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摄心南无阿弥陀佛佛号的摄生三愿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kong2011推荐阅读:
阅读(1137)|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阿弥陀佛摄生三愿分判(净界法师)',
blogAbstract:'\r\n十念必生愿(十八)  &&&&& & 经文&&& && 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人发的。我们先看第十八愿,请合掌:&&&&&&&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消释      && ┌至心信乐┐         &┌┤     ├┐  ┌不取正觉设我  十方 │ └欲生我国┘ │若不│   ─   ┤      ├  ┤  得佛  众生 │      │生者│   ┌五逆     &&& └─乃至十念─┘   └唯除┤                  && └诽谤正法 &&&&',
blogTag:'净界法师,摄生三愿,净土,信愿行,48大愿',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5,
publishTime:3,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4,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明安法师讲座《净土法门若干问题》
日和7日上午,来自山东微山念佛堂的明安法师,在香光讲堂二楼为弘法班学员带来了专题讲座《净土法门若干问题》。法师通达教理,讲法生动,去年曾为净土夏令营学员讲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广受赞誉。
明安法师谦虚地说,这次来东林寺参加净土宗弘法人才培训班,非常欢喜,也是与大家共同来学习净土宗教理教义。净土法门以信愿持名,仰仗弥陀愿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能令一切往生者快速地圆满佛果。从通途教法来看,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才有资格生到实报庄严土,破见思惑的阿罗汉也只能生到方便有余土。极乐世界可分为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阿弥陀佛慈悲普度一切众生,建立了最简单的方法,以信愿持名作为往生的条件。凡夫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即已横生上三土。四土在一处,往生者根机有殊、所见有异。若见思惑断尽,即见方便有余土;尘沙惑断尽,分破无明,即见实报无障碍土,亦分见常寂光土;无明断尽,即得了了见于常寂光土。
第一课时,明安法师首先讲解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摄生三愿&,即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广摄不同根机的众生往生净土,以信愿行为先决条件,具足真实的信愿行,临终决定往生。
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如何突破怀疑呢?修学净土要仰信佛言祖语。佛号有断疑生信的功德。佛光唯摄念佛人,不间断念佛就会越念越欢喜。净业行人必须要发真实心。《观经》教导念佛人要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心&贯穿阿弥陀佛的&摄生三愿&。十八愿表述为&至心信乐欲生&,十九愿表述为&至心发愿欲生&,二十愿表述为&至心回向欲生&,此乃三愿之共同点。因此往生净土必须要具足至诚之心。
明安法师讲解说,日本本愿法门在至诚心方面就有问题。&本愿&二字源自佛经,但被引用后却赋予了错误的涵义。有一种谬论认为:平日随顺自己的习气做恶事,做了坏事没有关系,有阿弥陀佛的大愿摄受也能往生极乐。法师告诉学员,这种观点用&至诚心&来勘验是有问题的。虚假心耽误修行,如此宣说就是误导众生,与教法不相应。还有的念佛人平日修行泛泛悠悠,每日随随便便念几句。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知见。
世间修行要往生西方净土的人,才发一念,极乐世界的莲池中便生出一朵莲华,然而因各人的勤奋、怠惰不同,其莲华的茂美或枯萎也不相同,精进修行的人其莲华美丽盛开,怠惰荒废的人其莲华则衰残枯萎。净业行人要学习历代祖师,以《净土圣贤录》的往生者为榜样,勇猛精进地修行。
