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恐龙诞生于什么时候候诞生的

《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思维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进一步使得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      发展近代科学,一定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          《易经》不易。作为“六经之首”,它在产生后3000多年,还被学者“指责”为近代科学不能在中国诞生的罪魁之一。      当然,更多的人会对这种“指责”进行反驳,试图为《易经》平反。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提出观点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振宁的论点立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争论的中心论点扯出了一个老话题——李约瑟难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有着先进文明的中国萌芽。      正如杨振宁自己所说的,加入讨论的人们大多数对他的观点持反对意见,但他的观点并没有被压倒,一小部分支持他观点的人士也显示出力量。杨振宁认为,一直以来都有学者持有他的这一观点,但他们中很多人都迫于学界压力,不敢公开宣称自己的观点。      争论的高潮出现在日。这一天,由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和《科技中国》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董光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陈方正(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等知名人士参加了这次论坛,并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尽管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在论坛上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显然没有为这一争论划上句号。          杨振宁:“天人合一”和推演法的欠缺阻碍科学诞生      杨振宁在他的报告中没有明确提出“李约瑟难题”这一概念,但他把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生的原因放在他论题的首位。      杨振宁把原因归结为五点:      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      第二,科举制度。      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      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杨振宁认为,其中第四点和第五两点跟《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无可置疑,归纳与推演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杨振宁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这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      至于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推演法,杨振宁引用明朝末年大臣兼大学者徐光启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徐光启最早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翻译了前六章)。欧几里德的几何学第一次把推演法规律化,其影响直至牛顿科学思想的形成。      “徐光启在翻译了以后,了解到推演法一个特点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杨振宁在报告中说。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牛顿还没有出生,可是徐光启的翻译本存世近300年,在中国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影响。杨振宁认为,这显然跟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容易接受推演逻辑有关。      另外就是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杨振宁认为,这种思想“起源于《易经》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而“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另外,杨振宁认为中医理论中把疾病与医药分成阴阳、寒暖、表里等的分类,也是受《易经》理论的影响而来。      报告中,杨振宁还指出《易经》影响中国人传统思维的另两个方面:“《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杨振宁一再强调,他提出这些观点,并没有攻击传统哲学的意思。他对“天人合一”的内涵中更重要的“天人和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董光璧: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没有直接的源流关系      似乎是对杨振宁所阐述的“《易经》影响中国人传统思维的三个方面”的一种回应,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学者董光璧,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发言,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第一是从文化的结构和演化来看传统,第二是从当代人类面临的挑战看中国传统文化,第三是从如何改变当代中国科学落后的状况来看易学研究。”      然而,董光璧老先生的讲话过于学术化而显得有些深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自己也认为,当时参与论坛的听众,恐怕绝大多数不能真正领会他的某些话的含义。      “所谓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在为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找原因,严格讲这不是历史学研究的问题”,在采访时董光璧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一定要寻找造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的原因,那么制度问题应该位列第一,因为工业文明时代是制度主导文化的时代。他说,“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科学形成于17世纪的欧洲,其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而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直接的源流关系。他强调,“不要把不成功的原因归罪于自己的祖宗,这会让本来应该负责任的统治者和当事人逃脱责任”。      关于逻辑问题,董光璧说,中国没有系统的逻辑学,这一点必须明确,这显然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中国逻辑有些特征跟西方相比却有优势。“西方有归纳和演绎两大逻辑系统,他们习惯上把从特殊-特殊归到归纳里,一般-一般归到演绎里。中国逻辑的特点在‘特殊-特殊’和‘一般- 一般’的推理,仅从对称考虑也应该有其一定的地位。”      董光璧举例说,中国有互补或者说对称推理,即有阴必有阳,这样的思想在现代科学中已经显示了它独特的意义。“我们看看发现正电子的过程,既然发现了负电子,根据对称原理推论,就一定会存在正电子的。”          陈方正:中医药是中国成功的科学      参与论坛的还有一位嘉宾,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陈方正教授。陈方正原本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后来倾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次论战中,他提出观点:由于实用主义的驱使,中国产生了自己的科学,那就是中医。      “中国的主流文化完全是实用的、入世的,它就会促进一种实用性的科学。我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不是没有科学,中国的科学不是不成功,而是成功的,只是我们没有看见而已。就是在中医药。”      陈方正还认为,中医药有自己系统的科学理论。“在汉代,《黄帝内经》出现了,《男经》出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出现了,这些书里都有高度理论性的东西,也有实用性的医方。”      陈方正认为,也因为这种实用性思想,它就没有推动力学、天文学、理论数学的发展,因为在古代,这些没有当下的可理解的实用价值。      陈方正还对中医药的“现象学”(根据观测,依凭经验建立模式理论)理论在未来的前景表示乐观。“我们可以举出例子来:现在科学的一个热潮就是基因学,基因不能完全用一个理论来解释它,当然,整个基因科学是需要数理科学的支持的,可是它的基本精神是现象科学,是描述性的。这个跟我们中医药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但陈方正也承认,中医的未来可能还是要靠西方的推理性的、逻辑性的数理科学来支撑。          一场永远得不到结论的论战      针对陈方正“中医药有它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观点,一向温文尔雅的杨振宁激烈地表示:“如果中医药以后还按照它自己的‘理论体系’走下去,那么它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前途!”      另外一个与会嘉宾、自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钝以及董光璧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都认为,按照现代科学的定义,中医药无论如何都不是科学。“ 中医药采用的不是那种建立在实验和推理基础上的、培根以后建立起来的近代科学方法。因此,中医不是一种近代科学,而应该归结为传统科学,一种学术传统。” 刘钝说。      而针对杨振宁认为《易经》没有推演法的观点,论坛中有听众也激烈地表示反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进而演化成六十四卦,就逻辑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推演法。”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从“卦象”而知“吉凶”,这也是一种推演。      刘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拿《易经》算卦,那显然是文化中的一种糟粕,《易经》里面的预测方法跟科学的逻辑概念显然相差甚远。      刘钝认为,杨振宁的三个论点中,其中两个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什么好讨论的。“第一个是易经影响中国文化的思路,杨先生用它来解读近代科学在中国缺席的原因之一,确实是这样的。第三个是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我也觉得没有错。有争论的应该是第二个,《易经》是否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还有待于史实考证。”      争论的焦点最后重回到李约瑟问题。刘钝说,李约瑟问题是没有惟一答案的,这个问题讨论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在李约瑟之前,最早在17世纪,一些传教士就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先进的组织和文化,却在自然科学上这样落后?但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历史问题跟数理问题不一样,历史问题只是提供讨论的一个平台。他有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上来解。最普通的解是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然后还有中国的官僚体制、中国的文官制度,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甚至中国的语言。这些以前都讨论过。杨振宁从《易经》的角度来讨论,认为《易经》至少是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也可以说是对李约瑟问题的一个回应。”刘钝总结说。        从当代人类面临的挑战看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科学      “中国文化的辉煌在技术主导的农业文明时代,衰落在制度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新生的机遇在观念主导的科业文明时代。我们的辉煌与技术相关,失败与制度相关,新生将与观念相关。”      