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做一名出色的人花艺师

成为一名出色的花艺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来源:互联网
谢谢邀请!!今天搬好家,终于通上网络了,赶紧跑来回答这题。很遗憾,我自觉还不是一名出色的花艺师,只是一个努力往出色的花艺师的道路上行走的年轻人。但为了在条路上走的清爽利落,我还是做了一些努力,找到了一些坐标,可以整理并分享给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首先,来说说我心中优秀的花艺设计师。他们更像艺术家,只是选择用花材植物来作为创作的载体。他们拥有卓越的艺术审美修养,坚韧的专研精神与动手能力,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悟性和创新能力。如果想要成为一名花艺师,那只要努力修行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水准。但想要成为大神一般的花艺师,我认为天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的。而这个天赋,是在于对美感的感知度以及对材料的把控度。为了在上海能踏出第一步学习花艺的道路,我差不多跑了大大小小的花店,也围观了一些花艺培训班。很坦然说,没有一个老师能让我觉得是就算“三顾茅庐,跪断双腿”也要拜于门下的。目前国内的花艺真的做的不怎么样。大概也由于视觉设计的背景,所以对于同质化的,表象化的美并不会太感冒。因此,我转而开始在世界范围能寻找让我心悦诚服的花艺大师,并开始在youtube上自学插花的各种技巧。是的,想走如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没有门槛,如平面设计一样。你只要开始去花市逛,尝试买花,并随着教程研习,不出一个月,你就可以做出一束像模像样的花。但也到此为止了。接下来想要再提升,我认为就是要靠刚才提到的几个点:卓越的艺术审美修养,坚韧的专研精神与动手能力,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悟性和创新能力。此外,花艺,不仅仅只是摆弄花而已,更加是调节与设计花/植物与器皿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花艺,与陈列设计息息相关。接下来,就结合着3位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风格也都完全不一样的花艺大师的作品来分别聊聊这几个点。他们三位是台湾的凌宗湧,日本的Azuma(东信),还有英国的Ken Marten。大家看了图片有兴趣可以GOOGLE下了解更多~? 卓越的艺术审美修养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内大部分人是基本没有接受过审美教育的。进入大学进入艺术设计专业后,我也才通过看书,看电影,听音乐,逛艺术展慢慢提升的,而我也不敢说自己的美学修养有多高。我觉得,审美,就是一个不断锻炼与提升自己五感的过程。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花艺师,其实都不是传统花艺人员出身。时尚编辑,摇滚歌手,艺术设计……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里进行了长期的审美磨练,练就了好品味与毒辣的眼力,当然还有对独特风格化的审美的理解甚至创造。那么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审美呢?首先,从今天开始,多看优秀的东西。就像高中第一次听到枪炮的《DON'T CRY》时觉得巨难听。毕竟此前我还是喜欢在KTV里唱SHE的《SUPER STAR》。可能当时中二犯了,不停的下各种看不懂听不懂的摇滚名曲逼自己狂听。一个月后,我开始慢慢觉得能听到歌中的层次感了。而这样的层次感是在SHE的歌里找不到的。如今,也是从一开始不接受后摇,不接受JAZZ,不接受电子,到现在什么类型的音乐都会想找来听听。我们老师就曾告诉我们,做设计一定要眼高收低。我觉得花艺也是同样。没事到BEHANCE ,PINTEREST, FLICKER, VIMEO....上,各种牛逼哄哄的或经典或前卫的设计,艺术,视频都能大大开阔你的眼界。我们老师就曾告诉我们,做设计一定要眼高收低。我觉得花艺也是同样。没事到BEHANCE ,PINTEREST, FLICKER, VIMEO....上,各种牛逼哄哄的或经典或前卫的设计,艺术,视频都能大大开阔你的眼界。比如我为了找好的花艺师,就在FACEBOOK上狂翻了几百页的主页去找。就是这么回事。最重要是的,尝试接受更新的事物,更前卫的美学理念。毕竟,你接受度假如有100分,但你实际在自己做的时候能做到50分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与美学有关的工作都需要有眼高手低的能力的原因。先接受,再尝试,才能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坚韧的专研精神与动手能力 ?