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彭德怀战役打了什么战役

揭秘:彭德怀指挥的哪场战役结束了国共10年内战
来源:文史精华
作者:杨飞
然而胡宗南狡猾成性,并没有轻易冒进,钻进布下的&口袋&,而是多路并进,并由另一路攻下靖远。彭德怀第一次围歼胡宗南的设想落空。
靖远被占领,红军只好一路向东,且战且退。胡宗南由于谨慎小心,没能率先占领靖远,遭到了的斥责,对彭德怀耿耿于怀。待其攻下同心城后,便认为红军已经&不堪一击&了。他把第一军放在了追击的最前方,又兵分3路,直追东退的红军。
由于&狼群&紧紧咬住红军不放,彭德怀的处境更加严峻。红军再退,就要将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暴露给敌军了,就意味着红军要放弃陕北,再进行一次长征。此时,在保安的、在南京的蒋介石都坐不住了,毕竟这一仗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毛泽东不敢怠慢,几乎一日数电彭德怀,讨论围歼胡宗南的计划;蒋介石更是对胡宗南给予了厚望,鼓动胡宗南一举拿下保安。
再狡猾的的狼,也躲不过猎人的枪。&射狼&战役中被迫背水一战的彭德怀,经过仔细分析比较,将设伏地点选在了山城堡,准备在这里给凶狠的&胡天狼&以当头一棒。
胡宗南与彭德怀之间的追击距离,始终只差1至2天的路程。红军指战员以极高的热情,率先在山城堡四周部署好了伏击计划。20日黄昏,胡宗南部冒进的丁德隆七十八师进入山城堡。21日黄昏,彭德怀一声令下,红军对山城堡之敌发起猛攻。敌军除少数突围外,大部于22日9时被歼灭。山城堡伏击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共歼敌一个旅和两个团,基本上歼灭了胡宗南第一军的主力七十八师,在扭转恶劣局势的同时,大大震慑了&胡天狼&。
山城堡之战后不久,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与此役的胜利不无关系。彭德怀在后来评价山城堡之战时曾说过:&此役虽小,却成为促成&双十二事变&的一个因素。&
山城堡之战,客观上促使了长达10年的国内革命战争的结束,国共两党开始联手抗日。同时,也标志着彭德怀第一次&射狼&的胜利结束。
宜川战役,彭德怀&打狼崽、钓老狼&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无视全国人民渴求和平、希望重建家园的迫切愿望,肆意挑起内战,西北战场再次成为国共较量的主战场之一。时任中共西北野战兵团最高将领的彭德怀,再次展开了针对西北国民党军事最高将领胡宗南的&射狼&行动。
在&射狼&行动初期,西北野战军攻势凌厉,胡宗南又一次领略了彭德怀的厉害,一失青化砭,再失洋马河,三失蟠龙,紧接着沙家店战役失败。一连串的军事失利,掩盖了胡宗南一举&夺取&延安的辉煌功绩,使这只凶狠的&天狼&气焰全失。
但凶狠顽固是狼的本性,面对颓败的形势,&胡天狼&仍在垂死挣扎。
1947年底,胡宗南在西北战场转入&战略防御&态势后,靠着其精良的装备,曾一度挽回了局部战场上的劣势。面对着胡的垂死挣扎,彭德怀提出了著名的&打狼崽,钓老狼&的战术,即消灭胡宗南剩余的两大主力之一刘勘的二十九军,斩断胡宗南的手臂。
有经验的猎人,都会预先挖好陷阱,先掏出狼崽子,打得它嗷嗷乱叫;老狼一急,不顾一切去救,结果便掉进了猎人的陷阱里,成为猎人的猎物。彭德怀深谙此道,将其具体成了作战计划:打宜川,钓洛川,歼灭刘勘。
作为一只长期同中共打交道的&天狼&胡宗南,对共产党的&围城打援&战术可谓再熟悉不过了。但西北战场上长期的军事失利,已经令这只&天狼&丧失了原有的沉稳理智,他开始一步步地走进猎人摆好的口袋。
日,彭德怀发动了宜川战役的外围战,&狼崽&张汉初急忙向胡宗南求援。胡宗南接到电报后,立即命令刘勘的二十九军前往宜川驰援。2月25日,&老狼&刘勘被钓起,率领3万大军,驰援宜川。
长期接触共军的刘勘,深知彭德怀围城打援战术的厉害,虽然他自有一套作战计划和救援战术,但却被志大才疏的胡宗南牢牢地控制在手中。面对胡宗南的救援方案,刘勘虽知后果,但却不得不执行。
彭德怀早已在刘勘军队的前面布下重兵,等着这只&老狼&踏入陷阱。2月28日,彭德怀军包围了驰援宜川的刘勘二十九军,并迅速于3月1日发起围攻,全歼二十九军。3月2日,又乘胜攻下了宜川。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宜川战役就以我军的胜利而结束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钟鸰]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1950年彭德怀将何事称为军事史上一大奇迹?_凤凰历史
