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回报改造项目项目找投资人,看不懂主题不要瞎回复谢谢。

出错了!你想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可能该页面已经被删除,也可能您输入有误
现在将自动转入到上一级页面,如果您的浏览器没有自动跳转,请
您也可以:
去看看感兴趣的分类:出错了!你想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可能该页面已经被删除,也可能您输入有误
现在将自动转入到上一级页面,如果您的浏览器没有自动跳转,请
您也可以:
去看看感兴趣的分类:出错了!你想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可能该页面已经被删除,也可能您输入有误
现在将自动转入到上一级页面,如果您的浏览器没有自动跳转,请
您也可以:
去看看感兴趣的分类:&|&&|&&|&&|&&|&&|&
中欧-张江2010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实录(滚动更新)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中欧-张江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8月28日举行,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
以下为论坛发言实录(滚动更新……):
主持人Prlf
.Cremer: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能够出席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当然这是2010年的论坛。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在组织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的时候是和张江集团共同主办,所以在这里我们也非常感谢张江集团给予我们的慷慨支持。同时,我也特别荣幸,邀请到了王新奎教授,稍候请您上台发表主题演讲。
在今天第一个主题的开场过程中,我也非常感谢对论坛给予各方面支持的人员。首先感谢协办单位,张江创新学院、张江孵化器管理中心,对我们的合作机构来说,还有世博会西班牙国家展馆,感谢中欧商业评论和其他的一些媒体大力支持。同时,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这些媒体的朋友们,在这里我们也包括战略媒体合作伙伴,包括金融时报、21世纪经济导报、中国日报、上海商业评论、中国商业日报、中国企业家CNBC、投资期刊和其他的一些网络媒体。现在,希望开放平台,邀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执行院长、管理学教授朱晓明教授致欢迎辞
朱晓明:尊敬的上海市政协王新奎教授,大家好,我首先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欢迎大家莅临我院参加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本次论坛是我和张江集团共同举办的,再次非常感谢张江集团刘小龙的大力支持。20年前我和刘小龙作为上海浦东开发的第一批开发者,来到了浦东这块土地上。之后我离开了,刘小龙坚持到现在,有20年了。
当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战略性任务,转型对传统企业而言,意味着创新的挑战。对新兴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创业机遇。、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每个新行业的崛起都将撬动庞大的市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在最近几天,北京、昆山召开了中国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的编写,我担任编写组的组长。我和王新奎一起感觉到像昆山包括上海,很多企业家还是通过非常执着的创新,从一个小的企业变成一个大的企业。今天在座的校友的于坚,成为商务部领导及其他各部领导的创新创业的企业,他得到了江苏省的支持,但他从事的事业已经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传统的工业,面临着有初级加工制造逐步向自主创新拥有转型,下一个十年,自主创新奖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我们还需要优化制度环境,消除不利于负面的方面,包括行业壁垒,过度审批、大量寻租、不合理的税收等。一年多歉收俞书记和韩市长的委托,新奎和我,我们称之为4+2的班子,专门研究了我国服务经济有关的政策、策略,从中我们了解了大量的趋势,今天新奎的主题演讲会为大家揭示这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同时也让万千的企业家和政府共同探讨这些题目。
本次论坛我们还邀请了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和知名学者,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对新创的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未来值得关注的创新趋势和优化制度环境进行深入的探讨,为通过中国企业的创新创业谏言献策,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Cremer:谢谢朱晓明教授。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也给大家介绍了这样一个论坛是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张江集团共同举办的,接下来请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张江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先生为我们致词。
刘小龙:尊敬的王主席、朱主席、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张江集团感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给我们一个机会,来共同举办今天这个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这次论坛,是我们的第二次,我们还将举行第三、第四及许多次。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论坛呢?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许许多多的新名词充满了各级政府官员的讲稿,从云计算到,从LTE到MOCVD。我们也看到,许多的地区正在兴起一轮又一轮的开发热潮,从环渤海开发区到皖江经济区再到两江经济区,我们也正在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GDP的国家而感到高兴,感到欣喜若狂。但是,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到底改变了多少呢?中国在全球价值链末端的地位到底提升了多少呢?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他的成长环境到底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所有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都将是我们这个论坛需要认真讨论和对待的。
我们对这个论坛充满期待,第一个期待是我们希望这个论坛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交流的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我们的发言者讲真话不讲假话,讲实话不讲虚话,讲短话不讲长话,希望通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来寻找中国企业创新创业之路。第二,我们期待这个论坛能够产生出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够逐步的去影响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影响中国的企业家在探求创新创业道路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第三,我们期待这个论坛是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能够不断的和这个世界上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企业和政府进行平等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能发现中国未来融入世界的、健康的、持续的道路。
总而言之,我们对这个论坛充满希望,希望她有利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所有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所有中国的企业,谢谢大家!
.Cremer:感谢刘小龙先生,我们第一个主题演讲是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奎先生,今天王新奎要演讲的题目是《全球经济调整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及未来》,有请王新奎教授。
王新奎:20分钟的时间要讲这样的题目,按照小龙的要求,不讲虚话、不讲空话,直奔主题。
首先,从本次金融危机看看全球的结构性矛盾。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极为重要,我认为是关系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判断清楚,无法有一个正确的战略。不仅是“十二五”期间。我怎么判断呢?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这是一个结果或者说是表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近20年高速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之形成了全球二元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这个二元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间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制造经济和服务经济,这样一种二元结构。这个二元结构,事实证明现有的经济体系等都无法适应这种二元结构。于是,就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种失衡,靠什么平衡呢?依托于对资产品的虚拟需求维持的“恐怖平衡”。这种平衡被打破了,终于被打破了!实际上像我们研究全球经济的专家,几乎每分钟都在担心这个平衡什么时候打破?07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以后,这个恐怖平衡被打破了。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首先是缓冲阶段,我给它一个特征描述“可控的贸易保护主义”。因为有一个WTO,所以现在处于一个可控的贸易保护主义阶段,贸易保护主义会不断的计划,但可控的。第二,人们正在寻求一种新的全球经济持续与经济结构,正在探索一套全新的、全球贸易规则,这就和低碳经济有关系。这是今天我要重点讲的两个问题。
首先讲可控的贸易保护主义。目前中美贸易关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可控的贸易保护主义下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标杆了,现在中美战略对话,实际上已经逐步取代了多变贸易体制的多哈谈判,成为全球关注的对象。在中美贸易对话当中有很多带有实质性的承诺和采取的措施,实际上直接影响了全球的贸易。现在作为可控的贸易保护主义下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标杆是什么?一个是非势场经济地位加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加反补贴,等于反倾销的反补贴合并调查。目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件事的结果,可能会关系到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现象是否可以继续向可控的方向发展?
