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佛教网 供养佛塔和僧团的区别

查看: 2713|回复: 42
鬼节说说鬼(来自豆瓣,南传上座部佛教)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鬼节说说鬼(来自豆瓣,南传上座部佛教)
鬼节将到来,海轱居士将不久前找到的一篇有关鬼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鬼类的果报差距很大,对于那些没有福德的鬼神,在巴利经典里被称为饿鬼(peta),是指一类时常受到饥饿、口渴及其他病痛但无法减除其苦的有情。鬼界的饿鬼依各自的业力可分为许多种类,不是每一类的饿鬼都可享用到别人布施的祭食。其中比较不幸的像饥渴饿鬼(khuppipāsika-peta)、烧渴饿鬼(nijjhamatānhikā-peta) 和食别人吐物鬼(vantasika)是无法享用到别人布施的祭食。因为过去的不善业,只要这些饿鬼的寿命还没尽,在其生命期间是时常感受到饥渴、病痛、炽热,时时刻刻都被火焚烧之折磨。这些众生只能绝望地、毫无目标地漫游,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然的。许多饿鬼有很长的寿命,因为业力的缘故,他们有许久的时间都不曾见到食物和水,清澈的河水对一些饿鬼的眼中看起来是一滩脓血。即使他们看到清澈的水也无法喝到,因为守护在那里的大力鬼神会把他们痛打一顿,身上所流的血比喝到的水还要多。有的饿鬼连人们吃剩的霉饭烂菜,甚至人口吐的痰、呕出来的呕吐物、脓、血、死尸、垃圾、乃至粪便也无法吃到,即使偶尔得到,也会被其他更有力的饿鬼抢去,更别说去享用人类祭祀的供品了。在鬼界中也会出现像畜生界一样的弱肉强食,不止食物会被抢,一些弱小的鬼也会被大力鬼吃,有的饿鬼还把自己生的鬼儿吃掉的,或啃自己的肉。在鬼界就是这样苦多乐少,有福报的鬼只占了鬼类的小部分,就像我们人道一样,上流社会的人永远都是比中等和低层的人少。
对于上述受苦报的鬼,我们应当以慈心和悲悯心来看待他们,同时也以他们的例子来做借鉴,让我们对恶行更加畏惧。有了对恶行的悚惧与惭愧心[1],就能让我们更努力守护好自己的身口意业与持好戒律,并积极的行善积福,而不是对鬼道众生抱有有恐惧的心理。其实也没有必要对他们感到害怕,反之,一颗没有自制的心、一颗无戒、坏戒、放任纵欲的人心比鬼来得更恐怖险恶。源自人类的私欲、奇想、贪婪、嗔恚与愚痴而引发的战争、侵略、屠杀、酷刑、暴动、刑事、罪案等种种的人祸,试问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恐怖?是人还是鬼?真正给世间带来痛苦的到底又是谁?是人还是鬼?
人为何怕鬼?
人类普遍都有一种对未知的领域感到恐惧的本性。众所皆知,全世界几乎每一天都有人因车祸丧命,而鬼害人的奇闻天底下有多少宗呢?然而,当我们问道:“汽车可怕还是鬼比较可怕?”也许很多人会投以荒谬的眼光看着我们,想:“这是什么傻问题?汽车有什么好怕?”因为太熟悉了,车祸也非奇闻,大部分的人在驾车或坐车时都会认为车祸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我们绝对相信,那些已经或正在马路虎口丧命的受害者,他们在驾车或坐车时也一样抱有自己不会遇上车祸的想法,但偏偏就在今天他们会丧命虎口。
有多少人明明知道汽车发生意外的频率比飞机还要高出好几倍,但坐在飞机上时却老是胡思乱想,担心飞机会不会失事?反而坐在车里却不会有什么恐惧的感觉,这是一般人的常见心理,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人们对鬼会感到害怕。假设鬼也像人类和畜生一样光天化日满街走的话,那么鬼还有什么可怕?就是因为对鬼不了解和对于他们的存在性不确定,所以人们才会害怕。
同样的,因为了解,才不害怕,当一个人能够彻底的了解到生命的真相时,他将会完全从恐惧中解脱出来。佛陀彻底了解了生命的真相,所以佛陀永远不再感到恐惧。佛陀四十五年的教化,其实也都是为了要帮众生了解生命的真相,让众生也能够从恐惧中释放出来。
鬼爱吓人吗?
长得丑陋也是一般鬼众的特色之一,由于过去各自所造恶业的强弱不一,鬼道众生也像人类一样展现出形形色色的样貌。对于凶杀案、车祸意外等不幸事件而死亡的受害者,他们多数会投生在恶趣。为何呢?由于这些冤死、横死、非时死的受害者在临死之前的心受到极度的惊吓、恐惧、生起很强烈的嗔心、不甘心、有所执著、心慌意乱、含恨而终时,在临死心路过程[2]所呈现的速行心[3]是嗔心为主导,如果他们的业没有导致投生在地狱而投生为鬼的话,他们会是长得很丑陋的鬼。民间常说:“鬼吓人”,事实上并非鬼爱吓人,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貌不扬,而且丑陋也并非他们想要的,他们只是在承当着过去的恶业所带来的果报而已。对某些第一次看到这类丑鬼的人难免会被吓坏,但如果看惯了话会不足为奇了,就像我们平常看到一些非常丑怪的畜生一样。有时反而会觉得很滑稽,因为他们的长相实在太丑怪了。
鬼住哪里?
除了那些只需坐等信徒供献祭品的大福德鬼神,大多数的鬼道众生都与一般人一样,每天依然要为找吃而忙碌奔波。鬼有化生也有胎生[4],有男女相之分,有家庭并能生育鬼子女,也有自己的眷属。他们并没有自己的世界,像畜生界一样,一直以来都在我们的四周与我们共处,如在森林、沼泽、坟场里等等。
一些特别肮脏的地方如垃圾场、菜市场、粪坑等也特别多鬼。此外,也有某些地居天神会住在森林、山岳、塔或寺庙里。不要以为只有偏僻、荒凉之处才有鬼神居住,人类居家的周围也住满了鬼邻居,大小植物就是他们的家。就像鸟和其他飞行的众生一样,必须附在一个固定的物体如树木、洞窟、山岗等以便能歇息和居住,鬼也需要附上一种固定的物体如树、神主牌、塑像、玩偶、石碑等,不然就会一直飘游不定。所以有人劝说不要把来历不明的玩偶、石像、石碑等捡回家,是有其道理的,尤其是那些喜欢收集古董的玩家,往往带回一些古玩后家里会发生诡怪事件。
在比库[5]的戒律中,佛陀有制戒比库不能自己或令他人破坏、砍伐、火烧一切草木,这并非意味着草木皆有生命,而是为了避免破坏非人[6]的住所。对于在家人自己种下的植物,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那还是属于自己的财物,附上居住的鬼神只是不速之客,功德也比不上主人大,即使主人没有预先通知而下逐客令,他们也无可奈何要离开,就像一个人刚搬进荒废已久的屋子时,他可以不必事先通知那里的老鼠就可以任意处理老鼠窝一样。只是出自于慈悲,一位佛弟子在还没有砍任何树之前还是应当预先通知附在那里的众生,请他们离开。
有关树木被鬼神寄居的故事,芭蕉树是比较广为人知的。传说附在芭蕉树的鬼神喜欢在半夜出来吸取精壮男人的精气以修炼成精,所以坊间有一个传统是芭蕉树的蕉叶需要每三年砍伐一次,以免芭蕉树长得太快而积聚太多的灵气。无论传说是真假,树木有鬼神寄居肯定是真实的。所谓“百年树人,千年树精”,树龄越大,住的鬼神也相对的越有福报与威神力,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容易感召非人干扰事件。许多地方都有一个习俗,就是在伐木的前三天会在树上贴上“砍树大吉”的红帖,以通知并请求附在该树的鬼神离开,以确保伐木工程顺利进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伐木者都相信树有无形的众生在居住,只知道若不遵循此习俗就会惹上许多麻烦。也有一部分不信邪的人对此禁忌不屑一顾,他们因此发生意外,轻微的有电锯离奇失灵的灵异事件,严重的就会无缘无故发疯,甚至在运载过程发生意外导致卡车里的人全部死亡。其实,我们将心比心,如果一间住得好好的屋子无端端被别人摧毁时,屋主也会作出同样的反应。
一些入森林工作、探险、远足的人,即使森林的小径或记号非常的明显可见,但他依然会迷路、离奇失踪或精神失常,乃至会无故病倒,久久却检查不出病因来。在巴利圣典中的《经集o第1品o第8经》里有记载到一群住在森林禅修的比库受到树神的干扰,他们变化出可怕的亚卡相,并发出恐怖的声音和发出难闻的臭气让比库无法修行,佛陀因此因缘而开示了有名的《应作慈爱经》(Kara?īyamettasutta?),教导比库们念诵此经并依经教对那里的树神散播慈爱,森林的诸神得到慈爱后出来迎接并日夜热忱地保护着诸比库,过后比库们最终都成就阿拉汉果。此经是上座部佛教在许多场合都有念诵的巴利护卫经[7]之一,也是身为上座部佛教的佛弟子应当每天要诵持的日常课诵。透过念诵此护卫经,佛弟子以慈爱发放给所有众生,化解暴戾、敌意和嗔怒。
在上座部佛教普遍念诵的巴利护卫经当中,还有几部护卫经是与非人有关系的,其中一部是《宝经》(Ratanasutta)。此护卫经的因缘是在佛陀时代的毗舍离城(Vesālī)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与饥荒,死了很多人,尸体的腐臭味引来了许多非人入城而导致更多的人死亡,也引发了瘟疫的蔓延。饱受饥荒、非人和疾疫三种灾祸恼害的毗舍离居民就商议迎请佛陀前来消除一切灾难。佛陀了知此行将能利益到许多众生,于是就带领了五百位比库前往。当佛陀的脚才踏上毗舍离的国土,天上立刻下起倾盆大雨来,雨水把所有的死尸冲进恒河,并把大地清洗干净。沙咖天帝[8]也带领诸天前来。由于大威势诸天的会集,多数非人逃散了。世尊站在城门口对阿难尊者说:「阿难,你学习此《宝经》之后,拿着诸供器与离差维的王子们一起,在三道城墙之间绕行诵《宝经》作护卫。」于是,阿难尊者在诵护卫经时,用世尊之钵装满水[9]洒向城内各处。就在阿难尊者诵《宝经》时,那些非人四处夺门逃窜。在非人离去时,众人的病也随之痊愈。佛陀在《宝经》中吩咐诸鬼神应认真聆听此经,要散播慈爱给人类并勤勉地保护他们,佛陀在透过称颂三宝功德的真实语来祝愿一切有情安乐。于此,念诵《宝经》一般上作为驱除疾疫、灾难及非人之用。
何人易见鬼?