时下很多人都能念佛,但真正有信心的人并不多。信心的来源是阿弥陀佛。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要一心皈命,全身心交托给阿弥陀佛。很多人把念佛作为功夫来用,心念清净的时候就认为自己能够往生,遇到烦心事念头不专一了就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有的人表面念佛,实际上还在念业障,老是担心自己过去的恶业重。
明安法师开导说,把自己放下才能通身靠倒阿弥陀佛。不是我们修得好就能够往生,一切业力凡夫往生皆乘阿弥陀佛的愿力。把认为自己有修行的心放下,把认为自己业障重的心放下,回转心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为什么很多念佛人临终时心会颠倒呢?截流大师云:&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因此真心求往生之人,要将世俗恩爱视同嚼蜡一样感到索然寡味,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着一句佛号,遇到一切顺逆境界都不动摇。
在第二节课中,明安法师引用了诸多佛言祖语,并生动地讲述了《净土圣贤录》记载的可久法师和宋荆王夫人的往生故事。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明安法师对祖师大德的法语信手拈来,理事圆融的讲解让在场学员心开意解,更加深信&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授课圆满,全场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感恩明安法师的开示。
弘法班进入第五天,学员们深深感受到每一位授课法师的慈悲和智慧。往昔古大德参访善知识动辄需数月跋山涉水,而今大家可以在半个月内聆听多位大德比丘和善知识的教言是多么的稀有难逢!尤其是一些老居士经过很多年的曲折后才听闻到正法,他们更是感慨万分。自信教人信,真成报佛恩。以至诚心念佛,以恭敬心闻法,以菩提心弘法,这就是最好的感恩!
明安法师为大众讲《净土法门若干问题》
弘法班学员听课现场
弘法班学员听课现场
学员专心听课
(图:视听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原创微视频】大安法师微开示系列之五十五【音频】《佛说无量寿经》更新至第55讲一面之缘【微视频】大安法师讲故事系列之二十六吃素是福,不再与众生结恶缘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转识成智:没福的婆婆遇上好儿媳育儿有道
随缘而安法诚师父二三事【答疑解惑】2015年农历五月初一在线答疑除非心愿未了生欢喜心敬三宝——母亲礼佛记飞碟就是外星人的座驾太空中的小灰人和奇特白人国外考古中的地外文明线索
2015年第1期净宗法师佛门网访谈(二)
日期:2014 年 4 月 28 日
 点击量:3864
一、知识分子也适合修净土法门吗?
【记者】很感恩弘愿寺的住持净宗法师,现在我们进行第二部分的采访。
刚才提到,净土宗善导大师的思想现在又慢慢地弘扬起来。大陆有法师您在弘扬,在台湾则有慧净法师,但香港人对于这方面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香港人对净土宗还是有认识,但可能就不是这种纯粹法脉的理解。
很多人对净土宗有一种概念,比如说,“这种一味念佛、老实念佛,好像太简单了吧?净土宗是不是对老人家,或者教育程度不高的这种根机的人,给他们的一个方便?或是特别感性、重感情、不愿思考的人才愿意修这个法门?那是不是对年轻人,或者知识分子就不太适合呢?”撇开是不是善导大师的思想这一点,反正就是一个净土宗,对当代人来说,什么人适合修?请法师开示一下。
【净宗法师】
首先,这种认识是蛮普遍的。当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净土法门本是三根普被的,就是说,它是普遍适合一切人修行的,没有说哪种人适宜修行,哪种人不适宜修行。不过具体讲到几种根性,我们也可以来探讨一下。
在《无量寿经》里有两句经文:
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如果以《无量寿经》来讲,这三种人可能就比较难以修学净土法门:一种就是慢心比较重的人,自视比较高;一种就是弊恶的人;一种就是懈怠的人。
如果对照刚才那些看法,还是很贴切的。
比如说老年人。现在有些道场,尤其是念佛道场,老年人多,所以有人就得出结论说,老年人适合修净土。其实也未必说年轻人就不适合。
那为什么老年人念佛的多呢?有几个原因:
第一,他们经历了一辈子的人生,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人生阅历,尝够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懂得人生是苦,这些佛法的预备课程他们都已经有了。净土法门是很高的法门,不是低的法门,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很难够得上。体会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体会了人生是苦,他们成了过来人,他们的心就沉稳了,就不会像年轻人那么张扬,那么自负。这是第一。
第二,他们比较现实。已至暮年,垂垂老矣,这个时候无常感特别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急中生智:“我都七老八十了,什么对我是最有利的,什么能够真的解决我的生死问题?”他们不会来虚的,单刀直入:“怎样能解决我的生死大事?”他们一看别无选择,就选择了净土。
所以,这是老年人修净土的优势和长处。我们虽然年轻,如果也抱有这么强烈的无常感的话,就无所谓老人与年轻人了。古德讲:“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所以,如果年轻人也有这样成熟的心智、老成的人生阅历、紧迫的无常感,那么他也就是当机念佛的根性,所以不在于年轻、年老。
再说知识分子。人都以自己的知识为骄傲,比如说,航天飞机可以上天,潜水艇可以入海,高楼大厦能建起来,这不都是知识所累积的吗?所以人类都以知识为骄傲。但是要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是非常有限的。人类的知识,在人类的范围之内有特别的作用,可是现在我们探讨净土的领域,是科学知识所达不到的。你说有什么知识能解决你的生死问题,能解决你往生净土的问题?面对生死,面对未来的世界,面对诸佛菩萨净土的境界,所有的知识都派不上用场,我们等于没有知识,等于白痴。
所以说,有知识、有文化,和没知识、没文化,在佛的面前是平等的。就像蚂蚁一样,在蚂蚁中,可能也有有智慧的老蚂蚁,它一辈子会搬运东西,会跋山涉水,但是面对航天飞机,面对人类的这个层面,它的知识完全用不上。而人类的知识,因为有逻辑、重分别,对于解脱这方面,它不仅没有增上力,甚至还可能有障碍力。所以古人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问是知识的积累,它会越来越增加;但在道业的修持方面,反而是要削减我们的分别念,让它越来越减少,减少到最后,“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个时候真心才能显现出来。
所以,知识分子在求道这方面,尤其是学净土法门,要知道净土法门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而知识本来就是可思议的,所以知识用不上。如果知识分子不以自己的知识而骄慢,能够谦虚地低下心来,面对真理,面对佛陀,能够把自己当作一个愚人一样,那他就是大智慧的人。
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世间的学问范围之内,我们承认知识分子、科学家们,但在解脱这一方面,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有这样一种平等的心,那么知识分子在学净土法门方面,反而会有大成就,他也能引导更多的人。所以,我们盼望知识分子扬长避短,把短处避掉,发扬长处。
通常看来,在没有文化的人当中,学净土反而容易相应,因为他没有什么可倚靠的,也没有什么可高慢的,没有什么分别,这样就更容易和不可思议的净土境界相应。所以,很多成就往生的人都是那些文化不高,甚至连几加几都算不太清楚的人,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容易成就。从古到今各种《往生传》里记载了很多这样的人,往往成就特别高,因为他们的心很单纯。
刚刚所说“这句名号是不是太简单啊?”这个简单的法你能够相信,就说明你不是简单的人物,就说明你的心很纯。我们中国人说“大道至简”,真正的真理是很简明的,不会那么复杂,真理只有一,所谓“一以贯之”。这句名号如果能够一直贯到底念下去,这种人是不可思议的。
二、如何看待“人间佛教”?
另外一个问题,近代很多人提到“人间佛教”。近代人间佛教可以追溯到太虚大师,先是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然后当代的一些大德再把它改良,提倡“人间佛教”,特别着重把佛教的实用性与生活化的一面带到社会上来。这也是针对当前社会的需要,所以很多人觉得很容易接受,包括不是佛教徒的人也觉得这种思想挺好的。
那刚才谈到的,比如说老人家考虑到生死大事,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会特别愿意修净土,而且修得特别精进。那么在往生之前,对于当前的社会的需要,净土宗行人,包括不同年纪的人,要怎么去回应呢?
