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胜金融实战平台聚焦 军校需要怎样的砺剑平台

秋风萧瑟季,铁甲创辉煌。
今年11月,学院“砺剑杯”参赛队在经过6个多月的“魔鬼集训”后,参加我军首届陆军学历教育院校军事技能集训考核,并勇夺学院组总分第一。作为一名全程跟训的教员,我亲身经历了赛事的整个过程,近距离的感受了学员们爱军精武的昂扬士气。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晓于实战”、“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以及“向实战聚焦,部队靠拢”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
严抓细扣,逐级过关固基础
此次比赛不同以往,实战化、特战化极强。夜间射击、船只机动、美式障碍、高寒500米障碍等科目对于我院学员来说都是陌生的,科目的未知性与多变性成为组训的一大障碍。经过一系列细致深入的讨论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了“狠抓基础体能,从基础技能到实战应用,从简单到复杂,按照全程连贯作业三个阶段‘基础技能—专项应用—综合集训’组训”的训练方针,以基础体能带动技能训练,进而促进综合集训。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技能是一切特战技能的根本保障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严抠细节,让学员将每一项基础技能练到极致。
在严抓基础技能的同时,我们采取“逐级过关”的训练模式让学员们在“关卡”中充分暴露自身问题。比如说射击,学员的瞄准、腿部动作、手部动作、腹部动作、击发的要领全部过关后,才可以打出子弹。在10次射击后,射击的总体成绩立刻被汇总到教员处,经过严密的科学运算,我们会迅速算出这些射击的平均弹道偏差,再结合当时的环境数据,仔细具体地分析出学员的偏差原因:是弹道散布大了?还是偏差一致性大了?是当天阳光的原因?还是风速的原因……只有在逐级过关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真正纠正出学员个人的实际问题。
聘请专家,名师指导促提高
这次集训考核以 “桑赛”为模板,共设置了“步枪射击”、“定向越野”“绳桥”“索降”等15个实战考核项目。它对学员们的战术运用能力、在复杂条件下迅速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在生理心理极限状况下的抗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救护这一科目,以前的训练只涉及包扎和搬运两个项目,然而此次集训,它的考核要求更加复杂与多变: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大出血、骨折、烧伤呼吸困难等创伤的现场处理,它要求学员熟练掌握鼻咽导气管的使用方法、统计伤病的方法并能通过美军”九行报告法“向上级汇报。这些新增知识对教员与学员们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
面对此次集训的“新鲜”项目,在严抓细扣、固牢基础的同时,学院聘请了南昌陆院、机械化步兵学院、八一体工大队等一批院外名师专家,通过他们高效、专业的指导来促进学员们训练规范性与正规性。我们与参训学员们积极利用学院提供的有利条件,课上虚心向专家们认真请教,课下攻坚克难,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激流勇进,铁骨砺剑创辉煌
作为一名军校教员,除了此次比赛的实战性与规范性,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我院学员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有的学员宁肯倒掉自己的半壶水继续进行下个科目。从早上6点半到下午3点钟到达定向越野集合场地,学员没有进行一刻休整,甚至连食物与水也没有进行补充。在定向越野十几公里的比赛中,早已腿部抽筋的青年学员桑浩然多次栽倒在奔袭过程中,但他仍咬牙坚持。从下午3点钟到晚上9点钟,抽筋整整6个小时,最终倒在地上,在场人员纷纷对其竖起了大拇指。作为一名同他们在一起共同奋战了180多个日日夜夜的教员,我为参赛学员们奋勇拼搏,勇争先锋的狠劲与韧劲,为荣誉而战的信念与“舍我求谁”冲天豪气,感到自豪与骄傲!