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由技术、制度和观念三大子系统构成,文化的演化业已经历了技术主导和制度主导两个阶段,当代正在向观念主导的时代过渡。观念系统包括信仰、理性和价值,它的发展经历了信仰主导和理性主导,现在走向价值主导。人类的文明之车依靠两个轮子前进,一个轮子是科学技术,另一个轮子是伦理道德。      当代的人类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环境恶化的倾向,一个是高技术发展的预测困难,一个是科学与人文发展的不平衡。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生存在技术崇拜和恐惧的张力中,感受到技术的反传统性,也认识到科学理性的缺陷,并试图通过观念重建来调整文化。      现在一些思想家开始从中国传统中寻找智慧,我们熟悉的有李约瑟,他觉悟到应该按东方的见解办事,包括李远哲在内等诺贝尔得奖者“回到孔子”的呼吁、世界宗教会议的《世界伦理宣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普遍伦理计划”,都试图改变当代世界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不平衡的状况。      在这种寻求价值观的努力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被关注。《易经》塑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它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逐渐取代了商代时期的神学思想,为进一步演化发展为中国文化核心角色奠定了基础。学者们有关“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表明,它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自然中心主义,而是以两者的关系来思考人类和自然的问题。它是一种宇宙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方式,并且代表着一种值得追求的人生境界。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类精神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终归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中国哲学史家牟宗三认为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周易》,包括了能够产生科学的数理、物理和客观三种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人类当代的挑战时有什么意义呢?易学与科学的结缘表明易学是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中国是在儒学格物致知延伸意义上接受产生自欧洲的现代科学的,并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转变。明朝末年的徐光启不仅把易学象数学和传教士传入的科学对等,还借《易传》“会通”的概念,提出“中西会通”的主导思想。在国外,通过了阿拉伯人和传教士,易学传到了欧洲。所以有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等科学家对易学的研究。易学作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结合点,也吸引了当代一些学者的关注。      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产生在17世纪的欧洲,在溯源的意义上才有古代的和中古代的科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源流的关系。但在类比的关系上,可以谈论中国科学。在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国开始接受产生在欧洲的科学,但是迄今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微不足道。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在科学上的失败,如何改变当今中国科学事业的落后状况,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文化的辉煌是在技术主导的农业文明时代,衰落是在制度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新生的机遇在观念主导的科业文明时代,即以科技产业性为其标志的新文明时代。所以就主导因素来考虑问题的话,我们的辉煌与技术相关,失败与制度相关,新生将与观念相关。      现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沿着产生自欧洲的科学传统演进的,但其未来走向并不一定总是沿着既定的方向。在如何建构后现代科学的话题中,中国文化传统受到关注,意味着中国传统中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可能会重新获得生命力。李约瑟反对把中国传统科学视为失败的典型,认为它保留了内在而未诞生的充分意义的未来科学,但是什么叫“未诞生的充分意义的未来科学”,他没有给出更详细的阐述。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探索中国传统科学的理论特征,我认为任何科学传统的差异,都不在科学内容本身上面,因为自然规律不会因发现它的民族的不同而改变,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科学规律的表述上面。而表述不同是基于哲学观的不同及其影响的逻辑形态和理论构造方式的不同。      在中西对比下,考察中国传统科学的特征,我把它概括为生成论的自然观、比类和互补的逻辑推理、模型化的理论构造。这里不能详细说了,我举个例子。我们要问,盐为什么是咸的,花为什么是红的,解答归结为原子的结合和分离,这就是现代科学的构成论观点。而生成论把变化看成是产生和消灭的过程,这样的观点在现代科学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量子场论,它是专门描述基本粒子的产生和消灭的理论。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有这种自觉。      我们的现代科学习惯于把理论搞成公理化的体系,因为牛顿就是那样做的,爱因斯坦也是这样做的。这种表述方式使得科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问题。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发现,对公理化理想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模型论的构造是不是就不好?它跟公理论的构造有同样的推理功能,有些科学哲学家认为模型论可能更加适合现代科学的发展。      在科学的当代演变中,一种新的科学理性也正在形成。过去科学家总是把科学的运用视为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原子弹爆炸之后科学家不完全这样认为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开始把科学的社会运用也包括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之中。过去的科学研究活动对价值因素的考虑较少,现在越来越重视科学活动的价值问题,价值作为科学理性的新成分开始规范科学家的行为。以前的科学理性主要考虑逻辑理性、数学理性和实验理性,但它们只能保证科学知识的条例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却保证不了科学一定能为人类造福,所以我们要增加一个新的科学理性因素——价值理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杨振宁一个老流氓而已
  无所谓,反正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读《易经》。
  等你看懂的话告诉我一声  别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难道杨不懂?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只有所谓的&科学&一条路么?
  从古到今,有几个人能真正读懂?    
B啊,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把科技不发达的责任推到一本书上,太荒谬了。西方还有本圣经呢,为什么他们的科技比我们的走发达。。。在这里哗众取宠有什么意义呢,还是脚踏实地该干啥就干啥去
  作者:清风既白 回复日期: 19:03:15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只有所谓的&科学&一条路么?      掌声~~~  
  可以反向扮演一下,难道没有《易经》近代科学就会在中国诞生吗?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有着先进文明的中国萌芽。”这依然是一个伪命题。  历史上存在先进文明的国家不只是中国,还有其他的三大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他们都没有易经,但所谓的近代科学也没先进到哪去。  近代科学的发达与否,关《易经》什么事。这本就是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的两码事。        
  这样也行?
  可以反向扮演  ————  是推演
  主要还是因为皇上用不上啊
  《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  是先有汉语还是先有易经
    1.中国传统人本文化是“内学”以身心为主      我这个题目基本上是分成九条,每一项是“ 中国传统人本文化是内学,以身心为主”,这个说法不是我创出来的,是很多人都讲过的。比如说,梁启超在有名的《劝学篇》里面讲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致身心,西学应世事。”那么如果中学是内学,可是也必须要处理外学,因为外学是人的身体以外的自然的一切,怎么处理法呢?所以我们就要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传统中国文化怎样处理外学法?如果查中国的古文献,对此有很多的讨论。那么,总结起来呢,我想下面这几句话也许可以概括多半的观念,他曾经说:“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他以说:“心明便是天理”,又说:“万物一体”,这些说法,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界事物需要了解的总的态度。
  屁  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罢了  跟这经那经的有屁关系
      照楼主的观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科技就不叫科技吗????    西方科技战胜我们的传统科技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古代科技就一文不值,现代教育是完全把中国的传统科技抛弃了。。。    
       作者:清风既白 回复日期: 19:03:15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只有所谓的&科学&一条路么?
  这话既然是杨卖国说的也就不算话了
  中国把封建文化发展到了极致,但是世界终结要进入现代社会。封建的文化虽然还有残留,终究会消失
  简单地说,我认为整个大千世界茫茫宇宙中存在两条路线的文明:      1、物理化学系的还原文明    2、神仙修炼系的中和文明      任何科技的发展,乃至生命的进化的最终级别就是实现肉体自身的进化,而不是让肉体在一大堆外在的器械下高唱“高科技”。请记住,真正的彻底的终极的高科技就是人体的进化。    一个最高等级的生命体来往宇宙,不是靠什么火箭、飞船、UFO,而是以自身意志实现个体穿梭。就像道家和佛教说的那些可以凭肉体往来不同空间的佛陀和神仙们一样。      其实,中国人、印度人、西藏人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了个体修行的奥秘,如果中国人坚持走道家的路线,就可能超越西方的物理化学文明。现在整个世界就会呈现出两大阵营,两大完全不同的文明和技术体系。可惜中国人自己放弃了道家.......    不要嘲笑神仙学说的人为什么还在用西方科技下的电脑和网络,其实这应该去怪我们的祖先。如果中国人、印度人将佛教和道家的修炼法坚持到底的话,我们东方人现在说不定已经可以实现人脑对人脑的无线交流了。      说到底,外星人也不过是低等的生命,因为他们来到地球还要靠飞行器。生命进化的最高形式是完全摆脱任何外在的束缚,而地球上的神仙家早就进化到最高的级别了。所以贫道认为外星人来地球,或许不是来观察更低等的地球人,而是像最高级别的地球神仙学习的。    生命不断进化,科技不断发展,最终必然会发现人体自身的奥秘如果发掘出来,宇宙就可以在我们掌中。因此,用现在的西方科技来否定东方的玄学,在几千年几万年后,必定被实现了生命进化的人类后代所嘲笑。      
  太长了``看不完.  路过,拿分,走人
          太好了        这个帖子我顶                    
  不管什么东西存在了几千年,我们就要问一句,存在的久就对吗?存在的久就是真理吗?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具有这种最起码的科学质疑精神,中国就要飞速发展了···
  易经不是本质原因,关键是中国人的崇古心理太根深蒂固,古人的就是对的,越古越好。这样就不会有进步了。
  算了吧    你看接受了全盘现代思想的中国人如何了??    要一直遵循易经本道会有这么多东西被污染么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来就不是好事  
    不可能!!
