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非洲国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信仰

南部非洲国家马拉维的穆斯林
南部非洲国家马拉维的穆斯林
南部非洲国家马拉维的穆斯林&&武 涛
马拉维(Malawi)位于非洲东南部,同赞比亚、坦桑尼亚及莫桑比克三国相毗邻。宗教信仰方面,该国1306.6万人口之中,82.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13%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的居民信仰其他宗教。尧人(Yao)是该国的穆斯林族群,信奉的是伊斯兰教逊尼派。这个族群较为神秘,长期以来,受到外界的忽视。
一、穆斯林族群&尧人&及其相关历史
伊斯兰教是马拉维的第二大宗教,尧人是该国的穆斯林族群,主要分布在该国的南部地区。然而,并非所有的尧人都是穆斯林。当然,也有其他族群的个别人信仰伊斯兰教。尧人早先居住在莫桑比克北部,由于内外压力,他们迁徙到马拉维境内,定居下来。尧人擅长商贸活动,他们是东非沿岸阿拉伯人同南部非洲内陆之间进行贸易的中间商,交易商品包括象牙、布匹、铜、铁、珠子等。早在18世纪中期,尧人就建立了长途贸易商路和商站,其贸易大篷车经常出现在东非沿岸的基尔瓦(Kilwa)。通过经贸活动,东非沿岸及桑给巴尔(Zanzibar)岛上的阿拉伯-斯瓦希里(Swahili-Arab)文化也被带了进来。恩科塔科塔(Nkhotakota)和卡龙加(Karonga),既是商贸中心,也是伊斯兰文化中心。
19世纪初,阿曼苏丹赛德&赛义德(Seyyid Said)在桑给巴尔的丁香种植园急需大量奴隶进行劳作,阿拉伯地区、印度等东方市场对此也有需求,这就加速了东非沿岸奴隶贸易的发展。《古兰经》中虽无禁奴的明文规定,但却要求穆斯林之间亲如兄弟。这样,非穆斯林的南部非洲内陆就成为奴隶的主要来源地。从基尔瓦通往马拉维湖的贩奴线路是极为重要的通道。高额利润驱使尧人开始从事猎奴和贩奴活动,阿拉伯人则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火器。19世纪60年代,尧人受到阿拉伯文化影响,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发生明显变化。有的信仰伊斯兰教,学习斯瓦希里语,有的已经成为穆斯林。尧人对于经济富裕、文化发达的阿拉伯人向来十分仰慕,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的初衷就像是在赶时尚,并借此强化双边的经贸关系。这个时期,伊斯兰教传播速度较快。然而,由于地区政治生态的原因,伊斯兰教的影响范围还很有限。
1891年,英属中非保护国(BCAP)成立后,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影响依旧。20世纪初,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清真寺和一个穆斯林商人。此时,伊斯兰教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凝聚社会人群、整合社会力量的有效途径。殖民统治期间,尧人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对于伊斯兰教的认识更加深入。1931年,穆斯林占到全国总人口的8.4%。独立以后,穆斯林的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年,穆斯林所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保持在36.24%。此后,这个比例一直维持在13%。20世纪80年代,马拉维开始加强同伊斯兰国家的外交关系。1994年和1999年,穆斯林出身的联合民主阵线(UDF)主席巴基利&穆卢齐(Bakili Muluzi)两度当选为国家总统,大大提升了穆斯林在该国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外界对该国穆斯林的认识将会加深。
二、穆斯林的文化教育及其宗教、生活习俗
19世纪开始,尧人首领成为最早的穆斯林,并极力突显自身文化优越。后来,他们将自己的儿子或外甥送往东非沿岸,接受伊斯兰文化教育。这些年轻人归来后,其周围人群逐渐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19世纪末,尧人村落出现很多穆斯林教师,他们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基本思想。此时,伊斯兰教被看作促进社会进步和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殖民时期,尧人对西方的教会学校进行过强烈抵制,鲜有穆斯林送其子女进入这类学校。1928年,殖民政府曾建立过3所学校,专门用于穆斯林学生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英属印度的穆斯林曾在此建立过清真寺和学校。40年代,尧人也曾建立过社区学校,教习伊斯兰教教义。然而,受过此类教育的穆斯林学生较少。1962年,马拉维仅有29所伊斯兰学校,其中7所是政府援建的。这同当时全国3000余所学校总数相比而言,微不足道。
独立以后,马拉维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和教育相分离的政策。这样,穆斯林学生不用担心自身信仰受到威胁,可以平等地接受世俗文化教育。世俗教育政策推行后,穆斯林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学到实用的文化知识,就业范围逐渐扩大,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同时,他们也借助世俗教育体制,学习伊斯兰教思想。马拉维穆斯林协会(MAM)、布兰太尔伊斯兰传教团(BIM)、马拉维穆斯林学生会(MSA)等也积极推进本国穆斯林教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东国家通过教育资金援助,曾帮助穆斯林社区建立过清真寺和学校。90年代,该国开始出现伊斯兰图书、杂志和书店等。2013年,该国还建立了穆斯林盲人学校,穆斯林大学也在筹建之中。马拉维的很多学校开设有阿拉伯语和斯瓦希里语课程,穆斯林学生能够借此阅读《古兰经》,接触到外面的伊斯兰世界。此外,部分优秀学生还被送往阿拉伯国家深造,接受正统的伊斯兰文化教育。
