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上帝的人文化水平高的多吗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玩年轻人图片多

香港:+852-
海外:+86-21-
&&&最佳旅游城市最佳旅游景区&上海基督教沐恩堂
上海基督教沐恩堂
性价比:5&
建议游览1小时
2010-10&出游
本人生性愚钝,不是不愿信,但总是感应不到上帝。虽然参加了几次信徒聚会,受过几次教育,可就是没有感应。周围几个信教的朋友对我的顽固不化无可奈何。不过对于基督教堂还是较为好奇的。这次正巧路过时教徒在做礼拜,对外开放,所以进去参观了一下。这座教堂始建于1887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有着高高的钟楼。钟楼上面有一个5米高的十字架,晚上会有霓虹灯闪烁。外墙采用的是红砖结构。里面过道上有不少穹形的门框。礼拜堂里面空间很高,有着高高的穹顶。两面有着高高的彩窗,光芒炫目。地面是木地板,很光亮。旁边也有不少木窗。给人的感觉很肃穆、庄严,空旷的空间容易使人接受一些什么吧。结构线条都很简洁,没有天主教堂的华丽。据说,宋美龄和蒋介石就是在这里举行婚礼的。现代化的都市,教堂中也有高科技。一边的小教室里有实况转播,供坐不下的人听讲。有净水机供教徒饮水。有个小书店,卖的是相关书籍。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教徒的面相同一般人不同,较为和善。对于我们这些到处拍照的游客也没有什么微词。转世轮回后不知会不会信上帝?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近汉口路)
类&&&&&&&&型: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电&&&&&&&&话:
开放时间:
平时不对外开放;周日7:30、9:00、14:00、19:00做四次礼拜,游人可进去参观。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附近的景点
一百米以内
一百米以内
西安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西安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西安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西安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陕西旅游攻略导航:西安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老年大学走过30年:最初2个班级 现在380多个班级
据《劳动报》报道,身姿婀娜的时装表演,高亢激昂的意大利歌剧,优雅动人的国标舞,如果不是几位表演者的满头华发,很难想象这台颇具专业水准演出的主角是一群老年人。目前,全市参与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总数为73万,参加远程老年教育的学员总数为51万。
据《劳动报》报道,身姿婀娜的时装表演,高亢激昂的意大利歌剧,优雅动人的国标舞,如果不是几位表演者的满头华发,很难想象这台颇具专业水准演出的主角是一群老年人。昨天,在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上,来自上海老年大学的数百名老年学员尽展才艺,以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演出展现美丽“夕阳红”。据悉,上海老年大学今年走过30年历程。目前,全市参与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总数已达73万。
昨天,一台由老年大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十再启航”教学成果展演把老年大学30周年校庆活动推向高潮。随着“兴学梦”、“夕阳颂晚晴”、“浦江枫叶红”、“扬帆再启航”等四个篇章的陆续展开,数百名老年学员走上舞台,尽展才艺。朗诵、合唱、时装表演、意大利歌剧、国标舞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登台,展现老年学员的别样风采。整台展演历时一个半小时。
据悉,上海老年大学建校30年来,从最初的2个班级、50多名学员到目前的10个系、380多个班级,学员超过14000人次。目前全市已建构起完整的四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4所市级老年大学;21所区县老年大学;44所系统老年大学分校;222所街镇老年学校;5139个居村委办学点,167个养老机构办学点。
上海老年教育的受惠者也从最初的数百人,到今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纳入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参与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总数为73万,参加远程老年教育的学员总数为51万。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华龙网新闻微信号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反正有地域的帖子,都是讨厌上海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别用听说的例子啊~听别人说的都不算!!  都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是上海人特有的,其他地方都不这样的~  反正有地域的帖子,都是讨厌上海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别用听说的例子啊~听别人说的都不算!!  都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是上海人特有的,其他地方都不这样的~  反正有地域的帖子,都是讨厌上海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别用听说的例子啊~听别人说的都不算!!  都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是上海人特有的,其他地方都不这样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没去过,不清楚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吃榴莲~~~  
  去KDS,搜索“硬盘”。。。。。。。。
  对上海人印象挺好。  前年51去上海,孤身一人,从火车站出来问路,一个大伯非常热心,还带着我上地铁,在路上顺便感慨了一下陈良宇同志的悲惨遭遇(貌似上海人很同情他,因为这位大伯不是第一个了)。然后警察叔叔也非常热心,的士司机也非常好。  然后在地铁上看到两位大妈用上海话吵架,非常有意思,我感觉非常市民化。  所以,有机会一定会再去。
    偶是苏北人啊,听说上海人特歧视苏北人,所以。。。    另外在天涯杂谈上经常见说上海女人怎么怎么样的,所以。。。    不过以上都是道听途说,偶有两个大学女同学是上海的,其中一个很豪爽,印象很不错  
  作者:猫骨匣 回复日期: 18:36:06 
    去KDS,搜索“硬盘”。。。。。。。。      去了……好像他们对自己上海人也不是很友好嘛……  他们是干嘛的?
  作者:我gay故我在 回复日期: 18:43:37 
        偶是苏北人啊,听说上海人特歧视苏北人,所以。。。        另外在天涯杂谈上经常见说上海女人怎么怎么样的,所以。。。        不过以上都是道听途说,偶有两个大学女同学是上海的,其中一个很豪爽,印象很不错      所以啊,我一直看到人家写“听说”,然后就很讨厌上海人,真的蛮好奇的……
  有各种原因  多到在论坛上看到都麻木了  从不辩解什么,因为我觉得没意思
  天呐……  这种帖子铁观音哥哥也要来~????  也太不挑了吧……
  作者:保济圆 回复日期: 18:32:17 
    没去过,不清楚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吃榴莲~~~      这个……难道不是味道太难闻了?  还是长的太不被DJ了?
  上海人 瞧不起別的地方人 又恨小氣   老一輩都這麼說 應該有一定道理吧
  去年中秋去上海,觉得人挺好的,买票的时候旁边的叔叔还夸我指甲做的好看,哈哈~~~~
  哪里都有不好的一面,因此也有好的一面    我个人喜欢上海
  其实好多人什么也没经历过,只是听说听说的  然后自然而然的讨厌上海了,讨厌就讨厌吧  毕业之后还要死要活的留在上海    以上所说的是我班里的同学,别人怎么样我是没有发言权  至少在我们班,那些外地生听说你是上海的铁钉给你脸色看
  哈哈  我几个哥哥都很喜欢上海~  他们都是在XX省被那些小老板剥削的忍不了才跑到上海的,然后都跟我说上海比XX省法治健全很多,没那么严重的剥削工人的情况。  现在他们都在上海混的不错。
  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 和老妈阿姨逛商场 因为当天下雨 我们都淋了点雨 有点狼狈 看重某柜台一条裤子 遂让服务员拿我的尺码准备试穿 结果服务员非常鄙视的看我一眼 说这条裤子是模特身材的人穿的……得 我们就撤呗   五步开外 听见身后服务员清晰的声音“这条裤子打完折都要六百多块呢”  行 老娘乡下人 买不起 懒的去争辩    其实现在蛮多上海的年轻人还蛮好的 但40岁以上的大妈大伯非常彪悍
地铁公交上可见其功力
  作者:我gay故我在 回复日期: 18:43:37            偶是苏北人啊,听说上海人特歧视苏北人,所以。。。        另外在天涯杂谈上经常见说上海女人怎么怎么样的,所以。。。        不过以上都是道听途说,偶有两个大学女同学是上海的,其中一个很豪爽,印象很不错    =================================    说真的苏北歧视不是上海才有
苏南 浙江也很严重
    而且我觉得上海歧视苏北人的传统就是苏南和浙江人带来的    上海人祖籍最多的是哪里
第二苏州 第三是就是苏北    宁波移民多是经商来的 而苏北移民大多是逃荒来的     百年前当他们来到上海时
前两者就开始歧视后者了  
  同一时期,上海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来到上海的早期移民,大多来自临近上海的江苏南部和浙江省的吴语区,特别是苏州、宁波等地。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首先来自浙江的湖州的丝绸商人利用缉里丝出口兴办了大量丝绸厂,并控制了码头和租界大半房产,百乐门与和平饭店就是湖州人的产业。接着宁波籍商人立刻涌入上海,利用地缘和语言优势,迅速胜过广东籍买办,成为上海最有影响的商帮,大世界就是宁波人的著名产业。1860年,太平天国进攻苏南和浙北时大肆烧杀抢掠,富有的部分苏州湖州嘉兴居民掀起了大规模移居上海的浪潮,这些来自吴语区的移民明显在上海居民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占据了城市中心区域。来自江淮官话区的江苏北部移民(称为江北人或苏北人)和来自安徽北部的江淮移民则大多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以难民身份躲避家乡水灾来到上海,他们主要聚居在城市西北部边缘的闸北区、普陀区,当时许多人住在贫民窟中,也有不少人住在城市东北部的杨浦区、虹口区,与来自宁波等地的移民杂居。来自广东的移民主要聚集在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带。[
  GUN打出头BIRD
  作者:我们都忘了吧 回复日期: 19:06:54 
    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 和老妈阿姨逛商场 因为当天下雨 我们都淋了点雨 有点狼狈 看重某柜台一条裤子 遂让服务员拿我的尺码准备试穿 结果服务员非常鄙视的看我一眼 说这条裤子是模特身材的人穿的……得 我们就撤呗     五步开外 听见身后服务员清晰的声音“这条裤子打完折都要六百多块呢”    行 老娘乡下人 买不起 懒的去争辩        其实现在蛮多上海的年轻人还蛮好的 但40岁以上的大妈大伯非常彪悍 地铁公交上可见其功力      π……这样的大妈我也怕……吵不过更加打不过……
  40-60岁之间的大妈的杀伤力简直超过一个加强排。。    楼主有没有试过  大冬天的去亲戚家借宿,人家嫌你洗澡时间长把天然气关了让你洗冷水澡,而后冻生病了,感冒半个月没有好的??偏偏进洗澡间才短短15分钟    以上是我大一时候的经历。。。从此,即使学校五一十一放假如空城我都呆学校。。。。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上海人还要给自己分什么上海人和上海本地人~~说起来时还一脸鄙视~~~
  市区的上海人是早期的外来移民,上海本地人是土生土长在上海的族群。  上海是小渔村时候是属于现在的松江当时的松江府管理的。  市区的人到郊区会说去乡下,郊区的人到市区会说上上海.