1950年彭德怀将何事称为军事史上一大奇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截至1950年3月底,第六军进驻北疆哈密、吐鲁番、迪化、伊犁等地;第二军进驻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莎车、和阗等地,解放了新疆全境,并接管了千里边防。按照彭德怀司令员的话说:“这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核心提示:截至1950年3月底,第六军进驻北疆哈密、吐鲁番、迪化、伊犁等地;第二军进驻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莎车、和阗等地,解放了新疆全境,并接管了千里边防。按照彭德怀司令员的话说:&这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王震 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肖甡,原题:1950年彭德怀将何事称为军事史上一大奇迹?新疆和平解放是新疆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王震作为进军新疆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动请缨去新疆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村召开、中央委员彭德怀和中央候补委员王震出席会议。王震在会上发言表示:&我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新疆去!&期间,王震将请愿率领部队到新疆去的报告递交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王震:&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王震回到:&夺取政权搞建设!&毛泽东说:&准确地说,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毛泽东还请王震看京戏《红娘》,边看边对他说:&一个戏里缺了哪个人物都不行。这个戏里的红娘很聪明,她会做团结工作。你到新疆去就要当红娘,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间的红娘,为各族人民服务。&并叮嘱王震: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克服任何艰难险阻,解放新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同时,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就解决新疆问题,也同王震进行了亲密交谈。王震从华北归来后,先后在第一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和第一兵团二军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王震对二军军长郭鹏说:&我请求前委批准我们到边疆去,你看怎么样?&郭鹏答道:&没问题,如果去西南,那就去西康、;如果在西北,那就到青海、新疆。&王震爽快地说:&对!总的思想是一个,越困难越好,越艰苦越光荣。&二军专门作出《关于接受二中全会的决议精神决定》,号召全体指战员&以高度的战斗热情和艰苦精神,准备接受到任何边疆&&青海、新疆、西康、西藏去肃清反动残余匪军,推翻一切反动统治,解放和守卫每一寸国土的神圣任务。&进军大西北西北野战军从1949年2月起改称第一野战军(简称&一野&),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下辖6个军,总兵力11.6万人。为适应解放大西北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将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十九兵团拨归一野建制,由晋入陕,参加解放西北的作战。5月下旬,中央军委向各野战军发出向全国进军的部署,令一野于年底以前占领兰州、宁夏、青海;次年春夏占领新疆、准备兵分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部队解放并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部入川,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四川、贵州、西康诸省。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一野下达了歼灭青海马步芳部、宁夏马鸿逵的动员令,吹响了向大西北进军的号角。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6月中旬,一野新组建第一、二兵团。第一兵团由王震任司令员兼政委,辖第一、二、七军;第二兵团由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委,辖第三、四、六军。7月上旬,华北第十八、十九兵团等近20万人已全部到达、三原地区,使一野兵力增至12个军35个师共34万人,连同地方部队总兵力已达40万人。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上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总兵力约40万人,分布于西北5省,其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14个军13万人,主力布防陕中及渭水流域;青宁&二马&(即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长官青海马步芳部、副长官宁夏马鸿逵部)等共5个军14万人,分别驻防甘肃、青海、宁夏3省。