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民党失败的真正原因当局发行"金圆券"为什么失败

苹果/安卓/wp
积分 8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07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代码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纸币金圆券的悲惨短命史
——人类历史的探讨(81)
纸币规率发生作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演绎了一场短期的历史,这就是国民党的纸币金圆券的悲惨短命史!现在7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是深受其害的经历者!前车之鉴不可忘记!
2001年季长佑出版了《金元券币史》描述了1948年国民党ZF发行的金元券的全部历史。
金圆券是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之一,金圆券的欺骗性和掠夺性之强,历史上很少能与之相比的。作者亲眼看到金圆券发行、流通和崩溃的全过程,至今仍历历在目。为了让读者能了解金圆券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欺骗性和掠夺性表现在哪里?这是作者撰写此书的初衷,同时也想引起加强研究中国近代货币史、金融史的必要性。
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这与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驰,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这就注定必然要失败的命运。1948年上半年,南京国民ZF在军事上连连失败,损失惨重,统治区日益缩小。在政治上危机四伏,大有朝不保夕之势。财政上收入不及支出的十分之一,国内、国外负债累累,信用全失,举债无门,只有靠发行货币来弥补差额,从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整个工商业濒于破产的地步。农村凋敝不堪,整个社会民怨沸腾,南京国民ZF处于四面楚歌之中。到1948年初法币已经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国民党并不甘心于失败,遂作出改革法币制发行金圆券的决定。其目的:一、把票面骤然缩小三百万分之一,缓和一下人民群众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厌恶情绪。二、定金圆券与法币的比率为一比三百万,等于发行更大面额的钞票,缓解一下现钞短缺的危机。三、金、银、银元、外币禁止人民持有,并限期强行收兑,企图在逃离大陆前,彻底搜刮一次。金圆虽规定有含金量,但不能兑现,与法币无异,仍然是一个空头的价值符号。何况第一批发行的金圆券,就是库存中无法进入流通的小面额法币。金圆金属辅币除一分铜币外,其余均是旧铸法币辅币,所谓之金圆不过是一场骗局。金圆券发行准备,名义上是五亿美元,但绝大部分是空的,同样也是一场骗局。通过金圆券发行,各阶层人民金、银、银币、外币损失约二亿美元,间接的经济损失就无法计算了。由于国民ZF崩溃迅速,人民存放国外的外汇资产才幸免于难。国民党逃离大陆前,将库存金、银和发行准备秘密运往台湾,据不完全统计,有黄金296万余两,白银69000余两,银币5300余万元,外汇全部。
1948年国民党当局决定发行“金圆券”,一个突出的考虑就是解决财政困难。当年8月19日,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讨论发行“金圆券”问题。当时的财政部长王云五认为,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要求改革币制,发行“金圆券”。与会的大多数委员则表示,如无实体经济或硬通货作为基础支撑,光在票面上改革,并不能解决财政危机。但蒋介石最后发话:“目前财政上的困难,王部长已作了报告,这次改革币制,已同外国朋友商量好了。”然后站起来,双手徐徐托起说:“大家起立,表示表示赞成。”于是,第二天“金圆券”出笼。
金圆券于日开始发行,8月23日正式进入流通,七十多天后的11月11日,宣布《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其他三个办法也作了相应的修改,金圆券贬值百分之八十,实质上就是宣告金圆政策的失败。1949年3月,市场上开始出现拒用金圆券,并迅速蔓延,4月份各地已普遍拒用(包括国营铁路、邮政、电业、交通运输、税务等部门),代之以银元、外币、铜元以及米、棉布等实物,也就是金圆券在事实上已彻底垮台。金圆券从发行到垮台,时间并不长,却在货币史上留下不能忘记的一幕。
金元券作为纸币的命运虽然时间短,但是和元朝发行的纸币的性质是一样的,其共同点就是:纸币的规律起作用,也就是说,无限的滥发纸币造成了纸币的交换价值的无限的贬值!造成了物价的无限的上涨!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总评分:&经验 + 100&
老雷点赞!
自从2002年周小川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成了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如同废纸,年年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望尘莫及速度,滔滔不绝向社会输出货币供应量。截止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突破139万亿元人民币,人均每个中国人拥有十万元人民币。法律、智慧、道德、信誉、尊严、文化、良心,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几乎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金钱。人人腰缠万贯,都是万元户。
KMT政治经济都不行
leijy 发表于
老雷点赞!
自从2002年周小川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成了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 ...这点真错了。央行不过是国务院下属部门。 央行放不放水,是国家政策决定的。
对比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完全可以超脱政府,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绝不背这个黑锅。
纸币到底有什么规律?
纸币与金属货币无外都是交换的媒介。如同菜刀一样是厨具,如果有人拿菜刀去行凶,那菜刀也有行凶的规律?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民国币制改革:金圆券的末日解读
1948年,通货膨胀严重,上海市民排队抢兑黄金。
  上为第一批金圆券,用1945年印制而没有发行的关金券做钞票,票面头像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下为金圆券末期时的钞票,头像是蒋介石,面额已经扩大了一百万倍。
  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实施金圆券方案,以取代业已完全破产的法币。近期热播剧《北平无战事》把这一币制改革的前后波折呈现在大众眼前。
  电视剧创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既有真实历史,又有艺术虚构。所谓“币制改革”的历史原貌,与电视剧人为安排的情节相去甚远,其真实一面更错综复杂。
  那场币制改革的“风暴眼”不是无战事的北平,而是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电视剧中只闻其声的“建丰同志”,也就是蒋经国,其实并不是币制改革的主导者,他的作为只是导演了一出“上海打虎”的闹剧。国民党指望着挽救崩溃的币制改革方案,不是“中央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或者“燕京大学副校长何其沧”能够制定的,其炮制者为王云五―一个不懂金融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对金圆券方案的定性,《北平无战事》遵循了历史的原貌。币制改革方案酝酿之时,就被金融专家批为“饮鸩止渴”。这项恶政像是国民政府覆灭之前最后的疯狂。金圆券发行仅仅三个月,便开始了比法币更加凶猛的贬值,剧烈的通货膨胀彻底摧垮了经济,也为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日夜晚,南京下关火车站前,一位阔太太模样的年轻女子匆匆进站。火车经过一夜的颠簸,在19日早上徐徐驶进了上海北火车站。
  随着拥挤的人群,这个女子出了站,挥手叫了一辆祥生公司的出租车,前往位于外滩附近的九江路证券交易所。女子下了车,走进刚刚开业的证券交易大厅,看了看当天各种的价格,然后又乘出租车消失在南京路熙熙攘攘的人海车流中……
  直到几天后,上海金融管理局大规模摸排调查,才有人回忆起这个似乎只是出于好奇,来证券交易大厅浏览一番的神秘女子。也许她就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一场金融风暴由此触发。
  在这个女子的上海之行两天后,比她晚一天抵达上海的蒋经国,在《大公报》上看到了一个令他大惊失色的消息。
  消息的标题是“币制改革的事前迹象”,报道说:“19日上午,有某隐名之人从南京乘夜车抵沪,下车后直至某熟悉证券号,一个上午向市场抛售三千万股永纱股票,照昨天股票惨跌的行市计算,此人大约可获利四五千亿元。”
  正是在这两天之间,国民政府公布了把币制推倒重来的金圆券方案。
  8月19日下午,国民党召开了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由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财政部部长王云五提出的重大币改计划。当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同时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并公布了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发行一种新的货币―金圆券,收回之前使用的法币。
  新货币的一系列推行办法包括:由中央银行发行总额定为二十亿元的金圆券,金圆券一元折合法币三百万元,每元法定含金零点二二二一七厘,禁止私人持有黄金、、。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兑换的比例是二百元金圆券兑换黄金一市两,四元金圆券兑换一元,二元金圆券兑换银元“袁大头”一块。
  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挤兑风潮和社会动荡,币制改革的方案此前没有透露过半点儿消息。这还不算,国民政府颁布新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宣布,全国的银行、证券公司、银号、钱庄等统统停业三天,以防止市民挤兑。
  为稳定当时的局面和民心,国民政府还决定暂时冻结全国物价,规定各省市物价统一以8月19日为改算标准,不得抬高,如有违反,按例严惩,这就是国民政府宣称的“八一九防线”。
  实际上,“八一九防线”建立的当天,就已经被从内部攻破。《大公报》报道的“币制改革的事前迹象”清楚表明,有人提前获知了币制改革的消息,并以此在19日抛售做空,攫取巨额利润。全国各大报纸紧随其后,争相刊登有关消息。报纸上还添加一条“豪门巨富纷纷搜购金公债,隐名之人曾大批抛售”。
  泄密事件曝光的这一天,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王云五在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政府从即日起实行币制改革,用金圆券代替法币。他一再强调:币改早有准备,却未透露一点儿风声,直到公布,大家才知晓。这是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进步!
