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官和方面军指挥哪个权力大

战区|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currentPage:1,pageNewMode:true,isgooglead3:false,ishotrecompost:false,visitorId:0, first:'',tag:'战区',recommType:'new',recommenderRole:0,offset:6,type:0,isUserEditor:0,};国军名将王耀武:八年抗战打满全场
16:03:49&&&&来源:&&&&
& & 日上午10点,湖南长沙岳麓山湖南大学科学馆一楼的一间教室里,正在召开一次庄严肃穆的对日受降仪式。仪式开始时,一位佩带中将领章的中国军人最先迈入室内,跟随在他身后的都是湖南地方的党、政、军要员。
&&&&&&&众人陆续落座后,日军第20军司令官板西一良和参谋长伊知川庸治随即走入会场,板西在一名中国士兵的引导下直趋受降台前立正脱帽,并向主席座的中将连鞠三躬。接着,板西又向中将递交了自己的佩刀和驻湘日军的表册等相关文件。中将在一一接收完毕后,开始对板西宣读受降书的内容,板西低头默听,已经全无当初参加侵华战争时的嚣张气焰。作为日军驻湘部队最高指挥官,板西毕恭毕敬地在受降书上签上姓名,接着又从中将手中接过一份规定日军投降具体事项的“武字第一号”训令后向后退了三步。最后,板西在中将的点头示意下倒退着离开会场。至此,中国军队在湖南地区的受降仪式顺利结束。
&&&&&&&当天中午,《中央日报》、《长沙晚报》、《市民日报》等知名报社纷纷增印特刊,对受降仪式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三湘大地军民一片欢腾,那位接受日军投降的中将军官更是被誉为抗战名将,他就是时任第4方面军中将司令官的王耀武。
黄埔三期同学中的第一位将军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字佐民。王耀武出生农民家庭,幼读私塾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对老师讲的历史战争故事却十分喜欢。玩耍时,他经常自任将官,带着一群孩童“冲锋陷阵”,人送绰号“孩子王”。由于家境贫寒,王耀武不得不过早辍学,跑到济南一家饼干公司当学徒,凭借聪慧才智,他很快就被提拔为正式职员并派到上海分公司工作。
&&&&&&&王耀武于1923年抵达上海不久,就受到在军界任职的族兄劝说影响,决定投军报国。1926年1月,王耀武在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成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诸役,他逢战必当先,做事又敢于承担,因此受到上级的赏识和部属的拥护。这一时期的王耀武,和同期毕业同学的仕途发展并无差别,都是按资排辈地稳步上升。&&&&&&&1926年的王耀武
&&&&&&&1933年的长城抗战结束后,军政部在保定编组了六个补充团。这些部队虽然名为“补充”,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应对今后对日作战而编练的精锐。部队编成后,六个团被改编为两个旅,其中一个旅的番号为补充第1旅,直属军事委员会。旅长人选受到多方瞩目,尤其是在黄埔一期和二期生中,竞争十分激烈。最终为了平衡各派系,以及能使这个旅直接掌握在军委会的手中,王耀武这位作战勇敢、又没有明显派系色彩的青年军官成了旅长的理想人选。就这样,王耀武幸运地成为三期同学中的第一位将军。三年,补1旅扩编为第51师,王耀武又顺势升任中将师长,再次成为三期同学中的标杆。
&&&&&&&王耀武带兵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认为“维护军纪、不徇情枉法,是治军的重要手段”,便要求部队做到“廉俭、务实、研究、快干”,自己也经常到各个连队讲授要诀,还命令将其印刷成小册子下发到各排。在训练方面,王耀武主张要讲究“养、带、练、战”,并身体力行去各个培训班考察教官的教授能力。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从军经历编成《从做人到作战》的小册子,印发到连一级作为基层军官的必读之物。& &&
八年抗战打满全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耀武率部参战,他是部队中少有的几位几乎打满全场的将军之一。从淞沪会战开始,历经南京保卫战、兰封战役、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直到湘西会战。整整八年抗战,他有七年是在前线度过的。他也因自己的战功而不断得到提拔,从师长升第74军军长,再升第24集团军总司令,直至第4方面军司令官。
