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军服是德军的军服究竟有几种

优雅却冷酷的恶魔?二战德军军服!
二战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很多的改变,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还有就是大量新型军装的出现,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二战中的军装,很多军迷应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德国人的军装。只讲服装不问军事,刨去其他的观念,就军装来说,德军军装确实帅气无比,英气逼人。
希特勒说过:军服一定要帅,这样年轻人就会义无反顾的投军效劳!
它的设计者“雨果.波士”,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德国服装品牌BOSS的创始人。几乎所有的德军制服都是由BOSS制作。这也是BOSS的一段“黑历史”,其实许多品牌也都有这样的“黑历史”,这也许是当时的大环境所致。
以军队立国的普鲁士以及整个日耳曼民族,其民族性格的基色便是军人。1717年,普鲁士王国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为往后普鲁士高素质的军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军阵中尤其要求纪律、要求整齐划一,这也就注定了军队并不是很需要个性和独立的思考,要的是服从。统一的制服是“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的最好体现,对制服精益求精的追求也就不难理解。
德国二战时军装美观服装设计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立体剪裁、合体收腰,以体现男性身体力量美感
2、勋章配饰纹饰精美繁多,比例协调,全面体现佩戴人的身份阅历,以增强军人荣誉感
3、用料扎实、做工优良,配色得体大方
根据当时德国的报道,很多青年入伍参加,为的就是能得到一套漂亮的制服。
当时德军的作战地域广阔,从北非的沙漠一直到挪威的森林,都分布着德军的作战部队,因此所需要的军装种类之多是不难想像的。
部分纳粹德国军服
这些只是一小部分!
这种立体剪裁军装感觉跟订制西服差不多的,整体非常贴身,穿上会迫使身体姿态端正。但是由于非常贴身,这种衣服不适宜剧烈活动。
二战中德军军装的一大发明就是迷彩服的使用,但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迷彩服早期只有伞兵和党卫军配发较多,到了1942年,战争后期才装备人数最多的国防军,但是国防军的迷彩服种类比较少。
党卫军的迷彩,是不是觉得瞬间就没有那身修身军装好看了?看着不是有点像德斑迷彩啊?
很多人认为德国现役斑点迷彩源于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党卫军的M1944型迷彩,其实不然(瑞士军方采用的92式迷彩才是44型迷彩的现代版),德国现役斑点迷彩的真正起源是1970年代末荷兰国防物资研究中心的一个军用服饰研究项目。
德班迷彩也是一代经典之作!不少军迷都会购买。
今天的战史研究者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军军服,依然难掩称赞之色。它就像一株妖艳的罂粟,魅力非凡却含有剧毒,总给染指它的人带来“厄运”。
生活就是一场需要热情战斗
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热血的军事世界!
来源:CQB军迷装备,微信id:CQB-Sport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现代各国军装都不如二战时期德国军服漂亮 德国军服漂亮吗?如果是,为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的位置: 》
为什么现代各国军装都不如二战时期德国军服漂亮 德国军服漂亮吗?如果是,为
为什么现代各国军装都不如二战时期德国军服漂亮