  *****小广告自重,饼-- jhon444-- 操作时间: 12:44:34 --
  去商店买东西 因为说的是普通话被无视
比我和朋友后进商店的人因为说的是上海话而得到了店主的热情招待  一开始还很不爽,后来遇到的次数多了就慢慢习惯了  感觉那些店主就觉得一个外地人买不起还进来干吗,但问题是我们也从来没进过什么高消费的地方,就普通的卖衣服的商店...
  因为曾经是他们的伤心地,太多的失败,有个人原因,也有命途不佳
  我男友经常去上海开会,以前都很顺利,前段时间上海那边换了个代理,我男友回来就挺郁闷的,说这个代理每句话基本都是中文+上海话+英文,如果是中文+英文,我男友都忍了,反正时不时的就要见国外客户英文怎么都还行,可一听到上海话就打结,晕都晕死了  
  作者:singohai 回复日期: 20:18:21 
    去商店买东西 因为说的是普通话被无视 比我和朋友后进商店的人因为说的是上海话而得到了店主的热情招待    一开始还很不爽,后来遇到的次数多了就慢慢习惯了    感觉那些店主就觉得一个外地人买不起还进来干吗,但问题是我们也从来没进过什么高消费的地方,就普通的卖衣服的商店...    跟你说实话,就这种普通的店才会看不起人,上海人一样看不起,不买还要被说……没办法的,特别是碰到40—50的妇女营业员……  真正去好点的地方人家倒态度老好的。
  说真的苏北歧视不是上海才有 苏南 浙江也很严重         而且我觉得上海歧视苏北人的传统就是苏南和浙江人带来的        上海人祖籍最多的是哪里 第一宁波 第二苏州 第三是就是苏北        宁波移民多是经商来的 而苏北移民大多是逃荒来的         百年前当他们来到上海时 前两者就开始歧视后者了      ~~~~~~~~~~~~~~~~~~~~~  苏北其实还好,年轻一辈这种思想很少了  上海主流文化本身就是融合了苏南浙北的江南文化,当年逃难来的苏北流民的后代都是被同化,融入到这个文化中去的  另外,你把郊区400万本地人(苏南人)给忽视了
其实也没办法  那些40-60的阿姨嘴巴特别花
她们就是想花小姑娘买衣服  然后用上海话来花的话 比较容易      说句要被拍的话
正是你去那种小店才会被40-60的阿姨看不起  如果你去那种比较有档次的点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
  喔……我以前认了一个干弟弟,上海人,我们一起在西安读书的。有次我去找他玩,我们去吃牛肉面,2快5一碗的。他很认真的和我说,我们AA喔。    我当时就囧掉= =我之前请他吃饭已经很多次了……    于是我说,AA个P……你不怕丢人我还怕,2快5我请得起,紧张啥……  然后吃完那顿饭,我再也没找过他- -    从此对上海人印象不好。
  作者:死猪还怕开水烫 回复日期: 20:28:52 
    作者:singohai 回复日期: 20:18:21        去商店买东西 因为说的是普通话被无视 比我和朋友后进商店的人因为说的是上海话而得到了店主的热情招待      一开始还很不爽,后来遇到的次数多了就慢慢习惯了      感觉那些店主就觉得一个外地人买不起还进来干吗,但问题是我们也从来没进过什么高消费的地方,就普通的卖衣服的商店...        跟你说实话,就这种普通的店才会看不起人,上海人一样看不起,不买还要被说……没办法的,特别是碰到40—50的妇女营业员……    真正去好点的地方人家倒态度老好的。  -------------  排  而且我觉得在商场反而说普通话多  跟朋友说上海话谈论衣服怎么怎么的  问营业员还是用普通话的    
  作者:苦大仇深小马甲 回复日期: 20:45:37 
    喔……我以前认了一个干弟弟,上海人,我们一起在西安读书的。有次我去找他玩,我们去吃牛肉面,2快5一碗的。他很认真的和我说,我们AA喔。        我当时就囧掉= =我之前请他吃饭已经很多次了……        于是我说,AA个P……你不怕丢人我还怕,2快5我请得起,紧张啥……    然后吃完那顿饭,我再也没找过他- -        从此对上海人印象不好。  -----------  撇开此男有够小气  我觉得上海年轻的一代都不喜欢请来请去  我跟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出去吃饭  大家都是很自动的一人付一半钱  本人觉得这样很好  讨厌那种欠着别人还要记着下次回请的感觉
  我觉得上海应该是有三类人,上海本地人,新上海人,在上海的外地人.  本地人,一般都有几套房,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本地人最恐怖,收入低,只是人家因拆迁有几套房,在这个地比金子贵的地方,就很把自己当高人一等,这种人别接触,碰到了头比她抬得还高,腔调比她还拿就成了,势利得很.不过,也有很多好的,最起码,在上海问路,很少有人不告诉你.年纪二三十岁的本地人基本还好,就是嗲一点.  新上海人,外地到上海,打拼得很成功的,有了上海户口,有房,基本有车,高薪,这一类人在上海也不在少数,我接触到的都很不错,学历高,有修养,经过的事情多,世情自然通达.  在上海的外地人,包括打白领工的和打蓝领工的,俺们属于社会上最勤劳的小蜂蜜,受资本家的剥削,为上海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到老来却要可怜的老家来养,可是,为了那美好的明天,还是玩命地干呀.  基本本地人和外地人是互相看不上眼的,新上海人是外地人的目标,是本地人只能酸着不敢惹的家伙.  上海很好,只要你努力就会有回报的地方.
