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中国一共载人飞船发射了几次次宇宙飞船?都是哪一些?几次载人几次不载人?

俄罗斯2016年将发射四艘载人飞船及三艘货运飞船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新社1月14日消息,按照国际空间站的计划,俄罗斯将于2016年从科拜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四艘载人航天飞船。  按照国际空间站的计划,俄罗斯2016年除发射四艘载人飞船外,还将发射三艘货运飞船。发射场地将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第一艘载人飞船计划于3月19日发射,其余三艘分别于6月21日、9月23日和11月16日发射。三艘货运飞船拟于3月31日、7月4日和10月20日发射。(实习编译:齐莹 审稿:翟潞曼)来源环球网)神舟飞船发射视频_中国一共发射了多少神舟飞船无水印_神舟八号 飞船 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 心 发射 升空
神舟飞船发射视频_中国一共发射了多少神舟飞船无水印_神舟八号 飞船 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 心 发射 升空
神舟飞船发射视频_中国一共发射了多少神舟飞船无水印_神舟八号 飞船 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 心 发射 升空
来源: 原创整理
阅读: 3846 次
到此为止中国共有多少艘‘神舟’飞船上过天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共10艘。(其中载人五艘,无人五艘)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 日06时30分 返回时间 1999年
中国现在发射了多少宇宙飞船 先后多次有数十批上百人次宇航员到站上工作,进行多次科学试验,取得了大量一共8艘飞船、一个空间站——嫦娥号。今年准备发射载人飞船神舟9号! 评论
我国迄今为止,&神舟&系列飞船共成功发射了多少次?有哪些宇航员上过天 1、我国迄今为止,&神舟&系列飞船共成功发射了10次? 2、有哪些宇航员上过天明细如下: 神舟五号 杨利伟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九号 景
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 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神舟八号 飞船发射 升空
图文:神舟四号 飞船发射
精彩回放:神舟六号 飞船发射 成功(组图)
到此为止中国共有多少艘‘神舟’飞船上过天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共10艘。(其中载人五艘,无人五艘)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 日06时30分 返回时间 1999年
中国现在发射了多少宇宙飞船 先后多次有数十批上百人次宇航员到站上工作,进行多次科学试验,取得了大量一共8艘飞船、一个空间站——嫦娥号。今年准备发射载人飞船神舟9号! 评论
我国迄今为止,&神舟&系列飞船共成功发射了多少次?有哪些宇航员上过天 1、我国迄今为止,&神舟&系列飞船共成功发射了10次? 2、有哪些宇航员上过天明细如下: 神舟五号 杨利伟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九号 景
我国共发射了几艘神州号飞船 我国到目前为止共发射了六艘神州号飞船。 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
中国一共发射了多少颗神州飞船和多少颗卫星?排名世界第几位? 请说详细些!快哦!第四,在欧洲后面。 中国:发射82次,成功率90% 美国:发射328次,成功率87% 俄罗斯:发射306次,成功率88% 欧洲:发射164次,成功率93% 日本:发射14次,成功率78% 技术排名,美
截至到2013从中国发射的一共有几架载人火箭 截至到目前为止的,是载人的截止到目前,中国一共发射了5次载人飞船,分别是: 第一次是日09时发射的“神州五号”,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航天员 第二次是日09时发射的“神州六号”,两位航天员
更多图片:
神舟八号发射升空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 飞船 将于11月初择机 发射 (图)
从神舟一号到 神舟十号
神舟十 号飞船 发射升空
神舟九号载人 飞船 发射成功 神舟九号 火箭飞行平稳没有
神舟十号载人 飞船发射 成功
中国神舟十号 飞船发射 升空图片
神舟十号载人 飞船 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载人 飞船
神舟十号 飞船发射
神舟十号 飞船发射 成功
"神舟六号"载人 飞船发射 实况滚动播报
高清:神舟九 号飞船 发射升空
[转载]中国发射载人宇宙 飞船神舟 五号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九号载人 飞船 ,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 心 发射 升空后
经过"神舟" 飞船飞行 试验
神舟十号 飞船 发射升空
"神舟"六号载人 飞船发射 成功
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 飞船 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 心 发射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发射 成功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 神舟 八号 飞船发射 圆满成功!
