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中国威力最大的核弹和范围怎么改

原子弹威力有多大?是怎么估算的?
原子弹威力有多大?是怎么估算的?
一垂落笔予你
用数据来证明,首先认识核弹杀伤力计算公式:有效杀伤距离 = C * 爆炸当量^(1/3)。(C为比例常数,^(1/3)为求立方根),一般取比例常数为1.493885。当量为1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10^(1/3)=3.22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3.22 * 3.22=33平方千米;当量为10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100^(1/3)=6.93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6.93 * 6.93=150平方千米;当量为100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14.93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14.93 * 14.93=700平方千米。也就是说百万吨级的核武器空爆时,最初几秒的强烈光辐射和贯穿核辐射让6.93公里内与炸点直视范围内的暴露人群立即死亡。历史上的核弹: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威力约为1.4万吨TNT当量,投到长崎的那颗代号“胖子”的原子弹,TNT当量则约为2万吨。日,当量是机密,至今未公开,但是根据前苏联的检测数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TNT当量在2-3万吨之间。1967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TNT当量330万吨。现代核武器发展为多弹头制导,历史上有特大当量单弹头核武器,如前苏联的SS一9型洲际战略导弹,单弹头当量为2500万吨。世界最大的核弹仍然属于前苏联,名字为“沙皇炸弹”,又称“大伊万”,意思就是炸弹王。是美苏冷战期间在赫鲁晓夫时期建造的,开始的设计当量为1亿吨TNT的威力,后来科研人员和赫鲁晓夫说,造可以造的出来,但是试验场我们现有的太小了,伤及到邻居家的花花草草也不好,会有外交风波的,后来就改为了5000万吨,减小了一半。爆炸时苏联在新地岛建立了新的核试验场。爆炸功率达到了太阳的1.4%,爆炸后所引发的大气扰动环绕了地球三次,爆炸时将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还看的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建筑被毁。爆炸后的蘑菇云宽达将近40公里,高达60公里。爆炸的闪光还能亮瞎220公里以外的眼睛。至少也能使剧痛与灼伤。以上计算还没有考虑爆炸后期带来的放射性污染,受到放射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所以核不扩散条约是人类文明的保护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垂落笔予你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综合趣事多一点知识,受益的是一个家庭
作者最新文章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覆盖范围有多广?来看看
导读:原子弹是非常恐怖的核武器
那么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举例讲解一下。实战:在只考虑“当量”情况下,来看几个核弹的威力: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空军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在广岛投掷核武器“小男孩”。 城市中心 12 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被毁,全市房屋毁坏率达 70%以上。 据日本官方统计,死亡和失踪人数达 71379 人,受伤人数近 10 万。
“小男孩”的当量是 1.3-1.6 万吨,如果扔到北京,重灾区基本在二环以内。是下面