  这位币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者,被结结实实打了脸。
  外行财长
  金圆券方案正式实施的时候,王云五刚刚担任了两个月的财政部长。即便没有后来金圆券风潮引发的社会危机,王云五也是个备受舆论诟病的财政部长。原因无他,王云五本非财政金融行内人。
  王云五一生最大的成就在商务印书馆。他1921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一步步做到总经理,凡二十余年,期间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商务印书馆出版大量人文书籍,对传播文化、开启民智有着突出贡献,王云五有“学界恩人”之称。
  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只是这样一位学界名流,显然并不是财政部长的适合人选。财政金融是一个极为专业的领域,需要金融知识储备丰厚的专家型领导。王云五本是一个出版社总经理,虽博而且勤,但最多是一“杂家”,而绝非“专家”;况且一个出版机构每年收支数目,比起一个小型银行也远远不及,他的金融知识与经验是不足的。
  若说王云五对国家经济完全不懂倒是有失偏颇。早在抗战后期,蒋介石即曾多次邀请王云五参加政府工作,“以贡献其多年注重科学管理之经验于战时经济”。但王云五以商务印书馆一时无相当人选可资接替,婉言谢绝。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王云五出山从政,成为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后来还担任过行政院副院长。
  1948年5月,国民政府“行宪国大”后,蒋介石就职总统,任命翁文灏为行政院长。
  翁文灏也是个“学而优则仕”之人,他是我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在中国地质学领域开创了为数众多的“第一”,但他学术成名后不久就脱离了自己的专业,在1932年被国民政府延揽,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从此踏入仕途。
  翁文灏与王云五平素私交不错,又鉴于王在行政院副院长任内研究过财政,于是在获任行政院院长之后组阁时,选其执掌财政。
  这个任命让国民政府内外一片喧哗。著名史学家吴相湘在评价国民政府“行宪国大”后的内阁构成时曾这样说:“政府当局只知以学人或社会贤达当政,企图一新国人耳目,而不详究其专长而任意安置。这完全是政治上粉饰行为,无补于政治革新的实际,且适以误国。”特别是对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一职,很多人认为他与财政金融素少渊源,仅凭其商务印书馆的管理经验,堪当财政重责?上海的一些报纸对他大加嘲讽,国民政府立法院也对其持不信任态度。
  王云五则称,自己起始无意此职,“在固辞不获之后”,之所以出任财政部长,“惟一的诱惑使我勉允担任此席,就是对于改革币制之憧憬。”
  王云五实行币制改革的想法其实已经酝酿了一年多了。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王云五一心要废除的法币。
  法币发行于1935年,成为中国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结束了此前十余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局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抗战期间,因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发行量急剧上涨,发行总额达到5569亿元,比抗战前夕增长了约396倍。然而这一膨胀速度,与日本投降后相比还有着天壤之别。
  日,财政部公布了《伪中央银行钞票收换办法》,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1:200。如此政策就意味着沦陷区数亿民众的动产价值,一夜之间变成了只有1/200,这无疑是对沦陷区民众财产的一次洗劫。
  实际上,中储券的购买力被严重低估,而法币的购买力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在国民党军中任职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就曾记述,他随郑洞国从昆明取道柳州,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柳州理一次发的法币,够在上海高级理发店理上一年,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资金自然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流动,于是重庆的法币纷纷流往上海,沦陷区人民竞相抢购,形成供不应求之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不到8个月,南京城里最基本的物资,如稻米,暴涨500倍之多。
  紧随其后,国民党挑起内战,更为迅猛发展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
  战争消耗巨大,本就脆弱的国民经济无力承担,如何支付军费?国民政府的做法非常简单―印钞票。王云五的上一任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税收仅有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
  内战打到1948年下半年,法币的发行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时的5万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
  法币膨胀连带物价飞涨,物价狂涨反过来又加速了法币的流通速度和贬值速度,恶性循环。
  当时的国人,一个普通市民之家持有的法币数量就足称“亿万富翁”,只是在空前高涨的物价面前,法币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100法币连一粒米也买不到。市场交易时的法币已经不再以“元”计算,而是论捆、论斤、论包……甚至印刷的钞票还未出厂,已不及自身纸张和印刷成本的价格了。广东一家造纸厂,竟买进800箱票面100至2000元的钞票,当作造纸原料。
  “穷得只剩下钱了”,那时不是一句炫富的笑话,而是苦涩的现实。法币完全丧失了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法币的极度膨胀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极大恐慌。行政院宋子文内阁、张群内阁相继采取措施,企图刹住法币膨胀狂势。
  宋子文的杀手锏是抛售黄金,回笼法币。结果黄金卖出去了,法币却还在增发,达官显贵借机炒作黄金,造成“黄金风潮案”,引发了更大的经济动荡,宋子文被迫承认“政策运用不当”,辞职下台。
  张群继任,改发行公债和库券,意图回笼法币,同样徒劳,也被迫下台。当时王云五是行政院副院长。据《王云五回忆录》记载,那时候王云五就认为:“只有改革币制,才能挽救财政经济日趋恶化的局势。”但这一设想随着张群内阁的倒台,终成泡影。
  一年之后,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终于有条件把他“年来念兹在兹的观念”付诸实施。
  秘密方案
  日,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避暑胜地浙江莫干山召见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外交部部长王世杰、财政部部长王云五、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等人,商讨币制改革案。
  这一行人从南京乘专机至杭州,再转汽车经由京杭国道,到武康县(今德清县)三桥阜。从三桥阜到山顶的公路,抗战时就已被毁,尚未修复,登山就要坐轿子。其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翁文灏等人在三桥阜下车,守候在路旁的轿夫冲着身材矮瘦的翁文灏一拥而上,无一人理会王云五,据说是过于肥胖,“轿夫不愿高抬”。
  这件趣事,是友人在一篇回忆王云五的文章中所写,算是朋友间的调侃取乐。其实,刚刚亲手制定了币制改革方案的王云五,才是这一行人中的核心。但若论到王云五在币制改革过程中的作用,应该说他也是个“抬轿子的”。真正的决策者,是正在莫干山上等着他们的蒋介石。
  在抗战结束之后,法币日甚一日“不值钱”,蒋介石早就有改革币制之心,几次要求行政院、财政部、中央银行拿出方案。但宋子文及其任内的财长俞鸿钧、张群及其任内的中央银行总裁张嘉H等都认为,币制改革的基本前提是战事停止、经济稳定、国际贸易平衡、有金银外汇作为准备金等等,而当时的中国哪一条都不具备。
  1948年行宪以后,翁文灏任行政院长,找了王云五当财政部长,这两位是很少对蒋介石说“不”的。蒋要马上改革货币的想法,第一次得到了行政院和财政部方面的认可。改任总裁的俞鸿钧抵挡不住蒋、翁、王的“多数”压力,也只能不再反对。蒋介石日记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宋子文、张群、张嘉H、俞鸿钧“皆畏缩不决”,只有翁文灏、王云五“能毅然实施”,“可谓奋勇难得”。