“学院组总分第一”、 “克服障碍、绳桥奔袭等8个科目学院组第一”、 “船只机动与翻越阻绝墙、情报收集2个科目并列第一”……我院”砺剑杯“全体参训成员在经历激烈的考核之后,获得一系列佳绩,实属不易。在全军实战化、信息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下,我们全体教员一定会在今后的日常训练过程中革故鼎新,尽自己所能,为全力推动军事基础训练改革,提升整体训练水平和质量,为学院转型建设与全面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当前位置: &
解放军全军院校教育工作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10:31:59 &陆荣军 & &
&&&&全军院校教育计划工作会议12月4日在京结束。这次会议以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人才培养、加强院校教育统筹管理、推进院校教育改革发展为主题,通过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共商对策,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军事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相结合的要点分析,军事训练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军事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相结合的要点分析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在军事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院校是主渠道,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融合,蕴含了院校教育存在发展的本质属性。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满足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基本矛盾是学员的现有水平与教育目的之间差异的矛盾,不断缩小这种差异,构成了院校教育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定着院校教育的本质属性。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融合发展,呼应了院校教育调整改革的时代要求,有利于促进教育训练资源在人才培养和部队战斗力提升中发挥出整体效益。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融合发展意识
  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融合发展,是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院校改革的必然之路。
  (一)强化&军校&意识,形成融合共识
  军事院校除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基本特点外,主要是要体现&军事&教育特点,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军委总部指示精神,以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事人才为使命,深入推进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军校教育不能脱离部队建设而独立存在,只有置身于部队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为此,可以把能否靠拢部队实际作为考核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评估标准,从而促使决策层、管理层和施教层自觉增强融合发展意识。
  (二)强化&基地&意识,找准融合依据
  院校不仅是部队人才培训基地,更是人才质量检验基地。因此,要融合部队训练,必须要了解部队,熟悉部队,强化&基地&意识,加强与部队的联系与对接,从部队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中制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从而找到教学改革的依据。军校教育要以部队建设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只有以部队训练为轴心,一切为了培养部队人才,才能搭起与部队相互沟通的桥梁,才能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部队需求的一致性,为部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要强化&特色&意识,理清融合思路
  既不能照搬外军院校的模式,也不能完全套用其他兄弟院校的路子,要突出每个院校的特色。必须适应我军职能任务的需要,适应本军兵种的特点。
  由于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很强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因而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采取向基层军官问卷调查、面对面座谈和与部队领导、专家交流等方式,深入战区部队调研,分析掌握基层岗位任职和未来作战对初级指挥军官的能力需求,据此研究构建各级各类人员的能力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培训类型和教学对象,统筹设计课程教学、实践锻炼、第二课堂、校园氛围及其他隐性教学资源,科学制定各类培训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因任职教育周期普遍较短,与部队实际联系紧密,应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确保方案始终置于动态更新之中。
  二、聚焦军事斗争准备,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院校教育要紧贴作战任务、部队实际、岗位需求和部队训练,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体系。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实战性
  突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教育特点,强化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培养重心,着眼军事训练&练为战&的根本,使任职教育牢牢定位于&教为战&、&学为战&,使教学内容始终贴近部队实战,克服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重文轻武&和&重学历轻战力&等问题。
加大新理论、新知识、新装备、新技能训练比重,跟踪科技与装备的更新发展,将信息化知识与理论、信息化技能与装备等内容纳入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以尽快改善受训人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知识和素质结构。