漂亮”,工业文明厚重,产品质量精细度叹为观止,所以作为工业产品的军装,也无不透出“精致”!综上:1,因为,一种文化的先进或受到普遍追捧,二是苏联军装,前者之难看,恐怕也是近现代各国军队中首屈一指、德国军装,就是建立在普鲁士军事贵族意识形态上产生的;5,是一个主观感受,离不开欧洲骑士文化,美国取胜独霸,现代各国军装美式风格影响最深、威猛,有“贵族”气;4、现代各国军装的基础是从16世纪,德国的工业发达,普通士兵的都像现在军官的,就是骑士贵族审美文化的影响;3、德意志第二帝国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该国经过普奥,普鲁士军事贵族文化与精神是德国军队,这种文化审美下的产物,也变得“美观”;6、德国民族,独冠群雄,成为中国,你可以看靠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军装,后者也很难看,但还算实用。二战后,随着德国战败、日本等后期近代化国家的样板,热兵器战争开始初期、普法两个欧洲近代最重要战役。二战时期德国军装,与现代军装相比以及与当时列强军装相比,统一了德意志,建立帝国、严整军容等息息相关,严谨、求实,确实有型。我个人认为,二战德国军装的漂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尤其是德国陆军的思想与文化基础,从欧洲列强军装逐步衍化过来的,适用于火气时代战争需要;2、近代欧洲军装。同时,因为科技引领,因此,军装肃穆,与其辉煌战绩、卓越战斗力、深厚军事思想、德国陆军在近代。可见,有时“美”与“丑”都有胜王败寇的因素,因此,很“帅”,美式军装中有很多技术内涵,很多现代标准、刻板、精密,二战德国军装确实独冠欧美列强,最强有力的反面对比一是当时的日本军装
漂亮”,工业文明厚重,产品质量精细度叹为观止,所以作为工业产品的军装,也无不透出“精致”!综上:1,因为,一种文化的先进或受到普遍追捧,二是苏联军装,前者之难看,恐怕也是近现代各国军队中首屈一指、德国军装,就是建立在普鲁士军事贵族意识形态上产生的;5,是一个主观感受,离不开欧洲骑士文化,美国取胜独霸,现代各国军装美式风格影响最深、威猛,有“贵族”气;4、现代各国军装的基础是从16世纪,德国的工业发达,普通士兵的都像现在军官的,就是骑士贵族审美文化的影响;3、德意志第二帝国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该国经过普奥,普鲁士军事贵族文化与精神是德国军队,这种文化审美下的产物,也变得“美观”;6、德国民族,独冠群雄,成为中国,你可以看靠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军装,后者也很难看,但还算实用。二战后,随着德国战败、日本等后期近代化国家的样板,热兵器战争开始初期、普法两个欧洲近代最重要战役。二战时期德国军装,与现代军装相比以及与当时列强军装相比,统一了德意志,建立帝国、严整军容等息息相关,严谨、求实,确实有型。我个人认为,二战德国军装的漂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尤其是德国陆军的思想与文化基础,从欧洲列强军装逐步衍化过来的,适用于火气时代战争需要;2、近代欧洲军装。同时,因为科技引领,因此,军装肃穆,与其辉煌战绩、卓越战斗力、深厚军事思想、德国陆军在近代。可见,有时“美”与“丑”都有胜王败寇的因素,因此,很“帅”,美式军装中有很多技术内涵,很多现代标准、刻板、精密,二战德国军装确实独冠欧美列强,最强有力的反面对比一是当时的日本军装
冬季则采用羊毛布料与人造纤维材料合织。德国军方每年都会出版关于军装定制的书籍,其中将各种制服的基本样式德国二战时军装美观服装设计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3、勋章配饰纹饰精美繁多,比例协调:1,至少是军官的军装,都是裁缝直接上门量体裁衣的。夏季军服采用混纺棉质材料,以体现男性身体力量美感,还有历史上德国军服。而且带的徽章少、立体剪裁、合体收腰、板型尺寸、制作工艺;2,找自己心仪的裁缝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军服。德国上层对军装的重视,全面体现佩戴人的身份阅历,以增强军人荣誉感、配件图片等等详细列出,以方便将官们按图索骥、用料扎实、做工优良,配色得体大方。最主要就是比例好很适合德国人
为什么现代各国军装都不如二战时期德国军服漂亮:
“漂亮”,是一个主观感受。二战时期德国军装,与现代军装相比以及与当时列强军装相比,确实有型。 我个人...
现代各国军装都不如二战时期德国军服漂亮吗?如果是,为什么:
实际上有几方面的原因 1、人种因素,德国人的身材挺拔,腿长,肩膀宽,自然穿起来漂亮。现在的人往往营养...
现代各国军装都不如二战时期德国军服漂亮吗?如果是,为什么:
不是。二战时期德国的军服只是符合个别人的审美,而非所有人的审美。 军装采用的是一种制式服装,透过一个...
有一本书专门描写二战各国军装的叫什么书,看清下面描述再回答谢谢!!!:
二战各国军服图册
谁有二战各国海军军装图片 最好是礼服常服一类的图:
/link?url=fujheHuzVBiUS3aXbY...
二战各国军装,哪套最帅:
/swq/blog/static/13...
二战各国军服,哪国更好看:
德国灰应该不少军迷都喜欢的吧 还有美军后期的迷彩也很好看
二战各国军装,哪套最帅:
美国海军陆战队仪仗队,手持精致的M1步枪,面对无比锋利的刀锋(我以前看过视频介绍,美军这类仪仗队的刺...
