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自主创业小项目 一个是未来的国企经理我该怎么选择

国企vs民企:未来的可能前景
  国企改革的过去   若要理解中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未来,则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中国国企改革和民企崛起的历程。   在邓小平发起改革之前,和其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经济被国有部门垄断,几乎完全不存在民营企业。因此自然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即改革国企和发展民营经济。   接下来的30多年,国企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年,年,年。每个阶段背后的理论和政策工具都不同。   在第一阶段,即从1978年直至1992年初,改革派官员与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国企可以通过改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因此,没有必要变更国有产权。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官方的改革政策是&政企分开&、&放权让利&-也就是给予企业必要的经营自主权,以让经理人根据市场供需状况作经营决定,并且允许企业保留一部分经营利润,以激励管理层和员工努力工作。   应当说,这样的改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Grove 等,1994; Zhang,1997)。然而,国企的整体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到1980年代末期,面对来自非国有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和外资在华合资企业的激烈竞争,国企不仅在效率和竞争力上落后前者,大部分国企离开了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就无法存活。到1990年代初,许多国企过度负债,难以偿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直接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稳定。对地方政府来说,国企从曾经的财政主要贡献者变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1992年,工业国企中亏损国企的亏损额超过了盈利国企的盈利额。   1980年代不尽如人意的国企改革史给我们上了很大一课。到1990年代初,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已意识到没有产权结构的根本变革,国企改革很难推进。在邓小平1992年春南方谈话号召再次回归改革路线后,中共十四大正式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列为改革目标。改革的指导理论转变,开启了国企产权改革的新篇章。尽管&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仍是官方的原则,多种形式的民营化和部分民营化受到鼓励,或在&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庇护下,至少得到默许。许多地方政府启动了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到1997年,大部分县属国企和乡镇企业都已实现了全部或部分民营化。1998年,部分受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中央政府发起了&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推出了1000家大型国企的公司制试点。到2003年,大部分直辖市级、省级,甚至中央级的企业都通过产权多元化、上市等措施实现了公司化改制。国企逐渐开始从竞争性领域撤退。   以1992年为转折点的国企改革政策的转变,意味着在国企改革的第一阶段,国有部门仍在扩张,而在国企改革的第二阶段,国有部门收缩了。例如,年,国有经济部门的职工人数从6000万增加到8000万;然而,1992年后,这一数字逐年降低到2004年的3000万,仅相当于1978年时的一半。(中国统计年鉴,2005)   2003年新一届政府执政,国企改革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那一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成立,国务院体改办并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之后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自那以后,除了国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成功上市外,改革失去了原来的势头。   民企的发展   中国民企的发展与国企的改革齐头并进。与早期的官方理论--认为只有公有制企业(包括国家和集体所有)才是社会主义--一致,民企直到1988年后才真正在法律意义上合法。尽管在实际操作层面,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就业压力容许了民企自发的发展,中央政府却不时地压制民企。民企的合法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包括几次行政和立法的改革步骤。个体户在1982年获得合法地位。私营企业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后,在1988年获得法律地位。