    动不动就歧视别人的人,一般都曾有过不堪的被歧视经历。
  作者:苦大仇深小马甲 回复日期: 20:45:37 
    喔……我以前认了一个干弟弟,上海人,我们一起在西安读书的。有次我去找他玩,我们去吃牛肉面,2快5一碗的。他很认真的和我说,我们AA喔。        我当时就囧掉= =我之前请他吃饭已经很多次了……        于是我说,AA个P……你不怕丢人我还怕,2快5我请得起,紧张啥……    然后吃完那顿饭,我再也没找过他- -        从此对上海人印象不好。  ——————————————————————————————  这个是你遇到JP了  一般我们同学吃饭都是AA的  但如果这次你请了  下次肯定请回  或者打台球啊,出租车啊之类的钱我付
  说实话 感觉最惹人反感的就是上海50岁左右的大妈。。。  有次在公交上面一个大妈为了抢到一个要下车的大叔的位子生生把刚起身的大叔挤到过道上了,大叔就说了句 挤啥啊。。。那大妈就一路骂骂咧咧直到我跟我朋友下车了都还在骂,一车子的人都火了= =
真不知道有啥好骂的    商场确实基本上都在说普通话,年纪大的服务员除外=。=
所以我们后来都是去商场买东西了
  作者:我gay故我在 回复日期: 18:43:37 
        偶是苏北人啊,听说上海人特歧视苏北人,所以。。。        另外在天涯杂谈上经常见说上海女人怎么怎么样的,所以。。。        不过以上都是道听途说,偶有两个大学女同学是上海的,其中一个很豪爽,印象很不错        ======================================================================    不是真的吧,这位同学,你知道上海有多少人口是从苏北移民过来的咩~    可以说上海这个移民城市中,人口基数最大的就是从苏北来的了~~我全家都是,以前我家里住的那片区棚户区都是苏北人,我同学中很多祖籍也都是苏北的,你到你老家打听下,看看有多少苏北人的亲戚现在都落户到上海了~~~怎么会有歧视苏北人的~~大笑~~~
  我奶奶是上海人,但我爷爷是上海本地人  所以我们家亲戚分上海和本地这样的= =  去奶奶家亲戚的时候就说是去上海了虽然是同一个城市但非常搞笑  言归正传  以前读书时候还是会听到外省来的同学说不喜欢上海的,原因很多的有些是别人灌输有些也是自己经历的,生活在这里总不可能没有什么磕磕碰碰吧,看自己什么心态面对了
  现实中第一次不喜欢上海人是因为我的一个JP亲戚  在网上第一次讨厌上海人是因为易烨卿
  看面个路人的心态吧,我去北京旅行时,那个司机大姐就说了句“我们北京人扫地的都比外地人素质好”,可能有些人听起来很生气,我听起来觉得北京人好傲骄好萌……去哪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人情世故,会喜欢还是会讨厌就看个人了,上海那边我朋友多,所以印象很好!
  *****小广告自重,饼-- 无奈的淘宝卖家-- 操作时间: 10:39:20 --
   不是真的吧,这位同学,你知道上海有多少人口是从苏北移民过来的咩~        可以说上海这个移民城市中,人口基数最大的就是从苏北来的了~~我全家都是,以前我家里住的那片区棚户区都是苏北人,我同学中很多祖籍也都是苏北的,你到你老家打听下,看看有多少苏北人的亲戚现在都落户到上海了~~~怎么会有歧视苏北人的~~大笑~~~  ~~~~~~~~~~~~~~~~~~~~~~~~  住棚户区的当然是苏北人了....  最多的就是苏北人??不懂不要瞎说好伐...  普陀虹口杨浦的一些老棚户区地方苏北人多,其他区基本没啥苏北人的好吧.  
  因为有人一边觉得上海人不好 但又要忍受上海的风光
  基本本地人和外地人是互相看不上眼的,新上海人是外地人的目标,是本地人只能酸着不敢惹的家伙.  ~~~~~~~~~~~~~~~~~~~~~~~  说话不要那么绝对,很多新上海人都和本地人相处得很好?都很积极得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有的会尝试着学说上海话,或者让孩子生活在上海话的环境中,让他们日后能彻底融入到这个城中去  入乡随俗,是中国的自古的规矩,对这样的新上海人,恐怕没人不会欢迎,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好客的,每个地方都一样  扎根在这个城市,却总带着偏见,与当地人格格不入,这种人谁会欢迎?管你是白领还是民工,惹不起?真好笑  
  3分走人
  别拿着上海40-60岁的大妈说事    就上海的大妈bh
其他地方的大妈就温油?    不会吧?!    想必这边很多上海网友的妈妈都是40-60岁的阿姨    在看到大家说上海年轻一辈有开明点你感觉有认同感的同时 为嘛没有替被网友妖魔化的4050的妈妈们考虑考虑?!      
  作者:setsuki69 回复日期: 20:50:18 
    作者:苦大仇深小马甲 回复日期: 20:45:37        喔……我以前认了一个干弟弟,上海人,我们一起在西安读书的。有次我去找他玩,我们去吃牛肉面,2快5一碗的。他很认真的和我说,我们AA喔。            我当时就囧掉= =我之前请他吃饭已经很多次了……            于是我说,AA个P……你不怕丢人我还怕,2快5我请得起,紧张啥……      然后吃完那顿饭,我再也没找过他- -            从此对上海人印象不好。    -----------    撇开此男有够小气    我觉得上海年轻的一代都不喜欢请来请去    我跟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出去吃饭    大家都是很自动的一人付一半钱    本人觉得这样很好    讨厌那种欠着别人还要记着下次回请的感觉    ================    +1,在你请了他很多次后他还这样,这纯粹是这个男人JP    JP的人哪里都有,我都懒得举例说我碰到过的    只是附议这个AA习惯,我和其他地方的朋友也讨论过,这个不是算帐问题或者感情问题,纯粹是方便。    我和自己闺蜜出去,一样是AA,为什么?因为我不想让她请我,不想增加她的负担,不想她吃亏,虽然这些钱根本不算什么,而她也是这么想的。    一人请一次和AA有什么区别?    AA很好啊,大家负担都小,没有欠着别人下次记得要还的心理牵挂,聚会是为了开心,又不是要在结账时让人请客,让自己BF或者老公买单是另一回事,和朋友出去,为什么大家不开心容易一些~    至于那些讨厌上海的人,随便吧,我都懒得解释什么了,也早习惯读书时同学说我一点不像上海人,虽然我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上海人,以讹传讹很可怕的……  
  作者:薄片红烧肉 回复日期: 20:50:45     ----------------    自以为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这样了    没人能超越你  
  作者:boyhjw 回复日期: 21:08:01     ============================================================    哈~我徐汇区的~~    我是么调查过,不过比例不少这是真的吧,占上海移民人口重要比例这不假吧,难道你这边还能给我个确切数据不成?这有什么可较真的,在点上吗。。。
  我觉得任何地方都有比较热心的人,也有比较市侩,阴暗的人吧
  彪悍大妈是不分地域的    在中国哪里都有    不光上海
  不尽的话题,,,,,,,,,,
  我大学就在上海念的,曾在上海生活过多年,上海话能听懂,但自己说比较费劲,我应该还算有点发言权吧    应该说外地人对上海“排外”的印象不是空穴来风的,说老实话,我去过那么多个城市,最明显有这种感觉的就是上海。不管在商场、职场或者情场上,外地人都能感受到上海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歧视,几个很明显的例子:    找工作,同样的职位,比如中层管理,对上海本地人的要求是大专以上,而外地人呢,就是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要么就是干脆很隐晦但明确的指定:上海户口。这是明明白白写在招聘公告上的;    找对象,除非你已有上海户口,已经有房有车并收入丰厚,而且上海话比较流利——换言之就是典型的新上海人,外地落户上海的精英,否则你一定会听到女孩父母反对自己女儿跟外地人交往;    职场上,上海人会比外地人拥有更优先更多的机会,同事中上海本地人会很奇怪的自然形成一个小圈子,对外地同事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但是一起出去吃饭活动什么的基本不会主动叫上外地人一起,外地人的邀请也一般会礼貌的拒绝,还能经常在闲暇时听到上海同事对外地人的谈论,言辞间充满了厌恶和不屑的语气——虽然他们谈论的一般不是指同单位的外地同事而主要是外地民工,但你会明显感觉到那种排斥感和不舒服的感觉;    其他生活上的碰到的无形歧视就更多了,常能听到上海话中充斥着:“格只小赤佬。。。”、“瘪三”、“乡沪宁”、“洋盘”等词,常能见到上海本地人带着莫名优越感的斜视的眼神,当然,这些都是只有在对着外地人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很奇怪的是,上面的情形,只有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并且很常见),而我跟相熟的上海同学、上海同事之间,却完全没有这种现象,彼此关系非常好,相处融洽。我不知道是因为恶劣的大环境造成了陌生人间的不信任与敌意,还是因为不熟悉所以造就了这样的冷漠和隔阂,但真实情形确实就是这样。    离开上海已经多年了,不知道现在上海这种状况有没有改善一点,还是很想念我的大学同学、曾经的同事们的,现在跟他们也都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只想说,每个城市里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不能因为某些人的品行而把整体都划成了一类,相互包容、理解和沟通是必要的——这对上海人、外地人都一样。
