异9大村庄 中国功夫村上榜
获得亚军的何姿却“抢了头条”,颁奖后秦凯单膝跪地向她求婚。何姿眼含热泪地戴上了戒指。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河口水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