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规定有什么规定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业务招待费管理修改时间:
浏览次数:
& & & 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中国中铁要求切实加强二级、三级及以下企业和各项目部、分公司、办事处等基层单位业务招待费管控工作,严肃执行和全面落实业务招待费预算目标的工作要求,集团公司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的重要性,认真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查找本单位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进行整改,切实抓好业务招待费管控工作。
二、各单位必须严肃执行和全面落实业务招待费预算目标,确保集团公司中期预算调整中明确要求的全年招待费预算目标比年初预算目标下降20%的硬指标。
三、各单位要加强业务招待费财务监督,严格核算和报账制度,禁止超范围、超标准、超权限列支业务招待费。
四、各单位要对业务招待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企业内部公款吃请、超标准使用业务招待费、用公款参与高标准娱乐消费活动,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公司域名:&&&&鄂ICP备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徐东大街55号
电话:027-7-
网站建设:请选择栏目:
您的位置:&&&&&&&&&&>&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
颁布时间:&&发文单位:财政部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以下简称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水平,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制定本规定。
  二、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
  本规定所称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会制度和本规定执行,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均不得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三、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
  (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对于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专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及其他一次性专项经费,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应予以扣除。
  (四)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如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食宿的,接待单位应在内部宾馆、招待所安排;没有内部宾馆、招待所的,接待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接待费用开支标准之内可在外部宾馆安排食宿。以上两种接待安排,都要按照现行差旅费标准收费,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四、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
  在财政部制发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中增设一个“业务招待费”目级科目,科目编码为“12”。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统一在本科目中列支。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
  1.出差人员按本规定实际发生的食宿费超出差旅费开支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由接待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部分在接待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2.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全部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也不得列入内部宾馆、招待所或乡镇、单位内部食堂的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在单位决算中如实反映。
  4.行政事业单位接待与公务或业务活动无关人员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5.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业务招待费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各级党委、政府接待办(接待处)用于接待的费用支出,统一在“业务招待费”中反映。
  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
&&下一篇:&&登录名:密码:
在此电脑保存用户名和密码& |
《新法规速递》电子杂志每日发送法规全文,
《法律图书馆》电子杂志每周发送目录摘要,
【法规标题】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实施办法
【颁布单位】机械部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
【失效时间】
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实施办法 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实施办法
日,机械工业部
一、为便于贯彻监察部、国家经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规定》中所称业务招待费主要是指经营管理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的餐费和礼品费等各种费用。
