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厂怎么赚钱排出来的污水对水稻有没有影响

塑料厂藏身城中村偷偷排污 回应:污水处理设备已启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塑料厂藏身城中村偷偷排污 汉阳区环保局回应本报:污水处理设备已启用,现无外排 【视频曝光】 在汉阳区汤山村朱湖新港,远远就能看见一个烟筒冒着黑烟,走近一看,一家没有厂牌的塑料厂藏身于此,偷偷排
原标题:塑料厂藏身城中村偷偷排污 汉阳区环保局回应本报:污水处理设备已启用,现无外排 【视频曝光】 在汉阳区汤山村朱湖新港,远远就能看见一个烟筒冒着黑烟,走近一看,一家没有厂牌的塑料厂藏身于此,偷偷排污。 据了解,该塑料厂主要经营废旧塑料回收,清洗废旧塑料时使用锅炉烧水,燃烧产生的黑烟以及用塑料造粒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都未经收集处理就直接排放,洗涤废水也未经处理用管道直接排入厂旁的河沟,与河沟相连的是正在综合整治的龙阳湖。&& 12月中旬,督查员再次来到该区域,发现污染依然存在,河沟里的水呈乳白色。 【现场回应】 市环保局局长李湛:我们有治理污染的决心。城中村的小作坊就像割韭菜,很难治理。从治标的角度,要加强监管、解决问题。从治本来说,要加强城中村的治理,用发展来解决问题。 【本报追访】 汉阳区环保局局长涂世平:今年5月9日,区环保部门查明了曝光企业从事粉碎加工、清洗的废水不处理、直接外排,同时锅炉冒黑烟的问题。环境执法人员现场要求其停止生产并接受处理。 & 5月30日,该企业仍未整改。环保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依法对排污设备进行了查封。播出的短片,应该是在查封之前拍的。随后,企业联系污染治理厂家,进行了设备安装,设备在12月调试完毕,现在废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没有外排。
[责任编辑:魏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塑料厂排大量废料污水 严重影响环境_网易江苏本地
塑料厂排大量废料污水 严重影响环境污水蔬菜 监管有真空(图)-搜狐新闻
--------------- &
污水蔬菜 监管有真空(图)
时间:日03:00
【来源:重庆晚报】
  梁滩河水如墨汁,河面飘油污,菜农只得用污水清洗、浇灌蔬菜,对人体有害的蔬菜又卖进了主城区(详见本报昨日3版)。
  谁在监管污水蔬菜?昨天,记者走访了九龙坡区农业、环保等部门,发现存在一些监管真空。甚至有人认为,污水浇菜的危害只是给菜农带来皮肤病,对农作物乃至人体没危害。污水对蔬菜危害多大?镇政府:我们认为没有危害
  昨下午,九龙坡区含谷镇开发办主任谭维富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简称“记”):梁滩河沿岸部分村民用污水种蔬菜,你以前是否知道?
  谭维富(简称“谭”):这个我还不知道,但类似事情听说过。
如有些人将河水抽起来,结果毒死了邻居养的鱼,引发纠纷。
  记:含谷镇在梁滩河两岸,有多少蔬菜地?
  谭:1996年文盲曾搞了个规划,建主城区的菜篮子工程,准备弄1万亩蔬菜基地。这几年由于到处搞开发,菜地萎缩了不少,已不足1万亩。
  记:除了梁滩河,有没有其他水源?
  谭:实际上,种菜需要的水并不多,如果不是干旱,大家不会到梁滩河抽水。当然,如果种水稻,整水田,需要的水比较多,到梁滩河抽水,有这种情况。
  记:抽这种污水浇地,有什么危害?
  谭:人在这种水中整田,浸泡后脚会发痒,起红疙瘩,对皮肤有一定损害。
  记:对农作物,比如蔬菜有什么危害?
  谭:农作物的生长期比较长,从我们的认识上讲,没有危害!现在也无权威鉴定。
  记:含谷镇现在有多少家企业?是不是都有污染治理设施?
  谭:有20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从事摩配业务。有些企业的污染比较小,就没污染治理设施。比如精加工等,少许废水会直接排放。
  记:梁滩河流到含谷镇后,为什么变得那么黑?