  蒋介石也没有把宝押在王云五一个人身上,他同时让俞鸿钧拿出一套中央银行版的币改方案。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币制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倒是有几分中央银行方案的影子。
  据时任中央银行稽核处长、上海金融管理局局长李立侠回忆,俞鸿钧在上海指定了一个四人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他和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中央银行顾问吴大业、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副处长方善佳、汉口金融管理局长林崇镛。这四个人的身份与《北平无战事》中的方步亭、何其沧颇为相像。
  不过,四人研究小组给出了一致的否定:币改不可为。他们认为,在内战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币制不宜作根本性改革,如果骤然一改,就会垮得更快。他们拿出的方案,是在不改变法币本位的基础上,另由中央银行发行一种称为“金圆”的货币,作为买卖外汇及缴纳税收之用,不在市面上流通。用此办法,大致使收入提高到相当于支出的40%到50%。俞鸿钧予以首肯,并令四人小组拟定了具体方案。而后,俞携此方案赴南京请示蒋介石。
  几天后,俞鸿钧返回上海,颇有些消沉地告知四人研究小组,蒋介石认为这一方案不能应付当前的局面,“看来蒋要采用财政部的方案了。”四人询问财政部方案内容,俞鸿钧说自己也未曾得见,“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币改”。
  其实,蒋介石否决中央银行方案的同时,就要求俞鸿钧参与研究王云五主持的币改方案,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一方案的底细。只是币改方案一旦在实施前有丝毫外泄,必然引发金融动荡,他只能严守口风。
  王云五制定方案时的保密工作确实做得很好。他的做法是亲力亲为,一人包办。
  单凭王云五一个人,肯定是无法完成币制改革方案的。他首先要求财政部主管人员检呈有关币改的旧案和意见,并且充分利用“前此不甚重视、而实际上拥有不少对于币制有研究的人员和资料之财政研究委员会”。为了保守秘密,王云五的做法是“尽量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一点不透露我的意见。”有些征求意见的题目与币改方案避无可避,王云五也将其归结到“研究”层面,没有人知道王云五正在亲手制定将把国家金融推倒重来的币改方案。
  7月7日,上任才一个多月的王云五就草拟完成了《改革币制平抑物价平衡国内及国际收支的联合方案》,并将此案送交翁文灏,二人没有分歧,随即于次日呈上蒋介石。蒋介石原则上表示同意,但为慎重起见,又指定俞鸿钧及专家严家淦、刘攻芸、徐柏园,与翁文灏、王云五一起组成“六人小组”再加研究,草拟具体办法。
  “六人小组”中的徐柏园是财政部次长,直到这时才知道财政部呈交了币改方案,而它的拟定者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王云五。
  29日,“六人小组”带着币改方案从南京赶赴莫干山,与正在这里“疗养”的蒋介石会面。
  蒋介石首肯了币改方案:“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法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的措施。”他嘱咐“六人小组”先行准备,等候决定。
  小蒋“打虎”
  所谓“决定”,也就是20天后,金圆券方案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获得通过,不过是履行一道必不可少的手续。蒋介石决心已下,发行金圆券已经箭在弦上。
  这20天之中,蒋介石并非没有顾虑。
  29日,蒋介石离开莫干山,没有直接回南京,而是取道上海,特意拜访了前中央银行总裁、民国著名金融家张嘉H,就币改方案征询他的意见。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前两天,蒋介石又在南京两次召见张嘉H,并把《币制改革计划书》交其审阅。
  据《张公权年谱》(张嘉H字公权)记载,张嘉H对发行新币持否定看法。他告诫蒋介石,“根本问题在财政赤字太巨。发行新币,若非预算支出减少,发行额降低,则新币贬值,将无法抑制。”看过《币制改革计划书》后,张嘉H更断言,“物价绝对无法管制……恐不出三四个月,即将冲破限关”,请蒋“慎重考虑”。
  蒋介石一而再、再而三地召见张嘉H,可以看出他对金圆券的前途也有忧虑。但张嘉H的示警最终没有效果。也许蒋介石“慎重考虑”的结果是两害相权,在法币已经无力回天的条件下,明知金圆券是杯毒酒,也只能喝下去拼死一试了。
  8月19日,《币制改革计划书》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通过,当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并通过广播播发。
(责任编辑:余朝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如何选择正规白银开户机构
近年来国内现货白银市场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广大投资者最为亲睐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踊跃参与,在现货白银市场上赚取了第一桶金。而随着银市快速发展,行业内也出现了害群之马,某些公司也打着现货白银的旗号,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而行业内的一些非正规公司往往具备以下特点,投资者可参考做好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8大漏洞识破非正规公司:
1.官方网站粗糙
2.联系电话为手机号码或网络号码
3.查不到公司详细地址
4.凌晨电话无人接听
5.无原创研报
6.无在线投资指导平台
7.资金跨境
8.未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证金贵金属是中国金融在线旗下品牌,公司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贵金属投资服务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分析、交易指导、研究创新等综合性的专业贵金属投资服务。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212号会员单位,海西商品交易所第058号会员单位。
证金客户盈亏记录
联系我的专属分析师 24小时实时指导操作
2015年1月第5期本期焦点美联储利率决议延迟发力交易指南日内预计波动区间请关注《今日策略》栏目发刊日期日
黄金直通车当前位置: >
金圆券发行与崩溃的前因后果
时间: 15:56 来源: 作者: 阅读:次
宋子文的杀手锏是抛售黄金。在日本投降前夕的一次国民参政会上,他就狂言:&我们的政策,不一定将所有的黄金都脱售,但是无论如何,政府有力量在手,就是黄金一项, 也就可以控制金融。&(注: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6页。)日,宋令中央银行将库存黄金按市价在上海市场大量配售。至1947年2月,共抛售黄金353万两,占库存黄金的60%,回笼法币9989亿元。(注:《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第156页。)但在同一时间,法币增发了32483亿元, (注:吴岗:《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96页。)黄金抛售所回笼的法币仅占其中的1/3。可见,黄金抛售未达到控制法币膨胀的预期目的。&黄金风潮案&的爆发,更宣告了这一措施的彻底破产。握有大量游资的达官贵人看到购买黄金比囤积货物更有利可图,于是大做黄金投机生意,黄金抢购浪潮日甚一日。中央银行黄金储备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宋子文被迫下令停止出售。就在黄金停售的前几天,一些投机商意识到中央银行存金已尽,更加紧抢购,以致黄金价格暴涨,商品市场大乱,此即闻名上海的&黄金风潮案&。宋子文承认&政策运用&不当,辞去行政院长之职,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则被撤掉职务。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继法币之后发行的一种纸币,始于日,停于日,历时仅十月余,是中国历史上贬值速度空前的货币。迄今,身历其事者仍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对于此段恶性通货膨胀史,应细密梳理,深刻总结,警惕世人。有关经济史教材、著作对此虽有所论及,然多语焉不详,缺乏具体研究。究竟金圆券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行的?币改方案是如何出台的?金圆券发行之初的效果如何?其最终崩溃的过程又如何?给人们什么启示?都需要做系统的探讨和回答。以下分而述之,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一、遏制法币极度膨胀的失败&&金圆券的发行背景
国民党政府之所以取消法币,改发金圆券,是因为法币的极度膨胀给其财政经济、政治军事带来了致命威胁,迫使其不得不改弦更张,以解燃眉之急。
