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下句妄

通灵佛教网&||||||
--(771)[] newsfy2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乞求指点
凡所有相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故。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所以者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故。,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经所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斯为关键。于此透不过,看不破,则亦放不下,于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之事,犹未梦见在。《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既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无不是空者故。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空无自性故。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也。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真空非空,妙有非有。《楞严经》云: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故。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故。刹那生灭,是谓,了不可得故。识心不可得故,真心不可得故。是故文殊大智,般若之心,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故。是故,离一切相,即一切佛。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宗镜录》云:故知从意成形。千途因心有像。一念澄寂。万境旷然。元同不二之门。尽入之旨。所以傅大士行路难云。君不见。但假空施设。寂静无门为法门。一切法中心为主。余今不复得心原。究捡心原既不得。当知诸法并无根。又无生有二。如通心论云。一法性无生。妙理言法。至虚言性。本来自尔。名曰无生。二缘起无生。夫境由心现。故不从他生。心籍境起。故不自生。心境各异。故不共生。相因而有。故不无因生。亦云。一理无生。圆成实性。本不生故。二事无生。缘生之相。即无生故。是论亦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之义。《无量寿经》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知土如影像;远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故。了此经义,才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才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涅磐经》云: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虚空,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夫犹有未决,疑网不破,再引大乘,详列于下,必也于无所得法中有所得乎!《华严经.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云: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凡夫妄观察,取相不如理,佛离一切相,非彼所能见,迷惑无知者,妄取五蕴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见佛,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于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言辞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诸佛所开示,一切分别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净故,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现在非和合,去来亦复然,一切法无相,是则佛真体,若能如是观,诸法甚深义,则见一切佛,法身真实相,于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如是究竟解,是故名为佛,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无能作所作,唯从业想生,云何知如是,异此无有故,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于法无所著,无念亦无染,无住无处所,不坏于法性.是故,仁者应知,诸大乘经典,所说莫不为此,开示一切法,悉皆空寂。《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量寿经》云:生身烦恼,二余俱尽。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证无所得。《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第十六》云: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云:但以众生,无明痴闇,熏习因缘。现妄境,令生念着。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想。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同。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又云: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心灭故种种法灭,而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圆觉经》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复云: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复云: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是故仁者应知,经云:心生故种种法生,又云:一切法从心想生。不可得法,于此执着,妄想分别,枉居十界,久沉三途。《修华严奥旨妄尽还原观》云:知诸法唯心,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于此,才得“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才能“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嘉证道歌》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因果相,故因果实空,因相相续故,转变故,循环故,因果不空。虽觅因果了不可得,而了了分明。《中峰三时系念全集》云:生而无生。法性湛然,无生而生,因果俨然,所谓生者,即众生生灭之迹也。谓无生者, 即诸佛寂灭之本也。法性湛然者。灵明湛寂。玄妙真常。个个不无。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觉。忽尔动心。认妄为真。迷己逐物。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沉。亘古至今而靡间。当知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谓生而无生者也。无生而生者。众生迷妄入心。积业成果,虚受轮转。妄见生灭。于法性体上。如镜现像。似珠随色。当知镜光本净。珠体绝痕。物境互彰。不违色像。彼色像之去来。犹业果之俨然也。故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实乃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审如是。则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偈云:生灭无生生不生。乐邦那肯禁人行。谁知万丈红尘里。菡萏华开月正明。《佛说十善业道经》云: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云: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若菩萨众生性无二者,菩萨以何相而化众生耶?佛言大王: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法性不住色不住非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亦不住净不住非净。何以故?以诸法性悉皆空故。由世谛故,由三假故。一切有情蕴处界法,造福非福不动行等,因果皆有。三乘贤圣所修诸行,乃至佛果皆名为有。六十二见,亦名为有。大王,若著名相分别诸法,六趣四生,三乘行果。即是不见,诸法实性。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佛言:大王,智照实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法性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缘,二谛四谛,一切皆空。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诸法,一切皆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毕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罗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诸有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善男子若菩萨住于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见。为住世间即非菩萨。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皆空故。若于诸法而得不动,不生不灭,无相无无相,不应起见。何以故?一切法皆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繁引经典,但明法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此,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可得中,只么得!《永嘉证道歌》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楞严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体方法师开示--www真善美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体方法师开示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说我们看到的,都以为是实在的,而《金刚经》告诉我们:你所看到的都是虚幻的、假有的、它是生灭无常的、剎那变化的!不要把它当做永恒不变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知道一切相的非实,不是真正的相,就知道实相是什么了。如果能从否定面,产生真知灼见,看到它的真相,那么你就是如来!你就见法、悟法!真正的超越了、不执着了。如何是“诸相非相”?如何了解一切相的虚妄非实?这就是重点!
