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听闻初学佛法 应修十信心

第三讲:如何听闻佛法
  我们听闻佛法也好,或讲佛法也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清净的心,不自私的心,回向的心。称为“三圣思想”。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即使只念一句真言也很有意义,而且功德非常大。(一) 合格的讲法者  不仅听法者,讲佛法的人也必须具备这种思想。《无垢经》中说,如果讲佛法的人不具备条件,讲法将成为罪恶,就像披着狮子皮的驴一样。如果不是那么多不具格的人在讲法,社会上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神秘的东西。  讲佛法的人还要对自己上师和诸传承上师有恭敬心,对听法者和蔼可亲,具备慈悲和真实的智慧。如果讲法者不具备上恭敬、下慈悲、真智慧,那你讲什么呢?讲法也是罪过。如果讲法者都不具备这些,又怎么能让弟子接受到恭敬、慈悲和智慧呢?也不能给予弟子加持。加持来自讲法者的上师、上师的上师、一直到普贤王如来为止。如果不具备恭敬和接受,不仅不能给予弟子加持,甚至不能使弟子脱离轮回。如果讲法者是为了让自己有名气、让别人称赞有学问,而不基于清净的心去讲法,那就不能使受法者得到净化,不能使受法者解脱。讲法者必须远离这些自私的想法:为得到别人的认可,为别人夸你学问真好,或为了让人称赞你是大活佛,等等。  如果没有智慧,就不能把佛法的要点向弟子做正确的解释,那么受法者就无法对佛法产生认识。再进一步,在他们的相续当中就不能产生出离心。比如弟子不能领会到修行人不能产生贪心、愤怒等等的情绪,只是盲目地听着,觉得真有意思、真神奇。弟子不能对佛法产生一点点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因为上师没有智慧,不能把和我们生命相关的道理解释出来,让大家的相续当中产生真正的认识。  所以讲法的人必须是具格的上师,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讲法的人必须对自己的上师非常虔诚、尊敬和接受,必须经常发愿受法者在精神上得到解脱和净化,要不断不断地给弟子帮助和加持。  我们有一位先驱杰尊当巴日巴上师,他在讲法之前总是要要祈祷他的上师好几遍,才会去传法。具格的上师一定非常尊敬他的上师,一定会用慈悲心给弟子带来净化、赋予他们真正的智慧、让他们在佛法中得到帮助。具格的上师必须以使弟子脱离苦海为目的而讲法,不沾有任何前面讲到的自私的心,比如更高的地位、名誉、财富等等。如果一个讲法的上师不具格将成为披着狮子皮的驴。(二) 听法的景象                                  回页首  今天讲如何看待环境、上师和同修,把这些看成什么样的景象?怎么样让我们产生清净的景象?在怎样的景象中听闻佛法才好?只有我们自心清净才能领会佛法的奥意。我们对讲法的环境、我们的上师和同修都不能按平时那样看待,比如认为道场不过是石头砌的房子、上师和同修不过是凡夫俗子。我们不要按习惯的思维认识这一切。  我们要按具足五大圆满的条件去听闻佛法。听闻法要领会奥意,而且要切入捷径。比如我们把道场想象成西方极乐世界、上师是佛陀、同修的众生都是十方菩萨,或者想成东方琉璃世界或诸佛国土以及菩萨眷属,从而产生真正脱离凡俗的意念。不然我们就不能摆脱习惯的情绪,诸如欢喜、愤怒、怨恨等等,同时也不能摆脱对周边事物习惯性的认知,比如我这个道场是钢筋水泥的比他那个土墙的要坚固而且要漂亮。像这样种种观念和分别将演变为顽固的执着,所以听闻佛法的时候要放下这些观念。就认为这里是西方极乐世界或诸佛国土、道友都是佛国菩萨、讲法的上师是教主佛陀,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清净的景象,这种景象就是吉祥而圆满的功德。  我们讲法上师的本性同佛一般无二,我们也必须这样去认识。大乘密法传承上师的即身就是成就者的样子,他的语言本质就是法意的本质、就是佛的本性,上师是三宝的融汇。上师的身就是修行的成就者,语言是静猛天众本尊所讲出来的,意是一切佛菩萨的来源。所以上师的身、语、意是法身、报身、化身的来源。上师是现在一切佛的代表,未来一切佛的来源,一切佛菩萨本质的体现。  末法时代,众生刚强难化。我们的思想中充满恐惧和怀疑,难以度化,即使面对真正的佛菩萨我们依然怀疑。同时现在的花花世界对我们的诱惑太大了,刚刚有一点点出离心,就被这世界迷惑了,非常难度。  所以我们的上师只能以现代人的形象出现,必须是现代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出现,但他的本质和功德是和诸佛无别的,他的恩德甚至超越佛菩萨。见到上师其实我们就是有幸见到了普贤王如来。这里讲的是上师的重要性,我们对上师的感激以至于超过了对佛菩萨的感激。佛菩萨曾经来讲法,可是法本身不能讲话,要通过上师传达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与法融入,才能成为具备正知正法者。诸佛菩萨无不是因上师而成就悟道。能够领悟佛法真谛,并能通过可接受的方式传递佛法真谛的人,我们就认为他是普贤王如来。  每个听闻佛法的弟子都具有佛性,所依靠的是暇满难得的人身,我们同时遇到了很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因缘。这一切使我们具备了成就的因缘,所以我们以后的结果就是解脱,这个结果毫无疑问。  我们每一个人的佛性同佛一样完美。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净化而解脱呢?虽然我们本质上有解脱的种子,可是在没有发现它之前我们就是众生,等到发现的时候我们就解脱了、成为解脱者。我们虽然生活在混乱的世界中,但佛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佛性不存在污染或不污染。悟到便解脱,反之为众生。  很多的经文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和发现佛性。我们每一个凡夫都生活在各种情绪和烦恼中,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只是自我在作祟,千万不能随着旧习惯走。