无论是民间或佛教亦然,都有一种很普遍的理念:通常一个人在死前对身边有生命(亲人眷属)或无生命(财物)的事物存有很强的执著时,死后多会投生为鬼,然后经常徘徊出没于他们的亲人或财物处,或附近的地方。由于鬼道众生对前世有着很强烈的贪执,这使到他们易于与人界接触。换而言之,人间和鬼界是相邻的,彼此的距离微小,虽然一般上正常的人并不能看到鬼类众生,但在几种特殊的情况下也有某些人能够看到这类众生,特别是那些拥有所谓“阴阳眼”的人。一般上,有两个因素让一个人会拥有“阴阳眼”,一个因素是因为过去世的业所带来的能力,是天生就拥有的,例如有一部分的小孩子从小就能看到鬼道众生,然而这种能力往往在他们长大结婚后就渐渐消失了;另一种因素是某一些人因为他们的结生心[10]并不是很强,所以有时心力特别衰弱时(民间称为时运低迷),或者当一些人生病时心力也显得特别的弱,导致一些鬼可以把自己显现出来给这些人看见。另一种情况是可能因为过去一些恶业成熟的关系,导致这些鬼要作弄或报复而故意显现给某些人看。除此之外,拥有天眼通的人和在修着慈心禅的禅修者也能看到他们。如果自己想要看到这些非人的话,可以通过次第的禅修,以培育“心眼”来如实洞见许多一般肉眼所看不见的事物,到时看得多了就会像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周围的畜生一样司空见惯,没有什么好稀奇古怪的了。
奉劝无神论者和那些认为眼睛没有看到的东西就武断不存在的人更应该精进修禅来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辽阔,以摆脱自己内心封闭狭隘的主观和自设的思想极限。通常这类人的心理只是不想让自己多一份没有必要的忧虑和让自己百无禁忌,如遭遇到一些异常事件或处于阴森之地时就不必整天疑神疑鬼,自我惊吓一番,就像某人进入一座传说中有老虎出没的森林时就多自我暗示:“根本没有老虎存在的,老虎是人们迷信的产物而已 ”来壮胆的道理一样。其实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心态是否正确,而并非只是鸵鸟式逃避现实。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事物实在太渺小了,所以觉悟者形容这世间若没有真理被宣说,人们活得如眼盲人一样,一片暗冥愚昧。
看鬼戏也是在造恶业吗?
投生到鬼道的众生,由于前一世临终之前怀着过去世不美好的记忆[11]出生到一个模糊和不确定的世界。在六道之中,由于人类的心非常敏锐,这使到人类的思想比其他众生更能造作较强的善或不善业。但比较于人类,鬼道众生的思想是比较单纯。他们是带着前一世较低劣的心识[12]出生。由于比较缺乏智慧,他们只能呈现有限的心识与智能,通常鬼众不会有什么心思来对付或伤害人类。要知道鬼道众生其实是很低级的众生,一般上他们是无法与人类对抗。请试想一个正在承受着无奈、无助、痛苦、饥渴煎熬的有情,他们在忙着解决自身的问题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与心思去玩弄、整蛊、伤害他人?请大家不要被民间太多愚昧无知的迷信和鬼片所误导,里面是存有许多错误的知见与见解。大部分的鬼片为了营造出更恐怖的剧情和气氛以博得好卖而天马行空地虚构许许多多不正确的讯息,如此许多邪见就不知不觉中这样的传播。拍这些鬼片的人,不管是导演或演员,他们将会依自己的恶业而受生,如果这种业在他们临终前成熟的话将带他们投生恶道,他们也因为这种业力导致多生多世投生为鬼鬼祟祟、非常胆小的有情。如果投生为人时也非常胆小,而且经常饱受惊吓,因为他们在过去施人畏怖之故。
其实很无奈的说,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问题。许多内心空虚无聊的人们喜欢寻到类似的感官刺激,正常的人是花钱享乐,而他们却花钱来折磨自己,自我精神虐待一番。殊不知在看这些恐怖鬼片的过程中,内心的心路过程已经生起了无数的不善心。这些不善心都会在当世或未来世产生相应的果报,以比较简单的例子来说: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种与戏中剧情有所相似的情况和场面时,例如独自在停尸房、坟场、车祸黑区、命案现场、阴森、黑暗之处时,过去所看过的恐怖银幕会重新在脑海中浮现,接着会先入为主的主导思想,为自己预设的框框来疑心生暗鬼,事实上情况并非如他所想象中的一样会有什么鬼怪会出现来惊吓他,只是自己惊吓自己而已,徒增没有必要的烦恼,这就是当生所产生的果报。恐惧心是属于嗔心组的不善心,任何的不安、焦虑、恐怖、害怕的心其实都是在造新的苦因,会在未来带来苦果,虽然恐惧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众生,但已经伤害到自己这个众生。
对于未来,如果这些鬼片的记忆和恐惧的感受万一又在临死前浮现而不幸成为临死速行心的目标,那么他将会导致投生恶趣,真是百害无一利。所以说,只因看不良内容的戏而堕恶趣的人的确是最冤枉的事。虽然他们并没有以身、口去造作任何恶业,但在看的过程中,心对这些戏中所传达的邪见、歪论、色情、恐怖、暴力不断的吸收、欣赏、随喜、认同、称赞,并让自己的心乐于其中,这已经足以造下了无量的不善业,而且很多业都是后后生业[13],这种业在未来长远的轮回里,只要有因缘具足就能带来果报,不会变成无效。
吓!连看鬼戏也在造恶业?是的,不止是鬼戏而已,色情、暴力、伤感的戏也是;不止看戏而已,即使是看不良的书籍也在造恶业。世界上有许多人活在痛苦中却不知道为何自己会受苦。由于不了解自然界的法则和因果颠倒想,虽然他们不希望自己痛苦,但却一直在为自己造下痛苦的因。
在这世间诸行业当中,做领袖、导演、演员、歌星、作家、思想家等可以说是最容易堕恶趣的行业之一,而且他们往往要承受的恶果报会比一般人来得重,越有影响力,风险就越大。因为他们对大众都有很大程度的摄受和影响力,一旦宣说、传播和煽动不如法的思想主义、理念、邪见、邪说等,他们也会影响许多人群跟着一起造恶业,带头率领人群一起冲向地狱。再加上现代地球村高效率的传媒如网络、报章、广播、电视等几乎无孔不入,为他们扮演了助纣为虐的角色,把他们推向更深邃的火渊。
人死后变鬼吗?
曾经有一回,吉祥尊者劝慰自己年老的伯母,希望她能够好好选择未来自己要去的地方。这里的意思当然是希望她老人家能够趁着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多多累积善业,往后要死时才有本钱来选择投生到更好的地方去。她回应说:“人死咗唔做鬼做咩?”(人死后不做鬼做什么?)相信这句话是不少华人都耳熟能详吧?尤其是老一代的人,普遍上都有这种观念,认为自己死后一定做鬼。所以,华人的确是一个非常容易做鬼的民族。有时笔者会对亲人或朋友们好心相劝,希望他们平时能够多多行善积德,有的会说:“哎呀,行什么善,做人只要不杀人放火,不打抢“跑”白粉不就好了嘛”。其实我们周围很多都是这类人,他们一生当中虽然没有做什么大罪大恶,但也没有很多善业的本钱,若他们认为人死后做鬼,通常他们投生做鬼的机会非常高。
自古以来传统中华民族的民间习俗与观念中时常不经意的透露着“人死后变鬼”的讯息。例如,中国古代许多皇帝认定自己死后一定会做鬼,由于害怕做鬼时孤伶伶地在“阴间”过活,于是过去很多朝代都有殉死陪葬的惨酷习俗。这些死前还不忘大开杀戮的皇帝们,事实上他们倒不必太过担心做鬼时会寂寞,因为他们连做鬼的机会实在太渺小了,况且做鬼也太便宜他们了,地狱才是他们真正的老家。
自古也有认为:就算今生不能大富大贵,死后也要来一个风光大葬的说法,所以,许多人一辈子节衣缩食,做牛做马只为了凑足两本钱——“老婆本”和“棺材本”。有雄厚的老婆本可望娶个好老婆,生育子女好安老;有雄厚的棺材本则可望将来死后能给自己一个厚待,做个快活的死鬼皇帝,享受做人时所没有享受过的风光。许多匪夷所思的习俗和行业如死人化妆、厚殓、厚葬、超度、歌台、烧纸箔冥票等也因此而生。
有能力的富豪会预先为自己买个好风水地来建墓园,以求得死后做鬼时有个豪宅安住,同时也期盼好风水能继续庇荫后代子孙,以便当他的子孙飞黄腾达时,会不忘带他老人家喜爱的烧鸡和肉骨茶来祭拜他。坟墓前也当然不忘贴上自己精挑细选的靓相,期盼死后继续做靓鬼。一些富裕的老人家会预先把坟墓建在先亡伴侣的坟墓旁边,墓园周围还保留了几个空间给未来的子女们,以期望大家能够再团团圆,共享“鬼”伦乐。对于那些能力还好的就订个“豪华公寓”——在某个山庄处的高级共管式骨灰塔安身,能力较差的只好草草找个小庙落脚。
虽然一副棺材价钱不菲,要睡得舒服些的也上千,但不怕没生意。平时人们路过棺材店时虽然眼光刻意回避,不敢直视,然而,棺材店依然坦荡地对路人大唱:“总有一天等到你”这首歌,顾忌多多迟早还是要躺进去。一个普通葬礼的行情也要花上万的,所以有人说,没有足够的“棺材本”,要死都难。
许多的亲属也因为晴天霹雳,在心慌意乱下很容易人云亦云,在加上自己和周遭的人持着种种错误的邪见,只好任人鱼肉。现在还出现了所谓的专业“孝子孝女”提供哭丧服务,非常敬业地把场面的气氛搞得更“浓”,仿佛没有人哭是在表示逝者在人们眼中没有什么份量,亲属哭的越大声就越显露出自己对逝者的孝心。再者,现代人们物质富裕,内心空虚,在自己或亲人遇到不测时往往爱用钱来买“三安”——安慰、安全感和安抚自己心中的内疚,所以往往会在葬礼上大投一笔。坦白透露,内行人时常自豪的说:死人钱好赚,这也实在是托“死人做鬼,活人爱面”的福。