原子弹是非常恐怖的核武器那么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举例讲解一下。实战:在只考虑“当量”情况下,来看几个核弹的威力: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空军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在广岛投掷核武器“小男孩”。 城市中心 12 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被毁,全市房屋毁坏率达 70%以上。 据日本官方统计,死亡和失踪人数达 71379 人,受伤人数近 10 万。“小男孩”的当量是 1.3-1.6 万吨,如果扔到北京,重灾区基本在二环以内。是下面的效果。(可以在 google 地图上的任意点扔核弹,然后爆炸效果就会展示在地图上面)中心半径的 0.1 公里范围的任何物体将直接被火化;红色半径 0.7 公里的圆内是冲击波范围,存活率基本为 0;然后绿色区域半径 1.4 公里,50%-90% 的死亡率,数小时和数周内会有持续的死亡;然后灰色区域半径 1.85 公里内,大部分建筑物都会倒塌,死伤无数;最大的半径 2.14 公里的圆内,暴露在外的人会因为核弹的强光辐射导致皮肤三度烧伤,同时引发大量火灾。“B61”战术核弹。目前服役的约有三千枚,34 万吨当量,基本可以摧毁四环内所有目标。W59 核弹,100 万吨当量,可以覆盖几乎所有五环,三环以内基本不会留下任何东西:至于目前制造的最大当量核弹“沙皇炸弹”。最初设计是 1 亿吨当量,堪称炸弹之王。其恐怖的杀伤力将把五环以内夷为平地!威力将覆盖密云、延庆,廊坊也逃不掉。可以说北京将彻底在地球上消失:通过上面对比可以计算出,沙皇炸弹的当量是小男孩的 6.2 万倍,然而冲击波半径仅仅增加了不到 9 倍。但是覆盖面积就增加了 81 倍。所以即便增加核弹当量,对造成的破坏影响有限,但架不住疯狂的人类堆出重达 27 吨的变态玩意(威力减半的沙皇炸弹),其破坏力是小男孩的 3864 倍。核战争。真正的核战争,沙皇炸弹这种畸形胖子基本没法用,但是还有多弹头巡航导弹。俄国的一艘核潜艇上可以一次发射 3-5 枚,每个核弹将有 5-8 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都有万吨当量,可以覆盖美国所有的主要城市。如果不予拦截,这么一下子就可以让美国回归石器时代。对一个城市来说,如果天气合适,先大风扩散,再小雨沉降,人口密集度高,不考虑地下防御工事,核弹的杀伤力将翻倍,死亡人数无法估计。不扩散。核弹真的是毁灭性武器。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至 2010 年全世界依然有 22000 枚活跃核弹头。如果丢的位置合适,真的可以把 90% 以上的人类都杀死了。所以说,必须坚决的反对核武器这种超级大杀器!原子弹不仅爆炸威力大,范围广,而且辐射力也非常强大。下面是日本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图片】【科普·辟谣】核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核战的后果到底有多可怕?【中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科普·辟谣】核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核战的后果到底有多可怕?收藏
在本吧“核弹来了你们怎么办”一帖中,楼主看到有那么一位吧友对人防设施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非常低,而其言论中也不乏对核武器的错误理解。所以呢,本帖就面向本吧军事爱好者,就核武器与核战争作个小小的科普。【本帖主要论点】:①应警惕并反对核战争,亦应正确认识核武器的危害②现有核武器无法摧毁地球,亦无法摧毁地球生态③现阶段的全面核战争会重创人类文明,但难以灭绝人类这一物种④核武器产生的放射性沾染与核电站不同,因此相较“废土”而言,全面核战争的最大威胁在于核冬天⑤核冬天是气候灾害,而不是“放射性灾害”,且现有核武总当量条件下核冬天出现的可能性很小【我的立场】:反对核战争,也反对夸大核战影响的不实言————————————————————————————————————————放两张楼主最喜欢的镇楼图1953年内华达试验场Operation Upshot-Knothole(结果-节孔行动)的Badger核试验:下图为核爆伊始的场景,这次核试验爆高1370米,当量2.3万吨1946年比基尼环礁Operation Crossroads(十字路口行动)的Baker核试验:下图红圈内可能为被核试验巨浪掀起的BB-33—USS Arkansas怀俄明级阿肯色号战列舰
—————【目录】—————【上篇】有关核武器的十大误区【下篇】1.核武器杀伤原理2.核武器核电站放射性污染差异3.核武器基本防护4.核冬天理论简述5.全面核战的影响6.其他补【番外】1. 虚假报道——哗众取宠的媒体2. 核武器基本概念及分类3. 三相弹一词的误读与滥用4. 美帝现役核武库概览5. 苏修现役核武库概览6. 美俄核武器的发射程序7. 十字路口行动图文视频介绍8. 对核试验照片中白烟的解释9. 利用核武器人为诱发黄石火山喷发的可行性10. 国内人防设施的一些图解说明:番外部分会在正文内穿插更新。另外,番外部分的更新顺序很可能会打乱。
核弹来了摆一个漂亮点的姿势
