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去哈沙克斯坦商务签证开车的工作吗?

85后新疆小伙拉哥,到哈萨克斯坦做生意
更改文字大小:
  在第十届亚欧会议上,互联互通成为亚欧会议各方感兴趣的务实合作领域。2012年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的主席声明强调,亚欧各国要通过加强互联互通,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缩小发展鸿沟。
  宏大的政策对生活在亚欧大陆上的普通人有什么影响?85后新疆哈萨克族小伙“拉哥”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丝路运输创业故事。
  哈萨克斯坦公路景色。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日的新疆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零下15度,大雪。
  过境通过边检之后,26岁的白多拉从中国走入哈萨克斯坦国境。他的哈萨克斯坦朋友在国境线的另一边迎接他。他坐上汽车,汽车引擎开始运转,车速160码。在哈萨克斯坦的公路上,他唯一的感觉是“空旷”。嘈杂的人群、拥挤的建筑远去,车窗外是一幅壮丽的雪景图,大片大片的雪松林绵延数里。汽车雨刷正忙碌地清理附着在车窗上的积雪,白多拉打开车载音响,车厢内响起了欢快的音乐,这是首哈萨克斯坦民歌,叫《辽阔的草原》,他轻松地跟着哼了几句。
  白多拉是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族人,汉族朋友们叫他:拉哥。 拉哥有浓密的眉毛,挺拔的鼻梁,略高的颧骨,爱笑。当然,最近他蹩眉的时间有点多,显露出一点儿疲态。
  拉哥太忙了。12个月里,他有一半是在路上度过的。一年前,他决定辞职,和他的一位同乡还有一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小伙伴合伙创业,开了一家中国至哈萨克斯坦的运输公司。2013年10月,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注册,公司名称是哈萨克语:“Nurtrans”,译作汉语,就是光明的意思。“希望前路能光明”,拉哥说。
  ▌“中哈合伙人”
  2013年9月,拉哥刚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习,拉哥形成了不错的商业头脑,再加上拉哥的家人也从事外贸行业,这让他常常有机会接触到外贸业务,也让他挣够了读大学的钱。
  多样的生活环境赐予了他能说多种语言的好本领: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汉语、英语还有一些俄语。2013年被称为应届生的“史上最难就业季”,而拉哥的优势帮助他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当时我签了江苏一家外贸公司,要派我去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工资也挺高。”拉哥告诉记者。
  拉哥在上岗工作前回到他的家乡——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这个雨水丰沛、山明水秀的地方被称作“塞外江南”。他说,“当时在家乡和几个老朋友见面,聊来聊去,然后就决定创业了。”
  在拉哥的两个老朋友里,一个是他的同乡,也是新疆的哈萨克族,叫拉毕。另外一个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人,叫叶尔波力。
  三人年纪相仿,拉哥1988年出生,和拉毕一同长大,叶尔波力经朋友介绍后相识。拉毕性格开朗、十分健谈,叶尔波力比较稳重。拉毕做过一些外贸生意,当时他想去法国留学,但最后没有成行。
  拉哥和哈萨克斯坦合伙人叶尔波力。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拉哥和合伙人拉毕。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当时拉哥和拉毕分析了下国内外大环境,又考量了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一直没敢下决心。在拉哥准备上岗工作之前,哈萨克斯坦的叶尔波力来了,三人又聚在一起商量。最后这组“中哈合伙人”决定,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跑运输。
  一个原因是他和拉毕都是哈萨克族,叶尔波力是哈萨克人,彼此都熟悉哈萨克的情况。另外一些原因是他从新闻里看来的。
  ▌新闻里看来的创业灵感
  拉哥平时很关注时事。 日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讲话中提到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要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区域,“建立30亿人口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族的拉哥下意识地想起了哈萨克斯坦——这个恰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范围内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总统一年内来了三次,开亚信峰会他也来了。反正中哈关系从远景上看是差不了,肯定会更好。”他说。
  除了近年来中哈两国高层密切互访之外,还有一些数据支撑了拉哥的观点。根据中国外交部的资料:2012年,中哈双边贸易额256.8亿美元、同比增长2.9%,201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拉哥说:“许多具体政策的落实才能真正堆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楼。”一个是交通:日,首条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国际货运专列开通开行,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这条全长3860公里的班列开通后,将成为中国通往中亚各国便捷的货运线路之一。“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安全,放心。”拉哥说道。
  另一个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三国关税同盟。日,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启动,对外实行统一进口关税,在该自贸区内共享商品和服务资源。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带来的好处是,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做投资和贸易的同时,也有机会打通面向俄罗斯和白俄的市场。
