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硬盘的上市公司涉足芯片领域有哪些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涉足20家上市公司 “紫光系”A股布局有点杂?_网易财经
涉足20家上市公司 “紫光系”A股布局有点杂?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涉足20家上市公司 “紫光系”A股布局有点杂?)
截至去年年末,在不经意间,“紫光”的名号已出现于多达20家股东榜中,在群雄并起的资本系阵列中不落下风。梳理“紫”的资本谋局,贯穿其中的无疑是对资本和产业的不寻常理解。对于、紫光学大这样的“嫡系部队”,其一如既往地精心培育;对于中兴通讯、TCL集团这样的产业龙头,其依势借力,纵横捭阖;对于浪莎股份、山东金泰这样的“小市值”,其频频出手,熟谙高抛低吸。只是,在浩瀚股海之中,被视为“中国IC产业的革新者和希望”的“紫光系”,旗下既有乘风破浪的巨舰,也有垂钓港湾的小艇,如此布局似乎还是略显庞杂。热衷“小市值”虽然在重组新规之下,借壳及类借壳行为都受到诸多限制,但作为一家擅长技术、深耕产业并有着高校背景的大集团,“紫光系”却依然对壳特征明显的小市值上市公司情有独钟。如*ST中发于去年12月28日公告,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紫光通信、西藏春华、西藏通信、健坤投资于去年8月1日至12月26日,以16.87元至23.5元每股的价格,买入上市公司股份792.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至此,“紫光系”已将*ST中发15%的股权收入囊中。由于*ST中发现任控股方瑞真商业去年6月才将这一上市平台拿下,并被市场认为有意注入相关资产。“紫光系”的咄咄逼人,无疑令市场怀疑其直接奔着控制权而来(虽然公开表示增持系出于对*ST中发“未来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及转型发展的信心”)。瑞真商业则更是如临大敌,高位火速加仓至持股25%,巩固控股权。事实上,“紫光系”去年以来一直对“小市值”公司颇感兴趣。据记者统计,“紫光”的名号去年已出现在浪莎股份、山东金泰、、威尔泰、宁波富邦等一众小市值公司的股东榜之中,并对其中一些个股进行了波段操作。以浪莎股份为例,紫光集团于去年一季度进入公司股东榜,以392.52万股的持股数量、4.04%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参考浪莎股份去年一季度的股价,紫光集团入股成本或超亿元。随着市场对“壳概念”炒作的升温,浪莎股份股价不断攀升,紫光集团也开始展现“财技”。至二季度末,其进一步加仓浪莎股份至410.77万股,而到了三季度末,其已经减持了138.34万股,将部分收益落袋为安,剩余部分则继续享受上涨的浮盈。在沪上某私募人士看来,小市值公司的确是去年下半年的市场热点之一,不少资金竞逐其中,“紫光系”涉足多家此类公司,对节奏拿捏可谓精准。未忘“大战略”熟谙A股“炒壳”套路的同时,“紫光系”也不忘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得更多“质优价廉”的筹码。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紫光系”通过参与定增、配股等方式,取得TCL集团、航天通信及太平洋等上市公司股权,总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其中,“紫光系”旗下紫光集团和紫光通信于去年一季度入场,参与了太平洋的配股。配股完成后,二者合计持有约1.17亿股太平洋,分别位列第五、第六大股东。在对TCL集团的投资上,紫光通信2015年初斥资约10亿元获得近4.8亿股股票,成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而这笔投资也是“紫光系”在A股市场上数额较大的投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紫光系”对于“非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思路与上文中所谓的“炒壳”还是有所差别。从标的上市公司资质来看,无论是TCL集团,还是航天通信,均是行业内颇有实力的企业,与之相对,“紫光系”持有这些标的股的时间也更长。有熟悉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人士表示,二级市场买入往往只需单方面决策,而参与定增、配股等运作,则需与相关上市公司反复交流。在此类投资中,“紫光系”能够与上市公司建立紧密联系,为后续动作做好铺垫。去年2月,TCL集团就曾公告,与紫光集团携手,利用双方优势打造一支目标规模为100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该基金将重点投资于紫光集团和TCL集团的产业上下游,并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领域展开直接投资、并购等,未来主要通过项目上市或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路数“不明晰”在记者的采访中,也有多位市场人士表达了对“紫光系”四面出击的不解。“作为有着清华背景的产业集团, 紫光系 肩负着产业升级、技术突破的重要任务,为何除了一些战略布局外,还要在A股市场零散投资赚 小钱 ?”据“掌舵人”赵伟国的描述,紫光的定位是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与投资集团,业务聚焦“从芯到云”,重点布局移动芯片、大物联网、存储等相关领域。“紫光以国家战略为方向,以国际并购为路径,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团队激励为基础,以产业整合为目的,以快速卡位为突破,从而超常规、超大规模地快速形成产业集成。”显然,这是一条有望与国际巨头抗衡的独特发展之路。“紫光系”此前的动作也大多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例如,紫光集团此前对展讯、锐迪科的收购,紫光股份对“新华三”的控股,紫光国芯数额巨大的并购,都令市场看到其领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决心。
“由于 紫光系 旗下业务众多,尤其是存在规模较大的尚未证券化的资产,其势必希望借助资本平台,把优质资产推向台前。”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是“紫光系”竞逐*ST中发的原因。目前,“紫光系”控股了三家A股上市平台,分别是紫光股份、紫光国芯、紫光学大。其中,紫光股份为“紫光系”旗下的IT信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的平台;紫光国芯为存储器产业板块的平台;紫光学大则分属教育板块。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现有的上市平台数量似乎难以满足“紫光系”的产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紫光系”在“炒股”上并没有花费太多,按照建仓的平均股价计算,总计耗资约30亿元,这对于动辄斥资数十亿美元海外淘金的产业巨头来说,仅是九牛一毛。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邵好 李兴彩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涉足高碑店市上市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