神舟八号 飞船 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 心 发射 升空
标签: 神舟飞船发射视频 神舟飞船发射视频 中国一共发射了多少神舟飞船无水印
你可能也会喜欢其他外文名:
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运行时间:
几天到半个月
简介/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又称宇宙,是一种运送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一般乘2到3名航天员。 “东方”1号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它由两个舱组成,上面的是密封载人舱,又称航天员座舱。这是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体。舱内设有能保障航天员生活的供水、供气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控制飞船姿态的姿态控制系统、测量飞船飞行轨道的信标系统、着陆用的降落伞回收系统和应急救生用的弹射座椅系统。另一个舱是设备舱,它长3.1米,直径为2.58米。设备舱内有使载人舱脱离飞行轨道而返回地面的制动火箭系统、供应电能的电池、储气的气瓶、喷嘴等系统。“东方”1号宇宙飞船总质量约为4700千克。它和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只能执行一次任务。
类型/宇宙飞船
自1961年实现首次太空飞行以来,人类已先后研究制出三种构型的载人飞船,即单舱型、双舱型和三舱型。单舱式只有航天员的座舱,美国第一个航天员就是乘单舱型的号飞船上天的;双舱型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它改善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世界第一个出舱航天员列昂诺夫乘坐的前苏联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均属于双舱型;最复杂的是三舱型飞船,它是在双舱型飞船基础上增加一个轨道舱,用于增加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实验等,或增加一个登月舱(登月式飞船),用于在月面着陆或离开月面,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系列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是典型的三舱型。
系统组成/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的结构宇宙飞船虽然是最简单的一种载人航天器,但它还是比无人航天器(例如卫星等)复杂得多。宇宙飞船与返回式卫星有相似之处,但要载人,必须增加许多特设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例如,用于空气更新、废水处理和再生、通风、温度和温度控制等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报话通信系统、仪表和照明系统、宇航服、和逃逸系统等。除此之外,宇宙飞船都有基本的结构系统、通信系统、电源系统、温控系统、遥测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变轨系统和推进剂等。飞船由二、三个舱段组成,如乘员舱、服务舱、等。乘员舱是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除结构外,它包含了全部。服务舱用于装载各种消耗器、安装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发动机。轨道舱主要用于装载各类仪器。
太空活动/宇宙飞船
典型的宇宙飞船太空行动如下: 进入轨道& 发射:宇宙飞船从发射台离地升空& 上升& 轨道机动燃烧& 轨道:太空中的生活& 返回& 着陆& 典型的宇宙飞船太空行动持续七到八天,但是可根据太空行动的目标最多延长至14天。
各国飞船/宇宙飞船
前苏联宇宙飞船&&&东方1号宇宙飞船,它由乘员舱和设备舱及末级组成,总重6.17吨,长7.35米。东方1号宇宙飞船打开了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
东方号宇宙飞船&&&重5.32吨,球形乘员舱直径与东方号飞船大体相同,改进之处是提高了舱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宇航员在座舱内可以不穿宇航服,返回时不再采用弹射方式,而是随乘员舱一起软着陆。上升 1号载三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 24小时17分钟;上升2号载两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26小时2分钟。&
上升号宇宙飞船&
由轨道舱、指令舱和设备舱三部分组成,总重量约6.5吨,全长约7米,宇航员在轨道舱中工作和生活;设备舱呈圆柱形,长2.3米,直径2.3米,重约2.6吨,装有遥测、通信、能源、温控等设备;指令舱呈钟形,底部直径3米,长约2.3米,重约2.8吨。&
联盟号宇宙飞船&&&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执行向空间站定期补给食品,货物,燃料和仪器设备等任务。到1993年底,已发展两代,共发射进步号42艘,进步M号20艘。它与空间站对接完成装卸任务后即自行进入大气层烧毁。这种飞船由仪器舱,燃料舱和货舱组成,货舱容积6.6立方米,可运送1.3吨货物,燃料舱带1吨燃料。它可自行飞行4天,与空间站对接飞行可达2个月。进步号货运飞船&美国宇宙飞船&&&水星号载人飞船是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总共进行了25次飞行试验,其中6次是载人飞行试验。“水星”飞船计划始于1958年10月,结束于1963年5月,历时4年8个月。 &
“水星”飞船&&&,美国载人飞船系列。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进行10次载人飞行。主要目的是在轨道上进行机动飞行、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试作舱外活动等。为“阿波罗”号飞船载人登月飞行作技术准备。&