【上篇·有关核武器的十大误区】-【目录】【大纲展示】(仅为大纲,非正文)———————————————————————————————【误区1】:全面核战带来的辐射将彻底污染环境,废土时代即将来临。【事实1】:就目前来看,废土世界并不存在的,核爆炸后的放射性沾染虽然存在但其影响时间不长。————————————————————————————————【误区2】:辐射能穿透一切,没人能逃脱其致命的影响。【事实2】:射线是可以被削弱、屏蔽的,避难所与人防设施内是相对安全的。————————————————————————————————【误区3】:核弹爆炸形成的“火风暴”将耗尽城市上空的氧气,城市居民将在炙热中全部丧生。【事实3】:火风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作用距离也是有限的,幸存者在人防设施中是相对安全的。————————————————————————————————【误区4】:广岛、长崎在遭受核打击后,所有地表建筑被毁,所有人在冲击波、大火与辐射中丧生。【事实4】:广岛长崎的幸存者为数不少,冲击波与火风暴并非不可防御【误区4·拓展阅读】:广岛、长崎的简易家庭用防空设施————————————————————————————————【误区5】:核战争后人类文明必然走向灭亡【事实5】: 现阶段核战争的核战争尚不足以摧毁人类文明【误区5·拓展阅读】:冷战末期核战后美苏损失情况及战后重建速度——参联会《“后核打击”研究》报告的图表及翻译————————————————————————————————【误区6】:美苏核战将彻底摧毁双方所有的城市。【事实6】:核战双方优先打击的是各类军事设施,其次才是各大城市,而很多小城市并不在此列。【误区6·拓展阅读】:全球核武器拥有数的变化情况————————————————————————————————【误区7】:核爆后的黑雨将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废土时代即将来临【事实7】:核爆后的黑雨为冷凝雨,因雨水中含有大量碳颗粒而呈现出黑色,不会造成致命的放射性沾染————————————————————————————————【误区8】:核战将导致畸形儿的诞生,其影响可达数代人之久【事实8】:1945年至今并无证据表明核泄漏、核爆炸或核试验曾导致过畸形儿的诞生【误区8·拓展阅读】-1: 广岛、长崎核爆炸对居民长期健康状况的影响【误区8·拓展阅读】-2:从四份文献来看切尔诺贝利畸形儿的谣言————————————————————————————————【误区9】:人类现有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次【事实9】:人类现有核武器在一定条件下足以杀死数倍于全球人口的人类个体。【误区9·拓展阅读】:需要多少当量的核武器才能造成“小行星撞地球”级别的大灭绝?————————————————————————————————【误区10-1】:核战争会破坏臭氧层,从此幸存者将不得不在更强烈的宇宙射线下艰难求生【事实10-1】:臭氧层的确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其受损程度并不会严重影响人类活动————————————————————————————————【误区10-2】:全面核战必然导致核冬天【事实10-2】:现实世界中全球核武器总当量并不足以引发毁灭世界的核冬天———————————————————————————————————————【说明】:以上仅为上篇的大纲,并不是正文
【写在前面】首先再一次重申本人立场:反对【核战争】,同时也反对【夸大核战争影响的言论】本帖的主旨即帮助吧友们认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谣言。楼主始终认为,倘若要反对某物(比如反对/支持核战争),那么我们就应当在认清某物全貌之后进行反对,而非对一个仅存在于我们臆想中的事物提出批评。也就是说,倘若不能客观认知某物,那么在误解或是偏见基础之上的反对是没有意义的。楼主对核武器的兴趣始于卡尔·萨根的核冬天理论(楼主是科幻迷)。在那个时候,楼主开始像卡尔·萨根一样,反对核战争并且支持核裁军。而坚信“客观认知才是有效反对之基础”的楼主,也自此开始大量阅读核武器、核战争的相关文献。Nuclear War Survival Skills是所有相关文献中对楼主影响最大的一本书。Nuclear War Survival Skills来头不小,它是由橡树岭出版,由现代核武器奠基者Edward Teller(T-U构型Teller–Ulam design中的Teller就是这位大神)作序的核战争求生科普读物。该书1994年版的第一章中提到,对核战争不切实际的认知是民防知识科普的最大阻碍。如果大众高估或者低估核战争的影响,大众也会将人防知识的科普看作是对个人时间的浪费,会把zheng府的民防工程建设看作是对税款的浪费。