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级将领将领戴安澜作的词是什么

唯一获毛泽东诗悼的国民党将领是谁?
16:07:08来源: 凤凰网作者:责任编辑:李雪琪
摘自:刘继兴 著 《民国秘闻》&新华出版社 2010年9月 出版
阅读提示:毛泽东曾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流传甚广的诗词不仅是一代伟人的心灵史,更是民族的精神史。这些诗词题材很广泛,但其中吊挽将帅的只有两首。能有幸享此殊荣的,一位是共和国的元帅罗荣桓,另一位却是国民党抗日名将&&戴安澜。
1943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曾写一首《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首诗根据1943年戴安澜将军追悼会挽联挽诗登记册刊印。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第474页。)
这位被毛泽东称为&海鸥&将军的人,名叫戴安澜,号&海鸥&。戴安澜因之成为了唯一获毛泽东诗悼的国军将领。
戴安澜是安徽省无为县风和村人(即牛埠镇),生于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作战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后晋升为团长。抗战爆发后,先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任73旅旅长、89师副师长。
1939年,戴安澜升任国民党军第200师少将师长,这一年他仅有35岁。据笔者考证,第200师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戴安澜(),1904年生,又名衍功,安徽无为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1]&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国内抗战  1925年,戴安澜考入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的风度。&
远征作战  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 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
固守同古  掩护英缅军安全撤退&
  日,作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200师星夜赶到同古。这是一座位于缅南平原的小城,距缅甸首都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时的英缅军,在日军凌厉攻势下,正如潮水般溃退。&  19日,追击撤退英缅军至皮尤河西岸的日军,率先与防守同古的第200师先头部队接火。战讯传来,戴安澜宣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21日,同古城北的永克冈机场被日军占领,守城的200师后路被断。28日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200师指挥部,师长戴安澜手提一挺机枪,率部与日军作战。激战通宵,司令部全体官兵的子弹全打光了,刺刀也拼弯了,危在旦夕。幸亏天亮时,一营援兵赶到,师部才化险为夷。&  由于英缅军已按计划撤退到卑谬,并且在与尾随而至日军的战斗中一触即溃,造成卑谬失守,使第200师陷入到日军第55、56、33师团的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全师被聚歼,30日晚,同古守军主动战略撤退。&  同古一战,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收复棠吉  亦难挽远征军之败局&
  进入4月,缅甸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由于英缅军连连丢城失地,中国远征军与英缅军间结成的中英盟军,正一步步陷入失败的泥淖。&  4月5日上午,缅甸眉苗。时任总司令的蒋委员长,乘飞机抵达设在这里的远征军前线指挥部,部署作战。其间,戴安澜一直不离委员长左右,备受青睐。&  60多年过后,时任缅甸华侨志愿队队长的王楚英老人回忆,在眉苗,蒋除与含戴安澜在内的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重要将领商定作战方案外,&(蒋)还特意召见戴安澜,一同进餐,留宿行辕,勉慰有加,甚为倚重&。&  孰料一夜之间,战局陡转直下。24日拂晓,棠吉之战爆发。负责收复棠吉的第200师将士率先向日军发起进攻。鉴于敌守军强大,戴安澜便命部队先行强攻棠吉西侧的敌警戒阵地,并一举夺下。&  然而,此时局部战斗的胜利,已无法遏止整个缅甸战场上中英盟军疾速溃败的车轮。日军第56军团除策应正面之敌外,继续秘密穿越缅泰边境1500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并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后方腊戍、密支那等城的中国守军面前。&  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中国远征军返回国门的咽喉之地便一一失守。
艰难撤退  将军殒身缅北丛林中&  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5月10日,远征军大部队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阻击。在进行地面攻击的同时,大批日机还屡屡向路面俯冲而来,对着人群密集扫射。于是,大军不战自乱,争相逃入山林。负责在温佐一带掩护撤退的戴安澜第200师,一时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毅然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18日,第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意欲逃跑的缅甸向导被士兵抓了回来。向导坚决拒
