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蔬菜大棚理大棚政府是怎样补助的

种植大棚菜的政府补贴
种植大棚菜的政府补贴
学习啦【种植】 编辑:曾扬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那种植大棚菜有什么政府补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种植大棚菜的政府补贴,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大棚菜的政府补贴
  对种植规模的1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100元/亩,现已全部兑现给种植大户。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平整土地、平衡施肥
  大棚蔬菜种植要求相对较高,不管是土壤的质量程度,还是施肥管理都有高要求,需从科学角度出发。选择种植的蔬菜土地要平整、精细,在种植前对土地要翻新、施肥、除草等。由于大棚内的温度与外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施肥需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变质。适当增加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使用。
  选择合理的棚型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选择棚型跨度在8 ~ 12m,大棚长度在60 ~ 120 m,三面土墙、三排立柱,在立柱上最好使用竹或钢立架。在棚面使用覆盖无滴膜,从而增加大棚内的温度。
  品种选择
  最好选择的品种可以耐低温、光照要求低、抵抗力强、耐高湿、产量高、种植时间短的品种。种植的大棚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如种植黄瓜、番茄、青椒等。
  合理利用&棚气&,调控温湿度
  大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大棚内密闭,易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损害了蔬菜的生长速度。因此,要正确控制棚气,并合理运用棚气。在早上大棚内的蔬菜较为缺乏二氧化碳,应适当补充CO气肥,促进蔬菜的生长。在午间气温较高的时候,适当打开通风口,进行换气,避免有害气体伤害蔬菜。选择种植的大棚蔬菜以喜温型为主,最佳温度25℃~ 33℃,生存上最高温度不能超过44&,最低不能在0&以下。当温度超过33℃时,要给予降温处理,可以采用定期开棚通风、换气孔、喷雾等。当低于0℃时,给予加温处理,如热风加温等。注意控制棚内湿度,避免湿度过大影响蔬菜的生长。因此,需经常通风换气,改善大棚内的湿度。
  膜下滴灌浇水
  在大棚内水分蒸发和扩散相对比较慢,多部分大棚蔬菜的蒸发速度比外面种植的蒸发量低一半,尤其在晚上、阴天、冬季的时候,空气的湿度早已在饱和状态。大棚内湿度过高,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因此,大棚蔬菜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浇水法进行灌溉,这种方式,不仅能大大改善棚内环境,而且把湿度控制正常范围内,保持棚内温度,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蔬菜的产量也得到提升。膜下滴灌浇水是一个经济实惠、方便、有效的灌溉方法。
  科学打药治病
  由于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易产生害虫,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打药除虫、综合防治。常见的害虫有地老虎、蚜虫等。除虫要选择科学打药,必须是正确的时间,选好药。一般情况下,选择含有铜、锌剂,这类药,不仅能超强杀菌,而且能增加蔬菜的抵抗力,有效促进农作物生长;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湿度,可以控制病虫的生长,减少打药次数;土传菌是严重的病菌,如果在早期没有很好的控制,生长的蔬菜就会被病菌污染,因此要重视苗期的预防;采用物理防治,如深耕深翻、品种选择等。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时,要对症治疗、科学打药。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
  (一)地点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地区,要求选择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区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条件适宜,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筑物),避免冷风直接袭击。