双子星座号飞船&&&&&“阿波罗”号飞船,美国实施载人登月过程中使用的飞船。“阿波罗”11号飞船于~21日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阿波罗”号飞船中国宇宙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实验飞船,飞船于日凌晨6时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神舟一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二艘实验飞船,它也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 神舟二号飞船于北京时间日9时零分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神舟二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三艘无人实验飞船,这也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除了没搭载航天员之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飞船是在北京时间22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的。 &
神舟三号&神舟四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了没有搭载人以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样。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 神舟四号飞船于北京时间日0时40分在酒泉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北京时间日19时16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 神舟四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模型&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在北京时间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北京时间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其中,翟志刚完全出舱。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飞船于北京时间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
新型宇宙飞船/宇宙飞船
美科学家设计的新型防辐射宇宙飞船模型图200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的宇宙飞行工程师Ram Tripathi设计出一种可屏蔽宇宙辐射的新型宇宙飞船,有望较完美地解决人类探索火星及更远天体所面临的关键性难题——宇宙辐射问题。对于进入外太空的宇航员来说,宇宙射线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当前的技术情况下,宇宙飞船主要采用铝制防护罩来保护宇航员免受宇宙射线之害,但这主要适用于近太空探索。火星之旅由于距离遥远,所需时间漫长,采用传统的铝制防护罩的话就太重,太消耗燃料,甚至无法发射。
而Tripathi设计的新型宇宙飞船可能成为保护宇航员在漫长的旅途免遭辐射的最佳选择。这种新型防辐射宇宙飞船由主仓体和四个伸出的均匀固定在主仓体周围的带电金属防护球组成,四个带电金属防护球相对于主仓体的方位经过精密计算,从而构成一个保护主仓体的静电辐射防护圈。Tripathi经过周密计算得出,要使静电辐射防护效果最佳的话,每个带电金属防护球的直径需在10-20米之间,它们与飞船主仓体的距离需保持在50米左右。这样,带电金属防护球就能使飞向飞船的带电粒子流偏离主仓体,从而保护的安全。与传统防护技术相比,这种防辐射设计能使飞船在减少质量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更重要的是,带电金属防护球由中空的铝金属制成,主仓体的防护层则采用碳纳米管与铝合成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使飞船质量很轻,但强韧度又能承受起重离子的撞击(重离子进入防护层后会与防护材料的原子发生碰撞)。
商业应用/宇宙飞船
英国《每日电讯报》日报道,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建造的接载游客上太空旅行的商业宇宙飞船在2010年初进行首次试航,此后太空船二号将被正式用于开展太空旅行业务。当时有300人预定了太空旅行舱位,另有82000人在维珍银河公司的网站注册表示他们有兴趣参加。维珍银河公司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非组织。太空船二号能够极大地满足任何渴望太空探险者的需要,富裕的探险者仅需支付20万美元,就能够在太空边缘逗留几分钟,从遥远的太空俯瞰地球,同时享受从未有过的失重感觉。
灾难事件/宇宙飞船
在二十五年的发展历史中,宇宙飞船计划既有令人兴奋的成就,又有毁灭性的失败。宇宙飞船已经运载成功执行了数十次太空行动,取得了难以估量的科学成果。但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1986年,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在发射过程中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返回时在德克萨斯州上空坠毁。自哥伦比亚号失事之后,其他宇宙飞船亟待重新设计以提高安全性,因此一直处于停飞状态。探索号宇宙飞船原定于2005年恢复飞行,但当时有一大块绝缘泡沫材料从它的外部燃料箱脱落,科学家们必须解决此问题,宇宙飞船计划再次搁浅。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压电与声光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制冷与空调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
