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国下一代未来护卫舰护卫舰”是这样吗

中国056护卫舰过对马海峡,两国大喜一国惊出一身冷汗! - 军事科技 - 科技头条
中国056护卫舰过对马海峡,两国大喜一国惊出一身冷汗!
北海舰队黄石舰中国056护卫舰过对马海峡,据称可能是中俄军演第二阶段中方先遣舰,将参加第二阶段中俄联合军演。日,厚木基地的P-3C在对马海峡西南约200公里发现一艘中国056护卫舰,舷号502,是北海舰队黄石舰,日服役。“黄石”舰入列仪式现场。056型导弹护卫舰是中国海军为替代037系列猎潜艇研制的新一代轻型护卫舰。该舰长89米,宽12米,满载排水量1300吨,采用深V、长桥楼船型,适航性较好,可提供较大的舰体空间。舰上配有1门76毫米舰炮,2门30毫米机关炮,4枚反舰导弹,8枚海红旗-10防空导弹和2座3联装反潜鱼雷发射器。502舰
&科技讯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 19号中国下一代护卫舰全球领先:将采用一项“划时代”的技术 - 军事科技 - 科技头条
中国下一代护卫舰全球领先:将采用一项“划时代”的技术
造舰如潮,越来越成了我国海军的常态,护卫舰5字头的满编,更说明了这样的状况。在这其中,作为中坚力量的054A型已经建造了近30艘之多,作为一款从08年开始首舰服役,到如今已经持续建造了10年的一款多用途先进护卫舰,其实已经“悄然”显得有些落后了。那么在近年来,不断传出风声的改进型054B型护卫舰,就成了军迷们万众期待的新型号。新型号当然预示着新变化,随着我军非航母水面舰艇体系的不断建设,未来在航母编队中,055大型驱逐舰担任编队防空任务和反导任务,054B型护卫舰则担任编队内层防空任务,和编队内的核潜艇一起承担编队反潜任务,如此重任,自然需要更大的舰体和更先进的设备。从目前各大论坛和网络上流传的图片来看,不论是所谓的“灵魂画家”还是CG的侧视图,都纷纷将054B型护卫舰的舰体定位于5000吨级左右,而这一吨位,已经超过了曾经的“中华第一舰”—052型导弹驱逐舰。更大的舰体,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动力,原054A型护卫舰装备的柴油机已经远远无法满足054B型护卫舰的需求,毕竟,054A型最大航速只有27节左右,这已经严重限制了作战能力的发挥。因此,054B型必然会要求更强劲的动力,而柴油机的潜力在已经被挖掘到极限的时候,就势必要上燃气轮机,由1燃+2柴,构成柴燃交替(CODOG)或柴燃联合(CODAG)的动力模式,正因为此,在网络流传版的054B型护卫舰示意图上,均出现了两个烟囱,而这恰恰是双动力系统的标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军近年来成果不断的综合全电系统,将会首次应用在054B型护卫舰上,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将整舰的电力综合应用,还将综合射频系统、通讯系统整合在一起,未来还有可能整合加入电磁炮和电磁近防系统,而这不仅仅是跨越式的,还将是划时代的。
&科技讯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 19号中国下一代远洋多用途护卫舰性能如何?
中国下一代远洋多用途护卫舰性能如何?