该国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生活兼具黑非洲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双重特征。宗教信仰:遵循伊斯兰教五功和六大信仰的教规,每日要做五次礼拜。婚姻嫁娶:实行一夫多妻制。尧人曾同阿拉伯人通婚,部分人至今仍有阿拉伯人的血统和容貌。丧葬习俗:伊斯兰式的葬礼,在遗体处理、墓葬方位、埋葬时间等方面要求严格。例如,妇女不能去墓地。饮食习俗:恪守禁酒的教规;遵守清真饮食风俗,拒吃猪肉。斋月期间,成年穆斯林从黎明到日落均要禁食。衣着服饰:穆斯林男子头戴帽子,身着长袍;妇女戴盖头,穿伊斯兰服装。建筑风格:建造阿拉伯式的长方形房屋,而非黑人的圆形茅屋。此外,尧人的舞蹈、成人仪式等也有两种文化的色彩。
三、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宗教关系
伊斯兰教是先于基督教在马拉维传播的。1861年,中非大学传教团(UMCA)在该国南部建立站点进行传教,但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伊斯兰教先入为主,在该地区的影响较大。尧人曾将西方基督教传教团看作是权力、利益、信仰等方面的竞争对手,双方在此进行过长期的激烈斗争。殖民统治时期,利文斯敦尼亚传教团(LM)、布兰太尔传教团(BM)等的传教活动发展迅猛。同时,由于伊斯兰教的适宜性、包容性较强,其信徒也在持续增多。尧人曾长期从事贩奴活动,基督教传教团对其特别厌恶,伊斯兰教受此影响,也遭到诋毁。20世纪初,尧人对基督教团体开办的西式学校持否定立场。20世纪40年代,少数穆斯林学生接受世俗教育,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其对基督教的敌视态度有所改变。
马拉维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推行开明的宗教和教育政策。穆斯林和基督徒能够和睦相处,彼此以公民身份看待对方,共同致力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尊重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节日,注册宗教团体不受歧视,公办学校还设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选修课。该国没有以宗教为旗号的政党,这就铲除了宗教冲突的温床。民主化以来,该国的政治问题经常致使宗教矛盾升温。特别是穆卢齐当选为国家总统后,伊斯兰教的影响大幅提升。这曾引起基督徒的高度恐慌,少数狂热分子将怒火发泄在穆斯林和清真寺身上。2010年,极少数的穆斯林为表达抗议情绪,也做出过焚烧《圣经》的过激举动。实际上,这些现象并非宗教对抗问题,只是国内的违法行为,需要政府机构依法进行应对和处理。近年来,为缓和宗教矛盾,国家采取过诸多包容举措,旨在团结全体国民,共建多元信仰的现代国家。
四、穆斯林的政治参与及其对外交往
殖民以前,尧人在该国南部处于政治统治地位。殖民时期,穆斯林酋长曾帮助殖民政府管理过本族群的内部事务。独立初期,马拉维对伊斯兰国家持敌视态度,但公务员选拔并无宗教信仰方面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初,马拉维穆斯林协会曾积极推动该国的政治民主转向,穆斯林也开始参与国家政治事务。1994年和1999年,穆斯林出身的穆卢齐两度当选国家总统,使该国穆斯林的自尊、自信、政治和社会地位等得到空前提升,鼓舞了他们参政的热情。民主化以来,很多政党中都有穆斯林的身影。这些穆斯林以公民身份参政,为本国发展、穆斯林的合法权益代言。此外,他们还通过马拉维穆斯林协会、穆斯林妇女组织(MWO)等,发出政治声音,表达利益诉求。
独立初期,马拉维同阿拉伯国家没有外交关系,该国穆斯林仅同世界穆斯林大会(WMC)、南部非洲伊斯兰青年大会(SAIYC)有过交往。20世纪80年代,马拉维开始重视同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曾为该国的穆斯林社区援建过清真寺和学校。穆斯林出身的穆卢齐两次竞选国家总统期间,曾得到过中东国家的政治资金。总部设在科威特的非洲穆斯林机构(AMA)还在该国的穆斯林社区从事经典翻译工作,并进行传教活动。90年代,该国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亲密,穆斯林社区曾得到过很多经济援助。未来,该国的穆斯林同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将会增多。
马拉维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但该国有个少数族群尧人却信仰伊斯兰教。本文对该国的穆斯林问题进行阐述,意在揭示伊斯兰教在该族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系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中心2012级博士研究生)
·····
··········
版权所有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当前位置:
>>>下列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是[]A、南美洲西部B、亚洲东部C、非洲..