三、企业使用业务招待费应当加强管理,坚持节俭、合理、必要的原则,反对铺张浪费,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企业应制定业务招待费使用办法及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
四、企业厂长(经理)每半年向职代会报告一次招待费使用情况,既可以是专题报告,也可以在财务工作报告中专列招待费使用情况部分,其中要单列招待机械部机关人数和费用。上半年招待费使用情况在当年七月份报告,下半年招待费使用情况在翌年一月份报告。
五、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招待费支出项目、金额,开支是否符合制度,使用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备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六、为充分发挥职代会监督作用,职代会应对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并提出审议意见。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应由其常设机构进行审议。未建立职代会的企业,可设立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民主监督小组,对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民主监督小组的成员组成应有代表性,成员人数由企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七、对业务招待费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监察部门应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或修改完善制度,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经常性监督检查。
八、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及职代会的审议意见和相应的改进措施等,要在向职代会报告后20日内抄报驻部监察局备案。
九、企业违反本办法不按期或者不如实报告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督促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以至纪律处分。
十、部直属事业单位也应按本实施办法执行。
十一、本办法由驻机械部监察局负责解释。
====================================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
《法律图书馆》公众微信
关注《法律图书馆》网站公众微信号,即可每日获取最新的法规法规,法治动态等法律专业信息。
关注方法: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law-lib
凡购《新法规速递》安卓手机版服务三年,赠预装法规软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电脑一台。购一年服务者,另有U盘赠送。
软件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新的法规到本地。
软件有免费版可
&软件收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约13万件。“云检索”功能,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浏览50万件法规,可下载收藏浏览过的法规。2015年推出免安装绿色版
软件可以免费,但未注册用户不提供更新和在线检索服务。
&&&收录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事务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规、英文地方性法规;各地裁判文书、仲裁裁决、合同范本、法律文书、立法草案、法规释义、参考文件等信息;数据库记录近60万件,每天增加法规数百件。
提供数十种组合检索方式,并有自定义首页,收藏法规,保存浏览检索记录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系新法规速递软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兼具数据本地化及云端查询功能,使用本软件将与您的手持终端完美结合为一部掌上法律宝典。
本软件适合安装在使用苹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或平板电脑上(iPhone或Ipad)。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新的法规到本地。软件有可在Apple Store下载使用。
使用4G的U盘,方便您将法规数据库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电脑上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普通U盘使用,复制拷贝文件。软件功能和完全相同。国企招待费“亿”鸣惊人,“业务招待费”该管管了_人民时政_人民论坛网
国企招待费“亿”鸣惊人,“业务招待费”该管管了
核心提示:
阅读提示:中国铁建上周遭遇“天降横祸”,其年报中出现的超8亿元“业务招待费”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2012年的年报中,17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业务招待费”,共计133亿元。其中,招待费排名前十的均为国企,这十家上市公司去年用于吃喝应酬的费用共计29.07亿元。在“招待费”这个名目背后,中国商业社会中拉关系的作用在数据中得以凸显。国企招待费“亿”鸣惊人,进了胃还
&  阅读提示:中国铁建上周遭遇&天降横祸&,其年报中出现的超8亿元&业务招待费&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2012年的年报中,17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业务招待费&,共计133亿元。其中,招待费排名前十的均为国企,这十家上市公司去年用于吃喝应酬的费用共计29.07亿元。在&招待费&这个名目背后,中国商业社会中拉关系的作用在数据中得以凸显。
  国企招待费&亿&鸣惊人,进了胃还是进了包?
  媒体揭秘企业招待费:中国人寿最多达14.18亿元
