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的,80年代对越自卫战时我参战过,也经历过核武器。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850|回复: 18
四海龙, 积分 42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8 积分
转一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的一篇写给当年参战老兵文章,“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呼曾经让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为之鲜活。时光荏苒随风而逝,酒醉金迷模糊了人们的视线,遗忘得他们好像根本没在历史的舞台存在。而我,年轻一兵看到了太多老兵过着清贫的日子;我看到了求生的路上总有他们奔波的不再挺拔的身影;我更看到了昔日那些拥有朝气的面容被痛苦的记忆以及生活的磨难填满了沟壑。但是他们心中的这朵绿色之花永远不会凋零,只是隐退……
在祖国山巅、沙漠之边、海岸线上、国境边防处处都有那一抹抹平凡的军绿。他们的脸上刻着坚毅,心中写着祖国。号角吹响,紧握锃亮的钢枪,时刻等待召唤。正是这样的人总是走在危难的最前沿——我们最可爱的军人。
还记得33年前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吗,老兵们在请战书写上最后一句话: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埋在国境线上,让我的墓碑为祖国再多挡几发子弹。这是33年前参战老们咬破手指写的,所以说参战老兵们流血牺牲什么都不怕。怕的是什么都被遗忘了..............
说到“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还记得生死状前老兵们毅然一书吗?还记得没有盛宴没有祝酒词的壮行酒现场吗?一尊尊泥雕似的军人岿然不动,神态凝重得让人窒息,时间也在此刻嘎然而止。首长一声令下,一阵沉寂过后大家双手捧碗,战友们相互碰碗高举头顶,此刻的胸腔里热血翻滚。 喝下那一碗碗浓浓醇香的壮行酒,没有眼泪,可是心中却流淌着一个个拳拳赤子对母亲的爱恋,碰撞中洒落的酒挥毫着军人无限豪情与敌人誓死一搏捍卫祖国尊严的悲壮。摔碎的瓷碗发出一连贯的声音回荡山谷,碎片散落一地格外的刺眼,我想那正是他们报效祖国的最后誓言…… 军人什么时候最美? 这就是军人最美的一瞬间。
还记得你们在前线的前沿猫耳洞中坚持战斗的战友们吗,他们虽然热的有些不行了,甚至有时也是光着腚在此猫耳洞中坚持作战的...但不管情况如何,他们身上始终不离手中的武器,特别是已作好了随时准备牺牲用的&光荣弹&...& & 光荣弹,正因为军人的行为是为祖国的尊严而流血流汗的...为此牺牲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值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因此,取名为&光荣弹&.其实质也叫&自杀弹&...& & 当有较大的作战行动时,那些牺牲的烈士中,其中就有一些当被越军攻击弹尽粮绝时,而用&光荣弹&步入牺牲的行列的...& & 由于&光荣弹&体积较小,一个成年人一支手掌就能将其握住...因此,携带非常方便...通常挂在裤腰带上(当不穿衣服时,就随意拴在腰上,或者是大腿上,或者是拴在手腕上)...总之,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其离身...在战场作战期间,曾经有过多起参战老兵在难以改变暂时面临的敌强我弱态势和不便发挥手中武器的情况下采取与敌战斗的手段同归于尽光荣牺牲的壮举,因此参战老兵们把81-1式进攻型手榴弹喻为“光荣弹”,可以这样说,“光荣弹”,它是老兵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种心灵上的感情寄托,也是参战老兵们最后的情感归宿。&&捍卫国土完整,扑灭南疆边境线上的战火。是他们满怀着对祖国为无限忠诚,满怀着对人民的无限热爱,用生命阻挡异国卷来的硝烟。用青春热血拦截飞向后方的炮弹,他们的目光时刻聚焦在敌人的方向。即便是倒下身躯而头颅都惊人的一致朝前......
