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整个宏观社会学,资源配置主要关注什么?

宏观经济学课件2012本科-共享资料网
宏观经济学课件2012本科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导 论 一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最早是 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 一R?弗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2、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出版,是现代宏观 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20世纪30年代,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1936~20世纪70年代,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 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形成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主流派与 非主流派的分庭对抗时期。 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是第二阶段以凯恩斯主义为中 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 ? 经济发展时期:(关键人物和时点)?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二战后到60年代增长的黄 金年代→70年代石油危机与滞涨→90年代全球化 →21世纪新经济? 对应宏观理论:? 30、40年代凯恩斯革命→60年代宣称宏观理论体 系已完善→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弗里德曼)与 理性预期(卢卡斯)的发展→90年代开放经济宏 观经济学→目前 二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问题一: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总量为什么不如美国大? ――国民经济总量如何统计与核算?如何赶 超美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问题二:为什么现在应届毕业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岗位?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问题三:为什么2007年起以食品为主要代表的市场价格 开始上涨?为何商品房价格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如何理解通货膨胀? 问题四:如何回避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 ――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问题五:国际收支要不要平衡? ――汇率问题等。 简单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 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或者说,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 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 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 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 量经济学。 1、如何看待(考察)一国整体经济?? ①国民收入及增长率 ? ②失业率 ? ③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世界重要国家和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GDP)83 86 19874.5% 8.5% 9.2% 15.2% 13.5% 8.8% 11.6%93 96 19978.0% 14.2% 13.5% 12.5% 10.5% 9.7% 8.8%038.1% 8.3% 10.0%20040710.1%10.4% 10.7% 11.4%198811.3%4.1% 3.9%19987.8%7.1% 8.0%20089.1%9.2% 10.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CPI) 83 86 89 19902.5% 2.1% 2.1% 2.7% 11.9% 7.0% 8.8% 20.7% 16.3% 3.1%93 96 99 2000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03 06 09 20100.7% -0.8% 1.2% 3.9% 1.8% 1.5% 4.8% 5.9% -0.7% 3.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容核心理念:? ? ? ? ? ? 第一,突破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 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第三,建立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第四,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 宏观六大问题:长期: ①长期经济增长(因素,源泉,反思) 短期:②经济周期波动:四阶段 ③失业存在与增加 ④通货膨胀原因 ⑤全球(开放)条件下一国整体经济状况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框架结构图 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研究对象 微观 经济 学 个体经济活 动的行为及 其后果 要解决的问题 资源最优配置 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价格机 制) 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 方法(经 济变量的 单项数 值如何 决定) 总量分析 方法(个 量的总和 和平均 量等宏观 经济 学社会总体的 经济行为及 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 (就业理 论)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两者都采用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第三 : 两者 都 以市 场 经济 制 度为 背 景 , 都 是市 场 经济 经济学;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中的合成谬误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一章指出:“对于部分来说是对 的事情,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一错误的概念就是合 成谬误” 下面例子说明“合成谬误”问题: 1 、个人在经济活动时试图多储蓄一些,可能会减少社会的总财富(节约悖论)2 、如果一个人获得更多的货币,那么他的境况变好;如 果每个人都获得更多的货币,那么没有一个人的境况会变 好; 3 、个人、地方和部门能从关税保护中得到好处,但国家 和消费者不一定从中获益; 4、如果所有的农民都获得丰收,那么,农民的总收入可能 将会下降。农民要不要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呢?因此,单个主体采取某种行为会得到回报,但是其他 主体都采取这种行为时,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 “合成谬误”理论的基本结论:个人的理性决策将导致集体 的非理性决策。 思考问题: 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都讨论、并且最重 要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经济学讨论的最重要的经济现象是均 衡(Equilibrium),微观均衡是既定条 件下的最大化,宏观均衡是总供给等与 总需求。 思考问题: 为什么实际经济运行总是背离均衡点, 但是,它却有不断向均衡点靠拢的趋势? 均衡就是潜在的利益最大化的位 置,非均衡就是背离这个位置,就是不 符合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人们会努力实 现利益最大化,所以背离这个位置就要 向这个位置回归。如货币政策操作和宏 观调控就是要利用这个规律和趋势实现 央行的预期目标。 四、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精髓:“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曼昆总结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②机会成本原理(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需放弃的 东西)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决策)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 的手:理性经济人、社会人)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看得见的手)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差异原理) ⑨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短期交替关系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 1、GDP含义及核算方法 GDP的局限性 2、衡量国民经济的各个总量指标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 3、一国国民收入恒等式含义及推导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介绍 1、联合国统计司组织了东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各国 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制定了两种不同的国民 收入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体系),主要被 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于1968年公布。 ?物资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体系),于1971 年公布。主要被前苏联、东欧等计划经济国家采 用。 2、作为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是SNA体系 3、中国现用的是SNA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与 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价值的总和。 定义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定: (1) GDP是一个时期指标,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是 时期数,存量是时点数。 (2)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一国国土范围内,是按 “国土原则”来计算的。 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 GDP = GNP- 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 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问题:一个法国专家在中国获得的报酬是计入GDP还 是GNP? (3)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等 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4)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 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问题: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 对GDP的贡献大一些吗? 某人在家吃饭和他在饭店吃饭对GDP的影响是一样 的吗? ? 企业:生产量= 销售量 ? GDP=销量+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存货投资=0;
0。 (5)GDP计量的是最终产品(Final goods)的价值, 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是再次进入生产过程被加工和转售的产品。 问题: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吗? 资本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6)计算以当年价格(名义GDP:Nominal GDP)或不 变价格(实际GDP:Real GDP)衡量的一年内生产的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水平 二、实际GDP与名义GDP?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某年名义 GDP=∑pitqit ?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国际上公认 的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市场规模与国民产品 总量的最好综合指标。 ? 某年实际 GDP=∑pi0qit 。 ?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物价指 数一种)? 人均实际GDP:说明一国的富裕程度、生活水平、 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必须计算人均GDP。 人均实际GDP=某年GDP当年人口数量 ? 潜在GDP(Potential GDP):一国所有资 源充分利用条件下的国内生产总值。又称 充分就业GDP(Full Employment GDP) 实际GDP&潜在GDP 经济高涨,膨胀 实际GDP&潜在GDP 经济低落,萧条 实际GDP=潜在GDP 均衡,合适 三、GDP并非完美指标 p4411、很难得出完全准确的数字。 有些经济活动是无法计入GDP总值的。?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农民的自给性生产活动; 家庭妇女的劳务活动 自我服务等 ?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以逃避税收为目的的地下经济活 动 地下加工厂 地下商品流通 地下餐饮、服务(家教、钟点工、保姆等) ?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法经济活动 走私 贩毒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完全区分做不到 3、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1)、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也不反 映公平和贫富差距。 (2)、GDP衡量不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 (3)、GDP增长是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 GDP不衡量社会成本,不反映增长的代价。