网上大家都在看二战德国陆军的军服 哪一款帅到你(下)
二战德国陆军的军服 哪一款帅到你(下)
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然而战争并没有像希特勒所想的那样在冬天到来前结束。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败北,苏德战争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面对俄罗斯的寒冬,德国官兵冻得瑟瑟发抖,因此大衣等冬装在德军东线部队中迅速装备起来。下图的士兵穿着雪地伪装服,里面是一件40式大衣,手套、雪地护目镜和白色头盔都可以保护他在东线可以正常战斗,但他脚下的靴子是夏季皮靴,不能防寒,因此他的脚应该会很冷。这名士兵背上的是苏制PPSh-41冲锋枪,也就是著名的“波波沙”,其强大的火力受到了德军的好评。像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德国也有自己的宪兵部队,用以维持军队纪律,保证命令的顺利执行。宪兵的军服有特殊的袖章、铭牌和军士长肩章,其兵种色是血红色,和陆军的正红色略有不同。在战场上如果有穿着这种制服的人来找你,那恐怕就有麻烦了。下图是德国陆军宪兵的军士长,反光的外套是橡胶制防水摩托风衣,与之相配的是头盔上的防风护目镜。这位宪兵军士长右肩挎的是一代神枪——MP-40冲锋枪。德国还有一支保安警察部队(Sicherheits polizei,简称SIPO),隶属党卫队,主要工作是迫害犹太人及枪杀被占区“多余人口”,理由是“没有多余口粮”。 这支部队虽然名义上叫“警察”,实际上地位和陆军一样。他们的军服是战前制式陆军礼服(铁灰),礼服领章镶在兵种色底上。下图这个SIPO军士长佩的是“卢格”手枪。说到德军,怎么能不提党卫队?党卫队是国防军之外的很大一支力量,除了一般党卫队外,有一支强大的野战军——武装党卫队。党卫队的队徽以两道闪电作为SS象征,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代表胜利。其闪电标志由瓦尔特·赫克(Walter Heck)在1932年设计。下图是战后画家绘制的党卫军形象:上方的是党卫队三级小队长(相当于陆军中士),来自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这名“中士”通过翻出露在迷彩外套之外的上衣领子上的领章来显示他的军衔。右边的是党卫队火炮手,来自党卫队第12突击炮营,这个营属于党卫军的装甲部队。在诺曼底附近被歼灭后,该师在1944秋重建,这名年轻的炮兵就佩戴了新的袖带。这个炮兵穿着野地灰色“特种”夹克,而他的裤子采用意大利迷彩布料制作,这在西线是一种普遍现象。左边的是党卫队代理三级副小队长,来自党卫队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师。他戴着老式M1940式Schiffschen野战帽,身上的M1942式野战上衣和与之搭配的M1943式裤子、帆布护腿和短靴都是当时的标准配备。他佩戴了所在师的袖带、二级铁十字勋章绶带、负伤章和奖给装甲掷弹兵的黄铜色步兵突击章。可见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党卫队的高级军官穿上制服也很精神,下图这位拿着地图的就是奥托·鲍姆,他在1944年7月至10月间曾经当过三个月的党卫队旗队长,在法莱斯战役中他率领“帝国”师成功地突围盟军的重重包围,并因此在1944年9月获得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随着1945年第三帝国的土崩瓦解,党卫队从此销声匿迹,国防军也同时解散,知道1955年才重新建立新的联邦国防军。二战中的德国军服随着元首的帝国梦想,一起被岁月尘封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中国最好用的军迷社区类APP
作者最新文章【图片】为何二战时期德国军服很帅,现在各国的军装都有所不及!【吉林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5,800贴子:
为何二战时期德国军服很帅,现在各国的军装都有所不及!收藏
吉林市贷款公司,免费申请借款,0门槛,在线极速审批!成功借款98%!拍拍贷,分期还款时间长,0担保0抵押!
为啥二战德军军服最帅?一看制作过程就懂了。。。。。。1
1.2为了分析德军服装为什么好看,我们做一个参照:为了公平起见,特地选了身材不怎么好的几个德军军官的老照片,与朝鲜领导人及高级将领的照片做一个对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配饰同为肩章、领章,款式同为四袋猎装、双排扣呢子大衣的情况下,德军的剪裁明显更加合体贴身,而且有明显的收腰的部分,而朝鲜最高领导人及其伙伴们的衣服全都是在身上晃着的,一点也不贴身,根本没有收腰的设计。由此可见衣服合体贴身,收腰垫肩,是德军军装美观的首要原因。历史上德国军服,至少是军官的军装,都是裁缝直接上门量体裁衣的。夏季军服采用混纺棉质材料,冬季则采用羊毛布料与人造纤维材料合织。德国军方每年都会出版关于军装定制的书籍,其中将各种制服的基本样式、板型尺寸、制作工艺、配件图片等等详细列出,以方便将官们按图索骥,找自己心仪的裁缝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军服。德国上层对军装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1.4也不是所有人穿德军军装都好看,上图这位是德军中的亚裔炊事员被俘时的照片,他穿的军装就不怎么好看,衣服皱巴巴的样子也显示出德军军装在作战中无法得到有效保养,打着打着仗也就不好看了。
1.5至于为啥现在的军装不那么好看了,原因很简单:武器太先进了,没见到人呢就已经决定胜负了,你穿的再帅我也看不到,你帅给谁看?再说战场上穿的不能太扎眼,穿太帅也容易被打死。我们来看看目前世界一流的迷彩效果与朝鲜军人的迷彩的对比:可见现代战场不适宜穿的太帅,穿的太帅死得快。(我需要标注一下这里是冷笑话么?因为有观众朋友表示看不懂唉)好了不调皮了,真正的原因会在最后交代。我们先看看德军军装是咋来的。
2.1第二章,欧洲军事服装简史以及对二战时德军军装的影响。
2.2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德国军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就要系统的了解欧洲军装设计的历史。全文比较长,因为我发现要打某些顽固保持错误者的脸,需要认真的把每一寸脸都打肿才行,不然他还会跑过来骂你:你看我左脸腮帮子还没肿呢,你这个打脸的好差劲,啊哈哈哈哈。由于水平有限会有一些疏漏错误,请各位指教。欧洲的文化有三个影响最大的来源:希腊 - 罗马、基督教、北欧尚武民族文化。这三大文化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欧洲的军事文化。PS:这张先用一下……
主要还是为了让年轻人参军
80年专注高端产品,超级环保.可调出33000多种色彩,把大自然带回家.