法币在发行之初(1935年11月至1937年7月),流量不大, 较为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抗战期间,因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发行量急剧上涨,发行总额达到5569亿元, 比抗战前夕增长了约396倍。然这一膨胀速度,与日本投降后相比,不啻霄壤之别。国民党自恃实力强大,重燃战火,企图迅即消灭中共,以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赤字剧增,法币发行垂直上升。到1948年8月金圆券发行以前, 法币发行额增至604万亿元,比日本投降时增加了1085倍, 比抗战前夕增加了30余万倍。法币膨胀连带物价飞涨,物价狂涨反过来又加速了法币的流通速度和贬值速度,乃至印刷的钞票还末出厂,已不及自身纸张和印刷成本的价格了。广东一家造纸厂,竟买进800箱票面100-2000元的钞票,当作造纸原料。(注:杰克&贝登:《中国震撼世界》, 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505页。)法币完全丧失了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法币的极度膨胀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极大恐慌。行政院宋子文内阁、张群内阁相继采取措施,企图刹住法币膨胀狂势,无奈皆以失败而告终,币制改革遂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
宋子文的杀手锏是抛售黄金。在日本投降前夕的一次国民参政会上,他就狂言:&我们的政策,不一定将所有的黄金都脱售,但是无论如何,政府有力量在手,就是黄金一项, 也就可以控制金融。&(注: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6页。)日,宋令中央银行将库存黄金按市价在上海市场大量配售。至1947年2月,共抛售黄金353万两,占库存黄金的60%,回笼法币9989亿元。(注:《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第156页。)但在同一时间,法币增发了32483亿元, (注:吴岗:《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96页。)黄金抛售所回笼的法币仅占其中的1/3。可见,黄金抛售未达到控制法币膨胀的预期目的。&黄金风潮案&的爆发,更宣告了这一措施的彻底破产。握有大量游资的达官贵人看到购买黄金比囤积货物更有利可图,于是大做黄金投机生意,黄金抢购浪潮日甚一日。中央银行黄金储备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宋子文被迫下令停止出售。就在黄金停售的前几天,一些投机商意识到中央银行存金已尽,更加紧抢购,以致黄金价格暴涨,商品市场大乱,此即闻名上海的&黄金风潮案&。宋子文承认&政策运用&不当,辞去行政院长之职,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则被撤掉职务。
宋内阁倒台后,由政学系头目张群继任行政院长,王云五为副院长,俞鸿钧仍任财政部长,张嘉@①为中央银行总裁。蒋介石想走马换将,压住黄金风潮和通货膨胀。张内阁立即以严禁抛售黄金、取缔黄金投机和管制外汇等办法,取代宋子文的黄金自由抛售政策。同时,加强敌伪物资抛售,发行了4亿的短期公债和库券,以图回笼法币。 但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徒劳的,通货膨胀速度继续加快,物价涨潮接踵而来,张群内阁也被迫下台。其间,张群曾提议由王云五特别研究财政,王认为:&只有改革币制,才能挽救财政经济日趋恶化的局势。&(注:王寿南:《王云五先生年谱初稿》第2册, 转引自《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月),台北国史馆1995年,第206页。 )张内阁也曾拟制币改方案,并要求得到美国资助,但随着张群的倒台,终成泡影。
1948年5月,国民政府&行宪国大&后,蒋介石就职总统, 改任翁文灏为行政院长。翁任命王云五为财政部长,俞鸿钧为中央银行总裁。蒋介石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并将此赌注压到翁文灏内阁头上。自此,金圆券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
二、王云五币改方案的出台
王云五执掌财政,引起国民政府内外一阵喧哗。
王本是商务印书馆的大出版商,于中国文教事业多有贡献,被誉为&学问界恩人&。1946年1月,以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会议, 被蒋介石任命为经济部长。翁文灏上台后,蒋介石原拟仍由俞鸿钧任财政部长,但俞此前刚就任中央银行总裁,与原总裁张嘉@①正办理交接手续,蒋介石遂嘱翁文灏自己物色财长。翁与王云五平素私交不错,又鉴于王在行政院副院长任内研究过财政,于是选其掌财。王云五自称起始无意此职,&在固辞不获之后,惟一的诱惑使我勉允担任此席,就是对于改革币制之憧憬。&(注:王寿南:《王云五先生年谱初稿》第2册, 转引自《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月),台北国史馆1995年,第206 页。)各界人士对此任命颇感惊奇,认为王云五与财政金融素少渊源,仅凭其商务的管理经验,堪当财政重责?上海的一些报纸对他大加嘲讽,国民政府立法院也对其持不信任态度。
翁内税组成后,蒋介石对王云五和俞鸿钧都作了币制改革的指示,要他们分别组织专家研究,拿出具体方案。结果表明,蒋否决了俞鸿钧计划,而采纳了王云五方案。
俞鸿钧在上海指定了一个4人研究小组, 成员有中央银行稽核处长兼上海金融管理局长李立侠、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中央银行顾问吴大业、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副处长方善佳、汉口金融管理局长林崇镛(后接替李立侠上海金融管理局长之职)。4 人小组一致认为:在内战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币制不宜作根本性改革,如果骤然一改,就会垮得更快。鉴于财政收支差额太大,可在不改变法币本位的基础上,另由中央银行一种称为金圆的货币,作为买卖外汇及缴纳税收之用,不在市面上流通。用此办法,大致使收入提高到相当于支出的40%到50%。俞鸿钧予以首肯,并令4人小组拟定了具体方案。尔后, 俞携此方案赴南京请示蒋介石,满以为会得到大加赞赏,却不料立即遭到否诀,蒋认为这一方案不能应付当时的局面。俞回到上海对4人小组说, 看来蒋要采用财政部的方案了,但又称不知道财政部方案的具体内容。其实,俞曾参与研究王云五主持的币改方案,不可能不清楚这一方案的底细,只因蒋介石嘱其对上海方面应力守秘密,所以他只能对4人小组说不知道。 (注:参见李立侠《金圆券发行的一段旧事》,《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王云五就职财长,踌躇满志,迅即秘密投入到币改计划的研究中去,自称&无日不是念兹在兹&。他首先分别问议财政部的主管人员,令其检呈有关币改的旧案和意见。为了保守秘密,不使财部人员知晓这些做法与币改有关系,王云五故意作出只听取意见的样子,不表示个人看法。他还对秘书处资料室所剪贴保存的历年国内关于币改的七、八十种资料,一一阅读和归纳。费尽一番心思后,王认为&改革币制,一方面固然必须尽力搜求获得可能控制的发行准备金,他方面还须配合其他种种措施。所谓配合的措施,便是关于平衡国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管制经济金融等事项。&(注:王寿南前揭书,转引自《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月),台北国史馆1995年,第207页。)为此, 他亲自草拟了一道《改革币制平抑物价平衡国内及国际收支的联合方案》。
日,王云五将此案送交翁文灏,二人没有分歧,随即于次日谒见蒋介石。蒋原则上表示同意,但为慎重起见,又指定俞鸿钧及专家严家淦、刘攻芸、徐柏园(注:严家淦时任台湾财政厅长,刘攻芸为中央银行副总裁,徐柏圆为财政部次长。),与翁文灏、王云五一起再加研究,草拟具体办法。至此,作为财政部次长的徐柏园才知道顶头上司王云五竟有这样一个亲自拟定的方案。24日,翁文颢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称当局正在筹划削减通货膨胀的办法(注:参见《大公报》(沪)日。),但未公开具体内容。
7月9日至28日间,翁文灏、王云五、俞鸿钧及3 位专家对王云五案进行了数次讨论,仅作了少许修改。29日,一同前往浙江旅游圣地莫干山,晋见在此疗养的蒋介石。蒋说:&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法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的措施。&他问俞鸿钧印刷新钞票能否赶得上,俞说:&新印金圆券已来不及,但中央银行尚存有新印的钞票,数量足够应用。可以先用飞机密运各中心市场以便总统命令发表后,就作为金圆券发行。&蒋嘱各位先行准备,等候决定。(注:《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54页。)