GDP无法反映成本、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社会环境、经济 福利、闲暇、收入分配等方面。 绿色GDP=现行GDP-自然资源耗减价值-环境 污染损失价值国民幸福指数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第二节 GDP的两种核算方法? 通过“产出等于支出”、 “产出等于收入” 比 较简单的方法计算清楚GDP。 支出法――全社会消费、投资多少 收入法――全社会要素收入多少 生产法――全社会价值增值多少 1、支出法 :Expenditure method(产品流向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含义: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 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核算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 及出口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支出:C(Consumption expenditure):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 的支出。 此项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最大的一个部分,约占三 分之二左右;其中劳务又是最大的部分,约占 一半左右。 ?投资支出:I(Investment)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 存货)的支出。包括以下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等。 ●存货投资:包括工厂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 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 存制成品。年末-年初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 ? 政 府 购 买 支 出 : G ( 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包括在内。 ?净出口(Net exports): X-M(Exports-Imports)指进出口的差额。 ? 把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 GDP=C+I+G+(X-M) 2、收入法:(Income method)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得到的收入相加,来核算GDP ,包括5 个项目: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特指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 入;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存留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 GDP=工资(Wage) +利息(Interest )+利润(Profit) +租金 ( R e n t )+ 间 接 税 ( I n d i r e c t t a x e s ) 和 企 业 转 移 支 付 (Business transfer payments )+折旧(Depreciation ) 间接税与直接税:?间接税: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税,特点是税负不由 纳税人直接承担,可以转嫁出去。如:营业税、关 税、周转税、增值税等 ?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特点是税负不能 转嫁,由纳税人直接承担。如:利息税、遗产税、 个人所得税等 在美国的国民收入统计中,按收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项目:1、 工资和其它补助 2、 净利息 3、 租金收入 4、 利润 公司利润非公司利润5、企业税 间接税 公司税红利 未分配利润 合伙企业 农民等独立工作者收入6、 资本折旧 7、误差调整 总计:GDP ? 两种核算方法关系:?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 ?国外(出口)?归属或?劳动工资 ?最终产品 ?收入法 ?用途 ?资本利息 ?土地租金 ?企业家利润流向?支出法 支出法与收入法的一致消费品购买 最终产品、劳务 家庭 生产性劳务 工资、租金、利润 企业 在环形图上部,人们支 出货币购买最终产品,其 花费的货币流量加总即是 以支出法计算出的GDP; 在环形图下部,产出成本 的流量加总即是以收入法 计算出的GDP。 例题分析: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生产服装的一系列商家构成,该社会没有 政府,且居民消费一律沿用上一年度的存货。已知条件如下表 (单位:百万元)。 生产单位 原料采购 产品销售 当年存货 棉农 0 1.0 0.8纱厂 布厂 制衣厂 专卖店 消费者1.0 1.2 1.5 1.8 1.91.2 1.5 1.8 1.9 02.1 0.5 4 0 ―试求:(1)用支出法计算GDP ; (2)用收入法计算GDP ; 解答: (1)用支出法计算,GDP=C+I,企业投资=当年新 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存货投资+本年度重置投 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置投资都等于0,投 资仅限于存货投资,所以: I=存货投资=4+0.5+2.1+0.8=7.4(百万元)。 GDP=C+I=1.9+7.4=9.3(百万元)。 (2)用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GDP=(各企业工资)+(各企业利润) = (1+0.8C0)+(2.1+1.2C1)+ ( 1.5+0.5C 1.2)+(4+1.8C1.5)+(1.9C1.8)=9.3(百 万元)。 第三节 SNA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总量( 1 ) 、 国 内 生 产 净 值 (NDP : Net domestic products):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创造)的产值。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2)、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一个国家 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 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 补助金 (3)、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一个 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留利-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 移支付。( 4 ) 、 个 人 可 支 配 收 入 ( PDI: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 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PI- 各 种 税 和 费 = 消 费 Consumption+ 储 蓄 Saving(C+S) 第四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 C+I+G+X=C+S+T+M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D= AS 总需求&总供给 供不应求 经济扩展 总需求&总供给 供过于求 经济收缩 总需求=总供给 稳定均衡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 等式1、两部门经济假设:这是指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 2、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居民户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没有折旧,没有间接税收, 没有政府支出,没有进出口贸易,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厂商I=s 收支平衡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只要居民户把所得到的所有即收入用于购 买该厂商的产品与劳务,这个循环就可以以原有的规模一直 维持下去。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 3、如果居民户把一部分收入用来购买该厂商的产品 与劳务,而另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如果厂商在居 民户的购买支付之外又获得了其它来源的投资,则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就是: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储蓄居民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厂商投资漏出金融机构注入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储蓄等于投资,这个循环就 可以均衡维持下去。 4、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从支出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 即 Y=C+I ?从收入角度看,总收入的的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则当 作储蓄。从供给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国民收入≡产量的总和 ≡各种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消费+储蓄 即 Y=C+S 储蓄――投资恒等式 由 C+I ≡ Y ≡ C+S,可以得到 I ≡ S 5、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明 ?储蓄――投资恒等式只是在假设的两部门经济条件 下,根据定义得出的,而不是根据经济运行实际得 出的。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整个经济而言,而不是针 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言。 (3)宏观经济波动(膨胀)的第一种可能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恒等式1、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 经济。政 府居民户厂商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厂商 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 Y=C+I+G ?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 消费,一部分当作储蓄,一部分还要纳税。但居 民还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设用T0表示全 部税金收入,用Tr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 政府净收入, T = T0 - Tr 。从收入看的国民收入 构成为: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 即 Y ≡C+S+T 4、储蓄――投资恒等式 总需求:Y ≡C+I+G 总供给:Y ≡C+S+T I+G ≡ S+T T=G I≡S+(T-G) 宏观经济膨胀第二种可能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恒等式1、四部门经济假设: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国外的作用是进口和出口。2、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政府税 收 支 出 进口 出口国外出 口 进 口居民户厂商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厂商 3、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国外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国外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即 Y=C+I+G+(X-M)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 +政府的收入+国外的收入 即 Y ≡C+S+T+Kr 4、四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C+I+G+X≡ C+S+T+Kr +M I+G +(X-M)≡S+T+Kr I ≡S+(T-G)+(M-X+Kr) 其中: 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 (T-G)代表政府储蓄; (M-X+Kr)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宏观经济膨胀的第三种可能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点与难点: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 乘数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货 币、劳动和国际市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仅涉及产品市场。 第一节均衡产出一、均衡产出(Balanced-output) ―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假定:1、社会中只有家户与企业两部门,不存在政府,也 不存在对外贸易――两部门经济; 2、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动,而不会引 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产品市场资源闲置时)需求会创造供 给(且价格不变化);各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的利润为零。 二、总需求的构成1、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是一个供 给的概念)。 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AS=AD=C+I+G+XM 2、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在均衡产出下,经济 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 净出口需求构成。 ? 注意:y=c+i等式的含义是计划或意愿的产出,或收入=(计 划)意愿消费+(计划)意愿投资,或非计划存货 投资为零;3、“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可用下图表 示 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愿 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 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扩大生产。