【净宗法师】
这个涉及面很广泛。人间佛教,就是你刚才所说的,先是太虚大师在民国时代提出了人生佛教。因为那个时候佛教很衰微,社会对整个佛教的观感也比较差,佛教好像都是作经忏,为人死后作超度的,就变成了只和死人有关的东西,和人生好像没有关系,所以太虚大师就针对这一点提出人生佛教。后来又有一些大德提出人间佛教。
应该说这种出发点是非常好的,这也是佛教在衰微的状态下,一个奋然振作的行为,同时也是在佛教当前这个危机的状况下,希望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从这个立场来讲,我们都很赞叹。
但是我个人对人间佛教有些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也是现在不少大德在考虑的它的争议性的方面。就是说,佛教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化世俗”,第二是“世俗化”。
佛教本身是要教化世俗,让世间的众生达到解脱成佛的目的,这是佛教的本质,如果这个丢掉,就全盘皆输,就不叫佛教了。但是为了化世俗,就必须世俗化,因为如果没有世俗化,人家都不能接受你,不了解你,你跟他都打不成一片,你怎么能化导人家呢?就像有人掉到水里去了,你要拉他上来,那你也要跳到水里去。但是,你跳到水里去不是要跟他一道淹死,而是要有本事把他拉上来。
现在的人间佛教,可能在佛教世俗化这一方面走得比较靠前,但是如果不能完成佛教化世俗,那么它的前景是堪忧的。比如讲佛教的实用性,讲它跟人生的结合,我觉得佛教最大的实用,就是解决人的死亡问题,生死轮回的问题,这是佛教的实用性,这是我们本来的题目。至于其他方面,比如说你要看病,看病找医生,医院治病是它的实用性;说到赚钱,经济学很实用;世间很多事情,科技就很实用。佛教之所以在世间有不共的长处,不在于慈善或者其他方面。这些方面是共通的世间善法,儒家、道家等等都在鼓励这些,这个不是佛教的特质。佛教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它的特殊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它能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一点,那等于是放弃了佛教。
社会上很多人认同“人间佛教”,他是认同佛教吗?他是在认同“人间”两个字,因为你这样做很好,这是人间的。我们应该是通过这个,善巧过渡,等到他认同、赞赏,然后把佛教正确的理念和利益给予众生。这样,人间佛教的前景就开阔了。
如果讲到净土法门,我个人认为,净土法门是真正的人间佛教、完善的人间佛教、纯粹的人间佛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净土法门摄受的根机是凡夫为本。所谓“人间”,也就是凡间的意思,对不对?人间嘛,你总不是圣人,都是凡夫。所以人间就是凡间,就是我们普通的人世间。那净土法门的对象就是凡夫为本。
所谓“佛教”,就是成佛之教。佛教有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成佛的。所谓人间佛教,是不脱离人的本位,不脱离人的凡俗生活,在与现实吻合的状况下,还能达成解脱成佛的目的,这才是人间佛教的完整定义。偏于人间一边,不能出世解脱,或者偏于出世解脱一边,与人间分开,都不能叫人间佛教。在所有的佛法当中,净土宗在这一方面的特质特别明显。当然其他法门,比如天台、禅,都是教我们成佛的,但是一般的根机难以达到。所以,我理解的人间佛教就是净土法门。
三、如何理解阿弥陀佛的“摄生三愿”?