凡是做过花艺的人都知道。花艺表面风光靓丽,背后劳苦民工。每天要搬水搬花,剪枝修叶,打扫卫生……而这些你还算能找个阿姨帮忙做掉。但去研究每份花材之间的关系(色彩上,材质上,形态上),研究花材与器皿的搭配,与环境的呼应就是不得不亲力亲为的了。植物花卉的种类特性,花艺的流派与发展脉络,室内设计与陈列设计的知识,插花的技巧和包装的设计等等……这些无一不要付出精力去学习与研究的。现在大部分的国内的花艺永远就是常见的那几种花,那几种色彩模式与形态模式,那几种陈列与包装方式。感觉有新意一点也是通过看了国外的作品,所以半学习半山寨过来的。大概也是由于普通人对于花艺的接受度也就是玫瑰(其实大部分都是月季)、康乃馨、洋桔梗、百合、小雏菊……吧。你不能指望人人都专研进去,毕竟大部分只要赚个小钱过个小日子就好了。但假如决意一辈子跟植物/花艺死磕了,把此作为修行的方式,那你就应该去彻底的投入进去,而不是沉浸在目前市场上那种“小清新小优雅”氛围里就自我感觉可劲良好了。你不能指望人人都专研进去,毕竟大部分只要赚个小钱过个小日子就好了。但假如决意一辈子跟植物/花艺死磕了,把此作为修行的方式,那你就应该去彻底的投入进去,而不是沉浸在目前市场上那种“小清新小优雅”氛围里就自我感觉可劲良好了。依旧是导师告诉我们的。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应该引导大众的不断往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走去。依旧是导师告诉我们的。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应该引导大众的不断往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走去。我觉得,花艺设计也如此。? 不断推陈出新的悟性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创意从业者永远不会对自己的以前的作品完全满意,他们总是渴望做更好的。只有商家才希望复制昨日的成功,收获不赔稳赚的利润。但成功的今天,后面一定跟随着疯狂被复制与山寨的明天,尤其在中国。想要一直在浪潮中走的稳健,就必须不断地质疑自己,推翻自己,更新自己。但悟性好不好真的很考验天赋了。虽然我自己决意走花艺/植物美学的道路。但坦然说,我这方面的天赋并不如男友。他总能轻易的创新利用一些被人当做垃圾的材料,早一步比我发现隐藏在树丛中或者蒙尘在角落里的植物的美感。可他已决意走更难走的一条路,纯艺术。所以,幸而这些有才的人去追求更“浮夸的难以实现的”梦想,让我们这些还凑活的人能有条活路= =……但悟性好不好真的很考验天赋了。虽然我自己决意走花艺/植物美学的道路。但坦然说,我这方面的天赋并不如男友。他总能轻易的创新利用一些被人当做垃圾的材料,早一步比我发现隐藏在树丛中或者蒙尘在角落里的植物的美感。可他已决意走更难走的一条路,纯艺术。所以,幸而这些有才的人去追求更“浮夸的难以实现的”梦想,让我们这些还凑活的人能有条活路= =……提到的这三位花艺师,都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创新的典范。他们几乎不太会迎合大众,沉溺于名声。我喜欢他们的独善其身,甚至稍微有点冷感的态度。因为我把它们当做艺术家来欣赏,来学习。而艺术家,总是需要保有自己的“天真”与“偏执”的。提到的这三位花艺师,都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创新的典范。他们几乎不太会迎合大众,沉溺于名声。我喜欢他们的独善其身,甚至稍微有点冷感的态度。因为我把它们当做艺术家来欣赏,来学习。而艺术家,总是需要保有自己的“天真”与“偏执”的。以上,以此自勉。-------------------干货分割线---------------------说了那么多,估计很多人要说我把花艺设计拔的太高了。让人简直无从下手!我就是让各位从一开始就掌握眼高手低的要点嘛~~~好吧,我要来分享点实际的,贴近日常的干货:① 在Youtube上搜搜 floral design 可以搜到很多实用的插花技巧视频哟(我都没收藏= =,抱歉)②
Ken Marten :
凌宗湧:③ 与花卉植物有关的设计收集,我不定期寻找更新呀:
收集的优质花艺设计,不定期更新:④ 两家土豪专去的花艺学校
、 ⑤ 当当~隆重自荐自己的暖澡堂微信公众号~ 你看到的上面的全部内容,包括以后不断发现的内容,还有自己原创的作品,都会被整理分享到这个公众号上。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关注后在后台回复003了解Azuma的更多介绍与作品。--------------暖澡堂植物研究所微信号:greenBathroom与两位跨专业的妹子一起创立的,结合设计美学+科学志趣,分享与植物花卉有关的一切。我们的内容我们要貌美,也要严谨;要逼格,也要接地气;要有趣,也要实用!成立半个月的我们也准备要推出一个有趣的与花艺有关的互动活动。想参加的小伙伴们关注起来吧~----------------求帮忙投票小广告------------------最近在果壳参加了一个小活动~ 希望能做出35张实用兼具貌美的居家植物卡片~如果有兴趣,可以来为我投个票~谢谢啦啦~\(≧▽≦)/~啦啦啦投票地址:投票项目:“?家养植物大作战?”
