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士兵时期除了武器外 什么导致大量士兵死亡

版权所有 & 中国网·东海资讯
技术支持: 监督电话:025-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京ICP证 040089号
|法律顾问:|||||||||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您的位置:
2:15:00 &&&&&&&&& 作者:&
  一战和二战虽然都是新兴国家不满老牌强国霸占资源而发动的大战,但是打法和动员国内民众的手段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战以残酷的阵地战为主,大量消耗双方的士兵,远离战场的平民自然伤亡较小,加之一战并没有夹杂太多民族仇恨在其中,以及武器的局限性导致战场远离平民。
  二战则完全不同,二战以运动战为主,运动战导致到处都可能成为战场,平民被卷入就很正常了,更何况二战发动国以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极端手段来动员本国民众,不可避免的使这些思想严重影响了作战部队,这样一来敌国的平民也就成了士兵们发泄心中怒火的最好目标,最后海上无限制潜艇战、战略轰炸、种族主义大屠杀、游击战等更加深了平民的苦难。
责任编辑: 蔚 蓝
文章来源: 网络来源
【】 【】
 相关文章:
<IMG height=30 src="/Templets/images/news/corner21b.gif"
·主办: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旌华传媒
·官方门户: 中国在线
China Online
  For more information ,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
·版权所有: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C) 2005 - 2016
·备案许可:那些100年前最令人绝望的日日夜夜
香港凤凰周刊
原题为《索姆河战役百年回望》
电影《索姆河会战》(Battle of the Somme)中的照片。英军士兵朝着无人区(No man's land)挺进。这是一战双方构筑的战壕之间,谁都不敢轻易进入的对峙地带。电影《索姆河会战》是一部默片,它拍摄于1916年索姆河战事发生的同期,由英国军方请的两位导演拍摄。电影本是为了爱国宣传,但它描绘了战场上死伤的英国和德国士兵状况,真实展现了战壕战的残酷性。影片部分镜头是在索姆河战役打响之前拍摄,导演也拍摄了大量真实的战争场景。英国公众对这部电影回应热切,据称上映仅两个月就售出约2000万张票,大约相当于当时英国人口的一半。战时的英国陆军大臣曾向现场观影的观众即兴演说:“我们的士兵在前线为了我们流血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我们除了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外,别无他法。”(Photo by IWM via Getty Images)
2016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索姆河战役(Battle of Somme)迎来100周年纪念日,英国和法国均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7月1日英国的纪念活动在昔日战场上著名的“蓝勋之坑”(Lochnagar crater)——一处由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造成的20多米深坑开始。在场人士进行了两分钟的静默哀悼仪式。
“我们失去了一个世代的青春。而在此后的年月里,有些时候似乎随着他们的离去,某种至关重要的乐观精神也从英国人的生活中永远消失了。”BBC报道称,英国威廉王子在法国举行的仪式上向当年牺牲的战士致敬。他说,包括英国在内,欧洲各国政府当年都未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灾难发生”。
一名英军士兵在放哨,而他的战友已经睡倒在战壕里。如后人所说,“距离前线越远,民族主义情绪越浓”,只有那些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士兵,才能理解战争的本质。索姆河战役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战壕里此刻距离一战爆发其实已经两年。从1914年起,这场战祸发端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在随后不到10天的时间里,俄德法英等欧洲列强先后卷入战争。而刚开始,从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到德国柏林,欧洲各国狂热的民众甚至还在街道上为开战欢呼。但他们不会想到,这场战争会持续4年之久。此时无论战场内外,久未结束的战争其实已经让人心生疲倦。
1916年,法国阿尔伯特附近,一辆英军坦克被德军士兵俘获。索姆河战役期间,德军以机枪、火炮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初期耗损大量推进的步兵,却无法攻占德军阵地。大部分的英军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经伤亡倒下。后来,英军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武器——坦克。这是战争史上人类第一次使用坦克,它一度对守备方的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使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但由于坦克的技术与装备尚未完善,加上战线宽广,英军仍然没有达成打开突破口的作战目标。整体上,英军使用坦克收效不大,德军后来也开始学会如何对付敌方这个庞然巨物。