老山、者阴山、扣林山之战,是一场特定条件下规模有限的边境局部作战。当代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死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及“老山精神”, 是那时军人最纯洁情感的真实写照。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更不能忘记牺牲的烈士——你们的好战友、好兄弟,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护卫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忠实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宁可一腔热血流,不让祖国寸土丢” 。舍生忘死,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呀!为国捐躯的烈士!曾经的光辉岁月闪亮又明媚 ,参战老兵你们一起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段难忘的经历,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边境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幸福,只要是前线的军人,都是最可爱的人。那段曾经的日子伤感又苦涩,为了祖国利益,为了人民安宁,忍受了生与死多么艰难的恶劣环境。那一枚枚军功章都是无价之宝!虽然时隔多年,但老兵们总说,在战争期间,他们担当着平凡的角色,但是为了祖国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从来不后悔过。
缅怀烈士,向后人讲述边疆的当年发生的战事。是你们扛起那永远不倒鲜红之旗 ,使边疆没有了战火,没有了硝烟,有的只是和平下的宁静,看到两国过境边民从容过往。战争的撕杀声已随老山的云雾升腾,但烈士们没能走出边疆的红土地,他们躺在冰冷的黑暗中进入天国,伴着无声的英魂,守护着他们用热血换来的一片宁静。一年、十年、三十年……烈士你们知道吗?当年的硝烟战场,现在已成喧闹的边贸口岸。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我当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可敬的军人。
参战老兵 是你们一起承受了身心的疲惫;曾经的浪漫让你们几度沉醉,曾经的沧桑让你们不再纯粹,战争结束各分东南西北中—— 不知何时再相会;风去花谢 ,风来花开;曾经的战斗日子只是在沉睡,风去花谢,风来花开重逢的日子,总是不期而会,参战老兵来吧,战友兄弟,干杯!
老兵南下扫墓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行进中一路过关一路放行,一路检阅着社会的责任与良心,贵州广西高速公路过路费全免,而到湖南湘西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却不能少付一分钱,同一个国度竟如此悬殊的认知,让人不敢想想,也不能接受!就这样我们带着被践踏一文不值的尊严挥泪南下,同样也带着再见了战友、永别了武器的纠结归来。
日,全国数万越战退役军人云集中越边境的云南、广西扫墓。就广西方面,各省越战老兵在匠止、南山、宁明、龙州、靖西、防城等烈士陵园给战死疆场的战友们扫墓的规模超出了早期的意想。
湘小西为您找相关帖
老兵南下扫墓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行进中一路过关一路放行,一路检阅着社会的责任与良心,贵州广西高速公路过路费全免,而到湖南湘西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却不能少付一分钱,
关键是这一段话吧。
八面山, 积分 554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545 积分
参战补助还没有落实到位的
六把刀, 积分 13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6 积分
现在如果再有战事的话,谁到最前线?城管?官二代?富二代?
该内容已被管理员屏蔽,请文明用语,爱护湘西人民的网上家园!
八面山, 积分 628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116 积分
老兵南下扫墓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行进中一路过关一路放行,一路检阅着社会的责任与良心,贵州广西高速公路过路费全免,而到湖南湘西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却不能少付一分钱
腊肉138803
战斗是相当残酷的。。。。。。。
不知道中越战争,中国打赢了吗?还是两败俱伤。
大风里,脱掉裤子,放了个屁,仅仅听见响了下,其实什么都没留下。
六把刀, 积分 154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96 积分
日,全国数万越战退役军人云集中越边境的云南、广西扫墓。就广西方面,各省越战老兵在匠止、南山、宁明、龙州、靖西、防城等烈士陵园给战死疆场的战友们扫墓的规模超出了早期的意想。
国内媒体少见报道,军人的悲哀。电视台都去播保健品广告啦,没有时间。
九道水, 积分 1965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6 积分
&&兄弟火拼,一些人又成了某些达官贵人的牺牲品。