我不是花艺师,之所以回答这个话题,是因为夫人算是。我从旁观者角度来观察了她好多年的学花过程,
希望我的回答也许可以给关注这个问题的看客一些新的想法。 -有些花如夏天的桑陆,买来一大枝往花瓶里一扔,整个房间的气势都变了。随手拈来的自然野趣,这个事情几乎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那本书很多人都有,看起来是稍作训练都做得到的作品。
由此,很容易从技术层面小看了花艺本身。然而,做出很美的花艺,和做出很美而且很有想法的花艺完全是不同的。
这些植物从插花开始就在燃放最美丽的一刻(甚至枯萎也是美丽的),当器皿、颜色组合、植物已经不完全是好的花艺师限制所在,
那么,花艺师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川濑敏郎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另一位大师川崎景泰,在日本有一所也算是特立独行的花艺学校,
风格既不传统日本,也不传统欧洲。
我从这个学校的内部刊物上,看到很多完全不依附于花器、天马行空的作品,
有很多作品,已经跳脱普通花艺的思维,
可以视为一种装置艺术。
Azuma Makoto东信是近几年又一个热门人物,
有幸在东京的the pool看过他的pop up花店,
真是叹为观止,彻底洗刷你对花艺世界的感受!
东信的内核是朋克,至少,有很强烈的朋克因子在他的作品里,
这一点也可以从他的书籍得到印证。
东信真的很癫狂,把植物发射到太空,肉花,冰冻各种实验。对植物的深入了解、狂热,进而发展到自己栽培奇花异草。
这种极致精神,已经不能仅仅把他视为花艺师了。
所以,虽然,每个人都是从摆弄枝条、器皿开始,
但很容易只是成为拥有花艺技术的人,重复自己的手艺,除此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当然,能做出美好的东西,即便心有不甘,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只有当一个花艺师心里面有了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眼界,整个世界才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一个花艺师对自己的修炼,
提高自己的思维格局几乎是必经之路。
写了很多,最后说出来的结论就像废话一样。;-)
本来还写了其他,
不过,感觉我来写并不合适,所以删了,留以上想法足够了。
我不想把回帖变成图档,附有限几张图。
这本书里有东信的创作历程,创作想法这本书里有东信的创作历程,创作想法这样的朋克风有什么感受这样的朋克风有什么感受东信的另一个集子东信的另一个集子用了空凤和蕨类植物,看现场真的震撼!而且,当时在临时花店里,这些植物包括大型作品都可以买了带走。用了空凤和蕨类植物,看现场真的震撼!而且,当时在临时花店里,这些植物包括大型作品都可以买了带走。附最后一张图,结束。
附最后一张图,结束。
(好多图,渣网速弄了几个小时......)目前在努力往这道上走。我从大半年前开始研究花艺(全自学),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完成了80多个花艺作品,包括鲜花花束、花盒、桌花、空间花艺作品等等,当然刚开始的作品再回首已然觉得惨不忍睹。我非常同意@大椰子的观点,另外补充一些个人学习中的心得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先于创造之上。这也是我做到40多个作品的时候才领悟到的东西。当然不是我说的,是台湾花艺大师凌宗勇一直在传达的花艺精神(我最崇拜的空间花艺大师,大概一生只能去追赶了)。看凌宗勇大师的空间花艺作品,很多都是取材于山林里的枯木、树枝、竹笋、山里盛开的时令花材,然后会用木炭、瓦片作为花材或者装点。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美丽之外,作品更多一丝气质和悠远的意境,也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这一点我觉得对花艺师来说非常重要,不然就会“泯然众人”罢了。同时,我见过的空间花艺作品中,凌宗勇老师的作品是商业味道最弱的。下面针对这个观点放几张凌宗勇老师的作品。 说到这个观点,本人羞涩地奉上近期做的两个自然系花束作品。另外,我本人是很不喜欢用包装纸的。081《山之喜悦》。强迫症患者是一定要给作品标明序号并且起一个名字的。这里面所有的花材均来自于四川老家外婆山林的野花,是今年十一回老家的时候完成的。然后花器就是外婆用来捣蒜泥10来年的罐子,我们那里叫“姜奎子”,现在也见不到这样的东西了,也算是个小文物吧,呵呵。082《热情》。花材来自于农田里的野花杂草和在农户院子自种的花儿。起这个名字,一方面是来自于我对花艺的热爱,也因为老家人的热情好客,这个色彩也是传达一种热烈的情感。(我说我在做花艺,想找点竹子子和树桩啥的,大家都特别热情地在劳作之余帮我寻找起来。)