法师提到,修行净土宗就肯定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哪种根机,什么样的凡夫都可以往生,这是很稳当、很有保证的。这主要是仰赖阿弥陀佛的愿力。如果从经典上找根据的话,应该就是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十九和第二十愿。我看到有些书是这样讲的。
请法师为我们开示一下,为什么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提出了关键的思想,能保证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净宗法师】
这个问题在教理上比较专业一点。这三条愿在整个四十八愿里,叫作“摄生三愿”,就是摄受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条愿。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三条愿里都有四个字:“欲生我国”。“你要往生我的净土,你要愿意往生的话,我怎么保证你的利益”。其他愿,比如四十八愿中的第一条愿,叫“国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这条愿没有谈到我们怎么去往生,只是说往生之后兑现给我们一个好处——没有三恶道。其他的愿,也都是指往生之后的利益。而这三条愿,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从这个世界到极乐世界去的,是三条关键的路线,所以就称为“摄生三愿”。
这三条愿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让你万不漏一,一个都不漏。如果分析起来,这三条愿有两个类别:一个叫当机愿,一个叫结缘愿。
所谓当机愿,就是说你今生听到这个愿,符合这个愿的内容的话,你今生就可以解脱了。
所谓结缘愿,就是说今生还没有解脱的人,阿弥陀佛绝对不会放弃他。你只要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字,比如为了发财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到庙里拜拜,求身体好,也没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人,阿弥陀佛说:“你第二生、第三生、生生世世,我都会跟着你,一直把你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这辈子只要念过一声佛,烧过一炷香,合过一次掌,磕过一次头,通通算是跟阿弥陀佛结了个缘,这叫作结缘愿,这条愿就是第二十愿。愿文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就是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知道了有西方极乐世界。“植诸德本”也就是种诸善根的意思,修行种种的善事功德。“植”就像种树一样,“本”就像种子一样,就是种植善根,根已经种下去了,但还没有发展起来,因为他还没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来生,阿弥陀佛会用愿力加持他,迟早会让他发愿求往生——“至心回向,欲生我国”。等到他这个心发起来了,不再是简单的“闻我名号,植诸德本”,而是把心发到“至心回向,欲生我国”,那时候就必然满他的愿——“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这条愿叫作“系念果遂愿”。就是说,只要闻过阿弥陀佛名号,念过阿弥陀佛名号,想过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即使漏掉了,来生一定把你救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结缘愿,是在后面作保障的。
那另外两条愿就更快了,不能等到下一生了,叫当机愿,就是第十八愿和第十九愿。为什么有两条愿?因为一个叫真实愿,一个叫方便愿。
真实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怀,是没有隐瞒的,这是第十八愿。愿文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设我得佛”,我如果成佛的话。“十方众生”接着直接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你相信我,你依靠我,你真实地,不要怀疑,“至心信乐”,愿意往生我的净土。念佛怎么念?“乃至十念”。“乃至十念”的意思就是说,就你的根机、能力,能念多少念多少,一向专念,善导大师解释为“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辈子一向专念,哪怕临终只念十声、三五声,都算“乃至十念”,这样都可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样如果你不往生,我就不成佛。阿弥陀佛保证我们这辈子决定往生。“若不生者”四个字,特别干脆,没有任何含糊。这是当生得利益。这样的人,是跟阿弥陀佛因缘非常成熟的,一听到这句名号,就“至心信乐”,不怀疑,也没有绕弯子,这种人还是不多的。这条愿叫“念佛往生愿”,是真实愿。
还有一种人不是这样,他是靠修行种种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专修念佛,这就是第十九愿的根机,这种人就再给他发一条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条愿叫“临终来迎愿”。阿弥陀佛说他成佛的时候,这些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是一般通途大乘法门的修行方法,但是要想成佛,谈何容易?太难了;就把他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回转过来——“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要想成佛的话,到极乐世界来,保证能成佛的,所以他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毕竟他还没有完全专修念佛,不是完全仰靠佛的愿力,而是靠自己的种种善事功德回向,他心中不是很有把握。阿弥陀佛就说:“你不用担心,即使这样,你临终的时候我一定现前来接引你。”既然讲到临终接引,当然也是这一生的事情,不会等到第二生。所以,如果发了菩提心,修诸功德,又至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百分之百往生,没有任何疑问。所以,这条也是当机愿。
我们看这三条愿,岂不是没有一个遗漏吗?你真实念佛,一向专念,根机成熟,今生保证你往生;即使没有专修念佛,你诸行回向,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也保证临终来迎接你,肯定往生;即使求人间福报、不求往生的,念了一声佛,下一生还要让你来往生,“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不达到这个结果,不圆满佛的本心、本怀、愿望,他绝不成佛。
还有几句话说:“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我成佛的时候,名字叫无量寿,只要有人听到无量寿佛名号的,通通来往生,不在今生就在来生。有时候在大街上有纸条贴着“南无阿弥陀佛”,这就结了很多缘;从念佛机中听到一句阿弥陀佛,就跟阿弥陀佛结了缘;我们出家人,小孩子看到之后,就合掌念一声阿弥陀佛,这都结上缘了,将来必定成佛。这都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这三条愿特别圆满,也特别慈悲。
四、弥陀救度和上帝救赎有何不同?
