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日军伤亡,日军死伤到底是多少人

南京保卫战:日军资料中的中国军队损失8.5万人
来源:综合
日,日军最高统帅部以大陆命第8号下达了"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应与海军协同攻取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至12月5日,各路日军已到达南京外围阵地。    战斗首先在南京东南正面阵地展开。12月5日晚,日军向中国军队防守的句容阵地发起进攻,并从土桥镇、牧马场两翼包抄,截断句容守军退路。句容守军被围,与敌苦战,损失极大。6日上午,日军侵占孟塘,午后进至高家庄、大胡山附近,切断了句容守军的后方联络。中国军队向敌人进行反击。同日,日军在飞机配合下,向淳化镇发起攻击。中国守军英勇抵抗,机枪掩体被击毁10余座,阵地屡失屡得。8日午后,守军拼死抵抗,伤亡惨重,第5营官兵全部牺牲,淳化镇失守。在秣陵关,由溧水向南京攻击前进的日军,同中国守军发生激战。日军步炮、机械化部队联合攻击汤山,中国守军有力抵抗后,放弃阵地后移。同时,镇江炮台失守,日军一部渡江,准备从背后攻打南京。至此,日军进入南京城郊,南京被围。    南京保卫战自12月9日起进入城廓阵地防御战阶段。拂晓,日军向南京光华门外的大校场、通光营房发起进攻。守备光华门的教导总队十兵急忙紧闭城门,日军用野山炮猛轰,有两处城门被炸裂。双方争夺激烈。同日,固守牛首山的第58师与敌激战一天,晚上撤退。城东北栖霞山也被日军占领。日军还向唐生智发出劝降书,限10日上午回答。唐生智坚决拒绝,并向所部下达死守南京的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阵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可轻弃寸地,摇动军心,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日军逼近南京城下,12月10日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三峰等处同时攻击。光华门数次易手。在雨花台战斗中,守军第88师旅长朱赤和、高致嵩阵亡。第87师易安华旅长在玄武湖反攻中牺牲。入夜,守军第156师敢死队员坠下城墙,袭击敌人。11日,日军仍以主力向紫金山、雨花台攻击,并以一部攻占杨坊山及银花山。少数日军从雨花台、中华门攻入城内。    根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国民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理结果,认定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屠杀了20 万至30 万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战俘。尽管日本战败时曾经有计划地销毁大量军方文件,一些高级将领也将自己的日记焚毁,但是在日本依然留下了大约81000 余册陆军档案和35000 余册海军档案。第30 旅团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在同一天的日记中曾经记载:"今天,在我支队的作战区域内,遗弃的敌人尸体达一万几千具。此外还有在江面上被装甲车击毙的士兵和各部队捉到的俘虏,合在一起计算,仅我支队就已解决了敌军两万以上。其后接连不断地有俘虏前来投降,其数量高达数千人。情绪亢奋的士兵丝毫不理睬上级军官的劝阻,将俘虏一个个地杀死。"    原第16师团第20 联队士兵牧原信夫12月14日日记中写道:"上午8时30分,第一分队协助第十二中队,去扫荡马群方面的残敌。但是到达后才知道,敌人也不过就是一个步枪中队,只有三百一十多人,武装已经被解除了,正在听候处置。马上赶过去,全部枪杀。"    原第16师团第20联队伍长林正明的12月15日的日记记载:"在南京城外和第六中队一起看守7000 名俘虏。"24日的日记则写道:"可怜的支那兵都要送进扬子江喂鱼,前述的7000 名俘虏也喂了鱼。"    日军攻陷南京后, 公布的战绩是:"敌方战死八万四千, 被俘一万五百人􀀁。"由此可见,日本军方认定南京战役中国军人损失总数在9万人左右。战时很多日军官兵的日记中均有相关记载。日军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在12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按照迄今为止了解清楚的情况,南京附近的敌军约有20个师,10万人。派遣军各师团击毙了约5万,海军和第十军击毙了约3万,逃散的大约有2万。但估计今后击毙的人数仍会增加。日军第16师团第30旅团旅团长佐佐木到在1938年1月 日的日记中亦有相似的记录:"在攻克南京战役中,敌方损失约7 万人。"日本海军大佐军医泰山弘道在其12月19日的日记中也记有:"坚守到最后一刻的中国兵,约有十多万人。其中约有八万人被歼灭,约有两万人渡江从浦口逃走。有一万多人被堵截在下关,最后扔掉武器,乘竹筏要逃时,被第十一舰队的炮艇击毙。    