以道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方针的年代,哪一样不发达?无论科技,经济,人文及百姓的索质门槛,在全世界想排第二都没人敢认第一的。  
科学的诞生无非是为了人类生活更简捷,物质上产生更多的快乐。有了飞机,汽车,有了手机,电脑。你真的会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幸福吗?  
而道家倡导的,是最直接的幸福。如果你内心足够平静,就会发现哪怕是“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幸福。  
道家认为所有事物皆成阴阳,物质属阴则精神属阳。其中一样过盛则另一样则衰。观当今世界,人心浮造,物欲横流,方知古人诚不欺吾也!
  地球负荷太重了,南极要融化了,生物在灭绝,  因为大部分科学偏离方向了所致
  四大文明古国都不是现代科技的宠儿,这和易经有什么关系???      为了诋毁中国文化,牵强的写这些东西。      想灭了中国文化,真是贼心不死呀
  以前你们说宗教信仰阻碍社会发展的时候我可没说什么!!  因为我不属于任何一个教派!!  现在你们要说《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我只想说,我X!!!  你妈生不出孩子,还怪起人家隔壁吴老二了!??  你们直接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不完了??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指出,《易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罪魁祸首,在文化与科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再度成为新闻焦点人物    
杨振宁作为在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他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物理学界。像许多大科学家一样,他极为关注、热心参与社会事务,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事务。1971年夏天,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夕,杨振宁即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科学家。从此他致力于中美科技、教育交流,并经常对中国时事发表评论。去年年初杨振宁回国定居后,更是成为新闻焦点人物。他在清华大学为低年级本科生上物理课,频频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都被广泛报道乃至引起争议。去年底传出了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翻译系硕士生结婚的消息,更是成为中文网上一个热门话题。    
“苍苍白发对红妆”虽然让人津津乐道,却只配作为饭后谈资,而且风波会很快平息。“炮轰易经”才是杨振宁在2004年所做的最有意义、最有影响的一件事。    
引来国学家、易学家的指责    
日,杨振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作题为《〈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时舆论大哗,国学家、易学家们纷纷出来批评杨振宁不懂装懂、说外行话,甚至对杨振宁破口大骂。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 ”上,杨振宁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和与会者进行了激烈争论。      爱因斯坦早有说法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这个问题在科技史研究中被称为“李约瑟难题”。1953年爱因斯坦在致斯威泽的信中,曾经给出过一个答案: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    
言下之意是,古代中国学者不懂得形式逻辑体系和实验验证,因此没能发展出近代科学并不令人惊讶。
    为何咎归《易经》    
杨振宁实际上给出了一个类似的答案,只不过他把原因进一步归结为《易经》的影响。他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有5条,其中2条与《易经》的影响有关:中国传统里面只有归纳法而无推演法(即演绎法)的思维方法;“天人合一”的观念。归纳与推演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但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分开,而《易经》的“天人合一”观念却将天道、地道与人道混为一谈。    
许多国学家在批评杨振宁时,甚至连杨振宁的意思都没有搞清楚。例如著名易学家、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大钧批评杨振宁的演讲“有很多常识性错误”,并举例说:“众所周知,《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举一反三,怎么能说没有推演呢?另外,《周易》是一本‘普世之书’。从这个角度,也是一种广义的‘推演’。”但杨振宁所说的推演法指的是逻辑推理,根据一些已成立的一般性命题严密地逐步推出较特殊的结论,例如在欧几里得几何中,由公理,定理,然后到证明等等。这显然和刘大钧说的周易算卦的推演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见,杨振宁和爱因斯坦一样,把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视为近代科学的源泉之一,并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缺少这个源泉:“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实际上,中国传统中不仅缺少合乎逻辑的严密推演法,也缺少合乎逻辑的严密归纳法。杨振宁认为《易经》的“取象比类”、“观物取象”的所谓归纳法,其实是在“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不合乎逻辑的类比法。例如:“枯杨生华,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枯萎的杨树生出新芽,老年男子娶了年龄可当其女儿的年轻女子为妻,没有不利的)、“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枯萎的杨树开花,老年女子嫁给年富力强的男子,没有祸害也不值得称道)。在“枯杨生华”和“老夫得其女妻 ”、“枯杨生华”和“老妇得其士夫”这种天道和人道之间只有模糊的相似性,并不存在任何合乎逻辑的必然关系,由此归纳出的“无不利”、“无咎无誉”的结论更是站不住脚的(可以举出无数的反例加以推翻)。这种“推演”无非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的反映,或许还有一些生理上的道理,但是与逻辑推理无关。    
中国传统的说理方式不具有逻辑性,是许多中外学者都已指出过的一个事实。但《易经》对这种非逻辑说理传统的影响有多大,是否是其源泉,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杨振宁不过是对老学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为何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延续    
狭隘民族主义与伪科学相结合的思潮在中国虽然不像十几年前那么流行,但是仍然大有市场。风水、占卜、命理、天人感应、巫术等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迷信在死灰复燃的同时,又往往被披上迷人的科学外衣,甚至有人声称它们代表着 “新科学”,至少也是“潜科学”、“类科学”。也有人论证《易经》是超前的科学著作,里面蕴涵着量子力学、相对论、计算机理论、遗传密码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还有人要以《易经》指导科学研究,根据它提出的“太极原子模型”,推演出“太阳系有十四颗大行星”,或要用它预测气象变化。
杨振宁指出《易经》的思想和方法根本就与科学格格不入,甚至要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承担罪责。虽然许多人做过类似的批评,有的批评要比杨振宁的演讲更严密、更尖锐、更全面、更有说服力。但是杨振宁作为人人敬仰的大物理学家登高一呼,其影响非同小可。特别是,杨振宁向来被视为具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华人,他的反戈一击,矛头直指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源泉之一的《易经》,更要让易学家们大为光火。这实际上是自20世纪初以来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延续,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也反映出当今中国科学与玄学、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与反科学的争斗的激烈程度。由于杨振宁的加入,大大增加了科学一方的力量,算得上是他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的一个大贡献。
  前提是科学导致人类灭亡。
    还是得先分析一下什么是科学。    我倒觉得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越来越靠近易经了呢?虽然名词改换了不少,不过基本意思还是和易经那一套差不太多,你怎么知道“易经”说的东西不是世界的本质呢?
  赞同  《周易》是一部哲学理论,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思想都脱胎于《周易》而孔子和老子哲学思想却都是抑制新事物产生。
  毫无意义,注定是口水仗!    支持传统者和反传统者注定口水相争,可惜谁也没有能力改变社会和文化的现状和进程。    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是非对错让历史来评说,在目前的状态下,存在就是合理。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前确实是,可是49以后马邪教才是最魁祸首.
  发过了
  还好没说是诗经。。。。。    请问楼主,易经是否阻碍了日本科学的发展?
  孔子有云:拉不出屎怪地球没引力  请楼猪于猪君共勉!!!