  作者:setsuki69 回复日期: 20:50:18        作者:苦大仇深小马甲 回复日期: 20:45:37          喔……我以前认了一个干弟弟,上海人,我们一起在西安读书的。有次我去找他玩,我们去吃牛肉面,2快5一碗的。他很认真的和我说,我们AA喔。                我当时就囧掉= =我之前请他吃饭已经很多次了……                于是我说,AA个P……你不怕丢人我还怕,2快5我请得起,紧张啥……        然后吃完那顿饭,我再也没找过他- -                从此对上海人印象不好。      -----------      撇开此男有够小气      我觉得上海年轻的一代都不喜欢请来请去      我跟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出去吃饭      大家都是很自动的一人付一半钱      本人觉得这样很好      讨厌那种欠着别人还要记着下次回请的感觉    π~我也喜欢AA,被别人请了得想好什么时候还,否则人家以为你占便宜,请了人家,人家不请我,我也不舒服,好吧……我承认,还是我小气~
  曾经还是LOLI的时候还十分的向往上海的人飘过。。。    来到天涯,发现这最不待见的就是上海东北河南人。。。    囧。。。
  而且有一点,我觉得上海的朋友也不必掩饰或回避这个问题,看看自己常上的本地论坛,或者干脆就开心网好了,上面有多少条歧视或者反感外地人言论的帖子?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排外、歧视的问题肯定是有,关键是你自己能不能意识到,自己能否以真正平等友善的姿态对待外地人。想做哪一类人,不在别人,在乎自己而已。
  其实我觉得人家是讨厌上海人,并不讨厌上海,这就解释了为啥要留在上海了~~~~就像现在好多人讨厌台湾人,但台湾是宝岛,那是不会讨厌的啦~~~
  哈~我徐汇区的~~        我是么调查过,不过比例不少这是真的吧,占上海移民人口重要比例这不假吧,难道你这边还能给我个确切数据不成?这有什么可较真的,在点上吗。。。  ~~~~~~~~~~~~~~~~~~~~~~~  不是我较真,纯粹是你没根据就说苏北移民是最多的  我所知道的数据是,苏北2成,苏南2成,浙北,近3成,本地三成,其他地方可以忽略不计...  不想被别人认为上海人是苏北人的后代  不是歧视苏北人,而是要讲事实。苏北人做为后到者,很能入乡随俗,你看苏北人在市区中有不小的比例,但上海文化中却没有苏北的影子。很多新上海人和外地人就做不到这一点。就冲这一点,我很欣赏苏北人  
  也不光是对外地人,我也被那些大妈歧视过,哎。我还没挑衣服呢,看了我一眼:没你的尺寸!  好德超市的一个,她是外地人其实,看我选冷饮选半天(其实也没半天,我要给公司买的,让买很多的),然后我问她怎么保质期这么久,她说:你买不起的,不要买!激将法?那好,让你的东西过期去!所以说,外地人歧视上海人更严重,其实。那些人明明没来过上海,还要人云亦云。
  - -内什么,我对AA没意见。我和朋友吃饭也都AA.但是我觉得,我和他也不算多不熟了,2快5都要AA,有点无语。。    我和朋友出去一般几块的小钱是谁方便谁付。如果几块都要算那么清楚,那这个朋友做的累不累啊。
  找工作,同样的职位,比如中层管理,对上海本地人的要求是大专以上,而外地人呢,就是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要么就是干脆很隐晦但明确的指定:上海户口。这是明明白白写在招聘公告上的;  ~~~~~~~~~~~~~~~~  现在上海户口已经开放了,北京好像就没开放吧?    找对象,除非你已有上海户口,已经有房有车并收入丰厚,而且上海话比较流利——换言之就是典型的新上海人,外地落户上海的精英,否则你一定会听到女孩父母反对自己女儿跟外地人交往;  ~~~~~~~~~~~~~~~~~~  现在这个社会,谈婚论嫁,顾及经济基础是很正常的事吧?没有哪个大城市是例外的吧。  父母会不支持和外地交往,是因为上海,或者说江南文化和别地的差异很大,容易日后产生矛盾,父母也是为子女着想,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假如你是苏南浙北人,那基本上就没有文化隔阂了,并不是因为你是外地而反对    其他生活上的碰到的无形歧视就更多了,常能听到上海话中充斥着:“格只小赤佬。。。”、“瘪三”、“乡沪宁”、“洋盘”等词,常能见到上海本地人带着莫名优越感的斜视的眼神,当然,这些都是只有在对着外地人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很奇怪的是,上面的情形,只有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并且很常见),而我跟相熟的上海同学、上海同事之间,却完全没有这种现象,彼此关系非常好,相处融洽。我不知道是因为恶劣的大环境造成了陌生人间的不信任与敌意,还是因为不熟悉所以造就了这样的冷漠和隔阂,但真实情形确实就是这样。  ~~~~~~~~~~~~~  发达地区的人有优越感,全世界都是这个现象,很正常的。而且有时也得找找自己的原因,比如没入乡随俗。至于素质不高的小市民,哪里都有,上海也不例外  这位同学和上海的朋友相处得那么好,那上海人的优点相信你也清楚的。我觉得上海人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而优点却被忽视了      
  作者:一瞬永恒 回复日期: 22:10:09  ==============================  你什么生活环境啊,我从小在上海长大,都二十多年了,还是没学会说上海话,但是能听懂,照样和上海人朋友混的很好啊,大家在一起说话也是普通话,他们说上海话我用普通话搭上去也没什么奇怪的(所以我怎么也没有动力学,大家都不说= =),至于鄙视什么的,你那几句脏话有两句是通用的,不针对地域。至于乡下人,其实郊区的就算乡下人了吧,地域无关。至于人家不邀请你,或者谢绝你,那是你跟他们不熟,不熟为什么一定要叫你,一定要接受你的邀请?很熟的好朋友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我有个同事的男朋友就是外地的,不过人家家里也没有怎么反对啊。至于户口问题,那是很自然要考虑的,因为结婚是非常复杂的,你以为北京人不考虑户口?哪个城市都考虑户口,这要扯到将来孩子的户口、社保,乱七八糟好多事情呢,不考虑户口可能吗?  上海不能说是个天堂般的城市,但绝对不是某些人嘴里的地狱,自己混的差不要怪城市不给你机会。
  我99年大学毕业 必须到上海工作一年 先说明下 我爷爷解放后一直在上海工作 而我奶奶在北京工作所以家就安在了北京 我父亲是在上海读到了高中毕业的 但在北京上的大学 所以我爷爷和父亲都会说上海话 我能基本听懂 但不会说   在单位 我经常能听到同事当着我说我的一些评论 当然是用上海话  作为一个北方女孩子 我承认 我的饭量是比上海姑娘大 说话声音高 也许也比较随意 但不至于被评价成那样 这一年 我是水深火热啊 真没办法和他们好好相处 因为从一开始 我就被烙上了北京来的的烙印  什么都是北京怎么这样呢 也许是我小心眼吧 直到我快离开 他们才知道我听的懂上海话 所以 最后都不好意思理我了 以前只是说上海话时才排挤我 但平时还是很友好的  我离开的时候 才和我说 你别太在意 我们没有别的意思
   我大学就在上海念的,曾在上海生活过多年,上海话能听懂,但自己说比较费劲,我应该还算有点发言权吧        应该说外地人对上海“排外”的印象不是空穴来风的,说老实话,我去过那么多个城市,最明显有这种感觉的就是上海。不管在商场、职场或者情场上,外地人都能感受到上海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歧视,几个很明显的例子:        找工作,同样的职位,比如中层管理,对上海本地人的要求是大专以上,而外地人呢,就是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要么就是干脆很隐晦但明确的指定:上海户口。这是明明白白写在招聘公告上的;      ————————————  政策是上面制定的,和上海人无关哦,上海人也只是帮上面办事的,上面有很多决策者是外地人。  怎么说呢,找工作要求本市户口,一方面是出于地方保护,这个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稳定城市固有的基层文化,控制人口数量,不然超负荷也会导致市政投入的增加,那对政府是个大开销,对于基层稳定也有防范的作用。        找对象,除非你已有上海户口,已经有房有车并收入丰厚,而且上海话比较流利——换言之就是典型的新上海人,外地落户上海的精英,否则你一定会听到女孩父母反对自己女儿跟外地人交往;     ——————————  有房有车未必的,不过碍于上海的高房价确实很多人会希望有套房子,结婚后就不用过的那么拘谨,对生活质量会有一定的保障,你知道的,上海的房价跳的很快,但是工资水平涨的很慢,偏偏上海的教育费又是名贵的,你如果没有房子就是说你结婚后不但要还贷,还要存钱给孩子的教育投资的话,会很吃力。  而且上海有些地方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算你是上海人,你要结婚你也必须有套房子。