根据不完全的日军战斗详报、阵中日志中记载战果显示,日军在进攻南京时造成中国军队损失( 包括被俘) 至少有77043人。日军少将谷田勇在􀀁南京雨花台附近谷兵团( 即日军第6 师团)奋战记􀀁一书中提及第6师团在攻打南京时中国军队遗弃的尸体估计有一万五千多具, 根据目前掌握的日军战史资料中战斗详报及阵中日志计算,日军南京战役造成中国军队损失在77043人至84943人之间。考虑到这些资料并不完整,因此日军在南京战役中至少使中国军队损失9~ 10 万人以上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责任编辑:柏飞)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目前可用积分:338146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南京保卫战15万守城国军为何被5万日军破城?
79813 次点击
469 个回复
10:32:44 发布在
&&&&1937年12月,15万保卫中华民国国都的国民党军队对阵5万攻城日军,人数三倍于敌,仅抵抗12天便土崩瓦解。这其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内幕,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是否真的如此不堪一击?战前誓与“首都共存亡”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派出督战队封锁江面烧毁渡船,放言后退一步者死,却为何最终食言,乘坐沾满牛粪的板车狼狈北逃?在严令坚守与相机撤退中摇摆不定的蒋介石,到底打的是什么牌?美英苏德日意六大国,在南京保卫战血雨腥风的岁月里,隐伏着几多鲜为人知的“大国心机”? &&&&淞沪会战令蒋介石几乎赔光了老本 &&&&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均爆发于1937年,淞沪会战是高潮,南京之战是尾声。若非城破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这场有如鸡肋的战役可能早就被湮没于历史云烟中,被人淡漠遗忘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掀开全面侵华的序幕。虽然蒋介石鉴于国力孱弱的实际状况,并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希望延缓对日决战的进程,但日本却不给蒋介石丝毫喘息之机,中日决战如箭在弦。 &&&&当时,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军力差距是全方位的。蒋介石深知,仅凭中国一家之力应对日本进攻,打平都是奢望。唯有将中日争端升格为国际问题,引发列强对日本的强力干涉,弱势的中国才能逃过一劫。在这一大背景下,已被逼向墙角的蒋介石只能做鱼死网破的殊死一搏,即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与日本进行一场决战。拉欧美列强乃至苏联搅入中日纷争,令欧美大规模援助中国、武装中国。如此,中国才有希望转败为胜。 &&&&出于这一目的,蒋介石将中日决战之地选在上海。首先,上海云集各国侨民,有很多国家的领事馆。一旦中日决战,战火无情,难免要触犯各国利益,欧美列强怎会无动于衷?其次,上海处于蒋介石控制的江浙核心地区,既是蒋介石政府的财赋重地,又是国民党军队易于集结征调之所。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调集75万人马与日本海陆空30万军队决战上海。军队人数虽多于日本,但因两国军力的综合实力差距过于悬殊,苦战3个月后,最终,此次会战以国民党军队伤亡30万精锐、被迫撤退的惨重代价告终。而拥有全面优势的日军仅伤亡4万余人,蒋介石精心打造的数个德械师也惨遭重创。惨烈的淞沪会战令蒋介石几乎赔光了起家的老本,却没有达到令欧美列强援华的战略目的。唯一的收获是,经此一战,蒋介石确立了自己领导抗战的统帅地位。 &&&&淞沪会战后,被打得支离破碎的国民党军队退守南京一线。而日军则趁胜追击,剑指蒋介石政府的首都南京。南京虽是六朝古都,被誉为有“金陵王气”,但定都此地的王朝却多为短命王朝。南京三面环山北对长江,无险可守,不利战守的地理劣势是其致命软肋。蒋介石并非没有预料到南京之战的结局,但他当时还在做国联调解之梦,期待日本能悬崖勒马。他甚至还抱有这样一种幻想:只要保卫南京的国民党部队能守上一到两个月,国际形势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苏联在内的声援中国的国家就有可能出兵迫使日本收手。但是,当时的英美正大搞绥靖政策,德日意同盟视国际公约如粪土,英美等国还妄想将日本这股祸水引向苏联,借中日战争大发战争财。苏联也明哲保身,不愿冲在前头。因此,欧美国家虽明知日本对中国鲸吞蚕食,却听之任之,仅做口头谴责。这些隔岸观火的国家签署的旨在遏制日本侵华的《九国公约》无异废纸一张。 &&&&蒋介石希望军队能守一两个月,实际上,淞沪之战的虎头蛇尾令国民党军队元气大伤,军队的战斗力、士气直线下滑。