老贝尔说军事
随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步伐加快,中国海军新一波的造舰热潮来临,国产航母和万吨级驱逐舰055型导弹驱逐舰相继下水,作为未来航母战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国下一代远洋多用途护卫舰的信息也扑面而来。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在8月末的报道称,“054B”大型驱护舰初步设计已经完整,就差最终签署合同开工建造了。对于中国下一代远洋护卫舰的具体代号我们暂且不知,作为054A的继任者,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054B护卫舰。本期小编根据054B的作战定位推测其性能数据如何。要理解下一代远洋护卫舰054B的作战定位,首先需要阅读2015年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其中清楚的写明了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的转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海防御,远海护卫”。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海军已经发展出由052C/D、054A/056、陆基航空兵、先进常规潜艇和近岸雷达水声网络等系统组合构成了近海防御力量。而作为未来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远洋战斗群,随着一大批新型舰艇的下水,其组成已经很清晰了。作为未来远洋战斗群的组成,002型航空母舰、055型导弹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901型综合补给舰、和新型攻击核潜艇已经相继下水或服役,然而无论是万吨级驱逐舰055还是052D导弹驱逐舰,都是防空型舰艇,海军未来的远洋战斗群还缺乏一款以反潜为主的远洋多用途护卫舰。至此,我们可以大致知道054B型护卫舰的作战定位:远洋反潜骨干力量和多面手。或许有人说目前我们海军的054A可以承担这个任务,然而尽管现役的054A型护卫舰反舰、反潜和防空能力都比较出色,性能均衡,大洋航行性能好,但是054A有很多致命的缺点导致它无法成为这样的角色。首先,054A型护卫舰吨位上还是略小,只有4000吨,垂发也只有32枚,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只算是勉强够用。护卫舰大型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无论是欧洲还是其他海军发展的护卫舰吨位都已经达到6000吨以上。其次,054A的动力系统是柴油动力,28节的航速偏慢,在未来无论是作为航母的外层护卫舰还是055这样旗舰的护卫舰来说,很难跟得上整支编队全速30节的活动节奏。此外,目前054A使用的雷达系统是机械扫描的海鹰S/C型雷达,缺乏中小型相控阵雷达。对此,小编进行大胆推测,首先054B的舰体将是新设计的新一代远洋护卫舰舰型,而不是054A的简单放大拉长,054B的满载排水量将达到6000吨以上,可装载更多的燃油及弹药,自持力和续航力有了很大提高,符合当今世界护卫舰向大吨位发展的总趋势。054B采用高度隐身化设计的船体,舰体折线处理相较于此前的054A型更加整洁干脆。054B很可能采用类似055驱逐舰的一体化隐身桅杆,从舰首单纯的延伸到舰尾,倾斜的上层建筑连续封闭,各种装备设施收纳到舷墙内或以舱门遮蔽,隐身性能进一步提高。舰体外飘明显,横向剖面为深V型,长宽比较小,以适合远洋航行。这种舰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减少舰艇航行时的阻力,使航速有一定的增加。动力系统方面,054B将采用新一代综合全电推进技术,而且是马伟明院士口中一步到位的‘中压直流’技术。此外动力装置选择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而不是054A型的柴油机动力装置。由于中国的QC280系列和更小的QC140系列燃气轮机已经成熟,使得能够让未来的护卫舰也可以采用这样主流动力模式。可以推测054B的航速将达到30节以上,航程6000海里以上,可以伴随航母远洋作战。雷达系统方面,054A型的机械扫描式平板相控阵雷达必然会升级为欧洲主流的“小四面盾”的整体式桅杆,054B将采用新一代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之前054A型没有安装类似的装备主要限制还是在吨位上,而054B将没有限制。而作为054B的主要作战任务,054B将采用强大的综合声纳探测系统,包括舰首配备低频舰首主/被动声纳探测系统和舰尾低频主动/被拖曳阵列声纳探测系统。