  (二)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以主要战略方向反&台独&应急作战任务为重点,兼顾其他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以及部队可能担负的非战争军事任务,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任务部队需要,依据受训者将担任的任务以及该职务将履行的职责,适时对任职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在广泛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训练任务重点,明确区分教学内容重点和层次,使教学双方对岗位职责要求什么、需要熟悉了解什么、应该熟练掌握什么等,与部队未来可能担负的任务和开展的针对性训练始终如影随形。
  (三)保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任职教育按照逐级培训的要求,强调训用一致,对学员进行知识的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因此,教学内容既要服从于现实部队训练的要求,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未来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同时,还要以超前的眼界和思维,根据战争形态、作战样式、训练形势、战场环境和军事装备发展变化趋势,从部队发展的需要出发,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军事训练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部队训练、装备革新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超前设置教学内容,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作战和军事训练超前进行人力资源、技术、思想等方面的储备。
  具体说,就是要突出课程特色,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建立以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发展能力等为基本功能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以课程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突出重点内容,进一步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培训人才,在坚持实兵、实装、实弹、实爆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基本指挥、基本战法、基本协同、基本保障训练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重构教材体系,根据培训对象实际需求,以总部统编教材为基础,统筹设置和调整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管理科学等课程,不断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以满足学员知识复合和全面素质培养要求,并通过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使其不断实现整体优化。
  三、着眼部队作战训练,促进教学模式兼容
  院校教育尤其是任职教育采取短期、集约、高效的培训模式,通过传授知识、磨练毅力、锻炼体力、培养战斗作风等方式,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院校教育教学必须采取与部队训练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方法和路子,并尽可能融入部队训练大环境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堂理论讲解与现场实地教学相结合
  任职教育具有强烈的岗位指向性和实践操作性,要求任职教育理论教学的重点要突出以岗位任职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讲解,主要任务是从岗位任职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矛盾、新能力要求着手,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融合运用相关科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大力开展现地教学。可组织学员以见习和协助的形式,参与总部、各军兵种以及各大单位组织的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演习观摩、考核验收等活动,甚至可以考虑参加外军组织的军事合作与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现地课堂,结合现实工作进行授课,有效解决&纸上谈兵&和&嘴上练兵&的问题。
  (二)具体案例分析与部队岗位实践相结合
  培养岗位合格人才是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院校任职教育就是要根据学员毕业后所面临的岗位要求,提高解决和处理现实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为突出教育效果,应针对学员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当前部队作战训练中存在的重难点,建立教学案例模型,进行分析梳理和研究攻关,把部队已经成功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现在课堂上;把部队正在干什么、正在想什么、急需什么体现到课堂上;把部队急需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呈现在课堂上,使学员在一个个真实案例的破解中学有所得。
  任职教育突出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结合部队作战训练和管理教育的实际,抓住部队建设和未来作战的重难点问题,合理确定部队实际岗位锻炼内容,精心设计实践环节,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培训对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通过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可以进一步拉近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工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开展联合互动,加强人员双向交流
  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员队伍是提高军队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鉴于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紧密关系,加强军校教员队伍建设,应造就一支与部队军事训练同步匹配的任职教育教员队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院校教员与部队技术骨干的双向交流。