第十八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会议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7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3:23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中国神舟太空飞船曾面临失控 最后10秒前才成功抢救|中国|神舟|太空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国神舟太空飞船曾面临失控 最后10秒前才成功抢救
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李剑。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交会对接。(资料图片)
  “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对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来说,2016年将是重大任务接踵而至的一年。
  这个位于北京西北郊外、在普通人眼中颇为神秘的机构刚刚度过了自己20岁生日。它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工程的“神经中枢”。在历次重大任务中,所有的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汇聚,所有的信息都从这里传输。一旦出现意外,应急决策也将在这里产生。
  “如果把飞行器比作风筝,那么牵风筝线的就是北京飞控中心。当然,这根线是看不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介绍,通过遍布在全球的测控网,北京飞控中心可以监测飞行器的状态、遥控飞行器完成各种动作、实现地面与航天员的音视频通话、图像回传等。
  “没有北京飞控中心优质的工作,我们是完不成这么多航天任务的。”叶培建说。
  “神舟一号”发射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
  任务准备期间,46岁的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李剑再次走进指挥大厅。在这座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的现代化大厅里,李剑听过任务成功时同事们爆发的掌声与欢呼声,也见过老一代科学家喜极而泣的场景。
  20年里,北京飞控中心多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从1999年执行“神舟一号”首飞任务至今,中心圆满完成历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和4次探月工程任务,保持着100%的飞控成功率。
  李剑见证了北京飞控中心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1992年,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并定下“争八保九”的目标,即争取在1998年、保证在1999年进行第一次飞船发射试验。
  1996年3月,北京飞控中心成立,第一座飞控大楼在西北郊外的稻田中破土动工。李剑就在这时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到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他记得,飞控大楼孤零零地立在田野中,“找了好几个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有这个地方”。
  当时有人用“三无”来形容这个刚刚成立的中心:没有一台现成用于载人航天任务的设备,没有一行可用的软件代码,没有一本完整的飞控方案。
  更紧迫的是缺人,几个老同志带着刚刚招聘的大学生,“大学生脑子里跟白纸一样,连飞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会不会因为北京飞控中心建设的速度而推迟?”一些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虽然时间非常紧迫,但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我们手里。”这批飞行控制领域的创业者每天活跃在飞控大厅、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之间,眼睛熬得通红。
  “有时两三个月出去一次,忽然发现航天城外面多出来一条马路,一问才知道是新修的。人家肯定会想,你是火星来的吧?”李剑笑着自嘲。
  回过头看,李剑认为“神舟一号”发射前的3年对他们来说是一段艰难的岁月。人员缺乏经验,软件平台尚未建成,大量工程问题暴露出来,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群开拓者穿梭在大大小小的仪器设备和蛛丝般粗细不同的电缆、插头间,在一次次试验摸索中,研制出了第一代一体化航天飞行控制平台,用以支持多种型号任务、多目标测控的需要。
  渐渐地,这群青涩的大学生发现,与那些在其他单位当学生、做助手的同学相比,他们大多处在各自领域的关键岗位上,甚至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日,“神舟一号”飞船如期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指挥大厅里的人们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他们互相拥抱,用力鼓掌,有人还激动得流下眼泪。此时,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群体平均年龄只有28岁。
  时刻准备化解危机的日子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日~16日,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巡天遨游21小时23分钟,并在飞船上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问候。