&&&&&&&在淞沪会战中,王耀武指挥第51师在罗店、刘行等地与日军激战。作战中,他亲临前线激励官兵,与日军鏖战近三个月,始终未让日军前进一步。南京保卫战时,他又率部在淳化、赛红桥、水西门阻击日军。在南京沦陷前夕,王耀武奉命前往卫戍总司令部接受任务,但当他带着几名卫士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唐生智等人早已撤离南京。仓促间,王耀武只能一面破口大骂,一面想办法组织部队突围。待确保主力已经脱离与日军的战斗后,他才在士兵的帮助下,用绳子绑腿的方式垂落出城。接着,他又在工兵的协助下乘坐一艘小船渡江脱险。当王耀武将部队收容起来时,当初的一万多热血男儿就只剩下三千余人,他发誓,一定要在今后的战斗中狠狠打击日军,为那些殉难的官兵报仇雪恨。&&&&&&&1936年的王耀武
&&&&&&&1938年的武汉会战,第51师参与围攻困守万家岭的日军第106师团。由于日军防守严密,中国军队屡攻不克。此时,王耀武奉命从部队里精选300人的敢死队,成功夜袭张古山日军阵地,为友军重创日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后,他被提拔为第74军副军长,又过一年,升任第74军中将军长。由于第74军擅战,还被军委会列为全国仅有的四个突击军之一。
&&&&&&&王耀武是第74军的第二任军长,他在接过指挥权后率领所部三个师与日军不断交锋,并屡次取得捷报。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王耀武的成名之作。在这次会战中,第74军作为主战部队与日军在上高县境展开决战。王耀武在站前进行动员演讲,并誓言绝不后退,他凭借着自己沉着冷静、果断决策的能力,以及部属英勇顽强、奋力杀敌的精神,在为时25天的战斗中予日军第34师团重创。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称此战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则称第74军为“抗日铁军”,王耀武本人则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不仅如此,就连日军也不得不称赞第74军为“支那王牌”。&&&&&&&1941年的王耀武
&&&&&&&王耀武逐渐成为蒋介石的宠将,他此后历任第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4集团军总司令,但在蒋介石的准许下继续兼任第74军军长。按照军政部的规定,集团军总司令是不拥有所属各野战部队人事权的,而王耀武在卸任军长兼职之后,却在蒋介石的特许下,继续拥有该军的人事任免权,在全国是唯一一个特例。
&&&&&&&日,王耀武被任命为第4方面军司令官。按照编制,方面军与战区平级,但担任战区司令长官或方面军司令官的无一不是老资格的战将。再看王耀武,黄埔三期,之前又只是一名集团军总司令,资历实在太浅了。但是,已经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王耀武仍然在蒋介石的亲自提名下,当上了方面军司令官,区别是别的长官都是上将职,而王耀武仍然佩带中将领章。无论如何,王耀武又开创了一个先例,而和同期毕业的那些三期同学,最高的也就是集团军副总司令,有的甚至还在当团长呢。&&&&&&&1945年,王耀武(右)迎接蒋介石和陈诚视察。
“谁能支持最后五分钟,谁就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1945年4月,日军第20军集结六个师团的兵力发动湘西会战,王耀武则指挥第4方面军的四个军正面迎敌,这是他在抗日战场上的收官之战,也是抗战八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在这次会战中,王耀武命令主力在雪缝山东南山麓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并与友军密切配合与日军鏖战近两个月,终将日军击溃。此战计击毙日军28174人,俘虏247人,缴获火炮24门、机枪100挺、步枪1300余支,其它战利品20余吨。战后,他被提名为国民党中央执委委员,并为他今后成为湖南地区的受降主官奠定基础。