附两张采集过程的图。这种不经过人工修饰的山林,真的是有挖掘不完的美丽啊。如果不是因为热爱花艺,如果不是留心观察,这些山林里、农田里的美丽,大概只是不被我记住的野花野草罢了。而且如果观察我的小作品,你会找到一些材料类似:蕾丝花、炮盛、桉树果、雏菊、茴香这样的东西呢,非常有趣,而且要知道它们在市场卖的一点儿也不便宜哦。花器也是如此。并非买来的花器才是花器,我们的巧克力盒、纸箱、喝完的饮料瓶、酒瓶、香水瓶、水杯、吃饭用的碗碟、自然界中的竹筒、木柴我们通过上色、雕刻、火烤、缠绕麻线等我们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东西,精心改造一下均可以成为非常棒的花器呢。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足够热爱生活、热爱花艺,留心观察,灵感也会源源不断地涌来。◆工匠精神,重视每一个作品细节。一方面,在花艺里面属于一种礼仪。说细节,必谈技术,虽然是基础,但是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在设计前期,花材保鲜的问题,会直接和作品的设计有很大关系,尤其关系选材,尤其是稍大型的作品,不然到后来可能会部分花还好好的,部分早就蔫儿了甚至发臭。或者提前准备,结果还没等到用,有的就不行了。我想这个应该也是很多酒店那么爱用红绿掌和兰花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很耐放。同样制作手法的专业和技巧也关系到花材存放时间长短哦。然后难度较高的架构作品,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很大难点。另外还会涉及到啥物理的平衡知识啊等等。如果有位好老师带着能经常上手,确实在这方面的进步能快上很多,花艺的这一个较难版块,我个人建议还是需要老师。◆传达美和表现作品的意境是第一位的,技术只是表现手段。实际上,当我们看到一片薰衣草花田,或者我们拿到一大把最日常普通的红玫瑰插在简约的透明玻璃花器里面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很美的感受以及放松的情绪,而这些感受并非是经过太多修饰而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挖空了心思去创造和设计呢?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标准是不是可以提高一点。商业花艺里面大概酒店大堂和会议花艺是最难的部分了吧,一开始我接触花艺的时候,我把广州很多的五星级酒店跑了一遍。(广州虽为一线,但是老实说广州实在是一点也不时尚呀。不说什么浮于表象的美,就是表象的美丽都不多啊!!)。最初我看到他们做的很复杂,感觉不知道我要从何开始的作品,我真的觉得特牛,而且那个时候我的心情是崩溃的,因为觉得起步太迟,又太多需要学习。当然那个时候其实对花艺的审美认知不是很高的,所以我也得再次说明,多看好作品提升审美真的非常重要。后来买了些软装杂志和花艺书籍,还在某宝上买过很多份花艺素材,也经常去facebook、YouTube上去翻作品的时候,我审美提高了很多,(当然自己做或者创意是另外一回事!!!)一下子能一眼分辨作品好坏了,也一下觉得,其实有些作品好多奇奇怪怪的木头弄在一起真的还蛮畸形的,不知道美在哪里。◆恰到好处地去把控色彩、构图、花器、空间、使用情景等关系。我这种急躁星人是没有心情整天研究什么补色啊,色系啊这些理论的,而且看了还是没法实际运用。我研究色彩的方法来自优秀作品,尤其是那种颜色搭配不那么常规、常见,比较大胆的作品,并且会反复查看,多次仔细研究其颜色冷暖、明暗、颜色产生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方法是不要研究一般的市场花礼作品,去看看新娘捧花(因为制作精良的多,所以色彩、疏密、种类啥的讲究多了),看看一些优秀花店的陈列,也能收获很多。还有翻看时尚杂志,这比看色彩理论有趣多啦。再不然,用最保守的同色系咯。关于构图。其实这个我觉得还蛮难的,多看优秀作品能快速找到构图的感觉。我自己也做过一些空间花艺或者需要插花作品,我觉得如何构图,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东西,通过花艺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气质,或者什么主题,并且让这种情感、意境、主题通过花艺“说出来”,让看到的人明白并产生共鸣,这样一来,我们的作品如何构图就会有个方向,如此作品便是有颜值有思想的,而非浮于表象。 关于空间和使用情景。我也认为是相对较难的部分。我学习的方式就是看软装杂志,比如AD,然后关注一些干货较多的这类公众号,比如环球设计、Before-After等,然后研究一下某种装修风格、具体空间情况下,到底使用什么高度、什么风格、什么颜色的花器和花艺,除了这一种方案,还有没有其他方案。◆不断创新的能力,或者说保持自己独特风格的能力。