青宁&二马&为保住甘、青、宁老巢,纠集青马&陇东&、&陇南&和宁马&援陕&3个兵团,在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统一指挥下,联合胡宗南部5个军共20余万人,在宝鸡地区大举反扑。6月下旬,一野将企图反扑西安之胡、马联军1.3万余人歼灭。陕中战役解放西安和陕中广大地区,歼敌共3.5万余人,为聚歼胡宗南集团创造了良机。随后,一野于7月对胡宗南部发起总攻,经过扶风郿县战役,共歼灭胡宗南部4个军4.3万人,解放了8座县城和八百里秦川西部广大地区,造成西进歼灭青宁&二马&的有利态势,使西北战场的形势发生根本变化,从而加速了解放大西北的进程。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99292
播放数:60213
播放数:303896平型关战役_百度百科
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所领导,历时一个月,属中等规模战役。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副师长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伏击日军辎重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1]
平型关战役战前形势
八路军第--五师在平型关东北区设伏
1937年初秋,南口前线部队抗击着日军板垣师团的猛攻。与此同时,日军东条纵队也同时猛攻张家口。守军第二十九军刘汝明部不战而退,阎锡山的第61军反攻不力,张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军下一个矛头所向是第二战区苦心经营的山西。
山西,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在军事上被兵家称之为“华北之锁钥”。所以日军欲统治华北,必先图晋绥;欲图晋绥,必先争太原;欲争太原,必先夺大同或平型关。
阎锡山判断,日军为运送部队、军火,展开机械化部队,发挥其优势,必然把锋芒指向大同。据此,他部署了大同会战计划。然而战况实际发展是: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以南,日军于9月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
至此,阎锡山部署的大同会战计划流产。一带兵力虽多而无用,而平型关一带则兵力空虚,危如累卵。阎锡山被迫立即着手部署平型关战役。[1]
平型关战役地理位置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2-3]
平型关战役作战计划
平型关战役部署图
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4]
平型关战役兵力部署
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正面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向日军猛烈射击
由第六总司令在大营前指挥的第33军和的第17军及第73师(73师是孙楚指挥的,布防区域与17军连接),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旅3旅、73师、独立旅8旅于平型关正面;北面团城口内并列17军的84师和21师各就已设阵地,掩护雁北各部撤入雁门山、恒山以内,先凭险阻击并消耗敌人,再主动向南转移,分从大营、沙河隐入五台山,为南机动兵,待机出击。[5]
平型关战役雁门关北侧
八路军第--五师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主战场的北侧依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置刘茂恩第15军于恒山外,以34军第101师和梁鉴堂旅分守北娄口、茹越口间的已设阵地。重点于繁峙北的茹越口,从太原来的姜玉贞旅到繁峙以北地区归入34军序列。
以王靖国19军及方克猷旅到附属山野炮各一团右连接34军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已设阵地,保持重点于代县、雁门关间。姜玉贞之独立旅先控制阳明堡,对雁门关重点策应。[5]
平型关战役决战地带
平型关战斗群众组织架队抢救伤员
沙河及繁峙城间地区为决战地带。以刘潭馥200独立旅附山炮营置于沙河镇东,占广大正面,东连孙楚兵团,北连刘茂恩军,对从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诱至繁峙,使之胶着于繁峙城东的主决战阵地前。以第一、二预备军各附一个山炮营于繁峙城的南北线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为支撑点,构成对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的坚强抵抗阵地。第一预备军在南,保持重点于五台山北麓;第二预备军在北,保持重点在繁峙城,吸引敌人使之胶着于主阵地前,以利于南北机动兵团钳击。[5]