E 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 E 150 收入=100 100 100Y=c+s E=c+i IU&0AEIU&0支出=100450O 100 y O450100 150 y(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b)支出决定收入 三、均衡产出下投资必等于储蓄经济均衡的条件:E=y (支出等于收入) ∵E=c+i;(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 而y=c+s ; (计划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E=y 即推出 i=s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经济才能实现均衡 i=s是理论分析的条件 主观性(计划的、意愿的)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在总支出的4个组成部分中占份量是最大的。 ? 不同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 ?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 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 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 利率水平 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偏好 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信贷状况 消费者年龄与制度 风俗习惯 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收入水平(现期绝 对实际收入水平)。 C=f(Y) (二)几个重要消费概念:?消费函数: 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 准确地说,是研究引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用公式表示: c=c(y)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分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指 标。①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 APC=C/Y=80/100=0.8 率。 ②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 入之比率。 MPC=ΔC/ΔY=90-80/150-100=0.2 c APC ? y?c ?c ?c dc MPC ? , 或? ? .当?y ? 0时, MPC ? lim ? ?y ?0 ?y ?y ?y dy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 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支出的 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增加的速度。亦即随着 收入的增加,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 的比例越来越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短期线性消费函数C = C0 + MPCY自发消费MPC边际消费倾向MPCY引致消费 45度线CC=f(Y)450O消费曲线Y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 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 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 边际消费倾向。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更容易看清45度线CC = C0 + MPC?Y450O 线形消费函数YAPC=C=C0 + MPC?Y=C0 + MPC>MPC Y Y Y (三)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储蓄的实质是远期消费,储蓄函数是与消费函数紧紧相 联的一个概念。 1、储蓄函数: 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 s 方向变动。 公式:s=s(y)O Ay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 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s MPS ? ?y ?s ds 当?y ? 0时 MPS ? lim , ? ?y ? 0 ?y dy 3、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 的斜率,是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率。s APS ? y 如果储蓄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线性储蓄函数:S=Y-C=Y-(C0+MPC?Y)=-C0+(1-MPC)Y = - C0+MPS?Y s s= -C0+(1-MPC)Y0y线性储蓄曲线 (四)、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这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也就是450线的值)。c,sACc=c(y)450s=s(y)y0y-C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2、MPC+MPS≡1;APC+APS≡1C S C?S ? ? Y Y Y ?Y ? C ? S Y C S ? ? ? ?1 Y Y Y 即 : APC ? APS ? 1 ?C ?S ?C ? ? S ? ? ?Y ?Y ?Y ? ?Y ? ? C ? ? S ?Y ?C ?S ? ? ? ?1 ?Y ?Y ?Y 即 : MPC ? MPS ? 1 ? 例题: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储蓄使 消费支出达3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3200美元,取 出4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3600美元,试计算: (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 蓄倾向。 (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APC上=.167 APS上=-500/ MPC=200/200=1 MPS=0/200=0 APC本=.125 APS本=-400/ (五)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加总和,但并不是家 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同。这将导致不同收入阶层的 MPC不同。 ?政府的税收政策。对富人的累进个人所得税,将以 政府支出形式通常成为其他阶层的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其他 (六)评价? 绝对收入假说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在相当大的程 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使它的一些结论与事实不相 符合。 ? 例如: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 入增加而递减的,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对于 年间美国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的 研究证明:“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 减的”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 的“消费函数之迷”。 第三节 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穷国的富人爱打高尔 夫球)Relative income美国经济学家J? 杜森贝利(J? Dusenberry)在《收入、 储蓄和早期消费者行为理论》(哈佛大学出版社, 1949)中提出相对收入假定: ? (1)消费者的偏好是相互影响的。 ? (2) 当 期 消 费 决 定 于 当 期 收 入 、 过 去 的 消 费 水 平 (“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水准( “示范效 应”),即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尤其是 在短期中,暂时收入的减少并不会使消费减少。 ? (3)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例,长期消费 函数系出自零点的直线,为C=β Y,但短期消费函数 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为C=C0 +β YCCs2 Ct1 Cs1 C1C2CL=βyOYt1Y1Y2Y 相对收入假说结论: 1、 消费行为的相关性与示范效应 2、 消费者行为的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 3、 消费取决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水平,即在社 会收入分配格局中的相对地位 4、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例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Life cycle hypothesis)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 尼认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 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 消费的最佳配置。 假定: ?消费者是具有理性的。 ?消费者行为唯一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 在此假定下,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 决于一生的收入。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 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 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为: C=a? WR+c? YL WR为实际财富, 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 工作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条件概括:1)不考虑预期寿命和工作年限的不确定性; 2)储蓄是为了未来消费; 3)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因素 4)一生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 5)收入只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6)一生中平均分配全部收入。 消费与劳动收入 工作时期 WL(60-20)=40 人的一生 NL(80g) 退休时期 NL-WL 80-60=20假若每年平均劳动收 入为YL(2万)一生劳动收入为YL×WL (2×40)=80万因而有NC= (YL×WL)/NL 80/60=1.333万 消费与财产C ×(NL-T) =WR+YL×(WL-T)1 WL-T ?YL C = NL-T ?WR+ NL -TWRmax=α? WR+c? YLYL S C -S0T(WR)WLNLt 总消费函数Ct =b1Yt+b2Y+b3At 现期平均财产现期平均消费现期平均收入预期平均收入 ? 人们在年轻时消费大于收入,有负债; 在中年时收入大于消费,有积蓄; 在老年时消费又大于收入,用储蓄支付 ? 每个人都按这种方式消费,在整个社会人口结构稳 定时,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就稳定。 ? 如果一个社会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加,社会消费 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的比例增加,则消 费倾向将降低。 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 (1)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Temporary income)。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 常的收入(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 的、意外的收入。 (2)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 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 入)决定。 持久收入假说 p4571、 消费函数 C=α?P Y2、 主要特点:持久收入的决定与估算YP=Yt-1+θ(Yt-Yt-1 ) = θYt +(1-θ) Yt-1对持久收入 的预期 前期收入现期收入 加权数例如:Yp1=80%×2+20%×3=2.2万 Yp2=50%×2+50%×3=2.5万 Yp3=50%×2+30%×3+20%×5=2.9万 3、预期持久收入是接近Yt-1还是接近Yt,取决于θ; 如果Yt = Yt-1 ,则YP等于现期及过去收入; 若Yt & Yt-1 ,则YP小于现期收入; 若Yt & Yt-1 ,则YP大于现期收入 ? 4 、结论: ? 一时收入与一时消费之间是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的。 ? 从一个长期的时间来看,人们消费支出的平均值却 与他们总收入的平均值大体一致,即持久收入与持 久消费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 政府减税的结果不可能刺激消费。 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变动 (Interest rate)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利率引起 的用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是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 未来收入的增加是收入效应。2、价格水平 (Price)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物价的上升, 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 升,这种现象称消费者的“货币幻觉”(Monetary illusion)。 3、收入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一般来说,高收入集团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集团 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 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扩大内需。4、消费品存量(The stock of consumer goods)对于耐用消费品,消费品存量大,对它的现期购买就少,因 此,消费品存量的大小与消费支出的多少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非耐用消费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去在非耐 用消费品上的支出越大,其现期支出也越大。而且,非 耐用消费品支出对收入变动的依赖程度小于耐用消费品。 