刚才法师提到了,人只要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就肯定能生净土。这主要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救度。但是这里强调的他力,是不是像西方耶稣教说的,有一个造物主,有一位上帝,你什么都不需要管,你就把生命交托给上帝就好了,他总会保证你能升天堂?这样好像净土宗跟耶稣教之间不是差不多吗?
【净宗法师】
外表差不多,但本质不一样。
虽然形式上都讲救度、讲救赎,但是两者的“救”不一样。比如说这个人生病了,医生来救他也是救,那跟阿弥陀佛救度,就天差地别了,其中的境界、原理,还有利益,完全不一样。
基督教和佛教净土宗相比,在表现形式上应该说是有雷同的地方,但是本质不同。在哪里呢?净土宗是佛教的理论体系,它是以佛教的缘起学说作为根本的;基督教的学说呢,是建立在创世纪,就是上帝造物主的创世:这是它们根本的区别。净土宗既不认为说阿弥陀佛就是造物主,也不像基督教说全靠上帝的大能大力,它是一种缘起法则所起的作用。阿弥陀佛因中发大愿,清净愿力缘起,形成这样的极乐世界,这跟佛法通途的原理是一致的。
基督教我不是很了解,不过我听说基督教有所谓的选民,听说是上帝的选民,选上的就可以到天国,如果选不上那可能就不能去了。如果以阿弥陀佛来讲,个个都是选上的,没有什么人是选不上的,因为他主动发愿要来救度我们,没有说有选择性,这方面也不一样。
再一个从救度的方法来讲,阿弥陀佛发愿用名号来救度众生,所以一旦你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无论你是佛教徒还是基督教徒、你信佛不信佛,这个愿力都会自然、客观地在你身上起作用,佛的光明就会照耀你。
我们《净土宗简报》第34期,就登载了一个事例: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一百零六岁的老人,在养老院里住着。刚好那一天他过寿辰,儿女们都回来了。养老院里有个八十几岁的老太太,晚上被鬼所缠,她是信基督教的,人家给她念《圣经》,但是不管用。她的护士是学佛的,就对她说:“那我给你念念佛经怎么样?”她没办法啊,睡不着觉啊,家里人说:“那好吧。”哎,一念佛,好了!这个事情,这位一百零六岁的老人就知道了,所以他的儿女来了之后,他说:“你们帮我念佛吧。”结果就在当天,他寿辰的这一天,他说:“啊,好大一朵莲花!我要走了,再见,再见!”然后就往生了。你说这可思议吗?