  西方科学所采用的只是归纳法。只有数学使用的才是推演法。  西方科学理论,建筑在“世俗万象”基础上,将许多毫无关联的物质现象强行归纳在一起,抽象其中的道理。西方科学这种看似推理的认知方法,实际上还是属于归纳的认知方法。  《易》和中医药的认知标的,根本就不是物质表象和现象。它们的“阴阳”原指宇宙内在本质粒子明亮与黑暗的两种状态。所以,通过本质粒子来认知事物,那只有使用推演法,根本就用不上归纳法。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古代自然知识,根本就不懂,由于无法破解,他们才将中国古代人沿着本质粒子运行关系理性进行轨性推理得出的自然知识及其中医药理论,进行无原则抽象,将其糟改成为“天人合一”、“阴阳辨证”、“占卜算命”的归纳性文化的。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洗脑经!~
  杨振宁不懂中华文化,已非我族类!欺世盗名之辈而已。
    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注重个人勤奋和忍耐,重视子女教育。这些文化特征曾经,而且将继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与此相反,西方文化,尤其是当代美国文化,不幸太不看重纪律,影响了青年教育,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能培养出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是对发展近代科学极有利的一个因素。      八月中我在新疆参加全国科协年会,在回答一个新闻记者提问的时候加重地再讲了这几句话。又说开国以来新中国大学办得非常成功。自新疆回来才发现,不得了,网上很多人狠狠地批评了我。而且说丘成桐教授对于中国大学的评价与我的意见相反,又说网上82%的人赞成丘的看法,只有2%的人赞成我的看法。      丘成桐是当今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也是我的朋友。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看法?我想,第一,我们的着眼点不一样,就像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讲的。第二,一个八十多岁的人的着眼点不可能和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的着眼点一样。下面我较详细地讲一下我对于中国大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甲)今天全世界对于大学的评价有一个共识,就是要从三方面来着想:一、对社会的贡献;二、本科教育;三、研究与研究生教育。      关于一、二两点,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代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巨大。没有五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贡献,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是目前所达到的状况。我更进一步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比哈佛今天对美国的贡献大;中国二流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也比美国二流的大学对美国的贡献大。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起源于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与已发展的国家社会需要的不同,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对这事实中国办教育的人不可引以自满,但是也不应忘记。      去年我在清华大学教了一学期的大一物理。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也曾在美国教过两年的大一物理。对比中美学生,我得到两个极深的印象:(一)中国学生在中学习题做得多。远比美国学生根基扎实。(二)中国的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成熟多了。能集中注意力,能努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清华的本科生平均比哈佛的本科生好。听说复旦前校长杨福家不赞成我的这个说法。杨福家也是我的朋友,关于我们的不同意见我还没有功夫和他细谈。不过我想他心目中的是哈佛的后来有大成就的学生,而我心目中的是哈佛的平均学生。也就是说他把着眼点放在研究与研究生教育,放在上面所讲的第三点,而我的着眼点放在全部三点。      那么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平均学生呢,还是应该注重特殊学生?两者当然都要注重,但是在中国,最需要的是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成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在美国,一个已发展的国家,最需要的是十分杰出的年轻人,能够通过新的途径创造知识与财富。      美国的教育哲学对于年轻人采取的是放任政策。讲得不好,是让他们随波逐流。这种教育哲学的好处是给有特殊天资才干的人以极大的创新空间。可是这个教育哲学有一个阴暗面,是国内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注意的。这就是美国的教育哲学浪费了许多人才,造成了许多悲剧。      (乙)关于第三点:研究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确实比先进国家的大学落后许多。清华北大复旦的研究成绩比哈佛还差得很远。这是全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丘成桐和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意见:      (a)丘成桐所提出的许多对现行体制的批评我十分同意,希望大家能注意与讨论这些批评。      (b)学术传统对研究工作在人文与科技领域都十分重要。在任何一个学科里面建立学术传统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着急。      (c)国内科技研究成果之所以仍然跟不上先进国家,有多种原因,而我认为其中极重要的是经费仍然不足。近年来,投入于科研的经费确是大大的提升了,可是对于年轻教师,对于博士后和研究生的待遇,包括居住条件、薪水、子女教育与医疗条件,所花的钱仍然远远不够。      科研工作者需要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最好能长期不受干扰,不必整天写研究项目申请书,不必因为住所拥挤而夫妻经常吵架,不必为孩子的读书困扰,不必于家人生病时要排队挂号,等等,等等。可以专心做研究,这样积累起几年的思考和探索才容易有成就。      在国家还未能给许多科研工作者安排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的时候,责备他们工作成果不理想是不公平的,忽视中国大学在本科生教育的成功是不恰当的,对中国科研发展前途抱悲观的看法是不明智的。    
    (d)中国的教育哲学与美国的教育哲学有基本的不一样的地方:中国注重训导,美国注重启发。这当然是极重要的分别。      那么既然美国科研十分成功,是不是应该照搬美国办小学、中学、大学的办法?许多人认为应该,理由是中国的教育哲学对创新精神不利。中国的教育哲学确实不注重创新。可是美国的教育哲学也有极大的毛病。比较二者的优劣必须考虑到二者对不同的学生的影响各有好坏:一般来讲,对于多数学生,九十分以下的学生,中国的教育哲学比较好,能够训导他们成才,少走弯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而这些成才的大学毕业生正是今天中国社会所急需的人才。至于九十分以上的学生,他们常常不大需要训导。对于这些学生,美国的教育哲学一般比较好,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空间发展他们的才能。如何保持中国教育哲学的优点,同时引进美国教育哲学对优秀学生的长处应是全国教育界亟须关注的问题。
  去其糟粕,得其精华,跟学习的有关,跟书无关。
  作者:1516114 回复日期: 9:29:17 
    赞同    《周易》是一部哲学理论,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思想都脱胎于《周易》而孔子和老子哲学思想却都是抑制新事物产生。            那穷则变  变则通来自哪里
      作者:我爱上了一位美女 回复日期: 11:06:41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洗脑经!~        请问哪里洗脑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也是洗脑吗
  中国文化是一种宏观的东西  西方是一种微观的东西  所以中国的很多东西写意  西方的写实
  不懂装懂的楼主
  好贴,值得深思
      人类前进的方向是个圆形跑道,西方科学一千年后还得回到易经上来。      
  《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思维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进一步使得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  -------------------------  给论据,给易经使得 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的论据
    发展近代科学,一定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  ----------------------  天人合一错误是吗?----给论据  不错误,你要废除正确是吗?
  此篇为 “思想狂徒”、“哲学乌鸦”--黎鸣之演讲。哲学深奥,理论难解,黎鸣之所述,‘真理’否,不敢断言,但余以为,黎先生的演讲,亦即其思想,绝对是智者之声,有启迪于国人之功焉,若不如此,至少有启迪本人之效:哲学,亦思想,世界惟一吗?西方历史发展其缘由何?中国历史发展又为何?西方因发展而强大,中国因不发展而不强大,故不‘发达’。然,何故也?是什么原因呢?人本的问题?思想的问题?那么,中国需要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发展孔子思想?发展老子思想?墨子思想?法家思想?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向西方看齐?(西方的出路在何方?)重塑中国(这是我思考的最重要命题)?黎明也提出了‘中西合璧’,怎么合璧?合璧的目标是什么?又提出了中医问题,国人如何对待西方‘科学’与中医之‘科学’?又如何发展中医、突破桎梏?  