百家寨, 积分 3273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637 积分
湖南湘西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却不能少付一分钱,同一个国度竟如此悬殊的认知,让人不敢想想,也不能接受!就这样我们带着被践踏一文不值的尊严挥泪南下,同样也带着再见了战友、永别了武器的纠结归来。
授予月度明星网友5名,每月由官方评出
主题帖超过100
金币超过10000
注册时间5年以上
发帖量超过10000
注册时间1年以上
发帖量超过100
纪念性勋章(停止申请)
生活网老表
签到次数累计100天(截图申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使用的火炮
导读:斯大林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由于受到苏军大炮兵主义的影响,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炮兵建设,在中越战争期间,英雄的人民解放军炮兵使用绝对压倒优势的炮火狠狠的教育了忘恩负义的越南小霸。在前几天发的有关轻武器帖子的基础上,我准备发一个关于炮兵装备的专题。由于本人不是炮兵出身,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炮兵指点。
火炮是指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火器和火箭炮的统称。
炮兵是以火炮和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的陆军兵种。一般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和战术导弹部队。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
斯大林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由于受到苏军大炮兵主义的影响,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炮兵建设,在中越战争期间,英雄的人民解放军炮兵使用绝对压倒优势的炮火狠狠的教育了忘恩负义的越南小霸。在前几天发的有关轻武器帖子的基础上,我准备发一个关于炮兵装备的专题。由于本人不是炮兵出身,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炮兵指点。火炮是指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火器和火箭炮的统称。炮兵是以火炮和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的陆军兵种。一般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和战术导弹部队。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是陆军的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在合同作战中,主要用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作战行动,并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一 加农炮我军在越战期间主要使用了59式130毫米加农炮和56式85毫米加农炮1、59式130毫米加农炮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仿制成功59式130毫米加农炮。火炮采用单筒身管,装多孔式制退器;手动横楔式炮闩;变后坐制退机,液体气压式复进机,两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均为杆后坐形式;炮架由摇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组成,大架装有炮身推拉器,行军时,解脱反后坐装置,将炮身后拉,以缩短火炮行军长度;瞄准部分分为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组成,高低机为单齿弧外啮合式,平衡机为气压式,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周视瞄准镜、直接瞄准镜与照明具组成。全重8.5吨,炮班8人,六轮卡车牵引,射速6-8发/分。最大射程27千米。此后结合了122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结构设计,使得59式的全重减轻了2.1吨,射速提高到8-10发/分。命名为59-1式。该炮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表现出来的性能非常优越,火力猛、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参战官兵的赞誉。进入80年代,我军又为130毫米加农炮研制了底排弹、底凹弹、子母弹等多种新弹种,最大射程增加到38千米。越军的重炮射程还不到130加的一半,遇到130加就只有挨炮的份。口径:130毫米行军状态全重:8450千克战斗状态全重:7700千克行军状态长:11730毫米行军状态宽:2450毫米行军状态高:2550毫米火线高:1380毫米身管长:6850毫米初速:930米/秒最大射程:27150米最大射速:7-8发/分高低射界:-2.5度-4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炮班人数:9人2、56式85毫米加农炮该炮是前苏联D-44式毫米加农炮的改进产品,1956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反坦克。