即使是在那以后,私营企业仍然在政治和行政层面受到歧视。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政府发动了又一轮对民营经济的打压运动。因此自然地,几乎所有在1980年代成立的非国有企业都注册为&集体企业&(在农村地区则是&乡镇企业&),尽管其中许多实际上为私人所有并运营。   与国企改革一样,1992年同样是民企发展的转折点。在邓小平对改革的重新推动下,政府转变了对私企的反对态度。民企受到的歧视有所减轻,民企的发展甚至受到鼓励。越来越多的新民企建立起来,乡镇企业逐步摘掉了他们的&红帽子&,变成了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私企。通过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许多小型甚至中型国企都转变成了私有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   在世纪之交,民企已成为中国新建企业的主流的所有制形式。例如,年,民企的数量增加了15.1% 。而在同一时期,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数量减少了4.1% 。高科技产业和互联网热潮进一步推动了民企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私企在总的工业增加值中的比例由2001年的6.1% 增长到了2010 年的30.5% 。(中国统计年鉴,2011)   随着私有部门的发展,三种主要的企业家族群渐次浮现:(1)农民出身的企业家,(2)官员出身的企业家,(3)海归及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这三代企业家在他们的教育背景、创业产业、企业所有制和治理、融资,特别是与政府的关系方面都各不相同。然而,三类企业家却融合成了一股新的增长势力。   国企:从后退到扩张   2003后,各界寄望经济改革将得以继续和深化。但真正发生的却是改革的停滞,甚至是自2005年后在某些方面的倒退。尽管私有部门仍在有机生长,国企在一些关键行业却日渐富有扩张性和进攻性。国资委的目标变成了做大做强国企。年间,国资委将其管辖下的196家央企重组为120家,让国企在一些关键行业变得更加强势。在国有垄断行业,如石油天然气、电力,国企把其垄断的触角延伸到了上下游领域,挤出了民企,或令其生存日益艰难。在产煤大省山西,国企在年间强行兼并了几乎所有民营煤矿企业。这样的强制性兼并重组也发生在其他行业(如钢铁和民航领域)和其他地区。(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2011)   这一现象被称为&国进民退&。&国进民退&背后有多种原因。首先,高层领导人从整体上而言不再是市场派的改革者,而是正统的国家主义者。其次,国企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都变成了既得利益者。再次,2005年以后公共舆论转向青睐国企。最后,2008年和2009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所谓的&中国模式&-以强大的国有经济和政府干预为特色-变得越发具有吸引力和合法性。这部分解释了为何国企在2008年以后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和专制。   未来的可能前景   30多年的经济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尽管相比国企,民企一直受到歧视,&国进民退&在过去几年变得引人瞩目,但总的趋势却是国有领域的收缩和私有领域的扩张。国企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80.7% 减少到了2010年的26.6%,而同一时期私企的份额从几乎是零攀升到了30.5% 。在39个行业中,到2010年时国企退出了其中的20个(国企增加值比例不到20%)。(Li Zhaoxi,2012)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企如今大体上贡献了不到40% ,而非国有企业贡献了超过60% 。   然而,国企仍在关键行业,如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国企在金融、通讯、石油天然气以及公用事业中占据垄断地位。换言之,国企在30多年后仍掌控着中国经济的命脉。   此外,国企和民企间不存在公平竞争。国企仍享有许多政策和法律赋予的特权,民企仍在融资、市场准入、税收以及其他方面遭受严重的法律或行政意义上的歧视。一些关键行业仍未对民企开放。   国企主导这些行业并非由于它们的市场竞争力,而是因为它们拥有法律和政策赋予的排他性地位。   更重要的是,尽管&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已明确写进了2004年新修订的宪法中,私有产权在中国仍未受到真正保护。政府对民企的政策总是变来变去,缺乏可预期性。通过各种手段对私有产权的收缴不时发生。过去几年中商界人士的大规模移民,说明企业家阶层对未来并不非常乐观。   过去几年改革的停滞让许多人担心。民企和国企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一代领导人的改革精神和政策主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标,并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政策主张,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虽然预测未来总是有风险的,我还是有些信心,相信改变会到来。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目前的经济增长放缓说明,除非彻底改革增长模式,中国很难持续保持经济高增长。过去30年的高增长建立在低劳动成本、出口导向的基础上。随着劳动成本的增长(过去10年年增长15%),出口愈加困难,中国企业必须变得更有创新性。这一转变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家活力的激发,而非国企的扩张,因为国企没办法有创新性。   