  这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一刻,中国进入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从技术角度讲,由于人的出现,相关的保障更加复杂,对飞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命关天,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李剑说。
  但要做到万无一失太难了。他记得,“神舟一号”任务时,飞船飞行至第14圈时突然不执行中心发出的数据注入指令,如不采取措施,飞船将因失控而偏离轨道,导致返回失败。
  飞控大厅内,气氛陡然凝固。领导命令李剑迅速拿出应急方案。在短短30分钟内,他与同事仔细分析测控计划,快速完成故障分析、测控条件计算,提出故障排除方案,并进行数据注入仿真验证。最终,他在距离飞船返回程序启动仅剩最后10秒时成功注入应急数据,使飞船按预定计划顺利返回着陆场。
  “载人航天系统太庞大、太复杂,每次飞船起飞以后,就像有块石头压在胸口,直到任务成功完成才能落地。”李剑记得,前几次载人航天任务时,每当火箭发射升空时,他的腿总会不由自主地发抖。
  事实上,北京飞控中心的科技人员对风险有一种高度的警惕,他们花在风险控制上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正常任务的时间。
  从“神舟二号”任务开始,李剑带领课题组开发出“天地一体化飞行控制验证体制”,在任务实施前,用正样飞船、航天员乘组、实战软件和真实测控设备进行验证,相当于把天上的任务先在地上演练一遍,把问题发现、解决在地面。
  据李剑介绍,总体室的小伙子高宇辉用近8年时间研发了一套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准确预判航天器故障和参数越界现象。“只要一告警,值班人员就会注意故障,大大提高了人对航天器的掌控能力”。
  在李剑看来,“神舟一号”任务和交会对接任务是北京飞控中心技术攻关最艰难的两个时期,也是风险管控压力最大的两个时期。
  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载人交会对接飞控事件密集,每一次控制都会有风险。
  控制是根据协同工作程序实施的。传统的协同程序编排依靠人工,“加在一起上百万字”,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无法进行动态调整。
  博士邢锦江主动请缨,在短时间内突破多个关键问题,开发出一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控协同自动规划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原来需要几个人干几个月的工作,现在只要把配置文件做好,按一个键,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规划,交会对接整个过程用时7分钟。李剑记得,为了这7分钟不出任何差错,总体室做了50多个监视页面,60多种预案。这些预案就像一张随时待命的大网,时刻准备着化解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险。
  在大家的努力下,“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李剑时常想起一次对话。“神舟三号”任务时,他问老领导席政:“这次任务,您觉得会出问题吗?”
  “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没有问题!就是出了问题,我们也能解决!”时任中心主任的席政非常坚定地告诉他。
  这种信心源自哪里?李剑曾无数次问自己。“我想是建立在我们对任务精益求精的准备和多次任务的磨练基础之上,是建立在我们对飞控任务越来越熟悉、对飞控技术越来越有自信之上的。”
  后来执行任务时,他会认真阅读每一行应急预案,但不再惴惴不安,而是变得像老领导一样气定神闲。“飞控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十几年来,席政的这句话一直铭记在他的心中。
  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他也有自己的理解:“每一次应急处置都是一次挑战,时刻准备迎接挑战,享受化解危机带来的成就感,这也正是这个事业的魅力所在。”
  探月工程的实施,关键在飞控,成败在飞控
  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同时,中国人还将目光投向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
  2004年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决定实施“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探月工程的测控任务落到了成立8年的北京飞控中心肩上。
  在此之前,中国发射的飞行器最远测控距离约8万公里。而嫦娥卫星要飞过38万公里的遥远旅程。有领导提出,探月工程的实施,“关键在飞控,成败在飞控”。
  迄今为止,北京飞控中心已经圆满完成4次嫦娥卫星测控任务。谈起这4次任务,53岁的北京飞控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如数家珍。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次飞出地球的航天器,意义怎么讲也不过分。”周建亮说。当“嫦娥一号”传回首幅月球全图时,他觉得“神话般的事情在我们手里做成了”,非常有成就感。
  对于“嫦娥二号”,周建亮也有一个颇为形象的评价:“它是一颗出身卑微、梦想远大的卫星。”
  “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辈分很低,是坐冷板凳的”。由于“嫦娥一号”任务圆满完成,它又升级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核心使命是对“嫦娥三号”卫星落月点——虹湾区域进行详细勘察。