也就是说,如果民众普遍坚信“核战争=世界末日”,假如核战争真的爆发,那么这些高估了了核战影响的民众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民防知识而找不到最近的人防设施,就可能在关闭防爆门时手忙脚乱,甚至可能出现民防设施因民众私自改(比如为了便利拆除地下车库隔间的防爆门)而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毫无疑问,对核战争的非客观认知对民众的个人利益只有弊没有利。因此,不管是低估也好,高估也罢,都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我们所应追求的是客观的认知。当然,可能有人会说,高估核战争影响有利遏制核战争的爆发。但楼主始终认为,核武器的使用、核武库的裁减向来与大众无关。古巴导弹危机后,民间核裁军呼声高涨,但美帝并没有因民间的反核浪潮而进行核裁军,相反,美帝核武库从1962年开始迅速膨胀。同样的,冷战期间的一系列军控条约、核裁军对话(比如ABM SALT等)也均无任何民间组织参与,这些美苏双方为核裁军作出的努力仅仅是双方在技术进步、国际环境变化之后作出的利益交换。再如本世纪最耀眼的核裁军条约——莫斯科条约,美帝国防部也仅仅是每年出个报告,向民众告知一下裁军情况,仍然没让民间机构参与裁军的决策和监督。毕竟,各国决策者对核战争的认知一直以来是客观的,他们对核战争的认知不会因为民间普遍相信“核战争=末日”或是“核战争=洒洒水”而改变。所以,楼主一直相信,“民众对核战争认知”所能影响的对象就只有我们普罗大众自己楼主生在90年代,冷战已经结束,核战争的阴云已经远去,zheng府不再重视对民防知识的科普,父母辈接受的基础人防教育到我们这一代则就彻底变为曾经的传说。而当zheng府不再充当科普者角色后,谣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各种无良网媒等妖魔鬼怪就开始兴风作浪。所以,楼主希望通过本帖,能让军迷们对核武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让非军迷们能更加客观得认识核战争,更加积极得接受人防知识科普,我也希望持不同意见的朋友们也能看到核战争的A面和B面,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视角。———————————————————————————————————————〖利益相关〗极度反感网易这个天天照抄每日邮报谣言的无良“媒体”(楼主内心独白:它也算是媒体?
弱爆了就个土改,全部产权没了就个公私合营,全部私企玩蛋了有时,一个汽油蛋落在该落的地方有时,几个铁管子捅对地方盒蛋也比不了
【上篇·有关核武器的十大误区】说明:由于误区1到误区3与下篇第一部分高度重合,觉得误区1-3解释不够到位的吧友可以等楼主发下篇第一部分后结合起来一起看————————————————————————————————————————【误区1】:全面核战带来的辐射将彻底污染环境,废土时代即将来临【事实1】:废土世界从来都是不存在的,环境的确会受到污染,但并不是持久性的。【事实1】-1:核爆后放射性沾染的主要来源首先明确一点,核爆炸后放射性沾染的最主要来源于辐射落尘(Fallout,即放射性尘埃)。而辐射落尘的主要来源于核武器的触地爆炸(Ground Burst/ Surface Burst)。换言之,如果核弹采取空爆(Air Burst),由于爆炸高度很高,核爆火球(Fire Ball)不会触及地表,那么就不会产生辐射落尘,就不会对被打击地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沾染。举个简单例子,广岛长崎就没有产生辐射落尘,两地45年被打击后没有出现严重的放射性沾染。所以与空爆相反的是, 触地爆炸(下文简称“地爆”)时核心的火球(Fire Ball)会触及地表,火球的超高温会将地表物质粉尘化,在地表开出火山口一般的大坑,而坑内原本的地表物质则会随着升腾的蘑菇云被抛入大气层。同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地表物质会与核爆后放射性物质颗粒相结合,于是就形成了放射性尘埃。这就是辐射落尘的由来。这些放射性尘埃的质量大小不一,质量最大者甚至会在核爆后几分钟内便沉降到地表,当然一般而言,核爆后大规模放射性尘埃的沉降一般会持续数小时。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肉眼不可见的小颗粒会持续停留在六公里处的高空长达几周甚至几年,只有降水才能加速其沉降的过程。不过,这些微小颗粒的广泛扩散以及放射性衰变将使它们的威胁大大降低信息补充:空爆多用于打击社会财富(人口众多的城市或其他主要工业区)地爆多用于打击军事力量(坚固的军事设施或其他重要的国有资产,如核弹发射井、水电站大坝等————————————————————————————————————————【事实1】-2:辐射落尘辐射剂量率在核爆后的迅速下降要理解“核辐射并不是持久的”这句话,就必须记住“核辐射随时间的推移而削弱”。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剂量率radiation dose rate在核爆初期的下降是相当迅速的,然后衰变速度逐渐放缓。