该炮采用带大侧孔冲击式炮口制退器的单筒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筒后坐液压节制杆式制退机和液体气压式复进机;炮架部分由筒形摇架、拐脖式上架、下架、防盾、管式大架和滚轮组成;采用蜗杆式方向机、蜗轮自锁单齿弧外啮合式高低机,平衡机为气压式;采用海绵橡胶车轮和半轴扭杆式缓冲器。瞄准装置包括有58式周视瞄准镜、56式直接瞄准镜和标定器。配用破甲弹、碎甲弹、穿甲弹、榴弹。85加农炮由于其重量比较轻,比较适合在中越边境这样的山岳地形使用,虽然我军在作战期间受到越军装甲部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85炮在对付越军坚固阵地和工事方面还是大显身手,在拔点战斗中,我军炮兵往往把85炮推到前沿一线阵地,直瞄射击打越军工事,大炮上刺刀一炮一个!口径:85毫米行军状态全重:1725千克行军状态长:8450毫米行军状态宽:1730毫米行军状态高:1420毫米火线高:825毫米炮身长:4685毫米后坐长:580-660毫米全弹重:破甲弹:12.61千克榴弹:16.15千克破甲厚度:100毫米/60度(破甲弹)初速:气缸尾翼破甲弹:845米/秒碎甲弹:730米/秒全装药:793米/秒射速:15-20发/分最大射程:全装药榴弹:15650米碎甲弹:7600米直射距离:气缸尾翼破甲弹:945米曳光尖头穿甲弹:900米曳光高速穿甲弹:1200米高低射界:-7度-35度方向射界:54度炮班人数:8人二 榴弹炮54式122mm牵引榴弹炮50年代初期研制定型的122毫米牵引火炮,50年代中后期装备部队,用以取代各种旧杂式榴/山炮。本炮系由苏式M-1938式改进而成,使用汽车牵引。是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基本火炮。每团2-3营(炮24-36门)。70年代开始逐步退役,为54-1式取代。已停产。 火炮采用手动螺式炮闩;制退机、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准装置由58式瞄准镜、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 该炮配有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烟雾弹、照明弹。这种火炮是老资格,但在80年代就落后了,79年的时候还是挥了作用,主要用作对一线进行火力支援。战术技术性能数据:口径:122毫米行军状态全重:2500千克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行军状态长:5900毫米行军状态宽:1975毫米行军状态高:1600毫米火线高:1200毫米身管长:2670毫米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11800米最小射程:3400米直射距离:600米最大射速:5-6发/分高低射界:-3度-6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炮班人数:8人三 加榴炮66式152毫米牵引式加榴炮是我军南疆保卫战中的火力骨干。越军的工事修得十分坚固,长期的战争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战场经验。比如标准的半永久防御工事,几乎全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搭起框架,架一层钢板,上面横一层,纵一层,再横一层三排碗口粗的原木,南方的硬木坚硬如铁,火烧不坏,就是火焰喷射器也没办法。上面铺波纹钢板,再上面是三米厚的红土覆盖层,顶上再加两排交叉的碗口粗原木,覆盖波纹钢板,最后压三层沙袋,盖伪装绳网。但只要一发中国军队的大口径加榴炮弹命中,就把这样的工事变成一个大漏斗!152榴弹炮具有加农炮和榴弹炮两种弹道特性,无论是从射程还是弹药的毁伤效果来看都要远远超过越军的火炮。而且152是我军炮兵师一级的主力重炮在数量上也占绝对的优势,在对越作战的时候,我军在前沿的兵力是比较分散的,就是靠背后的大炮顶着,这其中最牛的就是152加榴炮。我军现役的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就是在这种炮的基础上改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考虑到这种炮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四 火箭炮二战中的苏军是最早大规模使用火箭炮的国家,当时在斯大林格勒前线德军的坦克集群遭到BM-13“喀秋莎”火箭炮的突袭损失惨重,但由于德军对这种苏联的秘密武器没有情报而又畏惧其强大的威力所以称之为:“鬼炮”。在叶廖缅科元帅对斯大林格勒战役8月23日战斗的回忆中写到:“迫击炮群群长巴诺夫少将报告说敌人已经接近保存有火箭炮弹药的主要仓库时,我意识到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种类型的弹药落到敌人手中。它们对我们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需要。我命令采取一切措施把弹药运到安全地点。”火箭炮发射的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机动性好,但也存在射弹散布大,发射时火光大,阵地容易暴露等缺点。主要用于射击大面积目标。我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开始使用火箭炮,在金城战役时达到使用的巅峰。