5、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性递 减,这样,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有流动 资产少的家庭。6、减税政策(Tax cuts)R? 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久收 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加储蓄 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增加储蓄。 实证研究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 的事。 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基本条件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 收入的决定 1、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 储蓄――投资恒等式 由 C+I ≡ Y ≡ C+S, 可以得到 I ≡ S,即:投资=储蓄 2、公式的推导 由y=c+i, c=a+βy 解联立方程, 推出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y的决定公式:??i y ? ? ? ?y ? i ? y ? 1? ?3、情况假设分析 ?如果意愿的产出大于实际的产出,则有如图均衡 点左边情况 ?如果意愿的产出小于实际的产出,则有如图均衡 点右边情况 ( 总 c+i 总 需 支 求 出 )收=支C=Y I=800供=求 c+iE2000c1200 045o y(亿美元)总供给消费加投资曲线何45o线相交决定收入 例题: 若某两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I=50亿元,求本经济均衡国民收入,储蓄和 消费。解答: Y=C+I=100+0.8Y+50 因此Y=750,S=50,C=700 4、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Inflation gap) (Deflationary gap)AD膨胀缺口H Ef E1 F E2AD=ADf紧缩缺口Y0Yf (二)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 的决定。公式推导: 由 i=y-c=s, 且s=-α+(1-β)y,推出:??i ? ? ? (1 ? ?) y ? i ? y ? 1? ?2、分析 ?如果意愿的产出大于实际的产出,则有投资大于 储蓄,图均衡点左边情况 ?如果意愿的产出小于实际的产出,则有投资小于 储蓄,图均衡点右边情况 s,i亿美元( 总 总 需 支 求 出 )600sE i0 -100050008000总供给y(亿美元)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1、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 素收入总和。 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 即 Y ≡ C + S + T 2、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 Y = C + I + G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Y ≡C+I+G总供给:Y ≡C+S+T → I+G ≡ S+T定量税(Quantitative tax ):税收量不随收入的变动 而变动,即T=T0; 比例税(Proportional tax):税收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税收量取决于边际税率和收入,T=tY 1、定量税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 S=-α +(1-β )YdYd =Y-T0I=I0G=G0S+T=I+G或Y=C+I+G1 Y? (? ? I 0 ? G0 ? ? T0 ) 1? ? 加进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国民收入:S=-α +(1-β )YdYd =Y-T0+TrI=I0G=G0Y=C+I+G1 Y? (? ? I 0 ? G0 ? ? Tr ? ? T0 ) 1? ? 例题:假设某国消费函数为C=yd,Yd 表示居民 可支配收入,定量税T=800,投资I=1000,政府购买G= 2000,求Y。解答:Yd= Y- T=Y- 800, S = Yd - C = Yd -(α +β Yd )= -α + (1C β ) Yd = -(Y-800) = 0.25Y -1800 代入经济均衡公式: I+ G = S + T 得到:=0.25Y- Y =16000 i+g s+ts+tE3000i+g0 -700 -100016000y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 2、比例税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S=-α +(1-β )Yd Yd =Y-T T=tY I=I0 G=G0 S+T=I+G或Y=C+I+G1 Y? (? ? I 0 ? G0 ) 1 ? ? 1-t) ( 考虑到政府转移支付C= α +β Yd Yd =Y-T+Tr TR=Tr0 T=tY I=I0 G=G0 Y=C+I+G1 Y? (? ? I 0 ? G0+? Tr0 ) 1 ? ? 1-t) (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four sector economy)假设:这是指由 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 济。在这种经济中,国外的作用是进口和出口。 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素收入 总和。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国外的供给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收+进口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即Y ≡ C + S + T + M ?从支出角度看,由于有对外贸易: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即 Y = C + I + G + X 储蓄――投资恒等式 总需求:Y ≡ C+I+G+X 总供给:Y ≡ C+S+T+M I+G +X≡S+T+M Y =C+ I+G +(X -M)进口需求函数: M= M0+?Y y ? c?i? g ? x?m c ? a ? ?yd yd ? y ? t ? t r t ?t i?i g?g tr ? tr x?x m ? m0 ? ? ? y 得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a ? i ? g ? ? t ? ? t 1? ? ? ?1r? x ? m0?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总 c+i 总 需 支 求 出 )E2 E4c+i+g+(x-m)=AD4E3c+i+g=AD3c+i=AD2c=AD1E1045oY1 Y2 Y3 Y4 y(亿美元)总供给总需求曲线与45o线相交决定收入 第五节 乘数论(一)乘数概念(Multiplier)1、总需求任何的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 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国 民收入的更大变动。 英国经济学家卡恩于1931年所发表的《国内投资与失 业的关系》中首先提出乘数概念,凯恩斯在卡恩的 基础上完善乘数理论,并把乘数作为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2、经济学中乘数的含义: 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注入的 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乘数表达式:?Y K? ?AD dY K? dAD (二)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破窗理论)自发总需求(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首先 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又 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需求又一次增加, 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总需求 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无限循环下去,形成一种连锁 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 求的增加。 反之,如果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效应, 最终使国民收入减少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举例说明:乘数产生原理? 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c = y,总需求方 程:AD =c+i =1000+i+0.8y,现在增加100元投资,会使要 素所有者收入增加100元,消费者用这100元收入的80元用 于购买消费品,这80元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形式流入其他部 门要所有者手中,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80元中的64元用于 消费…… ? 那么这样继续下去,增加100元投资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呢?用数列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Y ? 100 ? 100 ? 0.8 ? 100 ? 0.8 ? 0.8 ? ? ? 100 ? 0.8n ? 100 (1 ? 0.8 ? 0.82 ? ? 0.8n ) 1 ? ? 100 1 ? 0 .8 ? 500元 ? 对乘数的证明? ?Y0 ? ?AD, ?AD ? ? AD ? c ? ?Y0 , ? ?Y0 ? ? AD ? c ? ?Y0 1 推出 : ?Y0 ? ? ? AD 1? c式中可以看出: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与 c同方向变动。 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图示说明:c+i ( 总 总 需 支 求 出 )c+i?c+iiy450y 乘数效应 y? y 总供给 (三)乘数理论的性质及其运用条件1、性质:乘数理论反映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 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 的增加(减少)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 反应,从而使国民收入有更大的增加(减少)。 2、条件: (1)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且重 要资源不存在“瓶颈”状态; (2)经济时间长; (3)货币供给量增加要适应支出增加的需求; (四)乘数的种类1、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Y ?Y ? K I ??I 或者K I ? ?I?Y ? ?C ? ?I ? ?I ? ?Y ? ?C ?Y ?Y 所以 K I ? = ?I ?Y ? ?C 等式上下同除以?Y,得到: ?Y 1 1 KI ? = = ?I 1 ? ?C 1 ? ? ?Y 1 1 KI ? ? 1 ? MPC MPS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Governm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 purchase) :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KG ? ?Y ?G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为: Y ? ? ? I ? G ? ? T 1?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数学推导: ? ? I ? G0 ? ? T Y0 ? 1? ? ? ? I ? G1 ? ? T Y1 ? 1? ? G1 ? G0 ?G Y1 ? Y0 ? ?y ? ? 1? ? 1? ? ?Y ?G 1 ? kg ? ? ?G ?G (1 ? ? ) 1? ? 3、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 ?Y KT ? ?T 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即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 在收入y公式中,只有税收T变动,则税收为T0和T1时的收入 分别为:? ? I ? G ? ? T0 Y0 ? 1? ? ? ? I ? G ? ? T1 Y1 ? 1? ? ? ? T1 ? ? T0 ? ? ?T Y1 ? Y0 ? ?y ? ? 1? ? 1? ? ?Y ?? ? ? KT ? ?T 1? ? 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 ) 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Y KTR ? ?TR 有政府的转移支付后,Yd=Y-T+Tr Y= C+I+G=α +β Yd+I+G=α +β (Y-T+Tr) +I+G? ? I ? G ? ? Tr ? ? T Y? 1? ? 在其它条件不变,只有Tr变动时,Tr0和Tr1时的国民收 入分别为:? ? I ? G ? ? Tr0 ? ? T Y0 ? 1? ? ? ? I ? G ? ? Tr1 ? ? T Y1 ? 1? ? ? Tr1 ? ? Tr0 ? ?Tr Y1 ? Y0 ? ?y ? ? 1? ? 1? ? ?Y ? ? ? KTr ? ?Tr 1? ? 5、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平衡预算――是政府增加等量的支出与税收, 即:△G =△T 平衡预算乘数―― 是政府增加等量的支出与税收所引起 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用Δ y代表政府支出和税收各增 加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则:1 ?? ?y ? k g ?g ? kt ?T ? ?g ? ?T 1? ? 1? ? 由于假定了 ?g ? ?T ,因此 : 1 ?? 1? ? ?y ? ?g ? ?g ? ?g ? ?g 1? ? 1? ? 1? ? 1 ?? 1? ? 或 : ?y ? ?T ? ?T ? ?T ? ?T 1? ? 1? ? 1? ? ?y ?y 1 ? ? ? ? ? 1 ?k b ?g ?T 1 ? ? 6、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由前述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可以得 到:dy 1 ? d x 1? ? ? ? y ? c?i? g ? x?m c ? a ? ?yd yd ? y ? t ? t r t ?t i?i g?g tr ? tr x?x m ? m0 ? ? ? y 得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a ? i ? g ? ? t ? ? t 1? ? ? ?1r? x ? m0?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模型市场经济社会中不但有产品市场,而且有货币 市场,而且两个市场还是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的。不但消费(c)是一个变量,而且投 资(i)是一个变量。 