我们回顾一下,04年加拿大首次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合并调查。06年美国开始启动,主要是铜板纸。07年把合并调查这件事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同时诉诸美国贸易法院。2010年,欧盟也开始启动对我国的铜板纸实施反补贴调查,大家知道欧盟从来不对我们进行反补贴调查的,这是首次启动的。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的呢?美国队我国进行合并调查,特点是什么?1、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反补贴税率奇高,惩罚性税率07年环状焊接碳素钢管曾经达到过615.92%,3、做出裁决速度加快,原来是20个月,现在11月。4、反补贴实施率高,全球59%,对中国几乎是80%,几乎每个案件都判决实施。比如加拿大对我们木制家居案的时候,尽管调查很热闹,但最后没有实施,现在不一样,80%都实施了,而且这个风在蔓延,全球都在对中国发起反补贴。
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反补贴发展趋势,我们原来的条约当中,对什么是补贴并没有进行描述。这个大致来看有四个特点:1、政策性,比如五年规划和行业/工业园区政策。现在开发区的政策,各地包括中央、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很可能被最终认定为补贴政策。2、体制性,最近关于公共机构的争论,现在逐步倾向于银行属于公共机构,因此利率带有补贴性质。又比如说外部基准,本来这不纳入补贴的,现在原材料的价格和汇率,也纳入到补贴的范围。所以,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美国人可能不会直接和你在汇率上纠缠,会把这个汇率纳入到补贴范围。价格呢?原材料价格、原料价格都开始纳入了。比如你电价扭曲,用电生产出来的原料价格奇低,你这个价格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补贴。3、专向性。过去关注的是政府的直接财政补贴,现在是关注非专向性的税收优惠。现在他们已经向中国提出清单,有4000多个地方政府有各类优惠文件,大部分都涉及税收优惠。4、原来关注中央政府实施的补贴,现在越来越关注地方政府实施的补贴。
这次我们选的案例,我们所涉及的贸易额不大,叫可充气的公路轮胎,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们选了这个案例去告。但这个判决是有标杆性的,如果这个判决下来,全球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反补贴都会按照这个进行。如果WTO的裁决说双反并不违反WTO原则,这无形当中也相当与推翻了联邦法院的裁决,我们再另外启动一轮司法程序,会没完没了的。
大家重视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注重了碳税的问题。其实,碳税是在构筑一种新的贸易规则。大家知道,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构造了以削减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为标志的贸易规则导向。当初欧盟和美国后期加上日本,他们在全球的制成品贸易当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当时他们引导的规则制定方向就是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到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制成品方面的优势逐步消失,其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了一个交易,发展中国家承诺,开放服务贸易。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市场并不如他们预见的那么大,也不像他们预见的扩展那么快。第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市场并没有真正的开放。这个原因,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的国家利益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服务贸易的谈判并不成熟,现在来看服务贸易谈判的很多原则是引用货物贸易的原则,并不能解决服务贸易的开放问题。现在发达国家在碳税还有优势,他们对设备的集成、研发能力,特别是他们的话语权,都占有优势。下一步的做法是希望通过这些东西,这些优势改变整个竞争的贸易规则,这是下一步要引起关注的趋势。
这次拉米来上海参加世博荣誉日的时候,我们两次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换意见。看来WTO本身也避免不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贸易统计的改革问题,还有一个是如何适应贸易与问题。这次他选的题目是贸易与城市,在上海搞了一个2010年世界贸易发布仪式,核心内容是贸易和资源,其实就是贸易与环境,其中多此点了中国的名。商务部的领导没有来,商务部的司局长都不来,因为他们的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我算最高代表。但也可以看出今后多变贸易的新趋势和我们要受到的压力。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国家,在可控的贸易保护主义下,全球贸易将会达到一个比较长的缓冲期,这个缓冲期当中会发生什么事呢?一条是不断提高的排碳标准和碳税,使发达国家高排碳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最近受商务部的委托,对太阳能产业,从整个产业链,按照最长税值号,进行全球贸易流量的分析,而且我们根据欧盟建筑物的节能标准和能源指令出来,用模型进行了一些测算,测算出来我们发现其实这样的国际分工体系慢慢形成。太阳能当中高耗能、高排碳当中的生产环节,绝大部分转到中国来,但是我们98%的组件是出口给他们,短短六年就形成了。其他行业,可能都是这样的趋势,这是一个要关注的。第二,排碳标准、碳税和碳配额规则制定都在发达国家的手里,这可能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碳税不属于关税,到了他国内市场,按照国民待遇原则,要对你排碳的量进行测算,超过这个量照样征税,这就形成新的贸易壁垒,还可能使一部分制造业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重新回流过去,这就要看怎样安排碳配额了。第三是低碳技术,设备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增加了低排碳国家向高排碳国家的技术、货物的服务出口,这个趋势在加强。
最后,我有三个问题是我们要思考的。现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1、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并加快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我们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将来贸易与资源环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竞争优势现在还没有确立起来。如果单单依靠制造业和制成品贸易的优势,这是不行的。是不是应该继续把改革放在第一位?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2、我们是否应该权力维护WTO多变贸易体制?这不是口头上的,我们口头上是全力维护的,但是你维护是否愿意付出和你现在货物贸易地位相适应的代价?这个问题现在也没有解决。我们维护多变贸易体制实际上是最大的国家利益,但是很多人没有达成这样的认识。谈判的时候,要付出实际的代价,这几乎不可能。3、我们要重新思考如何建立新的贸易竞争优势,而不是沾沾自喜于我们刚才小龙讲的,实际上还处于低端的制成品贸易的优势,这三个问题我觉得很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也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Cremer:下一位主旨发言人是冯飞教授,今天冯教授的主题演讲话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冯飞:谢谢,首先感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对我的邀请,应主办方的要求让我谈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
大家知道,从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我的部门主要负责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问题。但后来发现,中国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中,必须要加以解决。也就是从去年的上半年开始,发展重要的原主要领导向国务院领导汇报的时候提出了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短期的应对危机的问题和长期的结构调整问题结合起来,当时还不叫战略性新兴产业,叫新型支柱产业的发展,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结构的优化升级。除了中国的原因,全球08年底提出:在金融危机当中实现绿色复苏的倡议,我们看看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两年4万亿投资,占GDP的比例2%左右,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占GDP1.9%。我们看一下刺激计划的结构性支出问题。中国按照UNEP的统计,绿色投资的范畴在37.8%,韩国在80%。美国在10%多,不到20%。但我们关注到,美国的很多投资用于新能源、绿色电网和EV。特别是在去年年底,发达国家频繁出台了发展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包括去年12月份美国出台的复兴制造业的政策、框架,明确了6个重点领域。包括欧盟2020,还包括日本“面向光辉日本的新增长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主要经济体把发展新兴产业都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因此我们判断,由此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分析,政府的一些主管部门正在指定有关的规划和文件,逐渐清晰了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七个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
可能各位会问我,中国怎么明确了这么多重点领域啊?有没有能力在七个领域当中全面推进?这也恰恰是我们在研究当中的一个问题。但是我想,大致我们把这七个领域分了两大类,第一类是要把部分的领域发展成支柱产业,所谓支柱产业就是在GDP当中的占比要到一定的比例。什么叫支柱产业?目前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约定俗成的比例,占GDP的3%左右。另外一部分是要把它发展成先导产业,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七个领域当中,作为先导产业考虑的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其他四个领域力图用比较短的时间发展成中国的新兴支柱产业。但是我还要讲一句,尽管说期望以比较短的时间发展成规模,但要有长期的战略性考虑,不能急功近利,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要深刻的认识到战略新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尽管去年中央就开始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9月份温总理召开七个座谈会为标志,启动了新一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研究高潮。尽管目前有关文件和规划并未制定完,但是各地风起云涌,不排除有些地方打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旗帜,掀起新一轮发展的热潮,这是我们值得警惕的问题,我们要把握什么叫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内在要求是什么?这需要我们深刻的思考。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律和特点就是创新驱动,我讲创新,两个方面的含义,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刚才我们王主席谈到了太阳能光伏产业,高耗能领域基本上在中国90%以上的产品依靠外部市场,我想里面最大的风险在于其技术风险。多晶硅的产业,从改进西门子法,到物理法等等,一次新技术的出现是对前一个技术的颠覆性创新、破坏性创新,前一个技术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存在的商业价值。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我们发展的思路是拉项目、争投资,其中蕴含的技术风险极大,是政府不可控的。我想,这里面我们要认真的把握其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地位。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能说明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我认为在于技术的不确定。而我们目前在掌握核心技术、把握主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上,能力还十分欠缺,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和人才,这是我们最大的缺陷。
大家看看,全球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通用的一个做法是能够组织起来,特别是对于一个重大的产业技术创新而言,新的组织方式的形成非常关键。如果我们在研究美国方式的时候,大家知道美国的PPP的一些做法,公司伙伴关系的形成,创新联盟的建立,可以这样说,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基本上都出自联盟之手,出自PPP的新型组织模式。再加上中国单个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形成PPP,形成产业创新联盟,我认为是推动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另外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创新联盟的形成,千万不能搞成封闭式联盟,而是开放性联盟。但目前出现了封闭型联盟的新情况,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中,我认为极为关键,因为我们调查的这七个领域最活跃的恰恰是民营的高技术企业,而联盟、一些产业政策的考虑存在着两头关门的风险,我认为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第三个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制机制发展是基础,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体制机制矛盾不容小视,障碍不容小视。刚才谈到的七个钟点领域,伸出手指数一数,每一个领域都遇到很明显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问题,新药的审批问题,药品的定价问题,生物制药进入医保目录问题,遇到的风电上网问题,节能环保领域当中,我们碰到是否可以形成一个节能环保的长效机制?对产业的发展十分关键。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中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极为关键,刚才我讲的仅仅是分行业、分领域看到的具体问题,同时我们还存在很多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投资审批的问题、比如产业组织方式的问题、民营经济怎样更顺畅的进入?这些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中碰到的,可能是在座老总已经碰到的问题,对我们反应也比较多。我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在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期望在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