蒋介石会见翁文灏一行后,当日即离开莫干山,转抵上海。31日,就币改方案征询前中央银行总裁张家@①。张直言:发行一种新币,必须有充分现金或外汇准备;或则每月发行额能有把握较前减少,否则等于发行大钞,人们将失去对钞票的信用。即使没有充分准备金,至少也要把握物资,有力量控制物价,防止新币贬值,故应慎之又慎。8月17日,蒋又召见张嘉@①,张仍坚持已见,断言如不减少预算支出,降低发行额,新币必然贬值,无法抑制。翌日,蒋再次召见张嘉@①,将《币制改革计划书》交其阅读。张仍认为,物价绝对无法限制,所定20亿元发行额无法保持,恐不出三、四个月就将冲破限关。如果人们对新币不予信任,弃纸币而藏货品,后果将不堪设想。(注:参见姚崧龄《张公权年谱初稿》,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页。)蒋一而再、再而三地召见张嘉@①,表明他对发行新币的前途忧虑重要,然其意一决,认定币制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非改不可。
8月19日下午3时,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币改方案。王云五不是国民党员,按例不能与会,但会议需要他对改革币制作一说明,故破例出席。会上,币改方案略加修正通过。下午6时, 行政院会议继续讨论已在国民党中政会上通过的币改方案,经过4 个小时的讨论予以通过。当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行政院以全文交广播放。20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及其他有影响的大报,都刊发了这一命令。同时,又公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等4项办法。将&紧急处分令&和各种办法综合起来, 其主要内容有4项:
第一,金圆券每元法定合纯金0.22217公分,由中央银行发行, 面额分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
第二、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折合东北流通券30万元。(注:东北流通券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在东北发行的纸币。金圆券发行后,限期收回。)
第三,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限期于9月30 日以前收兑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违反规定不于限期内兑换者,一律没收。
第四,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格应照 日以前的水平冻结。
国民党政府将&八&一五&限价作为重点提出,足见货币发行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密切关系。其目的,就是想将发行新币与限制物价双管齐下,以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8月20日当天,金圆券发行准备监理会宣告成立, 负责监督检查金圆券的发行及准备情形。蒋介石与王云五召见上海工商界、金融界巨头20余人,希望他们支持财经命令。翁文灏在行政院也邀请京沪工商界、金融界人士座谈,希望协力执行各项办法。21日,蒋介石命令各大都市派遣经济督导员,监督各地执行政策,派俞鸿钧为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蒋经国协助督导(注:蒋经国名副实正。上海是中国财金中枢。财经命令能否得以实施,于上海关系甚大。蒋介石派太子亲赴上海督导,足见其用心良苦。);张厉生为天津区经济管制督导员,王抚洲协助督导;宋子文(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为广州区经济管制督导员,霍宝树协助督导。
三、&铁腕&政策与金圆券发行之初的&奇效&
金圆券发行之初,各银行门前着实热闹了一番。
老百姓害怕&违者没收&或被投入监牢,只好将金银外币向银行兑换金圆券。8月23日金圆券发行的第一天,上海、南京、 杭州等地银行,前往兑换者颇多。为此,俞鸿钧特打电话向王云五表示祝贺。25日,据上海《大公报》报道,各行收兑工作更为紧张,在外滩中央银行门前:&有许多人早晨六、七时排队,到下午一、二时还没有兑到。交通和中国农民银行挤兑的人也不少,交通银行只兑一百号就截止,中国银行则因24日所发号码未及全部兑清,今日起暂不再发新号码。央行今日起虽委托大陆、盐业等行代兑黄金,但因准备手续关系,大陆等银行并未开始收兑。因此中央银行兑金者更为拥挤,门警用尽力气还不容易维持秩序。&(注:《大公报》(沪)日。)到28 日金圆券发行一周时,已有金银外币折合2720余万美元兑换成金圆券。(注:《外交部周报》第89期,1948年9月。)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麻烦, 如常因黄金成色发生纠纷,收兑工作受到影响;又因金圆券未注明&金圆&字样,有些市民认为这可能是以前没有发行的法币,于是对金圆将来的发行数额表示怀疑;原来作为法币辅币的旧镍币,现改作金圆券辅币行使,百姓真伪难辨,争端迭起。
普通百姓,多迫于压力,尚能按规定办事,轮到工商、金融资本家,就没那么乖顺了。他们比普通百姓了解国民政府经济危机的内幕,对金圆券的前途忧心重重,于是千方百计想保住手中的金银外汇,不兑换金圆券。持有尚方宝剑的蒋经国对这些资本家软硬兼施,劝说不灵就改为勒逼方式,甚至声称非打几个老虎不可。
蒋经国对他们一一召见,胁迫其申报登记资产,交出金银外汇。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刘鸿生对所属企业负责人说:&蒋太子满脸杀气,向工商界人物大发雷霆。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不敷衍不行啊,要防他下毒手!&刘氏企业被迫忍痛交出黄金800条(每条合10两),美钞230万元、银元数千枚。(注:《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81页。)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曾为国民政府赴美奔波借款,颇受蒋介石赏识,此时也不得不向中央银行移存现金外汇114万美元。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不敢住在家里, 几乎每晚换个地方,后装病住在虹桥疗养院,&警察局曾派人来行要周具结,非经批准,不准擅离上海,当将具结书送到医院,由周鉴字,此外别无举动。&(注:《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4页。)蒋经国对私逃外汇的资本家开刀问斩,以警效尤,如以私逃外汇罪,将与孙科有关系的林王公司经理王春哲处以死刑;以私逃外汇、窝藏黄金罪,将申新纺织总经理荣鸿元、美丰证券公司总经理韦伯祥、中国水泥公司常务董事胡国梁等逮捕入狱。
国民政府在强制收兑金银外汇的同时,又强迫冻结物价,禁止囤积居奇。9月9日,行政院特别公布了《实施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办法补充要点》,规定&各地工厂商号所存储之成品及货品,如不尽量供应市销或超过八&一九限价,以居奇论。 &(注:《大公报》(沪)日。)蒋经国在上海命令:商店即使无货,也不准关门。如若暗中抬价,则将没收封存。他对违令大商人也施以严厉打击,将米商万墨林、杜月笙之子杜维屏、纸商詹沛霖等,以囤积居奇或投机倒把罪,逮捕入狱。&大多数上海市民对于蒋氏对付罪恶昭彰之主要人物及流氓所运用之'铁腕'政策咸为称快&。(注: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选:《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4辑第28册,第1056-2页。)蒋经国博得&打虎英雄&称号。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铁腕措施,普通百姓和工商金融资本家的被迫就范,竟使资金市场与商品市场在币制改革后的40天里,出现了&奇迹&,如收兑金银外汇取得了一定进展,利率有所下降,商品价格也多控制在金圆券发行前的水平。
但这是政治&铁拳&与病体经济较量所产生的&成效&,带有相当程度的虚假性,其隐伏的巨大危机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金圆券发行额超出预期计划,在前半个月内就多发行了8千余万元, 以致立法委员皮德中在立法会议上感叹:&这不是通货膨胀是什么?&(注:同上, 第2322-2页。)二是商品市场上,物价虽稳,却是有市无货,商人们寻找一切机会躲藏商品,减少亏损。一些商人为逃货物登记,甚至宁肯多付数倍的运费,让货物留在车皮内,让火车象一个活动仓库似的在上海附近的无锡、镇江等处漫游。同时,他们还唆使一些流氓和无业游民,在市面上抢购日用必需品,以期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迫使政府放弃限价政策。(注:参见江南:《蒋经国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 第173页。)在北平,有&数种物资,因限价关系,来源不易,而黑市于是活跃。&(注:中国科学院历史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前揭书,第4 辑28册,第2322-2页。)三是生产企业也陷入困境。 上海工厂因物价冻结,企图停工,但蒋经国声称倘若如此,将予没收,&彼等不得不以其生产品亏本出售。&(注:同上,第10161-1页。)由上可见,金圆券发行之初的&奇效&不容乐观!