垂发系统方面,054B的垂直发射装置数量上还是32单元,不过将抛弃过去054A采用的垂直发射系统,而是采用与052D和055使用的的大型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海红旗16B防空导弹、反潜助推鱼雷、巡航导弹等弹种。火炮系统方面,054B远洋护卫舰将采用一门新型的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取代054A上的76毫米舰炮。火炮的外观采用了隐形设计,棱角分明,可有效减小舰炮的雷达反射截面,火力将进一步提升。054B型舰中部还装有2座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该炮是中国研制的一款11管30MM加特林式速射炮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装有11个炮管,2个弹舱。一次能够锁定40多个目标。最大火力为每分钟11000发,即每秒约166发,可对多批次目标进行持续攻击,不仅可对空中目标进行攻击,还可以打击水面舰艇,可一炮多用。反舰导弹系统方面将采用两座四联装鹰击-18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布置于舰体中后部,采用隐身化设计,该导弹采用双速制,在匀速巡航阶段,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飞行180千米,燃料耗尽后,涡喷发动机再次被抛离;分离出来的前部弹体是一个独立的“小导弹”,该导弹采用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飞行速度可达2.5-3倍音速,航程达到40千米,其重达300KG的战斗部足以击沉一艘大型舰艇。054B的反潜武器系统由多层次的武器系统组成,近程反潜为2座3联装改进型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系统和舰艏两座6管反潜火箭发射器组成,每座各弹24枚,可攻击20公里处400米深潜艇。中程反潜为新型的反潜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的方式。远程反潜由两架直-20反潜直升机担任,该机装有搜索雷达、多普勒雷达、敌我识别器,内装声纳浮标、磁探仪、鱼雷、深水炸弹等。防空武器系统方面,近防系统为2座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和位于机库上方的HQ-10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使用24联装构型。区域防空采用垂直发射的海红旗-16B型防空导弹,该导弹射程达70公里,作战目标为战术飞机、反舰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最大飞行速度为4马赫。054B将采用双机库设计,搭载两架10吨级的直-20反潜直升机,此外,054A型护卫舰已经搭载S-100无人直升机,054B也将搭载S-100无人直升机或国产无人直升机。S-100是一种能在小型舰艇上部署操作的轻型无人直升机,机体采用轻量、高强度的碳纤复合材料制造,机腹下方的主承载区能搭载约50kg,通常装置一座日/夜间光电侦搜系统,携带25kg承载时能滞空约6小时,并能以100节(185km/hr)的速率巡航。综上,054B远洋护卫舰是一款反潜为主,防空为辅的多用途远洋护卫舰,不但可以作为航母战斗群的反潜骨干力量,还可以担负起海上交通线的的护卫任务,是海军里面的多面手。在未来它的服役将取代目前的054A护卫舰,完善未来远洋作战群的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老贝尔说军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了解最新军事新闻
作者最新文章揭秘:中国下一代护卫舰即将开工!
揭秘:中国下一代护卫舰即将开工!
在日前举行的兰卡威防务展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展示了多款舰艇模型,其中一款4000吨级的护卫舰模型颇为引人注目。根据中船重工提供的信息,4000吨级护卫舰全长135米,舰宽16米,吃水4.4米,排水量约3850吨。动力装置为四台16PA6STC柴油机,最大航速26节。然而,从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这种4000吨级护卫舰不大可能是054B护卫舰的模样。首先,中国海军的体系化越来越完善,舰艇编队开始以航母为核心,驱逐舰和护卫舰主要承担航母的护卫任务。更重要的是,4000吨级护卫舰装的四面阵型式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不会太远,而且很多功能也会下降。西班牙的F100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6400吨,接近中国海军的052C型驱逐舰,这样才保证了其装备的SPY-1D雷达性能不下降。