.Cremer:谢谢冯飞教授,今天第一节议程就到这里,有请张维炯教授上来和大家介绍下一节的讨论。
张维炯: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进行专题研讨的第一个内容:《新型行业:现状与未来》,有请五位嘉宾到台上和大家进行分享,他们是冯飞教授、李纲先生、王邦江先生、王伟先生和张元刚先生。
李纲先生是埃森哲大中华区的主席。第二位是王邦江先生,他是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汉王是国内一个新的技术产品,在书写、阅读和很多媒体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太会带给我们很多新的东西。王伟先生是国际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环保节能,冯先生和王新奎主席刚才讲了,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一个环节。张元刚先生是泽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相信五位会带给我们新的主意、新的思路。
冯飞先生刚才已经讲过了,现在请五位先生为我们讲五到十分钟他们的观点。
李纲:张教授、各位嘉宾早上好,非常高兴可以受邀请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参加本次论坛。
埃森哲作为全球咨询和服务企业,我们也是在世界500强里面唯一一家做咨询的企业,全球有18万员工,在120个国家提供服务,涉及的领域很广。
接着刚才冯教授的话题来讲,因为我们确实也看到了,我们要服务我们的客户,宏观的层面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在下一阶段当中要面临的挑战。一个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有一个是增长模式的转型。前一阶段国家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愿景,非常巧,冯教授是幕后这套愿景和规划的执笔者。我们正好也是在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冯教授讲了,这里面有七个行业,我们看这七个行业当中,我们认为新能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是看七个行业当中和能源、新能源相关的就有一半。第二,中国发展到今天,碰到的很多发展上的挑战,一个是减排的问题,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及我们要继续高速发展这当中减排、增长的矛盾。第二是整个能源的需求,中国现在是全世界跟美国总能耗相当的国家了,虽然我们的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1/6,但是整个能源的供应将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看一下新兴能源产业。新兴能源产业当中的跨度很大,我无法一一讲,里面包括可再生能源、包括智能电网、清洁的水、清洁的传统能源、绿色建筑等板块,里面都有很大、很密切的关联度。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一个交通能源。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关于以后交通燃料的新技术。在全球我们找到12个可以改变交通燃料或者提供新的交通燃料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中国而言并不全部适用,对中国而言大概有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去看。第一个是在下一代内燃机的技术,第二是以纤维、乙醇为主的燃料。第三是汽车的电动。这三项东西在中国相对而言技术成熟度比较高一些,有一定的产业化基础。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他们的经济性和商业性也就能逐渐的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帮助到减排。内燃机技术,我们研究发现下一代的新的内燃机技术会成为交通能源的主要技术。他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到2020年我们预计有1/3以上的汽车将会有新一代的内燃机技术,能帮中国省近10%的汽油消耗。第二是生物乙醇,这个市场在中国实际上已经稳步发展了,中国在世界上我不知道新的排名,我看是第六、第七位的总产量。这个行业,目前还是非共有企业不能进入的,刚刚冯教授也讲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也一定会牵涉到体制上的创新和改革,现在民营企业还不能进入。电动汽车,这是中国现在比较活跃的,政府扶持力度比较大的行业,牵涉到整个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过去传统上并没有和汽车相关的行业或企业都纷纷想要进入了。比如前一周刚刚中石化宣布在他的加油站要建充电站,国网公司也在计划要建充电站,会带来很多传统企业、传统行业进入电动汽车的行业。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个行业给了我们很多的创新或者创业的机会,到2020年根据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有500万辆左右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我们感到新兴能源会对中国整个新兴产业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而且在很多方面他的突破也会带来其他行业的突破。所以,从政府、企业、投资者、消费者各方面而言,大家都有机会参与。政府的角色也需要有所改变。对企业而言,我非常同意刚刚冯教授讲的,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二是技术的创新。而我们过去很多企业考虑的还是在技术创新的层面,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协同开发、协同创新,我觉得是中国现在必须要做的事。
张维炯:谢谢李纲先生讲了新能源的问题。新能源对我国来说太重要了,我国今后那么多人,现在能源消耗已经和美国差不多了,如果人均能源消耗和美国差不多,那我们需要的能源不得了了。
接下来有请王邦江先生,他的企业创新做得非常好,有请。
王邦江: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很高兴可以站在这个讲台上。汉王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还算小企业,规模不太大。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汉王现在从事的是一个低碳的产业,数字出版包括移动阅读,这是一个新经济,也是一个新的产业机会,比较受关注。第二,汉王今年借电子书我们公司成功上市,上市一段时间,股票也在国内排名第一,这也超出我们的想象,非常惊喜。
今天我讲的主要是数字出版、IT的领域。昨天晚上我在想这个问题,对一些新兴产业思考机会,不外乎是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的方面,主要是国家的体制问题。最近我读了吴晓波写的《激荡30年》,有很多的东西对我们有启发的意义。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是体制上或者经营领域,政策稍微放开,让一些民营企业参与,能有有效的市场机制,就会出现一大批有创造力的新兴产业。汉王对这一点很有体会,出版应该是国有企业垄断的,但现在允许民营企业做网络出版。汉王今年也非常有可能能拿到国家发的,可以从事网络出版的资质,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国家在这块放开了,不会像以前传统的国有企业垄断行业,一旦出版领域放开了,就代表这个产业对我们有非常大的机会。包括现在我看宏观经济学都提到,国家在金融等,只要政策定好、一放开,就会让很多劳动力、生产力得到解放的机会。
第二是经济的环境,刚才谈到了,包括金融、资本、国际国内的整个经济产业环境。汉王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受益者,除了银行的信贷外,国内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汉王非常有幸可以在这期间上市、获得融资,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很好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国的经济环境在改变,给民营企业带来很多进一步发展的、大的环境。
第三是社会的环境,为什么要考虑社会环境?社会更多可能是人的方面。人,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劳动者,我从事创造创造。第二是消费者,我们非常高兴,当时我也想了这个问题,对未来的十年,对中国很多企业家而言、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未来的十年是大规模城市化转型的机会,一旦城市化,大量的有效肥能力人口的出现,对很多企业拉动经济带来非常大的机会。第二,作为劳动创造者来讲,以前我们做数字出版条件不够成熟,因为大家对电脑阅读不习惯,还是习惯纸张书本,现在由于互联网、电脑的出现,把人们数字阅读的习惯培养成了,所以对我们发展这个产业也非常有利。作为劳动者的人来讲,也非常有利。
第四是技术,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次技术的重大突破会带动一批新型企业依托技术发展壮大,创造一些新的需求。在这块,大家提了很多,像云计算,像移动设备,像三网融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最主要的还是PC机加服务器、加互联网,他的出现给很多从事互联网的企业创造了机会,出现了一大批的企业,有做游戏的,有做门户的,有做内容的,各种各样的企业,我觉得也是数以千计。一个新兴的技术带动满足人类需要的产业兴起,给很多的企业带来很多的机会。今天我们面临什么样的产业机会呢?我认真分析了现在的技术发展,我们看到未来10年有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就是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从以前基于台式机和服务器不可移动的,现在3G、4G非常好的无限宽带环境,包括云计算解决了后台问题,还有CPU的技术、现实技术、触摸技术等的实现,给移动设备带来了机会。不知道在座的嘉宾有多少人体现过iPod?这样的技术出现,慢慢淘汰windows主导的PC产业。像以前我们用的X86,运行速度几兆到现在的几G,存储从原来的几兆到现在,但是也感觉还不够。大家拿到iPod,轻轻一滑,通过云计算后台可以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这种体验带给人非常好的启示。未来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发展,很多商业机会会诞生,包括刚才我们说的数字出版,这个产业的机会非常大,有太多的商业模式。技术的出现我还要提到一点,以前我们的创新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了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我们看看苹果,可能很多人注意到苹果的商业模式,原来卖MP3,原来MP3不是苹果做的,但为什么最后苹果掌握了机会?因为他结合了网络,苹果很聪明抓住这一点,推出了网站,搭建平台,把服务资源上传到网站,利用全球的资源,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包括Google,大家感觉搜索一下不要钱,但为什么Google赚这么多钱?但他有广告等,他通过非常技巧的方式赚钱。这块的商业模式我觉得非常重要。像诺基亚,是全球最大的手机供应商,如果说当初他像苹果一样,把操作系统自己定制,相信诺基亚不会给苹果任何的机会,这就是商业模式设计上的机会。
今天作为汉王,我们从事阅读器,前两年是卖终端,现在慢慢过渡到卖内容。以前卖硬件赚到钱了,但现在有很多山寨厂家的出现,山寨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从我本人来看我是支持这种商业模式的。这也是逼着我们创新,从市场上找到商业机会。
张维炯:汉王科技是非常好的企业,他也非常坦率的说到,现在苹果公司的商务模式,对全世界所有媒体都带来巨大的挑战。汉王业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希望他的企业不仅在产品上可以创新,而且可以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可以找到自己好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请王伟先生讲一下新兴产业对传统企业的促进作用。
王伟:我们的母公司是央企集团里面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公司。
接下来讲一下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促进,中国目前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传统产业占了很大的比例成分,完全说抛售传统产业去发展高新科技,可以说对我们13亿的就业是挑战。
首先要创新,技术、经营、社会或者体制。体制问题,刚刚冯教授讲得很清楚,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我讲讲技术和经营,家电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节能环保当中如何促进?家电在淘汰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是回收。一回收,氟利昂等就没有了,这相当于20吨的碳排放量。第二轮胎制造业,占全世界的60%,前一段时间的轮胎出口还在美国闹了贸易纠纷。反过来,生产一吨橡胶需要三吨原油,我们资源哪里来?我们面临着到处和人竞争的问题,我们没有话语权。反过来,再生轮胎的进口,一直是国家禁止的,为什么?因为进来害怕废的轮胎装到新车上造成安全隐患。反过来,国内的轮胎,全部收得很干净,每一吨废的橡胶粉1500人民币,怎么办?我们叫有限资源无限再生。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以利用,可以解决劳动力。我们进口废轮胎100万吨,会给橡胶行业补贴近15亿及同时会解决300万吨的原油,而且消耗量极低,耗能和污染更少。
在利用新兴产业机会的过程中,是对传统行业有所促进、有所提升的。我们有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引人入胜,就是创新。创新,最根本的一点,在技术上来讲,有两篇文章建议大家读一读,一个是6月7日胡锦涛对两院院士的讲话,还有是家宝总理去年科技引领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提到这个问题“技不如人万事休”,你没有核心技术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是,只能再次沦落为发达国家产品销售的实验地和销售厂。
今天一直到1:40还和我的技术团队在通电话。我们用新的技术,也就是太阳能这块,我们把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已经提高到了近50%,成本可以和火电相媲美。实验室产品,昨天1:40告诉我完全合格。中国的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方向很重要,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办坏事。在中国有一种心态,弥漫着“有钱好办事”,这不好,让人浮躁,难以静下心办事。为官一任,我赶快做事,做商业我赶快赚钱。我们对重大项目的国家投入,让西方发达国家瞠目,但钱的增加不以为着我们软实力增加,只能说硬实力有所提高。用钱买入,只能意味着水涨船高,换来的是油水情而非雨水情。所以,谨慎运用财富比创造财富更为重要。
对传统行业,不要认为传统行业就是夕阳产业,任何行业都有行业周期,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我相信诸位有很多是在传统领域经历过的,或者说我们经历过这样的年代。利用新技术要用新思维,他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你用老的思维用新的技术会发现不适应,要用新的思维。
我的观点就这样,供大家分享,见贤思齐,谢谢大家!
