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将“建设”改成“建成”,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2012年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作出重要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在逐个强调每一个“全面”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高度,进一步对“四个全面”进行重要整合,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概念,使这“四个全面”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从现在公布的材料来看,在起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过程中,中央对于文件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8月,在就《中共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提出文件要把握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在对《决定》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明了“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的指导思想。
  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列举了“三个全面”,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三个全面”后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四个全面”并提。由此,“三个全面”进一步上升成了“四个全面”。
  这“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怎么定位?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肯定“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亲自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思路错了,就会把国家领错方向;思路有毛病,也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而思路正确,就能够把国家引向兴旺发达的未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的历史转折,随之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兴起,使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在关键时刻把国家领向了正确方向,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十字路口,各种思潮纷纭复杂,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往何处去?
  从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大都具有开局的性质,实际是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初步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思考和谋划的关于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蓝图。毫无疑问,总书记未来必定会继续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按时间计算至少会有现在的五倍,因此,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今后还会继续丰富和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它们怎样归纳整理,构成什么样的完整体系,也还需要继续研究。但可以肯定,这些讲话,具有习近平总书记自己鲜明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思考和理念。
  就“四个全面”而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将它定位为“战略布局”,因此,毫无疑问,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大思路。
  认真领会和把握“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除了定位外,它还包含哪些内容?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整体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亲自做了说明。他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说明,清楚地界定了每个“全面”的地位、作用,也从总体上界定了“四个全面”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它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一系列要求。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即两个数字都要翻番。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现代化国家。过去还有一个“基本”,叫“基本实现”。现在“基本”两个字已经去掉了,就是实现,这样要求就更高了。进一步,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些连贯的目标,构成了非常豪迈的中国梦。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十八大规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同时包含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两个方面,报告的小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直接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
  三大战略举措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由党来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同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法律立、改、废的工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正确理解“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了规划和部署。这种演化过程可以大致梳理如下。
  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1987年,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认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战略布局。所以,1989年11月,他强调:“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
  随后,党中央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5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将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阐发十八大精神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什么关系?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在中央没有明确界定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些分析:从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来看,总体布局是可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而有所调整、有所补充的。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战略布局,体现了十八大以后新的中央领导的执政理念和思路,具有新的特点和风格。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到底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互补关系,还是取代关系?现尚无定论。不管什么关系,这“四个全面”,突出了新形势下治党治国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坚持这样的布局,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四个全面”都已经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最新确立的战略布局。它更加完整地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也进一步突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坚持“四个全面”,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
  (李忠杰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推荐给朋友: &&&&&&&&&&当前位置:
合肥发布厅
深刻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发布时间:
&&& “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完整表述了面向中国未来发展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完整表述了面向中国未来发展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
&&&&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其中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直面现实、承前启后、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奋斗目标(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可靠保障(制度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政治保证(坚强领导核心)。即一个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如果用一列进发的高速列车作比喻和形容的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列车要去的方向和到达的目的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列车两边的车轮,车无轮不走,车要走得稳、走得远,除了要明确走的方向和目标外,两边的车轮要保持平衡,要同时用力、着力、发力。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列车之车头,决定着车的前进方向和行进的速度、力度和平稳度,是总体战略布局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样必须全面把握、全面坚持,同样必须做到既须臾不可偏离,又丝毫不可偏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背景,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充分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历史潮流,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党治国理政的关键,牵住改革发展稳定的“牛鼻子”,不仅为分析问题奠定理论基础,而且为解决问题提供基本遵循,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思想指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第一次从中国梦的大格局审视全面小康,将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它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面对今天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是对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的集中回应,确立了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开启了接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开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新时期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面向新时代、回应新考验、引领新发展的科学方略。贯彻落实这一科学方略,需要“四个全面”协同发力,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找到抓手,逐个突破、全面推进。
&&&&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切实做到统筹协调。一是要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关联性、耦合性,注重统筹谋划、协同配合,把“四个全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在实践中贯彻落实,难也难在“全面”,关键也就在“全面”。要运用系统思维及其方法论,全面落实这四个“全面”,防止单打一,防止顾此失彼,防止孤军奋进,防止片面性、绝对化。二是要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两个“五位一体”总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统筹协调推进,才能把“四个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落实得更加到位。
&&&&始终坚持法治思维,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治思维依法依章办事。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相互关系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党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自身也要改革创新,从严治党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党自身的改革创新过程,又要认识到在中国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根本无法推进依法治国。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也要坚持依法治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包含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含了改革也要于法有据,不能随心所欲突破法律规定,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要运用法治思维、依法依章办事。
&&&&始终坚持战略思维,贵在实现知行合一。对贯彻落实“四个全面”要进行全局性、长远性等筹划与指导,以战略思维谋全局,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中心任务与全社会的最大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和掌握其精神实质,把精力和心思统一到“四个全面”上来,并最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吃透“四个全面”的精神要义,找准结合点、着力点,积极实践、知行合一,努力做一名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牢固、改革创新精神突出、为民服务意识强烈,勤于做事,勇于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此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为每一位国家公民提供了行动的基本遵循。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武装头脑,遵守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强化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能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凝聚意志,就一定能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市社科联& 来源:《合肥日报》理论版)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
稿件来源:《群众o大众学堂》&&&&
作者:双传学&&&&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形态,“四个全面”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的集中体现,闪耀着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光辉。
“四个全面”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规律,是我们党“哲学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四个全面”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深化了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众对改变发展不平衡性提出的热烈期盼,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动力支持、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四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坚持社会有机体原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把社会结构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反对“唯经济决定论”,认为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有机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顺应了人民呼声,又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红利,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过程,强调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牢牢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唯物辩证法作为“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四个全面”是唯物辩证法深度滋养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把握好发展的全面性与协调性。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自觉坚持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核心在“全面”,关键在“协调”。所谓核心在“全面”,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所谓关键在“协调”,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解决复杂社会矛盾的看家本领。当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高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勇有谋,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实现“良治”与“善治”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要治标和治本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
坚持理论思维的基本规律,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奠定了“四个全面”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必须依此进行战略判断、作出战略部署、把握战略重点、保持战略定力。
“四个全面”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我们克服不可知论和先验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四个全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做出了创造性理解,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
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的认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两次能动的飞跃。“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原理,深化了对社会发展“两种尺度”统一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两种尺度的统一:坚持真理尺度,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坚持价值尺度,按照自身的需要去改造客观世界。“四个全面”坚持了“两种尺度”有机统一的原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价值目标,是我们党根本的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真理性认识。
坚持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自由王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依此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打开了通往社会主义规律自由王国的历史之门;邓小平同志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提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等重大辩证关系;江泽民同志的“论十二大关系”,深刻阐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出的“十个结合”,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无标题文档
本社地址: 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 210004
电子信箱:
办公室电话:(025)
总编办电话:(025)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