之前已经有答主提到过了,我完全同意。补充两点,如果目标以赚钱为主,以下观点可以忽略。一呢,大着胆子来选材。市场没见过的材料买来用一用,没有试过的配色,试试看。并且,材料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阳台上养的花草、多肉、公园里面的落叶、山林的枯枝、菜市场的蔬果、珠宝、饰品、碟片、信封、衣架……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作为我们花艺作品的一个部分啊,所以一定要大开脑洞。二呢,不要局限自己表达花艺的方式。瓶插、手捧、花泥、挂着、悬空、针线串联、试管……组合、弯曲、编制、粘贴、电焊、雕刻……当然还可以自制干花,做叶脉书签,用花艺给朋友包装礼品、改造一下家里的物品,变成实用又可插花的小玩意儿……总之,玩起来!high起来!!写到这里已经癫狂。说了这么多,毅力或者还是很重要。因为折腾花艺这个东西是一件烧钱,花费时间也很大多的事情。最开始我每周周末都会去市场买各种鲜花材料和花器,然后每天下班回来和周末就开始创造作品,有空也在各种翻墙看作品等等,每月的花费随便就去到了2k+的真金白银啊(朋友圈的小伙伴还以为我是白富美,过着高雅的品质生活呢哈哈哈,其实只我自己知道在广州烟熏火燎挥汗如雨的午后出门买一车花弄到九楼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炎热的夏季每天换水处理花材根部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资源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最推荐:facebook和YouTube搜索吧。(同其他答主)2.花艺在线:。(有大量付费学习视频,能快速找到感觉,尤其开花店的)3.德国花艺架构之父Gregor Lersch:4.台湾朱永安花艺:5.谷德设计网: 6.ISSUU: (仍然搜索floral
design、flower等关键词)我搜集了很多优秀作品被我上传Q空间了,有时间再次整理一下把最好的贴出来吧。
尤加利薄荷:
手要巧,色彩感觉要好,造型有想象力。邀请我是毫无意义的……我于花艺不过是匠人。还不是优秀匠人。虽然我也有自己的小小创意。
为什么插花要去学校学习?为什么插花要去学校学习?我不是任何学校的托,我也不给任何学校做广告。学习是最有效和最捷径的道路,很多人觉得自学成才也大有人在,但是我觉得时间过于漫长了。我们可以用学费在很短的时间买到别人总结了数十年甚至百年的经验,我觉得很值得。我认为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创作和个人风格的形成上。花艺行业的分类(并不是等级分类):1,花商:能够提供商品不需要任何加工批发.贩卖给客人2,花店:将未加工的商品进行简单的加工销售3,布置人员:插花工,能进行基本的插花工作4,花艺师:在插花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设计在未成进入和已经进入花卉行业的时候,我想这样的有效的分类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我们属于那个类型,并即使的补充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如何有效的进入花艺师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践+学习+实践+学习的循环作业。如果你想学花艺,我建议先到花店打工,打到自己觉得该去学习的时候,去学基础教学,前期对花的了解能很好的帮助你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果。然后继续上班学习。等你认为自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时候在进行专门的进修:例如:婚礼,圣诞,酒店,花店,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明确的生活方式,在进行学习。要多久才可以成为一个花艺师:我个人的答案是五年的时间。我觉得五年的时间是一个技能容入个人情感的过程,并且是一个经验累计的过程。每一年我们都在学不不同的经验不同的知识。这几年不是必须的,但是是一个丰富自己设计经验的过程。花艺师的成长包括什么?我们将花计师的成长过程可以拆分为:1.技能和理论 2.实践和经验 3.个人情感,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自己所缺少的是什么。创意的源泉在那里?当你已经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时候你会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意技术:手工设计:造型,色彩,比例,质感……材料:制作材料文化背景:环境文化情感:个人情感我们可以从这五点进行寻找自己的灵感。