华人的葬礼独特且繁琐,不外乎是为了在一堆已经没有生命的时节生色[14]大费周章以及为某些活人的脸皮好看与假想所演的戏码而已,同时也在宣示了“人死后变鬼”这种不经之谈的观念的确已经根深蒂固的根植在许多传统华人的思想与文化中。事实上大部分的葬礼仪式都是对亡者与活人双方皆毫无助益可言。虽然没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问他们那么花心劳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他们从内心的深处真正是希望死后有更好的生命,为了找到快乐而已,对吗?如果人们懂得真正的快乐之道,有谁还要做这些愚蠢事?花了一大笔只是进去他人的口袋,却没有为自己和逝者带来实际上的好处和利益,搞不好还造了一大堆恶业。
那么说回来,人死后真的做鬼吗?未必!对于已经往生的亡者,如果亡者生前做了十善业[15],而善业在临死前成熟时,死后就会往生到与他善业相应的天界或人界,他们将各自在新的世界生活,依着天界、人界的食物而活命;如果亡者生前做了十恶业[16],而恶业在临死前成熟时,死后就会投生到地狱或畜生界者,他们也就在各自的新世界里生活,依着地狱、畜生界的食物活命。所以,人死后不一定会做鬼,依他们的业而定。
即使一个人死后投生做鬼,也要看是做哪一类的鬼。在南传小部经典的《饿鬼事》(Petavatthu)里有描述着人们造了种种恶口业,心怀悭贪、妒忌、横暴、坏戒,死后投生为没有福报的饥渴饿鬼、烧渴饿鬼、豚鬼、臭口鬼、食儿鬼、牛鬼、秃头鬼、象鬼、蛇鬼、粪食鬼等,有些饿鬼无论他们怎样努力也好,他们的业力让他们怎样努力也好都无法获得食物或进食。对于上述的情况,连佛陀也帮不了,家属更不能帮得上什么。
不过,有一种情形是:如果有祖先、亲人血缘、朋友死后不幸堕入鬼道,但又不至于完全不幸,投生为依他人布施而活命鬼(paradattūpajīvika-peta),在众多的鬼类之中,只有这类鬼才能够享用到人间祭拜的祭品。也除了这种鬼之外,其余的鬼类我们一点也帮不上忙。他们的食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住在粪坑专门吃粪便,有些专门吃人们吐的痰液、有些在产房里吃血、有些是吃垃圾,有些则吃气味和烟,或吃人们拜祭后丢掉的食物等,依他们各自的业力与福报。在北传佛教传承时常举办的施食、火供法会中,就是这类依他人施活命鬼众在吃法会的供品,气味、烟等。一部分的依他施活命鬼的长相也很丑陋,不过大部分仍然有着与人类差不多的样貌,他们也明白到自己已经死亡,但却不晓得该作些什么。他们可能围绕在生前熟悉的地方,百般无奈的看着自己亲人眷属、朋友、陌生人、过路人等的一举一动(不要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我们日常的每一个举动除了自己的心知道以外,事实上也有其他众生在观看着!)。这也没办法,他们实在太空闲,除了找食物和住所之外,他们几乎是无所事事的漫游,又不用做工(六道之中,唯有人类才懂得工作找吃),而且他们也无法晓得自己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如何回向功德给鬼?
死后投生为受他施活命鬼们也许会继续徘徊在自己留恋的家人、亲戚朋友的周围。有时他们会示现给人看到,或者做出一些不寻常的怪象和声响,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闹鬼”了,而一般人首先生起的念头就是感到害怕,想把鬼驱赶出去。这类鬼如此做其实除了希望能让他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之外,也希望能讨得一些食物与功德。通常人们会请道士施法驱鬼,或者请出家人诵念一些经文或护卫偈,但有时会演变成把他们驱赶出去,让他们无家可归,变成流浪鬼了。
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到这类鬼呢?由于这类鬼过去有一些善行作为阻碍业[17]来对抗鬼的令生业[18],能为他带来一点快乐,不至于完全受痛苦。他们除了可以享用到别人祭拜的祭品之外,还可以生起随喜功德之心。除了布施祭品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他们的名义来做一些善业如供养僧团四资具(衣、食、住、药)、供养出家人午斋、供养佛塔舍利、助印宣扬正法的书、义捐慈善机构等等来帮助他们,不过一定要让这些鬼(亡者)本身知道,而且该鬼并有生起欢喜心随喜唤出:「Sādhu!Sādhu!Sādhu!」[19]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他们获得利益,因为当心有生起随喜[20]就是在造善业;如果只是默默以亡者(或者还在存活的人)的名义做善业而他们本身并不知道,这善业所产生的功德只是做者本身获利而已,虽然以他们的名义来做布施供养,但他们并不知道而没有生起随喜心,这样就不会为他们带来任何利益。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做善业如供养僧团之前后,务必要呼唤那个正在“闹鬼”的鬼(即亡者)之姓名,并通知他这布施供养是以他的名义做的,再来就是为他讲解供养僧团的种种殊胜利益并希望他能够生起欢喜心随喜一切功德。如果该鬼能听到同时心也有起欢喜心并随喜这份功德,那么因为随喜的善业(口业和意业)可能会让他脱离鬼道往生善趣;即使他没有脱离鬼道,也会因为此随喜的善业而变成有大神力的鬼神,以改善他在鬼界的生活,也会得到其他鬼神的尊敬。因为对于我们充满感激之心,或许也会成为我们的守护神。随喜功德所带来的效果强弱取决于他所生起善心的强弱,如果我们为他所做的功德不清净(如以不如法得来的东西布施,或者布施给没有戒德的人),那么他虽然内心随喜,但无法说出「萨度」、「善哉」、「做得好」等,没有了口业的力量支持,只有意业的力量是不能够产生很强的善报的。
上述的方法也管用在临终者,一些家属会在临终者面前以他的名义布施僧团,并要请僧团为临终者传授三归五戒、念诵一些经文和护卫经。如果临终者的内心充满着平静、详和、随喜心时死亡,那么这业力将会带亡者投生到善趣。这些善行常在巴利经典中有提到,在南传佛教的国家与地区也很盛行这类风俗。
在此提出一个依他信施活命鬼成功接收到功德而获益的真实故事,这故事是帕奥禅师在2004年新年过后讲经时提到的。在帕奥禅林的大供养日时会有来自缅甸各地的Sayadaw[21]到帕奥禅林。那时有一位来自仰光附近的Insein Sayadaw告诉帕奥禅师说:有一次他去了一位施主家接受居家应供,用斋完毕后在给信众说法时,在座的一位女众忽然坐立不安,左摆右晃,开始神识不清。接着这位女众向InseinSayadaw说她是他们其中的亲戚,已经死去了,是一名肢解惨案的受害者。也许她对自己的色身存有贪爱与执著,她现在投生为一个没有四肢的鬼。这时候InseinSayadaw就很自然的为她传授三皈五戒,当这女鬼念完三皈依之后,就很高兴的向InseinSayadaw说她的双脚长出来了,可以正常的坐,不会跌倒了,接着念完五戒过后,她的双手也长出来了。后来该女鬼的亲戚买了一些扫帚供养缅甸大金塔(ShwedagonPagoda),并把功德回向给她。过了不久,这女鬼向亲属托梦说她现在过得像天人一样快乐。鬼讨功德对那些平时有做善行的缅甸人来说是很平常不过的事,见鬼也并不是什么不吉祥的事,这反而表示我们有功德才能够与其他众生分享。
每当在做完一件善行后立刻回向功德的力量是最强的,由于鬼道众生的心智有限,他们是需要“新鲜”的功德才能生起更强的随喜心。我们可以立刻念诵以下的巴利文回向:
Ida?me ?ātīnam hotu, sukhitā hontu ?ātayo.(x3)
回向此功德予我的亲人,愿他们快乐!(三遍)
由于一般的依他施活命鬼是需要他人的功德过话,所以他们对功德的觉知很敏锐,只要一有人回向功德予他们,他们很快到来接受功德,没有时间和距离性的。
还有一点须记得的是,凡是在一天或于过去所做的善业,无论是布施、持戒、禅修、恭敬、服务、听闻佛法、弘扬正法、正直己见[22],可在一天结束前来个总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与所有的众生分享这些功德。在长远的轮回里,已经有数之不清的家人、亲人、亲戚、朋友们投生到鬼界成为这类受他信施鬼了。有些鬼的寿命是很长的,虽然已经过了好多世,但他们依然还记得我们在过去曾经是他们的家人亲戚,虽然在世的人早已经遗忘了。如果他们还在我们的周围,毫无目标的漫游、在吃着人们祭拜的祭品,并期待着亲人朋友有想起他们,能为他们做些功德 ,那么他们也会因为我们的回向功德、分享功德而感到欣慰说:“噢,我的亲人们依然没有忘记我.....我依然受了重视与尊敬......”,接着生起随喜心受益,乃至脱离鬼道。 在佛陀时代还没有各种各式的超度法会,当时的佛弟子们都是跟随佛陀的教导以这些纯朴又简单的方式做功德,修十福业事来利益他们往生的亲人。而且,这些做法都能为双方,无论是亡者或是活者带来现世和来世的利益,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烧冥纸给鬼有作用吗?
