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都富可敌国了,为什么还要每年先借几十亿美元俱乐部

  海外业务开始刺刀见红,外汇管制跟着愈发严格,现金充足如腾讯阿里,每年也都要跟银行借几十亿美金弹药。
  北京时间3月10日,汤森路透旗下基点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N)正在与银行洽谈一笔50亿美元的新贷款。这笔“子弹式贷款”的还款期限是5年,主要用于一般企业目的,包括再融资。一名阿里巴巴发言人不予置评。
  北京时间3月8日,汤森路透旗下基点报道,三位知情人士称,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控股(0700.HK)正在与银行洽谈筹贷至多20亿美元。腾讯正在以俱乐部形式筹集这笔贷款,同样是“子弹式贷款”,并且还款期限同样是5年,主要用于一般企业目的。腾讯未予置评,负责协调的花旗银行拒绝置评。
  其实说到贷款,早在2013年和去年,阿里就曾先后获得了80亿美元和30亿美元的贷款。而在过去的九个月里,腾讯也已经通过两家银行获得了79.4亿美元的贷款。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产生了自我怀疑:
  “BAT竟然这么缺钱?大厂福利好都是骗人的?”
  来来来,我们先看看BAT的最近的财报:
  (2016年第三季度)
  可以看出,腾讯和阿里2016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美元和11亿美元。换算下来,一年的净利润大概在50亿美元左右。对于盈利能力本就不强的互联网行业,这个成绩是很棒的。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时期的华为,净利润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况且,如今互联网市场竞争那么激烈,腾讯和阿里除了自己的主业外,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扩张,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看到这里,你可能依旧有疑问:腾讯、阿里的现金流明明很多、很正常,即使加上常规投资也应该足够用了,为什么还要贷如此多的款?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去年一整年,腾讯和阿里的投资案例:
  所以,即使是马化腾和马云,也有这俩地主买不起的“地皮”,贷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为了巩固自己在互联网第一梯队的地位,腾讯和阿里必须将自己的触手伸出去,扩充版图。但究其疯狂收购、投资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怕死”。
  BAT一旦跨行业收购或者投资,媒体总是喜欢对外宣称是“布局”、显得BAT一副运筹帷幄,人定胜天的模样。但事实上,互联网企业的寿命平均只有2年,它们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为了“延年益寿”。
  所以说,已经度过“成年礼”的阿里和腾讯简直称得上“高龄”了。而且过去十年好多大公司被科技变革消灭。比如被Netflix干掉的巨头Blockbuster,苹果干掉了BlackBerry,被亚马逊干掉的Borders书店等等。以至于现在,大家预测到了2027年大部分标普500公司都要重新换一遍。
  没有人能确保10年后,BAT是否还会存在,包括三位大佬。
  马云:“大家都觉得BAT了不起,十年之后我们未必在,也许两三年格局就会发生变化。”
  李彦宏:“在2013年、2014年百度转型不顺利的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在想,我是不是真的完蛋了,我是不是就被移动互联网所淘汰了。”
  马化腾:“腾讯如果没有微信,可能面临一场灾难。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
  BAT拼命收购、投资,扩充自己的版图,为的就是让自家的护城河越来越深,自然而然,其需要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多。而就在一个月前,收费科技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中国最有价值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在寻求通过发债或贷款筹资逾30亿美元,为海外扩大提供资金。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掌控的公司,旗下最著名的产品是用户数超过4.5亿的支付宝。腾讯、阿里都富可敌国了,为什么每年还要向银行借几十亿美元?
仅在2016 年,BAT合计美元贷款就超过百亿,其中包括百度的20亿美元、阿里巴巴的30亿美元、以及腾讯的
65亿~75亿美元。而进入2017年,腾讯正在与银行洽谈20亿美元的贷款,阿里巴巴则谈的是50亿美元的贷款,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些巨头都纷纷借钱?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阿里巴巴和腾讯找银行借的都是“子弹式贷款”。根据早前金融之家在一篇文章的解读,「子弹式贷款指的是在到期日时要一次性还清全款,而非分月、分季式还款,一般这种方式多用于中短期限的贷款。若借款人到期时无法足额归还,便是违约并丧失抵质押品。这种贷款方式的偿还压力过于集中,在违约以前银行很难了解借款房的经营情况,因此对银行而言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子弹式借款最大的优势就是借款期内可以充分动用资金,很显然对BAT这些巨头来说,其实他们并不缺钱,腾讯刚刚公布的新一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净利润400多亿元,即使现在百度经常被吐槽说要跌出BAT三巨头的行列,这家公司一年也能挣个100亿元。
关键的原因在于,如今这三家公司的目标都放向了海外市场,这两年他们在海外进行了多次大手笔的战略投资。他们其实都需要充足的资金。
据茜拉所知,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在目前中国制定的借贷体系中,境外企业比较难在国内贷款,“阿里巴巴、腾讯不属于国内上市公司,基本上国内的债券市场不能以这样的企业为借贷主体。”其二,海外借款、融资也可以使企业使用资金时比中国境内更方便,不用受到外汇管制。其三,阿里和腾讯这两年频繁在海外大手笔投资、并购,需要更多的钱!