2.3希腊 - 罗马文化:也可以被看作是南欧地中海地区的文化。这里由于气候等原因,大家都喜欢光着膀子的汉子。又由于希腊 - 罗马的早期都是城邦文化,各城邦之间经常有战争,军队以重装步兵为主,作战战术以步兵方阵为主(这点很重要),骑兵由于马镫还没有发明,只是作为突击机动力量,是重装步兵的辅助。前面说到希腊 - 罗马的汉子喜欢光膀子,这就决定了他们非常崇拜一身健美的肌肉块。如果没有肌肉咋办?特别是上了战场打仗,总要穿点护具铠甲,穿了铠甲后看不到肌肉可咋办?于是古希腊、古罗马都出现了肌肉甲这种人为画腹肌的办法,可见为了摆拍画腹肌这种事情自古就有。第一位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屋大维塑像,据史料记载屋大维并不是很高大强壮,但是肌肉甲一穿,立马伟岸了。这种肌肉甲非常形象的解释了军装的一大功能:显示雄性的力量感。后来的军装,特别是军装中的礼服设计,都遵循了这样的规则。上边图:青铜铠甲;在公元前 (350-300) 年前后,由希腊人制作于亚平宁半岛中属于大希腊的地域;如今,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下边图: 第一位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屋大维塑像,据史料记载屋大维并不是很高大强壮,但是肌肉甲一穿,立马伟岸了。
3.1另外古罗马大致分为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在延续千年的历史中,罗马也有许多其他款式的铠甲出现。我们最熟悉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铠甲。比如此段段尾这种。前面这位挂着很多圆形金属章的百夫长穿的是类似鱼鳞甲的扎甲。他身后的普通士兵穿的是板甲,这也是欧洲最早发展出来的、大量装备军队的、模块化的、便于运动的板甲。请注意这种铠甲肩部的防护。
3.2根据史料记载,古罗马人比起他们主要的敌人:高卢人、日耳曼人、哥特人等,身材要矮小的多。因此在重装步兵的对砍时,罗马士兵遭受的攻击多来自上部,于是肩部的装甲显得尤其重要。另外护肩也使穿着者的头肩比变大,显得肩宽背阔,也是遵循了军装设计强调男性力量感的展示。这种护肩在现代军装中,也演化为肩章保留下来。近代以软物料制作的肩章最早出现于 1763 年的法国军队,用以识别军官和士兵,作为佩带者的身份标志,并在 19 世纪初拿破仑时代发展出华丽的吊穗肩章(Epaulette)。在同一时期,俄国士兵也开始在左肩佩戴单边肩章,用于辨识佩戴者所属的部队,同时可以拌住子弹袋的背绳。到了 1854 年,俄国军官的制服上出现了用金丝线编织而成的平板肩章,除了显示佩戴者的军衔和官阶,也用作昭显军官的个人荣誉。受俄国影响,普鲁士、法国、奥匈帝国、英国甚至新成立不超过半个世纪的美国也纷纷效仿实行了军衔制,发展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肩章,并赋予肩章各种不同的新功能。从此肩章便在世界各国军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辨识军人的军衔、职务或兵种的符号标志。除了军事组织外,一些准军事组织或类军事组织如警察、消防、海事、保安、救世军、童子军等也效仿著使用肩章用于人员身份辨认。关于肩章,俄国人作为最早的使用者还另有一个小插曲,十月革命时,列宁觉得这玩意是剥削阶级军队产物,就给俄军简化掉了,结果军人很不高兴,直到斯大林时代又恢复了宽大的肩章和立领、大檐帽。上边图: 佩戴被称为 Epaulette 肩章的法兰西共和国骑兵卫队,这种华丽的肩章我们在民国史各位大帅的戎装照上也能看到。下边图: 这幅袁世凯的戎装照也佩戴了这种华丽的肩章。
4.1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虽然有一个名义上的继承了罗马国祚的皇帝和教宗,但基本是各种公、侯、伯、子、男小国林立,特别是今天的德语区的欧洲,一个山头一个城堡,一个城堡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一群公主王子玩童话故事,跟春秋战国差不多。这一时期基督教与北欧尚武精神是欧洲的主流文化。中世纪的欧洲铠甲发展基本是由软到硬的过程。此段段尾这幅图是欧洲中世纪铠甲发展简图,从左开始,第一个是锁子甲,这种锁子甲技术在罗马帝国后期成熟起来;第二张是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主流装备,也就是锁子甲外面罩个布袍,上面印上家族的徽章。锁子甲的结构是一个个的铁环相扣,优点是可以任意折叠跟毛衣似的,穿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活动,缺点是对弓箭的防御非常差,因为箭头可以通过铁环的缝隙穿进来,甚至把铁环顶开。这时板甲就重新出现了。最早是锁子甲外面的关键部位用板甲防护,后来就演变成全身都是跟龙虾或螃蟹一样的板甲加关节了。这样的做法最后登峰造极,使得想要刺穿铠甲变得很困难,于是大铁锤之类的钝击武器大显身手,原理就是铠甲上轮一锤子,把铠甲砸瘪或把人震晕。到了倒数第二张图的时候,板甲的表面出现了很多楞,这是一种加强筋的做法,以便使铠甲在相同的厚度下强度更高,以防被砸瘪。最后那张就不解释了,火绳枪出现了,冷兵器时代开始走到尽头。