很多时候我们在花市看到新奇的花材,好的道具,很多都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在这里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没有任何的学校推荐,因为我不太清楚各家学校在具体教授那些内容。我的建议是可以多走几家多对比一下,毕竟学费不是一比很小的开销。………………………………………………………任何一个有兴趣成为花艺师的人,应该访问以下网站获得更多信息Canada加拿大Alberta Greenhouse Growers AssociationCanadian Organic GrowersCanadian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AllianceFlowers Canada GrowersThe Canadian Professional Floral Design Association美國American Institute of Floral DesignersAssociation of Specialty Cut Flower GrowersMaster Florists AssociationSociety of American FloristsUnited Flower Growers Co-operative Association如何成为一名花艺师:参考文献请使用这些参考文献获得更多有关于花艺师职业生涯的信息United State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website: Alberta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website: Flowers Canada website:
野生大斑鸠:
可能这个话题有点沉重,所以我们还是试图将它变得轻快一点,那么问你:你觉得你的设计和其他同行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中国花艺行业有两股势力有人把现在的中国花艺行业比作叛逆期的少年,还有人说是破而后立、扶摇直上,总之,整个行业绝对是加速发展的。然而,任何一个领域的开发必定会出现两股势力:1、传统派;2、先锋派.这两派我们没法给它们加褒贬的前缀,因为从设计的要素上来看,它们是相通的:花艺设计师赋予材料最好的表现形式,展现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创造美好的环境氛围与心理状态。制约线上花店发展的最大因素近几年来,随西方花艺设计风格的流入,国内很多花艺设计师风格立变,无论从自身审美出发,还是商业价值考虑,他们都是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而且每逢节假日,还可以小赚一笔。更开阔的视野让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可是,因为中国国内人群基数大,花艺产品需求量随之暴增,不到三年的时间,截至2015年,中国线上花店已不下2万家。可是,这些花店的情况并不好过,除了服务和配送标准上的疏忽,产品区分度和推广效应差是制约他们发展的最大因素。虽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很多花店产品的样式和包装却雷同到一个极高的程度。想法需要构思,还需要实践每一名有抱负的花艺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想法不仅需要构思,还需要实践。但是从目前市面上的整体产品面貌可以大胆猜测,这种实践率极低。这种现象不能全责归咎于国内的花艺设计师:首先是国内低端花艺产品受众没有完全接受这种设计风格;其次,西方现代花艺设计手法没有被有此意向的花艺设计师正确认知和研用。传统观念里的花艺设计只是简单手法表现和花材使用,而真正关于“设计”的要义却没有体现。我们利用正确的西方现代花艺设计手法不仅能够制作出独具一格的优质花艺作品,还能创造出效果斐然的场面氛围,使受众感受深刻、体会最真。有“灵魂”的花艺设计师其实,“有灵魂”的花艺设计师并非要标新立异,而是能够正确地使用一些技法、材料以及创意设计出表现价值和艺术价值兼具的作品,并与市面上的产品有所区分。或许有一些花艺师朋友会用诠释客户的情感诉求来表达作品的另一层涵意,但是,终究脱离不开产品本身设计的欠缺。对于“有灵魂”的花艺设计师,我们总是会表以推崇与尊敬,但是国内这个层面的花艺设计师还只占少数。通常国内高星级酒店、会所,以及高档婚礼、宴会现场才会出现他们的作品,而且国内越来越多的花艺私人订制项目也将目光瞄准了这类群体,势头不输明星秀场。寄望:只希望国内花艺市场能在这些灵魂行者的推进中大步前行,走出产品高度雷同的尴尬局面。既然中国花艺行业势头如此大好,为何不紧抓住个性化需求的时代标签跨过瓶颈,迈向下一个新的领域?
