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僧不道说的对,本质还是一样.迷和悟都是自己的事情

不僧不道6的贴吧
谁知道的告诉我哈。一键安装桌面版,查词翻译快三倍
选择要添加的生词本
词霸Android版
牛津词典免费使用! 立刻扫码下载
牛津词典免费使用! 立刻扫码下载
创建新的生词本
i该生词本已经创建啦!
i不可以出现中文,英文,数字之外的符号哒!
i生词本名称长度不能大于24字符!
i请填写生词本名称!查看: 223|回复: 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2 小时威望1554 点注册时间积分3369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3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31 积分
神佛不分&&智迷不辨&&佛 法 僧 改变自己 如果自身没受益 烧香 磕头 读经 早晚功课一、神佛不分& &&&许多人虽然已学佛了,但仍神、佛不辨。佛教徒应搞清一个观念,那就是佛与神是不同的。释迦牟尼佛是已觉悟人生、宇宙真理的圣者;他放下一切世俗荣华,在深山丛林中修行,于菩提树下悟道,继而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开启众生的智慧,去除众生的烦恼,让众生觉悟菩提,成圣成贤。因此,佛是超出三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得到解脱的圣人。至于神呢?在道家、佛教以及《易经》中则各有异说,但总括而言,凡是有浩然正气、正直无曲,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的,死后皆可成为神。众神也有正邪之分。如关公、岳飞、文天祥等,因为其凛然之忠义精神,广受后人敬仰拜祭,是了不起的正神。邪神,则是依照邪术修炼成为精灵的物体,虽亦有神通,但仍脱离不了鬼道。此外,还有天神、地神之分,有某些教派说天神皆由玉皇大帝(佛教称为帝释,居欲界忉利天)所册封,如雷神、电神、水神、火神、稼穑神、祸福神、草木神等;地神如城隍爷、土地公(城隍爷如阴间县长、土地公则如阴间邻里长)等等不一而足。神的福报虽然也不错,可是依然没有断除烦恼,仍无法超脱三界,等到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轮回。由此应知,神不是佛,也非菩萨,佛教徒应该加以审慎观察,以免神佛不分。不懂得什麼叫佛法,神佛不分,认为自己常常到庙里面去烧香、去许愿、去供养,这就叫学佛,这个错了!佛法是师道,这要清楚,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世尊在住世的时候就告诫弟子不得迷信:&不得事馀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神鬼,不得视吉良日。&佛教并不是否定神的存在,而是否定神的全能,只是把他们当做众生的一种而已。尔今,就连西方学术界也将佛教认定为无神论的信仰。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惟一能真正实证的宗教。佛教是世尊的言教。信仰佛教不是被佛主宰,而是以佛为导师、为榜样、为助缘,最终成为同样福德圆满、智慧圆满的佛。信仰佛教可以使我们破除迷惑,走上正途,对于这一点,只有真正入门的人才能有亲身体会。如果我们对佛法仅限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便枉下结论,则无异于坐井观天。佛法从世尊的大悲智海中流露出来,是在空却了对观察主体、被观察物件等的执着的情况下所证得的,因此,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动。佛法是为救拔一切众生的苦厄而建立的,它普遍适用于整个法界(宇宙),对任何一种众生都不存在丝毫偏见,人类见佛法为真实,动物见佛法同是真实;善人从佛法中成就,恶人同样能从佛法中解脱。一定要晓得,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经教!我们遵从经典上的教诲,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就是佛菩萨保佑,这就是佛菩萨加持。
& & 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决定得真实的利益。利益从哪里来?不是佛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修得的。离开经典,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没这回事情。二、智迷不辨&&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本不是宗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很多人不明事理,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祭拜,烧香跪拜。诸佛菩萨完全站在教学的立场上。 诸佛菩萨的加持保佑,用的是理论。他教给你修学的方法,你要依照他所教导的方法去做去修行,你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改过迁善,你就去得到益处。就会得到利益。那才是真正的加持保佑。有些人不明白此理,心存不善之念,自私自利,也跑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保佑。保佑他平安无灾,升官发财。结果不但没来平安,反倒来了灾了,他就说这佛不灵呀,其实你那是侮辱佛菩萨。你把佛菩萨当作是恶势力的包庇者了,你种下什么因,必得什么果。佛菩萨改变不了你的因果。& & 现在大家都把佛教当做迷信、当做宗教(宗教里头属于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拜一个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叫多神教,多神教那就是低级宗教),我们的亏吃大了。……迷而不觉,这就讲到迷信。什么叫迷信?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你相信它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没搞清楚,信与不信统是迷信,一个是迷的相信,一个是迷不相信,所以统统是迷信。什么是正信?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相信它是正信,不相信它也是正信,我搞清楚了,你了解了。所以都得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行。常有人批判信佛为迷信。何谓迷信?