蒋介石匆忙拼凑起15万军队保卫首都南京,但这15万人多为从淞沪之战溃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其中还有数万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这使得南京保卫战未战将先怯、未战兵已慌,大敌当前,众官兵不仅未众志成城,反成惊弓之鸟。 &&&&断掉守军退路却留下逃生船只 &&&&在南京保卫战爆发前,心知南京无法固守的蒋介石秘密迁都,政府机关开始陆续向武汉一带转移。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已带相关政府机构抵达重庆,重庆作为战时临时首都的陪都角色已内部确定。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出现淞沪之战那种不惜血本以致家底赔光的惨剧再度发生,蒋介石将大批空军战机与大量的通讯器材运往后方。这为后来南京之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缺乏制空权,缺乏通讯交流的败因埋下了伏笔。 &&&&守不守南京?国民党内部几乎一边倒主张放弃这座孤城。以足智多谋著称的白崇禧旗帜鲜明地对蒋介石说:“部队在上海都打残了,退到上海外围还没喘过气来,在这么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恢复元气,更谈不上打一场艰苦的保卫战,你要听我的话,南京,干脆放弃算了! ”连对蒋介石惟命是从的嫡系陈诚也不同意坚守,但陈诚很会说话,“我虽然不知道领袖的意图,但我可以保证,领袖让我守,我坚决打到底!领袖叫我撤,我决不在南京多待一分钟! ”闻此言,在座的国民党高官一片哗然:“简直是屁话!等于没说。” &&&&其实,蒋介石自己也不想再硬挺下去,但放弃首都南京的丧气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从他口中说出的。他需要有一个为他顶缸、撑场面的人,但这个角色实在是太难找了。关键时刻,唐生智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诸位,南京的确是一块绝地,但你们恐怕忘记了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吧?这是我们的首都。是孙总理的陵墓所在地!作为军人,我们怎么可背弃国父的教诲,为了保卫国父的陵墓,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死守南京。”唐生智历来特立独行,曾数次反蒋遭罢黜,而在抗战的危难时刻,却能挺身而出,令众人一时刮目相看。 &&&&事后有人推测,唐生智此时出头,多半是想火中取栗,目的是重掌军权。但蒋介石此时已顾不得那么许多,立刻委任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到南京上任后,制定了“焦土抗战”的防御策略。其核心为:第一,为扫清射击视线障碍,将南京城外的树木、民房全部烧光;第二,为了不让敌人接近城墙,须拒敌于城外10公里处;第三,从现在起,立刻对部队进行班防御、连防御的实战性训练。为了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唐生智令宋希濂率部断掉南京守军的退路,烧掉渡船。声称,若无命令,擅自离队渡江逃离战场者,格杀勿论。 &&&&事后看,包括唐生智本人在内的诸多守城高官均给自己预留了逃生船只,真正无路可退的不是这些带兵的将领,而是沙场浴血的一线官兵。 &&&&日本本没有攻占南京的计划 &&&&实际上,在侵华问题上,日本国内上下虽有共识,但具体方略、实施手段却大相径庭。政府中的文官集团主张渐进渗透,军人集团却力主用快速高效的战争手段消灭中国的抵抗力量。而军人集团对待侵华也存在分歧,军部、参谋本部并不奢望一口吞掉庞大的中国,还是希望通过局部性的战争不断消耗中国军力,通过签订有利于日本的不平等条约巩固胜利成果,为最后全面吞并中国做渐进性积累。而一线官兵却扬言毕其功于一役,往往擅自修改上司指令,以下犯上越权行事,从“九?一八”事变到南京之战,一线日军屡屡抗命扩大战争规模,日本军部居然被基层部队牵着鼻子走,最后被迫默认现实。 &&&&南京之战前,日本政府并未计划攻占南京,还私下通过德国欲与蒋介石媾和,以确保自己的阶段性战略成果。按这一安排,在淞沪之战中历经苦战且伤亡较大的部队纷纷回国。日,日本参谋本部向上海派遣军的松井司令和第十军的柳川司令发出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显然,战役目标中并没有南京。可是,当时日军中的狂热军官并不肯就此停战,“下克上”的现象再次出现。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多田骏(Hayao Tada)中将,在11月20日非常吃惊地接到第十军已擅自向南京进军的情报。多田次长当即下令第十军停止进军,但没有任何效果。11月22日,多田又接到上海派遣军松井司令发来的电报:“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原来松井率领的上海派遣军看到柳川率领的第十军向南京进军,按捺不住争功的心情也开始向南京进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就像在运动会上争夺第一名一样,开始争先恐后地向南京进发。 &&&&多田次长等日本军部的“不扩大派”本想阻止对南京的进攻,但参谋本部的少壮派军官居然也是攻占南京的积极支持者,在参谋本部的会议上,少壮派军官们高喊:“南京!南京!”,最后参谋本部不得不在11月28日批准占领南京的计划。由此,大战阴霾黑云压城,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2:08 &&