此外,他还获颁一等宝鼎勋章,成为第一位获此勋章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王耀武在一次作战经验交流中讲道:战争本来是残酷的,是不得以而用的,古语云“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为了外辱的侵凌,为了解除整个国家民族生存的威胁,我们起来抗战,起来拼命,这战争是神圣的,是十二万应该的,尤其是我们身负捍卫国家责任的军人,遇到这样抵御外辱的战争,应认定是我们军人报销国家一生难逢的最幸运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去为国牺牲,与敌拼命……如果我们每一个后死的同志们,人人都认清自己一生难遇的报国机会,个个都准备以热血头颅来捍卫国家,那样不止是目前自己守住一寸一分的土地,不容敌人染指,就是已经被敌寇兽蹄践踏破碎了的河山,一定可以拿我们的热血头颅填补起来,达到我们的“金瓯无缺”“九鼎依然”的最大愿望……在战场上,谁能支持最后五分钟,谁就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我们每一个武装同志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应该抱定最后五分钟苦斗的精神,终能获取最后光荣的战绩。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王耀武才能在抗战中显露头角,屡次取得捷报,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抗战名将。
[责编:张帆]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电话:010-&|&投稿邮箱:&|&&|&对外服务:&&&&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苏军垮台前有多强: 全球有14个战区, 方面军进攻正面200公里一二三军情观察室在战争时期,苏联武装部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或通过各战区司令部指挥。最高统帅部将通过总参作战部直接指挥战略核兵力一一洲际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潜艇、战略轰炸机。根据美国军事情报部门的材料,“大部分核动力导弹潜艇可能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而不直接配属地区司令部。战争区和战区司令部应成为最高统帅部与方面军之间的中级指挥部,即苏军的基本司令部。战争区和战区司令可指挥所属区内除两类兵力以外的所有部队。这两类就是直接隶属总参谋部指挥的战略核武器或需要国防会议授权发射的非战略核武器。从整体上说,部队的高级指挥部为协调集中战略领导与分散作战管理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条件。当时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制定的军事学说,形成了关于“战争区”和“战区”的概念。在苏联军事文献中,对战争区作了如下定义:战争区是陆地、海洋及其上方的空间和外层空间,在这些地区内,交战国的武装力量可按战略规模进行战争或军事行动。战争区没有明确的确定边界线,一般包括一个大陆及其周围的水域,或一个大洋及其沿岸地区和大洋内的岛屿和群岛。前苏联战争区指挥机构只有当发生包罗数个战区的全球战争时,这些指挥机构才会行动起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共有3个名义战争区:西部战争区、远东战争区和南部战争区。西部战争区包括整个欧洲和北非。在战争情况下,西部战争区指挥部将指挥自北极到地中海的部队。南部战争区包括中东、印度和印度洋,并指挥印度洋的海军。远东战争区包括亚洲、太平洋、东南亚。在苏联军事文献中对战区作的定义如下:战区是武装刀量战略集团(陆军、空军、海军)能进行战略规模军事行动的大陆广阔区域及其邻接的水域或大洋(海)及其中的岛屿和邻接大陆的沿岸地区以及其上方空间和外层空间。战区的界线由进行战斗行动的国家(交战联盟)的军政领导确定。苏联划分了10个大陆战区(西部战区、西北战区、西南战区、南部战区、远东战区、北美战区、南美战区、澳洲战区、非洲战区、南极战区)和4个大洋战区(北冰洋战区、太平洋战区、大西洋战区、印度洋战区)。各个战区机构的准备状态各有所异。在平时,仅有4个战区的指挥机构起作用。其中第一个战区——远东战区的指挥部是1979年组建的,司令部设在赤塔。西部战区指挥部组建于1984年9月,战区总部可能设在东德的措森-温斯多夫,也可能是在波兰的莱格尼察。西南战区(可能在文尼察)和南部战区(可能在塔什干)的指挥部也是在1984年组建的。各战区司令有司令部,任务是保证该战区范围内各军种协同作战。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相关新闻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抗战中各大战区是怎么来的?