  据港澳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52家带&国有&背景的上市企业,2012年年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一项,总计65.25亿元。业务招待费前20位的上市国企为:中国人寿、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南车、葛洲坝、中国北车、中国重工、中煤能源、五矿发展、宏源证券、中国化学、东方电气、招商证券、中航飞机、长城电脑、中化国际、中金黄金、中海集运、经纬纺机、平高电气。中国人寿业务招待费最多,达14.18亿元。
  其中,建筑和制造类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招待费之最。在业务招待费过亿的国有企业中,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建筑企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制造企业名列前茅。而在资源类企业中,五矿发展、中金黄金、上海能源、上海电力、攀钢钒钛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均超过了千万元。
  10家上市国企年招待费超29亿 用于&吃吃喝喝&
  在2012年的年报中,17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业务招待费&,共计133亿元。其中,招待费排名前十的均为国企,这十家上市公司去年用于吃喝应酬的费用共计29.07亿元。其中,上海建工和葛洲坝的招待费超过年利润的11%。在&招待费&这个名目背后,中国商业社会中拉关系的作用在数据中得以凸显。
  排行显示,建筑行业的业务招待费最高
  根据对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的分析,有业内人士指出,业务招待费花得多的行业往往也是审批制度多或存在不公平竞争的行业。
  中国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李瑞红表示,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了招待客户、供应商等支付的费用,又称为业务应酬费,最常见的招待费是餐饮费,另外赠送礼品一般也被归类为招待费。
  在不同行业的对比中,建筑业成为业务招待费最高的行业。除中国人寿外,网易财经发布的排行榜中,排前6名的均为建筑企业,除中国铁建和中国交建外,中国水电、上海建工、葛洲坝均名列前茅。此外,从事制造业的中国北车、煤炭行业的中煤能源去年的业务招待费都以亿元计。
  中国铁建公司2012年的业务招待费平均每天用掉229万元。对此,中国铁建对媒体回应称,该公司近年来发展较快,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生产经营需要而支付的业务招待费在相应增加,绝对值相对较大。2012年度的业务招待费,就是从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多个核算单位逐级汇总上来的,每个核算单位平均约7.6万元。
  高额的业务招待费并非只出现在中国铁建,被称为&五大央企建筑公司&的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水电、葛洲坝和中国化学在年报中公布的&业务招待费&分别为8.37亿元、7.8亿元、3.43亿元、1.73亿元和1.02亿元。五家建筑公司合计一年产生22.35亿元,平均每天的业务招待费开销约为612.32万元。
  京华时报漫画 任梦真
&&&中铁建回应天价招待费:占比低于规定但确偏高
  针对近日引发媒体关注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业务招待费高达8.37亿元&一事,昨晚,中国铁建方面向记者发来声明,称公司业务招待费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低于相关规定,但绝对数额确实偏高,公司力争使今年的业务招待费较上年下降10%以上。
  中国铁建在声明中称,近年来公司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由于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生产经营需要而支付的业务招待费相应增加,绝对值相对较大。2012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4843亿元,目前有在职员工24.5万人、外部劳务近200万人,工程项目部1万多个。2012年度的业务招待费,就是从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个核算单位逐级汇总上来的,每个核算单位平均约7.6万元。
  声明中称,虽然公司业务招待费的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相较于营业收入而言,公司业务招待费占比为0.17%,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的相关比例,但是,一年产生8.37亿元业务招待费确实偏高,&这个问题前几年已引起公司的高度警惕,并把控制业务招待费增长作为重要的管理指标,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011年,业务招待费高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2012年实现了负增长,与上年相比下降4.6%;2013年一季度,公司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6%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同比下降4.9%。&
  中国铁建董秘余兴喜表示,下一步,公司将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继续严控招待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内部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铺张浪费等违规违纪行为,力争2013年业务招待费比上年下降10%以上。
  多位建筑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建筑施工行业的应酬之多、招待费之高问题由来已久,大宗商品交易、招标等过程处处需要&打通关系&,不少建筑公司同时也是&受贿方&,相关利益主体招待往来之风盛行。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对此问题的监管方式及效果极为有限。
  中国铁建成为A股&业务招待费&最多的公司,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内。按营业收入计算,中国铁建在A股排名第五。但由于&业务招待费&并不是必须披露的子项目,营业规模大于中铁建的四家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和工商银行均未披露这一数据。