  为此,“嫦娥二号”从200公里的绕月轨道降到近月点距月面仅15公里的成像轨道,最终获得接近1米分辨率的影像。这次轨道控制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
  由于轨道控制精确,完成任务后的“嫦娥二号”仍剩余充足的燃料。在中心的控制下,“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进发。在那里,它拍摄到每隔4年接近地球一次的“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图塔蒂斯”的纪录。
  随后,超期服役的“嫦娥二号”燃料耗尽,飞向太空深处。从一颗地球卫星(月球)的卫星,连升两级成为绕太阳飞行的小行星,周建亮说,正是北京飞控中心强大的航天测控能力支持着“嫦娥二号”,“不断追逐梦想”。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施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任务,再一次展现了北京飞控中心强大的关键技术突破能力。
  “巡视器的控制跟在轨飞行的航天器控制完全不一样。”周建亮介绍,巡视器在月面上行走,时刻跟月面地形打交道,而且月面地形不可能事先了解,因此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控制手段——遥操作控制。
  他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巡视器的遥操作控制从来没有过先例,地形重建、视觉定位、路径规划等大批新的技术需要突破。”周建亮解释说,“这是非常密集的关键技术突破,难度非常大。”
  最终,按照遥操作控制方法,巡视器采用视觉导航,安装3对相机拍照。中心根据回传照片合成三维月面地形,并在地形图上规划巡视器的行驶路径,绕避开各种障碍。
  此外,他们还创新了多体制深空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为探月轨道确定和月面高精度定位提供了新手段;实现了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实时数据驱动,把38万公里外的月球拉近到眼前,让决策人员直观地观看“玉兔”在月球上的一举一动;突破了月面探测机械臂运动控制技术,实现月面就位探测的高精度控制,探测距离精确控制至毫米级。
  最终,“嫦娥三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了精彩互拍,并传回从月球上拍摄的第一张五星红旗的照片。“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器试验圆满成功,探月工程三期拉开序幕。周建亮觉得,中国人距离探月工程成功越来越近。
  目前,周建亮正在进行“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的关键技术攻关,“刚刚启动了软件的开发和飞控实施方案初稿的编写,考验还在后头”。
  再过二十年 大家再相会
  在平均年龄为34岁的一线科技人员群体为新的任务奋战时,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再次来到北京飞控中心。他们都是曾在这里工作过的退休干部,前来参加中心成立20周年座谈会。
  “跟别人聊工作经历,我首先必然会说我是北京飞控中心的人,这是全社会为之向往的地方。”原中心老领导张声远说。这次参加座谈会,他特意穿上了“神舟一号”任务前发的工作服,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
  这些老人会前参观了北京飞控中心20年发展图片展,不时指着一张图片高声交谈。“好多我们原来想做不敢做的事,你们都做成了!”原中心一室高级工程师王方德不禁感慨。
  20年里,北京飞控中心圆满完成10次神舟飞船、“天宫一号”任务,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嫦娥三号”落月巡视探测以及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
  此外,他们还突破了一系列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飞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规范高效的飞控任务组织实施模式,构建了性能先进、运行稳定的飞控任务系统。20年里,科技人员先后自主研发了两代飞控软件系统,目前正在研制自主可控的第三代软件系统。
  更宝贵的是,一批高水平的青年科技骨干已经在飞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也先后在北京飞控中心落地。
  航天员刘旺不久前与国外同行和科研人员交流,发现对方不仅称赞中国的技术,更称赞中国载人航天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李剑也曾听说,俄罗斯一位退休的航天中心主任来参观后感慨:“你们有这么多黑头发的航天测控人,真让人羡慕!”
  对于未来,这群充满干劲儿的科研人员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据北京飞控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中心过去的20年先后经历了艰苦奋斗、创建起步,完善功能、实现突破,开辟领域、使命拓展,攻坚克难、全面提高4个发展阶段。现在中心已进入了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崭新阶段。从2016年~2022年,中心将连续执行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以及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总数达20次,平均每年近4次。除了任务密度高,还将面临“新火箭、新发射场、新飞行器、新任务平台”的形势。
  “我觉得大家非常了不起!”座谈会上,代表老专家发言的王方德提高嗓门说,“我想再过20年,大家再相会!”他的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飞控人热烈的掌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几次发射载人飞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