张维炯:谢谢王伟先生带给我们那么好的消息,我们对他们的公司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前一阶段我在戈壁看到很多太阳能的技术,据说太阳能技术很先进,但是比传统日电的成本还要高。如果你们可以探索出传统日能是同样成本甚至更低,说明你们把这个产业往前推了一大步。
接下来有请张元刚先生谈一下他的体会。
张元刚: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领导在身边,谢谢各位,谢谢中欧、张江、杨浦创业中心,让我有机会面对大家。
我们来自泽阳科技,在上海七大商场消费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收银单上的太阳花,这是缺一朵花瓣的太阳花,我们公司创业,公司快倒闭的时候,我很痛苦,想起了家乡这种踩不死的花。
创业到现在五年了,突然有人告诉我,说你们在做物联网?我当时上网查了,Google和百度有很多记录,后来他们就说我们公司叫物联网,所以叫“被物联网”。
我们的经历,站在这里不能讲很宏观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资历,但是我愿意把公司作为样本。我是没有海归背景,是国内普通高校,是本科。这次无锡的530项目,我们所有的项目都符合,到现在还缺一个项目申请人。如果各位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可以向我们申请。
物联网大家听过,但可能不知道做什么。我谈谈我们一直在做的事,看看我们每个人当下的生活,这也是我们泽阳现在在做的东西。这是一个当下的生活,不是梦想,叫铸就衣食住行的精采世界。
衣食住行,也就是所谓的传统行业。城市生活,每个人每天都会看到这些东西,但是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每天在拼搏、努力,为了什么呢?可能为了很多的梦想。我是技术创业者,当时我是一个很生活化的人,我做的东西没有大愿望,都是小事情。为了这次高峰论坛,想把衣食住行讲清楚,没有其他的方向,就讲了麦克的一天,麦克就是我。公司缺模特儿,我也是模特儿。我从北京回来,刚刚回来的时候,我们的小姑娘、小伙子,说为了讲清楚这个事情,从现在开始,就跟踪,讲讲你的一天怎样。刚刚下机场,打开手机,受到一个行程变更,说我需要谈一个合同。我们的客户到机场来接我,我不认识他。这是机场后面的东西,我可以很快的取到东西,就是物联网的应用。我的行李有一个标签,使我可以很快的取到。9:30被客户接捣毁一是。传统的方法,IBM笔记本,大家对着屏幕谈,或者用投影仪。现在不用了,我们有一个屏幕,是40寸的。现在,所谓的云计算,我们把我们要讲的东西都放到屏幕上,这个屏幕,在建国60周年成就展的时候,人民日报那里胡主席亲自用过的。之后我们吃饭,有咖啡、慵懒的午后。大家可以享受便捷的餐厅,有前台管理、智能后厨、连锁会员等。这里有一个逛餐厅可以预定,现在大家去逛商场有的时候需要排队,小姑娘给你号码牌然后你等。你就会想,我要等吗?如果我先逛商场,过去了我还得重新等。而这个系统,你逛场的时候可以先定好,然后逛商场。等前面剩下五个人的时候,会给你信息,你过去就可以了。这个后面是厨房,为什么大家可以上菜?管理好的公司你绝对不会发现,这个人在我后来怎么还在我前面吃饭?我点的菜,要结帐了,为什么还有一个菜还没有上来?这个是仓库,每样物料都会有一个很标准的过程。金融危机的时候,我我们的生意很好了,但是我们行业16年的老大哥却倒了。我们收集了原因,讲了100多个功能点、创新点,最后救活我们的只有一个点,就是我们做了一个精细物料系统,那是08年做好,09年金融危机,餐饮店为了开源节流,开源不了,因为本身要打折促销。但是节流的时候,比如牛肉15元一斤,他说14.5元。再说老客户了,我们要一吨,13元。我们现在这个系统可以告诉他,你牛肉用在哪里。现在中国最顶级的大厨,每天都不知道牛肉用在哪里了。中餐的特色,有牛肉片、牛肉丁、牛肉块等等,你问厨师,用在哪里,他哪里知道?我们餐饮店,每天可以节约12到20斤,一天也就可以节约180元左右。以后我们的软件可能就不收费,学习碳排放的思考。以后我们想,每天帮你管牛肉,省下的牛肉我们平分一下?吃饭之后收银,可以现金,可以刷卡,也可以用会员卡。你们马上可以去买这个手机了,这个手机去饭店消费,可以由打折和积分,积分可以和招商银行互换,也是我们第一次小公司挑了大梁,说服诺基亚的副总裁,给30万部专供手机,我们又找中国联通,把手机给他们,让他们做补贴。欢迎大家去买,很便宜,手机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就是刷卡的时候自然有折扣,预定的时候不用排队,买衣服的时候也有积分,到处都有积分,我们公司也很高兴,每个积分兑换,我们也有一点小返点。逛商场,想到朋友要过生日,要送他礼物。我是摩羯座,不是很会买东西,不知道买什么。这时候发现一个好的东西,也就是刚刚到一楼的时候我挑领带,发现我挑领带的时候,我把领带放上去,配什么衬衫就出来了,这对我们不会搭配的懒人来说,方法比较好。这是当下的生活,不是想象。买好礼物之后,吃完饭。我们用手机开始订餐,订完之后付款,你看我的同事,他们收到订餐的短信,这个过程很巧妙。现在大家订好餐之后,老总的秘书会发短信给你。我们的朋友也会再次联系,现在不用,你选好之后,手机上选好人之后,你第一是不用付钱,第二是地址会直接发给他们。晚上去酒店,我进酒店房门也是用手机刷卡的,我们衣食住行精采生活,整个一天就是这样的。现在成为微软的全球合作伙伴,一共两家,我们是其中一家。我们是没有交费,我们从技术开始的。
看到今天的来宾我很兴奋,觉得创新这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刚刚我听大家讲的时候有一个想法,现在我们面临两个大问题,一个问题是管理人才,刚刚说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没有人帮我们管理,希望张院长可以为我们推荐好的MBA。稍候会有汉王、方正等老总,不知道他们的转型怎样。我有一个小技术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可以帮助各位握起手来。大家可能听过很多智能家庭的梦想,我只有一句话,我可以保证国家领导人去到全世界看完都没有看到过我的东西,包括比尔盖茨的家里,但是这在汉王、方正老总的手里。一台汉王的触摸屏,一个电视,奔腾电器旁边有一个电饭煲在煮饭,方太那边有热水火烧水。看着电视的时候,电饭煲烧饭的时候停了,电视弹出一个框说“你的饭熟了”,要再煮5分钟?还是停了?然后用王总的手持设备点一下“关掉”,你的电饭煲就停了。你的热水器也是一样的,我爸爸看着电视可能睡着了,我在上海,他在云南,我担心他睡着了水怎么办?这时候电视会有一个程序告诉他,直接关掉。
我的技术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很多公司想收购我们公司,这也希望大家可以帮我们出出主意。
张维炯:我发现他年纪虽然小,想法很丰富,非常富有幻想,但千万不要被学位、海外学历束缚。比尔盖茨,没有大学毕业,逃学的,你还大学毕业了,对不对?
几位演讲嘉宾的问题都谈了,我想提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的题目是创新与创业,创新和创业到底有多重要?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冯飞先生,上海世博会非常热闹,全国各地的同胞都来看。看了之后,他们会说上海的生活真是好,住那么好的房子,开那么好的汽车。你们上海人生活那么好,为什么我们在云南、在甘肃、在新疆等不能过这样的生活?还有人说,国内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有人说汽车产业过热了。但是我们国家有3亿多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想开一辆汽车,这1000万辆还要生产30年。你随便到世博会上去问一下,你这个家庭30年后才能开车,他怎么回答?他肯定会说,为什么?我明天就想开啊,就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大的需求出现了,能源、资源、环境,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创新在这里面到底有多大的助益?政府面对这两个方面,怎样既可以保住我们这样的环境,又能满足没有达到上海这样生活水平的人的需求?