4.2中世纪相当长时间内,欧洲铠甲基本上都是由意大利的工匠制造的,这点倒是跟现在的时装和超级跑车有点相似。上边图:这是雄风勃勃的铠甲就是英王亨利八世的铠甲,这幅甲是米兰式铠甲的一种,主要特点是圆弧形比较多,左右根据分工不对称。亨利八世是英国铠甲国产化的推动者。从这幅铠甲上也能看出,这位国王是非常重视下半身性福的君王。也就不难解释这位国王为什么会因为想要离婚另娶而跟天主教闹翻,进而推行宗教改革创建英国圣公会了。中间图: 这便是哥特式铠甲,是一种骑兵甲,所以脚尖长长的也无所谓。这种甲学习了意大利工匠的丰硕成果,集中体现了日耳曼民族的审美取向。这种甲设计更为轻便贴身,结构也更加适于运动,但是牺牲了部分防护力。这种铠甲真正开始打破了意大利人的技术垄断,日耳曼人终于用上了自主研发的铠甲。下边图: 夹杂点私货,此图是包括马铠在内的哥特式甲,是在下前两年闲着没事自己照着书上照片画的。
4.2中世纪相当长时间内,欧洲铠甲基本上都是由意大利的工匠制造的,这点倒是跟现在的时装和超级跑车有点相似。上边图:这是雄风勃勃的铠甲就是英王亨利八世的铠甲,这幅甲是米兰式铠甲的一种,主要特点是圆弧形比较多,左右根据分工不对称。亨利八世是英国铠甲国产化的推动者。从这幅铠甲上也能看出,这位国王是非常重视下半身性福的君王。也就不难解释这位国王为什么会因为想要离婚另娶而跟天主教闹翻,进而推行宗教改革创建英国圣公会了。中间图: 这便是哥特式铠甲,是一种骑兵甲,所以脚尖长长的也无所谓。这种甲学习了意大利工匠的丰硕成果,集中体现了日耳曼民族的审美取向。这种甲设计更为轻便贴身,结构也更加适于运动,但是牺牲了部分防护力。这种铠甲真正开始打破了意大利人的技术垄断,日耳曼人终于用上了自主研发的铠甲。下边图: 夹杂点私货,此图是包括马铠在内的哥特式甲,是在下前两年闲着没事自己照着书上照片画的。
5.1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时期军装对后来欧洲军装的影响,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贴身显身材。你们想啊,连铁片子都要敲成贴身的的,还要立体剪裁、收腰表现肌肉感,这帮人把铁片换成布片肯定还是要走立体剪裁这条路线。我们来看此段段尾图上的军装,依然是遵从中世纪以来的贴身剪裁的风格,衣服是完全贴在人的身体上的,并且有收腰,将整个人的腰线上提,以显示身材高大。胸前是双排扣,这一点在后来的军装中大量应用,尤其是礼服更是用这种双排扣居多。现代西服的双排扣也是从这里出来的。军装上的硬质衣领,是中世纪铠甲护颈的演变,这时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防护作用,但这种领子使人的脖子显得更粗壮有力。穿过西装的人都知道西装有垫肩和胸衬,这种设计是来自军装的同样设计,目的也非常简单,与罗马的肌肉甲作用一样,也是为了显得胸肌发达、肩宽背厚。这是生活在 1688 年—1740 年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
5.2这里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欧洲军装的最大特点:合体贴身、体现男人力量感。这就是欧洲军装设计的核心。只不过德国人把这个事情贯彻的比较彻底。提到合体贴身,我们必须要提“立体剪裁”这个概念。此段段尾上边图中就是电影中德国军官订制军装的剧照,这应该是裁缝量完尺寸后第二次给穿着者试版型,此时的衣服只是几个基础布片的简单缝制半成品,这一次试衣后再做修改。现在的西装高级订制都要经历这一步骤。至于什么是立体剪裁,其实是与平面剪裁相对的。立体剪裁是直接在人体模型也就是人台上做纸样打版。此段段尾下边图便是。