谈到为鬼做功德时,自然也会扯上焚烧纸箔的习俗。托“人死后变鬼”这种观念,为死人烧钱已经形成了华人独有的习俗。古代中国的富人在祭祖时有焚帛、绸缎给往生的祖先在阴间时享用的风俗,后来大约到了汉唐之世,人们为了俭省就慢慢改用纸来代替,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演变成纸锭、锡箔、冥票、元宝、信用卡,乃至于扎成寿衣、纸紫房子、银行、汽车、飞机、电脑、手机、无线modem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冥物。
事实上,很多人不懂得做功德后回向给鬼道众生,也或许他们的亲人根本没有什么功德能够让他们随喜的。虽然他们现在已经投生为鬼,但在过去世想要得到亲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的习气还在,当没有什么功德的亲人为他们烧一些东西时,虽然他们不能得到这些被烧掉的纸冥物,但他们也许会感到一些安慰的作用,觉得自己还受到亲人重视,没有被亲人们遗忘。福建俚语说:“没鱼,虾也好”,所以有鬼托梦给那些不懂得做功德的亲人说要他们烧钱给他的事件也不时有所闻,其实不是鬼需要那些“钱”,而是需要得到那份关怀和重视。那么,明白到这一点时,为何不做一些功德能够让投生为鬼的亡者感觉到自己仍然被尊重,同时又能得到随喜功德的利益呢?焚烧纸箔不止是在烧‘血汗钱’,也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鬼道众生也不会得到什么被烧的东西,这种民间陋习对于亡者或活者两方并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和果报。真正能够从焚烧金银纸中获得利益的有情只有两种,那就是在人道的造纸商以及卖金银纸的商家而已,所以烧金银纸给往生者的习俗,是一位有正信的佛弟子乃至有理智的人应当屏除的,因为这陋俗只是民间的一种迷信。
有许多老一辈人们的思想总是以为人死后会变鬼,所以在有生之前时常嘱咐亲人当他们死后要多祭拜他们喜欢的食物,多烧金银钱和各种纸冥物以便能在阴间里使用,结果许多人死后真的投生为鬼。很冤枉的是:鬼真的做了,但亲人为他烧的东西却根本无法得到,灰烬就只是灰烬,没有什么东西变出来给他们享用。他们只能依自己过去的善业为依靠,如果有善业就有得吃,没有善业就整天饿着肚子。
没有足够善业的鬼也不容易生起随喜功德的心,反而会起嗔心说:“呜,我辛苦累积的财富既然被亲人送给了别人......即使有智慧的亲人们在为他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们也没有得到任何随喜功德的利益,反而造恶业。老实一句,几乎所有的功德还是由活人所得,所以真正累积功德最划算的时机是在一个人还在活者的时候,要帮一个已经死的人是相当艰难的,艰难是指功德若要成功传给该逝者,条件是他必须在六道之中投生在鬼道,在众多种类的鬼当中他必须是投生为比较好命的鬼,即能够接受功德的依他施活命鬼,在众多的依他施活命鬼当中,他必须知道亲人正在回向功德给他,知道亲人回向功德给他后,他必须有生起随喜功德的心,唯有这样,亲人所做的功德才能传达到该逝者那里。
在上座部佛教的传统,要帮助已经死去的亲人,我们只能抱有存在的可能性。对于刚刚去世的亲人,我们更期望他能够投生到善趣而非投生做鬼,虽然能帮助到该逝者的机会并不大,但我们应该要记得做功德后回向与分享功德永远都是对的、有益的、能带来幸福的,毕竟自己做的善业最终还是由自己所得,还有一些众生都能够分享,即使指定的逝者无法得到功德,但还有许多过去世投生在鬼道的亲人可以得到,所以功德永远不会白做的。
不过有些人就是那么奇怪,明知烧冥纸不好但偏偏要做。对于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们也许还算情有可原,但一些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也不容易屏除这种陋习,说什么都已经烧了那么多年,突然要停止的话内心会过意不去的,烧还是烧,不过烧少些......如果早日停止的话,也许把过去所烧掉的钱存在银行到现在已经有一笔数目了。对这样的人还是建议与其拿这些钱去烧,毋宁拿去买些美食慰劳自己一番,至少吃进了肠子变成粪便后,大便出来时还可以看到,而且还有做肥料的价值,也总是好过拿去烧掉变成灰烬,轻风一拂,烟消雾散,不留一片云彩吧!地球的树木越来越少,纸价也不断上扬,看在荷包的份上,要停止就趁早吧。如果能做到利己又利他那会更好,拿要烧掉的钱去买食物祭拜、布施或乐捐后,再回向功德给所有往生的亲人,相信能享用祭品和随喜功德的逝者更加感激,同时又能为自己的功德银行存入菩提资粮(功德银行就是善业,是人死后唯一可以带走的遗产)。况且,重要的是,佛陀说过布施的人,不是没有回报的。
了解到人死后未必做鬼这个事实后,我们再回到上面为逝者安排葬礼的课题时就比较容易得多了。其实,如果葬礼能够简朴化,有许许多多无谓的铺张是可以避免的,更多的钱财可以善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以利益亡者与活人双方。反正钱都要花了,倒不如花得有意义点。
如何做功德主?
提到布施,也许一些人有这样的观念:谁布施的钱财最多,谁就是功德榜上的榜主。其实在佛陀的教法里,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功德主,何止只是富人才有机会做大功德主,反之,贫困的人更有机会。怎么说呢?因为布施的功德与果报的强弱是依当时造业者的心力强弱、动机的纯净度与接受布施的对象而定。就像世间的常理一样,一个农夫的收获多寡并非只是依照他所播下的种子多寡来决定,还得依赖种子的素质与田地的肥沃程度,以及后天的照料;而造善业者的心态就是种子的素质,受施者的德行就是田地的素质。所谓贫穷布施难,虽然贫穷但却还肯布施实在很难得,因为一般的贫穷者必须付出更大的精进与努力来完成整个布施的过程,甚至还要以更坚强的意志力与信念来克服内心的悭吝,所以有些贫穷者在布施时内心所造的业力往往会比一般富裕的人来得更强盛。
在佛陀时代有许多懂得在最肥沃的福田种福的贫穷者,虽然他们布施的只是区区一小汤匙的食物、粗糙的米饭酸粥、粗旧衣布、自制的花蔓等,但其业报却是不可思议。对富者而言,也许这些布施物像他们的丢弃物一样,不过在贫者眼中可能是他们唯一的、乃至属于最后的财物。当他们的眼前出现了愿意接受布施的对象时,这些战胜自我、成就清净无我之布施的贫穷者们,他们宁愿让自己挨饿或饿死,也以最欢喜的心把自己唯一的一餐布施出去。因为他们造业时的心力实在太强到连自己性命的安危都无所顾虑,而且接受布施的对象又是有戒德者、离欲者、四双八辈的圣者、漏尽者、人天的应供、独觉佛[23]、佛陀,这种超强盛的后后生业让他们以后的许多世乃至到证悟最后涅槃的时间之内只是在人间与天界两道流转,不曾再堕落恶道,并且当过多次的沙咖天帝和转轮圣王 。当他们投生为人时,家中的食物永不匮缺,无论如何地消耗或布施,他们的田地总是丰收不断,甚至有些连‘没有’这两个字也不曾听过。这些例子在巴利经典里的记载比比皆是。
佛陀时代也有许多大阿拉汉如沙利子尊者(Sāriputta)与马哈咖沙巴尊者(Mahākassapa)在托钵时有一种习惯,他们喜欢先进入灭尽定[24]出定之后再接受供养,而且马哈咖沙巴尊者特别喜欢去贫穷人户托钵,因为他们知道:进入灭尽定出定之后接受施主的供养,往往能让施主布施的善业就在今生成熟,即使只是区区一匙的食物,即可大大改变了他们当生的命运。比较广为人知的例子是佛陀时代一个穷农夫本娜(Pu??a)因供养了刚刚从灭尽定出定的沙利子尊者后他的田地就变成了黄金,被国王封为成为多财长者;另一个有名的例子是茉莉夫人(Mallikā)有一天在公园游玩时因以一颗恭敬与欢喜的心供养食物给佛陀后,就在当天她以一个低下种姓的身份进了皇宫,蜕变成高沙喇国(Kosala)的皇后。从此,人们喜欢称她为:“布施佛陀的玛莉咖皇后。”
当一颗拥有很强生命力的优良种子碰上无上福田时,往往会有难以想象的奇迹发生。以上的例子只是现法受业[25]所带来的前戏而已,后后生业还能使他们往后的数千劫不堕恶趣、苦界,而且最终还能成为证得涅槃的助缘。所以,贫穷者更不能放弃布施啊!不过在此也不要误解笔者劝大家少布施,而是布施不止要重视数量,也需要有质量,这样才两全其美。
有冤亲债主缠身吗?
“冤亲债主”是于某些佛教传承相当常用的名词,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如中元节与法会活动的时候,“冤亲债主”这字眼的使用率更加频密起来。冤亲债主常被解释为在今世或过去世中所得罪的众生,或过去与我们结下怨仇的众生,他们死后会身影不离的纠缠着我们,等待时机报复索命(民间的鬼片就爱以此迷信作题材)、制造各种病痛来折磨我们乃至障碍我们修行办道,或者投生在我们的周围成为我们的亲人朋友等,然后就向我们“讨债”。
在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冤亲债主这课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理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根据佛陀的教导,一个有情死亡后紧跟着的就是再生,也就是说一个生命在死亡与投生之间是没有什么灵魂、亡灵、中阴身或神识从一个坏旧的身躯脱离出来投胎转进另一个新身躯的。在此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弄清楚的是:鬼并不是灵魂,鬼是另一种有五蕴的生命状态,他们是六道的众生之一;而灵魂却是世间许许多多宗教所假设的一种不存在的概念,以便能让某些无法以世间的常理探知的现象或让某些错误的知见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在世间许多的宗教都认为灵spirit、魂soul是人类的精神本质,被认为是永恒不朽的,有个‘我’或‘真我’存在身体里面,死亡时将与人体分开后可获得永生,回归“大我”或要面对上帝的审判,到天堂永受快乐或到地狱永受痛苦。
融进佛教的灵魂
在佛陀的正法里,灵魂是不被承认,无有立足之处的,因为这些观念不符合无常、苦、无我的三相,它们是属于诸邪见中的常见[26]。任何正信的佛教传承都应该摒弃“灵魂”这个外道的字眼,把它绝于佛门之外。话虽如此,如今我们不难发现在某些被公认为正统的佛教传承里存有许多与灵魂概念相似的变相术语。稍有正见的佛弟子都知道,其实灵魂早已经阴魂不散的缠着佛教,悄悄改头换面、透过变相名词的身份混入佛教许多法门仍不觉,反被当今许多在佛教界名气响当当的法师鼎力弘扬,更自圆其说声称是佛陀只为某些上根器的弟子或菩萨所宣说的无上法门。对佛陀与佛法拥有绝对信心的智者们都会知道,佛陀所说的话是不可能会在前后出现矛盾的,不会在前一部经赞叹阿拉汉的功德、呵责轮回的过患,而后一部经却贬低阿拉汉、鼓励继续生死轮回。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佛法、真假活佛和附佛外道都是由这些掺入灵魂思想的佛教法门而演变出来的。这些附佛外道当然难免受到所谓正统佛教传承的严厉划清界限,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附佛外道只是把灵魂思想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而已。一只手指指责他人是附佛外道,要与他们划清界限的同时,还有四只手指在指着自己,是否有检讨自己也在穿着灵魂美丽的糖衣?