平型关战役机动兵团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战士凯旋而归
指挥31军、15军为北机动兵团,从繁峙展开,孙楚指挥以17军为主力的南机动兵团,从团城口一带出击,以孟宪吉旅及73师抄袭平型关,断敌后方。
把这个部署自诩为“口袋阵”。他特别重视口袋底阵地,亲召陈长捷、郭宗汾两军长到岭口行营,面授要领,并命令他们同到繁峙、沙河间周密勘察主阵地,同时派高参到平型关、团城口、恒山等处,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等传达指示,又把屡违节制、不肯力战的原61军军长李服膺拘押起来,以肃号令。[4-5]
平型关战役指挥人员
平型关战斗缴日军大批辎重武器
总指挥: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前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后期)。
第33军:军长孙楚(前期实际总指挥),下辖73师,师长刘奉滨;独立旅3旅,旅长章拯宇;独立旅1旅,旅长孟宪吉。
第15军:军长刘茂恩,辖64师,师长吴庭麟;65师,刘茂恩兼。
第17军:军长高桂滋,辖21师,师长李仙洲;84师,高桂滋兼。
第35军:军长傅作义,辖211旅,旅长孙岚峰;218旅,旅长。
第61军:军长陈长捷,辖208旅,旅长吕瑞英;217旅,旅长梁春溥;新编第4旅,旅长于镇河。
第2军:军长郭宗汾,辖71师,师长郭宗汾;202旅,旅长陈光斗;214旅,旅长赵晋;新编独立1旅,旅长陈庆华。
第34军:军长杨澄源,辖196旅,旅长姜玉贞;203旅,旅长梁鉴堂(此两旅包括旅长在内几乎全部牺牲)。
第19军:军长王靖国,以三个旅兵力守代县,外加炮兵团附归19军序列,骑兵军以三个骑兵师置于集宁一带。
第8军:115师,师长;120师,师长。分别于平型关、忻口、原平一带展开。另有刘汝明军驻蔚县一带。[4-5]
平型关战役战役经过
平型关战役协同作战
平型关大捷
为了协调各部队行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以及副长官、、、、等多次会商作战计划。周恩来、彭德怀和阎锡山在岭口村傍山坡一个窑洞里进行长时间会谈。周恩来分析形势,指出虽然敌人强大,但只要动员全民,团结奋斗,就可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最后打败日军。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订第二战区作战计划。
周恩来洞察时局,成竹在胸,只用一天时间就拟定了计划。阎锡山惊佩不已,连叹:“写得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
日,日军犯广灵。孙楚的73师被迫退至平型关南翼,阎锡山急调孟宪吉旅抢守平型关。孟旅于19日赶至平型关,与进攻之日军激战两昼夜,日军攻势顿挫,专攻团城口。八路军115师于6月20日迅速越过五台山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隐伏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24日在平型关东20里的东河南公路两侧地区部署对敌后的抄击。115师派到大营同孙楚联络的高参袁晓轩把115师进入敌后的进展情况通知孙楚,希望平型关各方面友军和八路军的敌后抄袭适时配合,争取平型关围歼敌人的胜利。[5]
平型关战役激战失守
阎锡山得知八路军进展情况后,即派预备军加强平型关北翼的出击力量。孙楚为配合115师抄袭敌后,即令郭宗汾的预备第2军联系团城口高桂滋指挥的84师出击。23日夜,敌人曾对东西跑池高地发起猛攻,高桂滋部反攻,伤亡近两千人,损失惨重。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进行巷战
高桂滋认为八路军配合围歼板垣师团,实际上是一种虚构的空想,同时也认为孙楚师有意牺牲他们以便晋军独占风头。于是他不顾大局,在9月擅自放弃团城口阵地,让郭军贸然出击。
郭宗汾军对团城口失守一事一无所知,仍以陈光斗旅附山炮一连向六郎城进击,拟带动21师与挺进大、小寒水岭的115师联合行动,绕击敌侧后。以第2军主力沿迷回村和东西两跑池一线,越过高桂滋84师阵地,攻平型关敌后。
主力纵队接近迷回村时,便向东西两跑池村分进。25日拂晓前,郭军通过涧头、迷回村前进时,突然遭受来自团城口方面工事里机炮火力猛烈袭击,郭部大乱,还以为高桂滋部联络不当。受到更猛烈的打击后,才知高部已悄然撤离。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两跑池一带阵地都被日军占领,郭军主力被压迫于迷回、涧头一侧。
经连续苦战,郭军损失三分之一左右,官兵极度疲惫。幸亏此时115师于平型关敌后的东河南以西地区伏击敌人获得大捷,一部挺进于大、小寒水岭上,使得郭军被隔于六郎城之旅可以依为掎角,相互牵制鹞子涧敌人的行动,保证了郭军主力未被全包围,得于迷回、涧头间占稳了敌人通往后方公路的侧面阵地,钳制了东西跑池之敌,使之不敢直扑大营。[5]
平型关战役平型关大捷