&绝为中国军队带路,戴安澜气极,不停用马鞭猛击自己的马靴,随后命令部队立即分散突围。副师长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悲怆不已,&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迎着日军用机关枪、步枪和炮火交叉组织的密集火网,数千名中国士兵义无反顾地端着刺刀冲了上去。敌人以逸待劳,据险伏击,200师伤亡惨重。激战中,一梭机枪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身后将士赶紧将其救起。师长受重伤,剩余官兵便轮流用担架抬着他,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傍晚,200师与敌周旋至缅甸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时,因伤口溃烂感染,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遗恨而逝,年仅38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回国。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事迹年表  日出生在安徽省仁泉乡(现洪巷乡)旗杆戴村。&  1923年考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4年投奔。&  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荣获五等。&  1937年8月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  1938年3月,在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勋章(一说)1枚。&  1938年5月,在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  1938年8月,率部投入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日升任第200师师长,接替。该师是新建的第五军的主力师。&  1939年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  1939年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  1939年11月,参加桂南。&  1940年1月,在坚守昆仑关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1枚嘉奖之。&  日,第200师开赴协同英军作战。&  1942年3月,参加。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完全是以步兵对抗日军的立体进攻,戴师长立下遗嘱:如果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  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  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的挽诗《海鸥将军千古》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日,安葬于故乡安徽省市小。&  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
蒋中正诗作  当时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中华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蒋中正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诗文(挽联)&
   上联: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下联: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泽东诗作  1943年3月,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诗文&
  &  五律&*捥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注释&
  外侮:外国侵略者,指日寇。&  采薇:即诗经小雅中的采薇。&  虎罴:指敌人。&  冬瓜、棠吉:缅甸地名。
彭德怀诗作(挽联)  上联: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下联: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孙立人诗作  伟哉将军,战绩辉煌。&  立功异域,蜚声盟邦。&  袍泽兴荣,民族增光。&  身虽成仁,挞伐是张。&  大汉声威,赖以远扬。&  勋炳史册,名斯永芳。&
人物评价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故里。&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  &精忠报国,浩气长存&&&女儿眼中的戴安澜将军( 日21:22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14日电 (记者 俞菀)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中国抗战名将戴安澜将军诞辰106周年。&  戴安澜将军留下了永远值得人们追忆的身影。新华社记者在上海专访了戴安澜将军的女儿戴藩篱,她深情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原名炳阳。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感召和端甫叔祖的指引,1924年3月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后,父亲为表达自己搏击长空、力挽狂澜之志,更名为安澜,立号海鸥。所以人们会称他为&海鸥&将军。&戴藩篱回忆说。1926年军校毕业以后,戴安澜就投身到北伐和抗日战争之中,功勋卓著。&  1933年3月,戴安澜任国军17军25师145团团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因功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台儿庄大捷后他荣获华胄奖章,并晋升为89师副师长;1938年夏天,他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立大功一次;1939年11月他又参加了昆仑关大战,获四等&宝鼎勋章&。&  这些殊荣并非戴安澜的奋斗目标。在国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十余年间,他时刻想着如何收复失地、挽救国家。&父亲所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列强猖獗。岳飞、文天祥这些民族英雄,就是他最好的榜样&&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戴藩篱说。 她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父亲抗战时写的日记和书信。&  日:&爱国心的作用,是如何的伟大啊!&&收复东北失地,(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六十年的国仇,才可以从此昭雪!夜深了,带着愤怒的情绪,去寻觅必要的休息。&&  9月18日:&今日为&九一八&六周年,国难重重,悲愤已极!&&我辈应不怨天,不尤人,不消极,不悲观,来拯救国家,复兴民族。&&  10月10日:&要完成大业,必须人人有做中国男儿抱负,我们战争目的,是为救亡,日本终必败亡,只在我们奋斗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中国远征军二00师长驱奔赴缅甸战区,接替英军抗击侵缅日军。同古保卫战、棠吉攻坚战的胜利,重创日寇,扬威世界。后来在奉命转移回国途中,戴安澜不幸身中两枪,于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殉国,时年38岁。