千载难逢的因缘让我们听到了佛法——解脱之法,为什么我们还要做烦恼的奴隶,而不走上解脱之路呢?我们就像鱼不能抗拒诱饵一样,不能抗拒烦恼为我们设下的陷阱,然后就像被抛在沙滩上的鱼一样受折磨。世间的名誉、地位、财富就是这些诱饵,使我们倍受煎熬,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警醒自己不要上当,这就是修行。能这样想到的时候就是佛菩萨,失掉这念头就是众生,千万不要跟着诱饵掉入陷阱。生活中的种种都是在训练我们,如果你每天依旧不自省,就只能在烦恼中打滚了,你心的相续当中就不会产生解脱了。  就像我在寺庙中一样,我每天听到很多事情,比如某个僧人如何、某个学院如何等等。我都要去听,应该去听。但是如果好事我就高兴、坏事我就烦恼,那寺庙就办不下去了。我必须用平衡的心态对待,知道有好的一面就肯定有不好的一面存在。不可能每一个披上袈裟的人都是悟道的佛菩萨,他们也是众生,他们一定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即使着急愤怒也于事无补,我只能尽力而已。而某一个僧人或这寺庙变得如何,其中自有因缘,我不能改变这一切。如果我听到某一个僧人破戒就发火了,那就没有明白这是诱饵,让我掉进陷阱了。如果我愤怒了,以往积累的功德就一把火烧光了。愤怒就象火一样,它既不能利他也不能自利,没有任何意义。  这么大的一个寺庙,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修行好的人非常多,也有刚到寺庙,对佛法不是很了解,他们主要在扎仓学院里念一些经文。更有一些比较差的,到寺庙多少年了还是老样子。到了任何地方都有不同的人存在。有些弟子对我说:“师父,这社会太复杂了,我想出家。”我说:“你出家也少不了麻烦和烦恼,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麻烦和烦恼,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纯静和完美。只有自心的清净才是完美,从外境是找不到完美的,只有内心的相续完美才行。”就象昨天讲的,我们的同修都是菩萨、地方是极乐世界、上师是佛陀。自心清净了可以不被外在干扰,不然的话去到哪儿都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不过寺里的僧人相对还是善良的,不存在绝对。只有我们的本性——佛性是绝对纯净的、绝对的解脱和净化。除了这以外,都是相对存在的。  短时间来住的人也好,这里的僧人也好,有缘听闻佛法都是在净化自己,但不可能一听到佛法马上就净化了,不可能一穿上袈裟就解脱了。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在做这样的努力。为什么会有寺庙这样一个团体、一个学习的环境呢?就是为了加强净化和对佛法的认识。不然在西藏存在一个问题,信仰变成了一个习惯,但是对信仰却没有真正的了解。包括僧人也必须经过培养才成。在这一带地方只有孜珠寺有佛学院。僧人如果仅仅是一个身份,那没有任何意义,必须把他培养成明澈而善良的人。不是有几间房子,住几个披袈裟的人就可以了,每天到处去念经收供养,这毫无意义,这就是昨天讲的披着狮子皮的驴。让他们了解佛法就是我的工作,一直在慢慢地做。当然这中间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虽然这四个学院的堪布对我都非常尊敬、虔诚,但每个人的思想还是不同,我要做很多协调工作。  首先面对我的上师、佛陀、孜珠山八十位成就者、历代大德的加持,我得到了他们对我的真诚和认可,我不能辜负这一切,必须把寺庙变得祥和,使大家和睦相处。这需要时间、精力和经济。不然总有僧人出去化缘,这对寺庙的影响不好。等把县城里的房子修好租出去,还完贷款后的收入可以改善僧人的生活,那时候才可以用制度管理僧人。不然他们基本的生活都满足不了,我也没有办法,把寺庙稳定下来需要时间。  一个团体就会是这样,可是弘扬佛法必须要一个团体来完成,是一个人的修行不可能达成的。比如我找个山洞闭关就可以弘扬佛法吗?不完全是,我不仅要把佛法讲出去,还要把讲法的人培养起来,要把一个团体培养起来才能使佛法的传承绵延不断、发扬光大、对众生有真正的帮助。现在我一个人可以讲法,到了八九十岁没人讲了,可能那一代人的父母听过我讲法,可他们就听不到讲法了。只有一个严守清规戒律的僧团才能使佛法延续下去。要使僧团中的每一个人都达到要求很难,但必须尽力做到,才能使人们对佛、法、僧认同,才真正有可能为众生提供精神上的帮助。我们的社会向着所谓的现代化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空虚。我们的僧团要弥补这一切,不断地向社会讲解佛法,终有一天人们会突然发现佛法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而且是急需的,他们这么多年从贫困中走出来却依然生活在痛苦中。  我相信以后的信仰会变成理性的信仰,对信仰有真正的认识。在西藏现在只能这样,在内地却不同,人们富裕了都在怀念贫穷时代的快乐。  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修布施、忍辱、精进的人。这是三个修福德资粮的方式。  怎么修忍辱呢?不可能一天到晚在家里关着,什么事都没有。修行肯定需要一个对境让你产生愤怒、一个仇敌使你受到损伤。当存在损害的时候我们才可以产生忍辱,忍辱是修福德资粮最好的方式。一般人不可能真正遇到修忍辱的对境,虽然我们无始劫中树立了很多仇敌,但是不可能在这一世都遇上。如果好不容易出现了仇敌或损害,这是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积累福德资粮的机会。这里面埋藏着真正的福德,要像遇到了宝藏一样的喜悦,要像开发到伏藏一样快乐。就这样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要把以前受到损伤后的愤怒和仇恨转化为感激,甚至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如果没有对境我不可能产生忍辱,虽然仇敌没有这样的心,但客观上让我产生了忍辱,那有一半的功德是他的。