5.3此段段尾图中这种打版方式与欧洲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时期的日耳曼窄衣文化有一些关系,大概在 13 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立体剪裁方式。关于哥特文化,也就是属于北欧尚武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欧洲中世纪的服装风格基本分为 5-10 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 世纪的“罗马式时期”、13-14 世纪的“哥特式时期”。中世纪服装的最大特征是:基督教文化的强烈影响,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的矛盾现象。从服装形态上看,中世纪复转从古罗马南方型宽衣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歌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文化。从此,西洋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进入追求三位空间的立体构成时代。
6.1以上便是欧洲整个军事服饰传统的大致情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德军所继承的普鲁士军装传统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前边提到的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呢?他有个外号叫“士兵国王”,一辈子是个军装控,一辈子都在琢磨着怎样让军装更好看。
6.2此部分均转自百度百科: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严厉穷兵黩武的战士国王,他以极其粗暴的军人作风对待臣民,把军事训练的严酷推向极至,创立了“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这为普鲁士日后的扩张准备了坚实的军队和经济基础。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普鲁士军纪严格,校阅军队成了他最大的消遣。1733 年,实行分区征兵制,并强迫农民当兵,提供半数的兵源,另一半为外国雇佣军。他还有一个巨人掷弹兵团:他派人从欧洲各地绑架身高伟岸的巨人,编入一个特殊的掷弹兵团,从北海到地中海整个欧洲身高特殊的巨人都有可能被他骗去或者抢去。身材高大的女人也不安全,常常被收集来与这些巨人配对,以产生下一代巨人。在 1740 年腓特烈·威廉临终弥留之际,当他听到神父布道“人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去”的时候,还能从病榻上挣扎起来说“怎么能赤条条的,我要穿上我的军装”。1709 年普鲁士东部发生鼠疫,人口骤减。腓特烈·威廉一世重新移民,使东部再度繁荣。1719 年,他解放自己领地上的所有农奴,废除世袭租佃制度。他提倡重商主义,发展工业。1717 年实施全国小学义务教育。但腓特烈·威廉一世鄙视学问,他在普鲁士禁止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由于他生活简朴吝啬,又舍不得在经济文化建设上花钱,人称“乞丐国王”。但是,尽管他的登基仪式只花了区区两千银币,他却把 80%的政府财政收入充作军费。在他的努力下,普鲁士的军队瞬间膨胀到 8.5 万人,而且装备精良。由于腓特烈·威廉一世对王太子弗里茨过分苛刻,禁止他接触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反对儿子与英国王室联姻,经常对儿子进行体罚,造成了父子关系紧张。1730 年弗里茨企图逃亡英国未遂,被捕,弗里茨的同伙被处决,自己也险些丧命。腓特烈·威廉一世身高二米有余,体重一百多公斤,平时暴饮暴食,烟瘾极大。他于 1740 年 5 月 31 日在柏林去世,终年 51 岁。他的儿子弗里茨成为国王腓特烈二世,继承了威廉一世留下的强大富足的王国,并将普鲁士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就是德国人为什么喜欢统一制服的核心原因。出于军队立国的传统,德国历任最高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军装的设计,力求让穿军装的人更爽,进而更愿意为自己卖命。
掌权后的铁十字勋章,注意中间加上了万字符。6这是佩戴铁十字勋章的隆美尔。7希特勒胸前的铁十字勋章也是一战时获得的。