9月,115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派出侦察部队调查平型关地区地理情况和敌情,为平型关歼敌做各种准备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115师指挥所
。23日,林彪、聂荣臻在上寨召集干部会议,作出初步计划。24日,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
24日晚,林彪在电话上同孙楚说:“萃崖(孙楚字),我师已达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出击,请你们派部队协助,先把此股敌人歼灭。”孙楚答:“好极了,我命郭宗汾师长率4个团从平型关左翼出击。”
林彪师长即命令部队25日零时出发。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晓前到达了指定地区,把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上。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此时战士们只着单军装,又破又烂,经半夜冒雨急行军,被汗雨湿透。晋北9月下旬夜间气温已很低(9月19日中秋节,平型关、恒山、雁门关一带曾降大雪),战士们又冷又饿,但伏于湿地、山岩上待命,士气高昂。
25日晨5时半左右,敌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圈,聂荣臻传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等敌后板垣师团第21旅团千余人及汽车、大车300余辆进入伏击圈后,115师某团5连连长曾贤生率全连首先向敌冲杀,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敌人退路被截断,于是拼命冲杀,反复争夺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敌人争夺失败,预示着被围歼的灭顶之灾,于是企图冲破独8旅阵地逃命。独8旅把一线配备改为纵深配备,拼死抵抗。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敌人终未能冲破包围,敌板垣师团21旅遭歼灭性打击。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中国军队伤亡也很严重。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一书认为:中国军队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5]
平型关战役团城口反攻战
郭宗汾部被围后,阎锡山鉴于杨爱源、孙楚缺乏统御各军的能力(高桂滋擅自弃守团城口,致使郭宗汾部出击被围),遂令傅作义进至大营,负责平型关战役的总指挥,并调陈长捷61军急援平型关。61军到达后,以梁春溥旅程继贤团攻击涧头敌人,程团士气高涨,一气冲上迷回北山,敌两次反扑,均被击退。陈长捷军吕瑞英旅之刘崇义团攻占西泡池,救出困守的郭军一部,又攻东跑池。入夜,双方对峙。
平型关战役鹞子涧激战
平型关战斗前,聂荣臻在前线侦察
日,日军为阻击陈61军进攻,从鹞子涧和平型关正面抽兵来援(故团城口反攻战实有利于26日115师歼日军500余人的战斗)。占领迷回北山的程团官兵曾屡次上书请战,为国杀敌立功。该次一举攻下迷回北山,连挫敌人反扑之势,不待旅部主力到来,即如脱弦之箭,一举占领鹞子涧。
鹞子涧,位于团城口和迷回村之间,是平型关西路屏障,向西南经迷回、涧头、齐城可达大营、沙河一线,进入山西中北部,构成对繁峙、代县、忻口的威胁,所以敌人必拼死争夺此据点。26日,日军集中优势火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程部反扑,程团长指挥士兵与敌人肉搏拼杀。由于兵力悬殊,敌人冲入村内,程团无一人后退,和敌人逐院争夺。敌援军不断增加,程团弹尽援绝,全团官兵近千人,包括团长程继贤全部壮烈牺牲。程团屡立战功,以未满千人与超过一个联队的强敌拼杀,令敌胆寒,为大部队歼敌赢得了战机,程团长英雄事迹可歌可泣。[5]
平型关战役东跑池血战
东跑池位于平型关偏东北,为保平型关正面要点,孙楚33军之独立8旅在此布防,9月,双方反复争夺东跑池,来来回回,形成拉锯战。据当时的一营营长回忆:他亲眼看到山坡上的敌尸累累。27日,孟宪吉旅长亲到阵地督战,看到一营血战5昼夜,原有500多人的一营,只剩148人,遂令622团接防。
平型关战役茹越口失守
中国共产党在部署对平型关之敌的围歼决战,敌东条纵队乘平型关鏖战之机,在9月一举突破恒山、雁门关的接合部茹越口,杨澄源的34军退入繁峙。为保卫平型关战场安全,梁鉴堂旅长亲率仅有的一营人冲杀,企图夺回山口,但是兵力太少,梁旅长和大部分官兵牺牲,王靖国又急命方克猷旅长反攻茹越口,方旅长又被敌冲垮。29日,敌占繁峙城,严重威胁中国军队主战场侧后。9月,阎锡山召集前线将领会议,决定全线撤退。10月2日夜,全线开始撤退,平型关撤退,平型关战役结束。[6]
平型关战役战役结果
今日平型关