重点与难点: 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 分析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一、投资函数1、投资是指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投资支出可以 分为三个不同范畴: ①企业用于机器、设备等投资的企业固定投资; ②居民用于住房建筑的住房投资; ③由库存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所组成的存货投资。 2、投资与消费相比更具有可变性,且对国民经济运行有更重要的影响。从很多国家的宏观经济运 行实践来看,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投资的波动, 新的经济周期主要是由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基本 建设投资扩张所引起的。 3、引起投资波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成本、收益、预期)―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等。 ?决定投资的首要因素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等于名义利率 减通货膨胀率。 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就称之为投资函数。 记作: i=i(r) ?投资函数一般可写成 i=i(r)=e-dr e为自主投资; 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或投资需 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r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 差额; -dr是投资需求中与利率有关的部分。又称 为引致投资。 自主投资是指由人口、技术、资源、政府政策 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引致投资是指由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所引起 的投资――加速原理研究的对象。 假定i=i(r) = rr投资需求曲线i= r0投资需求曲线i 二、资本边际效率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 现率(也代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正好使一项资本 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 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现值公式:假定本金为100元,年利息率为5%,则: 第1年本利之和为:100×(1+5%)=105 第2年本利之和为:105×(1+5%)=100×(1+5%)2 =110.25第3年本利之和为:110.25×(1+5%)= 100×(1+5%)3 =115.76 以此可类推以后各年的本利之和。 如果以r表示利率,R0表示本金,R1、R2、R3…Rn分别表示 第1年、第2年、第3年…第n年本利之和,则各年本利之和 为: R1 = R0(1+ r) R2 = R1(1+ r)= R0(1+ r)2 R3 = R2(1+ r)= R0(1+ r)3 ………… Rn = R0(1+ r)n 现在将以上的问题逆向分析,即已知利率r和 各年的本利之和,利用以上公式求本金。已知 1年后的本利之和R1 为105元,利率r为5%,则 可以求得本金R0:R1 105 R0 ? ? ? 100 美元 1 ? r 1 ? 5%上式求出的100元就是在利率为5%时、1年后所 获得的本利之和的现值。以同样的方法,可以 求出以后各年本利之和的现值,这些现值都是 100元。从以上例子中,可以得出现值的一般 公式:Rn Rn ? (1 ? r ) n 如果假定一项资本的使用寿命为n年,R1 ,R2 , R3,……Rn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r为资本边际 效率,J为n年末的资本残值,则这项资本的总预 期收益折为现值为:R1 R2 R3 Rn J R? ? ? ? ?? ? ? 2 3 n n 1 ? r ?1 ? r ? ?1 ? r ? ?1 ? r ? ?1 ? r ? 思考 (按揭贷款问题) 假设银行贷款利率为r=3%,某人现在想得到一笔 A=5000万元钱的现金投资办厂,且期限为n=5年, 试问此人今后每月应当归还贷款多少元? 解: 设该人每月应当归还x元, 则:x x x ? ? ?? ? ? 5000 , 2 60 1 ? r / 12 ?1 ? r / 12 ? ?1 ? r / 12 ? ? ? x x x x ? A /? ? ? ?? ? 2 1 ? r / 12 ?1 ? r / 12 ? ?1 ? r / 12 ?60 ? ? ? 思考(资本的平均收益率的确定问题) 例:武汉仪表厂一套厂房(连同土地在内)购买时 用去120万元,现在要出租给别人经营“洪新”饭 馆,每月租金为2000元,租期为5年,5年后归还 房主,此时厂房价值依然不变,试求该厂房资本 的年平均收益率?设年收益率为r , 则: ? 0.2 ? 0.2 0.2 120 120 ? ? ? ? ?? ? ? 2 60 ? 1 ? r / 12 ?1 ? r / 12 ? ?1 ? r / 12 ? ? ?1 ? r / 12 ?60 ? R1 R2 R3 Rn J 更一般地,R ? ? ? ? ?? ? ? n n 1? r 1? r 1? r ?1 ? r ? ?1 ? r ? 三、投资与利率作为预期收益率的资本边际效率如果大于市场利率, 就值得投资;反之,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 利率,就不值得投资。在资本边际效率既定的条 件下,市场利率越低,投资就越多,市场利率越 高,投资就越少。 因此,与资本边际效率相等的市场利率是企 业投资的最低参考界限,所以,可将资本边际效 率与投资量的反方向变动关系表现为市场利率与 投资量的反方向变动关系。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 量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资本边际效率% 10 8 6 4 2 0 200 400 600 800 投资量(万元) A B C D某企业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图中,横轴表示投资,纵轴表示资本边际效率或利率, MEC为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即 利率越高,投资越小;利率越低,投资越大。 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所有企业投资的增加会引起 资本品价格的上涨。就是说 资本品价格R要增加,在相 同的预期收益情况下,r必然 要缩小,导致MEC降低。由 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缩 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即投资 的边际效率(MEI) ?更精确地反映投资与利率关 系的曲线,叫投资的边际效 率曲 线 , 用MEI表示。 从统 计图上看, MEI比MEC更为 陡峭。r r0 r1 MEI:投资的实际收益率 o i0 i MEC: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资本边际效益曲线(MEC)和 投资边际效益曲线(MEI) 五、预期收益与投资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主要有: 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 市场对该项目的产品未来的需求量有多大?其价 格走势如何?企业的预期收益有多大? 2、产品成本工资成本变动对投资需求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原材料成本。 3、税收政策政府为鼓励企业投资,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以从它 们的所得税单中扣出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的百分比。 这一政策称之为投资抵免政策。 4、风险风险指投资失败的可能性。 投资总是有风险,且高投资收益往往伴随着高的投 资风险 一般而言,经济走势看好时,投资风险较小;反之 则投资风险较大。 六、托宾的“q”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 托宾提出企业股票价格会影响 企业投资的理论。 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为: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当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 不会有投资; 当q>1时,说明新建设比买旧的企业要便宜,于是 就会有新投资。 即股票价格上升,投资会增加 q越大,投资需求越大 第二节 IS曲线 一、 IS曲线的推导1、 两部门经济中的一些基本等量 ?均衡条件:y=c+i 或i =s ?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i= i(r) ?储蓄、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c= a + ?y或S=S(Y)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为 i =s rJ,iL,s L,y L i= i(r) S=S(Y) r L,i J,s J ,y J 即产品市场均衡时,r与y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上一章分析两部门经济的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时,均衡收入公式:? ?i y ? 1? ?公式中的i 是常量 本章中i是变量:投资是利率的函数:i= e-dr 将i= e-dr式代入上式,可得 y ? ? ? e ? dr 1? ? 2、结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 动关系。 3、举例说明 假设投资函数i =1 250D250r,消费函数c=500 + 0.5y,相应的储蓄函数s=-α+(1-β)y=-500 + (1-0.5)y=-500 +0.5y,根据 ? ? e ? dr y ? 1? ? 可得:? ? e ? dr 500 ? 1250 ? 250 r y? ? ? 3500 ? 500 r 1? ? 1 ? 0.5 当r =1时,y =3 000 当r =2时,y =2 500 当r =3时,y =2 000 当r =4时,y =1 500 当r =5时,y =1 000 ………… 由此得到一条IS曲线。 4、IS曲线名称的由来因为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来分析i为变量时国民收入y的决 定(利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相互的关系),而产品市场均衡条 件必有i=s,所以将y曲线称之为IS曲线,是表示在投资与储蓄 相等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r4 321 0 500 00 2500ISY(亿美元) 5、通过四象限来描述IS曲线的推导?根据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i=i(r)=e-dr,给定一个 利率r,由给定的r推出i 值 ?由i=s的这一均衡条件,可由i 值推出s值 ?由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s=y-c(y),可由s值推出y 值 ?将r值与y值在象限四中描出,就可以得到一个点。 将无限个r值与y值联系起来,就得到在产品市场 达到均衡(I=S)时,利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相互 关系的曲线:i(r)=y-c(y),并将这条曲线命名为IS 曲线 ? IS曲线推导图示:s0 500 250⑶储蓄函数 s=y-c(y)s1250 投资储蓄均衡 1000 i=s 750 500 250 y 0 250 750 0⑵0 50000 2000ir4 3 2 1r4 3 2 1⑷产品市场均衡i(r)=y-c(y)⑴投资需求 i=i(r)ISy0 500 00 20000 250 750 1250500 1000i 二、IS曲线的斜率1、IS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为? ? e ? dr 。 可将此式改写为: 1? ? ? ? e 1? ? r? ? y, 此为IS曲线的代数表达式,y? 1? ? 就是IS曲线的斜率. d d d2、斜率的大小分析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表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反方向 变化; 斜率的大小既取决于β ,也取决于d。 ?d是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利率变动一 定幅度时投资的变动程度。d大→投资对利率变化 敏感→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越敏感→IS斜 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缓 ?β是边际消费倾向。β大→乘数K大→投资的变化量 和一个较大的乘数相乘→△y大→IS曲线平缓 (3)三部门经济中的分析 在三部门经济中,由于存在政府购买性支出与税收, 消费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即c=α+β(1-t) y,则IS曲线的斜率就变为:1?? (1 ? t)d在β和d既定时,t越小,投资乘数就越大,收入增加 就越多,IS曲线就越平缓,于是IS曲线的斜率就越 小。反之,t越大,IS曲线的斜率就大。因此,IS 曲线的斜率与t成正比。 三、IS曲线的移动1、投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投资需求增加, IS曲线就会向右上移动;若投资需求下降,IS曲 线向左移动。 证:在既定利率条件下,iJ ? s(y)J ? yJ ? 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移动幅度:Δy=kiΔi 2、储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储蓄增加,IS 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反之,就要向右移动。 证:在收入既定时,sJ?i(r) J ? r K? IS曲 线向左移动。 移动幅度: Δy= CksΔs 3 、政府支出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反之,则 使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证:在既定利率条件下,gJ ? iJ ? s(y)J ? yJ ? IS曲线向右移动。 移动幅度:Δy=kgΔg 4、税收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增加税收,会使IS 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 移动幅度: Δy= CktΔT 结论:一切自发支出量的变动都会使IS曲线移动 5、分析的意义:分析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民收入 变动 结论1: 一切注入量和漏出量的变动都会使IS曲线移动。 注入量增加――IS线右移,否则相反。 漏出量增加――IS线左移,否则相反。 三部门、四部门原理相同。 结论2: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膨胀性财政政策――IS曲线 右移。否则相反。 ? Is曲线及其变动AD增加, IS曲线右移;rAD减少, IS曲线左移IS3 IS右边: I& S IS2IS左边: I& SIS1 y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利 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与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由 于货币的实际供给量是由代表国家对金融运行进 行管理的中央银行控制的,因而,实际供给量是 一个外生变量,在分析利率决定时,只需分析货 币的需求。 二、货币的供给Mp498? 