  拉哥解释说:“就比方说,在哈萨克斯坦建一个厂子,货物可以在莫斯科销售,两国间没有关税,只有运费。货物在哈萨克做清关,就相当于在俄罗斯做清关。这样做生意的渠道就更宽了。”
  拉哥洞悉着政策的演进和周遭的变化,他觉得得要利用起形势带来的利好,不然那就太浪费了。那时,他就开始犹豫,要不要干脆自己创业。
  三个“合伙人”思考了15天后,拉哥决定辞职。2013年10月,Nurtrans运输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正式注册。
  公司注册当天,拉哥、拉毕和叶尔波力买了三块同样的表。“当时我们仨还一起起誓,”拉哥说,“我们说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赚钱了,一定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将友情放在第一位,互相要以诚相待。如果很久以后忘记了当初的诺言,就看看我们手上的表。 从今以后,我们就要一起去闯,原因很简单,就是梦想相似,要走的路相似。”
  有意思地是,这三个人从来没有合过照。拉哥称:“小时候大家也没想过要拍合照,创业之后大家一直聚少离多,也就没什么机会拍了。关系这么铁,以后肯定有机会再补拍。”
  ▌在乌鲁木齐摆脱一无所有
  拉哥说,他们不太像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的那三个成员。“电影里他们吵得多激烈呀,我们三个人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不合,大家有什么事情都是商量着办。”
  目前,“光明运输(Nurtrans)”还处于起步阶段。货运代理是公司起步时的主要工作。拉哥娴熟地介绍起他们的业务:“我们先联系需要运货去哈萨克斯坦的客户,谈妥之后,在各地收货,最后在乌鲁木齐零担、配货,满一个集装箱,就在乌鲁木齐做报关报检,然后从杜拉塔口岸、霍尔果斯或者阿拉山口出关,到阿拉木图做清关。清关之后,客户交钱拿货。”目前,“光明运输(Nurtrans)”的大项目是从沿海城市运五金产品到阿拉木图或者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奇木肯特。
  拉哥验货时。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中哈合伙人”有着明确的分工:拉哥主要负责车皮和快递,拉毕负责汽运和集装箱,阿尔波里负责哈萨克斯坦的工作,主要是阿拉木图做清关。除了他们三个,公司还有两个员工。
  “最后一公里”(微信号:MqMsMx)版权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回想起8个月前的“一无所有”,拉哥说,“一开始我们什么都没有,之后我们想办法在乌鲁木齐租了间办公室和库房,”拉哥感慨道,“还记得刚开始我和拉毕他们自己去买涂料,刷办公室的墙。办公室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和朋友一起去华凌市场(乌鲁木齐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买的,要么是网上买。”现在,拉哥公司的办公室明亮而整洁。
  “至于客户,呵呵,一开始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客户。”拉哥无奈地说。
  “我们只能不停在相关行业的国际物流网站、外贸网站上发帖,加入各种相关群去做宣传,最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稳定的客户。有些客户我们连面都没见过,大家都靠诚信来做生意。”
  拉哥的公司曾为资金周转犯过难,是他的一位汉族朋友李欧帮他解决了问题。李欧是拉哥的大学同学,家境良好,目前在一家美国跨国企业就职。大学期间两人关系就很铁,按李欧的话来说:“ 从未觉得地域不同会造成彼此的隔阂。相反,拉哥讲述的新疆故事特有意思。”
  拉哥和他的汉族朋友李欧。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拉哥公司需要运送五金材料到哈萨克斯坦,但是无力支付工厂定金,拉哥想来想去,拨通了李欧的电话,李欧回了他一句:“拉哥,只要你看好了,我就信!”李欧后来想尽办法筹到了30万元交给拉哥的时候,拉哥感动得说不出话。
  今年3月,拉哥和李欧一起去杭州装车皮,拉哥自己动手装了第一个车皮。
  谈及创业中最快乐的一刻,拉哥吐出两个字:“数钱。”然后他笑着补充:“还有给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大哥发工资的时候。他们养着好几个家庭,大家都不容易。”
  ▌回家的梦想
  为了在各地查验货物,拉哥不得不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奔波往来着,从东部到西部,拉哥走过了上海、杭州、嘉兴、宁波、广州、佛山、西安、乌鲁木齐、伊犁,再到哈萨克斯的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在家的时间寥寥无几。
  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两千年后,丝绸之路已是焕然一新,驼铃不再,欧亚大陆桥串联起了东方与西方。在这条新丝路上,拉哥发现了许多变化。
  “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的建筑很有未来感,我觉得这里是中亚最现代化、最发达的城市。”拉哥说。“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帐篷——可汗沙特尔(Khan shater),里面有沙滩、瀑布还有小型高尔夫球场。中亚第一高楼也在这里,阿布扎比广场马上要竣工了。”
  “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的高楼就有些少,”拉哥说,“阿拉木图处于地震带,不能建高楼,城市的发展有局限性。所以1997年哈萨克斯坦决定迁都到阿斯塔纳。”
  虽然走了很多地方,但是拉哥还是最爱自己的家乡——新疆伊犁巩留县。
  他特别怀念小时候跟着爷爷去牧区放牧的时光:“我要是以后有钱了就去牧区放牧,喝马奶,吃酸奶疙瘩,一天到晚地吃肉。”他说小时候的家乡更美:“现在草原里的草不再像以前那样茂盛了,人口增多之后一切变得很嘈杂,都商业化了。”
  “哈萨克有句谚语:太阳落山后,让客人出门是天大的耻辱。”拉哥说,“很早以前,不管你是否认识,只要去哈萨克人家里做客,他们都会宰羊来接待,多么纯朴。我很想念那样的生活。”
  拉哥认为,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哈萨克斯坦运输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哈国第三大运输公司是以创始人的家乡“阿塔苏”来命名。“他创业成功后,就把赚来的钱建设家乡,建设得特漂亮。”拉哥说,“我也想这样。” (郑怡雯)
  “最后一公里”(微信号:MqMsMx)版权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来源:澎湃新闻
最后一公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驾照不会开车去哪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