  (一)择优选拔部队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任职教育与部队的紧密联系,要求教员必须十分熟悉部队。而从部队选拔培养的任职教育教员,对学员培训前的受训经历、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任职阅历、需求、学员的总体个性特点等,都有全面的认识;对部队各个级别层次的岗位工作特点、职责要求及需要面对的问题和疑虑等都有过亲身的感受;对学员毕业后到部队担负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部队的任务性质、装备特点及业务范围等,也都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所以,他们对如何组织教学、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和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等体会最深,最便于在筹划准备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这部分教员基础理论深度不够,缺乏教学经验,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后才能上岗。
  (二)院校任职教育教员定期开展岗位实践
  任职教育培训目标要求教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来源于实践,也用于指导实践。在安排教员进行院校间相互培训和不同层次间院校递进培训的同时,注重定期组织教员到部队中、到学员的现实岗位上接受学习和培训。尤其要通过参加部队的演习、比武、考核等大项训练活动,使部队训练中的信息和问题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及时地传递回院校,纳入到教学研究之中,引导全体教员广泛关注并深入开展部队实践问题的研究。
  同时,要着眼部队现实需要和未来一个时期作战和训练需求,扮演好发现者、研究者和传授者的角色,把制约部队战斗力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纳入问题研究的视野,把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成教学内容。
  (三)探索院校与部队人员岗位轮换
  1.形成部队领导拥有院校任职经历、院校领导拥有部队任职经历的轮换机制
  尽管院校与部队人员岗位轮换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是长远来看,院校领导拥有部队任职甚至战场作战经历,对于院校教育树立战斗力标准、推动&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从骨子里进入决策层作用更大。
  2.拓宽院校代职的人员范围和岗位范围
  院部领导和机关干部是教学改革的设计者、组织者,学员队干部是学员的&全程教员&.代职范围由教员扩大到院部领导、机关干部、学员队干部,能够让院校每一个组织都植入&部队基因&,促进&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思想在各个层次的落实。干部教员不仅要到部队代职,更要到总部机关代职,拓宽视野,提高宏观思维能力。
  3.大力推行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官制
  一方面,建议部队教官一年的任职时间延长到两年;另一方面,总部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将教官经历作为重要任职经历和提升的优先条件,从制度上解除部队干部到院校担任教官的后顾之忧,真正发挥教官制度的作用。
  五、着眼资源共享,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
  推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融合发展,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必须科学搭建育人平台。鉴于任职教育对教学平台的现代化需求增高、教学环境的信息化需求增大、训练场地的应用性需求加快,构建育人平台,必须着眼于未来作战需求,其构建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且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这就要求任职教育院校要与部队通力协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共同搭建既能便于任职教育,又能促进部队训练的一体化&双赢&教学基地,拥有了这样的育人平台,可有效增强院校、部队的综合育人功能。
  当然,通过这一平台,院校既可借此进行教学科研攻关,部队也能借此解决训练难题。院校任职教育只有根据部队训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时在育人平台上进行课题设置,并通过部队人才与教研人员的集体攻关,方能有效解决部队训练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既解决了制约部队训练的&瓶颈&,也提高了院校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部队人才的组训水平。
  可以说这一育人平台,不仅使院校及时了解和掌握部队训练现状,同时也发挥了院校的教学科研优势,弥补了基层部队教学力量的不足,促进了院校教学科研成果向军事训练的转化。
  六、注重创新发展,实现质量评估延伸
  部队训练效果是院校教育水平的一面镜子,院校教育对部队的作战训练具有促进作用,部队作战训练水平又从一个侧面反映着院校教育的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评估院校教学质量,既是对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衡量,也是对部队军事训练考评和监控机制的补充和完善。
  (一)超前研究教学目标
  任职教育是一种知识和能力更新与提升的教育。应根据高一级任职岗位需要,结合军事科技和装备发展趋势,把最新的作战思想、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战法训法融入任职教育之中。这就要求任职教育不仅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当前部队作战准备和军事训练中的现实问题,并且要关注、研究和预测未来作战训练中部队可能面对的问题,并把这些潜在的问题纳入到任职教育院校学科研究的视野,进行重点攻关,以便在部队需要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预案。通过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日益面临的新课题开展超前研究,可以不断更新任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更加准确地衡量任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联合评估教学过程