战历时一个月作战计划全线撤退关之,战场绵延数百里,中国军队投入兵力10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一些中国研究者认为:日本军方缩小了的资料记载,日军死伤8562人。中国军队伤亡尚无确切统计,但大大超过日军则无疑。该次战役有作战计划、作战方针,有战略目标及战役目标。据此可断,平型关之战是一中等规模的战役,忽视它作为战役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科学,也不公正。
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国民党军队出现了像程继贤团、梁鉴堂旅(茹越口之战)、姜玉贞旅(平远之战)这样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队,成为华夏御侮史上的壮丽篇章。
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到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从高桂滋、陈长捷军在平型关正面布阵迎敌,到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从团城口程继贤全团殉国予敌重创,减轻115师压力,到115师派部队迎接郭宗汾军,使之免遭围歼;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115师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5-6]
而日本冈山大学日本近代史教授姜克实使用日方资料进行伤亡统计,得出的结论为:国共两方共毙伤日军1506名(内第五师团死伤1075名)。[7]
平型关战役日军死伤总数  部队别  死亡  负伤失踪合计步21联队主力  861123  步21联队3平岩大队  94226    步42联队  851312  步11联队1尾家大队  9813913  兵站自动车部队  6172    师团炮兵、其他  2060    师团本部、其他  100    关东军混成15B(筱原)58196    关东军混成2B(本多)  1525    合计  527961181506
平型关战役战役意义
平型关战斗要图
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第一,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战绩。其时,南线的淞沪会战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伤亡严重。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平汉、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阎锡山的晋军也是连续丧师失地。平型关战斗干净利索地消灭千馀日军,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闯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就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而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指出的: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中国人民的士气。”
第二,平型关战役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提供了时机,从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
第三,八路军以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简陋装备,用甚至当时民间武装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动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并且首战大捷,突出地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第四,平型关战役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役的经验,在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不久,他把它概括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从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对领导抗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5]
第五,这次战役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人民网[引用日期]
.爱思想.[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韦杰打了彭德怀耳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