  谭:污染原因非常复杂,有工业废水、有生活污水,还有养鸭场的废水。这是个大问题,一直没得到根本治理。今年有个规划,在宝红村修建污水处理厂,要求我们今年作前期工作,明年开工,竣工后水就没有这么黑了。这个工程已经说了很多年,我们正在准备。
  当地老百姓对记者说:梁滩河的污染,已有人来看了10多次,还打水测了10多次,但一直没得到治理。污水蔬菜重金属几何?农业部门:我们没有专项监测
  昨天,记者来到九龙坡农林水利局土肥站,咨询污水蔬菜的监测和土质问题。
  该站负责人称,要监测那些土质中的重金属含量,程序很复杂,价格也昂贵,所以一直没有搞,“到哪里取样?哪里的土质才能代表全体?我们也拿不准。”
  那么土肥站的日常监测主要做些什么?他回答:主要监测土壤酸碱度、氮、磷、钾、硼、锌、铜等对农作物有益的微量元素。最近几年来,主城周围的菜地有变酸迹象,很多土壤太酸,种菜时得撒点生石灰中和一下。酸泥巴除了影响部分蔬菜生长之外,对人体并没有多大害处。
  记者提出看看含谷镇的菜地土质日常监测报告,他在电脑里找了很久——没有。该负责人解释:我们平常主要做课题和专项实验,土质监测很少,好像最近几年都没搞过。
  关于蔬菜质量问题,该监测站一女士回答:一般只做农药残留量、有机磷监测,“要问污水蔬菜的重金属含量,我们无法回答。”梁滩河污水有多糟糕?环保部门:完全丧失水体功能
  九龙坡区环保部门监测表明,梁滩河里的水质是劣5类——这是水质系统中污染最严重的级别,已完全丧失水体功能,这种水绝对不能浇菜,更不能洗菜。
  监测报告表明,梁滩河白市驿和含谷段今年1月至5月的水质严重超标。其中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污染物超标率达100%,此外还含一定汞和铅。铅在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白血病。
  昨上午,该区环保部门派出执法人员,对含谷镇和白市驿的污染企业进行紧急排查。大家首先来到沃特美金属公司,在该公司某车间,执法人员首次发现了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六价铬,该公司对此却无任何处理设备。公司负责人解释:“我们绝对不会乱排,都装在这些桶里,大约过一个月,积存到1吨左右,就送到南坪一家公司处理。”
  在银角制动公司厂房外边,该公司排出的一种银灰色物质形成奇异风景——这种物质流向梁滩河,将岸边的小草染成灰色,如同雕塑般挺立,微风吹拂,纹丝不动。附近的黑色河水缓缓流动,将污染不停向下游传递,执法人员正对此进行深入调查。
  另据悉,含谷镇华新村,已修好厂房的塑料一条街,已被有关部门叫停。含谷镇政府昨天介绍,这里原计划发展十来家塑料厂,由于污染严重,又处于梁滩河上游,所以环保部门不同意,就停了下来。何去何从,尚在争论中。
  首席记者 刘邦云/文 记者 罗川/图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精品专题推荐
&精彩生活&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秋天不回来
频道精彩推荐
唱给你的歌
··········
··········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稻田大多早已收割完毕,有的已经种上小麦,只有一处面积十几亩的水稻一镰未割,十分显眼。水稻的主人、当地种粮大户余林朝十分心急地告诉记者:“我特意留下这十几亩水稻作证据,怕割了后上游污染企业就不认损失了。”原来,余林朝家今年近300亩面积的水稻减产了,而减产的原因,他怀疑是位于灌溉渠上游的金星村十多家塑料加工厂违规排放污水所致。
&&&&在余林朝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金星村。刚到金星村,记者就被一条正在排放污水的一米多宽水渠“抓住了眼球”:红褐色的液体源源不断地从上游流来,不时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偶尔流过的塑料薄膜垃圾让人作呕。余林朝告诉记者,这条水渠原先是农田灌溉设施,而现在却成了金星村十多家塑料加工厂用来排放污水的明渠。
&&&&顺着水渠走,记者眼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堆,它们是一些捆绑在一起的塑料口袋和塑料薄膜。据介绍,这些塑料制品都是当地塑料加工厂的原材料。加工厂从外地回收这些塑料口袋和薄膜,水洗后加工成塑料颗粒销往江浙等地。余林朝告诉记者,先前看到的污水就是这些塑料加工厂清洗这些塑料原材料所产生的。“这些水非常脏,成分非常杂,我的300亩水稻今年因为污染损失了近四成。 ”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还听到这样一句顺口溜:“金星村发了财,过湾村得了癌”。对此,过湾村一位熊姓村民有满肚子话要说。 “金星村在水渠的上游,过湾村在下游,他们在上游搞塑料厂有十多年了,都发了财,但是整天排放污水,我们过湾村村民的健康都是问题! ”据他介绍,过湾村农田灌溉主要依靠那条水渠,而村民吃水却直接取自地下表层水,“水渠里的水肯定会渗到地下,影响我们吃水,我们的健康问题谁来管? ”
&&&&过湾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村和金星村因为这条水渠排污多次发生冲突,两村关系到现在都不太好。“我们去找政府,但是没有用,今天来查,明天又继续生产。 ”
&&&&当天下午,记者以过湾村村民的身份来到舒城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暗访。据该大队教导员朱学平介绍,金星村的塑料加工厂有18家,大约一半的加工厂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属于无证办厂。以下是记者和朱学平的对话。
&&&&问:建设一个这样的塑料厂需要不需要做环评?
&&&&答:按照规定是需要的。
&&&&问:那这些加工厂有没有做环评?
&&&&答:都没有做。
&&&&问:既然没有环评,你们为什么让他们建厂生产呢?
&&&&答:我们是执法主体,真正的责任主体在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提供给他们土地、供电,工商部门还未经环评手续就给办了营业执照,我们确实很难监管。
&&&&问:为什么排污现象那么严重不去整改呢?答:我们上半年去过一次,还关停了,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当地政府又继续让它们生产了。
&&&&问:看到污水正在排,你们不能管一下吗?
&&&&答:我们一个月下去查一次,如果让我们看到正在排污,我们肯定会下令整改的。
&&&&朱学平同时透露,即使是有营业执照的加工厂,也并不是所有的都有污水处理设施,有设施的也不是都在用。 “谁家办厂不想盈利,他们都想省事。 ”
&&&&记者采访相关人士了解到,一家工厂项目需要经过土地、规划、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的重重审核后才能获准建立。而南港镇金星村这18家塑料加工厂,只有一半取得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的前提――环境影响评价却没有一家企业去做,这不禁让人对当地政府的暧昧态度产生怀疑。
&&&&过湾村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政府宣传那么多年的环保,我们都知道先污染后治理不科学,为什么政府部门却不知道呢?我们村民的健康问题难道真的没人管? ”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 陆杨)
(责编:马 祥 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塑料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