国人,必须醒悟,必须振作,必须打破目前的格局,必须重拟思路,必须发挥华夏人之杰出智慧,不要让这一小撮(实则一大帮)黄皮肤人消失再宇宙天籁之音之中、沉沦于历史淼荡洪波之中。  
中国,必须腾飞,再一次腾飞!      很高兴被邀请参与这次大会,并作为发起“东方科学宣言”的人之一在此发言。大家知道,在过去的著作中我就已经表达了我的信念。我坚信:21世纪,世界科学,乃至世界文化的重心,将很有可能逐渐向东方转移,尤其将很有可能逐渐向我们中国转移。    在座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有一本书,书名就叫做《西方哲学死了》。“西方哲学”为什么“死了”?那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核心”,也即其中的逻辑已经“死了”。所谓“逻辑死了”,不是说西方哲学的逻辑完全错了,完蛋了,没有用了,而是说西方哲学的逻辑的力量,已经达到了它的“强弩之末”,它推动世界科学、推动人类文明智慧发展的力量、动能,到了今天,已经发挥到它的极限了,而如果要想继续推动世界科学和人类文明的智慧向前发展,就将不能不代之以某种全新的逻辑。在我看来,这种全新的逻辑,它将由东方人,尤其将由东方的中国人首先创造并发明出来,它就是全新的人学的逻辑。    大家知道,我曾发表过如下的观点:    全世界曾有三个最具有人类原初本征特性的古代民族,它们即:古希伯来民族、古希腊民族和古中华民族。    古希伯来民族是创造和发明了一神论也即一元论神学的民族;    古希腊民族是创造和发明了心、物二元论哲学的民族;    古中华民族是创造和发明了天、地、人(精、气、神)三元论人学的民族。    古希伯来民族首先推出了神学的一元论的逻辑:上帝即一切,一切即上帝;实际上,用今天的话来说,古希伯来民族是创造和发明了真理惟一、惟一真理的逻辑的民族;提出这种逻辑的代表人物即摩西,他的重要成果是《摩西十诫》,以及以《摩西十诫》为核心的犹太人后来逐渐加以完成的《圣经》。    古希腊民族首先推出了哲学的二元论的逻辑:心与物对立而又统一的逻辑;实际上,用今天的话来说,古希腊民族是创造和发明了真理与真实一而二,二而一的逻辑的民族;提出这种逻辑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他们的重要成果是一系列重要的哲学经典。    古中华民族首先推出了人学的三元论的逻辑:天、地、人(精、气、神)三元浑一的逻辑;实际上,用今天的话来说,古中华民族是创造和发明了真理、真实和真诚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一……的逻辑的民族;提出这种逻辑的代表人物是伏羲、老子、墨子,他们的重要成果是《易大象》、《道德经》、《墨经》(包括《墨辩》)等一系列重要的人学经典。    公元十五世纪之前,大约是西方人类神学流行并主宰一切的时期;    公元十五世纪之后至今,大约是西方人类哲学流行并主宰一切的时期;    在东方,尤其在中国,从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是中国古代先秦春秋战国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产生了人类“人学”的萌芽,如上所述,其代表人物是伏羲、老子、墨子,甚至也包括孔子,可是从公元前二世纪至今的两千多年之中,却全都是几乎惟一只由孔夫子及其儒家僭居的“人学”(实际上是“伪人学”)流行并主宰一切的时期,而且更在汉代和宋代之后,相应产生了“伪神学”的“两汉经学”和“伪哲学”的“宋明理学”。换言之,中国人在两千多年以来,几乎全都生活在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伪学”(伪人学、伪神学、伪哲学)流行并主宰一切的时期之中,中国人几乎一直都在“伪”人及其“伪学”的统治之下度过自己宝贵的生命。    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人学”之所以是“伪人学”,最关键的问题即在于儒家的后学,利用《易经》、《易传》严重地篡改了伏羲的《易大象》、老子的《道德经》和墨子的《墨辩》的真精神(真理精神和真实精神),更利用他们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完全垄断了中国人的历史,为中国人的大脑思维构建了极其错误的“编程”,造成了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愚昧和无知,从而对中华民族造下了巨大而严重的历史罪孽。    随着近五百年来西方文化——两希文明融合的进化和发展,以及近两百年来的西风东渐,乃至现代西方文化正向全世界的飓风般推进地传播,中国人终于开始从儒家 “伪人学”的历史迷雾之中逐渐觉醒过来。在全人类正迈入21世纪的奋争之中,中国的年轻人不仅熟悉了西方二希文明的进展,也正在直溯我们自己祖先最初伟大的文明——伏羲、老子、墨子等人所创立的真正人学的文明。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不仅有可能会通东西方文明,更有可能穿越今古代的文明,从而有可能力挽狂澜,把正在逐渐走向死亡的西方人的二元论的哲学逻辑,努力地推向全人类全方位的三元论的人学的逻辑。    我毫不怀疑,这个三元论的人学的全逻辑将首先产生在东方,并特别产生在中国,从而在中国人中首先开花结果。这是因为,与前述的中国的年轻人熟悉西方文明的情况相反,今天西方的年轻人根本就不了解东方人及其文明,更不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事实上他们或许更有可能瞧不起中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文明,而这也的确与近代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积弱、贫困和愚昧极其相关;然而未来的人类文明,很显然,继续向前发展的希望只能来自东西方文明的合璧:谁能够首先做到 “东西合璧”,谁就将有可能首先把握未来人类文明的脉搏,成为未来人类中真正的强者,也即最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拥有最新智慧的强者。正是因此,我对中国人的未来满怀着巨大的希望,甚至信心,虽然也同时伴随着隐隐的忧虑,这只要看看当今,竟然仍旧有那么多的人们对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伪学”,以及以这种“伪学”为核心的所谓“国学”的疯狂地迷恋、盲信,不知所以的绝对愚昧无知的痴信。这真是太让人伤感了。由此,我能深切地体会到当年鲁迅先生几乎绝望的“呐喊 ”。在中国,简直充满了“阿Q”和“孔乙己”们的子孙。    总结中国两千多年来儒家“伪学”(伪人学、伪神学、伪哲学)的恶果,至今尚仍旧保留了中国古代伟大人学思维精神的部分传统的学问,几乎惟一只剩下了中医学和中药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只有中医中药学有资格被称为东方人学的科学和技术,并以此区别于西方哲学的科学和技术;除此之外,中国人基本上无“学”,无“ 哲学”,也无“科学”,而只有滥竽充数的“伪学”——儒学的“伪人学”、“伪神学”、“伪哲学”,到了今天,它更充当了中国人的“国学”(实质上也是“伪国学”),事实上,它简直就是中“国”人的无穷无尽的灾难之“学”,是害“国”、灭“国”、灭民族的不折不扣的伪“国学”。    应该承认,我们的东方科学——中医中药学,比较西医西药学以及其他的西方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的确显得极其薄弱。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也正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儒学的“伪学”所造的孽。中国人在长期以来的儒家的“伪学”的精神垄断下,几乎完全丧失了(逻辑)理论思维的能力,而只剩下了儒家“伪学者”们的大量牵强附会的无能的胡说。具体言之,即儒家、儒学根本就不讲逻辑,儒学严重地歪曲了伏羲、老子、墨子的真“人学”的传统,完全割断了伏羲、老子、墨子追求自然真理、自然真实的智慧之根,从而罪恶地制造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几乎纯粹属于愚昧的历史。中国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即是要深入地彻底地批判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反人类智慧的“伪学”(伪人学、伪神学、伪哲学),解放伏羲、老子、墨子的“真人学”,并因此而“穿越今古,会通东西”,真正在中国的今代文化中形成强有力的“东西合璧”。可以认定:完全彻底地批透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伪学”(伪人学、伪神学、伪哲学)之日,正是中华民族有可能真正如日东升地崛起之时。    具体就中医药学而言,例如中医药学中的“阴阳五行”,其中的“五行”观念最早即来自儒学《六经》中的《尚书》,特别是其中的《洪范》。“五行”之“五”,自从商代以来就是中国的上层人物非常迷信的一个数字,这从《尚书》中就能明显地看到,例如所谓的“五行”、“五声”、“五色”、“五味”、“五典”、“五礼”、“五刑”、“五服”、“五章”……等等等等,实际上,从那个时候起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违背伏羲的《易大象》的“人学全逻辑”的精神了,而这一点更得到了后来,尤其汉代以来儒家们的“伪学”的推波助澜。事实上按照《易大象》的精神,真正有价值的应是小于“五”的“三”和大于“五”的“六”,而且今天已经完全可以证明,只有回到“三”和“六”,中医药学的理论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推理”的“科学”的层面。中医药学一旦失去了严格“推理”的能力,它就已经大大地丧失了它的“科学”的色彩。但话又说回来,毕竟在中国,尚惟一只有中医药学具有自己的理论,而且还自成体系,尽管它缺乏严格的“推理”,但我相信,回到伏羲、老子、墨子的真“人学”,再加上借鉴西方哲学的科学理论,中国人将一定有能力重建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可以真正让全人类景仰的东方人学的科学,而为全人类造福。    可以告诉大家,我认定,伏羲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最伟大的思维之祖,而根本不是什么炎黄二帝,更不应该是什么孔子,孔子甚至还比不上老子、墨子。伏羲远在大约五千年前就已经为全人类,当然更包括为我们中华民族,提出了《易大象》的观念和图像。如果要想弥补近现代西方哲学二元论逻辑的缺陷,还真得回到中国古代伏羲《易大象》的伟大思想观念的启迪。    说几句调侃的话,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叫“伏羲”,按照读音,既可以是“服西”,也可以是“伏西”,还可以是“福西”。这三个名字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信服、学习、拿来西方文化;如同“伏虎”一般“伏西”,超越西方文化;“福西”,给西方和全人类带来全面的福祉。我请网友们永远记住伏羲这个伟大的名字。    在后来的中国思想家中,几乎只有老子和墨子才是真正把伏羲的《易大象》观念和思想向前推进的伟人,他们的著作分别是《道德经》和《墨经》(包括《墨辩》),孔子在继承《易大象》的方面虽然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但经过他以及他的后学们的严重地歪曲《易大象》之后,这一点特别表现在后来的儒家们对《周易》(《易经》、《易传》)的愈来愈荒唐无聊的解释之中,事实上孔夫子所造成的有害的成份却是更要远远地大得多,正是因此,孔夫子及其儒家不仅没有继承《易大象》的精神,反而更反其道而行之,以至孔子及其儒家的“学”,最终也实际上堕落成了“伪学”(伪人学),而后来继承这种“伪人学”的,则又是更加倒退的(两汉经学的)“伪神学”和(宋明理学的)“伪哲学”。事实上,到了今天,我们惟一只有彻底清算儒家的“伪学”,才能真正找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出路。    从两千多年来的历史看,真正在实践(临床)技术的意义上继承了《易大象》精神和“真人学”的,也同样惟一只有中医中药学,虽然其中“五行”、“八卦”等等的“理论观念”的确已造成了历史悠久的误导,形成了长期以来中医药学的理论思维事实上的难以发展,甚至到了几乎完全停滞的历史现象;但我相信,如果真能回归《易大象》全逻辑的精神,并与西方哲学的科学精神相结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东西合璧”,中医中药学就将一定可以获得新生,获得未来全新发展的动力,不仅如此,还将可能更推进世界科学的发展,成为全人类新世纪的里程碑。    中医药学界的朋友们,一切有志于发展自己的智慧的年轻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完成这项最艰巨但也最光荣的历史任务吧!我们的后代,全人类的后代都会感谢你们!谢谢大家!