  (二)品种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要选择耐寒、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秋延后品种还要求苗期耐热。如辣椒有更新4号、更新5号、湘研9号辣椒、湘研10号辣椒、湘研11号辣椒、广椒2号、辣优4号,茄子有丰茄1号、丰茄2号,黄瓜有津杂三号黄瓜、津杂4号黄瓜、津春4号黄瓜,早青一代西葫芦等都是良好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冬季大棚蔬菜保温防寒
  营养钵育苗: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的作用,在阳畦内摆上塑料营养钵育苗,外界气温在-10℃左右时,畦内温度在6~7℃,营养钵内温度在10℃左右,幼苗能缓慢生长,不受冻害。
  配制热性营养土:鸡粪是热性粪肥,牛粪是黏液丰富的透气性粪肥,二者腐熟后各取20%,拌细土60%。这样的营养土吸热生热性能好,秧苗生态环境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植株耐冻健壮。
  分苗时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钙、磷、锌等与长根有关的几种营养元素合理配制而成的。钙决定根系的粗度,磷决定根系数目,锌决定根系的生长速度和长度。使用生根素后,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不会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 。
  大棚蔬菜种植要点
  合理浇水,是保证大棚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气温低,大棚菜浇水不同于其它季节,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根据经验,大棚菜浇水应采取以下四个对策:
  一是浅水:且不宜过大在低温下,棚内蔬菜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应以浇灌或喷雾为宜,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后的头两天,易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温,防止诱发病害。通风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为宜。
  二是浇水时间适当:冬季棚菜浇水应安排在中午前后,以上午10点以后下午3点以前为好,此期棚温较高,浇水后副作用最小。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浇水,以防引起蔬菜冻害。浇水应尽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温度较高,可减少对蔬菜的生理刺激。
  三是看天灵活浇水:根据天气状况,掌握&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进行。当天气由晴转阴时,水量要逐渐减少,间隔时间适当拉长;由阴转晴时,水量由小到大,间隔时间相应由长变短。
  四是浇水应有侧重:大棚各部位的温度相差较大,浇水量也要有所区别。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炉、烟道等热源的地方,土壤水分及靠近蒸发量大,浇水量可适当大些;大棚东西两侧及北部温度较低,日照时间亦短,浇水量应适当少些。
猜你感兴趣:
[种植大棚菜的政府补贴]相关的文章
【种植】图文推荐股票/基金&
海南千亩蔬菜大棚闲置:为何光领补贴不种菜?
作者:符泽亢 陈声浩
  本网报道:  [独家]海南千亩蔬菜大棚闲置:政府上千万元补贴已发放  [独家]海南部分市县千亩政府补贴蔬菜大棚闲置变“草地”  [南海视评]民生工程荒废主管部门别视而不见  [评论]蔬菜大棚抛荒,需用“四风”问诊  [评论]蔬菜大棚歇菜了,巨额补贴白花了?  南海网海口8月30日消息(南海网记者符泽亢 陈声浩)近日,南海网报道了海南部分市县上千亩列入政府补贴范围的常年蔬菜基地大棚闲置,成了“养草棚”,而政府已经发放的补贴资金达到了2000多万元。为什么补贴的常年蔬菜大棚夏秋天不种菜?主管部门是否知晓这样的情况?8月29日、30日,南海网记者再次深入这些基地,采访相关负责人。  友爱常年蔬菜基地:第一批101亩大棚今年2月验收补贴已发放  8月29日,南海网记者采访了海口图宽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海南绿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均。对于基地大部分大棚仍没有种菜的问题,李海均给的解释是资金短缺,虽然建大棚政府有70%的补贴款,但是30%由企业投入。  李海均介绍,海口图宽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友爱常年蔬菜基地,第一批建设大棚共有29个,101亩,今年2月份已经竣工验收。