在朝鲜战争的实践中,我军总结摸索出一套火箭炮使用的战术,根据63军军长郑维山在1953年五月三日的有关反击炮兵作战指示中可以看出,火箭炮的使用主要是打敌营以上部队反扑和敌十辆以上的坦克群及两个连以上的炮兵群,不参与炮火准备。在对越反击战和两山轮战期间,我军的火箭炮兵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战术,在历次防御作战中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令越军闻风丧胆。1、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于1961年研制,1963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大量装备部队。 该炮体积小、重量轻,以吉普车牵引为主。该炮的管式定向器由3排定向管组成,中排定向管为定向器俯仰与支撑的基础;高低机为齿轮齿弧式,方向机为螺杆式结构;上架用于支撑定向器坐于下架之上;下架上的两个大架是火炮的两个后支撑,两个前支撑既是火炮发射时的前支脚,又是火炮行军时的定向器固定支杆;瞄准镜使用56式75MM无后坐力炮的瞄准镜。 火炮的发火电源是一台小型手摇发电机,发射间隔一般为0.6秒。 该炮配用63式107毫米涡轮式火箭弹。”{百度百科}63式107火箭炮大量装备于我军步兵团,是团的主力火炮。该炮自装备部队以来,深受部队官兵的欢迎。这种火箭炮体积小,操作方便,而且可以分解后单炮发射非常简便但威力不减。该炮全弹重:18.8千克 初速:31.4米/秒 最大飞行速度:372米/秒 最大射程:8500米。这种火箭炮曾经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支援过阿富汗反苏游击队,由于其突出的优势非常适合山地作战,对苏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和心理震撼。在美军阿富汗战争期间,塔利班武装也用此炮袭击过美军,美军将此炮和AK步枪、RPG火箭筒并称为游击战的三大法宝对它们恨之入骨。我军也在老山地区的山岳丛林地形中充分发挥107火箭炮的优势,灵活机动的杀伤越军营规模以下的反扑,取得了不错的战果。2、70式130火箭炮70式130毫米火箭炮属于地面火箭炮兵的近程野战火箭武器,用以歼灭10千米内目标,并能在多种条件下执行各种战斗任务,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敌人,支援各兵种战术行动。本炮采用63式履带装甲运兵车的底盘,该炮由19根定向管组成,共两排,上10下9。火箭发射管有液压升降装置,发射时升高500毫米,可两栖作战。[百度百科]该炮是我军较早的履带式自行火箭炮,由于其机动性能强,火力猛,在老山作战期间往往加强到团一级的炮兵单位。 在80年代老山唯一一次打坦克的战例中我军就是运用130火箭炮和无坐力炮配合取得击毁越军坦克两辆的战果。3、81式122火箭炮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是仿制前苏联BM-21火箭炮的产品,1982年设计定型,是目前我军的主力火箭炮。该炮是我军根据1979年缴获自越军的苏制“冰雹”火箭炮制造而成,该炮使用SX250越野车底盘越野性能较强。由于该炮有40管,火力持续性超过63式107火箭炮和70式130火箭炮。该炮装备的火箭弹比上述火箭弹都要长,战斗部的重量更大,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692米/秒、最大射程达到20580米。可以有效覆盖越军纵深,利用其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越野机动性对越军的集团冲锋和集结地域进行火力覆盖是越军最恐怖的恶梦。五、迫击炮现代迫击炮据说可以追朔到荷兰男爵库霍恩所制造的臼炮。现代迫击炮是1915年英国人威尔弗雷德`斯托克司爵士的设计,也有材料显示最早使用迫击炮的是日俄战争期间驻旅顺的俄军。迫击炮弹道高且陡峭,特别适合攻击隐蔽物背后的目标。尽管射程不大,但轻便灵活、动作简单,火力支援直接迅速。上述的特点使他很自然的承担起近距支援步兵作战的任务,因此也被称为步兵迫击炮。我军步兵部队装备有大批的迫击炮作为随伴火炮,从口径上来区分可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迫击炮。我军在中越战争期间大量使用迫击炮支援步兵山地作战,可以说是步兵最依赖的支援火力。在作战的时候,大口径迫击炮由团炮群掌握,主要用于对越军反斜面工事实施火力打击,对于越军的增援部队实施火力拦阻,在掩护我方部队攻击时主要担负火力支援和掩护任务。中型和轻型迫击炮主要由营连掌握,主要对所在主攻(主要防御)方向提供火力支援并提供照明、迷盲等火力保障。1、56式160毫米迫击炮该炮是前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产品,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炮由炮尾装填;配用M式炮架和绞车,最大公路牵引速度为50公里/小时;火炮弹丸威力较大,但射程不足,最大射程只有8329米;火炮机动性较差。此炮在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时曾投入使用,但由于该炮的性能一般,而且较大的重量不适合山地丛林的作战要求,1984年炮击龙竹坪战斗中还有使用,但在随后的两山轮战中被逐步淘汰。2、64式120毫米迫击炮196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门大口径迫击炮定型,命名为1964年式120毫米迫击炮。该炮用梯形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圆盘形座板,炮全重仅为174千克,比仿苏55式120迫击炮轻101千克。 