  《易经》不易。作为“六经之首”,它在产生后3000多年,还被学者“指责”为近代科学不能在中国诞生的罪魁之一。  -----------------------  论点,没有论据  同理:牛顿定律。作为力学之首,它在产生后300多年,还被学者“指责”为近代科学不能在中国诞生的罪魁之一。  ----胡天呀,不能当论据  并且:学者就是真理的等价物?---有几个蠢货哼哼你妈妈是婊子,你就把你妈妈送洗头房是吗?
  扬大师开始读易了,不错.
      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杨振宁认为,其中第四点和第五两点跟《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  给第四点的论据,  天人合一,错误吗?---不错误,批什么?  杨振宁哲学素质不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
  汾水幽幽 回复日期: 13:55:06 
    扬大师开始读易了,不错.  -----------------  他读个屁,这思维水平,还读易经----他都入不了门
  儒家之所以可以奉为经典 是因为统治者的需要 因为这种东西有利于树立君王的权威 所以才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到现在还有意义吗 看看中国的劣根性 比那个民族都严重 是什么原因 不是因为思想的固化吗 早该扔掉这些 扔掉这些中国会更好 近代文明是从哪里开始的 不是从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开始的吗 那个信仰基督教的主流国家不是发达国家
  南怀瑾先生根据《易经》的论调来,干脆不下海算了,因为下海会翻船,那么他怎么能发现新大陆。  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部充满智慧的书,能让人学通后而变成废人的,不愿意行动的。除非这部书是帮助专制者来愚民的书,是毒害人探求真理的精神鸦片。黎鸣先生说过:“《易经》长期以来被儒家文人奉为孔子的‘六经’之‘首’,甚至直到今天,中国的文人们对《易经》痴迷、崇信的巨大的热情,依然如故。对于《论语》,中国历史上尚不乏人们的说三道四,甚至也不乏人们对它的坚决的否定,然而对于《易经》,则基本上没有人敢于做出任何哪怕质疑,更不要说敢于否定。前不久,杨振宁先生稍微谈到《易经》缺乏演绎推理思维,从而影响到中国人对科学最初建立的问题,立即召来人们的围攻,甚至臭骂,弄得杨先生赶紧打住,再不敢吱声。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杨振宁先生是正确的。在我看来,《易经》不仅缺乏演绎推理的思维,而且它压根儿就没有正常人的一切符合逻辑的思维,甚至它根本就不是正常人的思维,而是不折不扣的反思维、无思维、乱思维,更是对正常人思维大脑的极其有害的惑乱、‘催眠’。”  《易经》就是这种精神鸦片的书,而且是废书,是垃圾文化书,是那些无视真理和歪曲文明的文化侏儒们,拿来自欺欺人的幌子。
  南怀瑾先生在《历史的经验》里说:“……所以学《易经》还是不学通的好,学通了等于废人,一件事情还没有动就知道了结果,还干嘛去做!譬如预先知道下楼可能跌一跤,那下这个楼就太没道理了。”
  杨振宁这个傻比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中国那那么多的王八蛋,尤其是名人,悲哀啊!!!
  杨振宁他看得懂&&易经&&吗?!
  作者:狼在奔驰 回复日期: 14:12:17       读懂的话请说一下  不懂的话就不要对你未知的东西发表意见
  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部充满智慧的书,能让人学通后而变成废人的,不愿意行动的。除非这部书是帮助专制者来愚民的书,是毒害人探求真理的精神鸦片。黎鸣先生说过:“《易经》长期以来被儒家文人奉为孔子的‘六经’之‘首’,甚至直到今天,中国的文人们对《易经》痴迷、崇信的巨大的热情,依然如故。对于《论语》,中国历史上尚不乏人们的说三道四,甚至也不乏人们对它的坚决的否定,然而对于《易经》,则基本上没有人敢于做出任何哪怕质疑,更不要说敢于否定。前不久,杨振宁先生稍微谈到《易经》缺乏演绎推理思维,从而影响到中国人对科学最初建立的问题,立即召来人们的围攻,甚至臭骂,弄得杨先生赶紧打住,再不敢吱声。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杨振宁先生是正确的。在我看来,《易经》不仅缺乏演绎推理的思维,而且它压根儿就没有正常人的一切符合逻辑的思维,甚至它根本就不是正常人的思维,而是不折不扣的反思维、无思维、乱思维,更是对正常人思维大脑的极其有害的惑乱、‘催眠’。”  《易经》就是这种精神鸦片的书,而且是废书,是垃圾文化书,是那些无视真理和歪曲文明的文化侏儒们,拿来自欺欺人的幌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这一句话就让多少人受用一生,当今有几个人能做到自强不息的,有多少人为了方孔兄,甘愿做狗,做畜生。    归罪一本书,荒谬,那还不如归罪到《中庸》,《论语》上那。
  现在要问,为什么说《易经》“逆反自然”并“毁弃”自然的“逻辑”(大脑运行规律)呢?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说才是真正进入了本文的核心,而前面则是不能不做的铺垫。  什么是“逻辑”呢?简单的说,“逻辑”其实就是人类大脑最基本的思维的(自然)规律。可以说,西方人的“软件”从《圣经》到《哲经》,再到《科经》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始终都有一条不断进化的“红线”,或“核心线” 贯穿在其中,它就是不断进化的自然“逻辑”。现在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愈来愈符合自然“逻辑”的“软件”(也即“经典”),才是真正对于人类大脑“硬件 ”愈来愈合格的“软件”,才是真正能够愈来愈激发人类大脑伟大创造力的“软件”。而中国人的大脑“软件”,“儒经”“逆反自然”,根本就没有自然“逻辑 ”,不仅没有自然“逻辑”,而且还更反自然“逻辑”。而“儒经”的反自然“逻辑”,恰恰就从它们“首经”的《易经》开始。通过后面的分析,网友们可以看到,逆反自然与逆反自然“逻辑”,其实是一回事。  先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自然“逻辑”知识。最基本的自然逻辑就是形式逻辑,而形式逻辑首先必须服从如下的三条最基本的(自然)逻辑规律:  一,(演绎)概念命名的“同一律”;  二,经验(归纳)判断的“相对律”,过去又称“矛盾律”;  三,综合推理的“充足理由律”,过去又称“排中律”。  先谈“同一律”。在客观对象与主观观念之间必须满足一一对称的先验条件,或先决条件。说得具体一点,任何客观对象在主观观念之中,只能有一个(供演绎运用而命名的)名称、符号、数字或概念与之对应。这实际上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交流的最重要的第一前提,或第一必要条件,也是第一自然逻辑规律。没有这个第一前提或第一必要条件,也即第一自然逻辑规律,人类将不仅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思考,更不可能进行正常的语言、文字交流。  《周易》显然破坏了这个规律。伏羲的八卦(画)或六十四卦(画)本身就是主观观念中的抽象(图形)符号,而并不是自然客观对象。当周文王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名称(同样是符号)来命名八卦(画)以及六十四卦(画)(符号),而且还更又赋予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客观对象)具象名称(仍是符号)之时,事实上他不仅在主观观念命名的符号上重重复复,杂沓混乱,而且还更混淆了主观观念符号与自然客观对象,例如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名称原本相对于自然对象的客观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诱使人们不再去关心思考客观自然本身,或甚至还更隔绝于客观自然本身,仅仅只纠缠于主观观念的符号之中而去自我导演着某种永远的观念迷魂阵。《周易》事实上就是这样一种永远(观念)的“迷魂阵”。具体言之,周文王完全放弃了客观对象与主观观念的一一对称,然而却更“画蛇添足”地构造了一个主观观念内部的某种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一一伪对称,从而完全抛开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自然“逻辑”的第一前提、第一必要条件,也即破坏了第一规律的“同一律”。这恰恰就是《周易》为什么只能用来占卜、算命,而根本不可能用来进行任何哲学思考(首先是演绎),而且就是强调 “不占”也依然不可能作为“哲理”来考虑的最根本的原因(今天的人们往往以强调“不占”来为孔子的醉心《周易》辩护)。  