实相虽然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又不离现象和语言,让你从否定面去认清它的真相。虽非一切相,而不离一切相。如果是实在的就不会变,但是我们观察一切法,没有一法是剎那不变的。我们每天见面,看起来都一样,不觉得有什么变化,看到桌子和一切法都一样。
现在的科学比较进步,从医学上我们就知道,细胞的新陈代谢,剎那剎那都在变化,听说一秒中还有十万个细胞新陈代谢。桌子虽然是硬梆梆的,但是桌子会不会坏?如果用几千倍、几万倍的放大镜去看,桌子的空隙多得很,它还是剎那在变。我们身心的变化比较容易了解,为什么?孩子会变成青年,青年会变成中年,中年会变成老人,老人会死。这个变化我们都看得出来,但是我们总是觉得有一个不变的心灵吧!心,真的不变的吗?我们的意识真的不变吗?我们执着于心,以为能知能觉的那个就是。
心识的变化很大,一秒钟就可以发生很多的变化,早上想的,到了下午就不一样了;早上还很快乐的,下午就苦得要命;今天遇到好的因缘,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明天逆境一来,就苦得不得了;早上吃甜的,下午喜欢吃咸的。心灵时时刻刻都在剎那变化,不会停止。
不管是物质,还是心灵,哪一法是不变的?哪一法是永恒的?所以,注意啊!我们就在变化生灭的状态中,知道它是剎那剎那在变的时候,就能够否定它的实有性、永恒性。所以,佛陀让我们在生灭无常的现象中,去观察我们的五蕴和一切万法。他用事实的依据,而不是想象的推理,是在当下的事实中去观察我们的五蕴身心和一切万法的现象,都在生灭的变化中。所以注意!佛法让我们在现实现象的当下去观察、了解它的真相,我们从无常的生灭变化中去了解:常不可得、自性不可得、我不可得!那个实有感的自性见才能破。从哪里破?就从生灭的现象中!你才能了解它不可能是常的。
实相是无相的,实相不是我们看到的幻相,所以要体会到真正的实相无相,真的要从相上去破除它的实有感的执着。所以这种“实相无相”的教说,在佛门中叫做“不二解脱之门”。意思是:真正的实相,不是你讲空、讲有可以了解的,不是真正的叫“有”,也不是真正的叫“空”,是“寄言离执”的教意,还是比较倾向于跟空相应的。虽然不能用“有”和“空”来代表它,但是讲到实相的时候,毕竟跟“空”这一边比较相应。但是不要忘记,今天讲“空”,不是有真正的一个空法,只是为了要度可度的众生而说毕竟空!
所以讲毕竟空还是方便,不要听到“毕竟空”,就执着有一个“毕竟空”,就执着在空义或者执着空相。因为很多人听了空义,就执着于空,以为空在破一切,一切都否定了,什么都没有了,变成断灭了,有了这种空执就很难救了。执着在“有”的众生,以空义还能破除这个执着;可是,执着在“空”的人就没有药可医了。所以,一定要彻底的明白“空”的真相,不能因为一个“空”字,就执着在空。对空义不彻底明白的人,很容易执着“空”是断灭,什么都没有。这就不是真正的空义,真正的空义就在有的当下、一切法的当下知道它的非实无自性。
所以万法不能空、不能没有,空不是断灭。由于“空”才能成立万法、才能成立因果法则。这样的“空”跟“有”没有矛盾,不是相对的两边。即有即空,“有”的当下即是“空”,不离“有”而“空”。明白真正的空义,就不会被“空”的观念迷惑了,就不会执着在空,以为“空”是什么都没有。“空”不是在破“有”,“空”是在破“有”的执着、实有性,不是在破有。“有”的一切万法不能破,缘起故。缘生缘灭哪里是能破的!