这样一来外境的一切都不能影响到我们,随时都处在喜悦当中。  忍辱的时候就是在改变我们以往对世界看法上的习气。我们的对境不可能都是正面的或负面的,如果都是正面的佛陀在世的时候就不用讲那么多的法门,现在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佛经了,因为佛陀也没什么好讲的了。很多佛经是在讲某人是多么恶毒,他的因缘是如何的,佛陀是怎样度化他的。比如阿弥陀佛入世的时候有一个魔叫恰巴拉里,每次恰巴拉里与佛陀敌对的时候,佛陀都是忍辱,并借此讲了忍辱波罗密多。每次出现不同的魔来骚扰的时候佛都产生不同的对治——忍辱、精进、慈悲等等,逐渐把魔降伏了。由于正面和负面的存在,才产生了对佛教正确的认识和方便的讲解。  人们都讲人要有自己的立场,要有是非观念,如果没有的话会被人批评没有原则。那是世间法里的,我们现在讲的是出世法,是大乘菩萨行,就是要淡化、放弃这些观念,因为那是不清净心所产生的,就像“山谷回音”。事物本身没有好或坏的本质,都是你心的反映。如果有一件东西具有好的本质,那世界上所有的人会给它一致的评价,可事实上会有这样一件东西吗?没有。  如果以入世的观点去看,那肯定存在好与坏、道德或不道德,但这只是一种认识,在修大乘出世菩萨行时这些观点就没有必要了、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这样下去还是在轮回中,永远无止境。  其实道德与不道德也仅仅是一种认识,并不存在。每一个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众生都有各自的因缘,你只能调整自己的看法来取得平衡,而不可能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把这个世界改造到符合你的要求从而得到内心的平衡。如果用道德与否的方式看待这世界,只能永远生活在痛苦中,处于无止境的分析当中。况且分析的标准也不是绝对存在,再过一百年也许道德的标准会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只能向内看,从内心深处去修,改变对外在的看法,改变对众生的看法,以前的那种判断和分析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在世间生活离不开道德标准的评价和约束,但仅是对那些连做人都不会的人才需要这些,不然他们连基本的人性都不明白,给他们讲出世法门就像对牛弹琴。这时候还是先要讲世间法,教人学做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让他明白以前的生活方式是多么荒谬——总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麻痹自己来逃避、遇到顺境的时候就变得在麻木中享受,失去了方向,而这又导致再次走入逆境又开始自我麻痹,永远这样下去。这时候需要讲世间法门,建立是非观念。但是,是非中的烦恼也是无尽的,只有出世法才能解脱。  世间法永远不能使我们解脱,必须入大乘菩萨道,有菩萨的行为。就像我们念的皈依经和发心经:我们愿意得到三宝的加持和帮助,从此希望因为我的修行使每一个众生得到帮助和解脱。这时候我们已定下了一个誓愿,为一切众生而修菩萨行。这样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修世间法门,而且要修出世法门。世间法的学习如入海数沙,在出世的观点中这些是荒谬的。不改造内心,外境永远分辨不完。  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在世间法的修行中产生了出离心,得到了真正的福德资粮。有一个大德讲他连续遇到了三次强盗,把他的一切都夺走了,最后把他的贪执和烦恼都夺走了!他非常感激强盗们——我终于离开了世间八法,使我空无一物,快乐无比,同时我成为了最强大、最富有的人,拥有了世间八法狂风所不能动摇的财富。  修大乘菩萨行的人都应该明白生在娑婆的荣幸,因为它方国土的佛菩萨都在赞叹我们这世界,说:“真是羡慕娑婆世界的人!真有福报,他们随时都有修忍辱、精进、布施的对境。在其它国土中财富虽好,但无处布施、无辱可忍”。他们在赞叹我们的对境和因缘有利于修行。(三) 应该抛弃的行为                                回页首(1) 应夺取的缺点  《父母总言》说:“不要作倒扣的瓶子,不要作有漏的瓶子,不要作有毒的瓶子。这三种人是不具备听闻佛法的条件”。  倒扣的瓶子是比喻不专注的人,虽然人坐在这儿可是心不在这儿。他总是在想我公司的事怎么办呢?明天家里来朋友怎么安排?上师讲的东西都听不进去,就像一个倒扣的瓶子灌不进任何东西,即使是甘露是琼浆玉液也进不去。因为他不用心,没有虔诚心去听闻,佛法也不能给他帮助,他也不会对佛法产生认识。佛法的甘露一滴也进不去,在上师面前就像老狗在打盹,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讲的是闻、思、修里的闻。听闻的基本条件就是要专注,佛经中比喻成听到笛声的鹿,即使来了猎人也不能干扰它,甚至看不到猎枪。就是要这样,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也不能影响专注听法。只有这样的专注和虔诚才能使佛法震动我们的耳识,才能有思考。  第二种是漏瓶子,这种听闻的方式也没有意义。这里讲的是只闻不思的听法者。虽然当时听到了,可是很快又忘掉了,像耳旁风一样吹走了,不去思考这佛法对我有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是要得到的、什么是要放弃的。无论听到了多少都不能有真正的收获,无论在上师面前待了多少年看上去还不像个修行人。  第三种是有毒的瓶子。这样的修行人他听到了也思考了,可是他的思想不清净,出发点不对。比如他了解一些佛法是为了出去炫耀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或者是为了地位和名誉。这样的目的就像毒药一样,不是菩萨行为,是非常自私地在利用佛法。为什么比喻成毒药呢?因为即使装进去的是甘露,再倒出来的东西也不能给人们带来安乐和净化。  