所以一般上海家庭生了儿子的,基本在夫妻俩结婚后就开始帮孩子未来的房子存款了。    另外要上海话流利是出于沟通问题,上海话有些话用普通话是解释不来的,意思不对,而且方言沟通起来更亲切,我觉得普通话比较官腔,用来做书面报道不错,但是不够生活化。  还有就是有些老一辈的上海人,像我妈,普通话能听,但是说不好的,她的普通话很洋泾浜,基本就是普通话加英文加上海话,汗……  我宁愿她说上海话的,因为她的普通话水平真的不是特别好,她的普通话我未必能听懂,还不如上海话容易理解。    = =。至于落户问题,其实是这样的,我妈也不喜欢我找个外地的,因为我家亲戚都在上海,我妈妈身体不好,也不喜欢跑亲戚还要跑到外地去,太累了。  上海人平时串门走个亲戚什么的,或者小夫妻俩有些口角的话,两家老人要调解的话还要跑外地去调解多麻烦啊- -。  另外就是文化上有差异,差异太大的话不一定能沟通的。  恋爱是2个人的事,但是结婚就是2家人的事了,要分开说的。  谈恋爱看的是感觉,但是结婚是实打实的过日子,文化差异太大的话,这些在恋爱中无法显现的问题会慢慢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里暴露出来。当然,如果生活里如果能融洽好,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职场上,上海人会比外地人拥有更优先更多的机会,同事中上海本地人会很奇怪的自然形成一个小圈子,对外地同事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但是一起出去吃饭活动什么的基本不会主动叫上外地人一起,外地人的邀请也一般会礼貌的拒绝,还能经常在闲暇时听到上海同事对外地人的谈论,言辞间充满了厌恶和不屑的语气——虽然他们谈论的一般不是指同单位的外地同事而主要是外地民工,但你会明显感觉到那种排斥感和不舒服的感觉;      ——————————————  - -,因为不了解,厌恶就没有,我对陌生人都是这样的,不管是不是上海人都一样,不会过分的关心,但是也不会表现的很亲热,一切随缘的。  我个人觉得上海人是比较慢热的,起初都不会很热情,但是经过接触感觉那个人和自己的思维逻辑相差无几,可以沟通,那几次后也能接受。  但是说真的吧,外地有些地方的文化和上海的地方文化确实差异很大,不一定能完全接受的话,为了避免摩擦,所以干脆就不接触了,总比吵起来要好。      其他生活上的碰到的无形歧视就更多了,常能听到上海话中充斥着:“格只小赤佬。。。”、“瘪三”、“乡沪宁”、“洋盘”等词,常能见到上海本地人带着莫名优越感的斜视的眼神,当然,这些都是只有在对着外地人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  上海人和上海人也经常这样对骂的- -,其实也算不上骂吧。  我妈有时候还说我是小赤佬,乡下宁呢,口头禅吧……  基本上上海人没人把这几个字当回事的,说过就算了,谁当真谁就是巴子,上海话说这种人就是“吃饱了撑的”闲人。  我奶奶说回老家就是说去乡下的,老家的人来了=乡下来人了,习惯性用语,没有歧视的意思。        很奇怪的是,上面的情形,只有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并且很常见),而我跟相熟的上海同学、上海同事之间,却完全没有这种现象,彼此关系非常好,相处融洽。我不知道是因为恶劣的大环境造成了陌生人间的不信任与敌意,还是因为不熟悉所以造就了这样的冷漠和隔阂,但真实情形确实就是这样。      ————————————  因为文化不通,尤其是南北更不通,感觉就差异很大。  上海开发的比很多内地城市都要早,这种环境下,上海人只能也必须练就了一身本身,免得自己受伤害,用冷漠把自己武装起来,因为花花世界总能吸引各地精英,包括各地来上海寻宝的诈骗集团和暴力组织- -。
  我99年大学毕业 必须到上海工作一年 先说明下 我爷爷解放后一直在上海工作 而我奶奶在北京工作所以家就安在了北京 我父亲是在上海读到了高中毕业的 但在北京上的大学 所以我爷爷和父亲都会说上海话 我能基本听懂 但不会说     在单位 我经常能听到同事当着我说我的一些评论 当然是用上海话    作为一个北方女孩子 我承认 我的饭量是比上海姑娘大 说话声音高 也许也比较随意 但不至于被评价成那样 这一年 我是水深火热啊 真没办法和他们好好相处 因为从一开始 我就被烙上了北京来的的烙印    什么都是北京怎么这样呢 也许是我小心眼吧 直到我快离开 他们才知道我听的懂上海话 所以 最后都不好意思理我了 以前只是说上海话时才排挤我 但平时还是很友好的    我离开的时候 才和我说 你别太在意 我们没有别的意思  ————————  别在意啦,其实就是不了解所以才这样。  我以前在北京的时候还被北京朋友说呢,上海人很小气,都AA,不够大方,说话太小声,不大气,饭量小,几口饭怎么能管饱如果种种。  其实就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 -。  我妈从小就和我说,女孩子,吃精细点,别吃太多,会胖,胖的和头猪一样你以后办什么都不会成功,如此种种,所以初到北方看到北方人吃的那么豪迈确实有些惊讶。  怎么说呢,我觉得上海人对点心零嘴的热爱程度要超过主食,汗,至少我家都是这样,所以当时去了北方了解到北方的饮食习惯,为了不让大家扫兴我也和北方人一样吃了很多- -,结果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胃坏掉了,每天倒腾的厉害。  回沪的时候还胖了很多,花了很大的劲才减下来,记得那时候我妈差点没把我骂死- -。
  作者:boyhjw 回复日期: 22:45:05  作者:如风似幻 回复日期: 23:01:26  =====================================  一起回下这两位  户口的问题,在我刚毕业那时,外地人是很难获得上海户口的,很多做着高级管理层的职位的人都还是外地户口,笑称自己是“打黑工”的,但是当时好像是有个“蓝印户口”的政策,最简单的就是买房上户口了。上海女孩的父母不同意女儿跟外地人交往往往都是下意识的,并不都是因为户口的问题。我以前一个同事,真正意义上的上海新贵,高薪聘请的企业高管,房车户口都落实好了,也下定决心为了女朋友留在上海,但是女孩父母一开始就阻挠,他岳父岳母家拜访了无数次,从不空手的,去了嘘寒问暖,老老实实的忙这忙那帮着做家务,但一直就没得过好脸色,她父母连话都基本不跟他说一句的,就这么做了两年工作还是没办法,后来他跟我说他们要分手的时候都快哭了,消沉了两个月。真的很不能理解。遇到同样状况的还有我的一些大学同学,其中也有苏州人、浙江人,都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后来成的一对里男的倒是江西人。还是那句话,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遇上开明的家长会好些,但当时基本大的环境下上海家庭不太支持跟外地人交往就是了。  开放户口也是这些年才改的,听说现在谈恋爱的话遇到的阻力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主要还是看男方的经济条件、人品性格之类的,可能也是这些年来老一辈的变得越来越开明的缘故吧,不过如果要女儿跟着嫁到外地还是基本不可能的,原因应该是上海家庭对子女都比较宠爱,希望留在身边吧,上海人也不太喜欢到外地生活——我认识的上海朋友基本都这样的。但是开放户口也带来了上海城市承受力遭遇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生活在上海的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也因此带来了许多问题,这大概也是这些年上海人比较诟病的地方。  至于说我当时的状况,我只能说当时我在上海还算混得不错,工作两年后是中层管理职位,收入。。。属于上海中上水平吧,说的那些只是我的亲身感受,倒没有是因为妒忌或者混得差发牢骚什么的。还有关于语言,我大学时跟几个上海同学就是铁哥们啊,经常玩在一块的,他们开口基本上下意识的都会说上海话,我觉得好玩也会跟他们学,再加上我可能对语言还算敏感(囧),所以工作一两年后上海话至少基本还是听得懂的,但自己说只能慢慢说,不太流利。  其实我很反感地域争端,觉得这种以点带面的言论很弱智,并且不尊重人,但是这么多年来关于上海的彼此排斥仇视似乎就没停息过,实在是觉得不可思议。我自己就有很多上海朋友,我希望大家讨论问题时也最好能平心静气点,理智点,能相互理解,这也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动不动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实在是于事无补,没有任何建设性。
  不是我较真,纯粹是你没根据就说苏北移民是最多的    我所知道的数据是,苏北2成,苏南2成,浙北,近3成,本地三成,其他地方可以忽略不计...    不想被别人认为上海人是苏北人的后代    不是歧视苏北人,而是要讲事实。苏北人做为后到者,很能入乡随俗,你看苏北人在市区中有不小的比例,但上海文化中却没有苏北的影子。很多新上海人和外地人就做不到这一点。就冲这一点,我很欣赏苏北人  ————————  反正几代混下来苏北人基本已经和上海这个城市同化了,还好啦,我也有朋友是苏北籍的,没什么大问题,其实还是人的问题,发展到地域上就没意思了,而且上海开放后,拿着半两粮票为上海作出贡献的也有苏北籍的上海人,南浦大桥的建设也有他们付出的辛苦钱。  只要还是文化冲突,到一个地方就尊重并学会融入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民风吧,一个算是帮自己多体验体验,开拓开拓视野,其次要是中国各地的文化真的是一模一样的那不是也很无趣么?  