威廉王子称,从很多方面来看,日那天是英国历史当中最悲伤的一天。到1916年,一战当时已经爆发两年,同年7月1日,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长达15英里的战线上,英法军队开始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厮杀。索姆河战役首日,英军仅夺取了三平方英里的阵地,却有1.924万名英军士兵阵亡,另有近3000人失踪和被俘,伤者超过3.5万人。
那是英国陆军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日子之一。很多英国人认为,不列颠历史上没有哪一天比索姆河会战首日的屠戮更加黑暗,数以万计的英军士兵在向德军阵地前进中倒下,战场直接变成了墓地。
士兵们用头盔煮食物。包括这张在内,之后这几张彩色照片均由摄影师后期上色,以力图真实重现士兵们的生活,以及血腥惨烈的壕沟战情景。法国人雅克&梅耶曾收集大量的一战口头见证材料,描述战争期间普通士兵的日常战地生活,为研究士兵心理状态贡献巨大。在他写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一书里,士兵除了面临死亡的威胁,还要忍受饥渴、疾病、严寒酷暑、孤独和恐惧。该书称士兵的日常生活悲惨,也仍“不乏缕缕光明”。收到亲人寄来的信件和包裹是最快乐的时刻。大家分享着来自家乡的各种美食:巧克力、果酱、奶酪、火腿、香肠等,相互传递着家乡的消息。战士们苦中寻乐,在战争间歇中看书、打牌、喝咖啡、抓虱子、写家信、用炮弹壳制作手工艺品、撰写小报自娱自乐......圣诞节是大家翘首盼望的时候。节日里不仅有平时吃不到的美食,战火也暂时平息。德国人在对面打唿哨,与法国士兵相呼应,并一起唱圣诞歌曲,共庆基督徒的节日。大家欢呼:“好啊,这个时候没有枪声!”
但还只是开始,只是这场一战最惨烈战役之一的开始。往后的日子里,众多英国士兵仍被指挥走过无人区,采取密集阵型冲锋,结果直接成为德军机枪火力的枪靶。而事实上,德国人损失也不算小,仅会战首日,德军据称损失8000人左右。
更惨烈的是随后的消耗战。残酷的壕沟战在这处一战西线战场登台,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刚开始,参战各方基本上都在挖掘小型临时战壕,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变化,战壕变得更深和更复杂,最终演变成大面积的防守工事。整个战争阶段,西线作战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壕沟内对峙。
为部队行进扫除障碍。一战时期,参战国的军事装备和战斗方式发生了诸多革命性变化。战争初期,战场上的自动化武器并不普及,这甚至还给灵活机动的骑兵部队留有施展拳脚的空间。骑兵还能用于在战斗中撕裂敌步兵阵地、突击侧翼、迂回包抄。但到了战争中期,壕沟战变得更加普遍,重机枪加壕沟极大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
英军炮兵和他们的战地“宠儿”大炮。根据丘吉尔在他的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当中的记录,一战从1915年开始进入战争第二阶段。协约国英法军队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的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均告失效。西线战场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英国人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但进展仍然有限,战事陷入了僵局。
索姆河战役因而成为一战中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典型壕沟战。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武器,都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英军投入作战兵力54个师,法军有32个师,德军则为67个师,还有坦克等新式武器登场。战役结束后,德国虽然失去了一些壕沟阵地,但成功阻截了协约国的战略计划。
只有亲历者才能深切体会壕沟战的恐怖。一道道战壕就像满生坏疽的伤口,横贯欧洲大陆。双方与其说是打仗,不如说是煎熬。一场场阵地战和消耗战里上演一次次浑身沾满泥巴的杀戮。在一战前线士兵的回忆里,除了炮火,疾病、泥泞、肮脏与严寒也在折磨他们。爬满蛆虫的尸体、成群的老鼠和无数寄生虫、如罐头沙丁鱼般挤在一起睡觉,是那些士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16年,索姆河战役前线,运送军靴的运输队,士兵和马匹都疲惫不堪。在战争中,营养匮乏、卫生条件恶劣、炮火的冲击以及缺乏睡眠的生活,随时可能令士兵的身体与精神濒于崩溃。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由于随后的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秋冬季节期间,士兵们每天备受泥泞困扰,其实主要是在与索姆河流域的泥浆做斗争。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索姆河作战计划也宣告失败。