四、金圆券的急剧膨胀与崩溃
王云五对此&成绩&却欢呼雀跃,认定币制改革必将成功。9 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及国际复兴建设银行理事会第三届年会将于美国召开,由中国作轮值主席。王云五因未曾意识到币改后的潜在危机,决定暂离岗位,前往出席会议,并企图借此机会谋求贷款,作为币改后援。老友傅斯年曾劝阻他不要去,因为美国对于财金洽谈,只重专家意见,对非专家的王云五恐将冷淡。王却往意一决,置财部事务于不顾,于9 月20日率席德懋、宋子良等人飞往华盛顿,结果大失所望,然王氏10月9 日回国后仍硬称:&美国朝野对继续贷款援助我国问题,极愿予以考虑。&(注:《大公报》(沪)日。)
恰在王云五赴美开会期间,金圆券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到9 月底已达12亿余元。待其返回国内,&已经显露的通货膨胀仍然在恶性膨胀。&(注:《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4辑28册,第11345页。)商品市场愈见枯竭,北平&所有粮食店油盐店均空空如洗,不特按照官价购不到一切,即按黑价亦无觅处。&(注:《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4辑28册,第10161-1页。)上海&商店纷纷藉词休息, 甚至民众赖以生活之食粮肉类亦均无法购置,以致造成人心空前之恐慌。&(注:《大公报》(沪)日。)
台湾资深学者吴相湘对王云五出国颇有烦言,认为&金圆券发行之初的良好反应,并未预示中途不发生变化,更不保证最后完全成功。加以当时军事情势不佳,一旦剧变,必影响全局。王云五以发行新币主持人,理应坐镇首都,随时因应。不宜远赴万里外出席会议。这是一非常错误不能见谅国人的决定。&(注:吴相湘:《王云五与金圆券的发行》,《传记文学》(台湾)第36卷2期。)吴氏所言不无道理, 然将币改失败归至王云五出国一事,亦非公论。据国民政府官方统计,月,财政赤字达3.7亿余元,(注:据杨荫薄《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第274页计算,此后财政赤字更大,1948年12月达到22亿余元。另外应注意实际财政赤字比官方统计要多。)这些都要以多发票子来弥补。在此情况下,由谁理财,出国与否,金圆券都难逃贬值大厄运!
北京《新生报》社论指出:&我们希望当局再创打虎纪录,借人头,平物价。&(注:《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4辑28册,第10161-3页。)但被誉为&打虎英雄&的蒋经国也乏术可用了。他在10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一切都在做黑市买卖,&&一般中产阶级,因为买不到东西而怨恨,工人因小菜涨价而表示不满,现在到了四面楚歌的时候。&(注:《蒋经国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91页。 )扬子案对他的打击则是致命的。以孔祥熙之子孔令侃为董事长的扬子建业公司,囤积汽车、呢绒,匿藏金银外汇。蒋经国迫于压力,下令查封该公司所有仓库。孔令侃立即向姨妈宋美龄求援,宋又请蒋介石为孔放绿灯。蒋介石&爱美人不爱江山&,竟下令令小蒋手下留情。皇亲国戚逃离法网,蒋经国顿然间变成了&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代名词,被迫辞职离沪。
面临物价狂涨的局势,行政院变通策略,于10月26日调整八&一九限价,规定:&如系国产货品,按产地收购价格或原料价格予以调整。进口货按进口成本调整。&(注:《大公报》(沪)日。)28日,又决定粮食可自由买卖,货物可计本定价,承认币改失败。11月1日,颁布了《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正式宣告放弃限价政策。3日,翁文灏内阁总辞职。行政院长由孙科继任,财政部长由徐堪接任。但王云五并未过度沮丧,他引以自豪的是:为蒋介石政权搜刮了2 亿美元的金银外汇,否则,台湾恐怕要吃香蕉皮了!就此角度而言,王氏的确&功不可没&。
截至11月9日,金圆券已发行19亿余元,与法定20 亿元限额非常接近。俞鸿钧密电蒋介石:军政费增加极巨,请尽快放宽发行限额。11日,行政院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修正人民所存金银外币处理办法》决定取消金圆券发行最高限额;准许人民持有外币,银行开始可以流通;金圆券存入中央银行一年后,可折提黄金或银币;对外汇率由原来1美金折合4金圆券增至20金圆券。
11月20日,中央银行开始办理存款兑换金银业务,并委托中交农三行同时办理。自此,各存兑处人潮如涌,万头攒动,争相挤兑。在上海,许多人头一天晚上露宿在黄浦江边划船上,以待次日破晓到银行优先抢兑。12月23日,约10万人挤兑黄金,因拥挤不堪,导致7人死亡,105人受伤。俞鸿钧因此被免去中央银行总裁职务,(注:参见《顾维钧回忆录》,中华书局1988年,第7册,第5页。沈云龙:《对金圆案应进一步追踪研究》,《传记文学》(台湾)第36卷3期。)由刘芸接替。
金圆券发行限额放开后,顿成一泻千里之势。到11月底,发行32亿元,12月底达到81亿元。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钞荒,向中央银行告急,中央银行又向财政部诉苦:&近来国库支出激增,券源短绌,供应时虞不及。各地方需要券料,虽经竭力设法运济,仍患绠短汲深,无以解决困难。&(注:中国人民银行总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1-264页。)到1949年4月, 金圆券发行总额升至5万亿元,5月更增至67万亿元,6月竟达到130万亿元,为1948年8月底的24万多倍。(注: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 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0页。)票额也越来越大,从100元、500元、1000 元、5000元到1万元、5万元、10万元,乃至50万元、100万元的大钞, 相继印行,以致有人说当时国统区百业凋零,唯印钞业&欣欣向荣,一枝独秀&。
金圆券&贬值之速,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了。&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有时一个办公室十来个人,管生活的人领取工资后,先不发给本人,而是先跑到市场换成银元、港币或美钞,再来按人分发。&(注:詹特芳:《蒋介石盗取黄金、银元及外币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普通百姓也是如此,拿到金圆券马上就兑换金银或抢购东西。抢购风潮、抢米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全国有40多个城市出现抢米风潮,参加群众17万人。上海抢米风潮一天曾涉及27处。 (注: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91-92页。)许多商店的店主、 店员破天荒地说自己的商品质量不好,劝阻顾客别买,顾客哪管那么多,见什么买什么,&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注:杰克&贝登:《中国震撼世界》,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506页。 )上海&小花园一带的女鞋,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不论大脚小脚穿的各种鞋都被抢购一空。&(注:周一志:《上海金圆券之一幕》,《文史资料选辑》第81辑。)到1949年5月,金圆券已买不到什么东西了,500万元只能和1948年9月的1元买等量的商品。上海大米每石卖金圆券4.4亿元, 若以每石米320万粒计,买1粒就要130多元。 (注:杨荫薄:《民国财政史》,中国财经出版社1985年,第216页。《中国近代金融史》, 中国金融版社1985年,第300页。)金圆券发行10个月的贬值速度, 比法币发行14年的贬值速度快得多。
许多地区干脆拒用金圆券了。中央银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康定、宝鸡、吉安、南昌、哈密、兰州等地分行先后电陈总部:&各该地市面及机关行使银元,拒用金圆券。&连部队也不要金圆券了,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电陈:5月份发出薪饷金券,各部队以市场拒收, 均原封退还。他请求财政部改发银元,以免运送金圆券徒增机费负担。(注:《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1-645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23日占领南京,5月27日攻取上海,6月5日下令禁止金圆券流通。国民政府逃往广州后,仍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多数地方已不通用,即在少数尚能通用之城市,其价值亦逐日惨跌,几同废纸。&甚至广州,&所有交易非港币莫属,金圆券则完全拒用。(注:《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4辑28册,第9852-2页。)鉴于&恢复金圆券之信用殆不可能,改革币制似已无可避免,&(注:《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4辑28册,第9852-2页。)广州国民政府重演故伎,于7月3日停发金圆券,改行银元券(注:一种更短命的纸币, 日停发。),发行仅10个月的金圆券就此收场。
