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是西方国家吗对于中国有哪些误解

美媒:中国被西方国家误解 其并非美国军事威胁|美国|军事_凤凰资讯
美媒:中国被西方国家误解 其并非美国军事威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国《西雅图全球主义者》网络日报10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被我们误解的七种方式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几乎不可能与其所有的过去相吻合。但以下是我们透过模糊的西方视角误解中国的几种方式:
原标题:美媒:中国被西方国家误解 其并非美国军事威胁原标题:美媒:中国被西方国家误解 其并非美国军事威胁美国《西雅图全球主义者》网络日报10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被我们误解的七种方式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几乎不可能与其所有的过去相吻合。但以下是我们透过模糊的西方视角误解中国的几种方式:1.中国是一个庞大、一元化的国家。人们讲到中国时,笔者就在想,他们谈论的是中国漫长历史和广阔空间的哪一部分?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在中国,方圆150公里,很少讲相同的方言。2.中国对民主和外国影响陌生。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它源自一个主流说法:中国自从1978年邓小平开放以来的演进,一直是新观念与旧观念、古老的儒家中国与共产党中国以及西方民主的斗争。这会形成一种假设,即中国在那之前一直没有支持民主。但在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成功推翻帝制。他的“三民主义”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广受尊敬的政治领袖之一。3.美籍华人在中国有一席之地……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对吗?在中国,我向人们讲述家族移民美国的经历时,他们无一例外地回应是:“那你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国,人们仍然区分外国人与中国人,美籍华人或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不被普遍理解或接受。4.中国很快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不要忘了明显的事实: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仍是这个人口大国的根本和巨大挑战。5.中国对美国是军事威胁。到底谁应该更害怕呀?美国有先进的军事,盟友遍世界,军费5258亿美元,而东方那个所谓的“对等竞争者”,没有盟友相邻,军费只有1315.7亿美元。6.中国“教育超过”美国。有报道称,中国在阅读、数学以及科学上的教育比美国强,但这没有考虑到中国所有的农村和很多非农村人口。从湖北省一所贫困学校要求学生自带课桌,到北京与贵州学生人均教育经费的不平衡,美国看到的报道都未能提到中国教育体系其实处于初级阶段。7.中国憎恨环境。中国的雾霾遮天蔽日。不过,中国在努力。现在,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生产居世界第一。教训:以西方价值标准,不可能理解中国。通过西方视角看到的是一个相当模糊的中国。将我们自己的一套臆断和价值强加于一个如此大、发展如此快以及如此迥异于我们的国家是成问题的。对于“自由”和“追求幸福”等观念的解释,不同时代、不同省份、不同种族、甚至不同个人之间都存在差异。尽管理解中国如同把握中国的风向转变一样困难,但我们至少应该更努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95738
播放数:587985
播放数:5381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美媒:西方看中国要有历史视角
  美国《纽约人》周刊网站文章:中国“威胁”
  中国,中国,中国。放眼望去,记者、评论员和政策专家都在剖析中国复兴所构成的威胁。最近一期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的封面标题为 “中国崛起带来的危险”,以长达14 页的篇幅载文论述了北京的军事与战略,声称中国一直在忙于使其武器系统现代化。这方面的努力包括部署与美国在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地所使用导弹类似的巡航导弹,以及研制能够击沉太平洋上的美国军舰的反舰弹道导弹。
  在今天的《金融时报》上,约翰?加珀发表了一篇见解深刻的专栏文章论述中国经济模式,认为中国的许多国有企业盗用其他国家的知识资本。他举出的例子是生产高速列车的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联手,希望赢得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高速铁路网的合同。中国南车的大量技术来自它以前的合作伙伴川崎重工业公司,日本最早的许多高速列车都是由川崎重工建造的。加珀在文中强调,中国“决心不惜一切手段取得技术优势,包括攫取西方的技术,稍加改造后据为已有”。
  中国构成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我们惶惶然讨论新出现的“威胁”之前,有一点必须指出:在经济领域,中国使用的许多策略其实并不新鲜。从国外获取技术、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运用国家力量推进发展,这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在某个时期采用过的做法,从英国、美国、日本到韩国、印度概莫能外外。事实上,我在本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过,中国的发展模式――人们经常称之为 “国家资本主义”――既不极端也不新鲜,而可以被视为该国最伟大的仿品。" 我是这样说的:“发展中国家远未颠覆西方的行事方式,而是窃取了西方的一些计谋。”