7.1实际上二战时期的德国军装与 18、19 世纪前后的欧洲军装比起来,华美程度要逊色的多。由于 18、19 世纪时武器还停留在前装弹滑膛燧发枪时代,大家打仗是排队枪毙式打法,根本不做隐蔽,也就无所谓保护色隐蔽色了,大家都是怎么好看怎么显眼怎么来,以便死也死得体面点,顺便也能鼓舞士气。为了便于现场指挥,这时的军装跟冷兵器时期一样有鲜明的军种识别色。如此段段尾一图所示,这一时期的统帅是在非常接近前线的位置指挥军队的,他穿的好看点让士兵看到士兵就会很欣慰,而士兵穿的颜色统一鲜明,统帅就更容易指挥。这一时代主要以步兵方阵为主要战术,军装越帅越好。所以人固有一死,或穿的漂漂亮亮,或穿的邋里邋遢,那么有钱的话当然要漂漂亮亮去死。如此段段尾二图所示。此段段尾三图是拿破仑战争时代的普鲁士军队:特征是军服以深蓝色为基调,正规军帽徽为白色圆环,后备军为白色十字。禁卫军帽子上有白色环绕线条,领子和袖口有白色装饰物。从左至右:炮兵士兵, Ostpreuss后备军士兵, Westpreuss后备军士兵, 炮兵军官, Schles 后备军士兵, Pomm 后备军士兵, Ostpreuss后备军军官, 后备军骑兵, 后备军号手, 狙击兵。此段段尾四图中,从左至右:Schles 胸甲骑兵团士兵(未着胸甲), 布兰登堡龙骑兵团士兵, Westpreuss 第 1 龙骑兵团士兵, Lith 龙骑兵团士兵, Schles 第 2 骠骑兵团士兵, Leib 第 1 骠骑兵团士兵, 布兰登堡骠骑兵团士兵, Pomm 骠骑兵团士兵, Schles 枪骑兵团士兵, 布兰登堡枪骑兵团士兵。
7.2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幅图,已经很明显的看出后来军装的雏形了。比如经典的双排扣军大衣、肩章、绶带,收腰垫肩的剪裁方式。但是穿的太帅在战场上太扎眼了,尤其是后来武器射程和精度都大大提升后,穿的太帅就容易被打死。于是隐蔽色也就是迷彩的使用开始出现。英国在巴基斯坦沙漠里首先用了近似于当地沙漠的土黄色军装,效果不错,于是各国纷纷仿效,把五颜六色的军装逐步换成了灰不拉叽的样子。一战早期,法国军队由于国内反对装备隐蔽色的军装,认为那样不够帅,于是法军依然穿着拿破仑时代就开始穿的红裤子蓝军装,开战后一冲锋就被当活靶子打死一大片,于是回来乖乖的换了衣服。上边图:这便是普法战争时的法军红裤子军装。下边图:这是普法战争后的德皇登基仪式。可以看到普鲁士的军装大礼服。
8.1再来看一下一战时期德国军装是什么样子的:此段段尾一图中士兵头上带尖的帽子是皮质的,后来换成了此段段尾二图这种 M1916 式钢盔,在二战中又做了改良,继续使用。此段段尾的三图我觉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此时的德国军装已经非常接近第三帝国时期的军装了,只不过由于一战是由各国贵族指挥的一次战争,个别配饰更加华丽和夸张。
8.2这是希特勒与德国一战老英雄兴登堡总统的合影。一战后的德国是魏玛共和国时代,德军开始抛弃了一战时挂在衣服上的繁复的徽章等装饰物,衣服更加简洁朴素。魏玛共和国时代是德国军队最憋屈的一个时代,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德军陆军总人数被限制在 10 万人以下,魏玛共和国成为完全的文官政权,军人的地位被刻意降低了。魏玛共和国的这套军装使用到了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军备,为了迎合德国军队,又恢复了部分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时代的传统,再次修改了军装,又加上了国家社会主义的一些元素,比如帝国之鹰。希特勒执政时配发的军服,增加了四个带褶皱的水平贴带,五粒纽扣替代了之前的八粒纽扣,衣领、标志底版均用暗绿色替代了之前的绿野灰。与魏玛时代的制服相比,制服的下摆更加短,以适合士兵花费更多时间待在机械空间中。这些改动不能说与当时执政者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当时的德国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了机械化军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并针对这一特点对军装做的改动。但是如果说这种改动对德军服装的美观有革命性的作用,那显然是夸大其辞。因为即便没有希特勒,德国人也一直在致力于美化自己的军装,而且一直水平很高。至于说希特勒是个艺术家、画家的说法其实也不必理解的太夸张。当时的欧洲人受到的艺术方面的教育都不错,二战前的德国人几乎家家户户有钢琴。其实丘吉尔也非常喜欢画风景画,退休后一直在家画画写文章,还得了个诺贝尔文学奖。斯大林本身也非常喜欢音乐,丫早年也是在维也纳混过的革命青年,现在的俄罗斯国歌曲调就是在斯大林的要求下创作的,在各国国歌中还是算非常突出的作品。像权力集中的这种政权,其元首大部分都是全能的,比如卡扎菲喜欢设计服装、金正日喜欢拍电影、勃日列涅夫喜欢玩文学……而独裁者周边的人也往往喜欢拍马屁,把领袖塑造成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反正各种人类美好的职业都可以放上。希特勒的确会画画,而且执政后喜欢在这方面发表意见,但是如果只要是会画画的就算是艺术修养爆棚的话,那么每年各大美术学院就不用考试了,随便什么人只要会画画就直接进去上课得了,这实在是非常非常扯淡。