这些知识在内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能炫耀的、讲大话说自己是菩萨的上师骗了很多人。佛法是非常精细的,要真正领会到、觉悟到是一条非常细微的道路。要明白这一切,不然修行积累的不是功德而是恶业。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处处与佛为敌,佛便用种种方法度化他,后来他出于无奈作了皈依的形式,可内心并未皈依。每天在佛前听法,可是他的愤怒像火一样燃烧,欲望像水一样泛滥,痴心象黑夜一样笼罩着。我们这些人也是,总是想:学佛有福报,可以把我对手的公司收购了;学佛可以消业障,把我的仇人杀了也没事。这就是黑夜一样的痴心,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帮助。  这就是三种容器的比喻,是我们必须抛弃的。(2) 不应取的状态  大圆满法中说:不恭敬、不虔诚、不了解为什么学佛、懈怠、不重视、不自愿、过于松弛、过于紧张、在痛苦中听法,都是不应取的状态。(A)不恭敬、不虔诚  虔诚心是一切的基础。对于佛和上师的恭敬和虔诚是学佛的基本道路,缺少了虔诚,学佛的路也就断了,佛法的智慧和上师的加持都不能得到。虔诚就是真心地愿意接受。如果不愿接受,即使宝藏在父亲手心,儿子也得不到。就象在内地很多大画家大音乐家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儿子就是不乐意,父亲再急也没用。即使在具格的上师身边几百年,如果没有虔诚心也没有用,连一句有用的教法也听不到,在他的相续中不会有一点好的改善。菩提道的根本是佛法,而进入佛法大门的钥匙就是虔诚心,不然只能在门口站着,多少年都不可能进去,门内有多少宝贝和不可思议的东西也不能得到,连看都看不到。大乘佛法中不分年龄老少、财富多少、聪明与否,不管什么样的状态,只要具备虔诚心就有了修行的前提基础。  了解这以后,我们要在自己的相续当中培养虔诚心,观察自己生活在痛苦的轮回中、在贪欲的催化下、在愤怒的火焰中。切实发现这一切以后就会在内心中发起出离心。  要成佛道,佛法是根本的助缘。佛法的内容只有通过上师才能传达到你,如果你不能把上师认定为佛陀的话,上师的法就不能在你的相续当中起作用。以前本教有一位解崩千布,也就是占巴南卡大师(现在孜珠山上的那个悬关洞就是大师的修行洞,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他是本教中非常有名的上师,他有一个弟子曾问他:“我怎样才能具有知识和智慧?”大师回答说:“上师的加持。”弟子又问:“怎样才能得到加持?”大师说:“把上师看成佛陀。”  有了虔诚和清净的心使我也真切地感到这一切。比如我的上师已经圆寂了,可我一直不断地在祈祷他,并把他作为一切加持的来源和一切佛菩萨的来源。我发现无论在哪儿,包括在内地,我讲法的时候哪怕带给听者一点点或一瞬间的喜悦和净化,那一点点的功德都来自上师加持的力量。  当我们已经具备了恭敬、虔诚、清净的心却没有遇到具格上师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恭敬和虔诚的对象是佛法和佛陀及三宝,所以千万不要去诽谤上师。我们并不是要崇拜某一个人,而只是为了得到佛法加持的一种方便,把他想成佛陀。所以即使发现上师不具格,也要珍惜这一段缘分。佛陀讲到:遇到不具格的上师也是无奈,我们虔诚的是佛法和佛陀。佛陀会以慈悲心观照我们,以他的慈悲加持我们,因为佛陀理解你的虔诚,不会放弃你。  以前有一个以打鱼为生的部落,可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湖已打不到鱼了,到了冬天又冷又饿苦不堪言。这时他们发现旁边山上的小庙里有一位修行人,于是部落的首领说:“你们看修行人多令人羡慕啊,像我们这样多痛苦,我们不是亲眼看到了佛国和地狱的差别吗?我们把鱼网和空粮袋供养给他,也去学佛吧!”于是渔民们去小庙中见修行人,说到:“我们生活得非常痛苦,已经有了真正的出离心,希望得到成佛的教法。”结果这修行的人想:这些渔夫的业障太深了,我没有教法能帮助他们。原来这个僧人只是个没有修证的、在小庙中安静住着的凡夫而已,可是又怕渔夫的嘲笑,于是产生了恶念,说到:“我传给你们成佛的教法你们做得到吗?”渔夫们说:“我们的出离心是真诚的,可以依教奉行。”“那好,你们五个人手拉手从山上跳到湖里去。”出乎他的意料,那五个人全然相信他的话,一起跳了下去。因为他们的虔诚和完全的放下,具备了对佛陀、上师、教法的信任,结果真的在空中虹化,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这修行人想,我乱说的教法居然让这些业障深重的渔夫得到了成就,而我毕竟是个修行人比他们的业障轻,我也一样可以跳下去得解脱。于是他准备跳湖,回头又看到了供养,想太可惜了,就把口袋带在头上,渔网扎在腰上,一跃而下。可是由于他给别人讲了错的教法和本身的贪心,死后成了水鸟。那些渔夫由于具有不可思议的虔诚心和清净的心境,所以在错的教法下成佛。看一下修行人的死法,就知道他不可能给别人传授正确的教法。  佛法的力量远比不上众生的业障更强大,所有具格的上师也帮不了不虔诚的弟子,全然没有办法。佛陀也只能怀着慈悲的心看着众生陷入轮回。为什么有些佛经中说“佛为众生而流下眼泪”?如果佛是万能的,不需要再用各个法门去度化众生,也不需要再讲是否与佛有缘,佛便可以用一己之力解脱众生的苦难,世界怎么还会有烦恼!佛陀也没有办法,业障的力量太强大了,只能靠自己消除。善业靠自己积累,恶业是自己造出来的,佛也没有办法转。佛只能以心身存在于世间和有缘的众生接触,哪怕只是非常浅的一点点缘,也要尽力去播撒佛法的种子,让众生有机会悟入佛道。佛陀不是全能的,他要随着众生的业力去显现,随顺所化众生的业力去度化,所以现代社会众生的思想是什么样的,佛陀就怎样随顺显现。  有时候人们问我:“既然你是转世的,那你能不能说清前世的事情。”我说:“不能,只能是有一些潜能的东西不断在学习中被开发出来,不可能前世的记忆就象昨天一样。如果那样我很难再创新,我也不可能给现代人传法,因为我的思想方式是多少年前的了,而现在的众生是不能接受几百年前的方式的。”佛法是无边的,它随顺众生的业力,而业力之强大佛陀在世也束手无策。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多布多德,业力非常深重,在当时没有比他业障更重的人了。佛陀在传法的时候说:“我在这一世无法净化他,但我要坚持到生生世世。”