英军士兵(左)押解被俘的德军士兵,伤兵头缠白布,身上泥泞不堪。索姆河战役最终持续了 4 个多月,这场血腥战役中,逾60万英军及法军士兵伤亡,德军士兵也有40多万人伤亡。而一战还要在两年后才能结束。索姆河战役也成为整个一战的残酷写照。一战造成平民遇难1000多万,约6500万人参战,近1000万士兵丧生。其中,协约国阵亡士兵约600万,同盟国阵亡士兵约400万。与19世纪战争死亡主要由疾病引起不同,一战大约2/3的士兵直接死于战争中的军事冲突。这一结果是军事装备杀伤力的提升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共同导致。其他如疾病,包括当时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则酿成士兵死亡数的1/3。
1916年的11月中下旬,也就是开战四个多月后,索姆河战役终于结束。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但英军此时其实仅前进了七英里,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当中大约包括42万英国人、20万法国人以及46万德国人。
那是一战期间最令人绝望的年月。100年前的那一个个夜里,士兵们只能在战壕中直面命运的惨烈。他们陷入了糟糕透顶的僵持与现代战争的血腥屠戮。
这场战役留下了什么遗产?在索姆河战役1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英国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Richard Chartres)牧师说,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社会必须致力于寻找共识,拒绝“那些鼓吹仇恨和分裂的人”。
文/曾鼎 &文字编辑/孙杨
图片编辑/丁大伟 &美术编辑/虎妹
新媒体编辑/马茹均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6年第30期,总第595期
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如果我告诉你,狗血偶像剧里有历史BUG,你肯定觉得不足为奇。不过你是否想过,有些国外历史经典佳作也有谬误!
这是一次让人心烦意乱的总统大选。在距离大选首轮投票不到1周之际,还有四成的法国人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将手里那张选票投给谁。
“娶中国人,花多少钱也得娶。”虽说泡个俄罗斯金发妞是很多中国男人的梦想,但在东北的俄罗斯族男人眼里,中国女人也因为基因占尽了优势。
香港凤凰周刊 香港凤凰周刊 生命的本质就是生命 生命的起始不在子宫 它的终点也不在坟墓 这些岁月只不过是无始无终永恒生命的一瞬间 今世年龄及其一切 黑暗在岁月里的游戏场上将之演得类似悲剧 而白昼则将之当歌唱 最后永恒世界将之作为珍宝保存起来…… 而这就是生活...
“副总统先生,月桂树别墅禁止您的狗进入。”
锡林郭勒盟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安全稳定、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作为工作接力棒来代代相传,各族人民群众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壮歌。
你们一直想要的学生党训练全计划!
农村离城市有多远?\\n遥远,并不只是地理上的距离,也指时间上的差距。
镜泊湖旅游集团(微信号:ZGJPHLY)新朋友点上方蓝字“牡丹江镜泊湖旅游集团”关注我们哦~~~全国著名景点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图说一战③︱生与死的舞台:一战前线士兵生活
朱联璧 编译
16:35 来源:澎湃新闻
&#160;&#160;&#160;&#160;&#160;&#160;&#160;【编者按】&#160;&#160;&#160;&#160;&#160;&#160;&#16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政府、军方到个人都留下了丰富的图文资料,让今人得以了解当时的世界。时值一战百年,澎湃新闻()推出“图说一战”系列,选取过去一年间欧洲各国档案馆新公布的图片资料,以及几位历史学者在海外实地拍摄的战场遗迹、书信档案等,为读者展现一战的不同侧面。本文是第三期,介绍士兵在战争前线的生活。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1. 在休战时期,有些士兵也成为了战地情况的记录者,他们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下了同袍们日常生活的情况。这一组图片拍摄于1915年,总共50张,记录的都是表情相对比较轻松的德国士兵的军旅生活。从当时德国士兵的构成来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相当富裕的家庭,也由此拥有了记录战争生活的相机。第一张图是相册的封面,可以看到女战神手举代表普鲁士的旗帜,表明相片的作者是一名德国士兵。第二张图是排队等候食物的士兵,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第三张图的主角表情相对严肃,有一位正在演奏钢琴,这样的娱乐活动对于残酷的战争来说,似乎显得有些突兀。第四张图片是在泥地里倒伏的士兵,旁边放着他们的自行车。就当时而言,拥有自行车依然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猜想这些士兵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第五张图片中,士兵们正在脸盆旁边梳洗,表情看起来同样相当轻松愉快。第六张图片呈现了军医在凛冬为一位士兵包扎伤口的场景,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一面。