抗战初期策应战局划分战区,胜利前以此为基础受降。
文|李晓璇&李奕志&编辑|苏菲&监制|张鹭日,在“七七事变”爆发三周后,侵华日军占领北平。为了因应战局,统筹全面抗战,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统御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于同年8月20日颁布了战区划分及对日战斗序列。首次划定的战区共有5个:第一战区所辖范围为河北山东两省尚未被日军占领区域,第二战区所辖范围为山西、绥远及察哈尔省,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浙两省,第四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福建两省,第五战区所辖范围为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同年9月,军委会划津浦路(天津至浦口)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但任命过程却遭到西北军将领的反对,致使战区迟迟未能筹建。1937年战区划分图。事实上,自1937年的抗战爆发至1945年初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只分别于1938年、1939年和1944年作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区划分变动。而各战区辖区的扩大与缩小、指挥兵力的增减和长官的更迭,总的来讲是随着国民政府政治上的需要和军事指挥的便利,因而变动频繁。抗战初期日军自东北攻入,华北自然是御敌重地,从下表的指挥架构中便可以看出对一、二战区的重视,第一战区司令由委员长蒋介石身兼,第二战区司令由阎锡山担任。但就战略地位与兵力部署而言,1937年的首次战区划分,却是以华东的第三战区为重心,力图保卫宁沪杭。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起初,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由冯玉祥担任,奈何日军在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华北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倘若日军完全占领华北后继续南下,西夺郑州,直取武汉,或西犯西安、兰州,再迂回插入我国的纵深腹地——四川,抄中国军队后路,国民政府就会失去抗战后方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全心投入淞沪会战,亲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调集部队增驰长三角,此时,驻守第三战区的中国军队最多达70余万人。第三战区的开辟和加强,也可说是“以空间换时间”战略的运用。战区作为正面战场基本战略单位,划分依据是什么?每次划分都有什么变动?划分背后又有什么历史原因?战事催逼下的战区划分1937年10月,面对淞沪战场的失利,国民政府料南京无法坚守,决定迁都重庆。迁都后第五日,军委会在第三和第五战区之间成立第七战区,作战区域以武汉为中心,兼并原属第三战区的苏南、浙北和皖东,任命川系首领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辖5个军。第七战区的设置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南京保卫战”的外围作战力量,二是希望由此使川军出川,加速四川的“中央化”,建立四川的战略大后方。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12月13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翌年1月刘湘病死,川康实力派群龙无首,第七战区也被撤销,设立在华北和华东的战区几乎不再有战略意义。日,国民政府审视国内抗战态势,决定以原本的第七战区为基础,修订《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将全国重新划分为六个战区。此次划分,为了“东保津浦(徐州),西守道清(焦作)”与“持久抗战,巩固武汉核心”的战略,将华中地区作为战区划分的重心。具体而言,第一战区由程前辖为平汉路(北平至武汉)及陇海路(宝鸡至连云港)中段,第二战区由阎锡山辖山西及陕西北部,第三战区由蒋的嫡系爱将顾祝同为司令长官统帅江苏浙江两省,第四战区位于两广,司令长官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兼任,第五战区由李宗仁辖津浦路方面,取消第六、第七战区,新增第八战区由蒋介石兼辖甘肃、绥远、宁夏及青海。此时气势汹汹的日军企图进一步南北对进,合击徐州,打通津浦路,沿陇海线西上,切断平汉线,顺势直扑武汉,以完成日本大本营对于“占领武汉将令中国停止抵抗”的预期。国民政府虽已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留在武汉。因此,集中军事力量保卫武汉,也是换取大后方向西南转移的策略。1938年6月,军委会决定于第三、第五战区之间的湖北南部、江西西部和湖南地区武汉成立第九战区,由陈诚任司令长官来“保卫大武汉”。战区暂时确定,但究竟要如何配置,运用战区才能充分调动兵力保卫武汉?第五、九战区毫无疑问是武汉会战的主力兵团,此外第一、三战区及海空军部队还可以配合作战。然而,武汉会战自8月开始,第四战区又抽调4个师北上支援,致使广州地区的防守更加空虚。10月,日军为了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并策应对武汉的进攻,派遣3个师团攻占广州。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已成孤城。