今年2月8日,按造价的70%作为补贴,他已经领到了590万元的补贴资金;第二批大棚建设28个,91.77亩,6月28日通过验收后,今年7月1日,他领到了935万元的补贴款。目前,第三批的30亩大棚还在建设中。  那么,按照海口市农业局对常年蔬菜基地大棚建设的要求,是“验收一批种植一批”。为什么今年2月通过验收的101亩大棚,到今年夏秋季节,海口居民极其需要菜的时候基地还没有发挥作用呢?为什么合作社“资金短缺”了,仍在继续搭建大棚,而不做好基础设施呢?  南海网记者了解到,海口图宽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由海南绿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三门坡镇友爱村委会昌文园村、昌文坡村两个自然村36个村民联合成立,公司以资金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  多位村民表示,合作社成立之初,该公司和村民约定的是在原来土地的基础上加盖大棚,村民不用出钱,大棚和设施做好了,村民尽管种好瓜菜就可以。没想到,今年2月,第一批大棚盖好了,遇上大水,村民种的蔬菜被淹了,原先建好的部分排水设施也被冲坏,之后再也没修过排水设施,村民不敢再种菜了。看着自家的地在大棚里荒着,村民也很着急,现在也只有一少部分村民种些菜。  李海均介绍,他领取的大棚补贴,全部已经投入大棚的建设。根据该公司和农村所签的合约,种菜是由农民来种植。  南海网记者注意到,在李海均的公司和友爱村的村民签署的入社协议中,虽然明确了瓜菜是由农民来种,但也明确了海南绿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造蔬菜大棚及相关设施。李海均也承认,协议中所谓的“相关设施”包括排水、滴灌等的设施。  友爱常年蔬菜基地也是海口市2012年新建的蔬菜大棚中面积较大的一个,达到230亩。今年2月大棚已建好,但目前排水和滴灌还在推进中。(南海网记者符泽亢)  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第一批大棚53亩去年9月已验收 今年夏秋季节大面积不种菜  此前南海网记者已报道,海口潭龙湾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三门坡镇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是海口市2012年新建的常年蔬菜基地项目,大棚设施建于2012年8月,已经建成验收了139.99亩,造价为6.6万元/亩。今年7月,海口市农业局已经拨付给这个基地286.79万元。  海口潭龙湾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辛广平介绍,目前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的土地是从永宏旅业有限公司租来的,第一批大棚53亩去年9月已验收,第二批大棚约86亩是今年6月验收。大棚补贴款共286.79万元已发放到他手上。  那么,去年9月验收的大棚为什么今年夏秋季节没发挥作用?辛广平解释,之前基地用的水管是软管,这段时间做大的管道,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加上夏天海南比较高温,工人来了几波,都跑了。辛广平说大棚建好之后,他们也有种过瓜菜。  但是南海网记者走访了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周边的村庄,得到的回答却完全不同。潭昌村的村民郑先生介绍,去年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的第一批大棚建好之后,只有在冬季的时候种过一点瓜菜和包子瓜。今年夏天以来,都是没有大面积种过菜。第二批大棚建的时候,潭昌村的村民还在基地内当过工人,种植西瓜。至于是否种蔬菜,村民都表示没见过,要种也是比较少面积的。  在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附近的小卖部,一名当地的男青年还自称了解该基地的情况。因为他认识基地的老板,去年冬季,老板给他在基地第一批建好的大棚内种过冬季瓜菜。今年夏天气温太高,就没有再种菜。南海网记者再三追问这名青年的名字,他始终不肯透露。  龙头坡常年瓜菜基地:初期补贴已领一年多 大棚还没验收  此前南海网记者调查了解,海口岭南康泉蔬果合作社在海口市旧州镇文新村委会龙头坡的特色常年瓜菜基地的蔬菜大棚,建于2011年底。建设之初申报的建设规模是50亩,大棚补贴资金已经于2012年4月份发到,为69.3万元。2011年海口市对新建的大棚补贴政策是,在建大棚初期就先申报发放30%的补贴,通过验收之后再拨付剩余的补贴款。但是,先期补贴已发放一年多,该基地建设的大棚还没验收。  海口岭南康泉蔬果合作社负责人张世平向记者介绍,该基地盖好在使用的大棚面积有20亩,由于工程队走了,后面的大棚就一直没有做完,前两天已经重新开工了。另外,张世平解释,目前大棚内种植的并不是传统的桑树苗,是一种可以吃的蛋白菜,棚内正在引种育苗。  8月29日,南海网记者再次到龙头坡的特色常年瓜菜基地调查,正在大棚内研究引种种植蛋白菜的技术员周先生介绍,正在使用的两个大棚的面积并没有20亩。  