该炮是团属火炮,在性能上要超过160毫米迫击炮,但在80年代之后逐渐被100迫击炮所替代。性能如下:射速:15发/分 最大射程: 5200米 最小射程:450米 。3、71式100毫米迫击炮该炮炮身采用无缝钢管制成,外部制有上、下炮箍槽和鞍具卡箍槽,上炮箍槽用于小角度(45-62)射击、下炮箍槽用于大角度(54-80)射击。口部为内锥形,便于装填炮弹;采用拉发和迫发两种射击方式;炮架结构和67式82毫米迫击炮相似;采用梯形座钣;配用62式瞄准镜。 该炮配用杀伤榴弹、照明弹(9.05KG)、发烟弹(8.45KG)。 射速:15-20发/分 最大射程:4700米 最小射程:170米。该炮为中越战争期间使用最多、威力最大的重型迫击炮,是团属迫击炮的主力。4、67式82毫米迫击炮该炮炮身采用单筒身管,外部制有上、下炮箍槽,口部为内锥形,便于装填炮弹,身管下部制有螺纹与炮尾旋接,炮尾装有拉发机构,便于平射及发射特种弹;缓冲机为单管双簧式,由缓冲杆、缓冲管、长短簧组成;托架上方左右各装有滚轮和偏心轴6并以螺钉固定,滚轮作为炮身运动的辅助支点,其高低位置可由偏心轴调整;方向机装在托架下方,瞄准镜座装在托架左上方;高低机由大小锥齿轮、螺筒及外筒组成,转动手柄可使大小锥齿轮及螺筒转动,进而使高低螺杆上下移动,赋予炮身高低射角;该炮配用62式光学瞄准镜,镜头放大率2.55*,视场9度。 该炮配用榴弹、照明弹(5.48KG)、发烟弹(3.58KG)、燃烧弹(3.44KG),还可发射宣传弹、长弹和炮榴弹(14.4KG)。 该炮射速:25发/分 最大射程:3040米 最小射程:85米 是我军营级炮兵火力的骨干,由于其自身的优良性能在作战时的火力支援直接迅速。5、63式和63-1式60毫米迫击炮装备步兵连迫炮班,每连炮3门,是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标准轻迫击炮。该炮是步兵连直接火力支援的重要组成部分,60迫击炮轻便灵巧,操作极其简单,在没有瞄准设备的情况下都可以简易射击,《亮剑》中李云龙炮击板田联队指挥部就是用的这种口径的炮。该炮全炮重:11.5千克 炮身长:620毫米 榴弹重:1.33千克 最大射程:1550米最小射程:95米。六 无后坐力炮我在《中越战争老兵最青睐的几种武器》一贴中介绍了82无后坐力炮,今天主要介绍105毫米无后坐力炮。1、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该炮主要装备在BJ212A轻型越野车改装成的底盘上,机动速度较快,反坦克性能较好(越军的坦克性能也不怎么样)。火炮配有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榴弹。尾翼稳定破甲弹装有塑料弹带,飞行时微旋,采用双锥药型罩;榴弹装有导向销,以导向预制槽弹带进入膛线;弹药基数40发,车上只载6-7发弹。破甲弹破甲厚度: 180毫米/68度初速: 破甲弹:503米/秒 杀伤爆破榴弹:320米/秒 射速:5-6发/分 最大射程: 榴弹:7400米 直射距离: 破甲弹:580米。这种无后坐力炮在80年代前的反装甲能力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对付装备复合装甲的第三代坦克就力不从心了,但在对付越军工事的时候的直瞄射击的威力还是很可观的,现在这种炮已经退役。另外还要加上一样秘密装备,就是当年我军火炮的眼睛-炮位侦测雷达 该雷达是购自瑞典的“百灵鸟”雷达,全军就两部,为我军在老山炮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有一部被越军特工队(应该是其精锐的特种部队)给炸毁了,从而引发了中越边境大规模的特种战,我军组建侦察大队赴越参战,惊心动魄。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点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外界关注的解放军单一军种的演习;在1979年中越战争期间,解放军尚未建立士官队伍;中越战争在战术方面的基本教训是,解放军运用的战术;解放军的编制改革;“编制不合理”虽然只是中国军事科学院学者的一句简;中越战争后,解放军采取了几个步骤改进其编制体制;解放军在促进编制合理化的过程中采取的另一个步骤是;作战能力;最后,解放军还通过组建新兵
点工作。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在进攻谅山、高平和老街的作战行动中也认识到了这些(因训练不足而产生)问题,因此随后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训练课目。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些新训练课目不断增加。
在上世纪80年代,外界关注的解放军单一军种的演习通常每两三年才举行一次。从1991年始,分析人土观察到解放军每年举行10-20次演习。与此同时,演习的复杂程度地在增加。解放军放弃了单一军种和相对静态的演习,代之以大规模的多军种和多兵种联合演习。为使这些演习训练工作更加具有实战性,解放军经常在战时可能会发生对抗的地域组织演习。演习的训练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解放军更新了战术、基层部队指挥和军事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如果说解放军现在拥有了一支素质更好的军官队伍,那么经过改进的训练课目是提高这些军官指挥能力的最佳途径,并由此避免重演中越战争出现的作战失误。
在1979年中越战争期间,解放军尚未建立士官队伍,而公认的是,土官是发挥小规模部队战术作用的“催化剂”,当己方部队距敌军仅有几米时,士官在关键时刻更能激励和引导普通士兵。近年来,解放军的一些士兵在义务兵服役期满后转为土官,虽然外界并不了解这些土官的素质,或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但确认他们的存在可能是解放军在战术领域的进步之一。