死亡与投生之间没有任何的间隔乃是佛陀发现的法则与真理,也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无我思想与缘起本义,显现出生命在轮回之中并没有一个“我” 、“真我”或“本体”在流转。如果在任何佛教的思想中存有“死亡与投生之间有个连接体”、“灵魂在佛家名曰神识,乃真如本性不觉所变”、“人死后其神识会离开身体入中阴”、“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灵魂是佛性与无明的和合”之类的见解,那么已经很明显的违背了三相的原则,不是佛陀所宣说的自然法则,因为佛陀无数次的告诉弟子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可以被执取,佛陀也无数次告诉弟子们执取“我”的过患。有灵魂、中阴、神识就是代表着有个“我”,人们就是因为执着这个“我”而遭受无始的痛苦;人们也是因为这个“我”而互相排斥、互相残杀、互相欺侮,这个世界也是因为这个“我”而搞得一潭死水,为何自称是佛弟子,却又不肯相信与接受佛陀的智慧呢?穿着象征“无我”的袈裟,却在打着“有我”的旗帜,请问良心对得起佛陀吗?
由于太多深奥莫测、玄远虚无,又无法透过有系统的修行法门来亲自验证到的理论和灵魂思想,再加上一些佛教传承很注重在死尸下心思,也很强调活人要先等死后往生到某个更殊胜庄严的他方世界时才修行佛法,所以佛教经常给一般人的印象是迷信、或者让老年人有个依靠,或者在等死的老人宗教。更莫名其妙的是,有某些人一听到佛教或者一看到出家人就喊大吉利是,原来在他们长久的观念中,通常家里有丧事时才会想到佛教,而出家人的工作就是专门主持葬礼的仪式,专为死人念经而已。
佛教本来只是佛陀对世人所宣说的教育,是让我们更了解自然界法则、宇宙人生的教育。佛法并不是要等死后才能体证,智慧也毋需等死后才能启发,「法」是佛陀为正在活着的人宣说的,而且是人人都有机会就在当生体证到的。为了自己的福利,希望那些没有全面了解佛教的人们不要误解佛教是迷信、消极、专门超度死人的宗教,某些佛教传承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着其他的佛教传承。未经「十不依」原则来审查核定就一竿子打翻整条船的态度是要不得的,而且很危险,会为自己造下毁谤的恶口业,为自己带来长夜的不幸和伤害,因为目前还有许多清净圣洁的出家人和修行人正在努力净化内心,做好福田的工作,他们也正在为世间人群的福利作出伟大的奉献。有智慧的人在未经过推本溯源,慎重思虑之前是不轻易下判断和评论的。
掺杂了灵魂见的佛教法门并非不好,至少也有灌输因果、业力、轮回、伦理、慈悲喜舍、推广人天善法、救济苦难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赞叹与随喜的,尤其是像现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断灭见[27]于今为烈的社会,更需要频切的注入善法的镇压剂,以克制断灭见这种癌细胞扩散。只要是善法,能导人向善的,都是值得推广的,然而,为了究竟灭苦而非常难得的走入了佛门,却在佛陀的“掌外之叶”周旋,舍本逐末,那未免太可惜了。百千万劫难得遭遇到的不死甘露水,虽然如今已经无法喝到百分之百纯正的不死甘露,但至少还有机会选择比较接近纯度的,而非那些已经掺入蜜糖或奶,比较好喝但已经失去不死功能的甘露。当然,选择权还是在于个人,比较好喝的、方便的,肯定会比较广受欢迎,这是人之常情。
不扯远了,建立在无我的原则上,我们就了解到有情死后并不是先变成灵魂、亡魂、中阴身或冤魂之类的形体,然后向过去得罪过他们、与他们有怨仇的众生进行报复,一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后才去投胎,这些都是没有根据佛陀的教法的,只是民间的迷信而已。一个有情死亡后并没有得到任何选择的余地,他不能依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要不要投生? 死后先了什么愿再去投生?几时要投生?这些都不能得到选择的,因为一切有情包括佛陀都不能违反因果业力的法则。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真的被鬼神纠缠骚扰的事件,这都是与过去的不善业有关系,在下面我们还会继续探讨这课题。许多的鬼神骚扰的事件也有些是心理作用。我们的心是非常有力量的,勿向心输入不正确和负面的讯息。在不断的自我灌输和暗示之下,原本不存在的冤亲债主也因为心产生的色法影响而变得幻真莫测了。无论是真是假,如果一个人学佛之后内心出现极大的转变,原本恶的变善,已经善的变得更善,即使真的有冤亲债主纠缠也很容易受到感化,因为鬼神对人类的起心动念很敏感的,当他们感应到我们身语意上所散发出的戒香、慈悲与善意时,冤亲债主可能转为护法神(像保镖守护一样)也说不定的,还跟随我们一起踏上净化内心的清净之旅呢!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打小人能除厄运吗?
相信在某些日子时,我们偶尔会看到有些人坐在路边手拿着一只鞋,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拍打纸制人形公仔。一些不懂得华人民间习俗的人们也许会纳闷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呢?原来这是华人每年在惊蛰之日进行“打小人”的仪式以宣泄内心的不满,希望能将身边一些阻碍自己运程的小人赶走,并且将厄运解除,这里的小人也就是所谓的冤亲债主了。
“打你这个小人面,等你成世都犯贱;打你这个小人眼,等你考试得鸡蛋;打你这个小人肚,等你日日给人告;打你这个小人脚,等你有脚无得著……”还有调有韵呢!句句都是很阴毒的诅咒。对于港剧迷来说,也许会对以上的香港打小人口诀很熟悉吧。其实这是一个很愚蠢的行为,为什么呢?因为在因果法则上,整个打小人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却在伤害了自己,句句的诅咒就像毒药一样一点一滴地滴在自己的心田里,因为诅咒是新的苦因。诅咒别人,有一天会得回诅咒的结果;祝福别人,有一天会受到天地的祝福;拿粪便丢人,无论有没有丢到人,自己的手先沾粪臭;以香水洒人,无论有没有洒到人,自己的手先沾到芬香。
打小人这种迷信无不在显露着那些以自己为中心点的人们总是希望改变外境来顺着他们的心,要整个世界来顺他们的意愿而不是尝试要改变自己的内心来看待事物。试问外境能够轻易改变吗?当然这是不容易的。殊不知这种迷信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以外,同时还在累积一大堆嗔心的恶业一直在恶性循环着。
打了什么小人之后,由于内心的作意并没有转变,在面对一样怨嗔的人事物时,内心依然照着旧模式生起烦恼。做一个人怎么能避免遇到不喜爱的人?试问小人能赶得了几个?所以烦恼屡次三番的生起,因为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在外面,而是自己的内心里面。若一个人的心必须要依赖外境才能快乐的话,那么他将永远得不到快乐;若要把所有冤亲债主和小人完全赶走后他才会安乐的话,那么他将永远得不到他所要的安乐,因为他允许自己的心做这些冤亲债主和小人的奴隶,让小人左右着他的心境。世界如何看待我们,我们改变不了,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
凡是遭遇到的不顺境、挫折或顽疾,都不应当老是以为是冤亲债主们在作崇。一些人染上恶疾的原因也许是生活不检点、日夜颠倒、烟酒不制、缺乏运动、又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这只能怪自己,怎能全赖在“冤亲债主”身上去?
过去无量始以来曾经造过的善恶业,虽然不是所有的业都能产生结生心的令生业,但也会以不同形态的业力如支助业[28]、阻碍业或毁坏业[29]来对我们的命运造成一定的撞击力,这些业所产生的种种色法和正、负面能量都能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发生错综复杂的作用和影响。如果当下有过去的恶业成熟时,五门(眼、耳、鼻、舌、身)所领受的所缘皆是不可喜所缘。如果不如理作意[30]的话,嗔根心将执行心路过程的速行作用,新的不善业又被造下了,并在未来因缘成熟时又带来相应的恶报,恶性循环,没完没了。
佛陀常教导我们应当每天如此思维及反省:我们是自己业的主人,我们是自己业的继承者,我们是因为自己的业而生,我们是自己业的亲族、同伴,我们依赖自己的业之支撑而存;不论我们造的是善业或是恶业,我们必将承担受报,这是肯定的。因此,我们应当常思维我们所遭遇到任何的不幸、逆境、病痛、障碍等等都是源于自己过去所造下的不善业感召的果报,不要什么都赖在冤亲债主或他人身上。如果能每天这样如理思维的话,虽然智者与愚者体验同一样的不可喜所缘,但有如理作意的智者,心路过程的速行心却是与智相应的善心。
上座部佛教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果报如此,速行可变」。已经成熟的果报是已经无法再改变,但心态依然可以通过如理作意来转向善心,跳出恶性循环。所以一个真正在实践着佛陀教导的人,他内心是没有什么冤亲债主的观念,因为他并不是往外寻求解决问题,而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下手。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招,因为他相信只有自己的行为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于是,他勇于对生命负责,对顺逆境都能保持一颗平等、包容和勇于承受的心。
若真的要在上座部佛教里套上“冤亲债主”的字眼,那么,比较恰当的意思是指我们在过去长远的流转里曾经结过恶缘的众生。你我已经在过去世有过无数次的冤冤相报,一次又一次的互相残害,你做畜生时我杀你,我做人时你砍我头,我们彼此因互相报怨时所流过的血液与眼泪,比四大海洋的水还要多;我们彼此之间互相厮杀时所堆积的骸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再这样下去我们之间的怨恨会何时了呢?是否应该继续让我们的血与泪填满另一个世界的大海洋才罢休呢?是否应该继续堆积另一座比喜马拉雅山更高的大骸骨山才要了断呢?有智慧的人都会想到:够了!是时候我们应该要来个终结了,对方不切断就由自己主动切断吧。
现在就让我们向过去因为愚痴和无明所造的种种罪恶,我们所得罪、伤害的冤亲债主请求忏悔,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净化内心的尘垢,从这种恶性循环里解脱出来,不再彼此互相伤害。若现在还要承受过去恶业成熟的果报,那么就让我们以一颗清明的业果思维、惭愧心、忍耐、包容、慈心、赔偿之心勇于承受吧!生命的勇士是敢做就敢承担,敢造苦因就勇于面对苦果,在消耗苦果的同时不再为未来造下新的苦因,这是上座部佛教对待“冤亲债主”的阐释与心态。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有婴灵吗?