(在界定人员是否可以安全出入被沾染区时往往用辐射剂量率来衡量)①放射性物质剂量率的迅速下降是源于放射性物质的自然衰变,我们知道很多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极短甚至不到一天,而核爆后半衰期短的放射性物质占了主体。因此,核爆两天后,某些放射性物质单位质量的辐射强度radiant intensity将下降至核爆伊始的1/100甚至1/1000。②放射性物质剂量率的迅速下降也源于核爆之后放射性物质的快速扩散。拿铯137举例,将同质量的铯137平均散布在10平方公里与1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显然,同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待在1000平方公里处所接受的剂量率远远小于10平方公里处。换言之,这块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过5年就适宜耕作了,而1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过60年仍然不适宜种植作物。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当放射性尘埃随着蘑菇云升腾之时,它们迅速向被打击区向风向区飘散,而其结果就是,放射性物质质量不变,但被散布到了更广阔的区域中,其对人构成的健康威胁也就随着“散布区域”这个分母的扩大而变小了。③放射性物质剂量率的迅速下降还源于天气、流水等因素的自然沉降。当一场大雨过后,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放射性物质尘埃颗粒被冲刷到大街上继而或渗入土壤之下数米处中或流入下水道随河流奔腾远去。由此,这些放射物质颗粒远离人类活动范围的地方富集,再借由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扩散到更遥远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从图表来认识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剂量率radiation dose rate。下面我将引用一张显示核爆后前两天辐射衰减速度的图表。R表示伦琴(roentgen),一般用来衡量X射线和γ射线的强度。。图表中非常清晰得展示了,核爆后第一小时辐射剂量为1000R/小时,7小时后,衰减至100R/小时,48小时后衰减至10R/小时。一般,在两周后,辐射剂量率就会下降到1R/小时。同时,气象因素也将显著影响辐射剂量率的变化,降水能冲刷植被、房屋上所附着的辐射落尘,继而加速辐射剂量率的衰减。这一图表也同时表明,辐射落尘颗粒越小、沉降速度越慢,其到达地表后的威胁度就越低,也从侧面反映了核武器空爆(Air Burst)很难形成有效的辐射落尘杀伤。(关于空爆地爆的具体概念会在【下篇】展开)一般而言,核打击两天后,辐射剂量率下降到可外出寻求救援的程度(长时间户外逗留仍可致命),而核打击两周后,外界辐射剂量率则会下降到一个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不再致命),人防设施内避难的民众已经可以放心离开掩体,外出寻求救援。当然,“两周”这个时间概念并不一定不适用于重点打击区域的下风向地区,这些地区的民众可能需要在防空洞内待更长的时间(2-4周)。辐射致死剂量对于不同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健康状况良好者甚至可能在接受了600R剂量后仍然幸存。450R是一个中间值,约有一半的人口会因接受450R的剂量而死。而对于缺乏抗生素、消洗条件的幸存者来说,这个中间值会下降到350R。但人类的躯体并不是不堪一击的。我们的自愈能力足以应付低剂量辐射,因此,倘若幸存者在核爆炸初期的两周内严格控制每日外出时间,仍有极大的可能熬到战争结束(强调一下,全面核战的结束并不一定等于战争的结束,交战双方将在战后继续对峙,幸存的军队仍会在焦土上继续作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在核爆炸后前两周接受的辐射剂量不高于100R,那么在之后的两个月中,他所能承受的每日辐射剂量上限为6R。PS:Kearny Fallout Meter,作为一种简易可自制的辐射剂量率测量器,是条件简陋的幸存者们的首选。Youtube上有KFM的制作教学视频。参考文献: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64, The Effects of Nuclear Weapons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力最大的核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