下列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A、南美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非洲北部 D、欧州东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是[]A、南美洲西部B、亚洲东部C、非洲..”主要考查你对&&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汉语:汉语是一个语族,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3.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
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地区:
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与传播:世界宗教的扩散:1.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最突出的是移民,通过信奉某种宗教的移民而将该宗教带到新的地区,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洲移民的国家,所信奉的宗教与母国信奉的宗教是相同的,而且很难改变。其次,是通过传教士转移到新的地区进行传教,在我国,佛教和基督教都是通过“番僧”和“洋教士”把佛教和基督教传入我国的;2.扩展扩散:宗教通过传教士在新区对那些渴望接受宗教的人进行传播,在基督教方面先是在贫苦人中传播,当其被奉为国教时,才由城市走向农村。后来,基督教随欧洲宗主国进行殖民活动也是先在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开始,然后再转向人口稀少的农村。佛塔起源于印度,当初是为埋藏佛的舍利而建,后来演变成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从塔的形状看,印度的佛塔为半圆型,中国的佛塔为多边形。"地宫"是中国佛塔的独有构造,建于塔下,用来埋藏佛的舍利和陪葬物。印度实行火葬,没有深埋的习俗,佛舍利藏于塔内。中国佛塔最显著的特征是塔檐向上挑起,成飞檐翘角状。中国佛塔讲究塔身装饰美,在塔身和塔内雕刻形态各异的佛像,印度佛塔没有装饰。印度佛塔一般为3层,我国佛塔级数却为5、7、9、11、13、15等奇数层,而塔的平面形状多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偶数面。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是[]A、南美洲西部B、亚洲东部C、非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4056137411149472114206129156154920一位中国人眼中的非洲穆斯林
我的图书馆
一位中国人眼中的非洲穆斯林
毛里塔尼亚是非洲的一个穆斯林国家,宣礼塔的广播每日定时吟颂古兰经,信徒们的周末也常在经文中度过,而对孩子们来说,一粒皮球的快乐是不分宗教的。这个世界上的两百个来个国家中,其实能作为主角的国家也就那么二十来个,占据着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国际新闻。剩余的包括五十几个非洲国家都只有在世界舞台的边缘游离的份儿。毛里塔尼亚便是这样一个边缘国家。
从星月国旗便可以看出,毛里塔尼亚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国家全称为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全国99%以上的公民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第一语言,其次是法语。这其实是我第一次踏足穆斯林国家,一个礼拜的体会下来,确实要说宗教对于社会的影响果然无处不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每天固定的时候,城市各个角落的宣礼塔的高音广播同时响起,古兰经文通过扩音器瞬间像烟雾一样弥漫笼罩整座城市,真主的召唤像军队的号角一样,传递给沙漠之城中的每一位信徒。不论是在机场、宾馆、办公室、大街上,每个人都要暂停手头的工作,朝向麦加方向的匍匐跪地。这样的仪式雷打不动,每天至少要重复五遍。