中越战争在战术方面的基本教训是,解放军运用的战术更大程度上更类似于以前的大规模步兵攻击,而不是现代化陆军所采用的火力和机动战术。军事科学院的学者们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解放军是否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外界对于解放军上世纪90年代的战术所知甚少,一些学者试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解放军的战术,但他们作出的解释通常仅限于一些描述解放军相关行动的最新词汇,并没有实质的解析
解放军的编制改革
“编制不合理”虽然只是中国军事科学院学者的一句简短评论,但其中却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军事编制并不是为阅兵而制定,它必须在战场上能发挥作用。解放军之所以在中越战争中缺乏合理的编制,主要是因为在长期缺乏与外敌对抗的环境下,一直沿用老式的编制体制。
中越战争后,解放军采取了几个步骤改进其编制体制。年,解放军将其36个军整编为24个集团军。这一变革促使以前分散的机动作战、火力支援、战斗支援和战斗后勤支援力量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集团军只有一名军长和一名参谋长,因此部队的训练和部署可协同一致地实施。集团军的组建是使解放军编制合理化的重要步骤,它解决了曾在中越战争中困扰解放军的一些问题。
解放军在促进编制合理化的过程中采取的另一个步骤是,将数个陆军师整编为旅。虽然解放军将师级部队(通常约13000人)压缩为旅级部队(约5000人),显然在压缩部队维持费用方面取得成效,但实施这种部队规模的转变有着更为重要的战术原因,即旅级部队结构更加紧凑,且机动作战能力更强。而且由于是多兵种混编的部队,可迅速发挥各种力量的协同
作战能力。旅级编制结构也减少了部队指挥员及其参谋人员的控制范围,这种变革将转化为更高的工作效率。
最后,解放军还通过组建新兵种的方式来为其传统兵种步兵、装甲兵和炮兵提供支援。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末,解放军开始编制直升机和实施特种作战的旅团级部队,并以此为集团军和旅级部队提供强有力的作战支援。这些新组建的部队为解放军提供了一些可集中使用的作战力量,它们可为常规作战部队提供支援。解放军在部署这些类型的部队后,已形成了可针对未来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的“模块”化作战力量。
解放军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各个部队层次实施重大的后勤改革。1979年,在进攻越南的10个军级部队中,有5个军不隶属于与越南接壤的昆明和广州军区。由于解放军采用位置固定的仓储系统为其作战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因此为远离原驻地参战的大规模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近期的改革与解放军在中越战争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直接相关,这些问题包括机动后勤保障、后勤补给程序的标准化、越级保障以及提高运输能力等。如果所有这些后勤改革能够坚定不移、充满创造性地加以实施,将大幅度改变解放军在“零售式后勤”(战场后勤补给系统)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
1979年,解放军迫切需要一种机动后勤保障系统,为其远离驻地及常规保障系统1000多千米的大规模部队提供后勤支援。解放军在近年来的后勤改革中,尝试建立基于固定式仓库、“应急仓库”和“应急保障旅”的机动式后勤保障体系。这种新的后勤保障系统将使解放军具备在前沿阵地维修装备和满足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需求的能力。虽然这种新的后勤保障系统主要是为作为解放军“拳头”部队的快速反应部队所设计,但它也可用于解决解放军曾在中越战争中遇到的后勤保障问题。
解放军对其装备零部件保障程序及调用系统也开始实施标准化管理。在中越战争中,解放军的装备及保障程序处于“大杂烩”状态,这主要因为,根据毛泽东的军事理论,每支部队和每个军区都要尽可能做到自给自足。因此,小规模的区域性制造企业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装备。而这些区域性企业的标准、程序和装备零部件等都存在着差异。例如,武汉辖区部队装备的迫击炮三脚架不一定能与昆明辖区部队的迫击炮身管相吻合,而建立标准化系统将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
除需要实施“机动或应急后勤保障计划”以及标准化管理外,中越战争时期的解放军还需要建立一种能以更快速度向作战部队提供补给的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解放军在部署快速反应部队的过程中,尝试“越级保障”和提高物资吞吐速度。“越级保障”可使军区的后勤管理部门与前线作战的基层部队保持直接联系。这意味着某支部队可不通过多个指挥层次而直接申请和接收补给。军区仓库可直接向提出补给申请的旅级部队发送迫击炮或无线电台电池。快速物资吞吐意味着解放军正在极力消除物资补给过程中的较长迟滞时间。
任何后勤保障系统的关键因素是:它是否能够将适当的“原料”在适当的时间内输送给适当的作战力量。按照这条标准衡量,解放军在中越战争中的后勤保障系统存在缺陷。进入