就这样佛陀去亲近他,为他传法三世,但他也只是表面上没有拒绝,而在他的相续中没有接受任何一句教言,更不要说生起一点点的出离心。因为他的业力使他不能产生丝毫的虔诚心和接受心。所以无论佛陀的佛力再大,也不能帮助不虔诚的人,只能靠自己。  上师加持力的大小,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接受者的虔诚度。有一位琼贡上师说:“如果你把上师看作佛陀,可以得到甘露;如果你把上师看作凡夫,可以得到一顿充饥;如果你把上师看作老狗,可以得到狗食。”(B)不了解为什么学佛  我们既不是为了上师在学习,也不是为了道友在学习,而是为了众生脱离苦海在学习。所以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去掉懈怠的思想,由衷地去精进修行。一切听闻到的佛法要把它实践出来,不能违背这些次第严明的教法,要在生活中把法合情合理地贯彻进去。  在西藏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我经常和几个堪布讲:“你们给僧人讲的法必须合情合理,让他们能走出教室可以照着做,不然毫无意义。僧人该怎样还怎样,只是多了几个小时在课堂里呆着,法的甘露丝毫不能影响他们的相续,就像小学生上课学知识。可我们是修行人,我们是学佛人、信仰者,这远远不够,这是非常大的问题。为什么说是末法呢?人们的思想很难理解,不仅是在家人包括我们的僧人也是非常非常难度。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人才能慢慢冷静下来,这太可怕了。现在寺庙的僧人都愿意进城,一休息就跑到城里去。可城里的百姓一休息就跑来绕山。这是怎么回事?老百姓都来了,可僧人都走了。完全颠倒,为什么?因为他们听到的佛法仅仅是一些词藻,完全没有进入思想,甚至连语言都没有记住。这不是一两个寺庙的问题,全西藏全佛教界都存在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佛教变成了知识性、文化性,可对宗教这是不完全的。”  听闻佛法的时候,六根作用放在外面,跟着贪心和嗔心就不能控制了。所以一定要关闭放逸之门才能听闻佛法。不然你总会想某某太可恨是个小人、某某占了我的便宜、我要把失去的夺回来??种种妄想,不停地琢磨。为什么说六根不净呢?不能真正地听闻。耳朵听着窗外的交谈,眼睛看着好看的东西走了,鼻子发现同修用了香水,心里想那个真美、那个同修犯戒、那个人可憎等等。这时候佛法对你还能起作用吗?不可能。  思想的自我延展是无止境的,它不会意识到跑得太不着边际了,你必须控制它。我们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是无止境的,就象水一样无孔不入到处蔓延。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惯,它就是无明,是我们轮回的根源,也是贪、嗔、痴、慢、妒的来源。它会把一点点的事情扩延到不可收拾。如果在这一切的上面再加上执着就产生愤怒,愤怒的时候就愚痴了,没有分辨能力,后面的八万四千烦恼就出来了。  我们的思想是无止境的,无始以来它就让我们愚痴、迷惑、不断创造和感受外在对境、永远无法认识自己,只是不停分别对境的好坏、沉醉于赞美、恼怒并反击批评。我们一直就是别人语言的傀儡、对境的傀儡。这一切是因为无明,不明白真正的自我、真正的本性。我们现在、过去、未来一切的思考和思想全无意义。我们现在必须把这一切的思想全然断掉去听闻佛法,完全地平静下来。  当然如果思想太过内敛,也会使头脑变得混沌,要使每一个当下变得清醒而有力地去听闻、思考佛法,不然只能和文字擦肩而过。  懈怠  精进就是一匹快马,我们的才智就像一双手。具备了这些才具备学佛的条件。  我们学佛必须有一个誓言,如果没有不容易产生坚定的思想。学佛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障碍。比如上师为我们讲了人身的难得和轮回的可怕,或者我们的同修和其它助缘让我们升起了对佛法的欢喜,但如果没有自我的誓言,这一切都难得长久。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多,我们的心胸又太狭小,再加上内在怀疑和无明的驱使,使我们刚刚升起的喜悦和对佛法浅薄的认识更加薄弱。总想着明天再学吧,后天再念吧,明日复明日,就开始产生懈怠的思想。最后就是放弃,以至于后来恐惧不敢再涉入。我们的生活又开始变得世俗,生命变得毫无意义。  每天的学习应该有个规律:念多少真言,读多少经并要让经的内容融入自性。时刻观察自己的念头,如果有贪、嗔、痴要马上停止,不能持续。必须有这样的誓言和自我的约束。多少年下去不让自己产生反面的思想,不让自己进入凡俗的生活,不要懈怠。  这样精进,我们福德、智慧、功德才能不断积累。并不是我们遇到了佛法就等于成就了佛道,一定要精进修行才成。就如同遇到了宝藏不等于成为了富翁一样,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开采,宝藏才是你的。一定要让我们暇满难得的人身变得有意义,不能荒废。如果你还没有开始行动,你的想法再迫切计划再周密也是空谈,没有用!忠于自己的誓言一切障碍都能过去。谁精进谁受益,父母亲属无能代者。  每一个有情众生都能解脱,因为我们的本性都是善良而清净的,但你要去发现。所以经上说:“其实解脱离我们并不很远。”  真正要修菩提道的人不能等待哪天开始、哪年开始,当下马上就可以开始,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修。谚语讲:“佛法没有主人。”佛法是某个宗派的吗?是西藏的吗?是汉族的吗?是我孜珠寺的吗?是某位法师的吗?都不是!佛法没有主人,谁有坚定的精进就是谁的。要让你的精进像贪婪的人寻找财宝一样,不分时候不分地点甚至做梦都在计划如何挣更多的钱,整个思想都被挣钱的想法占满了。如果学佛能这样就好了!事实上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懈怠,把佛法放在一边。你总想着要学而没有行动,生命就这样分分秒秒地消尽了!  现在我们还能支配自己生命的时候应该有强烈的精进思想。当我们赤裸裸进入轮回手足无措时,后悔一切都无济于事。现在你还可以决定如何生活,而那时只能随业风吹动了,一点主都做不了。