  违背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事实上就是放弃自然的思考本身,甚至还更是放弃合格的语言功能本身。我认为所有的中国文人和学者都应该认真地来思考这个问题。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理论,可以说全都在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原理(规律)问题上,由于《周易》和儒家经典的反逻辑的思维传统而翻了大跟斗,甚至还更掉进了至今都难以完全爬出来的(汉语)语言陷阱。换言之,中国人的“汉语”,由于《周易》的反自然反逻辑(首先是反“同一律”)规律的思维传统,事实上早就已经蜕变成了一种几乎完全丧失了哲学思维功能的语言。正因为“汉语”是这样一种存在着严重逻辑缺陷的语言,所以自先秦之后,甚至一直到今天,中国人中都没有可能,产生出哪怕一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哲学思想家来。我这样说完全符合中国历史的真实。由此,人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为了长期地服从“儒家思维传统”,事实上已经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历史代价,甚至还更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中国人生命的代价(它让中国三、四十代人的大脑几乎全都白活了!)。  再谈“相对律”。在客观对象与主观观念之间必须始终满足同步运行的相对律的经验条件或经验前提。用过去的说法又叫做必须满足“矛盾律”的前提,即矛必须只能是矛,盾必须只能是盾,而且在思考或语言运动中,矛必须始终相对于盾,而决不能相互混淆(矛盾)。这条规律主要用来规范主观认识中的归纳判断的进行。说得更具体一点,即人们在进行归纳判断之时,应该始终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判断陷入完全主观观念符号的陷阱之中,而应该让主观观念符号尽可能地始终不离开客观自然对象。更具体地说,即是应该使归纳判断永远不离开实践的经验。说得更绝对一点,没有实践经验,就不可能会有真正有价值或有效的归纳判断。  《周易》明显又破坏了这条规律。《周易》中的归纳判断是如何进行的呢?人们在占卜之后得到某种卦符和某种变爻,然后按照这种卦符和变爻去找到相应的卦名、卦辞和变爻的爻辞,然后再根据占卜者的愿望,按照与卦名、卦辞、爻辞中的“易(变)”、“象”、“数”等的相关性,由此作出“归纳判断”。这种“ 归纳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全都在主观观念的符号中打转,明显与任何自然客观的实践经验均毫无关系。这基本上决定了上述“归纳判断”的无效。如此无效的“归纳判断”除了用来算命和自欺欺人,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任何哲学、科学思考的价值。  
  违背形式逻辑的“相对律”,事实上就是放弃与客观自然直接相关的实践经验,而这却是惟一可能获得有实际价值(效率)的归纳判断的前提。而放弃了有效的归纳判断,事实上也同样是放弃了有效的思维。孔子及其后学所编撰的《易传》(又称“十翼”),事实上几乎全都只是在《周易》(卦符、卦名、卦辞、爻辞等等)的符号陷阱之中折腾,仅仅出于臆想地进行着(与占卜者的实践的自然经验毫无关系的)“归纳判断”。很显然,这样的“归纳判断”全都只能是毫无实践意义的无效“判断”,如此的“无效判断”,怎么可能还会具有“哲理 ”呢?请问:什么是“哲理”?我认为,“哲理”最起码它应该是不违背最基本的逻辑自然规律的论理。这样的“论理”,《易传》(十翼)中能有吗?  再谈“充足理由律”。正确的推论,必须具有充分完备的真的前提。在二元论逻辑的表述中,又可称之“排中律”,即在正反的推论中,或正为真,或反为真,而不可能正反同为真。在关于推理的理论中,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推论。  《周易》的违背“充足理由律”是必然的。前面说的同一律、相对律和充足理由律,三者之间不仅相互独立,而且彼此一环扣一环,尤其前环扣后环。即是说如果不能满足“同一律”,则也必不能满足“相对律”,因而也更不能满足“充足理由律”。  对于《周易》来说,显然如此。《周易》是纯粹的“巫术算命”之“书”,暂且不论。而《易传》则被儒家文人们普遍认为,是孔子或其后学用“哲理”来解释《周易》之“书”。且让我们来具体看看,它的“哲理”之中具有一些什么样的推理。“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见《易传》中的《说卦》)请问,这里的“推理”符合“充足理由律”吗?显然这里全都只有“牵强附会”,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真正符合逻辑规律的“哲理”的“推理”。先不说其他,把乾卦指认为“天”,把坤卦指认为“地”,这本身的命名就严重违背了“同一律”,从而其前提就不可能为“真”,更何谈什么“天”、“父”和“坤”、 “母”以及其他?可以说无论《周易》和《易传》,其中的一切“推论”均不可能服从“充足理由律”。这两本“书”,简直就是完完全全“牵强附会”、完完全全 “无理推论”、完完全全“臆想独断”的大本营。而“牵强附会”、“无理推论”、“臆想独断”,实际上也都成了后来历代中国文人思维、言谈、论文中最擅长的拿手戏和看家本领,而除此之外,他们对于“逻辑”自然规律却是绝对的无知。因为中国文人从来就不追求自然“真理”,所以他们也的确不需要自然“逻辑”,所以中国历代文人也就永远都只认孔子及其儒家的无自然“逻辑”传统为其老“祖宗”,一旦丧失了这个“传统”的老“祖宗”,那就等于让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灵魂 ”。正是因此,今天要求中国文人离开他们“传统”的老“祖宗”,要求他们成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人,而他们的本能之中却又仅仅只有反自然逻辑的“牵强附会”、 “无理推论”和“臆想独断”,而根本就不知道“逻辑”自然规律为何物。为此,他们能不拼老命反对吗?如此看来,历代的中国文人,差不多全都成了被牢牢架上了缺乏自然“逻辑”的“儒套”的“驴”,而且还极可能是越来越变得愚蠢、越来越变得顽固不化的“驴”。这真是历代中国文人们的极大的不幸,更是中华民族的极大的不幸。  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大脑“硬件”,由于《易经》以及其他《儒经》“软件”的垄断,中国人的思维、言谈、论文,简直就成了反自然逻辑的“牵强附会”、“无理推论”、“臆想独断”的海洋。正是因此,历史上的中国简直就是谎言、戏言、谣言之国,而现实中的家乡则简直就是套话、梦话、蠢话之乡。而这一切,都得拜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儒经》,尤其是其中“首经”的《易经》的“软件”所赐。这哪是中国人大脑“硬件”的工作“软件”啊?经过两千多年的固化,它已经都成了永远架在中国人大脑“硬件”上,使之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的最顽固不化的“固件”了!!!