其实BAT三巨头借钱并不是因为缺钱,他们三家公司其实一点也不缺钱,只不过因为良好的经营情况,有很好的信用评级,这些能够用较低的利率价格借到这笔钱,这笔钱不管是用在什么用途都完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利用杠杆才是王道啊,没看到有钱人买房都是找银行借钱吗?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腾讯、阿里都富可敌国了,为什么还要每年先借几十亿美元?-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_突袭网
当前位置&:&&&&腾讯、阿里都富可敌国了,为什么还要每年先借几十亿美元?
热门标签:&
腾讯、阿里都富可敌国了,为什么还要每年先借几十亿美元?
编辑:李利平评论:
  海外业务开始刺刀见红,外汇管制跟着愈发严格,现金充足如腾讯阿里,每年也都要跟银行借几十亿美金弹药。
  北京时间 3 月 10 日,汤森路透旗下基点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N)正在与银行洽谈一笔 50 亿美元的新贷款。这笔“子弹式贷款”的还款期限是 5 年,主要用于一般企业目的,包括再融资。一名阿里巴巴发言人不予置评。
  北京时间 3 月 8 日,汤森路透旗下基点报道,三位知情人士称,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控股(0700.HK)正在与银行洽谈筹贷至多 20 亿美元。腾讯正在以俱乐部形式筹集这笔贷款,同样是“子弹式贷款”,并且还款期限同样是 5 年,主要用于一般企业目的。腾讯未予置评,负责协调的花旗银行拒绝置评。
  其实说到贷款,早在2013年和去年,阿里就曾先后获得了80亿美元和30亿美元的贷款。而在过去的九个月里,腾讯也已经通过两家银行获得了79.4亿美元的贷款。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产生了自我怀疑:
  “BAT竟然这么缺钱?大厂福利好都是骗人的?”
我们先看看BAT的部分财报:
(2016年第三季度)
  可以看出,腾讯和阿里2016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美元和11亿美元。换算下来,一年的净利润大概在50亿美元左右。对于盈利能力本就不强的互联网行业,这个成绩是很棒的。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时期的华为,净利润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况且,如今互联网市场竞争那么激烈,腾讯和阿里除了自己的主业外,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扩张,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看到这里,你可能依旧有疑问:腾讯、阿里的现金流明明很多、很正常,即使加上常规投资也应该足够用了,为什么还要贷如此多的款?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去年一整年,腾讯和阿里的投资案例:
  所以,即使是马化腾和马云,也有这俩地主买不起的“地皮”,贷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为了巩固自己在互联网第一梯队的地位,腾讯和阿里必须将自己的触手伸出去,扩充版图。但究其疯狂收购、投资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怕死”。
  BAT一旦跨行业收购或者投资,媒体总是喜欢对外宣称是“布局”、显得BAT一副运筹帷幄,人定胜天的模样。但事实上,互联网企业的寿命平均只有2年,它们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为了“延年益寿”。
  所以说,已经度过“成年礼”的阿里和腾讯简直称得上“高龄”了。而且过去十年好多大公司被科技变革消灭。比如被Netflix干掉的巨头Blockbuster,苹果干掉了BlackBerry,被亚马逊干掉的Borders书店等等。以至于现在,大家预测到了2027年大部分标普500公司都要重新换一遍。
  没有人能确保10年后,BAT是否还会存在,包括三位大佬。
  马云:“大家都觉得BAT了不起,十年之后我们未必在,也许两三年格局就会发生变化。”
  李彦宏:“在2013年、2014年百度转型不顺利的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在想,我是不是真的完蛋了,我是不是就被移动互联网所淘汰了。”
  马化腾:“腾讯如果没有微信,可能面临一场灾难。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
  BAT拼命收购、投资,扩充自己的版图,为的就是让自家的护城河越来越深,自然而然,其需要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多。而就在一个月前,收费科技新闻网站 The Information 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中国最有价值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在寻求通过发债或贷款筹资逾 30 亿美元,为海外扩大提供资金。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掌控的公司,旗下最著名的产品是用户数超过 4.5 亿的支付宝。
  这种大借美元巨款的局面令人熟悉,以 BA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近年来每年的上半年都在向国际银行贷款,而下半年则在海外大肆并购与扩张,当然这个时间标准不是绝对的。
  据 PingWest品玩不完全统计,仅在 2016 年,BAT 合计美元贷款就超过百亿,其中包括百度的 20 亿美元、阿里巴巴的 30 亿美元、以及腾讯的 65 亿- 75 亿美元(收购芬兰手机游戏厂商 Supercell 耗费了其中至少一半)。2015 年及更早几年的情况与此类似。
  这个美元贷款俱乐部有时还包括王健林的万达集团,只是比起 BAT,万达旗下公司海外贷款的额度要更小一点,也没有那么频繁。