天朝人种不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7:52 &&
今天如果遇到37年那样的战争,中国比那时能好到哪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2:20 &&
唐生智、唐生明兄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2:23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2:33 &&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采取被动防卫的政策,没有先发制人主动攻击,这反映出中国人消极被动的民族性格。中国人爱好和平、安于现状、胆小怕事,这样的民族性格不失败才怪中国军人在抗战中不可谓不英勇,但是这种英勇却是被动防御下的英勇,在敌人的进攻面前很快就土崩瓦解。所以尽管中国军人很英勇,可是依然节节败退,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2:39 &&
因为中国人战斗力低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2:58 &&
1880年代,中国北洋舰队从德国和英国购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而当时的日本舰队比中国落后很多,如果在那个时候中国就向日本发动攻击,获胜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能消灭日本,后面的历史悲剧就不会再发生了。即便不能获胜,至少也会让日本人不敢冒然侵犯中国。等到了1894年,日本从英国采购了吉野号等先进战舰,向中国发动进攻的时候,一切都太晚了!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自己,很快挤进了列强的行列。中国人没有先发制人向日本发动攻击,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委曲求全、息事宁人。有什么样的民族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3:54 &&
当中国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后,应该先发制人对日本发动攻击,摧毁日本的主要城市和军事、工业基地、核电站等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瘫痪日本,让日本没有还手之力。要让日本人感到痛,让日本人也品尝一下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5:39 &&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南京汪伪政权是日军占领南京后建立的汉奸傀儡政权。1940年3月,由汪精卫等一批汉奸在南京建立的号称“***中央政府”的中国最高级别的伪政权。&&&&这一伪政权的建立经历了1年零3个月的酝酿过程。从1938年底汪精卫叛逃到河内,发出公开“降日”的“艳电”开始,汪精卫就加紧筹建。1939年5月底,汪精卫等去日本,先后和日本首相平沼及陆军外交等大臣会谈,得到了日本政府支持其建立“中央政府”的保证。8月底汪精卫等在上海召开所谓******第6次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中国******政纲》,通过了“以****为本党之基本政策”、“根本调整中日关系”等提案,发表了宣言。宣言再次申明,承认日本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甚至无耻地说:日本已“放弃侵略主义,欲与中国谋合于正义之和平”、“吾人不可不以全力谋其原则之实现”。“自今而后,当易抗战建国之口号为和平建国”,“以****为和平建国之必要工作”。&&&&1939年底,汪精卫集团与日本签订《日汪协定》(即《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协定承认日本侵略中国“既成事实之存在”。协定的附件具体规定了所谓“日支新关系”的原则及调整要项:第一,“承认满洲帝国”。华北为日、满、支“强度结合地带”,设置“华北政务委员会”,在财政经济、人事权、与日满间的交涉等方面有自主权。蒙疆亦属“强度结合地带”,在军事上及政治上处于特殊地位,有广泛的自治权。