我们现在就应该面对轮回的苦海把佛法拿起来,精进!一切都顾不上了,就像美女烧着了头发一样,就像胆小的人被蛇缠上了一样,其它的都不重要了!  还有其它的障碍,比如亲属的脸色。西藏这样的问题也有,已经是出家的僧人了,在庙里好好地修,这个亲属说你来给念个经、那个朋友说你来给做个法事,就这样一年忙到头,没有真正清净过。恩德方面,这一世的父母对我们的恩惠最重,可障碍也会有。这一世当中不可能把凡夫的事和解脱的事都做好。大德也这样讲过:“不用去看德高望重人的脸色,不用去看亲人的态度,一心修行才是对他们真正的报答。”好好修行,回向给他们是最好的。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善知识难遇今已遇。这是无始以来我们积累福德资粮的善果,使我们遇到殊胜的法门、具格的上师、和众多使我们开始修行的助缘。所以在这一世,从当下起我们就要精进地修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韧地去学习。必须如此,因为遇大乘菩提道的教法太难了,要愉悦而积极地听闻。  全世界有多少人,大部分一辈子都在忙碌中度过,当满头白发时才发现这一生被白白地浪费了,自己都不明白这一生的意义何在。经年累月地忙碌,无暇思考我得到什么了?非常多的人都是茫然,可惜生命已逝,不能回头,只能按照习惯孤独地走下去来麻木自己,没有勇气在这个时候自省。就像我在内地看到的很多老人一样,一生当中没有留下任何有意义的瞬间,只留下了孤独和乏味的回忆,端一个水杯坐在尘土飞扬的闹市看来往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就变成了这样,对自己的生命一点都不了解,死亡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的生命即将变得有意义,因为听到了难遇的佛法,那我们为什么不带着快乐而愿意的心去听闻呢!(C)不自愿、应付别人  比如我的领导信佛,他让我听我就去听听吧。(D)在痛苦中听闻  痛苦地在听:我一定要跏趺坐,痛也忍着。结果上师讲什么没听到,总是想什么时候完事呀。不能强迫自己在痛苦中听闻,比如腿很痛了、肚子很饿了,没有必要折磨自己。必须在喜悦而清醒有力的状态下听,才对我们的精神、相续起作用。不仅仅是佛法,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需要有好的环境和喜悦的心态,使你愿意听和接受才会有作用。(3) 使听闻失去意义的思想  在《丹珠尔》里佛陀讲到:  首先是不具备听闻的思想。如果没有接受的思想,就像在岩石上撒豆子一样,撒一辈子也留不住一粒,这就是不接受。我们无数劫中曾听到佛法,但却没能解脱,或使佛法在相续中留下来。就像前面讲到的佛在世时的魔恰巴一样,佛为他讲法的时候,他的愤怒像火一样烧、贪婪像水一样流、愚痴像黑夜一样笼罩。和他一样,我们无数劫中听到的佛法在思想上毫无痕迹。  其次是不具备思维的思想。如果没有去思维的思想,就像把鲜花放在盲人手中一样不能被认识、不能在心里产生概念。或者我们能抓到只言片语,比如记住个别名词,但没有去思考,就像盲人抓着五颜六色的花一样,不能在思想上有认识、不能产生真实的影像和感受。  最后是没有实践修行的思想,就像幼稚的儿童被绚烂的彩虹所吸引,并认为是可以抓住的,但永远得不到。如果进一步对某些佛法名词的意思和内容有所了解,而没有去修行的思想,就像儿童只去关注五大所幻化的彩虹一样,而不能认识本质。就像我们只去关注言辞,并且认为自己明白了佛法,其实那只是表面的明白。比如别人问你佛法要怎么听,你说:我知道要专注,要虔诚??等等。就像你执着于色彩一样,你对语言产生了执着,而没能实践出来。似乎你什么都知道,别人问你大圆满是什么你也能说,可是你知道的只是一个词语,那些是不真实的,就像抓不住的彩虹。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上师讲的词听闻下来。这还不够,要把它记住。但也千万不要轻视了语言,如果内容不用词语来表达就不能概括和传达。很多人误解了大圆满。这里面讲述了非常深奥的内容。有些人说我在修大圆满,问他是什么,说:“不能讲,只是感觉,有什么可讲的。”很多人这样:我是大圆满,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好象大圆满就在我肚子里不能讲只能感觉。其实不是这样,如果要抓住它的内容必须用词语表达出来,就像你想知道某个地方,必须用手指给你点拨出来在这儿或是在那儿。手指就像语言。佛法必须用言辞点拨出来,这样才能让人抓得住,我们只想抓住内容而不靠言辞也不行。你说不出,谁知道你的大圆满是什么东西?如果这样谁都可以装成上师,或者装成济公一样疯疯癫癫地还破戒,只要说自己是大圆满。  《嘎巴》讲:“芸芸众生如果不用语言引导,就像黑夜中给人指路一样,没有作用。”如果不具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而去认识佛法是自欺欺人,会在我们的先驱面前贻笑大方。词语的表达产生了内容,深奥的内容离不开词语的表述。这是相辅相成的。听闻佛法时既要具备对词语的理解,也要具备对内容的认识,这需要逻辑的思维。别人说佛是皈依处你就皈依,而没有问为什么,上师也不给你解释,那我们也很容易变成法轮功了,成为迷信了。西藏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文化层次不高,只是习惯性的信仰。我经常说这是非常大的缺点,人云亦云不能产生真正稳固的信仰,也不能具备前面讲的听闻佛法的条件。  看起来我们讲得太详细了,可是里面的内容很深奥。我们在任何时候听闻佛法都要用逻辑去判断——这不是开玩笑。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任、要对这暇满难得的人身负责任、对这机会负责任,就要用逻辑思维去认识,从而产生真正的信仰。现在我们大部分人不是信仰而是迷信,只是抱有一种希望:希望我信的佛教是对的、希望这样不会走错路,在这样的希望中生活。  而我们要真正听闻佛法,不能是迷信而是要信仰,必须同时理解文字和认识内容。比如你见过酥油茶是怎么做的也喝过酥油茶是什么味道,有人拿别的饮料说是酥油茶你绝对不会接受认同的。因为无论是词的解释和味道的体会你都经历过,别人要骗你是不可能的。