&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我们觉得悲痛,父亲却觉得很光荣。&戴藩篱说。戴安澜身陷缅甸,自知回国希望渺茫时,给爱人写过一封家书,其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浩然正气的&海鸥&将军&  戴安澜将军殉国,震动了国内外。毛泽东曾在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中写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  &其实,父亲能够受到那么多人的敬重与缅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戴藩篱女士说,&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廉洁,善于用兵、育兵的难得将才&。&  戴藩篱说,父亲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深刻地认识到:&做人做官,而知识不如人,则危险实芸。&他认为,无论战争大小,凡败战,&非器之罪,乃人之罪也,要转败为胜,非有训练之指挥官,以后才有强悍之军队&。&  &海鸥&将军律己甚严,时常自我反省。他曾经把《论语》上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写成条幅,贴在墙上作为座右铭。他的遗文《训令》《二十七年元旦日告官兵同志书》《军人的特性》《磨砺集》《用人要诀》等,阐述了他的军队教育思想。如&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养成求学嗜好&&我们军人的责任就是保国为民&&要忠于国家忠于职务,要战必胜守必固,要廉洁自爱,自重重人&&要知人善任,树真理之风气&&& &父亲身前虽然仅为师级指挥官,但他对抗日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问题有很深远的思考。&戴藩篱说,&1938年夏天,他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采访时,就说国共两党合作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基础,战后的国家建设也需要两党合作。他认为日军虽争城夺地不少,但&己出于力战求生之下策,较之初期欲用不战而胜之上策,以及连战连胜之中策,已损失甚多&,其实已孕育了失败&。&  而在战术上,戴安澜将军总结出了不少具有辩证意味的作战要诀,如&长兵要短用,短兵要长用;低兵要高用,高兵要低用&等,在实战中施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承志缅怀英雄父亲&  &我真正能够看到父亲的时间很少,他总是非常忙碌。&戴藩篱说,&但有一个画面,将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1940年的春天,戴安澜因为在昆仑关战役中受了重伤,回到广西桂林疗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们出门散步。&戴藩篱回忆说,&记得那时,山上开满了杜鹃花,母亲摘下一朵别在我的头上,父亲看了笑得很幸福&&& 这样的幸福瞬间,在戴安澜将军的一生中屈指可数。他始终以大局为重。在写给儿子戴复东的一封家书中他教育子女:&你总要这样想:你有个英雄父亲,当然是常常离别。如果我是田舍郎,那么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但是你愿意要哪一种父亲呢?我想,你一定是愿意要英雄父亲。所以,对于短时间离别,不要太看重了才好。&&  戴安澜将军非常重视读书学习和教育。&父亲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工作本领,才能增强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复兴。&戴藩篱说,&后人大多只知道父亲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将军,却不知他早年做过私塾先生,对教书育人极为看重。抗战时期,部队所到之处,无不兴师办学。&&  正是为了秉承戴安澜遗志,夫人王荷馨1943年投入了全部抚恤金,在广西全州开办私立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父亲的英雄事迹,对子女们是莫大的激励。&我在1951年考入南京军事干校,1952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戴藩篱说,&那份勇气和爱国之心,就是来源于父亲。&&  &父亲讲给我们最多的,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很多青少年支教山区,抗震救灾,甘当志愿者,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我想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戴藩篱说。&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所题&&。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  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深切缅怀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  时代海鸥遨长空,转战痛击日本兵。&  固守同古护盟军,收复棠吉展雄风。&  黄埔将星殒缅北,神州大地放悲声。&  民族英雄永不死,化作战神佑苍生。&  &&张志真关于戴安澜孙立人将军的诗词
社会各界给予戴安澜的纪念诗词
蒋中正诗作
  当时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中华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蒋中正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诗文(挽联)
上联: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下联:&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泽东诗作
  1943年3月,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五律·*捥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注释  外侮:外国侵略者,指日寇。   采薇:即诗经小雅中的采薇。
  虎罴:指敌人。
  冬瓜、棠吉:缅甸地名。
彭德怀诗作(挽联) &&
上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下联:&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孙立人诗作   伟哉将军,战绩辉煌。   立功异域,蜚声盟邦。
  袍泽兴荣,民族增光。
  身虽成仁,挞伐是张。
  大汉声威,赖以远扬。
  勋炳史册,名斯永芳。
录三首关于孙立人将军的古体诗,请诸君共赏!