蒋介石在1948年10月曾声称:&共产党最怕两件事,一个是世界大战,而明年大战就可爆发;再一个是改革币制,稳定经济。&(注:《平津战役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3页。)事实证明, 世界大战爆发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新货币&&金圆券的发行,除了搜刮民财(注:杰克&贝登:《中国震撼世界》第505 页:&一位评论员说:政府一只手拿出一片纸,另一只手好象变戏法一样把人民的财富搜刮一空。&),增加了民愤,导致了更大的经济混乱之外,丝毫没有达到稳定币制、挽救国统区危机的预期目的。台湾著名学者沈云龙甚至认为:&金圆券是大陆沉沦主因。&(注:吴相湘:《王云五与金圆券的发行》,《传记文学》第36 卷2期。)这种看法似有夸大金圆券影响之嫌。试问,如果不进行币改,继续发行法币,又将如何?究其实质,国民党政府的失败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盘失败。一个千疮百孔、病人膏盲的驱体,非一剂良药就能治愈得了的。相反,中共已是得道多助,众望所归,尤其是在其实力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府不管是否取消法币,不管发行不发行金圆券,其最终失败都是注定的结局
打到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已然是处处被动,战场的失利,使政府的信用濒临破产。法币的发行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时的5万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有的造纸厂干脆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比用其他纸成本还低。
11月初,美国开动印钞机大印美元,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通涨的担忧。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新高,而且突破了4%的警戒线。通货膨胀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网络出现了夸张的帖子形容物价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唐(糖)高宗&、&煤超疯&、&姜你军&、&油不得&、&棉里针&、&苹什么&。物价的快速上涨使中低收入者倍感压力。中央也下定决心,接连出台措施控制物价的稳定。不过,说起恶性通货膨胀还要数抗战胜利后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前那几年,物价不仅是一天一个变化,甚至每时每刻都在上涨,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的通胀奇观。
陈立夫: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
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拥有600万盎司黄金,9亿美元,接收的敌伪产业折合法币10万亿元,相当于当时法币发行额5569亿元的20倍。此外,还有美国给予的剩余物资约20亿美元,这些完全可以用于整顿税收、平衡财政收支、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国民党政府没能抓住机会,反而昏招迭出。
当时,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市场上出现了1法币兑换200储备券(汪伪政权的货币)的情况。上海官方乘机建议将法币和储备券的兑换比率定为1:200,当时任经济部次长的何廉极力反对。何廉指出货币兑换应该以各地的物价指数为基础,以局部市场的价格来定官方货币比率,实际会造成货币贬值,使沦陷区人民一夜之间破财丢产。结果是何廉的意见最后没有人搭理。
日,财政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还是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1:200。如此政策就意味着沦陷区数亿民众的动产价值,一夜之间变成了只有1/200,这无疑是对沦陷区民众财产的一次洗劫,真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实际上,这一经济政策也动摇了正常的国家经济秩序。中储券的购买力显然被严重低估了,而法币的购买力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国统区来的人,一个个都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员,凭着本已不值钱的法币在沦陷区大发横财,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随郑洞国从昆明取道柳州,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柳州理一次发的法币,够在上海高级理发店理上一年,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资金自然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流动,于是重庆的法币纷纷流往上海,沦陷区人民竞相抢购,形成供不应求之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沦陷区发生了急剧的通货膨胀,不到8个月,南京城里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如稻米,暴涨500倍之多! 经济秩序几近崩溃。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陈立夫曾经总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日本投降以后,收复地区人民自然欢迎使用法币,但财政当局宋部长(宋子文)竟规定200元伪币换取1元法币,以为这样一来,就可用少数法币把伪币都收了回来,其实害了老百姓。有5000元伪币的人只能换到25元法币了,战前,一个富有的人经过这场战争,他的财产贬值了几百倍,这不是替共产党铺路吗?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
到1946年7月,敌伪产业接收大体完成。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国民党当局混乱无序的经济接收,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批工厂、企业、商店在接收中倒闭、停工,使战后经济丧失了恢复活力的能力,也为之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导致国统区经济混乱、物价飞涨的原因是南京政府在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国内经济秩序还处于极其混乱的时候,便急急忙忙地把战时所采取的各项管制措施一律予以废除。可以想见,在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尚未恢复常态以前,过早地放弃对物价、分配、资金等管制是极为有害的,这使社会久久不能走出无序状态。
此时,中共控制的地区却实行强硬的政府管制,资源调配、人力动员上均处于有组织的状态中。虽然在整体实力上,共产党所控制的地区不及国统区富有,但有力的动员使中共在资源控制能力上远比国民党有效得多。可以说共产党把解放区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战争中,而国民党却由于经济秩序混乱,无法有效调动资源用于内战。内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仰仗手中的外汇存底和美国的军事援助还能支撑大局,但是在外汇用尽、外援渐无的情况下,财政便吃紧起来,最后只能滥发纸币应急,恶性通货膨胀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点美国人看得清楚,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比去年初膨胀了27%。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政府处境继续恶化,行政上仍旧无能,这仍属于基本趋势。现在,中央政府犹如病入膏肓之人,衰弱不堪。&
中国内战期间国统区发行的货币
印钞票!先印法币,后印金圆券
打仗是世界上最费钱的事情。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计划3-6个月剿灭&共匪&。可是事与愿违,内战打了2年,仍没有很快结束的迹象,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反而逐渐处于被动。军费高居不下,政府已无法通过发行公债筹措军政费用,弥补财政赤字。于是政府便更多地倾向于由国家银行垫款。为应付政府垫款,中央银行不得不大量增发纸币。1946年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仅有25000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
内战打到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已然是处处被动,战场的失利,使政府的信用濒临破产。法币的发行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时的5万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有的造纸厂干脆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比用其他纸成本还低。
1948年5月行宪选举后,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任财政部长,开始筹划货币改革。7月29日,蒋介石在浙江莫干山召见翁文灏、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王云五等人,商讨币制改革案,以图重整经济,恢复国家的经济秩序。8月19日,国民党政府通过币改方案,发行金圆券。