扬子江下游地域,为日、支经济上强度结合地带。日本在华南沿海特定之岛屿有“特殊地位”。第二,日本得在“华北及蒙疆之要地”、“长江沿岸之特定地点”及华南特定岛屿驻屯陆海军。并对驻兵地域内之铁道、航空、通讯及主要港湾水路,“保留其军事上之要求及监督权”。第三,华北、蒙疆及其他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与日本以特别之便利”。对沦陷区的财政、经济、交通、农业、贸易及海关等,日本将以“援助”的方式加以控制。第四,日本以配置顾问职员等方式控制汪政权。&&&&日,汪精卫在南京召开伪中央政治会议。参加者除汪派代表外,还有伪临时、维新、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及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的代表。会议决定伪政权用“国民政府”名义,“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决定由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代理***和行政院长,陈公博任立法院长,温宗尧任司法院长,梁鸿志任监察院长,王揖唐任考试院长,王克敏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汪伪国民政府名义上虽统有“华北政务委员会”及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但事实上仅直辖江苏、淮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及南京、上海、汉口、厦门(日设置)等特别市,且除了江苏、淮海、安徽三省形势较为完整外,其他省区往往仅占有少数县。4月日本特派大使、前首相阿部信行到南京“祝贺国民政府还都”。11中旬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承认汪***。30日由阿部和汪精卫签订《日本国与***关于基本关系的条约》及附属秘密协约,同时由日、汪和伪满签署了《日满华共同宣言》。所谓基本关系条约,就是把日汪之间的秘密协定改为正式条约。它的内容远远超过***条约二十一条。日汪密约签订以后,蒋介石说这是汪精卫替敌人“建造灭亡中国的陷井”表示将继续抗战。&&&&汪伪政权是日本扶持起来的傀儡,因此,从其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无耻地充当了日本灭亡中国的帮凶和工具,对本国人民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汪***为了破坏抗战金融,于日,成立了伪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打击法币,破坏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占领区实行了残酷的物资掠夺,从此上海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江苏的苏常太地区盛产粳米,日军通过汪伪政权,将22个县的粳米定为军粮,中国人民只能吃籼米,米粮不能自由运输。北平和天津的老百姓吃的是混合面,还要定量供应。&&&&汪伪政权成立后,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照会各国,否认汪政权,要求各国不要承认。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声明,日汪非法签订的条约全然无效。汪伪政权的成立和***协定的签订,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纷纷起来声讨。&&&&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汪伪政权也就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殉葬品。&&&&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军政职衔&&&&&& 充任汉奸事实及简注&&&&丁默()湖南常德 军统三处处长 汪伪******中央党部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特工部主任&&&&王荫泰()山西临汾 北洋外交总长 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实业督办,伪华北政务委员长&&&&叶 蓬()湖北黄陂 警察总局局长 汪伪中央训练团教育长,汪伪武汉绥靖公署上将主任&&&&刘郁芬()河北清苑 原甘肃省省长 汪伪国民政府开封绥靖主任,汪伪国民政府参谋总长&&&&杨揆一()湖北鹤峰 武汉行营主任 汪伪军事参议院院长,伪湖北省省长、保安司令&&&&李士群()浙江遂昌 原******特务 汪伪警政部政务次长兼特工总部主任、警政部部长&&&&吴化文()山东掖县 新编四师师长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和平救国军第3方面军上将总司令&&&&汪精卫()广东番禺 日伪南京总统 原******副总裁。