  [小广,禁。]——花窈然——-- zzeiei-- 操作时间: 00:19:05 --
  作者:lolo_谢 回复日期: 23:37:01 
    上海人和上海人也经常这样对骂的- -,其实也算不上骂吧。    我妈有时候还说我是小赤佬,乡下宁呢,口头禅吧……    基本上上海人没人把这几个字当回事的,说过就算了,谁当真谁就是巴子,上海话说这种人就是“吃饱了撑的”闲人。    我奶奶说回老家就是说去乡下的,老家的人来了=乡下来人了,习惯性用语,没有歧视的意思。  ======================================  关于语言的问题,这个确实好像是这样  我刚工作那会,跟我师傅(一很好玩的胖女人)提起我父母,她都会说“格侬乡下的爷娘哪能办呀”什么的,口音糯糯软软的,一副八卦关切的样子。我听得懂上海话么,自然也没觉得是歧视什么的,还觉得这种称呼蛮搞笑好玩的  跟同事一起出去旅游也会扯着蹩脚的上海话招呼“阿拉切乡下白相呀”= =  不过我觉得这种语言习惯确实容易造成隔膜和误会,比如上海去外地是叫去乡下,但是上海人从外地回上海没有说回乡下的;还有就是“洋盘”的称呼基本上我听到的都是称呼外地人(或者郊区)的,上海人自己彼此间说的没接触过。所以这可能会造成不太熟稔上海话的外地人听了心里不太舒服。所以我说还是个姿态和理解沟通的问题啊。
      开放户口也是这些年才改的,听说现在谈恋爱的话遇到的阻力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主要还是看男方的经济条件、人品性格之类的,可能也是这些年来老一辈的变得越来越开明的缘故吧,不过如果要女儿跟着嫁到外地还是基本不可能的,原因应该是上海家庭对子女都比较宠爱,希望留在身边吧,上海人也不太喜欢到外地生活——我认识的上海朋友基本都这样的。但是开放户口也带来了上海城市承受力遭遇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生活在上海的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也因此带来了许多问题,这大概也是这些年上海人比较诟病的地方。  ————————————————  我解释一下,上海人的家庭观念应该是比较重的,尤其是女孩子,父母很舍不得的= =。  我妈还说,要是以后我结婚,最好让我在我住的小区边上买套房子,因为想我的时候可以随时来看看我。  但是也不需要住在一起,打扰你们小两口的生活。  要是我工作忙的话,她退休以后,平时还可以帮我洗洗衣服,烧烧菜,带带孩子,晚年也不会那么无聊了。    至于上海人为什么不喜欢到外地去么,我想肯定有些人又会说是上海人看外地都是乡下了,所以不肯去外面住,所以我顺便在解释一下。  最主要是上海住习惯了,上海的交通路线,大卖场,便宜货,特价日,精品店,反正这种东西对上海人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但是外地对上海人来说完全是陌生的,要习惯要外地说不定要一个月,半年或者几年,尤其是对老人来说,适应能力肯定比一般年轻人要差点,而且一般性上海人的亲戚朋友还是在上海的比较多,所以一般来说,上海人不想出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
  关于语言的问题,这个确实好像是这样    我刚工作那会,跟我师傅(一很好玩的胖女人)提起我父母,她都会说“格侬乡下的爷娘哪能办呀”什么的,口音糯糯软软的,一副八卦关切的样子。我听得懂上海话么,自然也没觉得是歧视什么的,还觉得这种称呼蛮搞笑好玩的    跟同事一起出去旅游也会扯着蹩脚的上海话招呼“阿拉切乡下白相呀”= =    不过我觉得这种语言习惯确实容易造成隔膜和误会,比如上海去外地是叫去乡下,但是上海人从外地回上海没有说回乡下的;还有就是“洋盘”的称呼基本上我听到的都是称呼外地人(或者郊区)的,上海人自己彼此间说的没接触过。所以这可能会造成不太熟稔上海话的外地人听了心里不太舒服。所以我说还是个姿态和理解沟通的问题啊。   +++++++++++++++++  洋盘也有的,你没听到而已 - -,上海人和上海人也一直说的。  还有上海人有时候叫老外也叫洋盘的- -,其实最早洋盘是用来形容欺负中国人的老外的。
  OMG~~~~~~~地域审美不同吧
   - -内什么,我对AA没意见。我和朋友吃饭也都AA.但是我觉得,我和他也不算多不熟了,2快5都要AA,有点无语。。        我和朋友出去一般几块的小钱是谁方便谁付。如果几块都要算那么清楚,那这个朋友做的累不累啊。  ——————————————  =.=  TX,基本上要是不说清楚,你请了之后我会想办法再回请过去你的。  要是不能回请对方还不收我就想办法送点小礼品给人家,- -,我很讨厌欠人人情的感觉……
   别拿着上海40-60岁的大妈说事        就上海的大妈bh 其他地方的大妈就温油?        不会吧?!        想必这边很多上海网友的妈妈都是40-60岁的阿姨        在看到大家说上海年轻一辈有开明点你感觉有认同感的同时 为嘛没有替被网友妖魔化的4050的妈妈们考虑考虑?!    ————————————  呵呵,其实在上海的40,50一代人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上海的脚步太繁忙,她们才是真正被上海遗忘的人,还包括那些出去后回不来的知情,所以大家对他们多宽容一些吧,他们所经历的那些,都是没参与过上海发展,没经历过上海突变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其实也无所谓上海人不上海人,我对上海人的理解不是单纯的一张户口,而是真正可以体会上海这个城市的内涵,知晓上海的历史,懂得上海并热爱上海,可以真正融入上海这个城市的人,就算他没上海户口,我也把她当上海人,就好比某些有上海户口但是一天到晚还是外地思维,没有把上海当成一个栖息的家,无法对上海(不止包括建筑设施,还有上海这个城市里的人,包括上海人)产生感情的人,把自己看太重,用认为自己是上帝的态度去要求上海整个社会去迎合自己的需要的这种人,就算她有了上海户口,我也当她们是外地人的,因为他学不来用上海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在上海工作累、压力大,没什么朋友。其实跟上海本身没多大关系,只是当在这里生活的不顺心时就连带着这座城市也不喜欢起来了。
  上海人的排外,上海BH的大妈和大叔    说这种情况全国哪里都存在,的确没错    只是在上海,这比例明显大多了
  楼上的,看组数据再说……  2009年最新中国城市人口排行榜百强排名 城市户籍人口(百万)   1 上 海 1270.22  2 北 京 1067.00  3 重 庆 999.05  4 武 汉 768.10  5 天 津 752.21  6 广 州 583.89  7 西 安 497.38  8 沈 阳 488.66  9 南 京 480.35  10 成 都 439.79  11 杭 州 387.01  12 佛 山 338.98  13 济 南 327.55  14 哈 尔 滨 311.77  15 长 春 303.94  16 唐 山 292.75  17 大 连 273.23  18 淄 博 271.84  19 淮 安 266.58  20 太 原 245.65  21 青 岛 241.74  22 郑 州 236.71  23 昆 明 220.04  24 襄 樊 217.67  25 无 锡 215.92  26 常 州 214.63  27 苏 州 212.40  28 枣 庄 206.16  
   近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称,至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去年本市常住出生人口有16.66万人,其中户籍出生9.67万人。此外,上海的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2%。。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       然而,去年4月23日的《东方早报》报道:记者从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联席会议上获悉,2007年上海的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0%。。新华网日报道,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谢玲丽表示,上海2008年可能将结束持续10余年的户籍人口负增长。据透露,生育高峰的来临和符合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育龄夫妇生育,将成为结束上海户籍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许多妈妈选择在这一年诞下“奥运宝宝”。然而,即使是被一些专家称为“生育高峰年”的2008年,上海户籍人口依然负增长。这说明“奥运宝宝”并没有一些专家所想象的那么多。       不但“奥运宝宝”未能阻止上海户籍人口负增长,而且2000年的“千禧婴儿”和2007年的“金猪娃娃”也未能阻止上海户籍人口负增长。事实上,上海户籍人口已经连续十多年负增长了。       人口持续负增长意味着低年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升高。2000年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12.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下降6个百分点。”五年之后的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88%。”可见,0-14岁的人口比例下降速度很快。       据2月6日中广网报道:“记者从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开始,我国将迎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6亿人,占总人口的12%,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将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而上海的老龄化程度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每五个户籍人口就有一个老年人。       那么,今年上海能否结束户籍人口负增长呢?1月22日《文汇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二娃”大增“闪育”现身,上海继续生育高峰》的报道:“告别了‘金猪宝宝’和‘奥运福娃’,上海今年将继续面对生育高峰——据市人口计生委预测,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仍将达到17万人左右。此前两年,上海的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6.6万和17.5万。”如果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预测是准确的,那么今年上海的人口形势仍将与前两年基本相同:常住人口正增长,户籍人口负增长。   ————————————————  -。-  恩,排外的上海人口负增长好几年,但是城市里的人还是越来越多……  
  上海,和上海人,都很好。    连上海去都没去过的外地人不要放臭屁了。      一个在上海生活5年的外地人留!!!