第二,国企在关键行业的垄断已造成广泛的不满。消费者抱怨高价格和低服务质量;企业家批评国企的不公平竞争;公众指责国企搞裙带关系和大规模腐败;民众甚至要求分享国企的垄断利润,不满于它们利益自肥。所有这些都说明国企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们欢迎了,这为国企的民营化提供了积极的公众基础。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发展民企的新三十六条,允许民企进入所有行业。新一届政府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审批制改革,并将以&负面清单&和&事后监管&代替事前的全面审批。虽然考虑到大量法律和行政壁垒仍存,加之普遍存在的&改革疲劳症&,这一改革政策的实施将颇为不易,但这一举动本身却说明,我前面谈到的两点考虑已引起了最高决策层的注意。   第三,大量研究都证明国企不如民企有效率。一部分国企利润高,仅仅是因为(1)垄断,(2)过去几年资源价格的上涨,(3)它们使用了许多免费或准免费的资源。(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2011)但过去几年国企也因为过度扩张和廉价信贷而变得负债累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它们的利润将下降,甚至转为亏损,不良贷款将重现。如果这一现象发生,政府将被迫民营化它们,正如1990年代中后期所做的一样。   第四,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已面临赤字。随着人口老龄化,赤字必然会变得很大。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把国家在国企中的股份转化为社保基金,或通过出售国企筹措资金。事实上,国有股份的转化已于近几年开始了。   以上四个原因将促使政府迟早回到被中断了的民营化的道路上,并给予民企发展更大的空间。即使是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政府也必须这么做。   现有国企的民营化现在主要是一个政治决策,在技术上不是件难事。考虑到多数大国企已在股票市场上市,政府需要做的只是将其所持的股份转让给民营企业,或分发给居民。预计在未来10-20年内,国企占GDP的份额下降到10%或更低是有可能的。中国或许将成为一个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当然,考虑到中国改革的不确定性,其他的未来场景也是可能的。然而,如果民企不能成长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我相信中国经济会在将来遇到大麻烦。   作者简介:张维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您的位置:>>>正文
进国企私企外企还是自主创业 网友们各有说法
  华龙网讯 为劝儿子进国企,河北母亲3年来10次来渝,57岁母亲刘喜梅与80后儿子的故事,连日来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昨日,全国上百家门户网站转载对此事的追踪报道,各省市网友纷纷参与对此事的讨论。截至昨天下午5点,仅网易就有63671条网友发表评论,搜狐和新浪两大网站,各自有2网友留言。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媒体纷纷对此事表示关注,央视1套、12套,北京电视台等17家国内电视媒体希望能共同关注此事。
  众多读者谈论了自己的观点。
  陈云才(62岁,云阳人):我想把我身边的例子讲给这位母亲听,希望能说服她转变观念。我朋友的一个儿子曾经也在国企上班,还当了科长。由于他是技术人员,要随工地到处跑,他干了几年后便辞职回了云阳老家。当时我朋友也是苦口婆心劝儿子,放着那么好的工作不要,偏跑回老家当个公司职员,争论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尊重了儿子的想法,现在朋友一家生活得很幸福。
  黄静(58岁,渝北区人):看了报道,我的感触很深。几年前我的情况和刘喜梅一样,为孩子的工作操碎了心,也曾经赌气一个月不跟孩子讲话,但后来还是选择了尊重孩子的想法。我儿子性格内向,大学毕业后,我们建议他进保险公司做推销,锻炼一下胆量。当时只是想让他锻炼几年,哪知后来他却不愿换工作了。我觉得做推销不是长久之计,孩子却有他自己的想法,大家都不愿妥协,就这样冷战了一个月。后来,我还是想通了,妥协了,娃儿大了,自己的事还是要让他自己选择。
  孟晓辉(32岁,河北人):我也是河北人,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这位母亲,请尊重儿子的想法。大学毕业后,我就职于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很轻松,福利待遇也不错,但在工作了9年后,我于今年2月选择了辞职,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父母也表示了反对。但我很幸运,在与父亲有效沟通后,他们选择了尊重我的意愿。
  不久前,我应聘到了重庆的一家软件公司,尽管自己砸了手中的铁饭碗,但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更充实,处处充满机遇,我很庆幸自己的这份选择。
  陈彦辉(30岁,四川人):持续关注此事,这也引发了我们家庭的大讨论。刘喜梅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我们这个家庭所在经历的。1年前,我弟弟从山西的一家国企辞职回家,他说忍受不了千篇一律的生活状态。但因为父母的不理解,引发了很大的矛盾,现在弟弟状况很不好,独自在外租房居住,而且也没有心情再找工作,我也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像刘喜梅和她儿子一样,有机会打开心结。