新世纪的解放军已试图纠正这些问题,这是因为那些“拳头”部队目前面临的后勤保障问题与参加中越战争的部队遇到的问题非常相似。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些改革的成功与否。
中越战争的其他问题
任何探讨解放军汲取中越战争经验教训的人士都应明确,解放军不会完全透露这场战争的所有真相。研究人员探讨的所有问题都是解放军在过去20年间试图加以改革的问题。然而,在探讨中越战争时还未涉及到其他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其中包括:
一、解放军研究人员没有提及争夺制空权或近距空中支援的问题。即使越军实施了数十次空投补给行动,为其与解放军对抗的前线部队提供支援,解放军也没有探讨建立己方空中补给线或通过掌握制空权截击敌方空中补给线的相关问题。
二、虽然解放军在越军隐蔽工事攻击下付出了沉重代价,但解放军从未提及他们自身缺乏类似作战能力的情况。如果解放军建立了类似越军“坑道司令部”(BinhChUngDaCCong)的机构,它是否能够在谅山切断越军退路并取得更好的战绩?
三、1979年解放军尚未恢复军衔制,这导致战场上出现混乱。直到1988年,解放军才恢复了军衔制。
自1979年中越战争以来,解放军已实施了很多变革,很难将特定的改革与特定的问题加以联系。不过,解放军改革的动力很多都来自于其在中越战争中的经历。但此后世界又发生了其他战争,中国对所有这些战争也进行了研究,包括英阿马岛战争以及美国在海湾地区、科索沃、波黑和伊拉克的战争。因此,很难区分解放军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汲取了中越战争还是近期其他几场战争的经验教训。在探讨了解放军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相应变革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解放军改革的许多动力直接来自于中越战争,而作为整体的改革,解放军则借鉴了很多国外战争的经验。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14对越自卫还击战等内容。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牺牲的15位级别较高的军官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1979 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牺牲的 15 位级别较高的军官看烈士牺牲时间,大都死于...  对1979 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反思大陆军的余晖 1979 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国陆军打了越南小家伙的屁股,为控制战争不升级,双方 均未将空军、海军投入战斗, 中国集中...  一名副连长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回忆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让我们再次重温那场战火的惨烈一名副连长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回忆 我 8 年前转业到地方,因为...  二十年后的清明前夕,我再次到云南重访,拜谒 了部分南疆烈士陵园,凭吊了陵园中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聆听了一些解密 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残酷的军事内幕。在这共和国...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_军事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回顾对越反击战的历史,反省历史!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 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  一 对越自卫反击的的真正目的和意图 任何一场战争都有它的政治目的和意图, 对越自卫反击战也不例外, 但对这场战争的真 正的政治目的和意图虽有人提及, 但真正...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以及分析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以及分析 25 年前,因为当时越南当局的错误政策,爆发了中越边境对越自卫反击...  看后脸红 被俘越南女兵裸体上战场照片曝光分享到 时间: 17:25:47 编辑:sunliang 来源:互联网 在八十年代,我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山轮战的战场上,有...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反思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必须还是要战争,对过去战争的反思才能给以后的战争的提供依据。对越战争是屈辱,我们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卫还击战参战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