  作者:唯物还是唯心 回复日期: 23:02:45 
    我99年大学毕业 必须到上海工作一年 先说明下 我爷爷解放后一直在上海工作 而我奶奶在北京工作所以家就安在了北京 我父亲是在上海读到了高中毕业的 但在北京上的大学 所以我爷爷和父亲都会说上海话 我能基本听懂 但不会说     在单位 我经常能听到同事当着我说我的一些评论 当然是用上海话    作为一个北方女孩子 我承认 我的饭量是比上海姑娘大 说话声音高 也许也比较随意 但不至于被评价成那样 这一年 我是水深火热啊 真没办法和他们好好相处 因为从一开始 我就被烙上了北京来的的烙印    什么都是北京怎么这样呢 也许是我小心眼吧 直到我快离开 他们才知道我听的懂上海话 所以 最后都不好意思理我了 以前只是说上海话时才排挤我 但平时还是很友好的    我离开的时候 才和我说 你别太在意 我们没有别的意思  -0-----------------------------------------------------  你是世界上另一个我嘛?我也听得懂上海话 我工作第一年被一个上海来的老男人 当着我面打小报告 用上海话 不过这个人就是傻透了 他没调查清楚 他上司是我老爸的哥们  不过 我也是好难过啊 别人当面说你 你还要保持淡定
  找工作,同样的职位,比如中层管理,对上海本地人的要求是大专以上,而外地人呢,就是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要么就是干脆很隐晦但明确的指定:上海户口。这是明明白白写在招聘公告上的;  -----------  都一样,你到哪个城市去找工作都会发觉本地人更多机会的,优先保障本地人就业本来也无可厚非吧?        找对象,除非你已有上海户口,已经有房有车并收入丰厚,而且上海话比较流利——换言之就是典型的新上海人,外地落户上海的精英,否则你一定会听到女孩父母反对自己女儿跟外地人交往;  -----------  也都一样,一个乡下男孩和大都市的女孩,如果男孩收入微薄身份低微女方父母一定会百般刁难,这种桥段各种电视剧里都演滥了,古今中外都一样。      职场上,上海人会比外地人拥有更优先更多的机会,同事中上海本地人会很奇怪的自然形成一个小圈子,对外地同事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但是一起出去吃饭活动什么的基本不会主动叫上外地人一起,外地人的邀请也一般会礼貌的拒绝,还能经常在闲暇时听到上海同事对外地人的谈论,言辞间充满了厌恶和不屑的语气——虽然他们谈论的一般不是指同单位的外地同事而主要是外地民工,但你会明显感觉到那种排斥感和不舒服的感觉;  -------------  还是一样,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哪儿不都有某某同乡会之类的组织吗?中国人本就是爱结小圈子的,前段时间不是还有两地工人群殴至死的新闻吗?        其他生活上的碰到的无形歧视就更多了,常能听到上海话中充斥着:“格只小赤佬。。。”、“瘪三”、“乡沪宁”、“洋盘”等词,常能见到上海本地人带着莫名优越感的斜视的眼神,当然,这些都是只有在对着外地人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  除了“乡沪宁”,其他都不是针对外地人的。  还是都一样,举些例子,比如广东人管外地人叫“捞佬”“捞妹”。北京天津就更别提了,京油子卫嘴子,他们分的更细致,什么“东北大碴子”、“浙皮子”、“广老帽儿”。。。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喜欢一个城市或者不喜欢    但是最最让人BS的是明明嘴上说着不喜欢 却拼命想扎根在这个城市  你得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为你改变    每天都挑刺 眼中当然看不得好了    上海本地人口负增长好几年,但是城市里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就说明了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留下来    说上海话没什么不好 哪里都会说家乡话 去香港还基本上说的是粤语呢 听不懂的话 别人肯定会换普通话说的 那些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的40.50岁的大妈们带有乡音的话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洋泾浜
这有没有什么必要来抨击的     当初相应国家号召 上山下乡的就是这批40.50中的一些 没有读太多书 就派去全国各地的边远农村去干农活 历经千辛万苦回来工作 又经过了下岗的年代 这批人受的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没有评论的权利 素质不高 有时我能理解 他们对生活的抱怨 哪没素质不高的人呢    留在一个城市就多看看它的好 否则对这个城市爱不起来 留下来也是自找烦恼 有些人很快就融入这个城市还是和心态有关系 心中有花 看出去都是花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喜欢一个城市或者不喜欢  但是最最让人BS的是明明嘴上说着不喜欢 却拼命想扎根在这个城市  你得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为你改变  每天都挑刺 眼中当然看不得好了  上海本地人口负增长好几年,但是城市里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就说明了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留下来  说上海话没什么不好 哪里都会说家乡话 去香港还基本上说的是粤语呢 听不懂的话 别人肯定会换普通话说的 那些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的40.50岁的大妈们带有乡音的话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洋泾浜
这有没有什么必要来抨击的     当初相应国家号召 上山下乡的就是这批40.50中的一些 没有读太多书 就派去全国各地的边远农村去干农活 历经千辛万苦回来工作 又经过了下岗的年代 这批人受的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没有评论的权利 素质不高 有时我能理解 他们对生活的抱怨 哪没素质不高的人呢    留在一个城市就多看看它的好 否则对这个城市爱不起来 留下来也是自找烦恼     心中有花 看出去才都是花
  看过一视频,某有点WS的男人,背景是上海某大学吧~视频底下有人评论曰:这不会是我们上海人,一定是你们外地人…(大意),娘捏!自我感觉不要太好哟!
  作者:薄片红烧肉 回复日期: 20:50:45 
    我觉得上海应该是有三类人,上海本地人,新上海人,在上海的外地人.  本地人,一般都有几套房,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本地人最恐怖,收入低,只是人家因拆迁有几套房,在这个地比金子贵的地方,就很把自己当高人一等,这种人别接触,碰到了头比她抬得还高,腔调比她还拿就成了,势利得很.不过,也有很多好的,最起码,在上海问路,很少有人不告诉你.年纪二三十岁的本地人基本还好,就是嗲一点.    新上海人,外地到上海,打拼得很成功的,有了上海户口,有房,基本有车,高薪,这一类人在上海也不在少数,我接触到的都很不错,学历高,有修养,经过的事情多,世情自然通达.    在上海的外地人,包括打白领工的和打蓝领工的,俺们属于社会上最勤劳的小蜂蜜,受资本家的剥削,为上海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到老来却要可怜的老家来养,可是,为了那美好的明天,还是玩命地干呀.    基本本地人和外地人是互相看不上眼的,新上海人是外地人的目标,是本地人只能酸着不敢惹的家伙.    上海很好,只要你努力就会有回报的地方.    -----------------------------------------------------------    看你的分析就知道你不是上海人~    即使4、50岁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房子也大多是自己买的,十几年前就愿意拉紧裤腰带贷款来买房子,还喜欢房子养房子,全民炒房。那种普通工人或者职员,因为买房买得巧,吃得起苦,又懂打理的,能赚几套房子,人家老阿姨是劳动所得,凭本事赚来的钱,人家当年赚3000能存2500,省吃俭用换来现在的成果,有资格潇洒。骄傲么不会的,因为上海阿姨也知道,在上海有千万都不叫有钱人,有几套房子也就过得轻松点,没什么好拽的。至于拆迁分配的房子,或者本地人土地征用分配的公房,在很远的郊区的,根本不值钱的,也没有人会拿那个来骄傲。    真正瞧不起人的是U说的第二、三类中的一部分,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有高学历,固定体面的职业和收入,这边嫌普通上海人怎样,那边又对外来务工人员不屑。这样的新上海人在上海不少,一边看不起别人,一边又拼死拼活地想要他看不起的那些人能看得起他们,活得很纠结,心理常常有偏差。    偏偏上海老阿姨也不客气,遇到这种穿得光鲜亮丽,开口不是标准上海话,态度又傲慢又差的人,故意说人家民工,出入高档OFFICE?那就是坐办公室的民工。    然后那部分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到处说上海人自以为是又排外。    摊手,说人前也要看看自己的行为啊。
  上海人飘过
  东西很好吃,上海的士司机很变态。  两个实例,5个人打的,要4个人坐后面,司机不同意,说上海不可以。结果打两个的,第一个红绿灯路口,旁边停的那部就是里面5个乘客。  另一个是极品了, 从豫园打的去外滩,应该不用跳表,结果带我们兜路,兜路也还罢了,在一个路口,看见前面有人拦车,结果告诉我们到了,下次,发现哪里都不是,问路人甲,他们告诉我们要打车往回走
我~~~~~~~~~~~~~~~~~~~~~~~~~~~~~~~~~~~~~~~哎!