海南绿之道实业有限公司郭燕霞介绍,从去年12月就在龙头坡的特色常年瓜菜基地内引种育苗,种植蛋白菜。目前试种刚成功,还没有销售往市场。预计今年10月将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公司的合作方就是该基地负责人张世平注册的公司海南通达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郭燕霞称,双方是合作关系,不是租用。  至于合作的分成,郭燕霞说,她们占7成,张世平占3成。可是,当南海网记者采访张世平时,张世平强调,他出土地、大棚,合作方以技术入股。收益他占7成,合作方占3成。两人说法不一。  海口市农业局:非楚闲置大棚情况,也常督促  为什么常年蔬菜大棚验收了,补贴资金发放了,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管部门是否知晓这样的情况?  海口市2012年新增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市、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专人负责,跟踪落实,实行定期督察制度,及时反映工作进度。  8月30日,南海网记者再次采访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其海。梁其海表示,海口市琼山区的这三个基地是他主要负责的,经常不定期下基地督查,也非常清楚这些大棚闲置的情况,常常督促基地负责人要尽快种上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合作社一直没有发挥大棚在夏秋季节种菜的作用。  海口市琼山区农业局副局长武也称,从这些基地大棚建设以来,他到现场不下30次,也要求合作社要边盖边种。  补贴蔬菜大棚闲置 暴露监管漏洞  如果出现领了补贴的合作社建了大棚不种菜,怎么处理?是否可以收回补贴资金?  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其海,补贴常年蔬菜大棚建设在海南还是新事物。经过验收合格的大棚,由市农业局与业主签订补贴合同,但是合同中只是明确作为常年蔬菜基地来经营。至于领取补贴资金后,这些基地怎么供菜,什么时间开始供菜,供应多少年,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都没有做出规定。如果出现业主转租或转卖了补贴的蔬菜大棚,又该如何处理,也没有明确说明。  对于入股合作社的企业提出因为资金困难无法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在补贴资金申报的时候,也有明确必须要有足够的自筹资金。但是主管部门如何审核保证这些企业的资金能力?梁其海表示,自筹资金的证明由申报补贴的企业提供,门目前还没有能力查询企业的账目。加上农业企业账目的流动性大,就算账目上足够的金额,不排除之后自筹资金被转走。  采访中,入股合作社的企业表现得很“委屈”,也有众多听似合理的解释。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大力投入,扶持建设常年蔬菜大棚是为了什么?海南省有关部门有明确,是为了解决海南本岛居民吃菜的难题,尤其是在夏秋高温多雨的季节。  财政资金补贴的大棚里不却种菜,到底是谁的责任?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其海承认,除了企业有一部分责任,农业主管部门在监管上也有责任。  据了解,目前海口市政府正在草拟规范常年蔬菜基地大棚建设补贴的相关制度,儋州市也出台了相关措施。  关于 新闻  ? 海南千亩蔬菜大棚闲置续:政府上千万元补贴已发放? 海南部分市县千亩政府补贴蔬菜大棚闲置变“草地”? 蔬菜大棚歇菜了,巨额补贴白花了?? 民生工程荒废空置当反思? 财政补贴蔬菜大棚,有没有人监管?
08/30 16:3308/30 16:3308/30 13:4208/29 02:0408/29 01:2608/27 03:1308/21 02:5908/15 08:32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您当前的位置:&>&&>&&>&&
海南千亩蔬菜大棚闲置续:政府上千万元补贴已发放
时间: 17:03 来源:
作者:符泽亢
  相关报道:
  旧州镇龙头坡的特色常年瓜菜基地,有400亩列入了海口市已经建成的常年蔬菜基地范畴,但是经过实地调查了解,这个基地真正种菜的面积并不多,基地入口处种的苦瓜,也是杂草丛生。(南海网记者符泽亢摄)
  南海网海口8月2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符泽亢 陈声浩)近日,南海网报道了海南部分市县上千亩列入政府补贴范围的常年蔬菜基地大棚闲置,成了&养草棚&。8月28日,南海网记者从海口市农业局了解到,南海网调查的海口市旧州镇、三门坡镇的三个常年蔬菜基地已领取到的大棚补贴1800多万元。另外,儋州市红旗坡的常年瓜菜基地的财政补贴资金约400万元,项目因资金链断裂目前已停耕。
  旧州镇龙头坡常年瓜菜基地:领取近70万元补贴一年多大棚仍没盖好