  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与部队岗位实践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评价标准也十分接近。因此,在评估中引入部队因素,对规范施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都大有益处。院校与部队通过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教学、联合指导开展重难点问题研究,逐步走开并进一步完善部队与任职教育院校合力育人的路子。
  部队可主动选派人员参与院校的训练和教学活动,也可邀请院校专家教员到部队帮助指导,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和素质情况,并尽可能地担负一些讲座辅导和授课任务。通过双方建立起顺畅、紧密的教学施训联合评估机制,提高院校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跟踪问效教学效果
  岗位任职能力体现在岗位实践活动中,院校教育不应该以学员毕业走出院校为终止,而是应该以担负岗位职责并展示出称职的能力表现为目的。所以,任职教育效果评价和监控,不能仅仅通过教学完成后的书面考核和测试直接实现。这就要求任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该是部队、学员、任职教育院校三方承担,通过三者合一,共同为任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打分。部队和学员要随时反馈在岗位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院校要充分利用到部队实践和任职等时机,或是采取专门到部队调研的形式,对教学成果跟踪问效和延伸强化,并及时跟据反馈信息和掌握情况,进行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促进院校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七、畅通育人渠道,健全靠拢运行机制
  (一)形成一体联训机制
  要打破树状划分的教育训练体系,按地理位置划分联合训练协作区,成立协作中心领导小组,由区内各单位的相关领导组成,负责一体化培养军事人才的组织领导与规划。各单位选定训练部门的一个参谋做兼职联络员,负责训练区内的教学协作工作联络、计划安排等工作。
  (二)建立院校与部队培训信息交流制度
  一是部队和院校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一起研究岗位能力模型。
  二是建立军区级大单位每年向总部上报送学需求的制度。建议在各院校上报年度调学计划的同时,军区级大单位上报年度培训需求,总部主管部门综合部队和院校两方面情况后再下达全军调学计划,以克服调学计划执行的随意性。
  三是严格规范部队人员参加培训与提升使用相挂钩的制度。建议将&提拔选用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经过院校培训的人员&作为一条硬性标准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以提高部队送学和学员入学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军区级大单位定期向院校通报学员任职岗位需求的机制。按照&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的要求,军区级大单位定期向院校通报学员任职岗位需求,以提高院校了解&用户需求&的全面性、前瞻性、权威性。
  (三)推广院校与部队联合考核制度
  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成效,部队最有发言权。建议各培训层次均实施联合考核,考核组由院校与送学大单位军训部门、干部部门共同组成。这样,一方面,能够真正发挥&用户&对&产品&的检验功能;另一方面,干部部门参与联合考核,将使学员学习成效与提升使用挂钩成为可能,解决学员在训期间学无压力、学无动力的问题。
  军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关键。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体力量。军队院校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培养军事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才是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功能,而军队院校教育产生于战争与军队建设对军事人才的需要之中,因此,培养军事人才应该是培养部队需要的人才。
  八、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和培养军事人才的过程就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军事知识,培养军事技能,发展军事职业道德和品质,从而达到培养部队需要的合格优秀人才。在院校教育中,学员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将学习成果应用到部队的建设中。培养人才,培养部队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要向部队靠拢,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实现军队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孙建国。加速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N].解放军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实战化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也是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装备保..
目前,大国强国之间的竞争势头早已从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转向了人才的竞争,因..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任职教育已成为军队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
轻武器是军人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熟练地应用轻武器,是军人完成作战任务的重要..
理论研究是指导具体实践的基..
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雷达改装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军事训练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军队院校要瞄准实战育人才,必须加大实战化教学训练力度□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实践平台必不可少 校园需要什么样的砺剑平台 ——解放军理工大学连续8年举办军事项目对抗赛闻思录 ■严本贤 本
04:55:55 &&来源:解放军报