货币供给是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 的纸币、硬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 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根据货币流动性分类: M1――通货(硬币、纸币)+ 活期存款 M2――M1 + 定期存款 M3――M2 + 其他(有价证券、票据等货币近似物) M1 ∈ M2 ∈ M3 ? 由中央银行决定,是外生变量,是既定量M=M0。 ? 理论分析中所使用的货币供给量是指实际的货币供 给量。用M、m、P分别表示名义的货币供给量(央 行控制的货币量)、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价格指数, 三者的关系为: ? Mm ? P? 以后所提到的货币供给就是指实际的货币供给量m。 货币供给曲线货币供给量是由国家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 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 轴的直线。 r m' m m''货币量m ? 三、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 Liquidity Preference? 货币需求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 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 富的心理,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 有货币的需要。其它形式的资产:耐用消费品、收藏品等实物 房屋、土地等不动产 股票、债券等其它金融产品 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以下三类不同 的动机: ①交易动机。即个人和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 而需要持有部分货币(作周转金)。主要取决 于收入。 ②谨慎动机。即个人和企业为预防不测事件而需 要持有部分货币。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意外事件 的看法,也和收入成正比 。两动机所需货币量 :L1=L1(y),L1与y成同方向 变动关系。 ? 具体表达式为:L1 = ky ? 式中的k为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对实际收入的反应程度,也可叫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可简单表 达为:k = ΔL1 / ΔY 。L1 = ky式反映出货币的交 易需求量与实际收入的同方向变动关系。 ③投机动机。 即个人和企业为随时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而持有 部分货币的需求。(即人们为购买有价证券而 持有部分货币)。 货币投资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利率 ,与利率成反 方向变动关系。 L2 = L2 (r) 人们在货币和其它形式资产进行选择转换,如债 券 债券价格=预期收益/利率 r低,债券价格高,人们不会购买债券,手中持 有货币,L2高; r高,债券价格低,人们大量购买债券,手中不 持有货币,L2低; ? 用L2 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表示利率,则货币 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2= L2 (r), 具体表达式为:L2 = -hr ? 式中的h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对实际利率的反应程 度,称作货币投资需求利率弹性,可简单表达为: h = ΔL2/Δr 。 ? L2=-hr式反映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实际利率的反 方向变动关系。 极端情况:流动偏好陷阱 Liquidity preference trap(一)概念: 有多少货币就持有多少货币。称“凯恩斯陷阱” (二)原因: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 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 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 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 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 ? 货币的需求函数? 货币的总需求是货币的交易需求与货币的投机需 求之和,因此,货币的需求函数L就表示为: L=L1+L2=L1(Y)+L2(r)=kY-hr L1L1rL1OYOrL1r0 O L2L2 货币需求曲线:L= L1(y)+L2(r) 货币需求函数几何图示rL1= L1(y)rL1L2 = L2(r)L2L=L1+L2L (m)L (m) 四、其他的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存货理论方法与交易动 机的货币需求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现金的交易需求:一种存 货理论方法》 (1952年)一文中提出:货币的交 易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利率的上升而减 少。 ? 模型的基本思想:? 一个人维持货币存量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如果 个人要维持更多的货币存量,那么就要面对如果 把这部分货币转化为生息资产而带来的利息收入 的损失;如果他保持较少的货币,那么就要忍受 为满足日常货币需求而频繁地把生息资产转化为 货币而带来的交易成本。 ? 因而维持多少货币存量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使利 息收入损失和交易费用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问题。 最优货币平均持有量与平方根公式根据最优取款次数 , 就可以得出最优货币平 均持有量为 tcY M ? 2i* 2、货币需求的投机理论――资产选择(组合)理 论 美国经济学家Tobin在1958年发表的《现金偏好: 对待风险的行为》中提出: ? ?假设财产分为货币资产A1和债券A2两种形式。 持有货币没有利息收入,但也没有风险;持有债 券可以得到利息,但也有风险。 ? ?由于利息收入与风险的存在,一个正常的财产 持有者就要权衡利息收益和风险(即持有债券的 收益与成本),决定货币A1与债券A2在总财产中 的比例,以实现利益(效用和收入)极大化。 ? ?一般情况下,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会下降 五、货币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利率1、均衡利率的决定均衡利率是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水平。从 图形看,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时, 利率上升。rM? 若利率在r0 以下: r太低→M & L→货币不够 用→卖出债券→债券价格下跌→r↑→L↓→M = Lr0 E L L(m) 相反则相反。O 2、货币供求曲线与利率的变动?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如果对货币的交易需 求或投机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上 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当政府增加货币供应 量时,货币需求曲线则会向右移动;反之则向 左移动。 ? ?均衡利率点的移动。 ? 若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曲线从L移至L ’时, 均衡利率就会从r0上升至r1;若货币需求不变, 货币供给曲线从m移至m’时,均衡利率就会从r0 降至r2。若货币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两者同时位 移,都会引起均衡利率的不规则变动。 均衡利率的变动m m'rrM m? Pr1 E r0 r2 L o L(m)L L'E'r0EoL(m) 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政策 M增加,放松银根,r下降; M减少,紧缩银根,r上升rm2 E2 m m1r2rr1EE1 m dom 收入水平的变动:收入上升,对货币需求增加, 货币供给不变,则利率上升,反之则相反。rmsr1 re L’ LoM 第四节 LM曲线及其推导一、LM曲线的含义1、利率由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决定 货币供给是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所控制, 在货币供给量已经既定的情况下,货币市 场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现。 2、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则货币市场 的均衡就是m= L=L1(Y)+L2 (r) = kY C hr当m为一定量时,L1增加时,L2就必须减少,否则 就不能保持货币市场均衡。 3、含义:当m给定且货币市场均衡时,由m=kY-hr的公式表 示的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的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 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被称为LM曲线。 代数表达式:hr m Y ? ? k k kY m 或:r ? ? h h一般下式表示LM曲线m ?k? r ? ? ?Y ? h ?h? 举例说明: 假定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L1 = m1 = 0.5y,货币的投机需 求函数L2 =m2=r,货币供给量m =1250, (例子中的单位为亿美元)。货币市场均衡时,m = L = L1 + L2 ,即: 1 250 = 0.5y + 1 000D250r, 整理得:y = 500 + 500r r 当r =1时,y =1 000 LM 4 当r =2时,y =1 500 当r =3时,y =2 000 3 当r =4时,y =2 500 2 当r =5时,y =3 000 1 ………… 将这些点在右坐标图上 o
y(亿美元) 1000 描出来,即为LM曲线。LM曲线 LM曲线的推导过程可以用下图来描述:m1 0 500 250⑶交易需求 m1=L1(y)m1 0 500 250 0 r货币供给 m=m1+m2⑵0 500r y 250 750 0m2⑷LM4 3 2 1⑴投机需求 m2=L2(r)货币市场均衡 4 m=L1(y)+L2(r) 3 2 1 0 500 y 0 250 750 1250500 1000m2 二、LM曲线的推导L=M 均衡条件 L=L1 (Y) + L2 (r)= kY-hr 货币需求 M=m0 货币供给即: L1 (Y) + L2 (r) = kY-hr = m0rLMLM曲线上 L=M LM曲线左边:L&M LM曲线右边:L&ML&M L&MyLM曲线 三、LM曲线的斜率:1、从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中可以 得出:斜率k/h的大小取决于k与h 的值。 ?h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表明L2对r 的敏感 程度(与斜率反向变化) h越大? r变动一定时,L2变动幅度较大? LM平缓 ?k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表明L1对y 的敏感 程度(与斜率正向变化) k越大? r变动一定时,y只需变动较小幅度 ? LM陡峭m ?k? r ? ? ?y ? h ?h? 2 、LM曲线的三个区域根据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可将LM曲线分成三个区域 ? LM曲线的斜率为零。当利率降到很低时的流动陷井里 (比如r1时),货币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因而 LM曲线也相应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称凯恩斯区域 (也被称为萧条区域)。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无效, 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 ? LM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当利率升到r3以上时,货币投 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因而LM曲线也相应有一段 垂直状态的区域,也被称为古典区域。 在古典区域, 财 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 LM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 策都有一些效果,效果大小取决于LM曲线的倾斜程度, 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LM曲线越陡峭, 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 LM曲线的三个区域:LMr? a:凯恩斯区域cb? b:中间区域? c:古典区域? 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 恩斯区域为零,在中 间区域则为正值。YOa 四、LM曲线的移动只讨论LM曲线的移动而不是转动,因而公式 m ? k ? r ? ? ?y ? 中的 h、k都假定为不变 h ? h ? 由于m=M/P,所以,M、P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 移动。 1、政府的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反 之则反是。 证:在原先既定的利率水平上,msJ ? rK ? i(r) J ? yJ ? LM曲线向右移动。 2、如果价格水平下降,那么LM曲线也会向右移动, 反之,则向左移动。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rLM1 LM2货币供给量 增加,使 LM曲线右 移L2 (r)L2 m m’L1(Y)YL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使LM曲线移动 价格水平的变动 价格水平P上 升,实际货币 供给量m就变 小,LM曲线 就向左上方移 动;反之, LM曲线就向 右下方移动, 利率就下降, 收入就增加。rLM1 LM2L2 (r)L2YM(P1)M(P2)L1(Y)L1 第五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IS-LM模型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方程式:I(r)=S(Y) M=L(Y)+L(r) IS曲线与LM 曲线的交点由于M为既定,因此,在这个二元方程中, 变量只有两个,联立方程,即可求出r与y的 一般解。 例:产品市场 i =r; s=-500 +0.5y i=s时, y=r IS曲线 货币市场 M=m=1250,L= 0.5y+r L=m时, y=500+500r LM曲线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有联立方程 y=r y=500+500r 解联立方程,有r=3% ; y=2000 r=3% 与y=2000就是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r与y的关 系。 ? IS-LM模型中的四个区域分布情况:r%AI&S L&MLMⅠ432EⅣE'E&ⅡIS10Ⅲ2000自发调整沿着 逆时针方向 收敛进行, 最终达到E点y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区域 Ⅰ Ⅱ Ⅲ Ⅳ 产品市场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货币市场 L&M有超额货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供给四个区域中存在着不同的非均衡状态,经过调整,非均衡 状态会逐步地趋向均衡。