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病医疗保险险该不该免税

大病医疗险该不该免税?
  “个人缴纳的大病医疗保险金须缴个税。”昨日,针对纳税人的咨询,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表示,个人缴纳的大病医疗保险金不允许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这一消息在上午引发了大量网友评论,大家普遍呼吁大病医疗保险金应免除个税。
  大病医疗保险金须纳个税
  纳税服务司昨日通过官方网站解答称,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而大病医疗保险金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里列举的基本保险类,由于目前未有相应的政策规定,因此不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需要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税。
  个人缴纳的大病医疗保险金还需要纳税?今天上午,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表示不解。“我想说大病医保金就是救命钱,你做不到免费医疗,老百姓忍了,你还要打救命钱的主意。”也有网友呼吁,既然现行的制度中未涉及,说明原制定制度时存在瑕疵,就应该规范一下,而且尽量人性化。
  专家呼吁社保范畴应免税
  究竟什么是大病医疗保险金?今天上午,记者先是拨打了国税总局12366电话咨询,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概念应咨询社保部门,税务部门不负责解释。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社会保险中心专家梁超。梁超告诉记者,目前社保中并没有“大病医疗保险金”这一专有概念,涉及到企业职工部分,应该叫“大额互助基金”,是归纳在基本医疗范畴之类。
  “根据规定,大额互助基金由企业和个人两部分缴纳,企业按照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1%缴纳,个人则是每月缴纳3元。”梁超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大病互助金也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范畴之类,同样应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政策,不应该割裂开来。“具体到企业,此前从来没有哪个企业单独计提过大额互助金。”
  年金也要纳税
  与此同时,对于被视为养老“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纳税服务司在解答时表示,对于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及其职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它的消费权利发生在退休之后。
  2004年,人社部开始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但至今收效甚微。
  企业年金免税额存争议
  “税收优惠力度不足,尤其是缺乏对个人缴费方面的税收优惠激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行长马蔚华就曾在去年提出,应先设置个人年金缴费环节的免税限额,以达到中低收入人群全额免税的激励效果。
  中国社科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则对此持不同观点。“从税收上讲,企业年金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而是商业保险的补充养老险。其次,从受益面上来说,目前在中国实行了年金制度的企业仍属少数。”张斌告诉记者,一种保险是否应该给予税收优惠,必须兼顾到税负的公平性,至少从目前来看,企业年金并不是一种普遍缴纳的险种,而且相关政策已经给予企业缴纳部分一定比例的免征额度优惠,“如果说未来中国相当多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那我觉得可以允许对个人缴纳部分设立一个合理的免税额度。”(记者 赵莹莹)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播放:loading...
网友评论:
免责声明:本视频、文字仅代表作者,嘉宾个人观点,与第一视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其中陈述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视频、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关于大病医保你必须知道的事
我的图书馆
关于大病医保你必须知道的事