不经审慎思考和理性明辨,迷迷糊糊相信,称为迷信。批判者往往未曾听经闻法,甚且连“佛”之本意亦无言以对,即主观认定佛教为迷信,此批判者岂非更为盲从、迷信?何谓智信?凡透过智慧判断、冷静观察,确知为善良美好能令人解脱者,方去接受、相信,称为智信。梁启超尝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认同迷信,甚且鼓励以理性探索质疑,此种宽容大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便是智信的表征,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 三、什么是佛?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那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修行皆可以成佛。佛是宇宙最伟大的圣者。具有无量的福,无量的神通,而得大自在者。& & 四、什么是佛法?是每一个学佛人需要一再审视的问题。佛法不是用来寻找财富的方法, 也不是用来寻找名气、利益、地位、情感……佛法,是利益众生的方法。众生无不希求安乐,无著菩萨说,如果希望自己安乐,就应该先把安乐送给他人。佛法就是告诉我们为众生带来安乐的正确方法,而我们自己的安乐,就像木头燃尽,木灰是不求自得的事。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到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作最简单扼要的一个汇报。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还要能闻到佛法,那更不容易了! 得人身、闻佛法,就有出离生死、超越轮回的机会;你要是不闻佛法,这个机会就得不到。佛法,自始至终是讲觉悟。佛法是“正觉的教育”,是“真实智慧的教育”,是“惠予众生真实利益的教育”。 佛法是求自在、求解脱、求智慧;晓得一切法了不可得,生活就幸福、自在、随缘。 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心地清净,外面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心里绝对不落一点痕迹,这是佛法。佛法不是求人,而是求自己。佛法是心地法门,唯有心能转业。佛法不从外求,佛法从内心求——自心性中求,有求必应。 佛法称为内学,其原理就是《华严经》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什么是佛法,是每一个学佛人需要一再审视的问题。佛法不是用来寻找财富的方法, 也不是用来寻找名气、利益、地位、情感……佛法,是利益众生的方法。众生无不希求安乐,无著菩萨说,如果希望自己安乐,就应该先把安乐送给他人。佛法就是告诉我们为众生带来安乐的正确方法,而我们自己的安乐,就像木头燃尽,木灰是不求自得的事佛法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家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 世间的学问,都不圆满;唯有佛法,有利无弊。佛法里面一丝毫的迷信也没有,你越学越喜欢,天天以佛法熏陶,是最幸福的生活。 佛法贵专精,不贵多,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够得真实利益;学得太多太杂,充其量是个佛学家,对于了生死、脱轮回,毫无相干。 以佛法长时熏修,愚痴也会变成智慧;天天用佛法来熏习,久而久之即能转迷为悟。遇到佛法,这个缘分不可思议,太殊胜了,太幸运了,应该要珍惜。要破“身见”,“身见”,要珍惜自己的念头,念念跟自性相应,才能明心见性;念念跟善法相应,在六道里头是三善道的果报;念念与不善相应,在六道里面的三恶道。佛法能让我们离究竟苦,轮回是究竟苦,脱离六道轮回这是离究竟苦,往生极乐世界是究竟乐。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到终极目标,都是极乐世界。真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则,但是没有一定的方法。无量法门,都是修正错误思想观念的方法门径而已。遇到佛法,深解义趣,才能真正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我们才能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 佛说法,不厌其烦地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这是佛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明白之后,才知道要感恩,才知道要发愤、要用功、要真干。& & 五、什么是僧?“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它的字义就是“大众”。僧伽是出家佛教徒的团体,至少要有四个人以上才能组成僧伽。所以一个人不能称僧伽,只能称僧人,正如一个兵士不能称军,只能称军人一样。出家男女二众都在僧伽之内,都能称僧人。僧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僧”是续佛慧命,传扬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脱知见的圣弟子。从广义来说,“僧伽”,则是指佛教全体的教团。佛法的弘传,人人有责,但是在家信众毕竟有眷属亲人的牵绊,不易脱离亲眷束缚,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间的责任托付给和乐清净的僧团。僧团毕竟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僧团的重要,由此可知。佛是大觉者,他是自觉、觉他而智慧与福德究竟圆满的人;法是由佛所说成佛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学佛求法,并且助佛弘化、广度众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释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对两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谓及婆梨迦)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来比丘僧。”因此唯有三皈具足,才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如果仅止于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间的神鬼信仰类似;如果仅仅探究法义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当于一般的学者,看书做学问,与自己的信仰无关;如果仅皈依僧,即与民间流行的认义父义母、拜龙头大哥等相近。