由此可见,四面阵型式的相控阵雷达只有在大型水面舰艇上才具备远程探测能力和多功能性,在中型水面舰艇上无法有效发挥技术优势,因此中国海军不大可能在054B上采用价格昂贵但探测距离明显缩短的四面阵型式的相控阵雷达。综上所述,中国未来如果发展054B型护卫舰,应该是一种满载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中大型水面舰艇,隐身性能将会更好,雷达则可能采用一维相扫的单面相控阵雷达,动力装置至少采用柴燃交替或柴燃联合,如果能够采用柴电燃联合或全电动力最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奉献军事分析和有趣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中国三体护卫舰已发展成熟,正进军国际市场
中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将三体船等高性能船舶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攻关,并成立了多体船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经历从前期理论研究、到后来模型水池试验等阶段后,我国对三体船的一些重大关键问题如阻力及船型优化技术、耐波性及运动控制技术、结构设计技术等重点探索,特别是根据劳氏船级社的三体船规范等进行了三体船早期的概念性设计,初步得到了船的布局、尺寸及主、侧船体的边接方式等数据,为下一步进行三体船的实际运用打下了基础。
中国海军首款实用化的三体船是917型救生船,它是中国“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协同研发的第一种三体船型高速救援船。作为近海救援船,917型三体救生船可充分发挥三体船速度快、稳性好、甲板面积大的特点。该船列装后作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力量将担负起近海海上搜救、快速救助遇险舰船和失事飞机落水人员等任务,可与医疗救护艇、直升机等平台积极配合,构筑起高效、快速、便捷的近海救助体系。
917型救生船的总体布局比较接近“海神”号,尖锐的船艏配有舷墙,三个瘦长的船体共享一个主甲板及上层建造。上层建筑后部为动力舱,采用成熟的柴油机动力驱动两具喷水推进器,最大航速约25节。动力舱左右各载1艘新型救生小艇,由单臂吊艇架释放。但与“海神”号不同的是,917型船的侧体布置在了后部,而不是像“海神”号那样布置在艇体中部。917型长约60米,宽约20米,排水量约550吨。宽敞的后甲板上设有可供直-9直升机起降作业的飞行甲板。从目前公开的照片来看,可以大致推算其后甲板尺寸为15米×20米左右,这已经相当接近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吨的054A护卫舰的飞行甲板了。
917型三体救生船由中船桂江造船厂建造,共建成3艘:“北救143”船、“东救335”船、“南救511”船,分别部署在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的防险救生支队。中船桂江厂长期负责建造各类70米以下工作船和千吨以内的高速巡逻舰艇,还曾建造过42米级侧壁式气垫运输船南交86号和47米级铝制穿浪双体客船“海峡”号,对于建造这类非常规构型的小型舰艇也算是驾轻就熟了。
2012年,当建造中的917型三体救生船首船曝光时,瞬间引爆网络,国内军迷纷纷猜测这会不会是国产版的“濒海战斗舰”,然而最终建成服役的时候,其总体布局和简单的火力配置却让人大跌眼镜。空荡的前甲板上只有泊系设备和卷扬机,仅在舰桥前方的阶梯平台上配有一座H/PJ14型单管30毫米舰炮,由舰桥上的光电火控系统负责观瞄指挥。
三体救援船的成功尝试不仅仅提供了可靠的近海搜救能力,也给规划中的新型护卫舰项目提供了实用经验。实际上,此次展出的中国三体护卫舰其实并不是中国第一种三体船型设计的作战舰艇。早在本世纪初,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就曾以中国海军下一代护卫舰为背景,针对三体船在军用作战舰艇实际上运用进行了先期的研究。
可惜的是,由某所提出的一型舰长超过140米,宽度超过30米,排水量达到4000吨,可以执行反舰、反潜、防空作战的多用途导弹护卫舰设计方案在中国海军新一代主力护卫舰选型竞标中落败。这主要是海军考虑到国内此前从未建造过三体船,直接建造这样一型三体作战舰艇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做出的抉择。而在这次竞标中成功的方案,就是日后在中国海军阵容中大放异彩的绝对主力——建造数量多达近30艘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
此后,这款三体护卫舰方案虽然偃旗息鼓近十年,但是国内对于三体船的探索始终没有放缓脚步,包括建造前述的917型三体救生船,我们可以把她看作是中国海军建造的先期试验船对相关方案进行早期的验证,以便为今后的作战舰艇运用打下基础。而沉淀几年后,中国的三体护卫舰再次亮相阿布扎比!