上图是我们公司的同事。穆斯林每天的第一次祷告是在日出之前。我在毛里塔尼亚的第一天晚上睡觉没戴耳塞,便是这么毫无防备地在凌晨五点多被晨拜的广播吵醒,被搞得一肚子火气(那天我是凌晨两点才下榻酒店的)。不过这种火气第二天就被当地人浇灭了,当地人告诉我,他们可是几十年如一日每早五点多起来祷告的。对于一个非穆斯林,在毛里塔尼亚感到最不便的是买不到酒。不像北非摩洛哥等穆斯林国家还是有一些合法卖酒的场所,在毛里塔尼亚法律规定可是要滴酒不漏严格禁止,当地人一旦涉及便要面临牢狱之灾。当然了,实际情况中,完全禁酒也没有可能。据说在当地其实什么酒也都找得到,就是价格的问题。我在一家中餐馆里喝到的喜力啤酒一罐人民币大概是60块钱,是国内的好几倍。受伊斯兰教义影响,毛里塔尼亚全国周五基本不工作。其实之前的法律规定是周五周六双休周日工作,后来新总统上台为了和国际接轨改成周六周日双休,结果是周日休了,周五还工作的公司依然寥寥无几,像我们公司这样周五上半天班的都算少了。于是乎皆大欢喜,大家每周都只要干四天或者四天半的活。至于国家经济发展不发展是另外一回事。我在当地碰到一个之前在老挝工作的中国同胞,老挝在亚洲已经算是穷的人心有所不忍的国家了吧,这位同胞十分坚决地和我说,老挝至少比毛里塔尼亚发达五倍。于是我就很想不通,在毛里塔尼亚的周末这么长,大家又不能喝酒又不能男女约会又不能赌博(都是伊斯兰教义严禁)电视也没几个台,岂不是相当的无聊。当地人义正言辞地回复我,怎么会无聊,我们可以做祷告,可以去听阿訇讲经,可以背诵古兰经,可以做的事情可多了。在当今的世界,伊斯兰教在穆斯林世界以外的声望几乎降到了历史最低。但是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穆斯林世界对外部世界的质疑相当免疫,至少我所认识的穆斯林普遍对自身的宗教信仰怀有强烈自豪感。一个毛里塔尼亚当地的同事知道我从科特迪瓦来,他问我的问题是:你们科特迪瓦有一半的人口是穆斯林,他们一定都很好,那另一半基督徒好不好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封闭。在大多数的穆斯林国家动辄全国99%皆是穆斯林,但是在大多数基督教国家宗教多样性都很强。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穆斯林其实都像我的这位当地同事一样,根本就不认识几个非穆斯林,根本就没有了解异教徒的世界的机会,所以自然也就觉得自己的宗教是天地一统了。古往今来,封闭与独一是所有文明衰落的根源,开放与多样是所有国家发展的动力。说完了宗教,接着来说说努瓦克肖特这座首都城市,以下是两张是黄昏时分我从宾馆阳台拍的城市照片。其实我还是挺喜欢这种沙漠风情暖色调的房子,小方块小方块之间生长着旺盛的绿色,努瓦克肖特的绿化程度并不差,虽然城市的东南北三面都被撒哈拉大沙漠环抱:
肖特满街跑的至少三分之一都是奔驰,上两张图里所有的汽车都是奔驰,所有的的士都是奔驰,不过都是相当古老的型号了什么C190,整个城市看不到几辆新车。除了奔驰以外最多的是驴车,在机车道上畅行无阻。
努瓦克肖特的街道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干净且安静,相比较我走过的西非其他城市绝对是最干净的,至少没见到什么恶气熏天的垃圾堆。据说是因为最近政府才搞了几次环卫运动,我想也是和穆斯林讲究清洁有关。安静的话表现在车虽多,但是从不乱鸣喇叭,这大概也和宗教影响有关。
毛里塔尼亚人虽然把垃圾整治的还不错,但是挡不住的撒哈拉大沙漠送来的黄沙,努瓦克肖特几乎每一条道路或多或少都受到黄沙的侵食,大风来时,飞沙走石。
所以当地不管男女都有绑头巾的习惯,像下图这位司机一样,一来挡沙一来也挡风。是不是有点像受了伤刚从医院出来的样子。
毛里塔尼亚是一个沙漠国家,国土百分之八十的面积是撒哈拉大沙漠,首都努瓦克肖特一年到头也下不了两三场雨。所以全国虽然有着上百万平凡公里的疆域,人口却不到四百万,人口密度居全世界倒数最后几位。
走在努瓦克肖特的大街上明显可以感觉到人不太多,除了两三条主干道以外其他街区都是空空荡荡,只见黄沙不见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女性比例明显要比男性来的少,大概也是因为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女性尽量减少在公共场合的露面。比如在这个我唯一光顾的超市中收银员全都是男性,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