随着人伦堕落,堕胎普泛,婴灵是近几年来被列入“冤亲债主”的热门名单之一。所谓婴灵,是指不幸被堕胎、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婴鬼。其实婴灵也是“人死后做鬼”所孳生的另一个姐妹错见,只是稍为把“大人”换小而已,就有了所谓的:婴儿死后做婴鬼,小孩死后做小鬼。
在还没有进入探讨婴灵这课题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些佛陀的教法。如果一个人真正的用心去了解佛陀的教法的话,那么“人死后做鬼”或“人死后先进入中阴”这些观念将会从他的思想中根除。通过佛法的实践与次第的禅修,他的观智将使他亲自透视到生死轮回的规律或缘起法。这时他将会发现人,无论是男女老少,死后不一定会投生为鬼;他也将发现所谓的中阴身也只不过是一种不存在的概念。
根据佛陀的教导,在死亡之后,还在轮回的诸有情将依着他们临终前成熟的业力投生到与他们的业力相应的四种生存地(bhūmicatukka),即恶趣地、欲善趣地、色界地以及无色界地 ;详细又可为三十一界—地狱、畜生道、鬼道、堕苦趣的阿苏罗(asura)、人道、六层欲界天、十六层色界天以及四层无色界天。所以人死后未必一定做鬼,要依临终时所成熟的善或恶业决定投生之处。不过“人死后多数会堕落恶道”这句话倒是肯定的,在《增支部o一集o不放逸品》里佛陀有说到:
「人死后能投生于人、天的有情是非常少的;
相反的,人死后投生于地狱、畜生、鬼的有情是非常多的。
天人死后再投生于人、天的有情是非常少的;
相反的,从天死后生于地狱、畜生、鬼的有情是非常多的。
恶道的有情死后生于善道是非常少的;
相反的,恶道的有情死后再投生恶道是非常多的。」
有情如果放任心不加以控制,会很自然地趋向於恶,这就是心的倾向,正如水自然地从高处流往低处一样。一旦堕落恶趣想要翻身是非常困难的。如此,恶趣就像有情的“老家”,而善趣只是有情短暂的枢纽而已。
接着,让我们认识有情在临终时会成熟的四种业。除了所有已经断尽烦恼的圣者之外,一切有情在今世或过去世曾经造作过的善恶业,都会以业、业相或趣相的任何一种影像呈现在于临终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以业成熟的次序可分为四种业,它们是:重业(garukakamma)、惯行业(āci??akamma)、临死业(āsannakamma)和已作业(ka?attākamma)。如果一个人当生曾经造过任何一项五逆罪,即弑父、弑母、杀阿拉汉、恶心出佛身血、分裂和合僧团以及不能改变的邪见[31],这些都是属于重业,这种业强得会使一个人下一世必定堕落到地狱,其他的善业,哪怕是极重的善业都无法阻止。善的重业则是证得禅那,如果一个有禅定的人有意愿投生到梵天界去,那么他只需在临死之前保持着他的禅那,那么他将如愿以偿的投生到梵天做梵天神。
若没有造下任何重业,一个人习惯性时常造作的善恶业会决定临终者将投生在哪里。在死亡到投生中,业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不可预知,在临死时有无数的善恶业在角力着,看哪个力量比较强的就先成熟。我们也不排除一个日常行善的人因为过去一些恶业在临终时成熟而投生到恶道去,我们也不排除一个暴戾恣睢的人因为过去一些善业成熟而投生到善道去,只能致以或然率(probability)或可能性来取代完全肯定发生会来得更适合。我们只能说一个时常住于善心,努力过圣洁生活的人投生到善趣的或然率会很高;反之若一个人平时常生起的心念是不善心,那么死后投生到恶趣的或然率也会比较高。
一个人在临终时,能把持好心念的能力有多高,投生到善趣的机会就有多高。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把握在临终时守好自己的心念,现在就给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吧:闭上眼睛,想象在这十分钟之内的任何一刻你就要死了,现在就只是把心完全地专注在呼吸上,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在这十分钟内一丝微细的妄念也没有生起,完完全全地安住在呼吸上。。。。。。。。。。。。是不是很困难呢?是的,现在我们处在舒舒服服的状态下要守着自己的心念都那么的艰难了,更何况在临死时要面对身体分崩离析的剧痛以及气息奄奄的状态下守着自己的心念,几乎是高不可攀。所以,平时没有训练心的人只能靠着惯性业,在平时就养成好习惯,常生善念和多做善事来提高自己投生到善趣的或然率。
如果没有造下任何重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惯性业,临终者在临死前回忆起过去所造之善恶业,这就是临死业。通常对生命带来重大冲击的和一些印象非常深刻的事件会对当事者的心构成不可磨灭的记忆,该事件很容易在临终时又被忆起而形成临终业。
掌握了业成熟次序的法则,在佛陀时代就已经有了临终助念,帮助临终者提起正念,忆念三宝的功德以及回忆曾经造过的善业。在缅甸有这样的传统,当一个人行了善后,他会把善行记录在一本“善行簿”里,亲属们会在他临终时把“善行簿”里的善行一一念给他听,帮助他回忆起以前曾经造过的善业,以让他有好的投生。
对于在母胎的胎儿或刚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婴儿,他只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走完生命的旅程,当生并没有造过什么轻重的善恶业,也没有习惯性造作某些善恶业,这时在他的临终速行所呈现的业就是已作业,即是依着过去世轮回时曾经造过的善恶业哪一个在临死前成熟,然后就在六道中的任何一处再继续他的生命之旅。照以上的原理,婴儿死后未必一定投生为鬼来纠缠活人不休。
然而,我们也无可排除鬼婴的存在性,因为已作业也有可能导致投生在鬼道的业。不过,即使真的投生在鬼道的亡婴也未必会继续缠在生母身边,可能依自己的业力投生在另一个鬼道家庭,因为一些鬼道众生依然会生育鬼子女,看跟谁的缘份比较深。那么,万一真的有这类鬼在缠着那该怎么办?
笔者有一位亲戚近几十年以来都一直被非人在身边围绕着,她怀疑是在怀第一胎时,意外流产的胎儿所投生的依他施活命鬼仔。平时在家里不时会听到离奇的声响,又无可得知其源头。开门时常感觉会有一阵风从身边疾过,她儿子也时常声称看到不明的影子。不过这鬼仔的出现大致上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很大的骚扰与不便,亲戚早已经习惯了“与鬼共舞”。当鬼仔制造些噪音时最多叫他停止,有时鬼仔还会在他弟弟(如果他没有被流产死亡,他是排行最大的)要考试时“叫”他起来温书。就这样,亲戚与鬼仔和睦共处了几十年,一直到不久前笔者就照上述所提到的方法,建议她把皈依三宝、布施、持戒、诵经等功德与身边的鬼仔分享,现在家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灵异事件了。这里有两个可能性,一是接受并随喜功德后,随喜功德的善业成为毁坏业,终止了鬼的令生业而脱离了鬼道投生善趣;二是随喜功德的善业成为阻碍业,对抗鬼的令生业而成为更有福报的鬼,改善了他在鬼道的生活。
有相似以上个案的为母者,或者曾经堕胎的女性不妨试一试上述的方式,尝试把修十福业之功德回向给亡胎。如果不幸在胎中死掉的胎儿投生在鬼道,而其业力又导致投生做依他施活命鬼,又很很巧和与自己的缘份太深,纠缠在你身边的话,那么,修十福业的功德不止能够帮助到人鬼两方,也能够为自己的现世与未来世带来长远的饶益和幸福。真正能够帮到你与亡婴的人是你自己本身的功德,而并不在于他人、法会或仪式。而且,亡婴与母亲之间的心灵感应会比较深,别人可能只因为钱而做超度法会,铜臭味较浓,少了一份真心诚意。
祭拜鬼婴、为亡婴立牌位、超度亡婴的普及其实也在意味着有一些曾经堕胎的女性因为时常受到良心的责备,为了安抚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而作出一些弥补而已。很多人都有着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做错事后要时常懊悔,如此才会对得起内心的良知,殊不知自然界的真实法是:懊悔、伤心、悲伤、自责都是属于不善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不断造下新的苦因。每一次内心生起懊悔、伤心、自责,就像再捡起曾经严重烫伤自己的火炭,让它再次烫伤自己一样。很多人投生到恶道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临终前对不好的记忆生起懊悔:“呜……我做错了那件事,我不该做那件事……”因为临终前的懊悔,他想惩罚自己,因而投生到恶道去受苦。
在此也顺便说明为何懊悔会导致投生恶道。有五个原因导致有情一世又一世无止尽地投生,它们是无明(avijjā)、爱(ta?hā)、取(upādāna)、行(sa?khārā)与业(kamma)。一个人能投生做天神或人是因为无明,以为有个天神或人,其实天神或人只是一堆名色法的组合而已,对天神或人的生命有爱而执取天神或人的生命,然后造作(行)了种种善的身口意而有了业力,当业力成熟时就让他如愿投生做天神或人。同样地,一个人会投生到恶道里去也是因为无明、爱、取、行与业,这也在表示着因为有对恶道生命的爱和执取,他想要投生到恶道,并不是任何人逼使他去。也许很多人会纳闷,有情对善道有爱和执取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恶道那么苦,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去?偏偏就是有很多人喜欢去恶道,就如那些希望自己死后做鬼的人们一样,由于无明而以为有个鬼生命,对鬼生命的爱和执取,造作种种不善的身口意行为而产生了投生做鬼的业力,当业力成熟时就让自己如愿的做鬼。
做错事要忏悔,而不是懊悔。忏悔与懊悔不同的是:忏悔是当自己知错后,下定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完全放下,不再挂在心上,再来是“不断加入淡水”补救。何谓“不断加入淡水”呢?佛陀在《盐块经》(A.3.10.9)中给了盐块的譬喻:当一块盐放进一个小水杯里时,小水杯里的水会咸得不堪饮用,但把同样大小的盐块投进恒河时,恒河的水却不会因此而咸得不堪饮用。这里的盐块是指恶业,水的咸味是恶业成熟时所要承受的果报,淡水是指善业的功德。在上面的譬喻里,是恒河的水把盐份弄消失掉吗?当然不是,盐份还在恒河里,只是淡水太多,盐块的咸味起不了什么作用而已。同样的道理,虽然善业不能抵消恶业,但是当一个人的功德像恒河的水那么多时,即使恶业成熟也不会觉得那么苦,破坏力不会太大,甚至会显得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记得哦,做错事不要再懊悔、伤心、自责或惩罚自己,因为懊悔、伤心、自责、打压自己是不断在水中加入盐块,让水更咸而已,反之是更要精进积极地修十福业,多多累积功德,连续不断地加入淡水,这才是最实践有效的补救方法。
超度法会有效吗?