引 子实战化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创造实战化教学训练平台,全面提升在校学员的军事素质,是全军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解放军理工大学坚持靠拢部队、聚焦战场,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连续8年举办“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逐步将这项赛事从抽查学员个体军事技能的“操场点兵”,升级为检验战斗班组作战指挥能力的“实战练兵”,从校内人员比武竞技的“基础训练平台”,拓展到全军院校以赛促训的“实战对抗平台”,为院校深化实战化教学训练搭建了良好平台,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一所院校举办的军事比武,为何能引起军内外甚至外军院校的广泛关注秋冬之交,古城南京郊外某生疏地域,一场代号为“精武-2015”的军事项目对抗赛拉开战幕。来自陆、海、空和第二炮兵等10所军队院校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地方高校的340余名军校学员、国防生,展开了一场角逐“精武之剑”的激烈比拼。“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是由解放军理工大学创办的一项传统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9届。记者在理工大学的一份统计表上看到,对抗赛竞赛课目设置一年比一年难,但参赛人员和参赛院校一年比一年多,8年来共有来自17所军地院校的3000余名在校本科学员、国防生组队参加,另有10所外军院校先后派人参赛或观摩。一所院校举办的军事项目比武,为何能引起军内外甚至外军院校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今年首次组队参赛,带队参赛的清华大学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熊剑平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赛事,能够拓宽国防生的视野,磨砺他们的意志,全方位锻炼军人素质和作风。”连续3年参赛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代表队在今年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该校军事技术战术教研室副教授杜建强在座谈时说:“‘精武杯’课目设置实战化程度很高,参加这样的比赛,对学员们来说既是极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机遇。” “精武杯”赛事组委会主任、该校副校长刘建永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对抗赛已经形成了“基础性、对抗性、实践性、临机性和信息化”等鲜明军事特色,成为全方位检验学员军事战技术水平、兄弟院校间交流教学训练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8年,理工大学为适应转型需要创新教学训练模式,决定在全校举办军事基础体能技能比武,将其定名为“精英杯”,以检验学员个体军事基础体能、技能。
& ( 04:55:48)
& ( 04:55:47)
& ( 04:55:32)
& ( 04:55:27)
& ( 04:55:26)军队院校要瞄准实战育人才,必须加大实战化教学训练力度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实践平台必不可少校园需要什么样的砺剑平台——解放军理工大学连续8年举办军事项目对抗赛闻思录
学员们正在参赛。潘涛摄
实战化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创造实战化教学训练平台,全面提升在校学员的军事素质,是全军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解放军理工大学坚持靠拢部队、聚焦战场,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连续8年举办“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逐步将这项赛事从抽查学员个体军事技能的“操场点兵”,升级为检验战斗班组作战指挥能力的“实战练兵”,从校内人员比武竞技的“基础训练平台”,拓展到全军院校以赛促训的“实战对抗平台”,为院校深化实战化教学训练搭建了良好平台,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
一所院校举办的军事比武,为何能引起军内外甚至外军院校的广泛关注
秋冬之交,古城南京郊外某生疏地域,一场代号为“精武-2015”的军事项目对抗赛拉开战幕。来自陆、海、空和第二炮兵等10所军队院校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地方高校的340余名军校学员、国防生,展开了一场角逐“精武之剑”的激烈比拼。
“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是由解放军理工大学创办的一项传统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9届。记者在理工大学的一份统计表上看到,对抗赛竞赛课目设置一年比一年难,但参赛人员和参赛院校一年比一年多,8年来共有来自17所军地院校的3000余名在校本科学员、国防生组队参加,另有10所外军院校先后派人参赛或观摩。
一所院校举办的军事项目比武,为何能引起军内外甚至外军院校的广泛关注?
清华大学今年首次组队参赛,带队参赛的清华大学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熊剑平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赛事,能够拓宽国防生的视野,磨砺他们的意志,全方位锻炼军人素质和作风。”
连续3年参赛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代表队在今年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该校军事技术战术教研室副教授杜建强在座谈时说:“‘精武杯’课目设置实战化程度很高,参加这样的比赛,对学员们来说既是极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机遇。”
“精武杯”赛事组委会主任、该校副校长刘建永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对抗赛已经形成了“基础性、对抗性、实践性、临机性和信息化”等鲜明军事特色,成为全方位检验学员军事战技术水平、兄弟院校间交流教学训练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8年,理工大学为适应转型需要创新教学训练模式,决定在全校举办军事基础体能技能比武,将其定名为“精英杯”,以检验学员个体军事基础体能、技能。
后来,这一竞赛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并更名为“精武杯”,每年举办一次,赛场由校内操场搬到了野外地域,竞赛课目由5项增加到10余项,参赛人员也由校内拓展到校际间。赛事组委会还专门设计了象征竞赛最高荣誉的奖品——“精武之剑”,颁发给赛事总成绩第一名获得者。
[责任编辑:孙力为]
【上篇文章】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相关新闻国防部网客户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实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