  母亲3年10次来渝劝儿子回老家进国企,儿子却执意留在都市独自打拼。年轻创业者,是选择承受压力在都市奋斗,还是回到家乡安于稳定的生活,重庆联英人才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华向记者讲述了30年来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变迁史,并告诉年轻人,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
  体制内和体制外
  把国企改革前的国有企业称作&铁饭碗&,一点都不假,干什么、干多干少对个人收入都没影响。但是,那时的企业也束缚了人才的成长。那时甚至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进入国企时跟对了领导,就一路飞黄腾达,跟错了领导,人生就从此没落。因为种种原因,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拨渴望通过劳动、靠个人拼搏来创造财富的弄潮儿选择了走到体制外,下海致富。
  在曾华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渝中区新华路摆摊的那些人就是最早的这样一群人。那个年代物资极度匮乏,商品供不应求,创业不仅方便了购物,更让创业者赚得盆满钵满。那时,下海是时髦的事。
  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越发严重,竞争和工作压力随之加大。&体制外&工作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一份稳定、高福利的工作,开始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这时,就业者又开始涌向&体制内&。
  从2004年开始,公务员报考热一路陡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求职者倾向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比例逐年攀升,而倾向外企和私企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表明,年轻人正向&体制内&大量回流。
  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年轻人何去何从?是留在都市苦熬度日,还是回家乡过平稳的日子,曾华给出了他的建议。
  大都市机遇大、信息丰富,机会也更多,正因于此,大量精英聚集,生存压力也更大。而小地方因为父母的缘故,更有可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压力小,但自身成长、发展的机会也少。年轻人择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一要清楚自己未来想干什么,二要清楚自己能干什么。
  曾华说,留都市还是回家乡,不存在哪个更好,主要是要定好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各方调查
  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梦想的工作,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如果你是上班族,体制内的工作,什么最吸引你;体制外的职业,你又如何看待?连日来,针对我市25&35岁的上班族以及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先后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针对体制内、体制外,两类择业观进行深入调查。
  与此同时,昨日上午,推出了网络问卷调查,截至下午6点30分,共有25692名网友参与调查。
  针对媒体《老母3年10次来渝只为劝儿进国企 他为何一次次逃离》的报道,4102人在网络调查中投票,支持母亲劝儿子回河北老家,到国企端个&铁饭碗&;但超过6成的网友投票表示反对,支持儿子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在参与调查问卷的50名上班族中,43%属于体制内就业。其就业的初衷,12%的人表示是父母要求;23%的人选择了因为体制内工作稳定、轻松;由于学校推荐、双选会等其他原因的占6%。
  57%的调查群体目前属于体制外就业。对体制外就业的初衷,15%的人认为年轻人应该有打拼的勇气;25%的人认为想实现自我价值;15%的人则表示体制外就业有一定的压力,但干好了将获得高薪。
  对于在体制内就业和私营企业就业谁更体面的话题,21%的人认为体制内工作比私营企业更体面;44%的上班族则持反对态度。
  此外,有52%的上班族认为在体质内工作能比在私营企业带给亲戚朋友更多的方便,31%表示有可能,仅17%表示不会。
  50名上班族中,有17人认为体制内就业可以带给自己更大的幸福感;剩下的33人认为体制外就业更幸福,占69%。
  就压力来讲,有11人认为体制内就业的工作压力较大,但大部分持相反态度,占77%。
  除去工资收入,35人认为体制内福利待遇更令人向往,而13人,占27%的人认为体制外福利待遇更好。
责任编辑:宋妍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明天,你也去创业……(原创,09年9月写的,因为一些原因忘了发,现在贴出来,大家多指正~)
明天,你也去创业&&
----江南虎 朱黎杰
这两年来,感悟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不过由于很忙,也一直没有好好梳理一下,正好趁这次机会自己简单梳理一下,把关于职业规划、创业等的一些想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关于这篇文章,首先要申明几点
1.&& 这篇文章,只写给有激情、有梦想,并且未来有志于创业的同学。如果你想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这篇文章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你想做个公务员或者去大型国企,这篇文章很可能是毒蛇猛药,请立即停止阅读!