IS的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i >s会导致收入增加,i<s会导致收入减少;LM的不均衡 会导致利率变动:L>M会导致利率上升,L<M会导致利率 下降。这种调整最终使经济趋向于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二、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并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 从与意愿的需求相一致的均衡走向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政府运 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调整与解决。1、 LM曲线不变、 IS曲线 向右移动,利率会上升、 收入会增加。相反则相反。 2、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 右移动,利率会减少、收 入会上升。 r% IS rE LM E’ E E’’ yE y y? LM‘IS’3、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移 动时,收入与利率也会发 生变化,其变化取决于两 条曲线的最终交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一)IS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影响rr1 r0 r2 IS2 IS1 IS0 E2 E1 E0 LMoY2 Y0 Y1在LM曲线不变,IS曲线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均衡收入 与均衡利率会随着IS曲线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二)LM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影响rr1 r0r2 LM0LM2E2LM1E0E1oY2 Y0 Y1Y在IS曲线不变,LM曲线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均衡收入 会随着LM曲线发生同方向的变化,均衡利率会随着 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纲要消费倾向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平均消费倾向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 由此求投资乘数k=1÷{1-(Δc/Δy )}国 民 收 入 决 定 理 论消费c 收 入流动偏好(L) (L = L1 + L2) 利率(r)交易动机由m1满足 谨慎动机由m1满足投资(i)投机动机由m2满足 货币数量(m= m1 + m2 )预期收益(R) 重置成本或资产的供给价格资本边际效率(MEC) 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文字概括?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与投资。消费与投资是总需求 或总支出的组成部分,凯恩斯认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也就是消费与投资决定国民收入。 ? 第二,消费由消费倾向与收入决定。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 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且小于1,因 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 加消费的部分会越来越少,而用于储蓄的部分会越来越多。 ? 第三,消费倾向相对比较稳定,故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受 投资变动的影响。投资或增加或减少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 或增加或减少的成倍变动。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 比,而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且小于1,故投资乘数大于1。 ? 第四,投资由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 比,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比。如果利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 就值得投资;如果利率大于资本边际效率,就不值得投资。 ? 第五,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货币 需求,由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对货币的投机需求组成,其 中,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来自于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对货 币的投机需求来自于投机动机。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 满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的货币数量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 币数量组成。 ? 第六,资本边际效率由投资的预期收益与资本资产的供给 价格或重置成本决定。资本边际效率与预期收益成正比, 与重置成本成反比。 ? 第七,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在于由消费 需求与投资需求组成的总需求不足,而总需求不足的原因 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决定了消费 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 全部用来增加消费,并且增加的收入用于增加的消费会越 来越少,这就造成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决定 了投资需求不足。增加一笔投资,既会增加对资本资产的 需求,增加重置成本,又会在将来形成生产能力、增加产 品供给、促使产品价格下降后,收益减少。因此,资本边 际效率会随重置成本的增加、预期收益的减少而降低,从 而使得投资需求不足。作为货币需求的流动偏好,会在利 率极低时形成“流动性陷阱”,从而使利率在货币供给增 加的情况下也不会降低,即流动偏好限制利率的降低,最 终抑制投资需求。这样,三大基本心理规律造成有效需求 不足。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 应当运用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的财政政策和增加货币 供给、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增 加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货 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应主要靠财政政策。 三、凯恩斯经济理论数学模型1、s=s(y) 2、i=i(r) 3、s=I 4、L =L1+L2= L1 (y) + L2 (r) 5、M/P= m= m1 + m2 6、m=L 由1、2、3可求得IS曲线,为: a ? e 1? ? a ? e ? dr r? ? y, 或 : y ? d d 1? ? 由4、5、6可求得LM曲线,为:ky m hr m r? ? 或: y ? ? h h k k储蓄函数 投资函数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即可得两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第十五章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含义 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 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税收:它主要通过税种、税率的变动以及减免税来表 现。 ②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转移支 付。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 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 、作用机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 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国民收入等诸多的宏观经济运 行目标得到调节。 ?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GJ→ADJ→YJ(挤出效应:rJ→IL→ADL→YL) TL→CJ,IJ→ADJ→YJ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MJ→M/PJ→rL→IJ→ADJ→YJ 二、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 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LM曲线的位置不变,IS曲线的斜率不同对扩 张性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IS越陡峭效果越大。r LM IS' rIS'IS r1LM E'ISr1 r0 EE'E&r0EE& (陡峭)(平坦)O y0 y1 y3 y y0 y2 y3y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结论:如果IS曲线越陡峭,1-β/d越大,或者说私人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不敏感,挤出效应越小,则扩 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 第二种情况:LM曲线的位置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 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r r1 r2LM1 IS2 IS1 E0E1E2LM2r0OY0Y1 Y2Y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结论:如果LM曲线越平坦,k/h越小,或者说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越大,则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 总结:LM不变时,IS平 → 挤出多 →财政政策效果差 IS陡 → 挤出少 →财政政策效果好IS不变时,LM平 → 挤出少 →财政政策效果好 LM陡 → 挤出多 →财政政策效果差 ?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 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 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rISIS'LM LM'r0 流动偏好陷阱Oy0y1y 三、挤出(Crowding out)效应含义: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 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 减少的现象。1 K G= 1? ?h k1 K I= 1? ?d挤出效应G ?? Y ?? r ?? I ?? Y ?Y上升,经济中增加 对货币的需求,如果 货币供给保持不变, 则会导致r上升 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 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 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而政府投资 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 产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是指社会资源 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 产领域的分配比例。 四、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第一种情况: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IS曲线的斜率 (1-β )/d不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rLM1 IS2 E IS1 E2Y结论:IS曲线越平 坦,LM曲线移动对 国民收入变动的影 响就越大;反之, IS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 入变动的影响就越 小。LM2E1r1 r0 r2OY0Y2Y1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证明: IS曲线越平缓,可知d值越大,由i=e-dr可知: 利率变动一定幅度将引起投资较大幅度的变动 (称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当货币 供给量的增加导致利率下降时,投资将增加许多, 国民收入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 效果就大。 反之,IS曲线越陡峭,d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 果越小。 第二种情况:IS曲线的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k/h 不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LM1 ISr0r2 r1rLM2 E E2 E1LM’1LM’2结论:LM曲线 越平坦,货币 政策效果就越 小;反之,货 币政策效果就 越大。YOY0Y2 Y1Y3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证明: LM曲线越陡峭,由L=m0+m1=ky-hr可知:货币需 求的利率弹性h值越小,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 较小,货币供给量只要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下降许 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大, 使得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将对投资和国民收 入有较大的影响。 LM曲线越平坦,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值越大,货 币政策的效果较小。 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 利率水平的下降,使人们的金融资产增值,从而 鼓舞了人们的消费热情。随着社会消费的增加, 又将诱使社会投资的扩大,最终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这就是货币政策带 来的财富效应。