  &业务招待费&是什么?一名会计师对表示,业务招待费在会计科目中指的是企业为生产、经营合理需要而发生支付的应酬费用。哪些算作招待费并无准确界定,操作上,企业经营产生的宴请、工作餐开支、赠送纪念品开支、参观开支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费等都算作招待费。但企业的会议费、差旅费等是单列的。
  此外会计师也指出,由于招待费只能按60%的发生额扣除后纳税,而其他费用是全额扣除,这意味着从纳税有利的角度,企业很少会把其他费用计入&业务招待费&,只可能少计,不可能多计。
  因此外界把这一费用归结为&吃吃喝喝&,迎来送往,也是较为恰当的说法。
  新京报查询公开数据发现,去年上市公司中招待费位列前10名的均为国有企业。包括中国铁建、上海建工、葛洲坝在内的10家企业,去年的招待费总计达到29.07亿元。
  中国铁建8.37亿元的招待费,相对于其4800多亿的营业收入而言,只有0.17%,但相对于其84.79亿元的利润而言,占比高达9.87%。
  中国铁建的招待费占利润比例,还不是最高的。占比最高的分别是上海建工和葛洲坝,这两家公司去年的招待费分别为1.78亿元和1.73亿元,占其当年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1.12%和11.06%。也就是说,在赚100元的同时,曾花掉11元用于&业务招待&。
  中国铁建在回应其&招待费&问题时表示,争取2013年的招待费下降10%。
  这一表态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从企业费用管理来说,并非不可完成。一位大型央企员工说,在该公司,包括招待费在内,各类费用都是年初确定好额度的,这些额度多数根据上一年的实际发生金额来确定,也有一些情况下会和部门业绩挂钩起来。比如A部门去年的招待费实际支出了10万,今年可能在额度上缩减到8万,&超支了就要自己想办法。&他说。
&&&国企费用控制不如民企
  招待费用普遍存在,但在不同的上市公司之间,对于招待费用的控制和使用效率,又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以中国铁建所在的建筑行业,中国铁建是大型央企建筑施工企业中招待费占比最低的。
  以中国交建为例,2012年中国交建的营收规模为2962亿元,几乎与2011年(2953亿元)持平,但2012年其业务招待费用从前一年的6.45亿元上升到了7.79亿元,上升了21%。
  但民营企业建筑中则有相反的例子。龙元建设是民营建筑企业的龙头,其对招待费用的控制让央企相形见绌。龙元建设2012年营收139.93亿元,业务招待费不足1700万元,占比只有0.12%,较2011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A股招待费绝对数额最多的30家公司中,民营企业只有4家。
  一名投资公司的人士说,民营公司是企业家自己的公司,会更注重费用的控制,因为这&一笔账&很容易算清。
  他说的&一笔账&事关利润与市值。
  &假如费用省1万,利润就增1万,如果A股给你这个企业40倍的市盈率,也就相当于你花一万元请客吃掉了40万市值。&该人士说,这在调研一些江浙民营企业时容易见到,企业在接待基金、券商分析师时,往往提供简便的工作餐,甚至还有吃方便面的。
  类似的&故事&也多半有证券、基金等机构人士的&推波助澜&。不少拟上市企业IPO过程中,投行会建议公司实际控制人个人承担部分宣传、公关费用,避免费用增长影响利润表现。
  招待费用的高低,在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A股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不同地位。
  如山煤国际披露的招待费用在全部披露招待费的A股公司中排第21名,但与该公司的营业收入比较,其占比只有0.07%,远低于建筑行业的平均水平。
  而以医药行业为例,虽然大部分医药企业未披露&招待费&一项,但从仅有的几家数据看,医药企业的招待费占比与建筑行业接近。营收规模居前的云南白药,2012年招待费用3727万元,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27%;华润三九这一数据比例也高达0.29%;同仁堂的招待费比例较低,去年其招待费为1329万元,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18%。
从公司年报看天价招待费,关系型企业逃不掉的困局
  总裁怒斥&扯淡&、企业恳求&不要再报道,伤害太大&。连日来,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事件在媒体关注下持续发酵。企业高额招待费在招致社会舆论的批评和中小股东不满的同时,实际上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关系型企业的生存困境,企业深受其困又不得不如此。
  总裁之怒下的难言之隐
  招待费&躲&在1.5亿里
  对于&天价招待费&一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广发受访时称,招待费用8亿多一事是&扯淡&。一言既出,四下哗然。
  一位熟悉内情的行业人士称,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当事人态度骄横,他可能对于汹涌的舆情愤怒而情绪失控。赵广发对于8亿招待费花到何处没有给出解释,他也没法解释。
  面对记者,有资深行业人士揭开了总裁的&难言之隐&,那就是,招待费用过高是中国建筑行业&通病&,这种行业潜规则也是赵广发敢怒不敢言的原因。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招待费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中国铁建8亿天价招待费占营收比重为0.17%,仅从账面上看没有超标。
  &企业也可以把账做得漂亮一些,只不过它没有这样做。&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企业存心降低账面上的招待费用数字,依旧可以在其它会计项目下将其&消化&。
  记者查询山东上市公司2012年报时发现,很多公司把会议、差旅、招待费等合并为一项,招待费显得并不扎眼。比如,2012鲁股&最赚钱公司&兖州煤业的年报中显示,差旅、办公、会议及招待费1.52亿元;有的企业干脆合并到销售费用中,这样处理可以让企业在年报披露时躲过媒体聚焦。
&&&大环境下屈从潜规则
  利润降六成,招待费增两千万
  &其实,很多行业尤其建筑行业,要想拿到项目,就免不了吃吃喝喝、迎来送往。&看到&天价招待费&的报道,省城一家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很无奈。在他看来,吃喝送请是关系型企业逃不掉的,深受其困又不得不如此。
  不止央企,也不止建筑行业,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上述困局。8日,记者联系上济南一家企业的老总时,他刚从东北出差返回济南,谁料脚跟刚落地,他就坐上高铁奔赴北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关系户吃饭。&挣的钱要是赶得上请客送礼花得多,那就好了!&这位老总自嘲地说。