所以真正的般若空义,不是在否定万法,反而在成立一切万法的因缘果报、一切万法的因果条件。注意! 如果把空解释成跟“有”相对的空,那是不懂空义。“空”就在讲“有”的当下非实如幻、无自性。是在破自性执,不是在否定万法。很多人不了解空,以为空是在破除一切万法,那就错了!“空”在成立一切万法。“有”跟“空”不是相对的两边。
注意听!今天因为很多人错解了空义,把“空”当成断灭,这就是不明空义产生的弊病。错解《中观》的人,就这样谈空义,被后面的人误解了,说“空”是不了义。这些人错解了空义,不是空义有问题,而是这些人所体认的空义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佛法历史的演变中,就有“空、有”的诤论。是因为对空义没有确实了解而引申出来的问题。不是《中观》的“空义”有问题,是体会空义的人有问题,这个大家要明白!今天我们学空、学《般若经》的“空”,一定要把“空”的正义学清楚。要把空义讲得非常清楚是不容易的。能够把空义、中观的空义、般若的空义讲得彻底、明白、清楚、没有障碍的,只有导师的理论。也就是今天我们要用这本讲义的原因。这里讲到毕竟空,也是为了度可度的众生而说的,还是方便善巧,不要执着有一个实在的毕竟空。
&&&& 有人说:实相是客观真理,不是主观的产物,它本来就存在的,是客观的,不是佛来创作的,也不是哪一个人来创作的,是我们从般若的智慧所证的,从般若的智慧体会到的真理本来就这样。所以说不是谁创造的,是法尔如是的,一切的因缘果报就是这样。所以,他是从这个角度说是:客观的真理。
实相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的一个理则,那么另外有人说实相是:超越了能所,在能所相对的观念里面,超越了相对的观念。在“绝对的主观真心”,以为我们有一个能边的主观,它是真心不变的,这就是心的自性。前面是讲客观,后面就变成主观的真心了。
《智论》就是《大智度论》,龙树菩萨的论著。《中论》讲中道,离两边名中道。什么是两边?能是一边,所是一边,离开两边才叫中道;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两边说中道;善是一边,恶是一边,离两边说中道。我们众生的观念都在两边相对的思想里面,只有超越两边的思想,才是真正的中道。注意听!这两边都要超越!
什么是实相?如果你认为它是真实客观的存在,还是实有的观念;如果只是真心的显现,还是能边的作用。离两边名中道,不要执着在实际的理体,也不要执着在心的作用上,这叫离两边。一定要超越能所相对的,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实相!
“实相,在理论的说明上,是般若所证的,所以每被想象为『所』边。同时,在定慧的修持上,即心离执而契入,所以每被倒执为『能』边。其实,不落能所,更有什么『所证』与『真心』可说!”
我们在理论上说明什么是实相,当我们有了般若的智慧,就能证到了。好像般若的智慧是能边,所证的实相是所边。这样的解释,我们无形中就分成能所了。般若是我们的智慧,般若所悟的,那么般若是能边,所悟的就是所边。
所以,在理论的说明上我们很容易以为:所证的就应该在所边。这就是解释上会产生的盲点。我们要注意了!凡有言说都不是实相,只要有言说就能找出它的盲点。但是,不得已的解释是一定要的。
如果我们今天在实际的修行上用功——定慧等持,我们就在心灵离开执着的时候、心灵超越了执着而契入的时候,以为心超越了是能边的功能,就会被执着在能边。而真正的了解实相,是超越能所的。超越能所的时候,还有一个所证的东西吗?还有一个所证的实相吗?如果有一个所证的实相,也变成实有的了,也不叫实相;如果有一个能知的真心,也不是真正体会到了实相。真正的证入实相,就没有了能所!也没有所证跟能证!这个时候离言的实相
但是我们今天解释它,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入处,就要靠语言的表达。所以只要有语言,就能够找出能所。所以说,只要有言说的都可以破。注意啊!所以我们的言说还是方便,今天在这里说法也是方便。方便不得不用,如果不用大家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知道方向和目标去体会以后,体会到了,就不会执着在语言了。
所以说过河的时候需要船,真正过河了,到彼岸的时候,船就不要背在背上走了,不然会变成负担。即使是你学的法,听到的法,只是过河方便的一个工具而已。真正体悟到实相的时候,这些都要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所有的语言都是假名说、方便说。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凡有所像皆是虚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