第一首是罗家伦先生的七绝,为罗先生欣闻孙将军缅北捷报后所作,我以前曾引用过。
红纸廊前许国士
野人山外夺雄关
将军不负当筵约(一说“将军不负当年诺”)
擒得虾夷马上还
第二首诗的作者是陈仲杭先生
百战功高威震京
武皇嬖嫟卫家卿
飞将绝域呼天啸
汉室辜恩负令名
第三首作者为童庆年先生(应该不是那位韩寒的老师)
仲甫天孙德业修
能文允武孰为俦
长车节枝精忠誓
官道迷离浊浪流
丹心满腔空载恨
心声无路卅余秋
日煌终教浮云散
月皓风清抚白头
关于三位作者:罗先生为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国立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五四运动精神”的首创者。后两位作者我完全不了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唯一得到毛泽东写律诗吊挽的国军将领戴安澜--《工会博览(下旬版)》2014年08期
唯一得到毛泽东写律诗吊挽的国军将领戴安澜
【摘要】:正毛泽东一生诗词甚多,但以律诗吊挽将军的,只有两首。能有幸享此殊荣的人,一位是共和国的元帅罗荣桓,日,毛泽东写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
【关键词】:
【分类号】:I25【正文快照】:
毛泽东一生诗词甚多,但以律诗吊挽将军的,只有两首。能有幸享此殊荣的人,一位是共和国的元帅罗荣桓,日,毛泽东写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澄东;;[J];江苏政协;2000年06期
叶晖南;;[J];百年潮;2003年02期
舒平;[J];文史月刊;2005年03期
谢青;吴徽英;;[J];安徽史学;1985年03期
戴美政;[J];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04期
周青明;[J];贵州文史天地;1995年04期
倪如锡;[J];贵州文史天地;1995年04期
石华常;[J];贵州文史天地;1995年04期
周海滨;;[J];档案春秋;2014年07期
刘延东;[J];黄埔;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卫强;[N];江淮时报;2005年
田玄(作者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N];北京日报;2004年
肖春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殷俊燕;[N];中国档案报;2005年
刘倩;[N];桂林日报;2011年
方军;[N];北京科技报;2004年
戴笠熹;[N];江淮时报;2005年
朱玉 白瑞雪;[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将军赋采薇
01:02:41 &&来源:兰州晨报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泽东这首《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因选入今年的高考试题再受关注。&&在伟人留下的众多诗中,挽诗却只有两首,一首写给元帅罗荣桓,一首就是上面这篇,写给国民党将领戴安澜。&&1942年,身为少将师长的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年仅38岁为国捐躯。遗体回国后,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当时,许多要员都送来了挽诗、挽联,表达敬意。其中包括蒋介石一副挽联:“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如何。”这副联对仗工稳,寄托深远,不知是否为老蒋手笔?尤其起笔,化用了两个典故,用“虎头”对“马革”可谓工巧。陆游有诗“虎头食肉亦非豪”,蒋此联一反其意,以敢于在虎头食肉的勇气来写戴将军远征的“雄姿”;下联用了东汉马援不惜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典故,也切合当时境遇。戴安澜是黄埔三期高材生,周恩来写的挽词正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从蒋联“虚予期望痛如何”可见,他这里更多是以“蒋校长”的身份,表露对门生的惋惜之情。&&在广西主持公祭戴安澜的,是民国大佬李济深,他也写有一副挽联:“孤军歼敌,捷报频来,伟绩绍家声,完节更逾谢元度;万里招魂,灵旗倏下,遐荒归战骨,临风痛哭马文渊。”马文渊,即马援,还是用马革裹尸的典故。谢元度,应是南朝人谢徵,此人少富盛名,功成一代,但却36岁英年早逝。李济深这里,是用马援之典惋惜戴将军以身许国,而用谢徵之典痛惜他英年早逝。与蒋之联相比,同用马援,蒋之“虎头”对“马革”应得一巧字,而李之“谢元度”对“马文渊”,则得一工字。&&在现存资料中,当年致戴安澜的挽联抄录了六七册之多,其中最特别的,是结发妻子王荷馨一联:“天道无凭世道衰,君斯壮烈成仁,已侥幸薄取勋名,略酬素志;国难未纾家难续,我忽强肩巨责,应如何勤侍二老,教抚孤儿。”此联起笔两句,用反复重叠之字进一步强调悲壮之情,而落笔八字,侍老抚孤,可谓泣人心血。这不像政治人物挽联的慷慨激昂,平实中却至今感人。
& ( 00:17:15)
& ( 00:15:33)
& ( 22:37:28)
& ( 21:34:17)
& ( 21:13: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将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