10月27日,长江天险被突破,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保卫战以中国军队失利而结束。武汉失守后,正面进攻很难展。武汉失守后,兵力分散,战区漂移。第四战区余汉谋主力退入粤北清远一带,第九战区主力撤至江西修水南岸,阻敌南侵,和日军形成长期对峙状态。第五战区除留小部在大别山游击外,其余转进了平汉路以西。中国进入以重庆为大后方的抗战第二阶段。相持阶段的战区划分国民政府接连丢失广州、武汉后,兵力、财力、物力都愈发紧张,而日军也因战线过长,发动大规模正面进攻已是力不从心。于是,日军大本营将“确保占领区”作为主要战略目标,进攻重点转向敌后战场,用军事进攻的方式清扫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为适应相持阶段的军事态势,蒋介石先后在南岳、长沙、西安等地召开军事会议,检讨第一时期作战之得失,制定第二期作战的战略指导方针。数次会议的结论认为,进攻重点应转向敌后战场,以局部有限攻势,策动敌后游击,加强敌后控制。根据变动后的形势,蒋介石首先决定减少军队指挥层次,撤销兵团、军团、旅三级指挥单位,以军为主要指挥单位,同时调整战区,使各战区作为相对独立的战略单位。指挥层次的精简,配合相对独立的战区划分,大大增强了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作战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日作战的不足。精简后的指挥层次。此次的战区划分对前期的区域做出来调整。第一战区辖豫、皖北,第二战区辖晋、陕,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闽、浙,第四战区辖两广,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豫南,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第九战区辖鄂、赣各一部。并新增陕西作为第十战区,目的在于“与第二战区巩固河防,并策应第一、二、三战区之作战”。此外,还设立了两个敌后游击战区: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以加强敌后游击力量,摧毁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由于划分的战区南北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军委会又在“战区”的编制上增设桂林行营和天水行营,使桂林行营统辖第三、四、九战区,天水行营统辖第一、二、五、八、十及鲁苏、冀察战区,分任西南和西北各战区的协调指挥。游击战区的设立,体现了国民政府对游击战的充分重视。为此,蒋介石还专设游击干部培训班,任命叶剑英等为副主任,传授敌后游击战的秘诀。一、二、三、九各战区也常派10余师进行游击。整个相持阶段,上述两个战区合共兵力占抗战总兵力的1/5。但无论是第十战区,还是鲁苏和冀察,除了抗日之外,另一目的便是限制中共的发展。例如位于陕西的第十战区还能和第二、八战区共同构成对陕甘宁边区的战略包围。而敌后游击区的建立,虽能牵制和吸引了日军,减轻对正面的军事压力,但另一方面又是不愿让中共的敌后力量壮大。到1939年底,配合战区的设定,国民党军队完成了两期整训,战斗力有了恢复和提高。且军队主力开始退守西北和西南大后方,与日军进行正面战略相持;西北各战区主要利用既设阵地,固守黄河右岸,“拒止敌人渡河”;在西南各战区以“拒止敌人”西进四川为目的,“确保三峡为作战枢轴”。华中确保长沙、曲江、衡阳,“巩固华南交通枢轴”。至此,中国军队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对日战线,和以“战区”为基本战略单位的正面战场。从1939年至1943年,随战争态势区域固定,除了小的更变之外,战区的划分并无太大变化。以战区落实受降权1944年底,日军在中国战场虽取得了豫湘桂战役的胜利,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在太平洋频频失利,败局已定。为了接受美援及配合盟军对敌展开攻势,国民政府决定重新划分战区,准备战略反攻。1944年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军委会参谋长何应钦兼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及整训西南各战区诸部队。他首先将兵力缩编为四个方面军及昆明防守司令部,随后又公布了三大行辕、十大战区及六个绥靖区的战斗序列。这是抗战以来指挥系统最完善、各级战略单位最完整的一次战区划分,兵力总数达到抗战时期最高峰,武器装备也最为先进。战区划分汇总表不过,蒋介石见胜利在望,也开始试图掌握战后军队而排斥国军内的异己力量。在调换中,原本担任第五战区司令官的李宗仁被调走,换成其心腹刘峙。其余战区的司令长官分别是、第一战区胡宗南、第二战区阎锡山、第三战区顾祝同、第六战区孙连仲、第七战区余汉谋、第八战区朱绍良、第九战区薛岳以及第十战区李品仙。在划分中,国民政府还置重兵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前者既有切断日军陆上交通线的使命,又可成为中国战场正面战场反攻的前锋。而集于西北的重兵及绥靖公署的设立,显然有着包围中共陕甘宁边区及控制战后格局的战略意图。除去重兵西部之外,蒋介石还增设刘第十一战区和第十二战区,甚至每个战区设立五位副手。此举显然是为了调动更多力量抢占华北和阻止华北中共武装力量继续向北推进。为日军受降而划分的战区。在抗战胜利之前,蒋介石电令朱德之第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接受日军投降,接着,又划分15个受降区,指派战区和方面军长官为受降主官。
去伪存真,普及常识
读图探真相
作家,媒体人
财经媒体人,著有《递罪》
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律师
扫一扫关注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