  作者:planetearth 回复日期: 11:14:09 
    东西很好吃,上海的士司机很变态。    两个实例,5个人打的,要4个人坐后面,司机不同意,说上海不可以。结果打两个的,第一个红绿灯路口,旁边停的那部就是里面5个乘客。        这个我说了你表生气哦~~其实你嘴巴甜点,在没有警察的地方,有的司机是肯的,有警察,你再甜也没用,因为要罚钱~~~重则吊销执照~~~~~~~~~~  还有就是看5个是什么人,瘦小一点的,他会叫你弯腰……大学之前叫车一般5个都可以上,大学之后不好意思叫了~
   另一个是极品了, 从豫园打的去外滩,应该不用跳表,结果带我们兜路,兜路也还罢了,在一个路口,看见前面有人拦车,结果告诉我们到了,下次,发现哪里都不是,问路人甲,他们告诉我们要打车往回走 我~~~~~~~~~~~~~~~~~~~~~~~~~~~~~~~~~~~~~~~哎!  ————————————  你乘的是什么出租车,这也是要看的。  其实出租车师傅的生活压力很大的,多数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差,家里有老人小孩要养,所以出来开出租车的,要是可以多赚钱他不会放松的。多跑一笔进帐的钱也就多一笔。  还有就是认牌子,我先头也说了,上海的各种牌子的出租车服务态度和信誉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出租车公司给差头司机的待遇是一样的,所以为了生活,工资待遇比较差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为了生活而斩人。  为什么他们听到上海话就很和气么,首先,上海人知道上海的路线,不容易被骗,他们也就不敢对一口上海话的人倚老卖老。  其次,有亲切感,就和上面的同学说的那样,要是你嘴巴甜点,出租车司机不但不会斩你,还会教你在上海生活怎么样最省钱。  要是不会上海话的话出租车司机多半是有些防备心理的,因为上海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流动人口。要是碰到犯罪分子,有什么经济上的损失,出租车司机只好自己吃进的,所以也不得不提防。  但是上海人就不一样了,上海人生活在上海,一般不会做这种事情,就算做了,要捉拿起来也容易的,不像那些外地流动人口,犯罪之后跑掉了,捉都捉不到。  
  喜欢就来,做个守法有素质的人,不喜欢就别来,去你喜欢的地方呆着
        键是差头公司太坑,指标不肯降,油价又一直在涨,上海人现在连崇明人都不愿意开差头了。因为太吃力,但是工资在上海还不好用来糊口,每天过得都紧巴巴的。  要是外地司机来开的话,今后不是乘客抢司机钱,而是司机抢乘客了。    而且说真的,现在在上海开出租车的外地人比上海人要多,而且看跳消息吧,以后再上海开出租车的外地人会越来越多。  其实我觉得,你要乘差头的话,最好还是找熟门熟路的本地差头师傅,因为他们对上海的路线比较熟悉,外地司机一般对上海的路线不熟悉的,就算不是故意的,他也会无缘无故帮你绕个大圈子,因为他们对上海的交通也不够了解。  我以前也乘过一个外地师傅的车子,结果还是我指路的,他根本不晓得我要他开的是什么地方。他对上海的交通不熟悉,只会开车但是对上海的路线和交通规则是不清楚的。  看看这个新闻好了,上海早就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了。  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钓鱼事件,侧面反映了上海的生活成本虚高和他的工资水平是不成比例的,所以有人宁愿乘黑车也不愿意乘差头,因为实在太贵了,但是黑车的话,生命是没保障的。所以两难了。  上海市劳动局,出租车司机户口最迟2010底前放开,届时  外地的朋友只要在上海有正当居所和押金  将可以申请在沪做出租车司机      
  键是差头公司太坑,指标不肯降,油价又一直在涨,上海人现在连崇明人都不愿意开差头了。因为太吃力,但是工资在上海还不好用来糊口,每天过得都紧巴巴的。  要是外地司机来开的话,今后不是乘客抢司机钱,而是司机抢乘客了。    而且说真的,现在在上海开出租车的外地人比上海人要多,而且看跳消息吧,以后再上海开出租车的外地人会越来越多。  其实我觉得,你要乘差头的话,最好还是找熟门熟路的本地差头师傅,因为他们对上海的路线比较熟悉,外地司机一般对上海的路线不熟悉的,就算不是故意的,他也会无缘无故帮你绕个大圈子,因为他们对上海的交通也不够了解。  我以前也乘过一个外地师傅的车子,结果还是我指路的,他根本不晓得我要他开的是什么地方。他对上海的交通不熟悉,只会开车但是对上海的路线和交通规则是不清楚的。  看看这个新闻好了,上海早就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了。  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钓鱼事件,侧面反映了上海的生活成本虚高和他的工资水平是不成比例的,所以有人宁愿乘黑车也不愿意乘差头,因为实在太贵了,但是黑车的话,生命是没保障的。所以两难了。  上海市劳动局,出租车司机户口最迟2010底前放开,届时  外地的朋友只要在上海有正当居所和押金  将可以申请在沪做出租车司机
  作者:盒子控 回复日期: 20:02:35 
    40-60岁之间的大妈的杀伤力简直超过一个加强排。。  ---------------------------------------------------------    40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也包括叔叔哦!),确实很彪悍,惹不起。。  在公车上,地铁上,抢座位的能力都很强,眼疾脚快。。。不愿吃亏。。。  
  2钻卖家帮顶,打扰各位了,请多包涵~    定居韩国首尔的掌柜MM带来超人气~超实惠~正品韩国服饰~  全部原图实物,绝非国内山寨,首尔空运,不断上新中~
欢迎来逛逛哦   /    来自天涯的同学购物时立减2元~          
  作者:死猪还怕开水烫 回复日期: 11:28:29   作者:lolo_谢 回复日期: 14:19:19     这两个真是坐着打字不腰疼,你都会说嘴巴甜点,有的司机愿意。就说明有的还是很变态啊。  去上海旅游的能有几个是上海人讲本地上海话,这还叫去上海旅游?还说要讲上海话的士老就对你好。现在本地上海人都住郊外去了。  要说人先把逻辑顺序搞清楚
   作者:死猪还怕开水烫 回复日期: 11:28:29     作者:lolo_谢 回复日期: 14:19:19         这两个真是坐着打字不腰疼,你都会说嘴巴甜点,有的司机愿意。就说明有的还是很变态啊。    去上海旅游的能有几个是上海人讲本地上海话,这还叫去上海旅游?还说要讲上海话的士老就对你好。现在本地上海人都住郊外去了。    要说人先把逻辑顺序搞清楚    ————  那也没办法,大家在上海都是讨生活的,不管是外地人还是上海人,你觉得不满意我也没办法,因为上海人不认识路段一般也会被斩葱头的,所以上海人都学的比较精,希望你也学起来,因为上海人很多都是移民,曾经和很多外地人都一样被斩过葱头才慢慢开始学乖的,这是在上海的生存技能,你不能适应就只好请你出去了。  其实真正要怪起来也是上海市政府不好,现在上海的领导人都不是上海人,他们不但不为上海人着想,也不为在上海打工的外地人着想的,物价水电煤出行费每年涨价,但是工资不涨,这日子怎么过?  所以这种差头司机也很无奈的,要晓得,差头司机的工资真的够不上上海的消费,而且这种职业容易得职业病,上海看个小毛病就要三四百,谁看得起,但是生活还是要过么?所以政府不复制上海的低端打工者,所以打工者也只有另外想办法多赚钱了。  ps&我从来不觉得上海市适合旅游的地方,要是你说的是我小时候的上海, 我还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的上海,亚洲第一湾拆掉了,闸北路桥拆掉了,还有前几天我看到很多漂亮的老建筑也被推倒了,你认为现在的上海还有什么可以看得吗?要晓得,一个城市之所以对人有吸引力,除了他的金融发达外,还包括当地的文化,缺乏文化的城市,是不配当旅游重头的。  反正现在的上海上海人也看不懂了,所以我也不怪外地人不喜欢上海,因为连我这个上海人也慢慢开始对这个城市不适应起来,虽然她还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玩年轻人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