  我在文中指出,中国对本国工业的保护力度恐怕比不上处于同等发展阶段时的英国和美国。同样的,认为所有中国公司都不得从本国政府那里得到任何优惠是愚蠢的。从波音到空客再到谷歌,西方政府在补贴新企业和技术先驱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的主要观点是要有历史视角。如果说中国有时显得对外界的批评过于敏感和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浓厚,那有什么奇怪的吗?西方曾在 19世纪纯粹出于商业原因攻打并制伏这个国家。美国的中小学生(以及成年人)对两次鸦片战争知之甚少,但在中国,这两次战争常常令人想起国家曾遭受的屈辱。20世纪,中国在内战结束之后采纳了共产主义思想,随后几十年里使国家陷入贫困并在国际上受到排斥。
  鉴于这些往事,中国在过去25 年里的历程引入注目,堪称奇迹。我们不应抨击中国人没有践行我们的祖先亦未达到的行为准则和向他们宣讲自由市场的种种优点,而应当祝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们展开交往,鼓励他们采用西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准则等等。必要时,我们也应当质疑他们,但应当通过世贸组织等得到承认的渠道。
  从大量购买美国债券到促进降低许多消费品的价格,中国是美国的一个宝贵贸易伙伴,应当得到相应的待遇而不是被当成潜在的敌人。这是公正的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最近一期《经济学家》的社论说:“将中国变成对手的最佳途径就是把它当做对手。”(作者约翰?卡西迪)
相关新闻v&& 10:53:12v&& 10:50:07v&& 10:48:29v&& 10:45:35
•&?•&?•&
NEWS 猜猜看
新闻辩论会美媒:五大误区令西方媒体误读中国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美国《纽约时报》7月18日文章】题:对比法:纠正有关中国的误解(作者埃里克·李)  中国共产党掌管全球最大的国家达62年之久。它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1949年共产党接管政权之前,中国深陷内战泥淖,并因外来侵略而四分五裂;各地饥荒严重,民众苦不堪言;中国人平均寿命仅为41岁。今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人民的生活欣欣向荣,人均寿命已达74岁。  但是必须作出更深入的评估,理由不是别的,正是那种如不是完全的不赞成,但至少是明显的不安,即西方政治和学术精英对共产党领导人的感觉。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论述存在5点误区。这些误区需要用事实加以揭穿。  中国不举行选举,因此其统治者无需得到被统治者的认可。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称,中国政府的民众支持率属于全球最高之列。2010年,中国人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率达到87%,并且近几年来一直高于80%。 66%的人认为,过去5年间生活有了改善。74%的人对未来5年感到乐观,这一比例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问的是:在这些数字方面,为什么选举产生的政府大部分都无法与中国相比?选举是验证由数字带来的赞成和合法性的唯一途径吗?  中国是一个集权国家,党的政治权力集中,且能使自身永存。  最高执政机构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有25名委员。其中大多数来自寻常人家,他们通过努力拼搏一路走到了权力之巅。  如果走访中国任何一所顶级高校的校园,就会清楚看到,共产党仍在吸引着中国年轻人中最优秀和最智慧的那批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或许是全球最精英管理、最上进的大型政治组织之一,远比大多数西方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执政精英更精英得多。利用长处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有什么错?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西方化or更中国了?美媒总结中国容易被误解的8个方面_新华国际_新华网
              
 您的位置:
西方化or更中国了?美媒总结中国容易被误解的8个方面
日 22:23:01
】 【】 【】 【】&
1.当今中国类似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或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墨西哥或……)。人人都喜欢跟历史比较,但中国太大、太复杂,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融合太深。该国消费文化的发展与众不同。
2.中国的官方数据不可靠。近几年来,中国公布数据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人口统计方面。不妨关注一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它们都清清楚楚,而且雄心勃勃。若有人想了解上海的人口密度、零售中心或交通基础设施,我推荐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看一看。