&#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worldwar-in-photos&#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2. 对战争中的士兵来说,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对提升士气非常重要,因此,负责供给的士兵也要在各种条件下确保提供充足的食物。由于意大利军队作战的地区很多是山区,海拔很高,对于需要提供食物的士兵来说,要面临的难题也更多。这张图展现了当时位于海拔6000英尺(约1800多米)的意军厨房,拍摄者属于意大利王室军队的最高指挥部,目的是希望留下关于战争的“光荣”记忆。旁边这张则是2014年马恩河附近的战壕遗迹中留下的当时使用过的炊具以及水壶。这就是战争时期的厨房里面会出现的日用品。&#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kitchen-2000-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摄。&#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3. 战争期间可以获得的烹饪原料相对于和平时期要少很多,如何用有限的食材烹调可口的食物,对于炊事班的士兵来说也是难题,尤其在20世纪初,男性很少进入厨房工作,所以烹饪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事情。这就是一本当时德国军队里使用的战壕菜谱的封面,里面涉及到的原料和操作步骤都很简单,适合缺乏烹饪技巧的士兵。多数的材料只需使用封面上这种坚毅火炉即可。即便是在当时的菜谱中,也提到了民族身份。比如说到培根炒蛋这道菜时,菜谱上写道:即便这是一道在英国流行的早餐,不过在战场上我们也可以烹调。&#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trench-cookbook&#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4. 这张图展现了当时前线士兵的日常生活。一位英军士兵在弹坑造成的洼地的积水中梳洗。从现代卫生的角度来说,显然水不够清洁,但这就是当时士兵真实的生活状态,缺乏洁净的水源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british-soldier-makes-toilet&#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5. 比起是否拥有洁净的水源洗漱,是否能在受伤之后得到及时救治,可能才是士兵们更加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军上下都非常关注的。尤其在使用了大量新的杀伤性武器之后,士兵们受到的身体创伤和过去不同,很多也更加致命。在伊瑟河的战役中(日至24日),加拿大士兵在48小时内的伤亡人数达到了6000人,这对于当时的医疗队来说也是极大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医疗人员的救治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记录了加拿大在伊瑟河的第一分队工作记录的手册,解说了他们的战争经历,包括驻扎的地点以及治疗的手段。&#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war-story-of-canadian-army-medical-corps1#&#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6. 这是1914年一位受伤的士兵的伤口中挖出的弹片的图片。这位塞尔维亚士兵名叫米兰o斯塔维克(Milan Stavi?),从碎片中可以看出当时奥匈帝国在1914年使用的子弹是如何在体内爆开的,而所有爆开的碎片都在体内变成了散弹,从而造成二次伤害,对士兵的机体的损伤极大,如果是四肢受到了这样的伤害,伤者多半需要面临截肢,如果头部遭受这样的损伤,结果多半是致命的。士兵在战场上受到的伤害究竟是怎样的?通过散开的弹片的图片,或许可以帮助今人窥知一二。这张图片来自一份1916年对于塞尔维亚被入侵情况的报告,作者是瑞士洛桑大学的法医学教授鲁道夫o阿奇博尔德o赖斯(Rodolphe Archibald Reiss),他的报告收集了当时奥匈帝国战争罪行的证据,除了有这类照片之外,还有亲历者的经历记录,统计报告等等,也包括他自己的观察和解读。&#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fragments-explosive-bullet&#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7. 这张照片上的棺木里装载是在1915年死于伤寒症的平民的遗体被装在马车上,准备运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广泛传播的疫病,但因为战争占据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导致疫病对战争的影响的讨论一直都较少。从实际的影响来看,由于疫病造成的社会影响依然很大,改变了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以及民众心态。而一战的结束前爆发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5000万到1亿人口死亡,最终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结束。&#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transportation-typhus-victims&#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8.