家庭成员罹患大病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不但令病人因为治疗无法全力工作导致收入下降,更因为短期内需要花费大笔的医疗费用而快速消耗家庭财产。如果购买了商业重大疾病险,短期内较大的现金压力问题就能很快解决,但由于它对重大疾病的种类和程度做了较严格的规定范围,如果疾病不在合同列明的大病范围内,就无法获得赔付。实际上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你还有一层保障——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这个从2012年9月开始要求试行的医疗保险,针对花费高昂的大病提供自付部分至少50%的报销比例。在有些省市,“大病”甚至不意味着病种,只代表治病的花费是不是高。如果还没来得及给自己买商业疾病险或者申请时被拒保,也不用恐慌,你其实还有大病医疗保障。“大病”主要是花钱多的病目前,大病保险会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起步保障。在被列入大病医保的疾病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几乎不会出现在商业保险的重大疾病目录里,但治疗却同样可能需要大笔医疗费,而且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自费药、进口药等基本社保报销范围外的药物。各地在大病种类和数量的确定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不同地区的大病医保覆盖的疾病也不完全相同。而江苏、河南、安徽等省试行的大病医保对“大病”没有明确界定,只根据治疗的实际花销是否超过了个人承受能力来定义——简单地说,正常治疗花费多的病就被自动划为“大病”。你可以到自己社保所在地的医疗保险事务中心询问大病医保覆盖范围。大多不需要另外交钱城镇在职职工、城镇退休职工、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农合参保人员都可以参加大病医保,换句话说,只要是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上都能享受大病补充医保。2013年开始试行的大病医保,并不需要单位或个人申请登记缴纳,各地会调用医保基金为每个社保参保人购买。大部分城市的大病医保投保费用都来自医保基金的结余部分,因此你有比较高的概率不需要为此再多缴一份大病补充医保费。少数城市,如云南省昆明市即使需要缴费,标准也非常低——每人每年20元。浙江金华每人每年交120元至200元则是在六部委发文之前地方自主试行时就开始实行的缴费标准。从大病医保将在全国推行的趋势看,它几乎不会增加参保人的额外负担。花费越多报销比例越高大病医保的报销要在基本医保报销完毕后才能进行。基本医保报销完毕后,计算出年度自付的总合规医疗费用,如果这个费用超过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那么超出的部分至少能报销50%。全国推行的大病医保要求上不封顶,一般来说合规医疗费用越高,报销的比例也越高,报销比例高的地区如江苏太仓能达到82%。有的地区甚至规定当年大病医保可报销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时,最高有90%的报销比例。以罹患大病当年总共花费35万元治疗为例,其中15万元由医保报销,剩下的20万元就是个人自付的部分,经过审核其中合规医疗费用为16万元。假定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4万元,那么自付部分减掉这4万元,剩下的12万元就进入了大病医保的报销范围,以分段补偿中10万元至15万元这档报销60%的比例计算,可以再次报销7.2万元。在35万元的医疗费用中,个人一共承担12.8万元。浙江金华在2012年9月六部委发文要求全国推进之前就实行了大病医保,但是报销和购买大额医疗补充保险挂钩,因此实行的标准和其他依中央要求实行的城市不太一样,既需要到社保中心交钱购买,又对报销设了封顶额度——未购买大额医疗补充保险或连续购买不足3年的,大病医保最高报销限额5万元;连续购买3年以上的,最高为15万元;如果每年购买两份以上,则最高报销限额为30万元。这些地方,大病的门诊治疗也能报销在医疗保障更加齐全的上海、深圳等城市,除了住院大病医疗费用的报销,还能再享受门诊大病医疗的报销。因为恶性肿瘤、尿毒症一类的大病,手术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术后必须在门诊做长期治疗——这笔门诊治疗费用也是一笔长期、高额的开销。上海职工医疗保险中的门诊大病医保,对门诊肾透析、肾移植后抗排异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放疗、中草药治疗以及中重度抑郁症、躁狂症、强迫症、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等重症精神病的医疗费用,都提供报销的待遇。具体比例是在职职工医保支付85%,退休职工医保支付92%,最高支付限额28万元,超过的部分可以再报销80%。而深圳的门诊大病医保报销范围甚至包含了Ⅱ期及Ⅲ期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友病等,范围和疾病种类比上海更广、更多,但是必须在指定的多家医院做门诊治疗。大病医保和门诊大病医保结合起来,能让患病家庭的现金流动加快,减轻家庭筹集医疗费的压力——住院大病报销的费用紧接着可以用于支付门诊治疗费用,而门诊治疗费用还可以通过门诊大病医保继续报销。虽然门诊大病医疗报销也不需要额外交保费,但是必须先办理登记手续。凭医院的门诊大病登记申请单、社保卡或医保卡在医院办理,上海的规定是每年只能在一个医院享受门诊大病报销的待遇,如果想要换到其他医院,至少要在上一个医院登记满1年才能换到另一个医院重新登记办理。这些病开始推行大病医保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尿毒症)、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共20种疾病。(第一财经日报)
TA的最新馆藏大病医疗保险应不应该购买
文章来源:时间:作者:政 王 (EX-WANGZHENG115)
18岁-40岁如何买保险
40岁-80岁如何买保险
保险商城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病医疗保险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