3.中国的互联网自成一体。全球网络巨头电子港湾(eBay)、亚马逊(Amazon)……,在中国的地位不是小角色或就是不存在。想要在中国使用社交网络吗?花一天时间学会QQ,掌握它的一些在西方闻所未闻的功能。我还喜欢上“豆瓣网”,它是全球音乐和电影的在线图书馆,但内容全部是由中国网民自己编辑的。
4.中国消费者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类。从技术上讲是这样。但全球大多数品牌实际上只是进入中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中国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城市,许多都是人口百万或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但人口不是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与外部文化中心的接触。比如,某个妈妈生活在距广州两小时车程的中等城市,而另一个妈妈生活在人口众多但相对封闭的省会城市郑州,前者肯定比后者更熟悉全球品牌。
5.中国的地区差异与欧洲一样大。我听不少阅历丰富者说到这个,意指中国复杂多样。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夸大了。中国的地区差异肯定是有的,但只是适度的。全中国学的是相同的历史,参加相同的考试,说相同的语言(至少在学校如此),看的是相同的新闻节目。气候确实大不一样,而且影响了饮食、建筑甚至穿着。
6.中国存在巨大代沟。不同代的人之间确实存在巨大代沟,这是经济快速增长的自然结果。文化和技术的变化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今天25岁的成年人是看着偶像剧长大的,而只比他们年轻5岁的年轻人,看的是像李宇春那样的中性偶像形象。这也难怪让他们的长辈困惑。
7.中国在快速西方化。中国无疑在现代化——看看到处都是肯德基。但如果那些肯德基早餐卖的是米粥,那还能叫西化吗?没错,西方品牌和生活方式日益普遍,但中国的历史文化影响力也在扩大。中国人开始对收藏普洱茶、学书法、吃宫廷菜感兴趣。事实上,中国变得更中国了。还有另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影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其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至少不亚于西方。没错,中国城市中18岁的青少年穿的是美国“耐克”,但15岁的孩子爱看日本漫画、喜听韩国流行音乐。
8.中国年轻人分为不同的群体。这有一定的道理,年轻人总是“臭味相投”。但中国年轻人跟西方同龄人不同。在西方,我们可以用杂志、音乐或企业品牌来描述某个年轻人群体。这在中国不太适用,这里的平面媒体规模相对较小,音乐也因为盗版而变得混乱。品牌偏好在大城市比较明显,而在其他地方则不然。那还剩下什么?名人崇拜、业余爱好。不过,这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埃奇沃斯方盒)
【本文只代表网友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原文链接:http://forum./detail/.html】
(责任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相关报道美媒批西方误读中国的原因:短视、天真、武断_山东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48,395贴子:
美媒批西方误读中国的原因:短视、天真、武断收藏
西方观察家长期以来的中国“崩溃”预言无一例外落空,却仍不断涌现。原标题:美媒:西方误读中国持续增长的5个原因美国《福布斯》杂志2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增长的秘密:美国人永远不懂的5个原因西方观察家长期以来的中国“崩溃”预言无一例外落空,却仍不断涌现。最近一个上当者是英国广播公司的财经编辑罗伯特·佩斯顿。其节目凸显灾难性蒙蔽西方对华看法的几个因素,也是过去30年令美国对华政策失灵的原因: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观察家用心脏而非大脑思考,他们想要相信,如此明显建立在压制基础上的中国制度不可能成功。一个集权国家居然可以富裕,这让他们太痛苦了。短视。西方人在评估有关中国的数字时,只从自我视角看问题。比如佩斯顿震惊于报道称中国的贷款额从2008年的10万亿美元增至不久前的25万亿。若在美国,这定然警钟大作。但中国不是美国,从美英视角评判中国,根本就是个错误。武断的教条主义。西方专家总是痛斥中国的制度偏离规范的西方资本主义。实际上,这些偏离有些恰恰是为何中国表现如此强于西方的原因。西方人不懂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条件反射式地拒绝任何经济监管可能促进东亚增长的观点。但现实世界的所有证据表明,高度监管的东亚模式正在胜出。天真。与无数“水土不服“的西方人一样,佩斯顿相信别人告诉他的一切。但还是那句话,中国不是美国。美国是资本输入大国,而中国是资本输出大国。中国想尽可能压低人民币,具有强烈理由阻止外国资金——特别是投机资金进入中国。个人主义。在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若评论家以常规方式出错,几乎不用担责。伊战便是例子:当伊拉克人没以鲜花欢迎入侵的美军,甚至当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发现时,媒体的战争支持者名声并未受损。与之类似,那些看错中国的评论家没受任何问责——只要身在主流中。面对像中国这种地方的种种秘密,西方媒体就是愚蠢乌合之众的典型例子。(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