冯飞: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我想,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恐怕都伴随着资源和能源消费大量增长的过程。从中国目前的水平来看,我们的人均能源消费是美国的1/5,长期趋势,能源的消费总量还会增长。比如几年前做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时候,还有一个乐观的估计,30亿吨标煤,但现在呢?我们提前了10年超过了30亿吨标煤这样的目标。同时,我们看到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还是偏低的,平均的能源转换效率是36%左右,要比国外低10个点。大家看的时候,要看单位产品能耗,看能源的转换效率,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是提高能效,拜托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过度依赖的问题,关键靠创新。比如说节能的问题,王总在这里,是搞节能的。非化石能源这样一些问题,都要靠创新的发展,而且要低成本。这是中国新能源发展,我认为要走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不能说很快的使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在一个比较高成本的能源基础上,恐怕有问题,靠的是创新。包括张元刚讲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你给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轻松的话题,这种技术带来的精采生活,我想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第三,什么是适合中国特色的消费模式?这方面我认为在政策宣传等方面,还没有足够的得到重视。上海的消费模式,很多地方都推崇。上海是一个比较紧凑型的城市,总体消费模式我认为比较合理,但是我们看美国的消费模式是极不可持续的,也可能我们在座的外国朋友由美国的。包括城市化形态,是分散城市化。交通模式是私车加飞机,人均能源消耗是中国的5倍,十几吨标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20吨。这种方式的根子在消费模式,而我们目前在面临着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恐怕要倡导适合中国国情的消费模式问题。
我就讲这几点原则性的,如果大家还感兴趣具体行的,我再给大家讲。
张维炯:关键点,我觉得就是中国的人口。如果我们可以享受像美国那样的生活方式,但又把他的能耗降下来,我想这可能是大家都能向往的。能耗,确实需要很多企业家想办法,通过创新、通过技术改造,把效能提上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另外一个问题问一下李纲先生,现在这么多新的产业出来,像汉王科技出来了,他的新产品出来不是很多企业就不行了吗?有很多东西,钱已经投下去了,不做不是死带了吗?新的产业起来,是颠覆现在的产业还是补充现在的产业?怎样的模式比较好?
李纲:新的产业、新的技术出来,一定会对传统有所冲击。但是我想,总的来讲刚才王总也说了非常好的例子,传统的产业并不是有了新的技术之后必然就会走向消失或者走向夕阳。在企业层面上讲,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的案例,当一个新的产业或者新的技术出来后,他的传统企业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转型的方向和步伐,那他有可能会被替代掉。你看,90年代末20年代初,当数码相机出来的时候,当时传统的影像巨头柯达,是新兴产业出来又要保自己传统产业的焦点问题上,他没有把握好。为了继续保有传统胶片,拒绝真心实意的迎接数码照相的技术。所以,就被惠普等一些本来不在照相行业的,进入新兴行业反而比较快,使这样一个照相机的巨头在现在的市场份额,以及在数码相机和数码影像方面走下坡路。传统和新兴这两者间,在企业层面上还取决于企业自己在战略上怎样能很好的转型。
王伟:我们在做刚刚发布的新技术时,实际上在采用技术路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我们正好是和多晶硅产业相辅相成,原来1平方米产生200瓦电力,现在我用你1/100的面积就产生了200瓦电力,甚至更高,这样就在单位成本上大大降低。
三个层面是节能的,第一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二是开发和可大规模储存的装置,第三是新能源这块,降低能源的碳依赖强度。
张维炯:新出来的产品对老产品是补充那就非常好了。
观众:几位先生都讲得非常好,王伟先生说50%的转化效率,很多做太阳能的人不是很理解你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神奇魔方?因为这也不是太阳能的专业会场,别人可能会部分会认为你讲的是假话,当然我是比较相信的。
王伟:我讲一下太阳能的行业的技术特征。现在我们所用的太阳能是爱因斯坦1921年发明的光电效应,光伏产业。达到一定频率下,你照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多晶硅,硅材料会产生电流,这是基本的原理。一定频率,随强度有一个正比例曲线。反过来就有一个问题,多晶硅提炼方法是耗能的,越切越薄,不能切的时候就采用喷头,薄膜,因为硅比较贵。太阳是一个光谱,是一个频率,还有一个特点是热,这是光热。光的红外线频率是三倍于可见光,现在我们有两条路线,第一是走光热的路线,美国已经搞了,已经达到了33%多,有一个发动机技术,还有逐日系统,这是在沙漠里面,美国视为机密的一个技术。但我们走了截然不同的路线,这两条路线本来是对立的,用光热不能用光电,用光电不能用光热,我们这两个加起来,热的利用效率达到35%,这个实验室可以做到,工厂可以做到30%多,光伏可以做到20%多,这两个我们是相加的。
张维炯:是的,技术非常重要。现在由于不同的复杂情况,媒体对很多的情况都希望了解是不是真的。其实,我也好奇,但我是外行,听不懂。我就希望王伟先生的企业能真的把他所发明的技术进行推广,这对我们国家,尤其是对西部的推动大得不得了。
请在座的各位为几位企业家和冯教授的精采演讲鼓掌,稍候回来进行第二个阶段的讨论。
蔡舒恒:第二个专题研讨主要是看中国的制造业到底出路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中国一直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我们制造业一直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在过去几年,因为全球竞争的加剧,让本身企业做了很多的思考,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做了很多的思考。我们在思考我们的制造业到底要往哪里去,我们如何进入高附加价值的活动?高附加价值活动牵扯到的问题非常多,我们如何进行创新,我们企业的组织是否更改?管理模式是否要更改?技术如何得到突破?希望在我们的专题研讨里面能探讨出来。我们有一位主讲嘉宾,他是杨兴平博士,在美国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对美国和中国的模式非常了解,现任上海自然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曾经是TCL集团的副总裁,同时跟多普达也有很深的渊源,我想就不浪费时间了,请他上来告诉我们他做的是什么,欢迎杨博士。
杨兴平: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可以来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我相信这个主题也是这次张江论坛一个核心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创新,其实跟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型最根本还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世界各地,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产品上贴着“Made in China”,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等各种各样的消费类产品,基本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最核心的一块。中国制造,占了我们GDP的绝大部分。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唯一做得成功的就是中国制造。再加上几十年来房地产的发展,让很多企业获得了收益。但是别的,我认为都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在创新方面,我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创新,我们必须到认识到这一点,在整个全球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挑战,而且我们做得非常不够。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创新做得很好,我们已经很满足的话,相信在座多数不会这样认为,真正了解创新的相信也不会这样认为。
今天要谈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问题,首先我简单谈一下中国制造的现状,毫无疑问中国制造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中,成为一个主流了,这是值得大家高兴、自豪的。大家想一下,中国制造能这样快速发展,就是因为这些欧美发达国家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中国才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他的原因很简单,首先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能源资源等,所有的资源。其实,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得了中国制造这样一个大的规模。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去解决呢?其实大家一直在谈,要靠创造、靠创新,要自主的知识产权,我们要培养大师级的人才,但这可能吗?在中国的环境下不可能。我这个话比较刻薄,是不可能的。很简单,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欧美的教育体制相比,尤其是美国的教育体制相比,我们有本质的差别。最大的差别,我们整个社会,每个家庭强调强度读书是考分挂帅,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就使我们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培养原创性的人才,也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有个别现象、少数现象,但是大部分人是复合型、应用型的,或者说是向别人学习、拷贝型的人才。大学,有很多的问题,大学和科研机构我认为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近亲繁殖的问题,中国称之为一流的大学,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二流大学都排不上,为什么?填鸭式、考分挂帅,还有近亲繁殖的问题,这使我们中国没有一流的大学。在这样的基础上,你看我们谈创新?我们没有创新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和我们政府有关。我们的政府大部分领导人都是技术出身的,他了解、理解,骨子里是工程师,所以他觉得工程技术很重要,所以他也会强调。自然而然,媒体也会强调。我们要有核心的技术,我们要有知识产权,要做研发、做投入,还有我们的经济实力,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那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要从现代意义上来分析他创新的根本在哪里。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研究美国这些大学他们做了多高深的创新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对像苹果、Google这样的企业,他们成功在与什么地方?只要对苹果稍有了解的,会同意,苹果很少做原创的研究。几十年来,苹果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进行最完美的组合。但是它组合的驱动力是什么?不是我们要做原创性的技术而做技术,他是从消费者、从市场来获取原动力。他们做的所有产品,都是在看消费者需要什么,消费者在用这些产品的时候有什么问题?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他们来进行创新,他的创新更多是从用户的消费心理学,甚至从精神深处挖掘他的创新。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未来不是传统意义上原创性的进行创新,而是从市场、从消费者的需要来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我认为会非常有效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这里面的创新我刚才提到主要是用户体验的创新,还有一个,我相信在中欧管理学院也是非常重视的,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这里要和大家提到一点,相信大家在各行业当中也看到这样的成功案例,从过去传统意义的一次性收益模式,到未来多次性、连续的收益模式,这个例子同样也是像苹果、Google的情况,Google,你每次点击都为他带来收益。苹果,你下载歌,可能是每天、每周、每个月会发生的事。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创新是未来最根本的创新,而不是原创技术的创新。30年前像英特尔、IBM这样的企业,是从核心技术进行创新,那是有必要的。因为你做了这个技术,别人无法做,你可以靠这个技术打遍天下。但是,现在没有一个企业可以说他可以把所有的技术做出来。现在,你更重要的是找到市场、找到消费者的需求,围绕这样的需要作的创新。微软、苹果,其实他都没有在技术上进行原创,都是在商业模式、在市场的用户体验上进行的创新。