从上面这张照片大家还可以看到,毛里塔尼亚人有部分并不是那么黑。其实毛塔人口中40%是白种柏柏尔人,带着阿拉伯血统,还有30%左右是白种柏柏尔人与黑人混交的后裔,也就是黑种柏柏尔人。剩下纯种的黑人其实也就占30%。在这种特殊的民族结构之下,毛里塔尼亚长期以来存在臭名昭著的奴隶制度,虽然2007年已经被法律全面禁止,但是据说目前还有超过10%的人口为奴,毛里塔尼亚是今天世界上奴隶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由于我在首都,所以也没怎么感觉到什么奴隶制的存在。不过听到了不少关于当地政府的故事,感觉这个国家的等级还是比较森严,政府控制力还是比较强,社会活力不足。比如这瓶矿泉水,我在努瓦克肖特一个礼拜时间只见过这一个品牌的矿泉水,包装粗糙口感极差,居然还能垄断市场,足以见当地的行政势力之强。
还好我在的这段时间不需要喝太多的水,毛里塔尼亚近来的天气之凉爽令人始料未及,凉爽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参见下面这张图:
其实也是因为我赶上了好时候,时值十二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较弱。毛里塔尼亚全年大多数时候据说也是热死个人的节奏。在毛里塔尼亚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有幸被邀请到当地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晚餐。
餐桌上列席的是男主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席间是一位裹着头巾的妇女为我们上菜、更换餐具、擦拭桌面,直到饭后才得知原来她是家里的女主人。虽然之前我也对穆斯林国家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有所耳闻,不过第一次亲临这样的场合还是略有所惊。
这次在毛里塔尼亚逗留的时间太短,也没有机会领略更多的风情风光。以上便是记录。我所看到的毛里塔尼亚。
最后附上一张其实在西非到处都可以见到的图片:夕阳下的奔跑,孩子们在追逐着皮球。不管是在世界哪里,不管是伊斯兰还是基督教,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不管环境优良还是简陋,孩子们分享的都是一样简单的欢乐,只要一粒皮球就够了。
作者简介:榕晨,1988年生于福建,武汉大学毕业,法国留学。曾在亚欧非三大洲工作过,现居科特迪瓦阿比让。
来源:界面/
馆藏&1962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战狼2》告诉我们,中国和非洲有多友好《战狼2》宣传海报提起非洲我们第一印象就是穷、都是黑人、有好多奇葩的风俗。其实这些是真实的非洲,但并不是全面的非洲。正在热播的《战狼2》,上面告诉我们,中非的友谊真的很重要,也是真的使用鲜血筑成的友谊。那么真实的非洲是否如《战狼2》讲的那样,我们和非洲的友谊是否是万古长青、永垂不朽的呢?非洲地图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可以说这里面的资源非常多,石油、煤等资源,原始森林、各类动植物的生物资源。铜、铁、铝等矿产资源,可以说是真正的富饶的大陆。尤其是非洲的钻石是举世闻名,电影《血钻》有讲过这些。首先非洲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穷,像北非拥有丰富的石油,这个可以说并不穷。这年头有石油就是等于拥有了一切,所以排除了北非。南部非洲主要的国家南非和周边的国家,可以说钻石和黄金非常多,尤其是南非的实力,在非洲估计只有埃及能和他一较高低了。整个西非靠海的地方都不是很穷,由于靠海可以和北面的欧洲进行贸易。主要穷的国家是撒哈拉沙漠那一片的黑非洲,想赞比亚、苏丹之类的,还有东非的国家,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等。其次,非洲并不都是黑人,北非全部是白人,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可以说北非的国家都比较富裕,除了近几年的利比亚除了问题,北非就历史上一直和欧洲大国争夺地中海霸权的,古埃及、迦太基都是曾经的大国。最后非洲的风俗问题,由于非洲在历史上多数是处于原始社会。所以开发的比较晚,再加上民族非常多,所以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国家和民族保持比较奇怪的风俗,像割礼、烫乳、等极其变态的风俗。历史上其他国家都有的,中国的太监、裹脚,欧洲的束腰,印度的苦行修炼都有的。主不过随着这些国家的不断发展几乎都废除了。现在非洲好多国家的政府都在明令禁止这些风俗的。我相信假以时日会全部废除的。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