自己也是从关注大椰子的暖澡堂开始,学着慢下来去感受身边的小草小木,奈何总是养不活它们,后来接触到了绢花,不知道这种素材是否也是可以叫做花艺。但总是源自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做。是不是花艺师,总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但是,说到花艺设计,你必须了解国内的花艺行情,其实,以国内的整体水平看,审美还有待提高,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对于眼界的提高很有必要。目前,人们热衷于多彩、外形夸张的花艺设计,这反应了花艺行情的庞大生机,但是反过来却制约了花艺设计多样性发展,在西方,架构、粘贴、捆绑这些常见的技法在国内却难觅踪影。那一名优秀的花艺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1、提升审美感,多看国外大师的作品,同时横向了解花艺行业的周边产业的高品质内容;2、提升技法,除了利用项目经验提升工作效率和熟练度以外,还需要不断找寻学习的机会(培训、求教、学习视频等)进行自我提升;3、积累灵感素材,从生活中寻找花艺作品创作的灵感,并加强自身花感的提炼.做一名花艺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你要做好熬夜、坚守的准备,记住心里的那份亮光就可以了。
花艺不是恋爱,要过程更重结果 | 艺术“刷脸”,商业“刷存在拾起节操,在少花的冬天用设计赚钱在冬天,可以用来做传统造型中焦点花的鲜花花材并不多见,而用来打造线条感的枝条类植物却很丰富。看到这里难免有些人会哭笑不得,心中OS“对啊,花都没了花艺师们还蹦跶什么?”记住,除了花艺师,你们更是设计师。设计二字之所以听起来很拽的样子,就是因为设计师可以在各种空间及条件下用创意震撼周遭所有人的视线。在1511自然风格花艺的毕业设计上,Madison在一间农场乡村风格的咖啡厅里完成了设计,是又一次自然风格和室内空间相结合的全新尝试。在此次项目开始前,Madison向学生们展示了数百张曾经项目中的图片和不同元素相互搭配的效果;项目现场,大家根据空间中软装搭配的造型,结合花材和叶材枝条生长的姿态完成了全部花艺设计。Madison告诉我,虽然没有用太多鲜花,但是在她以往的项目中,如此的创造型的风格所收取设计费用甚至高于花园般的作品,因为需要真正具备设计才能的花艺师。当传统的花艺市场还在纠结于99朵玫瑰和999朵玫瑰的差别时,花艺同行和土豪们都可以醒一醒了。季节不在,风格永存继续刚才没讨论完的话题,季节的变化实在是花艺设计师们无法言说的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花都没了要闹怎样?相信你看了以上的内容已经动摇了这个想法,自然风格的花艺设计是可以在一年四季中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只要你掌握了要领,在别人捉襟见肘的冬天你依旧可以成为那位姿态最美、腰包最鼓的花艺师。还记得今年4月Madison Hartley在COHIM留下的丁香花墙吗?不一样的是空间、花材、辅助材料,一样的是思维方式和惊人效果。自然风格早已不是你想象中的小清新Madison讲到,目前在美国60%以上的婚礼都被自然风格的花艺设计“承包”了。自然风格花艺设计已经渗透了从美国、澳洲,再到亚洲的花艺设计市场,甚至连一贯严谨庄重的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设计风格也逐渐趋向轻松自然的姿态。所谓趋势,就是你永远赶不上猜不透,但一经了解就会比别人先快一步获得机会的事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然风格好像就是所有图片都加了灰调子的小清晰?是不是最近APP忘了更新?其实,郊外、山谷、农场、马厩……等等原本并非别有它用的空间都成为各种活动和婚礼热衷的场所,自然风格花艺设计参与其中。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一名出色的导游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