这里要重点谈的是IT企业的创新,电脑企业、通讯企业、家电企业,这恐怕是中国制造的巨大主题。中国大型的企业,像海尔、联想、TCL等,都是属于这样的类型,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这么多企业,其实都在生死线上挣扎。首先,这些企业要能突破,要走出红海。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包括对美国的企业思考、了解、分析,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思考5C融合,其实大部分企业过去十几年也在做3C融合的问题等,未来要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这必须要放在首要的核心任务里面。还有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为什么要用coetent?互联网上任何一个服务,都可能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或者家电,作为载体,源源不断的提供给每位消费者。他带来的改变就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这是一个融合,这个非常重要。5C融合之后这样的产品、这样的服务,我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创新,应该说我们有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全世界的电脑、手机基本都是在中国生产,可以说是80%以上了。现在我们要利用这样的载体,把非常好的、有增值服务的内容,把每个用户的环节和体验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我这里要谈到的是创新,我们首先要在商业模式上创新,一定要从一次性的盈利模式变成多次的盈利模式,哪怕每次都是很少的,像Google,你每次看上去很少,可能只有几分钱,但是有了聚集效果,就很大。像Google、苹果,他的利润率、经济效益会远远大于中国所有的企业。稍候我会和大家说一个数字,比如苹果一家企业的利润,比中国所有的IT企业加在一起还要高。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里面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商业模式的问题。我们在未来的创新里面,从盈利模式、从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品牌理念等方面,我们要进行创新。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
第二个创新,比较务实、实用的是把现在所了解、掌握的工程技术、制造的能力提升,通过什么方式提升呢?不是在原创技术上进行提升,而是在设计上。这个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这个设计是用户体验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工程技术、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我们产品拿出来才会人见人爱,从消费者的内心深处打动他们,最根本的是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手机这个行业我比较了解。经历了从电脑、到互联网再到手机,差不多30年的时间。手机的问题,是30年来,从摩托罗拉到诺基亚、到三星,他们前仆後继做了很多的努力,尤其是诺基亚。苹果,在手机没有任何的基础,这个我非常了解。苹果最初的团队,是我在硅谷的团队,卖给苹果,一开始他们就没有任何的基础,买了外面的企业。但是最核心的是什么?不是推讯技术,他们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是消费者需要的问题。他从根本了解了消费者在用手机碰到的问题,无线互联网通过手机上网,我也问心有愧,我做智能手机,做手机上网做了很长的时间,我认为苹果做好,就是真正实现了无线互联网,哪怕不是用3G的网络,用的是WIFI的方式,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凭无线上网,打动了整个手机用户。手机有很多的动能,但是里面有很多的功能我们不知道怎么用,有的时候,用的都恨不得把手机砸掉,因为设计得很差。苹果的界面设计,从本质上改变了技术导向的方式。成功,就是因为用户体验上做到了极致。相信这个创新只是开始,在手机行业,苹果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相信再过三到五年,他可能会占领50%到60%的市场份额。这一点,就是因为用户体验消费心理学的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大家看到苹果的产品觉得产品很简单、很简洁、很美。美,是外在的美。更重要的美,苹果的设计团队、市场营销团队所强调的是怎样不仅仅是在外观上打动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如果我们从心理上、从精神上打动消费者的话,这样的消费者对你一定是最忠诚的、口碑传播效果一定是最好的。苹果无论是用颜色还是用形状、用材质,里面每一个细节不光是做到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做到内在的美,有内涵的美。他那种气质会打动每一位消费者,打动消费者,不仅是外观好、视觉效果好,更重要的是触动到了内心深处。在座的如果有心理学家,一定会研究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现代最大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的心情很浮躁。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压力是巨大的。现代人类最需要找到的是内心深处的宁静,这是绝大部分宗教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很多人非常虔诚的信奉宗教?因为他内心找到了宁静。如果你的产品可以从灵魂深处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相信这个产品一定可以打遍天下,所有的消费者会热爱它。大部分人,最重要追求的是内心深处的宁静、那种美好的感觉。你在颜色上,对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感受有很大的差别,用红色、黑色、白色,用不同颜色的组合对内心深处是有影响的。像苹果这样的企业,他是在研究这样的东西。他不是研究我这个芯片是怎么回事,这个部件怎么做得更好,他是在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上有怎样的感觉。如果这个做好了,相信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获得成功,这是自然而然的成功,不需要我们追求。因为消费者会热爱、会追捧他。这就是未来所有的企业要进行的创新。5C融合,最终的核心是我们把消费者的根本需要解决了,然后需要好的内容、好的服务,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做好了这个企业就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大学过去大部分以工学院为主,工程技术、数理化。未来,我们的大学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工程技术、科学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要求是每个人才培养出来要懂得,尤其是为企业服务的,要懂得消费心理、商业模式上着手,这方面融合进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我们大学培养人才的时候,也要朝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迈进。我们怎样应用美国创造的好的技术、好的理论把我们的工业制造提升、精益求精,通过工业设计可以很好的起到效果。商业上我刚才和大家讲得比较多,每个企业的突破口,下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从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有了这两个创新,别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的创新,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再去找什么样的技术适合于我们的创新需要?
这里举一个例子,TCL这是一个上市公司,我的数据大家都可以看到的。简单比较一下TCL和苹果的差别,应该已经超过2.4万亿,TCL是6亿美金。销售额是10亿,苹果是500亿。TCL的盈利能力只是苹果的1/150或者1/200。我们从销量、利润率的角度来看,200个TCL也顶不上一个苹果。IT行业,这么多企业,应该说是中国制造业最核心的部分,我们占的利润率非常低。
南京,差不多都是制造业,像昆山、苏州、无锡,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基本都是制造业为主。如果我们的创新可以带来1/100企业可以倍增。像TCL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产品的销量增长了一倍,市值增长了差不多十倍。增长一倍非常低。现在,在制造业里面,我们的利润率非常低,和苹果相比,在iPhone产业链里面,苹果占80%,富士康占了5%,别的企业加起来占15%。如果制造业可以从5%提高到10%,应该是有很大的可能。但是这个可能会带来怎样的转变?也就是说,中国未来应该全力以赴的思考中国制造业从5%提高到10%,中国还没有达到5%,相信我们平均水平还没有能达到富士康的能力。相信我们是从2%到3%,提高到5%、6%,这样我们的经济总量也会提升。这是我们要做的,而不是去搞什么云计算、物联网。当然,这些概念、这些创新是需要的,但这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根本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中国制造业问题的解决,我要呼吁更多的专家教授去呼吁、思考,要讨论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中国经济的主题。如果这个我们丢失了,我们就没有这个基础了。中国未来50年就是要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可能50年后中国会不断的有新兴产业的创新,也许会引领世界潮流
我就先讲这些,如果接下来有机会我们再进行交流。
蔡舒恒:感谢杨博士精采的演讲,他告诉我们中国创新存在什么问题,从这个问题告诉我们5C融合是什么,也告诉我们要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体验。接下来有几位讲员,也会针对他们的背景提一些问题。在介绍他们以前,我觉得我也应该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蔡舒恒,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全职教授,教授的是EMBA和EDP的战略课程,现在也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中心的主任。
第二位讲员是我在中欧的同事,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葛定昆教授。葛教授教学,也是EMBA、MBA、EDP都有涉及,是国内少数几个在企业增长战略方面有所钻研的人,这方面的课讲得非常精采。不仅有学界的经验,在业界也有丰富的经验。稍候会请他分享一下他个人的经验。接下来是刘建国董事长,他是上海奔腾企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家企业做得非常不错,我看他简历的时候发现两个关键的字——温州。我想了解一下温州背景的人到底是怎样进行创新,有什么特别杰出的地方?郑永刚,他是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他在吗?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他非常忙,是时装界的教父、原创界的人物。最后一位嘉宾是张捷副总裁,他是微创医疗器械(上海)公司资深行政副总裁。张副总裁的这家企业我去过,是一家非常奇特的企业,进到他们的企业,感觉像图书馆,到处都有书。这家企业做得非常成功,稍候也会和大家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先请葛定昆先生来谈,我问他的问题:创业者在中国进行创业,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把创新变成企业发展的DNA?
葛定昆:我和很多企业,在访谈的过程当中看到一些情况和大家说一下。我回来和400多个企业进行访谈,发现很多重要的问题。技术创新类的企业,太注重技术了。我们一定要客户导向,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在北京、西安、上海、苏州、广东园区调研时发现,尤其是技术特别强的企业,他把最好的技术做出来,做三年、五年,但是外面的客户不需要,我觉得这是最头痛的问题,这是起步。增长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把管理看得太轻,他们以为我技术好了、有了产品,管理是自然而然会上的。但是有很多企业不是这样的。他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关系拿到第一批客户,但很难进入主流市场。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的管控模式、管理模式,尤其是竞争战略,只是为了一个小公司的几个客户服务,他们没有建立一个体系出来,为更大的客户服务。包括我发现的情况,在上海的公司就做上海的,没有想到,到了浙江、到了江苏、到了北京、到了四川,很多情况下是要用不同的方式做。我们有一个叫管控模式的复杂性,和你的管控模式的成本直接相关。很多企业建立的体系只够管小企业不够管大企业。创业的同学,尤其是我们的校友圈子,你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你要意识到管大企业的方式和管小企业的方式不一样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警觉,你会发现你会花很多的功夫建立比较大的体系,去支持扩张的企业。从创新的DNA来看,我们比较关注系统化的方式。很多企业有创新的愿望、做法,但是没有建立一个体系,把这种做法承传下去。通过培训、业绩考核或者人员选拔等方面,变成企业的文化。企业不是喊出来的,是你一旦界定下来需要一个体系界定下去的。
蔡舒恒:谢谢葛教授,点明了技术开发和顾客需求的落差,也把管理的重要性点了出来。
奔腾在国内高速成长,金融危机如何取得全球事业的发展?