从目前公开的模型和展板数据来看,这已经不是一款概念设计,而是已经完成了完整的舰船设计,并提出了相关的核心数据。据展板资料显示,该型舰全长142米,舰员数100人,排水量2450吨,比起中国海军现役的主力护卫舰吨位略小。其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0~35节,这一航速指标大大超过中国海军现役的056和054A系列护卫舰。
在保证单船体长宽比较大的前提下,新型三体护卫舰的船体总宽度却较大。32.6米的全宽远超同级别护卫舰,这使得其拥有很宽大的双机库和停机坪,可以运用中型甚至13吨级的大型舰载直升机。目前中国海军的主力驱护舰(052C/D型驱逐舰与054A型护卫舰)通常只能搭载一架俄制卡-28型中型反潜直升机或一架4吨级别的国产直-9系列反潜直升机。
除三体船优势外,新型外贸型三体护卫舰的隐身性能也十分优异,其舰艏采用高速穿浪船型,干舷有明显折线一直延伸到舰体中部。舰体结构表面过渡连接处多采用钝角或圆角设计,并将绝大部分的舰载设备都布置在舰体内部。整个船体前部直到舰桥,除1门隐身舰炮和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外,没有任何凸出结构,极其简洁干净。
船体中部为内倾隐身船楼,船楼顶部是一个将大多数雷达、通信天线和传感器装置集成在内综合隐身桅杆。新型三体护卫舰的搜索雷达相较于054A型导弹护卫舰有了更多的改进,不再使用382型频扫三坐标雷达,出现了令人期待的“小盾”——新一代单面相控阵雷达,这也是新一代西方先进驱逐舰的标准配置。此外,该舰的船楼高度明显比现役主流护卫舰低矮得多,这将显著减小其前向雷达反射投影面积,对于缩减RCS信号极有好处。
武器装备方面,该型三体护卫舰配备了一门H/PJ-26型单管76毫米隐身主炮,射程15.5千米。另外有2门H/PJ-12型7管30毫米近防炮,可以打出每分钟4200发的弹幕。机库上方还有2座726-4型多功能干扰装置。值得一提的是,该型护卫舰还装备有32单元的垂发装置,在主桅前有2套AJK-16型防空导弹系统的照射雷达,这证明了该型舰装备的垂发装置即AJK-16型,将配备海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
海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中国第三代中近程的防空导弹,装备大中型驱护舰,用于中近程区域防空和自卫反导作战,主要拦截反舰导弹和飞机类目标,具有良好的装载适应能力,采用垂直热发射技术,具备全方位快速拦截多目标能力。最大飞行速度为2.58马赫,有效射程为1.5~-40千米,有效射高为10~25000米,这是中国第一次表明将出口该级别的舰载防空导弹。
上层建筑中间凹处设计的是两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从其发射架外观上来推断,应是国产的“鹰击”-83系列导弹。据最新资料介绍,“鹰击-83”导弹的增程型射程已经超过了200千米。在反潜能力方面,该舰装备了新型主/被动声纳系统,舰体两侧有三联装324毫米轻型鱼雷发射管的盖板。如前所述,该型护卫舰拥有双机库,可以搭载两架中型反潜直升机,而直升机库的数量和停机坪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舰艇的反潜作战能力。
动力系统方面,展会资料显示,新三体护卫舰采用了“柴油机驱动舰艇推进系统”,这表明它可能采用了综合电力推进系统(IPS)。目前国产电力推进系统已经用于海监船、半潜船等,这也是第一次在出口型舰艇上面采用,这是国产水面舰艇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从模型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该舰采用了喷水推进系统而非一般的螺旋桨推进。事实上在之前的917型三体救生船上,喷水推进系统就已经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喷水推进系统一个特点就是高速性能好,回转半径小,机动性能好,结构简单、振动小,能有效减少噪音。将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和喷水推进系统相结合,能让国产新一代高性能护卫舰具备较好的高速性能和机动性能。展会资料显示新三体护卫舰的巡航速度为25节,而普通船型的驱护舰巡航速度大多在15~18节左右。最大航速的意义一般是舰船航速的瞬时性,而这个巡航速度数据的意义在于持久性,意味着新三体护卫舰可以以高航速跑得更久更远,多达数千海里。
我国的新型三体护卫舰已经发展成熟,正在向国际市场推广,已经引发海外用户的浓厚兴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护卫舰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