2.&& 我个人绝对算不上成功,最多只能算是在同龄人中做的还可以而已,所以,我的观点,只是个人经验的总结,不是真理,仅可作为参考。
3.&& 做老板、做职业经理人、当公务员等等,都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亦没有境界之高低。虽然我更希望中国多一些激情的创业者,但我尊重任何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言归正传,那么,对于一个想在未来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呢?我想,无非是三条路:直接创业、先工作、继续求学。好,现在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三条路,看那一条是比较适合你的。
一.直接创业
直接创业,当然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早出道,早积累,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直接创业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按照常理,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人脉、产品、经验等,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基本是什么都缺,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有其他特殊的背景,那么恭喜你,你将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甚至可以比别人少奋斗十年。有了这样的条件,你完全可以尝试自主创业,因为创业一年的锻炼等于职场三年的锻炼,而你的创业成本和风险又相对小很多,何乐而不为呢?哪怕就当练手了。
当然,这样的幸运儿毕竟是凤毛麟角,对于大部分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来说,是不是真的就希望渺茫了呢?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大学生还是不要直接创业,因为缺的实在太多了&&这个观点虽然有其道理,我却不以为然:
1.&& 时代在变,创业的领域和方式在无限扩展。以前我们说到创业,总是想到机器、厂房、大楼,看起来都是遥不可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领域,新的创业方式,最典型的就是电子商务。因为淘宝、易趣等网站的出现,使得一大批本来不可能成功的无名之辈成了成功的创业者,有很多甚至年纯收入达到了几百万。他们凭什么成功?除了普通创业需要的一些基本素质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子商务平台极大降低了他们的创业成本、极大简化了人际关系,再加上如果他们自己有一定设计能力,能设计出好的产品,或者通过一些渠道能拿到好的货源,那么在淘宝上创业成功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就拿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两个打工妹,本来只是在服装厂里拿着每个月1000多的微薄工资,但后来他们想到了卖服装厂里库存服装的生意,于是在淘宝开了店,结果做得风生水起,一年多时间,两个人收入一百多万,现在两人都已经开上奥迪了,实现了从麻雀到凤凰的惊人转变!事实上,我在大学里就经常在淘宝购物,在当当卓越买书,但一直未曾想到自己去开个淘宝店,总觉得这个挺难的。直到毕业以后回到浙江,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人已经通过电子商务创业成功,而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条件上甚至还远不如我的时候,我才扼腕叹息,后悔自己在大学里错过了通过这样一平台练手的机会&&
2.&& 对&创业&的理解和定义。我们一说到创业,总是想到大企业、大品牌、大格局,其实,这是对创业极其片面和错误的理解。绝大部分的创业,应该是小创业,比如开个小饭店,弄个小工作室,搞个淘宝店,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创业。事实上,这些看似小打小闹的创业才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创业最真实、最可靠的落脚点。这些创业未必会成为你终身的事业选择,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上课咯打卡继续???
等骑士等到抑郁症
有没有想我
新人求守护,求过任务?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文章关键词:
开业:面积:13万O开业:面积:84万O开业:2017-10面积:26万O开业:2016-12面积:17万O
业态:其它零售面积:60-100O业态:休闲娱乐面积:800-2000O业态:其它零售面积:30-50O业态:儿童亲子面积:300-500O
×扫描分享到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主创业小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