刘建国:创新就像每天人的吃饭穿衣一样。你的发型、时装都可以不变,但是社会进步了,如果你不改变一些东西,不做创新,你就会变“老态”。创新是企业经营过程当中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很大。今天的题目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先拣大的方向来讲。中国制造,这是中国近30年来积累的中国制造,积累下来能沉淀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今天大家都希望马上成为美国,成为先进发达的国家?我们是否可以不做制造只做创造?我们做实业的,很具体,也很老实,但我认为不可行。就像一户人家,有五个儿子。有出去念大学的,有搞金融的,有搞投资的,最终金融危机风暴来的时候,大家发现老农民家里谷仓里的谷还是第五个种田的儿子割回来的。中国的制造业就是这第五个儿子,平时大家瞧不起他,觉得他很辛苦,每天种田,但他是正儿八经创造GDP的。
奔腾,这几年很务实,把自己的品牌逐步通过好的产品为每一个消费者带来体验、带来更多的东西。中国的产品,就拿我们这个行业来讲,其实中国制造这几年进步得很快。像电饭煲,日本做得多好,去日本回来必须带一个回来。现在明确的告诉大家,中国做得很好了,不仅可以把饭煮熟,而且有逻辑曲线,把饭煮得很好吃。这些,我们不谈制造和创造的改变,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进步了。松下的电饭煲做得很好,但是中国有很多企业是松下几十倍的制造量,这是制造还是创造?我觉得这是创造的阶段,只是没有感觉到。日本的一些产品做得很好,但是份额小,那你就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想法。中国从制造走向创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企业如果都把自己专业的东西做好,我想制造到创造也是一个平衡的阶段。奔腾也一样,我觉得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产品,产品好了就行。开一个餐馆一样,装修、服务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菜做得怎样。如果你菜做得不好吃,第二次不要钱请人家人家也不要来。中国从制造到创造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会像其他的发达国家一样,需要慢慢的往前走,这需要每个企业的努力。
蔡舒恒:郑元帅,您提创新最高境界是战略上的突破和刷新,是否可以具体谈谈?
郑永刚:创新、创造,其实也是我们天天在思考的问题。我是8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经营企业,80到90年代中期的时候,中国人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吃,也就是粮食问题。一个是穿,衣服的问题。80年代的时候,我们特别羡慕刚刚刘总讲的一些日本家电,我们现在的家电制造和技术水准,其实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这需要有一个过程。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又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住,一个是行。其实,还是解决了人的需求。现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进入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时期。我觉得,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创新的主题。未来,什么行业最好?我觉得从中国的国情来讲,我们核心竞争力还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能制造出世界级水平的产品,这就是我们性价比,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基础上,我们下一步如何进行一个新的创新时期?杉杉,在80、90年代风靡全国的杉杉品牌主要是西装、衬衣、领带。97年我看到这个问题,服装品牌随着个性化消费、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杉杉作为中国主要品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未来会越来越全球化。你要找到自己的品牌设计和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每个人不要想入非非,就想好自己干什么,未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十年前我们就开始产业升级,开始从制造进入品牌运营、设计,然后我们和法国、意大利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现在我们有21个牌子,这个规模现在非常大。但是我们不像原来那么宣传了,这是一个时期。原来的时期天天宣传,应该那么做。每个时期做不同的事。品牌,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产物,世界奢侈品品牌就这么多,美国经济再发达,你也没有。日本经济再发达也没有。但是意大利人懒散,但他就做的是这样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上海汽车集团如果做上海牌汽车,早应该倒闭了。他做了什么?做了通用、做了大众。通用,底特律的通用在申请破产,但是在这里第三期要改造,什么道理?我们有一个创新的过程。产业升级,从低档的制造业给印度、孟加拉、柬埔寨,我们要做高端制造这块,有品牌的、有技术含量的这块。我们在行业里面,走得比较高了,但很务实,这十年就是这么踏踏实实的做。
第二块,转型,98年底我到上海了。我这个人不是做服装出身的人,但我看到这个市场未来要做品牌、要做设计。我曾经做过中国服装设计是副主席,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其实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后面,我觉得我不是这里的人,也不是专业人士,未来越来越专业化,请专业的人来做这件事,我自己出来以后怎么办?到上海,我们就在金桥这边,做了一个锂电池材料,这是三无产品,没有客户、没有技术,什么都没有。现在,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龙头,这两年的成长、发展很好。前十年是互联网时代,后十年可能是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赶上了低碳经济的产业。同时,我们在上海做了资本运作,主要是做投资,对金融、做PE、做服务、私募基金等,我们做了这些方面的工作,这是现代服务业,怎样做好增值服务?这两年的发展,企业不断创新,企业也不断的成长,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创新,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但是创新要务实,要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创新。我不太同意很多人说走出去就走出去,我看过了,走出去的基本没有把钱赚回来的。什么道理呢?非常简单,比如国家的储备投资,我们浮亏了吧?因为标准不一样。我们国企石油到140美元的时候我们开始布局,TCL、海尔走出去,我们觉得都是学习的榜样,但是拽回来了吗?没有。真正的中国时代的到来,不是我们的强大,而是对手出了问题。我们和日本伊藤忠是合资企业的,他们一个是老人智慧,还有一个是很死板,但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很优秀的。不过,他后面走起来就比较慢,缓缓的走。世界上哪有像中国这么有激情的?每个人都想做老板,全地球也就我们这个地方。这个激情和创新是独有的。创新,对中国人来讲,应该说中国人的时代到了,牢牢把握住中国的市场。特别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过程中,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两个,一个是人,廉价的劳动力做出最优秀、最好的产品。Made in China不是差的产品,是好的产品。我们的服装,世界上所有的大牌几乎都在中国做。我为什么要和意大利、和法国的企业合资?你最后还是买我的,都是中国人做的。像很多家电、很多手机,最后都是中国人做的。中国的创造,这个时期内,毫不夸张的讲,是世界之最。
蔡舒恒:谢谢郑总告诉我们创新要脚踏实地的做,要立足中国、根扎中国来做。他也认为,中国有很多创新的东西在发展,接下来我们请张总和我们聊一下。张总的企业我去过,有很多的创新东西,产品我也看到,我真的没有想到中国可以做出这样的东西。他的企业发展非常好,请他和我们分享一下如何做到这些成功的?