9.1我们再来看看二战时德国的军装:请注意,此段段尾一图这种灰色制服的才是德国的正规军国防军,也是德国陆军最有战斗力、军纪最严明、传统最悠久而且名将辈出的军队。而这种黑色制服的,领章不对称的是 SS 部队,也就是拥有大量脑残粉的党卫军,SS 部队帽子上的骷髅标志是继承自普鲁士骠骑兵的标志。我是不是应该告诉你们,你们觉得时尚时尚最时尚的 SS 部队的大当家的希姆莱其实曾经是个养鸡的?而且长的也不帅哎……实际上党卫军除了屠杀平民比较在行,经营个集中营啦、屠杀个犹太人呀之类的,军事上实在乏善可陈。SS 部队也是一直被德国国防军所鄙视的一帮人。SS 部队从法理上讲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装,而不是德国国家武装力量,因此二战中 SS 部队的战俘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怎么说呢,我觉得对 SS 部队里的小伙子还是应该表示同情,他们也是被忽悠的一帮德国好青年,作战中他们的士气一直挺高。穿着类似于德军军装的立体剪裁军装体验是怎样的呢?身为收藏了少量欧洲冷战及二战时军装的非资深军迷,我的穿着体验是感觉跟订制西服差不多的,整体非常贴身,穿上会迫使身体姿态端正。但是由于非常贴身,这种衣服不适宜剧烈活动。并且由于衣服是依照身体的实际立体形态打版剪裁的,是不容易叠平整的,最好的放置方式就是用衣架悬挂,纯毛呢的材质只能干洗,不能方便的进行水洗。在二战时期的德军 1936 年配发的标准军装,常服与作战服是通用的,甚至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官以及战斗人员还有随身佩戴军功章的习惯,这样的军装显然是不适合当时的机械化作战和野战,尽管二战时德军军装的下摆为此已经做了缩短的调整。对这段理解不能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穿着毛呢的修身西装在泥地里爬来爬去几个月会是什么感受。德军二战时主要装备的军装的优点正好导致了其明显的缺点。
9.2反而是相对宽松的二战时美军军装更加适合现代化作战需求。另外德国的钢盔由于是按照日耳曼人的头型设计的,左右径非常窄,我们亚洲人戴起来很不舒服,我这样的头比较圆的直接戴不上,而美式钢盔就没有这个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立体剪裁的贴身的军装,已经不再是直接用于战场的作战军装了,而是作为常服和礼服继续存在。二战改变了很多东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型军装的大量出现。现代军装的体系中,军装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作战服等,整个军服体系比以前要复杂的多。过去的常服与作战服可以通用,现在却不行了,因为常服不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了,必须要另外有一套作战服,因此在常服的投入上相对以前要少的多。就像齐步走失去了战术意义之后,欧洲的军队就已经不再刻苦练习齐步走一样,对于常服设计投入的精力和人力物力也与二战时和二战前大不一样了。多一套军装带来的军费开支和后勤压力是巨大的。军装是消耗品,有时军人本身也是消耗品,打仗也是要考虑成本的。即便是德国,在二战后期物资匮乏的时候,军装面料中羊毛含量也大大降低,许多贵的工艺材质都放弃了。
10.1之所以我们觉得德军军装显得更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因素,毕竟穿着衣冠楚楚的上阵作战、杀人会给人比较强的心理冲击。这也是为什么 007 一定要穿着订制西装跑去捶人、汉尼拔一定要衣着讲究的去吃人、吸血鬼一定要姿态优雅的去喝人血,这种巨大的反差也是德军二战军装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因此不但要帅,还要帅着去杀人才行。面对穿的帅的杀人者,你会觉得对方是能够完全掌握局面的,甚至不需要特别准备,这种从容感是具备震慑感的。为了适应新的武器和作战环境,皮革、毛呢、棉麻等传统材质逐渐被化纤、PU、凯夫拉等新材料取代,作战服的版式也更为宽松和符合人机工学。如下图的美军单兵作战装备,已经完全基本脱离了欧洲旧有的军装设计思路。你们说这种军装美么?这种军装功能需要已经大于审美需要,我们有些人觉得这种军装美,也是因为这种军装及配套的武器使用体现了一种新的力量感,那就是科技带给人的近乎无限可能的适应能力。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军军服专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