  记者在翻看山东上市公司2012年报时发现,很多企业都要为招待费埋单。比如,晨鸣纸业2012年净利润同比降幅达63.66%,但招待费高达7518万元,比前一年度5274万大幅增长,占营收超过了0.38%。以6.43亿净利润排名2012年鲁股机械设备行业利润第一的杰瑞股份,2012年招待费达513万元,相比前一年度352万增加不少,占当年营业收入的0.215%。与晨鸣纸业、杰瑞股份一样,很多企业的招待费数额虽不如中国铁建,但是营收占比却超过了后者。
  不少企业经营遇到困境,但招待费也省不了。比如,2012年鲁股&最赔钱公司&山东钢铁巨亏38亿元,照样产生了业务招待费433万元。
&&&&企业期待公平竞争环境
  &天价招待费&事件发生后,有网友跟帖称,&假设一顿饭1万元,中国铁建一年可吃83700顿万元大餐,一年365天平均每天可吃229顿。&
  &这样计算有点骇人听闻。企业付出这些费用不是为了吃喝,追求利润创造更多业绩是其目的。&一位研究企业管理的人士认为,这种计算方式其实是在妖魔化涉事企业。
  上述人士认为,此次事件之所以广受关注,与中国铁建的央企身份不无关系。尤其社会对&三公&消费广泛关注的风口浪尖,中国铁建正撞枪口。
  &不能因为单一事件,就给企业贴标签,我们渴望更加公平、正义、透明的社会土壤,也希望社会媒体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给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山东一企业协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当前,涉及企业报道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媒体为了迎合大众心理,忽略了企业的真实感受。举个例子来讲,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报道时,容易引发社会仇富心理。&
  这位人士说,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很多行业的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艰难求生,都在想方设法提升业绩,为股东创造更大利润,这是他们目前考虑最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创造良好的舆情环境对企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媒体应该更多关注企业家为创造财富做出的种种努力。
&&& 对待业务招待费,不能只看绝对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这一条规定也在中国铁建负责人回应媒体时被引述,该负责人说,相较于营业收入而言,中国铁建的业务招待费占营业收入的比值为0.17%,低于相关规定,但绝对数额确实偏高。
  &招待费的税前扣除不能超过营业收入的5&,这是税法规定,并非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就不能超过该比例,要考虑到有的单位可能业务招待活动的确比较多。&复旦大学会计学博士、高级会计师马军生解释说,&如果超过了,在会计上仍作为费用列支,从税法来说,超过5&的业务招待费要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进行纳税调整,不能享受税前扣除。企业当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不能全部扣除,在营业收入的5&之内部分的业务招待费可以扣除60%;如果超出营业收入的5&之外的业务招待费全部不可以税前扣除。之所以对业务招待费进行扣除比例限制,也是防止企业可能通过大量列支业务招待费,逃避所得税。但这个5&只是税法扣除政策,并不能作为企业业务招待费高低的判断标准,关键是看费用支出的用途是否合理。&
  接受采访时,两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对待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不能只看绝对数额。
  李瑞红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是合并报表,其营业收入数是抵消集团内部销售收入后的金额,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都是独立的纳税主体,企业所得税按各个主体分别征收,合并报表的招待费是否超过合并营业收入的5&,这样比较意义不大。不论会计上还是税务上,都要求费用开支真实合理、合法合规,年报只披露一个数字,是看不出是否符合这些要求的。除了关注绝对数和占总收入的比例、占总费用的比例外,还可以通过历年增减变动趋势分析,来评判是否正常。
  马军生表示,业务招待费到底花多少才合理,这个标准很难界定。是否超过税务局5&的限制,并非衡量的最终标准。税务局规定的5&事实上也是一种&一刀切&,企业不能以这个数字为标准,公众也不能以此为判断依据。不能认为没有达到5&就是吃的不多,达到或者超过5&就一定是不好的。很难有一个比例可以作为衡量所有企业的绝对标准,因为招待费和会务费的支出与其所在行业、业务性质有关,有的公司业务性质决定了经常需要招待客户,&不能一概而论&。
  在他看来,公众要理性看待排行榜和招待费绝对值数据。因为按照我国现有的企业结构形态,央企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比较多,而规模较大的公司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央企。如果只是按绝对数值的排行,央企在排行榜上处于较前的位置也是可以理解的。
  谈及监督机制,马军生说,&对费用的监督,并不仅仅限于招待费和会务费,其实企业的各项费用都应有监督。上市公司对各项费用通常会设立授权审批权限,但是授权时也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管理必须保持一定灵活性,所以对某项明细管理费用具体规定限额不现实也不合理。虽然对业务招待费很难有个明确的合理性标准,但公众对央企巨额招待费合理性质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给这些企业提了个醒,今后需加强费用方面的内部控制。&
规模大就该花的多?天价招待费不能&捣浆糊&