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r LM1 LM2IS5古典主义区域 货币政策有效 财政政策无效IS4IS10IS3IS2Y1Y2Y3Y4Y5 Y6Y凯恩斯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无效中间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有效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一)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第一,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利益集团阻挠; 政治因素影响,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 ? ?第二,财政政策的时滞(Time Lag) 。 第三,挤出效应的存在。 第四,公众行为可能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如果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第一,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 第二,通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 显著,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 微弱; ? 第三,受外部时滞作用影响; ? 第四,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效果会因为 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时滞认识时滞 内时滞 决策时滞批准时滞时滞 传递时滞 外时滞 执行时滞 作用时滞 ???????认识时滞指政府有关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所 需的时间。 决策时滞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调控政策所需的 时间。其中包括政策选择和文献起草所需的时间。 批准时滞指调控政策的有关文献按法定程序呈报、听 证、辩论及通过所需的时间。 传递时滞指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由决策部门 向执行部门传达、布置所需的时间。 执行时滞指政府的各经济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 策所需的时间。 例如财政投资的增加,有一个资金筹集和分配、项目 考察和论证、工程招标和投标的具体过程;基础货币投 放,如果是通过公开市场来进行,则有一个在国债二级 市场上的操作过程;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的变动,也有 一个电脑计算程序的重新设置问题。 作用时滞指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到其对经 济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需的时间。 ? 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 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 政府采购 企业库存减少 企业扩大生产 工人增加收入 社会总需求扩大 经济增长速 度加快。 ? 一项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 对宏观经济产生抑制作用: ? 货币供应减少 市场利率提高 投资减少 社会总需求收缩 物价水平下降。 ? 在整个调控时滞中,作用时滞是最关键、往往 也是最耗费时间的。专家估计,在美国政府宏观 调控的实践中,内时滞一般为3个月左右,而外 时滞则一般为2 ― 20个月,其中作用时滞一般要 占12 ― 18个月。 六、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混合使用的原因 单独使用,会引起利率大起大落;而搭配使用,才能 实现利率稳定的充分就业下的收入。r LM E' LM' IS' ISr0EOy0y'y*y 2、政策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政策效应政策搭配产出利率1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上升 不确定下降 不确定3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加 ? 政府与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抉择 一是经济的需要; 二是政治的需要;? 政策组合的选用 (1)“滞胀”用第一种组合 (2)严重通货膨胀时,用第二种组合 (3)轻度通胀,用第三种组合 (4)严重萧条时,用第四种组合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学习目的与要求 进一步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准则、职能 和手段等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了解其时间及其后果, 以全面把握凯恩斯主义整体框架。重点与难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功能财政思想,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自动稳定器。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整个社 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 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 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 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一)充分就业1、充分就业含义: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 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2、失业类型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一般分为三类: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 部性失业。 ?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人们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Unemployment)人们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 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 起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是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总需求不足引起 的失业。也叫需求不足性失业(DeficientDemand Unemployment)。 ? 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的就业,充分就业时仍有 一定的失业。 ? 凯恩斯认为,消除非自愿失业、但仍存在摩擦性 失业和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是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也是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 失业对个人的影响?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 工作。 ? 非自愿失业,使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 不同事件引起的紧张感(美国) 事件 配偶死亡 紧张程度 100 事件 解雇学业不良被迫辍 学紧张程度 40入狱失去工作亲密朋友死 亡66493729孩子离家工作条件变 化4720 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政府要增加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 ? 影响社会稳定 ? 使实际GDP减少 (二)价格稳定1、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 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2、常用价格指数有: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ption price index); 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折 算 指 数 ( GDP implicit deflator) 3、物价稳定包括对内币值稳定和对外汇率稳定。 4 、物价稳定可以理解为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 膨胀率,即维持一个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而且不 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三)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与 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年均GDP 或年人均GDP来衡量。(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从长期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是赤字还是盈余对一国 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对其他宏观经济目 标的实现造成障碍。四个目标间的关系 ―― 既统一又矛盾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1、需求管理 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 代表:凯恩斯 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2、供给管理 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 上升 工具 (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 (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3、对外经济管理 第二节涉及G、T和公债财政政策一、构成:(一)财政支出 1、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 军需品和警察装备的购买; 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2、转移支付:TR 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产业补贴 (二)财政收入? 1、税收财产税:对土地(不动产)和土地上建筑物(动产)征 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2%。 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入上升 而上升。 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 入中征收。我国为17%。? 2、国有企业经营收益 ? 3、公共收费和其他收入 4、公债(Public Debts)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1、运作途径: 一类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上是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 者说增加高能货币,称为货币筹资,其结果是通货膨胀。 另一类借债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 业和居民)和外国举债,称为债务筹资。 但当政府发行公债时会引起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想稳 定利率,则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 币供给。这样,预算赤字增加也会引起通胀。 2、分类: 按偿还期限划分: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5年以 上,40年,永久 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 (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4、影响:一方面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影响财政收支,属于政府的财政政策. 另一方面公债的发行在金融市场上影响货币的供求,促 使利率发生变动,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经济萧条时期,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 策),增加G,减少T,从而AD增大,就业扩大 2、经济繁荣时期,AD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 策),增加T、减少G,从而AD下降,通货膨胀消失(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1、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 2、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 (三)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也称为内在稳定器,是经济中一种自动的作用机制,它可 以自动地减少由于自发总需求变动而引起的国民收入波 动,使经济发展较为平稳。 包括政府税收 、政府转移支付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工具自动发生作用,不需政府采取行动。 (四)功能财政与平衡预算思想功能财政的中心思想是: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的稳定, 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需要有赤 字就有赤字,需要存在盈余就有盈余,而不应单纯为实 现财政的收支平衡而影响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财政政 策。 三、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含义: ? 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潜在的 国民收入)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 公式:? BS*= tyfDGDTR ? 作用 :? 为判断财政政策究竟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提供较为准确 的依据;? 使政策的制定者更加重视充分就业的问题。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和银行制度1、银行体系 ? 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两类,金融中介 机构中最主要的是商业银行、专业性银行和非银行 金融机构。 ? 管理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 构 2、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 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三个职能: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资源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