所以说,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宗教的选择,也没有众生的差别,没有差别,绝对平等,因为阿弥陀佛是兑现他因中的誓愿。基督教的救度,有没有这种特点我不知道。
再一个,从救度的利益来讲,往生的地方和境界都不一样。基督教是讲升天堂,基督教好像没有说升天堂后成为上帝的;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平等成佛。
另外,阿弥陀佛的救度,任何人都有希望得到。即使你今生不信佛,甚至谤佛堕落到地狱,阿弥陀佛也不会嫌弃,他会说:“我将来还要把你从地狱里救度出来!”基督教里面,据我所了解有所谓“永劫的狱火”,你如果不如何就会堕入狱火,永劫不能翻身,地狱硫磺的火来烧你,这样好像还有人遗弃在救度之外。那如果以阿弥陀佛救度来讲,就没有这回事情。经中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救度。他这种心是恒常的,是无量寿的,是永劫没有终止的。“常运慈心”,要救拔有情众生,“度尽阿鼻苦众生”,阿鼻就是最深重的地狱,无间地狱,无间地狱的众生还要下去救度他。
所以,虽然都讲救度,但是从救度的彻底性、平等性、究竟性和圆满性,还有方便性上讲,我认为,没有任何的教门、法门,能比得上阿弥陀佛的救度的。我们随便念一声阿弥陀佛,甚至不用祈祷——我就遇到过一位老太太,她说:“叫我信上帝,我怎么信啊?”因为要讲信嘛,她说“我要怎么信”,她信不来。那我们这个法门,即使你信不来,你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啦。她就觉得很简单,也不用上教堂,甚至也不用到寺院来礼拜,在家里念佛也可以。所以,从究竟性、方便性、彻底性,我们从这几方面来比较,没有超过阿弥陀佛救度的。
在这个世间,我们鼓励救度,比如医生来救病人,比如灾难的时候有救护队。这个“救”是很慈悲的,尤其当我们落难的时候,或者我们的亲人遇难的时候,难道我们不需要救吗?我们听到“救”这个字,即使当我听到基督教的救度,也是很感动的,我们希望有人来救。但如果论彻底、圆满、究竟、平等,那没有超过阿弥陀佛这个法门的。这不是我们在这里“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大家可以平等地来比较一下的。
感谢法师非常精彩的开示。现在第二部分就到这里,稍后我们再进行第三部分的访问。谢谢法师!
编辑:管理员  
2017年五月 &(61)
2017年四月 &(53)
2017年三月 &(43)
2017年二月 &(26)
2017年一月 &(28)
2016年十二月 &(24)
2016年十一月 &(44)
2016年十月 &(55)
2016年九月 &(50)
2016年八月 &(53)
2016年七月 &(44)
2016年六月 &(77)
2016年五月 &(68)
2016年四月 &(50)
2016年三月 &(58)
2016年二月 &(69)
2016年一月 &(67)
2015年十二月 &(50)
2015年十一月 &(95)
2015年十月 &(101)
2015年九月 &(90)
2015年八月 &(102)
2015年七月 &(78)
2015年六月 &(107)
2015年五月 &(97)
2015年四月 &(83)
2015年三月 &(72)
2015年二月 &(46)
2015年一月 &(69)
2014年十二月 &(38)
2014年十一月 &(28)
2014年十月 &(35)
2014年九月 &(36)
2014年八月 &(26)
2014年七月 &(27)
2014年六月 &(38)
2014年五月 &(31)
2014年四月 &(36)
2014年三月 &(51)
2014年二月 &(28)
2014年一月 &(38)
2013年十二月 &(29)
2013年十一月 &(24)
2013年十月 &(24)
2013年九月 &(29)
2013年八月 &(22)
2013年七月 &(22)
2013年六月 &(26)
2013年五月 &(22)
2013年四月 &(18)
2013年三月 &(24)
2013年二月 &(16)
2013年一月 &(25)
2012年十二月 &(25)
2012年十一月 &(24)
2012年十月 &(26)
2012年九月 &(25)
2012年八月 &(31)
2012年七月 &(31)
2012年六月 &(2)
2012年五月 &(12)
2012年四月 &(16)
2011年十一月 &(2)
法师值班手机:
(时间09:00-10:30、15:00-15:45)
解答莲友在法义教理方面的疑问。
投稿(微信/网站)
投稿信箱:
电话:、2715272
短信平台:1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48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