  从企业性质看,在网易财经列出的这11家企业招待费过亿的公司之中,有10家为央企。对此,叶青认为,作为央企,尤其是央企中的上市公司,必须要按中央&八项规定&来执行。必要的招待、应酬支出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些与单位业务无关的招待支出,是不必花费的。在这方面应加强企业审计。国家审计署近日也公布了10多家央企的审计结果,反映出央企的&三公&消费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谈到&三公&消费跟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区别,马军生认为:&二者分别涉及公权和私权。虽然国家治理和企业治理有一定类似之处,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二者还是有不同的。国家行使公权力,提供公共服务,花费的是纳税人的钱,需要对纳税人负责,受纳税人监督;公司管理层需要对股东负责,只要花费合理,可以为股东带来价值,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规定,就是可以的。企业招待费更多受企业内部管理规章约束,不像三公消费要受财政预算约束。&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则认为,一般来说,国有企业还是属于公共机构范畴,&我们说&三公&消费的时候,只要是&利用公共资源所进行的消费&都属于&三公&范围。&
  有人认为&企业规模大则业务招待花费多&,在竹立家看来,这种解释不合理。他认为,花费多少和企业的营业规模是两回事。不能一味地认为企业规模大,就必须要花得多。
  站在股民和老百姓的角度,对招待费多追问几句,自然在情理之中。招待费的公开透明,在国外不少国家和企业早就是制度常态。不仅要拿账单,还要拿出菜单,菜单中要是有一道菜没有理由地超标,账目可能就没法报销。
  对此,有人或许会辩称,部分招待费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不能公开招待费支出细目。但如果面对天价招待费,国企还是抱着这种领导大笔一挥报销了事、不闻不问的态度,终将铸成大错。
  当然,光靠国企自觉挤水分还不够,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机制的改进和完善,保障公众对国企治理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等权利,只有这样,天价招待费才能真正&瘦&下身来。
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居高不下,该管管了
  如何看待这些公司的业务招待费?专家认为,业务招待费到底花多少才合理,这个问题难以界定。有没有超过税务局5&的限制,也并非衡量的最终标准,关键是要看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公众要理性看待排行榜,看待数据。因为按照我国现有的企业结构形态,央企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比较大,而规模较大的公司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是央企。如果只是按绝对数值的排行,央企在排行榜上处于较前的位置也是可以理解的。
  5月14日,港澳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52家带&国有&背景的上市企业,2012年年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一项,总计65.25亿元。中国人寿最多,达14.18亿元。
  把公众目光聚集在上市公司的招待费和会务费开支上的,还有5月7日网易财经发布的《2012上市公司招待费和会务费排行榜》。
  &网易财经&排行榜对上市公司2012年产生的业务招待费和会务费作出排序,位列第一的中国铁建,因8.37亿元招待费支出的绝对数额,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此前,中国铁建恳求记者停止报道,&因为伤害太大&。此后,中国铁建对媒体表示要在有关部门同意后公开招待费的构成,公司还承诺,力争2013年业务招待费比上年下降10%以上。但社会的质疑仍未停止。
  &业务招待费&该管管了
  一方面是&数额确实偏高&,一方面是&低于相关规定&,如此说来,中国铁建并未违反纪律规定,而是&有关规定&的合理性存在问题。
  不怕花钱多,就怕有浪费。如果中国铁建的业务招待费是生产经营中必需的费用支出,那么公众可以理解。问题在于,实际操作中企业宴请、赠礼等开支,都可以被算作招待费,这就使违法违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当前,有关方面对国企的&业务招待费&还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更缺乏有力的执行。这也是公众质疑中国铁建巨额&业务招待费&的原因之一。中央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不仅仅是对党政机关的要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同样应当贯彻落实。央企上市公司享受着国家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更应该改变作风,降低成本,杜绝奢侈浪费,把有限的钱用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上,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网友吐槽
  xwe:现实中,许多国企高管在企业&独立王国&中&行权无疆界&,权力如脱缰野马,横行无忌。
  点到即止:一些国企对职务消费可谓&各自为政、五花八门&,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比薪酬乱得多,复杂得多,问题也严重得多,业已成为高管们一笔庞大的隐形收入。
  不说不知道:一些国企老总的奢华生活消费,大到几万元一个的奢侈名包,小到几块钱的停车费,都装进了一个叫&职务消费&的筐里。
  搜狐网友:有钱请客挥霍,无钱给投资者分红利,这是中国上市公司怪象之一。
  搜狐网友:维系关系要靠请客吃饭,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
  菜根一号:拉动内需,这些国企执行得真好!
  隔岸荒岛:如果占比真的这样小,似乎应该是值得庆幸的。
  傲视苍莽:国企的招待费为什么高?因为钱不是自己的,都是国家和股民的,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
  行客士心:可怜的股民,分红被吃了,你知道吗?
  搜狐网友:别一天拿公务员说事了,看看国企吧,什么是小康?屌丝公务员多了去了!
  莎士比亚:难道真的都是吃喝了吗?恐怕更多是以招待费名义,进了个人腰包吧?
  我问问鹅鹅鹅入:他们在&维护&什么样的关系?招待费的支出,或许更多的是涉及官员的贪腐。(据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齐鲁网、羊城晚报等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毕韶威(实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务招待费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