  这些大多都是以“子弹式贷款”的形式交易的。子弹式贷款与普通贷款最大的不同是:贷款人在借款期限内只需按月/季度支付利息,而本金将在到期日一次性给付。每月的利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子弹式贷款非常适合发展飞快的公司,以便其短期内进行大额投资并购交易。缺点是到期时偿还压力巨大,而每年都进行子弹式贷款的公司将在 3 到 5 年后每年都需要还给银行巨额本金。
  但是这一缺点对于 BAT 这类公司几乎毫无压力,他们账上现金充足,每家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都在千亿人民币左右的规模,业务板块多样,预期收入和利润也很高,几乎没有违约风险。贷款到期时,BAT 有不少方式可以轻松还款。
  但子弹式贷款的优点却是 BAT 们非常需要的。
  中国互联网公司近年来出海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业务还是资本,BAT 全面铺开了海外的摊子,投资并购了各种技术、游戏、媒体公司。不仅如此,第二集团的滴滴出行、美团点评、小米、今日头条也纷纷在东南亚、中东、南北美洲等地进行贷款(融资)――投资(并购)的成套动作。
  一方面,海外并购对美元的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一般来说,银行的美元贷款利率都比人民币贷款利率要低很多,利息便宜;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换汇过程的复杂与外汇管制的收紧,中国公司存储丰沛的人民币现金越来越难换成美元参与到国际化中。
  上个月 8 日,也就是蚂蚁金服新一轮借款的时间点,中国外汇储备 5 年来首次跌破 3 万亿美元关口,虽然降幅已经是 7 个月以来最小的了。中国外汇储备在 2014 年 6 月曾达到 3.99 万亿美元的峰值,但此后央行两年来用了 1 万亿美元外储来防止人民币过度贬值。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外汇管理局 1 月曾表示,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确保现有规则得到遵守。但同时外管局补充,真实和合规的汇兑和跨境收付不会受到影响。
  2017 年截止目前,阿里的 80 亿美元贷款(包括蚂蚁金服的 30 亿美元)暂时领先于中国互联网的其它竞争对手,可以预见,今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将很可能在国际并购上有大手笔的交易。
  一名接近蚂蚁金服的消息人士曾对 PingWest品玩说,国际银行们仍然很愿意借钱给蚂蚁金服。
  与此同时,这也暴露了中国公司国际化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与国际互联网巨头们不太一样的是,由于享受着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福利,中国公司们的主要业务和收入都局限在中国国内,没有一家的海外收入能撑起规模。这是必须承认长期存在的事实。
  但近年来中国公司对内对外都越来越频繁强调国际化的重要性,在招聘、业务、资本等各个层面推进国际化布局。也正因此,美元贷款的需求持续走强,BAT 每年开年先向国际银行借个几十亿美元的情况还会持续个几年时间,甚至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加入到这个贷款俱乐部当中。
  正在进行时
  大健康产业总裁研修项目(总18期)
医药医疗大健康产业总裁高端研修项目是专为具有全球和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定制的高级课程。传播最新全球经济趋势和政策,最新管理思想和方法,为21世纪中国培养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已先后开班18期,10000余企业家入班学习。上课时间:4月7--9日。
  本中心主要做产学研,对医药、大健康产业管理和医疗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希望能产生积极作用的学术影响,行业政策影响,在这个巨变的大时代,为国家及整个行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有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与资源整合。清华医药班全国各地医药、医疗、大健康行业有一万多学员,拥有全国行业强大资源,愿意为学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尽一份教育和思想力量!
  中心培养行业精英人才梯队的在职教育培训项目:
  1.医药器械行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项目
  2.医药大健康产业总裁高级研修项目
  3.连锁药店卓越领导高级研修项目
  4.连锁药店运营总监、采购总监研修项目
  5.基层医生实用培训项目
  6.乡镇卫生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7 TTT金牌讲师卓越高级研修项目
  8.运用高校人才和科技合作大健康产业园,推动成果转化。
  咨询电话:010-更多精彩 >>>您现在的位置: >>
腾讯、通博娱乐都富可敌国了,为什么还要每年先借几十亿美元?
一名接近蚂蚁金服的消息人士曾对 PingWest品玩(微信公众号:wepingwest)说,国际银行们仍然很愿意借钱给蚂蚁金服。
与此同时,这也暴露了中国公司国际化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与国际互联网巨头们不太一样的是,由于享受着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福利,中国公司们的主要业务和收入都局限在中国国内,没有一家的海外收入能撑起规模。这是必须承认长期存在的事实。
但近年来中国公司对内对外都越来越频繁强调国际化的重要性,在招聘、业务、资本等各个层面推进国际化布局。也正因此,美元贷款的需求持续走强,BAT 每年开年先向国际银行借个几十亿美元的情况还会持续个几年时间,甚至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加入到这个贷款俱乐部当中。
题图:Roman Pilipey/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亿美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