唯有三宝具足,才能学佛、修法和敬僧。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为他们修学佛法,所以是具体地象征着佛法。在释迦佛住世时代,僧已代佛弘法;当佛涅槃之后,更需要僧来传授佛法。僧是由出家人组成的团体,又叫作僧团,每一个出家人是僧中之人,称为僧人;在教化的场合,僧人即代表僧团,分头教化有缘的大众。因此,佛是佛法的源头,法是佛教的根本,僧是佛教的重心,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和合,才成为全体的佛教。& &六、如何运用佛法改变自己目前的不顺利?& & 什么是命运?生死、贫富等遭遇就是命运。谁都希望自己的命运好一些,看你用的念头如何?如果磕头的时候,是为了 丈夫少打麻将,少喝酒,改掉脾气,或者是为自己多挣点钱,办事顺利等,这都是有求心,有没有错误?没有。但是说明心量太狭窄,谁都希望心想事成,但是前生没有积累心想事成的因,而去求得果报,这是妄想,是攀缘,是违背因果规律的。这样在佛像面前磕头去求就是磕破脑袋,也求不到如意的结果。 相信因果最重要,只有相信因果,心才会老实,再把爱心扩大,处处为众生着想,改变自己,才能够慢慢感化身边的人们,别人才会因你而改变。要想改变别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先要改变自己。《毗奈耶经》中说:“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应当经常造福德,如果没有福德,就会遭受各种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所以相信因果最重要,只有相信因果,心才会老实,再把爱心扩大,处处为众生着想,改变自己,才能够慢慢感化身边的人们,别人才会因你而改变。要想改变别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先要改变自己。& && &七、学佛以后如果自身没受益,家庭没往好的方向转变这就不算学佛 生活在这个世间,大多数人怨天尤人,这个环境不好,这个人对不起我,觉得自己不错,别人不如我,为什么我所得的不如人?他不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个人命运,谁前定的?是自己所造作的因定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也不是鬼神、上帝所能定的,更不是佛菩萨所定的,自己定的,真正是自作自受。学佛之后,才晓得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前定”是因缘果报,这个事实明了了,一肚子的怨气就没有了,就化掉了,心情就舒服多了,就开朗多了。家庭比以前更和睦了,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这是佛法的好处。我们学佛,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依教奉行,现前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最明显的,身心健康、烦恼轻、智慧长、事业顺利。所以说人生在世,如果不学佛,就非常可惜!但是学佛要好学、要深入、要真正下功夫,要解行相应,要应用在生活上,这个佛才没有白学,学了才真有用处。 八、烧香的真实义是什么?“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香客烧香,最好是在香炉里插三根香,所谓”烧三炷高香”。香要插端正。如果随缘插一炷香,也要插正,否则视为对佛之不敬。每当遇到烦心事,心里还是会很乱,许多人就非常想到庙里去烧香,拜一拜,求求佛菩萨。(维摩经)有云:上方有众香世界,众生闻香入律,自然止恶生善。虽然这是指众香世界的行者闻香而令行止有戒律,并且息灭恶念而生出善法,对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可适用。因为好的香,自然会让闻者生出喜悦,这种喜悦对平素有修持的行者,马上会转换般若性智,对没有任何修持的众生,也可因此获摄受,暂时止息恶念,进而生出向佛的善念。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总结十条,第一个「礼敬」,头一个对自己有没有礼敬,有没有尊重自己,有没有?没有。何以见得?你不尊重你的性德,你不尊重你性德里头的智慧,你不尊重性德里面的德能,你不尊重自性的相好,你天天到外头瞎求,去胡闹,这是不知道尊重。所以尊重首先是自己,礼敬自己,称赞是自己,供养是自己,都从自己开始,自己没有得到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哪有这个道理?九、拜佛的真实义是什么?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佛菩萨像前五体投地,虔诚膜拜。为什么要拜佛?多数人是把佛陀当做一个依赖,向他祈求些什么。这样的拜佛,和拜神是没什么区别的。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带有巴结权贵的意味,和礼佛的本意背道而驰。真正的礼敬诸佛,不是为了祈求恩赐,也不是为了寻求保护,而是了解到佛菩萨的人格特征和无量功德后,心向往之,希望自己也成就那样的大智慧、大慈悲、大解脱、大自在。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以佛像做礼拜、供养、观想之修持所用。佛经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诸经典中,常赞礼拜、供养佛像之功德利益,因之佛教徒遵循已久。拜三个头:一拜,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二拜,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三拜,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真正拜佛是明白什么是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拜佛,表示对佛的礼敬,向觉悟者学习,在觉悟者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是为了制伏傲慢心。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我们稍稍有一点小福报,贡高我慢,自以为是。……我们见了佛菩萨的形象要顶礼三拜。顶礼是折伏我慢。以我们尊贵的头顶,顶礼佛的足,这是折伏我慢。