至于目前一些流行的超度法会,对其效果依然有所保留,因为最重要的是受超度的对象是否有生起欢喜心随喜功德,如此方能形成鬼生命的毁坏业来帮助这些依他施活命鬼众脱离鬼道。否则,也许依他施活命鬼在法会中饱食一顿后又跟着回家,或者那天他根本不在现场,或者他不懂得随喜,或者指定的亡者根本不是投生在鬼道。所以建议以一切众生之名义或者以过去世所有投生在鬼道的亲戚血缘之名义作布施超度最好,而不只是以某某个人的名义,太不划算了,而且显得心胸不够宽敞。一根蜡烛原本是可以点亮无数众生的心灯,产生的功德也相对更宽绰富余的,但是,许多人总只喜欢以某某人、某某合家之名作布施而限制了功德的浩瀚扩充,那实在是很可惜的。
如果法会真的可以超度到这些曾经是亲戚血缘的依他施活命鬼脱离鬼道的话那很好,如果不行或想要更“保险”,双管齐下的话,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十福业,把善业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超度法会不是每一天都会有,但修十福业的功德,每天有做,每天就得,又不必花什么超度费。其外,十福业所产生的功德是并非这些超度法会所能比拟的,因为功德的大小并非依着表面的功夫、超度费多少、场面的华丽度或繁琐的仪式而定,功德真正的力量是源自于内心所散发的那份真挚、坦诚、正直、慈悲、无我、离欲、离贪、无害、无怨、无恚的思维与清净戒德的修持。只要动机与心态殊胜纯净,每一个布施的机会都让你成为功德主。
我们不能否定一些法会所发挥的效益,毕竟有些法会的过程的确会引发参与者的善心,带动了人们向善的宗教情操,也有无数的依他施活命鬼能获得临时的温饱,但一般上的法会只是太过于注重在仪式与排场的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内心的净化和内涵,导致许多参加过类似法会的人们回家后烦恼依然一大堆,贪嗔痴依旧主宰着的身口意。
中阴身是什么?
我们再一步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谈到鬼、死亡、投生时多少会牵涉到这类混淆又很敏感的课题,而且连许多不懂得佛法的西方人士都对这个名词很熟悉,甚至认为它就是佛教的代言和专有名词,这字眼就是“中阴身”了。
中阴身并不是首次缤纷登场,在上面探讨一些课题时也已经出现了好几回。在探求真理的基础上,有时不得不来个正面交锋。再次,这里并不是针对某些佛教传承而说,我们只是以一颗平等心、开阔明净的心,并依照佛陀所教导的自然界法则来探讨真相,对事并不对人或某某传承的探讨生命的问题。
死亡与再生的过程
通过严谨以及次第性又有系统的禅修,任何人无论是什么种族、无论有没有宗教信仰也好,信仰什么宗教也好,任何人只要能够依照佛陀给予的修行次第去实修,他将有机会亲身验证到两千六百多年前由佛陀所发现后宣说的掌中之叶。在佛陀的掌中之叶里,除了究竟名色法之外,佛陀也宣说了有情死亡后投生的法则。就趁着在这个中阴身被牵涉到的死亡与再生的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先一起以阿毗达摩来穿梭连目前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与心理学家乃至许多宗教学家都无法探知到的生命之旅──从死亡到再生的轨范。
虔诚的在家佛弟子,A先生终生坚持守好五戒并积极行十善业。平时爱布施行善,每逢斋戒日都风雨不改的前往寺院供养僧团、受持八戒及禅修。假设A先生死亡后投生为欲界都西答天(Tusita)的男天人B,以下是当A先生在临死时所出现的临死心路过程。临死心路过程一般上是表现为意门心路过程,偶尔也可为五门心路过程,于此以意门心路过程为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图示说明:
所缘●—当A先生临死时,●是呈现于A先生的离心路过程之所缘,为六门的任何一门临死心路过程现起的业、业相或趣相之一。如果●呈现于A先生的离心路过程是业,那么A先生在这时候就像自动倒带般、重复“看到”自己在过去供养僧团、持戒等等行善时的影像,犹如重新回到现场再次造作一般;如果是业相,那么有可能A先生会看到比库或比库使用的钵、花、药物、袈裟等等这些过去曾经布施的物品;如果是趣相,那么A先生将看到诸天人、天宫、马车、闻到异香、或听到天乐等。
所缘●—A先生临死心路过程的所缘,为业、业相或趣相中的一种。它也是下一世(即B天人)的结生心、有分心和离心路过程里死亡心的所缘。
[1] 惭(hiri)与愧(ottappa)是二十五美心所之一,一切美心肯定出现惭与愧两个心所。佛陀称此二法为世间的守护者,因为惭愧心能在没有佛法存在的世间制止广泛的不道德,免以世间陷入伦理混乱。
[2] 心路过程(cittavīthi)俗语称为思路或思想,是诸心和心所在有情的生命里互相配合与运作来识知目标的思想过程。一共有六门心路过程,即眼、耳、鼻、舌、身的五门心路过程(pa?cadvāravīthi)和意门心路过程(manodvāravīthi),每一种心路过程都包含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心。一切心路过程也必须具足所需要的因缘条件才能够发生,在思想的背后并没有一个“造作者”或“自我”在运作。当诸心于根门或意门生起以便识知目标时,它们不会杂乱无章或单独地生起,而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识知过程阶段,依照有条有理的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这次序名为「心之定法」(cittaniyāma)。临死的心路过程也称为离心路过程,是有情整个生命期最后一段心路过程,也是最具关键性的时刻,因为有情下一生的生命状态都决定于此阶段。当有情这期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灭去后,其生命就快宣告结束,接着新的生命又在另一个生命界转起。
[3] 速行(javana)是心的十四种作用之一,它们是一连串同类的心,作用是‘快速通过’所缘,并且完全认知所缘。速行心通常呈现为七个,在晕眩时以及死亡之前最后一个心路过程只有五个。在道德的角度里,速行心是属于非常关键的阶段。除了佛陀、辟支佛与阿拉汉,所有凡夫的世间速行必定是善心或不善心,一切身口意的善恶业都在这阶段被造下。
[4] 有四种生:一、卵生(a??aja),有情破其卵壳而生;二、胎生(jalābuja),有情破其密处之膜而生;湿生(sa?sedaja),低等有情于腐肉、粪坑、沼泽、下水处而生;化生(opapātika),一般肉眼看不到的有情突然于某处诞生如诸天人、地狱众生与大部分的鬼道众生。
[5] 比库是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是在佛陀的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的男人。一个男人要成为比库并不容易,必须要具备一些先天和后天的条件才可以受比库戒,例如:他必须是人、是男人、年龄满二十岁、不畸形残缺、非黄门或两性人、无重疾、无债务、自由身份、相信因果、不曾犯五逆罪、得到父母亲的允许等。若非过去曾经有造过殊胜的善业,是不容易具足以上种种条件的。
[6] 非人是指人类以外的其他有情,通常指天神、龙、亚卡、阿苏罗、鬼、地狱众生等。一般上多指为害人的鬼神。
[7] 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在三藏圣典里有一些经文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使念诵者和听闻者免除危难,带来吉祥。从祈请念诵护卫经的邀请文中可以知道,护卫经具有能够排除不幸、达成一切成就,使痛苦、怖畏、疾病等消失的护卫作用。因此,经典的编纂者和持诵者把这一类具有护卫功效的经典编集在一起,统称为“护卫经”。在上座部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都有在许多的场合念诵护卫经的传统。若有居士前来请求出家,比库们会为他们念诵护卫经;有施主前来寺院作布施供养,僧众们会应邀为他们念诵护卫经。在诵戒日、入雨安居日等,僧人们会在寺院或自己的住所念诵护卫经,有许多寺院和禅修中心甚至把念诵护卫经定为每日的课诵。而在家佛教信徒们则会在逢年过节、婴儿出生、结婚喜庆、祝贺寿辰、乔迁新居、生意开张、生病、亲戚去世、追思先人等日子,邀请僧众到其家中念诵护卫经。有些虔诚的在家信徒甚至还能流利地背诵多部护卫经。
取自《大护卫经》玛欣徳尊者编译
[8] 沙咖天帝(Sakkadevānaminda)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也译为帝释天王,居于须弥山顶的喜见城,亦是佛教的护法主神。
[9] 现在许多南传佛教的寺院里有出家人向信众洒钵水以祝福信众,这习俗是因此由来。有一些在家信徒也喜欢把出家人诵念保护经加持的水带回家喝或沐浴,他们相信经过加持过水有治病、驱邪、消灾、除霉运等的功效。其实,古人早就发现到水的奥妙,并懂得利用水来进行种种宗教祈福的仪式。近代有日本的量子力学专家在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来拍摄和观察水结晶,结果发现水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把经过善意、慈心、祝福、诵经加持过的水与一般的水比较,虽然肉眼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但在强力的显微镜拍下,加持过的水的结晶样貌会比普通的水显得更匀称而亮丽,线条明确,这显示水是能够接收到外界的能量与磁场的直接影响的。
[10] 结生心(pa?isandhicitta)是属于果报心,作用是在有情投生那一刻执行结生,把当生与下一生连接起来。有三种结生心,即三因结生、二因结生以及无因结生。除了已经完全断除轮回的漏尽者之外,一切有情的生命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的死亡心灭尽之后紧接着生起结生心,象征着新一期的生命状态之肇始。三因结生表示结生心里有无贪、无嗔与慧根的美心所,是由于过去殊胜的三因善业所产生;二因结生只有无贪与无嗔,缺少了慧根心所,由过去低劣的三因善业或殊胜的二因善业所产生;而无因是完全不具有无贪、无嗔与慧根的三个美心所,由过去低劣的二因善业或不善业所产生。因也可称为根(hetu),有因的结生心如树般稳定又坚固,无因的结生心则如藓苔般既软弱又不坚固。所有先天性瞎眼、耳聋、哑巴、残废、智障(不包括在胎里发生意外或患上某种疾病而导致残缺的人,因为这类残缺也可能发生于结生心二因或三因的人)、两性或无性人都是无因结生人。过去低劣的二因善业所产生的无因结生心软弱无力,不能产生健全的眼根、耳根、性根等,而其先天性的残缺则早已潜伏在导致投生为人的业中,在这些人当中也可能会出现“阴阳眼”。由于无因结生人的心是比较软弱且无慧根,他们这一生当中是不可能在佛陀的教法中有所成就,所以他们都不能在佛陀的圣法律中出家。所有恶趣有情的结生心都是无因的,据说一些动物如猫狗也能看见鬼类众生。
[11] 除了佛陀、独觉佛(PaccekaBuddha)与诸阿拉汉,一切还有投生的有情在临终前会看到某些影像或体验到某些感受,它们可以是过去生中曾经造作过的善或不善业所呈现的业(kamma)、业相(kammanimitta)和趣相(gatinimitta)之一。业是生前所造下的善恶行为,这些业并不是呈现为记忆的影像,而是像在看倒退录音带一样,看回自己曾经造过的事,而且有如当时正在造作一般,自己在做回一样的事。业相即以前造业时所识知的对象、或在造业时所用的工具,比如虔诚的佛弟子临死前可能会看到比库或寺院的影像,宰猪者临死前可能会看到宰猪时使用的刀,被宰的猪只、猪留出来的血或听到猪的哀号等。趣相是临终前出现将投生善趣或恶趣的景象,如:即将要投生天界的临终者会看到天宫、天人、马车、光、闻到异香或天乐等;将要投生人道的临终者会看到红色的母胎;将要投生鬼道的临终者通常会看到身边有许多已经往生的亲戚朋友们在“欢迎”他、或者有许多不认识的凶恶众生在骚扰他;将要投生畜生道的临终者一般上会看到森林、山谷、田野等,或者在临死的前几天他的行为会表现得像某种畜生一样;将要投生地狱的临终者则会看到牛头马面、铁狗、锁链、铁钩、地狱之火、听到地狱众生的哀号声或感到极度热或冷的感受。业、业相与趣相也是临死有情的下一生投生在哪一种生存地的预兆与有力指标。
[12] 这里的心识是指结生心。所有恶趣有情投生时的结生都是无因,即在结生心当中是没有无贪、无嗔与无痴(慧根)三因。恶趣的无因结生心乃是由过去世的十一不善心之一(akusalacittāni)所产生的。当有不善心在欲界有情临终时成熟的话,这不善心将以舍俱不善果报推度心(santīra?a)在恶趣执行结生。
[13] 除了临死心路过程,在任何一段心路过程中,有七个是负责对所缘造业的心,它们就是七个速行心。而后后受业(aparāpariya-vedanīya kamma)是由第二到第六个生起的速行心造的业。这五个速行心所造的业,只要因缘具足,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成熟。只要还在生死轮回当中,这种业永远不会成为无效,没有任何有情能逃避这种业的果报,即使连佛陀也不例外!