张捷: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请允许我简要的把我们做什么东西和各位做个说明,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我们那里去看。我们是做健康产业的一家公司,主要的产品是通过人体上一个针刺的小孔,把一个高端的医疗器械送到你的心脏部位治疗急性心梗、冠脉缺血,送到你的脑部治疗中风,从手术上替代了传统的开心手术,替代了搭桥。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做糖尿病、骨科等的产品。这个行业的老大主要是国际上一些知名的500强企业,美国的强生、美国的美敦力、雅培等大公司。通过多年德艰苦创业,以微创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和企业,在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占了很大的份额,使中国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用较小的成本使用这项高科技产品治疗复杂的病痛,治疗外科手术都很难解决的病。目前是每140秒,全世界有一个病人因为使用我们的产品救他们的命或者是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我也是中欧的学生,有必要向各位嘉宾、老师做一些汇报。我有一些感想,如果你要做创新创业,每个人的经历有限、学识、精力有限,你必须要选一个适合于你自己的方向,你有资源,有背景,有一定的知识架构,或者你可以组合,你不是做服装设计的,但是你可以组合这样的资源,一旦选准这样的方向,你就要痴心不该的坚定你的信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要做创新创业,一定要有这样的信仰。第二点,如果要创新创业,必须要有一个互补的管理团队。我们一个人都干不了太多的活,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朋友,有成员一起帮助,但这个团队必须要有大家共同的理想、信仰做共同的事。第三,在高科技行业里面,我们觉得人才非常重要,必须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或者有远大理想的国内大学培养的学生。我们发现国内培养的学生非常不错,刚才也有一位教授提到国内外大学的区别,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学习、肯学习,也是非常优秀的人才。第四点,高科技企业,不管是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在现在有钱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我在国内也走了不少地方,和一些企业家做了交流。大家说,我们要坚持创新,我们要做研发,我们要技术更新换代,但是你看看他的财务报表,看看他的研发费用,在他整个销售比例当中占的非常低,在国内我看到是1%到2%。企业家、企业的管理团队是否可以坚持、持续不断的对研发进行投入?这非常重要。第五,要有一个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司组织架构,并要有非常清晰、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如果不做到这一点,很难把核心人员、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也很难把那些不干活,只是坐在这里享受的人赶出去,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第六点,刚刚葛教授也提到,之前杨博士也提到,我们也有体会。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哪里?不是单纯的来自实验室,也不是来自半夜三更的冥思苦想,而是要真正的走近客户。微创,我们如何做创新?我们和医生在一起,派我们的工程师到医院和临床医生共同交流、沟通、学习,从中发现很多新的产品点。最后一个感想,要把这种创新的理念、想法,通过制度建设、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渗入到员工的骨髓,变成员工的行为,形成企业的文化,这样企业就比较好管了,运行也比较顺畅了。
以上是我肤浅的一些想法,谢谢各位。
蔡舒恒:谢谢张总。
接下来我会提三个比较大一点的问题,请嘉宾来进行讨论。当然,我们也会把一些时间留给大家提问。第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中国创新的困难在哪里?第二,在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做到什么?创新的成功因素有哪些?刚刚在他们各自的企业分享当中都提到了,我想请他们进一步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郑永刚:创新的困难,一个是人才,一个是钱。我们在浦东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我们和鞍山的碳素研究所,当时和院里合资后,把这些人才从鞍山全部落户到浦东,安居才能乐业,把他们的孩子上学都弄好,老婆的工作弄好,就这样做起来了。这时候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这技术同步发明,没有什么市场,差不多。10年后的今天,我们被日本的企业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做的是手机电池,人家叫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我们呢?就一代,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一个是人家有前瞻性,比如后十年,锂离子电池会进入汽车电池的革命,当时我们没有想到,因为当时的技术还可以,在全球还是比较好的。十年后就不行了,怎么办?现在我们是全中国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怎么办?指着这个东西。这两年我苦思冥想的,我不是科学家,但我作为决策人我要研究这个问题啊,如果做不到世界一流的技术,将来我不禁进入不了汽车动力电池的革命,还可能会被淘汰,这是核心问题。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核心就是人才问题。人家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家人才培养也好、储备也好,如果你要去日本人才,一个是挖不来,再一个你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有一个途径,未来这个能源革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制造将来一定在中国。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了,这时候怎么办?我一直跟他们谈。谈什么呢?谈合资,我们和一个企业谈了两年,最近谈成,很快会公告,我们进行合资。他的技术、我们的制造。这样,我们的技术一下子达到世界技术水平了。
我们还是要牢牢把握住我们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我做不到?我跟你合作。刚才和汽车集团的一样,北京制造奔驰,我和奔驰公司合资嘛。适当的时候,我们的技术肯定是掌握了,那你再创造自己的品牌,我觉得全球都会认可。
第二个事情是全球资源整合,我走出去,不是办工厂。未来的锂资源,阿根廷、智利等大的盐湖,现在争夺的人非常多,要做钾肥等,我们去那些地方,全球布局资源。宝钢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都很好,但是铁矿砂被卡住了。
刘建国:我和浙江老乡意见有点不同。刚才讲到创新最大的难点是什么,郑总认为是人和钱,我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三个都是中欧的学生,和郑总是同学。
我认为,目前最大的瓶颈是观念,创新其实不需要资源。美国最大一个富翁讲过:人财富的贫穷是暂时的。我说我今天没钱,但是我的观念是富有的,你会通过很多的方法、通过你的努力、勤奋实现。但你说你自己有很多钱了,你没有意识到自己贫穷的时候,观念贫穷的时候,那是一辈子的。
一个企业,最困惑人的是观念的贫穷,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很落后,你认为自己很好啊,没有意识到要创新啊,这是最大的问题。前不久,我们收购了全球高尔夫最大品牌的球杆,我们和他们一接触,真“老”,不是说年纪老,是观念老,老得都扳不动,有时候我们不可想象。有一天我们四个人坐在那里吃早餐,我坐在那边没有餐具。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中国的服务员马上就把东西都给你了。我当时坐下去,跟她示意,她给了我一个盘子。我说还要桌布啊?他给我一个桌布。我说刀叉呢?她再给我刀叉。我为什么要收购日本那个企业?那个企业很落后,我们把我们的系统打给他看一下,我们可以在全国在一个平台上做研究的,把他们看傻了,他们太保守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概念?已经到第三代经济了,创业元老的冲动已经退出舞台了,第二代也退出,现在第三代在做这种事。第三代,缺乏创业的冲动和精神,也接受了第二代和第一代的规范教育,“坐好,手这样放”,他就这样放。开一下午的大会,他们的手就一直这样放,一动不动,中国人做不到的,不上厕所、不喝水,中国人肯定做不到的。但是他这又受到上一辈观念的教育:要规范、要认真。我认为,我们资源配备方面很需要,但是我觉得中国在创新改革方面,要突破还是核心观念。如果你的观念贫穷,没有创新,你有钱也守不住。我想,中国进步的同时,还需要理念的刷新。经常我们讲,一辈子不要做很多件事,只能做成一件事。教授,我做成了就行了。你做教授,还想做画家、还想做书法家,还想做歌唱家,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中国企业,在改革、创新方面要进步的核心问题是理念的问题。
葛定昆:两位讲到人、资源、观念,我非常赞同。创新,还有一个是环境,环境方面我谈三点观察。全国跑得地方太多了,见了很多的企业。大家把创新作为国策,但落到实处的地方很少。很多的时候,我们的政策是不匹配的。我们都知道国家心里在讲创新,但一些采购政策、地方政策,是和创新背道而驰的。我刚刚从苏州回来,一位校友企业做医疗设施的。他举国家社保局对报销医疗设备的界定,如果是纯进口的4000块一套,合资的3000块一套,本土做的不能超过3000块,最多2500。国家政策方面、不同的层面应该呼吁一下,我们做创新政策第一是不能喊口号,第二是系统工程、税收、财政、人员都要配备起来。
刚才两位校友讲到我们市场很大,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很多情况下,我发现我们是一个大的国家、小的市场。行政干预把我们巨大的市场切成一块块的,划块扩张的时候交易成本太高了。一个月前我们一位同学的企业准备上市,他让我去做独立董事。我开董事会发现一个事情很有意思。他们把一个街道搬到另外一个街道,结果街道就不让他搬,因为这样税收就走掉了。后来他说,你让市长写一个条子,注册地不变,税收不能走,你可以搬走。后来,他就是注册地还在老地方,办公室搬到一个漂亮的楼里。
第三点,昨天我们和一位记者聊天,就是信任在中国值多少钱。郑总讲做品牌,一个有品牌的服装,在中国的价格可能是在欧洲的两倍,至少是两倍,有的甚至是两倍以上。为什么?路易威登的包、欧米茄的表,为什么贵这么多?记者说,中国的高端消费者为了买到真货,愿意付出溢价。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诚信体系,对好东西的保护是缺失的。所以消费者很愿意花很多的钱去买一个真的东西。以前一位同学是做路易威登的包,我说有这么多假包,你怎么做?他说我不愁,真的是喜欢我这个包的消费者,他会愿意花一万元买我的产品,而不会购买其他的产品
如果这些环境都好了,我想我们的创新也会更好。
杨兴平:这些都有,首先是政府,政府的观念是有误的。到目前,政府还在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原创,这还是主导,观念上其实是有问题的。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创新更重要的是从消费者、从市场、从消费模式创新,这是中国人最适合做的。这方面我们学习美国,我们可以很快的学会。但是在原创的基础上,为什么我们做不好呢?因为人才问题、资金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无法像美国培养出真正可以做原创的,但我们又有个别有创新能力的,但是我们整个社会环境、社会体系,无论是从小学到高中还是大学,还是我们的研究机构,其实是不具备这样的原创能力,或者说基础是比较差的。资金也是很大的问题,中国任何一个类型的企业,你要和世界上其他的企业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真的是这样。我们井底之蛙,如果不真正的去看我们真的不知道。当我们比较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发现是鸡蛋碰石头,无法和国外的大型企业去竞争。无论是人才还是资金。美国的英特尔、苹果或者像Google,他所投入的研发经费,可能比我们中国这整个行业投入的经费还多。而且他可以持续,我们中国有哪个企业可以这么多资金的持续投入?不可能的。创造这块,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我们制造业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哪怕毛利率从现在的2%提高到4%,这和苹果相比还是很大的差距。但是从2%提高到4%,这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的创新,要向日本人学习,向德国人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他的产品确实做得精致,能做到消费者喜爱,这些问题如果我们都可以解决,那未来我们中国是有机会的。逐渐把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提高,导致我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能源消耗等问题进行扭转,这是中国要做的事。
蔡舒恒:非常谢谢杨博士为我们做了小结,主要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从人力资源上来看、从资源来看,从理念和观念上来看,还有大环境。当然,杨博士也对我们有所期许,希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能多鼓励,多投一些研发,我们做企业的能把我们的产品做得更贴近顾客的需求,做得越来越精致。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一般来说吃饭之后大家昏昏欲睡,但希望大家今天下午不会这样,因为我们会讲一些特别有意义的话题。像今天早上,我们谈的都是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都知道,中国想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国家,那政府政策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去支持那些新兴的行业。所以,在中国到处都有高科技园区。今天下午,首先由刘小龙先生为我们发表演讲,他会以高科技园区为平台,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刘小龙先生说这个话题再合适不过了,刘小龙先生现在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也是上海张江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现在,他工作的区域是张江,离中欧也不远。事实上,他在这个行业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是我们上海电子工程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同时也是上海工程科技大学的老师,也是上海外高桥自由贸易区的领导。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话不多说,欢迎刘小龙先生。
刘小龙: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把中国的高新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平台。上午有两位发言者谈到了苹果的案例,不厌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风险高回报投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