什么时候我们修到能够起点作用,真正把自己我慢降伏住,多拜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礼敬诸佛之功德详加阐释。佛是人天之师,虽具高至无色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乃至诸天、仙人、梵王、帝释、人及非人都要向佛礼拜,足见拜佛一定有很大的好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成佛道。其中以跪拜礼佛的功德最大,除去毁谤佛法、对佛无缘者所谓&迷信&,当然我们不承认信佛是&迷信&,因为信佛根本就不是&迷信&,它可以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而言,即以最小的效果和利益来说,也可以强健衰弱的身体,尤其是内脏不健康(如胃病患者)以及膝部有风湿病和感冒鼻塞的人来说,若常向佛行五体投地的叩首礼,其痊愈速度,更是具有立竿见影之效。从拜佛当中真正觉悟过来。我们要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菩萨,都当作善知识看待。这个贡高我慢的心,逐渐的就会收敛了。藏传的密宗,初学的学人,第一堂课就是要磕十万个大头,这十万个大头差不多在半年当中要磕完。显教里面虽然没有这种严格的限制,初学,老师通常教学生每天要拜三百拜佛,都是折伏我慢修行的方法。每天拜三百拜,你拜个两三年,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十、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早晚功课读经的目的在「调伏身心」,不是在求解。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为自己断除业障、烦恼、习气,恢复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觉。目的在此。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读佛经、听说教,听了、读了不能做到,那不叫学佛,那叫增广见闻。读诵不是叫你记住经文,不是的,是什么?读诵是把妄念打掉,意思在此地。你读诵就不会打妄想,你只有一个想法,不是很多,乱想。所以就用这个方法,是修定,读诵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所谓修定,就是让你心止於一处,制心一处,它的目的在此地。念佛亦如是,也是把妄想念掉,念掉之后,那就一念相应一念佛,跟自性相应了。佛就是自性,叫真如本性。这个起作用可就大了,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不稀奇,本能,个个都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你没有开发,你现前被起心动念、妄想执著迷惑了,障碍住了,自性的功德不能现前,自性的智慧不能现前,自性的德能不能现前,相好样样都不能现前。读经为什么? 坚定信心,坚定愿心,读经是为这个。心如果真的坚定,经念不念没关系,听不听不要紧,它的目的就是这个作用在此地,帮助你坚定信心、坚定愿心。你的信愿有问题,你就认真学习这部经典,统统搞透了,你怀疑都没有了。读经是一种方法,叫你读三千遍,三千遍读了的时候豁然开悟,为什么? 三千遍那么长的时间里头你没有妄想,就这么个道理。不能有妄想、不能有杂念,念经主要目的是这个。现在都搞错了,念经想了解经里所讲的是什么,你所了解的未必是你需要的。真正开悟了你就知道,全知道了。那人家请你讲经,你讲的方式不一样,对程度浅的人讲得浅,对程度高的人讲得高深,不相同。根本智的训练,每天不能间断。在家同修你们的工作很繁忙,一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认真去做,这一点钟用真诚心,把一切事务统统放下,使心地清净、平等、真诚恭敬,用一个小时来读经,经念熟的话,一个小时一部就够。出家人每天至少要念二、三个小时以上,因为你出家,发心专修,不像在家人工作那么繁忙,所以每天至少要念二部到三部。这个跟世间念书不一样,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平等、真诚、恭敬,这叫修根本智。念经的时候不能打妄想,起个妄想,动个念头:这句经是什么意思? 那你这四个都没有,你的三学六度,真诚、恭敬、清净、平等完全没有,这就错了,就把佛法的修行变成世间法去读诵,变成念世间书。所以佛家讲的读诵,是一种修行的方法,跟平常念经完全不一样,功夫每天都不能间断。这样下去,有个半年、一年的训练,心清净了。读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真诚心、恭敬心,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间断就是这一部经要一次读完,不要分做几段,分做几段的话,当中就有夹杂,效果就低了,就差很多很多。读经的时候,决定不能有任何事情来干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在家里面读经,最干扰的就是电话。读经的时候,最好把电话拔掉。不要有任何人打扰你,你用清净心来读,你才能收到效果。平常如果常常有干扰,读的时候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使我们慢慢念得比较熟,是帮助熟悉,是在练习阶段,这没有什么大作用。这个时候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说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这是一定要求得真实的功德效果的。为什么要做早晚功课?做早晚功课有什么好处?早晚功课不是为佛菩萨做的,是为自己做的,这个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修忏悔法门。早课提醒自己。所以我们选读的经文,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提醒自己。我今天的想法,我的思想、我的行为,希望能跟四十八愿愿愿相应,每天早晨做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与佛教诲相应的,好,我今天做到了,明天要保持,不能失掉。没有做到的,要生惭愧心,一定要发改过的心,明天我一定要做到。这样子做早晚课,早晚课就有功德。帮助你忏悔,帮助你发现过失,帮助你改正过失,那叫修行。阿弥陀佛!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锦(第二册)http://shouningsi.fjsy.net/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x悟空囚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