内地为什么产生了很多骗人的大师,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没能认识佛法、认识佛教。  就这样我们必须能用语言表达内容,能为内容找到精确的词语,才能使内容在相续当中实践出来。如果不能认识内容并实践出来,而执着在言辞上,那就象小孩追彩虹一样,再过一百劫学佛法也没有意义,只能使我们的思想更僵硬。西藏有一种比喻是:对佛法变得麻木的人用佛法不能净化他;就象包酥油的牛皮不能用酥油鞣软它。一般西藏用酥油鞣制生牛皮,可是包酥油的牛皮硬了,就没办法了。佛经听闻、记住的很多,甚至滔滔不绝地给别人讲,但自己不怕轮回了,不想解脱了,内心僵硬了。如果一个人有感觉,他会用佛法对照、反省自己,发现这是多么的真实,而渴望解脱。可僵硬的人就不再有感觉了,虽然他每天和佛法在一起,却成了解脱的障碍。在听闻的过程中词的表达和内容的认识都很重要,可如果内容实践到相续中去以后,词语就不再重要了,如果真的已经实践出来了!  《无垢经》讲:语言是矿藏,实践是真金,真金得到以后,矿渣毫无价值。又讲:如果不把真金提炼出来,知道是矿藏也没有用。(四) 应该具备的条件                                回页首  前面都是要去克服的缺点,后面是要具备的条件了。  西藏以前的寺庙里有很多成就者,但也有很多人不学习,就在寺庙里过日子。他们什么教法也不懂,就靠大集体给他们一点正面影响。他们完全不了解也从没思考过自己每天在干什么、生命和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就混混噩噩地过日子,生活跟教法完全脱离。所以我发现作为僧人必须要学习,不学习在寺庙里混日子是很荒谬的。这样还不如进入社会生活,有很多问题刺激你思考,你要生存不得不学做人,不得不处理问题。如果在寺庙里每天游手好闲、和这人说会儿话、和那人聊个天,把大好的生命耗尽了,还不如去社会中滚打,起码会建立起道德观念,当面对生存的压力、面对强者、面对挫折困难,不得不去了解世间法和做人的道理。不然在这寺庙里混的人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远比不上一般在家的人。我经常说不要以为穿上红衣服就可以了,如果在寺庙里面不修行是很可怕的。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绪都是那么的无常和荒谬可笑,一下子雄心勃勃,一下子垂头丧气。所以我每天都在祈祷:让佛菩萨给我力量,让我面对这一切时具有智慧和无伪的力量,让我具备正知正法。每天早上我都要这样祈祷。什么时候才能面对自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不断的祈祷中你会体会这一切,才不会变成包酥油的皮。  对于僧人来说外在的烦恼和刺激相对要少,一切都很平淡。但是如果他不能够通过学习在内心生起出离心的话,遇到问题时同样会随顺了自己的习气,该愤怒还愤怒、该怎样还怎样。这寺庙的教育真的成问题。很多年轻的僧人看了世俗人的表现,觉得那真有吸引力、有特色、处理问题象男子汉,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你看这几天春节僧人都去城里了,可城里的人背着行李往山上爬,多奇怪?末法!人的思想就像跳蚤一样控制不住,非常难度化。就这样我每天都在祈祷,希望接触到的众生都能得到净化,让我们变得利己利他,希望我们的慈悲和智慧能够感染他们。这种祈祷给我力量。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是问题,要把这些问题适当地利用起来,这些问题就是在锻炼我们;可是我们的旧习气跟着它走了,就成为了障碍和恶业。如果加以适当地利用,这些都是你的助缘,可以积累很多的福德资粮,这就是宝藏。好不容易遇上障碍让你有安忍的机会,旧习气的力量很大总在唆使你:“你怎么这么懦弱,你不是受伤害了吗?不愤怒,不反击是多么可笑,让人看不起!”用种种的理由和方式在怂恿你——这就是自我,是魔鬼。  其实外在的魔鬼并不可怕,他也是弱者。真正可怕的是你的内心,就象很多人看到蟑螂就跳起来大喊。其实蟑螂可怕吗?它只是在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寻找自己认为的安全和可靠、在自我保护,可人们见到它就像见到老虎一样。自我内心作祟的魔鬼才是真正可怕的,让我们不能发现自己、发现正知正见,不能走上菩萨道。  为什么说人聪明呢?因为有对自我的认知,所以和其它的动物不一样。我们可以回忆以往,可以看历史,还可以预知未来。可我们没有正确地使用这些能力,使自己就象魔鬼。如果没有人类,这世界也许会更纯净一些。  每一个众生,哪怕是小蚂蚁都有权力追求快乐,但从外在并不能得到快乐,而是取决于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待世界。人类从来没有照顾过自己的心态,关注过自己的心态;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改造外在的生活环境,总是希望世界符合我的要求和想象从而带来快乐。可是相对于我们的期望,结果只能是失落。外在是无常的,你可以用任何一种情绪去应对它。虽然事实如此,人们还是习惯用旧套路,以为在做自己的主人,其实只是习气的奴隶。习气说:你要对敌人板起脸、阻碍他的一切行为、诽谤他的成就、嘲笑他的失败甚至落井下石。从小到大,人们就是这样服从的,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明智决定。只有当你赤裸裸掉进轮回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其实毫无决定权,习气和业力的残暴让你不容分说、无力抗争。  找个时间,比如早上,让自己平静自然。不要跟从怀疑去设定防卫,因为你的怀疑根据不足,或者那根据本身就是你的幻想;不要跟从恐惧去寻找同盟和退路,因为你所恐惧的事情真正发生的概率几乎是零;千万不要让你的思想脱缰,但一旦如此你也不用自责,因为有思想的人总是要思考就如同喝茶就离不开茶叶、吃肉就不能回避骨头,不许加茶叶又要喝茶的要求有些过分。所以要得到平静自然就无法回避思绪窜出来,千万不要自责,否则就是用脏水洗手,越洗越脏——本来思绪都过去了你还不放过自己、用懊恼折磨自己。