金圆券的发行初期,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券。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试图冻结物价,以法令强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价供应货物,禁止抬价或囤积。蒋经国一个个地召见上海的大资本家,胁迫其申报登记资产,交出金银外汇。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刘鸿生对手下说:&蒋太子满脸杀气,向工商界人物大发雷霆。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不敷衍不行啊,要防他下毒手!&刘氏企业被迫忍痛交出黄金800条(每条10两)、美钞230万元、银元数千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曾为国民政府赴美奔波借款,颇受蒋介石赏识,此时也不得不向中央银行移存现金外汇114万美元。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不敢住在家里, 几乎每晚换个地方,后装病住在虹桥疗养院,&警察局曾派人来行要周具结,非经批准,不准擅离上海&。
这些强硬的行政手段,虽然一时奏效,但却非长久之计。国民政府中那些喝了洋墨水的经济学家早就看出其中问题。著名经济学家蒋硕杰在口述自传里提到,当时随蒋经国、熊式辉等在东北行辕视察的时候,政府官僚还用的是一套汉代桑弘羊的平准盐铁的法子恢复经济,他当时感到触目惊心。果然,上海物价并没有因为蒋太子的雷霆手段而真正得到控制。
法币、金圆券下的人民
由于生活费用不断上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两个反映时代特点的概念,即所谓&底薪&和&实际薪津(金)&,意思就是基本薪水加上物价津贴。&实际薪金&的计算,是以底薪为基数,定出&薪金加成倍数&,再加&生活补助费基本数&。薪金加成的倍数和生活补助费,随着物价上涨每季度作调整,所以&实际薪金&也应该随之不断提高。
实际薪金 = 底薪基数 & 薪金加成倍数 + 生活补助费
1946年3月,国民政府通知:生活补助费基本数为法币5万元,物价加成倍数为150倍。1946年12月,生活补助费基本数为法币17万元,物价加成1100倍。所以底薪为600元的教授实领薪金83万元法币,可买23袋面粉。可是到了1947年5月上旬,由于内战军费激增,国统区物价猛涨。这时虽然又进行了调整,&物价加成倍数&是1800倍,生活补助费基本数增加到34万,一个教授所领的薪金142万元,不够买10袋(440斤)面粉,反而相当一个清洁工的水平。以后虽每隔一两月调整一次薪金,但与物价上涨速度相比,还是望尘莫及。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记者招待会上抱怨:&教授们吃不饱,生活不安定,一切空谈都是白费&!日,胡适校长致电政府,说平津物价高昂,教员生活清苦,&请求发给实物;如不能配给实物,请按实际物价,提高实物差额金标准&。1948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公教人员待遇调整办法,可即便是教授的薪水也不够买5袋面粉。
1948年9月币制改革后,政府规定:文武公教人员之待遇,一律以金圆券支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按照抗战前标准领取40元月薪,这时得到金圆券40元,购买力相当于战前的标准银币20元,实际收入比战前降低一半。而照抗战前标准领取600元薪水的教授、高级知识分子等,这时得月薪为金圆券122元,相当于战前银币61元;实际收入为战前标准的十分之一。
日上海市米价每斤金圆券1角3分、面粉每袋7元6角、猪肉每斤7角3分、生油每斤6角,表面上看物价还可以接受,可是从10月以后市面上就没有&限价&商品了,人们只能在黑市高价购买生活用品。由于国民经济没有恢复,战场局势每况愈下,再加上蒋经国上海&打老虎&行动不了了之,人民对政府残存的最后一点信心也顷刻瓦解。物价刚刚稳定不久,便又急速上涨。
清华大学教授浦江清日记录:&海甸、成府(注:即在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间及周围地区,中关村一带)交通如常。国军撤、中共来,都无扰乱。商店渐开门,东西很贵。中共所用长城银行的纸币出现了。& 这时候偶尔能买菜也很昂贵,12月22日的物价又涨到:肉60元(金圆券)一斤,鸡蛋10元一只,青菜4元一斤,冻豆腐4元一块,金圆券发了没几天就花光了。浦江清的日记中写道:&不知中共何时把北平攻下,方始得到安定。&到12月28日,肉价还是金圆券60余元,纸烟40元20支,花生米涨到50多元一斤,浦江清&舍不得买&,跑了多家,只买了些黄豆(18元一斤)、黑豆(20元一斤)。
如果说北平天津地区因为战事紧张而物资奇缺的话,作为大后方的杭州也好不到哪里去。194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也几乎无日不为柴米油盐而操心,他在日记中记载: &1月4日,米价已至700元一石&、&6日,午后买食物,费百余元。&、&7日,过大街购一帽,金圆百元。物价猛涨惊人,午后过珠宝巷口,买金买银洋者甚拥挤。金圆券,将成废物矣。&、&9 日,午后与家人进城购日用衣物,费600元。物价一日数变,金圆券亟须脱手。&、&14日,剪发付13元,前次仅3元&。
煤荒也是困扰百姓的一大难题。1947年9月北大的教授宿舍&每家窗前的存煤石栏里大多空空如也,只有少数&节余&,而且小心地洒上石灰防贼&。研究西域史的向达教授,为了购买冬天的三四吨煤,&他说要在休假一年中到南京中央博物院去坐坐办公室,多拿一份薪水,来供家里还债过冬&。季羡林在回忆往事时说,在政治经济完全崩溃的解放前夕,&学术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著名的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称之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到了冬天,他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
1947年5月中旬一篇来自河南开封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物价飞涨下的民不聊生:&汴垣从本月起,红粮每市斗已从5000元涨到11500元,除了少数官僚资本家和收钞票或经手钞票的机关的主官或主管等人外,都深感到了&活&的困难。求活声掩蔽了纸烟大王周锦堂吸食鸦片被捕的新闻;压小了省参议会大会的民意表现,顾不到过问国共两军的谁胜谁败&。人们互相在探问:&天不会快塌了吧?&
政府威信总崩溃:金圆券变成废纸
金圆券政策失败源于发行限额无法严守。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战时的赤字,每月达数亿元至数十亿元,主要以发行钞票填补。这年秋冬之际,东北、平津先后失守,中原会战惨败,国军精锐丧尽,内战的军事急速逆转,而国民党曾希望得到的美国贷款援助却从来没有落实。军事上的失败和金融上的崩溃互为因果,通货进一步膨胀。由于无法解决财政问题,金圆券发行仅1个月后就发行到12亿元,至11月9日则增至19亿元,接近初订上限之数。10月28日,政府决定粮食可自由买卖,货物可计本定价,11月1日,又颁布了《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放弃限价政策。11月11日,行政院修定金圆券发行法,取消金圆券发行限额,准许人民持有外币,但兑换额由原来1美元兑4金圆券立即贬值5倍,降至1美金兑20金圆券。从此金圆券价值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至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面值100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5月,一石大米竟要4亿多金圆券。当时流行着这样的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进入1949年,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覆灭的可能,由政府信用支撑的金圆券自然急速贬值。贬值速度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了。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一个办公室十来个人,管生活的人领取工资后,先不发给本人,而是先跑到市场换成银元、港币或美钞,再来按人分发。普通百姓拿到金圆券马上就兑换金银或抢购东西。抢购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商店的店主、店员破天荒地说自己的商品质量不好,劝阻顾客别买,顾客哪管那么多,见什么买什么,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
许多地区干脆拒用金圆券了。中央银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康定、宝鸡、吉安、南昌、哈密、兰州等地分行先后电陈总部:&各该地市面及机关行使银元,拒用金圆券。&最后连军队也不要金圆券了,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电陈:&5月份发出薪饷金圆券,各部队以市场拒收,均原封退还。他请求财政部改发银元,以免运送金圆券徒增机费负担。&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5月27日攻取上海,6月5日下令禁止金圆券流通。国民政府逃往广州后,仍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多数地方已不通用,即在少数尚能通用之城市,其价值亦逐日惨跌,几同废纸。&甚至广州,所有交易非港币莫属,金圆券则完全拒用。广州国民政府终于在7月3日停发金圆券,发行仅10个月的金圆券就此收场。 ,就在这忽视百姓饭碗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
本文来源于换美元吧:(),当前栏目:,当前文章网址: 转载请注明!
站内导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