[14] 佛陀解释了一切物质(rūpa,色法)的生起之源,它们是由业(kamma,过去所造下的善心与不善心里的思心所)、心(citta)、时节(utu,火界)和食物(āhāra,营养素)这四种现象所产生的。以此可归纳为四类:业生色(kammasamu??hānarūpa)、心生色(cittasamu??hānarūpa)、时节生色(uttusamu??hānarūpa)和食生色(āhārasamu??hānarūpa)。时节生色简单来说是由温度所产生的物质,身体外的时节生色如衣服、汽车、房屋、空气、阳光、月亮、气候、山川、土地等都是大自然环境的火界所产生的色法;而身体内的时节生色如胃中物、粪便、尿、脓等则由以上四种因产生的色聚里的火界所产生的色法。当一个人死后,遗留下来的尸体已经没有业生色生起,心生色与食生色也灭尽,最后剩下的只有时节生色继续在产生色法而已,这是为什么已经没有生命的尸体还会继续长出头发、鼻毛、指甲的原因,因为尸体的时节生色依然在产生新一代的色法,一直到该时节生色无法再继续产生新的一代色法为此。植物也都是时节生色另一种形式产生的色法而已,由于植物没有命根,只属于无意识的“非执取色”(anupadinna rūpa),并没有任何心识或什么灵气在里面。
[15] 十善业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虚妄语、远离离间语、远离粗恶语、远离杂秽语、不贪婪、不嗔心、有正见。
[16] 十恶业是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婪、嗔心、邪见。
[17] 阻碍业(uppapīlakakamma)是不能产生结生之业,但能够障碍令生业,缩减令生业产生的善恶果报。阻碍业对善趣的影响是使受报者遭受一些损失或痛苦如美貌变丑陋、长寿变短命、富裕变贫困、健康变病痛等等;阻碍业对恶趣的影响是使受报者能够在受苦中得到一些快乐或痛苦的减轻。
[18] 令生业(janakakamma)是指使善或不善思在结生时,产生结生心、身根色(kalala)、性根色(男或女性)、心所依处色,且在活命期间继续产生业生色、五根、果报心、心所。这里的令生业指的是导致投生为鬼的业。
[19] 巴利语Sādhu也译为善哉,用作形容词時,意为好的,善的,善巧的,有益的,值得赞叹的。用作副词時,意为很好地,完全地,善于。用作感叹词時,意为很好,做得好,甚善,善哉;常用來表示随喜、赞叹、嘉许、同意、认可等。
[20] 随喜(muditā) 是二十五美心所之一,特相与作用是见到他人行善、有任何成就、收益、幸福时也一样感到随喜不嫉妒,是非常简单易为的善行。即使看到任何人在做善行时,无论对方有没有与其他人分享功德,但自己内心有生起随喜功德也一样受益,当这些随喜的善业在未来成熟时也能带来快乐的果报,因此被形容为“无本生意”。
[21] 缅语sayadaw(西亚多),意思为「尊贵的老师」,是缅甸人对大长老和德学兼优的比库之尊称。
[22] 以上的八种善行再加上随喜他人的功德与回向功德是巴利经藏中提到的十种福业事,福业事(pu??akiriyavatthu)的意思是造福的基础,一切善法、愿望、世间出世间的幸福都是以这十种福业事为基础而成就的,正在谋求常恒的饶益和幸福、长夜的利益和安乐的善人们应当实践这十种福业事。
[23]独觉佛(PaccekaBuddha)也称为辟支佛,是指在没有佛法存在的世间能无师而通达四圣谛,自己发现通往涅槃之道的觉者。与佛陀不同的是,独觉佛不能教导其他众生通达四圣谛,也不能成立弟子僧团。独觉佛在没有佛法被宣说的世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让众生继续有机会植福修德,也能教导众生修世间善法。
[24] 灭尽定(nirodha-samāpatti)是不共外道的定,只是佛教专有。在灭尽定里,心与心所之流完全临时被中止。只有已经证得四禅八定的阿那含(anāgāni)圣者与阿拉汉才能进入灭尽定,他们可以依自己的决心与意愿进入灭尽定长达七天之久。
[25] 现法受业(di??hadhammavedanīya kamma)是七个速行心的第一个速行心。它所造的业是最弱的,只能在它被造的那一世成熟。假如因缘不具足以令它在当生成熟,则成为无效业,即不再于未来产生它的果报。
[26] 世间普遍的常见(niccatādi??hi)有三类:
 1.宿命论——命运由上天主宰;
 2.神创说——神、上帝创造了世界;
 3.灵魂说——灵魂是生死的主体。
[27] 断灭见(ucchedadi??hi)有三类:
1.无因论——苦乐无因;偶然论。
2.无作用论——作善恶没有果报。
3.虚无论——人死归灭;无因果业报;无三世轮回。
[28] 支助业(upatthambakakamma)是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可以支助令生业,延长或强化令生业所产生的善恶报或五蕴。 支助业对善趣的影响是使受报者更长寿、健康、丰衣足食等,对恶趣的影响是使受报者长寿,延长痛苦的寿命,遭受到更多的苦果。
[29] 毁坏业(upaghātakakamma)可以是善或不善;它可以破坏或中止了较弱的业,不令它继续产生果报,而自己取而代之来产生果报。
[30] 作意 (manasikāra)是心造业之前发生的一个阶段,能决定往后心的速行素质,就如船的方向舵和汽车的方向盘。如理作意或如理思维是对的、如法的、有智慧的、带来清净与增长善法的注意方式,使心对无论可喜或不可喜的所缘都能生起善心;反之,不如理作意则使心对任何可喜或不可喜所缘都生起不善心。
[31] 这里的邪见是指断灭见,也是所有邪见中最严重的邪见。当一个凡夫这一世的生命即将走到尾端时,投生到下一世的征兆如业、业相或趣相可能开始在临死前几天乃至几个星期前就显现。如果一个持有断灭见的人,虽然将投生到恶趣的业、业相或趣相已经非常明显的呈现,但他依然坚持着断灭见不舍弃,那么这种邪见将成为他的重业,下一世肯定会投生恶趣,于此也可称为「定邪见」。若能在临终前及时悬崖勒马,放弃该邪见的话,那么这些业、业相或趣相也会随之改变,就未必一定投生到恶趣。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剛在臉書看來的鬼故事(原文地道广東话, 我转中文):
由一位香港美棋说另一位泰囯美棋的經历
有一次泰囯美琪去听法, 去朋友親人出家的地方,順便禪修 但沒合眼, 見到有个男人坐在木头車处, 車停在屋后。 阿叔也合掌听佛法, 沒穿上衣, 將一塊布撘在膊頭, 穿長褲。
美棋知道这人死了很久, 心問祂, 你做什么不入屋坐呀 ?阿叔答自己叫做呀基叔,是屋主的爸爸,
主人无請入去, 所以入不到屋。再問他,死了多年还逗留於此有什么放不下?答:我沒什么擔心, 只擔心这車。 因为刚死前呢, 就掛念架車。
原來呢 他死时, 車未做好,因此死时就化成鬼去守住此車。
所以在死之前 應該要守護自己的心, 不要將心放走出去看外面東西。
泰囯美棋说一会兒, 師父呢就会祝福嘅 咁阿叔, 你就準備好你的心去接受祝福 ,來隨喜。
香港美棋说:
生命是好重要的,死之前就更重要的。
所以我们應該常預備自己的心, 有正念在死亡那一刻不执着任何外物,可以上天。
常保持正念,到死一刻都不需要任何人告訴你去那裡啦。
“在死之前 應該要守護自己的心, 不要將心放走出去看外面東西。”萨度!&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2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0 积分
剛在臉書看來的鬼故事(原文地道广東话, 我转中文):
由一位香港美棋说另一位泰囯美棋的經历
有一次泰囯美琪 ...
我听说,一般的鬼道众生生活中苦处,没有行善、听法的机会啊。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我听说,一般的鬼道众生生活中苦处,没有行善、听法的机会啊。
的确。有次晚间在庙佛堂独襌坐。听到外边女人与小孩的声音, 沒理会。
后來去问隆波可否请那女人进庙襌坐? 襌坐是至善的。
隆波答不能, 那些众生沒有这样的福报, 我们只能回向功德。
执著, 就只化在某一处而不能移动。
所以我们要回向功德給苦道众生。以襌修的功德回向給这些众生, 也是最大的; 否則就是诵经回向, 或做了什么善事回向。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6 积分
楼主写的某些内容,与北传佛教的说法是一样的呵。
主题帖子积分
特级会员, 积分 49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7 积分
特级会员, 积分 49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7 积分
这是吉祥尊者那边比库写的吧?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传上座部佛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