让你的烦恼也回归自然,每天都让自己这样慢慢地放松下来,把视野放宽,就像在模仿一位佛菩萨,就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下放松自在。这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法,不然一天之中除了念经、写东西其余的时间都是烦恼。自己要知道今天跟着烦恼走几次了,今天清净了几个瞬间了。  这个要慢慢来,就像以前的很多住在山洞里的修行人,用黑石子和白石子计算。反面的意念用黑石子,正面的意念用白石子,一开始发现都是黑石子,最后都是白石子。有一个过程要慢慢来。这个意念如果我们自己不去锻炼,将是无止境的,不会停下。如果我们稍一放松它就得寸进尺,我们的无明就是这样。(五) 弟子应具备的品格                               回页首(1) 三种思想  辛饶弥沃,也就是阿弥陀佛有三部传记——大部十二卷、中部和小部。大部中最全,从他出生到圆寂都有记载,中本和小本比较简略。共说了他十二项贡献:诞生、做国王教化臣民、在世间法中度化人性、传播星相、医学、出家等等共十二个阶段。在这传记中讲道:首先我们有接受的思想就像粘胶一样;其次有思考的思想就像在乱石中找宝石一样;最后有融入的思想。这就是闻、思、修。  在传统上西藏的胶和内地不同,它就是一团松油,干了以后一点也不粘。以前西藏的佛像佛塔上面镶宝石都是用这种松油。先熬化了滴在槽里,把宝石按进去,冷了就镶住了。所以这比喻是说我们平时总是干巴巴地不活跃,对什么都是简单地拒绝或不理睬;而在听闻佛法的时候必须像给胶加热一样,让内心和思维活跃起来,具有粘性,一字一句都粘得住,而且要保持稠度和粘度。  思维的思想:粘上了一堆五颜六色的石头,哪一块是你要的宝石?听了长篇大论的佛法都记下来了,哪一段对你是应机的、对你是起作用的法?为什么现在佛教中有了很多新的宗派,就是因为听者没有思维的意识,没有对佛法的基本了解就去判断,所以很多似是而非的教义和宗派都能存在都有信徒。很多人都没能找到宝石或钻石,只找了自己认为很炫目的一块石头就满足了。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必须要思考什么是正法、什么是善业、什么是恶业、什么是要抛弃的、什么是要争取的!  修行使我们找到并拥有了这宝石,使认识到的见地稳定下来。(2) 六度  即六般若。在听闻佛法的时候必须具备六度。  持戒——要有自然而喜悦的态度,持戒并不机械。戒律就是修行人的纪律,但对出家人和在家人有着不同的条文,那么在听闻时有哪些纪律呢?怀着积极而愉悦的心把道场打扫干净,不要把这劳动当成负担,不要有那些凡俗人都认为不礼貌的举动。最主要的是用密法的思维把道场看成极乐世界,把不恭敬的行为和思想戒掉。(六度的内容很深很广,这里只讲在听法时的基本要求。)用这简单的形式来表达你的恭敬是很重要的,比如供的佛像上落满了灰尘,你说我心里很恭敬,恐怕很牵强。  布施——供起曼扎,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不吝啬地把我所有珍贵的东西供在前面。如果没有这些,可以观想宇宙中充满鲜花,把一切珍宝都供奉上、供养起来,这就是听法时的布施。  忍辱——道友之间要融洽,不能有愤怒和嗔恨,在传法的过程中要平和。尤其在内地,一些弟子们认为供养上师的钱物多,上师就要对我另眼相看,多加关照。如果上师和别的弟子多说句话或出去吃个饭他就不平了,弟子之间就要有矛盾。种种不必要的怀疑在烦恼我们,传法的环境变得不清净了。所以同修之间要忍辱。我们是来学佛的,是为了心灵的净化才来这里听法的,千万不要事与愿违,把道场变得世俗一样。事实上你应该每时每刻,无论在哪儿都让自己保持宽容、忍辱的心态。但最低要求,在道场里和同修听法的时候要做到。小不忍则乱大谋,你的大谋是成佛,千万不要忘了!  精进——基于对生死轮回的了解,而由衷地产生无伪的出离心、希望解脱的虔诚心、对上师、佛、菩萨、法不恭敬行为的厌离心、听闻佛法的喜悦和踊跃心,这就是听法时的精进。有很多人今天高兴去听法了,又遇上师夸两句,就对上师大加赞赏。遇到上师指出他的不足,回去就批评上师,这是非常大的罪业。今天去拜个佛第二天摔跤了,就不信佛了,这不算是精进吧,自己明明在做恶业!一定要恭敬才能得到加持、才能解脱。只有佛、法、上师能让你解脱,即使最爱你的家人,你最尊敬的父亲也不能让你解脱。  禅定——要有定力。禅定分很多的层次,在听法时只提到了很浅的禅定。不要看着上师的脸色在那儿坐着,要完全专注于听到的法,并即时融入进去成为你的相续,不要另外还有一个思想存在。  智慧——有怀疑和不了解的地方及时问上师,马上铲除,让我的相续清晰明澈没有疑惑。这就是智慧。(3) 敬贤六宝  不仅仅是六度,还要有敬贤六宝——恭敬圣贤的六种宝物。  历史上有个国王叫帝瓦东德,是个富有的国王,但他没有上师,也没有值得他恭敬和供养的地方,他很想找到精神的归属。这时他发现在一个山里有一位大菩萨,便邀请菩萨住到他的王宫去,可菩萨不接受,说:“世间烦乱的地方我不去,这里很好。”于是国王供上黄金请求传法,菩萨说:“世间的财物我不要,你有没有我要的六宝?就是敬贤六宝:1、坚韧的虔诚;2、慷慨的布施;3、不呆滞的恭敬;4、出世的精进;5、沉稳的禅定;6、控制相续的智慧。如果你有这六宝我便传法。”所以你可以看到伟大的上师是如何传法的,他们不在乎国王一样的地位,也不看重财宝的供养,这说明在修行人眼里六度是真正的宝物。(4) 受法时不正确的行为  受法时的三种不正确行为。身、语、意三个方面:  身的错误行为——身不端正、位比上师高、蒙头、带武器、有傲慢态度。在大圆满受法时要正确合掌,六识专注于因果真理。  语的错误行为——《大圆满法》讲,不询上师、交头结耳、滔滔自语、不庄重地回答上师询问。要无声无响地听法。《无垢经》讲:除回答上师询问外要象哑巴一样寂听。  意的行为——忘却所有的烦恼,随着善业的助缘思维。  因果的真理不是短暂的,它无始无终地在左右着你。所以了解掌握这个真理有真实和巨大的意义,不要把学佛当成玩笑。这个世界上你奉承谁他也不能让你上天堂,得罪了谁也不能送你去地狱。因果自作,只有你自己的言、行不清净才能为自己打开地狱之门,甚至现在就使自己感受到地狱的生活——一切的行为都是障碍,总是在不满足当中。千万不要玩笑地对待真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闻佛法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