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二,改革后喀秋莎在俄国的地位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第七单元测试题2
下载积分:720
内容提示:【精品】第七单元测试题2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0:06:3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72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第七单元测试题2
关注微信公众号2014年春秭归二中高二历史选修1
zgezls008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主备人:马学国 审核人:历史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 3、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一、改革的酝酿: 1、宗旨: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改革农奴制,但阻力大;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一些封建地主看到农奴制的废除已经是大势所趋,表示愿意有条件地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见条件成熟,立即使农奴制改革进入公开化,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个人力量:亚历山大二世吸取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3、方案:(三套改革方案) (1)农业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3)草原地区:劳力缺乏,地主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亚历山 1 2014年春秭归二中高二历史选修1
zgezls008 大二世下令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组织“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主要由一些高级官吏和大农奴主组成。这些官吏和地主贵族的代表分成好几个派别,有的反对分地给农民,有的主张只允许农民赎一小部分土地。农民不仅要求从农奴身份下解放出来,而且也要求把地主土地无代价地进行分配,并不断斗争。面对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最后政府否决了解放农奴而不给土地的草案。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制度的特别宣言。 2、特点:包含众多的一系列文件(共17个);长时期、分阶段实施。 3、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口和器物买卖和交换。但是,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如,根据法令的规定,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前,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和支配。 (2)经济: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赎买土地) ①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份地分配情况视各地而异,分别由不同法令规定。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即所谓“割地”,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在有些地区则达到20~40%。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②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 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赎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赎地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 的形式偿还。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而是资本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3)组织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几个村社组成乡,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这样,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现在相当程度是处于地方贵族控制下。村社中还建立了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 (4)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性质: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 2014年春秭归二中高二历史选修1
zgezls008 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工厂和铁路工人增加一倍多;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列宁曾指出: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2)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2)掠夺性: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接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练习案
1、阅读教材p98页的学习延伸回答问题 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一九法令”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答案提示: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肯定。 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方自治机关从建立之初就注定作为俄国国家管理机关这个四轮大马车的第五个轮子,官僚政治只有在他的无限权力不受到损害破坏时才容许这个轮子存在,而居民代表的作用只限于纯粹的事物工作,只限于在技术上执行这些官僚所规定的各项任务。??而且,政府在做了这种无损于自己的让步之后,在建立地方自治机关的第二天,就开始有步骤地对他们加以约束和限制。
3 2014年春秭归二中高二历史选修1
zgezls008 材料二:据年的统计,在29个已成立的自治机关的省中,省一级自治会议选举结果是地主站74.2%,商人占10.9%,农民(主要是富农和村长)占10.6%,其他占4.3%,在县一级,地主贵族占41.7%商人占10.4% 请完成: (1)材料一体现了地方自治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地方自治改革。 答(1)维护和确保沙皇及贵族地主的政治统治;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掌握了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 (3)地方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各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在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交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实现?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 答(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他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学后等级 学后反思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来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人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1)跟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目的: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分)根本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3分)主要内容:颁布“解放”法令、进行司法改革、进行地方自治改革(6分)
  (2)变化: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2分)农民通过赎买得到一块份地。(2分)
  原因:农民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大规模掠夺,所以列宁说“农民被剥削的一干二净”(6分)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国1861年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