伪南京国民政府代理***、***&&&&张永福()广东饶平 中国同盟会员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国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陈公博()广东南海 伪立法院院长 汪精卫死后,任伪南京国民政府***兼行政院长&&&&陈璧君()广东新会 中央监察委员 汪伪政权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招桂章()广东南海 伪海军部次长 汪伪广东江防筹备处处长,伪广东江防司令部司令&&&&林柏生()广东信宜 民国立法委员 汪伪行政院宣传部部长,汪伪安徽省省长兼保安司令&&&&江冠千(年)江苏省江都县江家村 汪伪行政院宣传部副部长兼社论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佛海()湖南沅陵 伪上海市市长 汪***警政部长,汪伪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郝鹏举()河南阌乡 第30军参谋长 汪伪军第1集团军参谋长,汪伪军第7方面军司令&&&&胡毓坤()奉天海城 长官功署参议 汪***军委会委员,汪伪豫皖苏鲁边区绥靖总司令&&&&萧叔宣()籍贯不详 伪参议院院长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陆军部部长,汪***参议院院长&&&&萧淑宇()江西永新 伪江西省省长 原******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少将处长&&&&梅思平()浙江温州 原******法委 汪伪政权工商部部长、伪实业部部长、伪浙江省省长&&&&梁鸿志()福建长乐 原法制局参事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汪伪立法院院长&&&&富双英()辽宁省人 奉军64团团长 伪第5方面军第11军军长,汪***参军长&&&&鲍文樾()奉天辽城 民国参谋次长 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汪伪代理军政部部长&&&&褚民谊()浙江吴兴 伪外交部部长 汪伪南京政府驻日“大使”,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缪 斌()江苏无锡 原******执委 汪伪******中央执行委员,汪伪立法院副院长&&&&潘尚武()湖北天门 国军38旅旅长 原国民革命军第128师副师长。伪鄂中清乡军司令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7:16 &&
蒋公军事上就一弱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0:22 &&
11:02:33&&的原帖: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采取被动防卫的政策,没有先发制人主动攻击,这反映出中国人消极被动的民族性格。中国人爱好和平、安于现状、胆小怕事,这样的民族性格不失败才怪中国军人在抗战中不可谓不英勇,但是这种英勇却是被动防御下的英勇,在敌人的进攻面前很快就土崩瓦解。所以尽管中国军人很英勇,可是依然节节败退,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中国人不是爱好和平、安于现状,而是忙于内斗。中国人胆小怕事,仅在于面对强者时。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0:29 &&
武器战术意志全低于日本,尤其是武器,已经不错了,国军英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2:02 &&
军人怕死,将军怕死,中国人怕死,,才是失败的原因,,,先看看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如果是冷兵器时代没有人是日本的对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4:02 &&
共 79813 次点击,469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34103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156 / 昨日发帖:21914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南京保卫战15万守城国军为何被5万日军破城?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保卫战日军伤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