  放你妈的蠢驴屁
  狼在奔驰    关于逻辑学,你上面的论述我扫了一眼,发现一点错误。  排中律跟充足理由律,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准确地说,形式逻辑应该是四条基本定律。  
  作者:清风既白 回复日期: 19:03:15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只有所谓的&科学&一条路么?  ------------------------------------------------------------  寥寥数语,已让LZ体无完肤
  作者:island 回复日期: 15:30:14   
    狼在奔驰        关于逻辑学,你上面的论述我扫了一眼,发现一点错误。    排中律跟充足理由律,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准确地说,形式逻辑应该是四条基本定律。  ---------------------------  愿闻其详!谢谢!
  杨振宁一个老流氓而已  
  这是最起码的逻辑学知识阿。  原来亚里士多德只说了三点,后来充足理由律被补充进来,我记得好像是莱布尼茨吧,你去查一查。    逻辑学不仅仅是形式逻辑而已,还有其他的分支。  数理逻辑你懂不?比较难啊。。。。  
  逻辑系统可拥有的有效性质有:    
* 相容性,指系统中任一定理都不会与其他定理相矛盾。    
* 可靠性,指系统的证明规则永远不会允许一个有着正确前提的错误推论。若一个系统是可靠的,且其公理也是正确的,则其定理也保证会是正确的。    
* 完备性,指系统中不存在一个无法在系统中被证明的正确命题。    绝不存在一个同时满足三个性质的系统。其中,库尔特·哥德尔即证明了不存在一个有用的算术系统可以同时满足相容性和完备性;
  形式是逻辑的核心
  这便是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他在数学上引发的问题不如在哲学上引发的大。    数学和逻辑虽然不是一回事,但非常相似。  
  在数理逻辑中,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是库尔特·哥德尔于1931年证明并发表的两条定理。简单地说,第一条定理指出:    
任何一个相容的数学形式化理论中,只要它强到足以蕴涵皮亚诺算术公理,就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的命题。    这条定理是在数学界以外最著名的定理之一,也是误解最多的定理之一。形式逻辑中有一条定理也同样容易被错误表述。有许多命题听起来很像是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但事实上是错误的。稍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哥德尔定理的误解。    把第一条定理的证明过程在体系内部形式化后,哥德尔证明了他的第二条定理。该定理指出:    
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不能用于证明它本身的相容性。    这个结果破坏了数学中一个称为希尔伯特计划的哲学企图。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提出,像实分析那样较为复杂的体系的相容性,可以用较为简单的体系中的手段来证明。最终,全部数学的相容性可以归结为基本算术的相容性。但哥德尔的第二条定理证明了基本算术的相容性不能在自身内部证明,因此当然就不能用来证明比它更强的系统的相容性了。    哥德尔定理是一阶逻辑的定理,故最终只能在这个框架内理解。在形式逻辑中,数学命题及其证明都是用一种符号语言描述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机械地检查每个证明的合法性,于是便可以从一组公理开始无可辩驳地证明一条定理。理论上,这样的证明可以在电脑上检查,事实上这样的合法性检查程序也已经有了。    为了这个过程得以进行,我们需要知道手头有什么样的公理。我们可以从一组有限的公理集开始,例如欧几里德几何。或者更一般地,我们可以允许无穷的公理列表,只要能机械地判断给定的命题是否是一条公理就行。在计算机科学里面,这被称为公理的递归集。尽管无穷的公理列表听起来有些奇怪,实际上自然数的的通常理论中,称为皮亚诺公理的就是这么一样东西。    哥德尔的第一条不完备定理表明任何一个允许定义自然数的体系必定是不完全的:它包含了既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明为假的命题。    存在不完备的体系这一事实本身并不使人感到特别惊讶。例如,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如果把平行公设去掉,就得到一个不完备的体系。不完备的体系可能只意味着尚未找出所有必须的公理而已。    但哥德尔揭示的是在多数情况下,例如在数论或者实分析中,你永远不能找出公理的完整集合。每一次你将一个命题作为公理加入,将总有另一个命题出现在你的研究范围之外。    你可以加入无穷条公理(例如,所有真命题)到公理列表中,但你得到的公理列表将不再是递归集。给出任意一条命题,将没有机械的方法判定它是否是系统的一条公理。如果给出一个证明,一般来说也无法检查它是否正确。    在计算机科学的语言中,哥德尔定理有另一种表述方式。在一阶逻辑中,定理是递归可枚举的:你可以编写一个可以枚举出其所有合法证明的程序。你可以问是否可以将结论加强为递归的:你可以编写一个在有限时间内判定命题真假的程序吗?根据哥德尔定理,答案是一般来说不能。
  这些内容是网上搜索的吗?  未免太不厚道了吧!  
    作者:十月乱雨 回复日期: 15:35:13   
    作者:清风既白 回复日期: 19:03:15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只有所谓的&科学&一条路么?    ------------------------------------------------------------    寥寥数语,已让LZ体无完肤          哲学的“玄学”一般特指魏晋玄学。也叫“形而上学”。原指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说。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任自然”。玄学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在正统士大夫看来,诸如此类清谈都与国计生民无关,因此有&清谈误国&的说法。    唐代有道教学派重玄派,“重玄”亦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派的最初形成当是魏晋玄学的产物,魏晋时孙登以“重玄为宗”解释《道德经》,奠定了这一学派发展的基石。
  有点惊异的是:说《易经》是反现代科学的“学者”,竟对《易经》毫无理解。    竟把“天人合人”归为《易经》,连这是宋代朱熹首创的都不知道。    如果把标题,改为“程朱理学”,就合适了。    如果说是《易经》,下巴就太轻了。
  李正道为什么和样阵灵决裂吗,因为他的成果被杨剽窃了,荣誉因此都归了杨一个小人,自然行的是魔行,与大道背驰,居然还有愚昧的马屁虫
  /donews/article/7/77788.html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真相:杨振宁和邓稼先》:
   Discovrey 精美大片        佛教里的轮回说已被证实     /viewthread.php?tid=17329  
  作者:狼在奔驰 回复日期: 15:01:21   -------------------------------------------------------    
易在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周易不过是周时候用的。不要把易和周易混为以谈。而且现在占卜用的易和你所读到的周易是不以样的。麻烦搞清楚了再来发表观点。  
至于科学玄学就和地球是圆的,这边白天那边黑夜。你硬要把它   踩扁拉直我也没办法。现代科学给人类带来了好与坏还需要几百年后人来评价。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作者:狼在奔驰 回复日期: 15:01:21 
    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部充满智慧的书,能让人学通后而变成废人的,不愿意行动的。除非这部书是帮助专制者来愚民的书,是毒害人探求真理的精神鸦片。    ----------------------------------------------------------    
麻烦你把《周易》乾坤两卦好好读以下再来发表论述,如果你认为读了周易后什么都不想动,只能说你成了书虫,也是后来形容的淤木疙瘩。随便说说用九和用六 即使你不可能爻词就单从一个用字看就是明确的告诉你用,用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为。  
从易演出的八字算命术更有以个专业术语叫用神,依旧是用为核心。金刚经所谈空也不是什么都没,而是什么都有,什么都在,都结结实的存在,而是心无所系罢了。既然你可能了南怀瑾的书就该融汇贯通。读书最怕断章而取意,六窍通五窍。  
儒家的发展是因为权力让他异化了,儒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全部。中国的现代落后关键是集权政权对思想控制过份的结果并非儒家思想导致。当然西方文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正好是中国文化继续发展的动力不然真的被控制的一谭死水那也完了。  
现在也真是中华文化重新开始复苏的时候,复苏就要有争论,没有斗争也没发展。冲气以为和就是这样个道理。不过你要批判就得了解清楚后才好批判,把坏的挑出来,好的发展。看你的言论估计你的岁数也就20来岁年轻气盛啊。
  西方科学真的能让人类认识自然的根本?欧洲的对撞机开了,能发现无穷的奥秘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恐怕西方科学终于有其够不着的地方。
  《易经》为什么没能阻碍狄仁杰的推理才能!!
  科学不是与生寄来的,这是个思维产物。
  老杨年轻地时候还有两把刷子 现在。。。  另外提个问题 科学的反义词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迷信啊 只不过迷的是科学。。。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元什么时候诞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