  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其海介绍,2011年海口市新建的大棚补贴,是在建大棚初期就先申报发放30%的补贴,通过验收之后再拨付剩余的补贴款。2012年,海口市采取的是大棚建完通过验收才给予补贴,农民建大棚基地的给予70%补贴,企业建大棚基地的给予60%补贴。
  南海网记者了解到,海口岭南康泉蔬果合作社在海口市旧州镇文新村委会龙头坡的特色常年瓜菜基地的蔬菜大棚,建于2011年底。建设之初申报的建设规模是50亩,大棚补贴资金已经于2012年4月份发到,为69.3万元。
  可是,根据8月19日南海网记者的实地调查,距离补贴资金发放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旧州镇龙头坡的特色常年瓜菜基地已建成的大棚只有20亩,里面种植着桑树苗,其余30亩只是搭起了大棚架子。直到现在,这50亩大棚都还没通过验收。除了大棚补贴,这个基础的设施建设,也有财政资金投入,补贴比例为60%,即180多万元。
  另外,南海网记者了解到,旧州镇龙头坡的特色常年瓜菜基地,有400亩列入了海口市已经建成的常年蔬菜基地范畴,但是经过实地调查了解,这个基地真正种菜的面积并不多,基地入口处种的苦瓜,也是杂草丛生。
  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内最先建成的那部分大棚长满了草,大门紧锁着,无人看守。(南海网记者符泽亢摄)
  友爱常年蔬菜基地的大部分大棚都是杂草丛生,排水设施没做好,村民想种菜都没办法。(南海网记者符泽亢)
  潭龙湾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领取补贴286.79万元补贴基地内种水果
  海口潭龙湾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三门坡镇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是海口市2012年新建的常年蔬菜基地项目,大棚设施建于2012年8月,已经建成验收了139.99亩,造价为6.6万元/亩。今年7月,海口市农业局已经拨付给这个基地286.79万元。
  8月19日,南海网记者在潭龙湾常年蔬菜基地看到,最先建成的那部分基地大棚大门紧锁着,无人看守。另外一批搭好的大棚内,只有一两个大棚种上菜,还有的种上葡萄,其余的大批大棚内长满了草。
  友爱常年蔬菜基地:已领取1537.42万元补贴排水滴灌没做好
  海口图宽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三门坡镇的友爱常年蔬菜基地,也是海口市2012年新建的蔬菜大棚中面积较大的一个。友爱村村民李布说,村民都很着急,今年2月大棚就建好了,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排水和滴灌的设施都还没做。
  南海网记者了解到,友爱常年蔬菜基地已经通过验收的大棚为192.66亩,造价为11.4万元/亩。今年7月,海口市农业局已经给该合作社拨付了1537.42万元的大棚补贴款。可是,今年8月底,基地内只有少部分大棚内种上了蔬菜,大部分的大棚要么长满了草,要么是空地。
  儋州红旗坡的常年瓜菜基地:财政资金补贴约400万元资金链断裂停耕
  8月28日下午,南海网记者发稿前,终于联系上了儋州市向阳有机蔬菜农民合作社理事长李向阳。李向阳介绍,合作社在儋州红旗坡的常年瓜菜基地,是从今年4月陆续停耕的,今年6月全部停耕。不种菜的原因,主要是业务拓展太快,导致资金困难,难以支撑夏秋季节种常年瓜菜的高成本。
  李向阳说,他是真正种菜并且想种好菜的地道儋州人。早在2009年,他就自己投入大笔资金开始种植、销售瓜菜,2011年的时候已经做得有声有色。在农业部门对大棚设施建设补贴之前,他就先建了大棚。2011年,他的基地被农业部门列为常年瓜菜基地的示范点。
  李向阳介绍,他在儋州红旗坡的常年瓜菜基地总投入约1200万,其中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占三分之一,约400万元。基地在2011年建成常年瓜菜基地之后,每天供往市场的菜有700框,约2万斤,也为海南本岛居民吃菜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大棚建立之初,都是自己投入,建设标准不高,大棚抗高温性不好,造成在夏秋季节种菜收益并不好。加上今年年初基地受淹,之后基地就陆续停耕。由于没有基地种植供菜,他在儋州经营的向阳平价菜店于5天前已经关门了。
  李向阳向南海网记者表示,他还会继续种菜,预计今年9月将恢复种植。目前正在借着停耕改善销售环节出现的问题。
  至于儋州红旗坡的常年瓜菜基地入口处立的石碑上介绍基地投资规模有2500万元的问题,李向阳表示,他自身的投资就是1200万,其中政府补贴了大约400万,其余的经费并不经过他手,他并不清楚。国家补贴发放了,为什么却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蔬菜大棚补贴资金为什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上存在什么漏洞?南海网对此将继续跟踪调查。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暖式蔬菜大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