&#160; 宗教生活也是军旅生活的一部分,广义上可以包括很多活动,如参加礼拜、阅读宗教出版物等等。这张图是1915年德国为复活节出版的一份宗教出版物的封面。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战争让他们与死亡格外接近,艰苦的战壕生活也让士兵们尤其需要慰籍和希望,于是选择了参加宗教活动或者阅读宗教出版物。因此,战争期间宗教出版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并且会集中在重要的宗教节日前后出版,尤其是代表重生和希望的复活节。而且,对于20世纪的很多士兵来说,战斗依然是为上帝而战,获得胜利就是为了体现战争的荣耀,所以会在战壕里阅读宗教出版物来提升士气。对于政府当局来说,宗教出版物也由此成为了战争宣传资料的一部分,于是也会支持其出版和流传。&#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christ-risen-easter&#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9. 这张图是不同宗教归属的士兵在军队牧师面前向君主和国家起誓的场景。尽管欧洲战场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基督教徒,但其中也有一些是伊斯兰教徒。比如在当时的塞尔维亚人口中,比例最大的是东正教教徒,而在其他宗教的信徒中,伊斯兰教徒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第一张照片是塞尔维亚的东正教徒起誓的场景,而第二张则是穆斯林中参加过麦加朝觐的教徒周围站了很多穆斯林士兵的场景。可以看出,至少在军队内各种宗教的教徒都是被接纳的。&#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oath1orthodoxchristian&#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10. 尽管战争的各项条件艰苦,但停战期间士兵依然有娱乐活动,只不过他们脸上的深情看起来并不十分愉悦。这是1916年俄国士兵寄出的一张明信片,正面就是士兵们在休息时间跳舞的场景,上面还有俄国的谚语:人不能逃脱的只有死亡。明信片是一位叫做科里亚(Kolia)的士兵寄给他的兄弟萨尼亚(Sania),希望对方能在和平与幸福中生活,而不是面对残酷的战场。他接着在明信片上提到了自己参战的感受:一年之前上前线的时候没有料到战争的时间会如此漫长,没想到会长久远离自己的爱人。现在面前的选择只有两种:或是战死,或是戴满勋章荣归。这些文字也透露出了当时士兵的内心活动。&#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postcard-soldiers-dancing&#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11. 战壕中的娱乐活动还包括做谜语书,这两本分别是当时出版的两本谜语书的封面。第一本的封面是篝火旁边的士兵,而谜题是一个在树林中行进的士兵,正在寻找神枪手。答案则在这一页的反面。整本书收集了超过100条各类的谜语,包括填词游戏和棋局等等,可以让士兵们打发在前线的漫长时光。而且,谜语书本身也是宣传的工具。比如“丛林中的神枪手”这样的题目,就象征着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军队的士兵,他们在一战期间屠杀了大量法国和比利时的平民,也由此变成了谜题。第二本是1915年出版的德文谜语书,封面是一个穿着军装的胡桃夹子。从内容来看,同样是为了鼓舞士气,消磨在前线的时光&#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puzzle-book与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nutcracker&#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12. 这是日在阿尔巴尼亚出版的一份报纸《信使》(Vesnik)。当时这份报纸每2天出刊一次,让身在阿尔巴尼亚的塞尔维亚士兵了解当时前线的战况,从而鼓动他们的士气。这种报纸采用的出版语言并非是塞尔维亚语,而只是罗马字母,因为当时印刷报纸的设备不能印刷出来需要的字母,而且阿尔巴尼亚的报纸原本只使用意大利语印刷,所以意大利语中没有的塞尔维亚语的字母也就在报纸上消失了。从内容来看,报纸介绍了当时军队的情况,说明需要这份报纸帮助士兵了解战争的局势。而无论是报纸采用的语言还是记录的内容,都越发明确地划分出了不同民族的身份。可以说,一战进程本身就是民族身份不断强化的过程,报纸就是强化身份的重要媒介之一。&#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vesniktheherald&#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13. 除了报纸对战场情况的即时记录,战后出版的文学作品同样记录了大量的战争经验。这本1916年出版的《男人、女人和枪炮》,作者就是前线的官员赫尔曼o西里尔o麦克尼尔(Herman Cyril McNeile)。由于军方禁止士兵使用真名发表,所以麦克尼尔又难过了萨珀(Sapper)的笔名来发表。其中有些故事是在《每日邮报》首发的,并且深受读者欢迎。对读者而言,萨珀的故事提供了关于真实的战壕经验的冷静描述,引人入胜。而他笔下塑造的英国老兵形象也同样深入人心,绅士而又有冒险精神。&#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men-women-and-guns&#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14. 在今天的西线战场,可以看到锈蚀的铁丝网、楼梯和干枯的木桩,已经看不到斑驳的血迹,至多只能想象一百年前炮火连天的场景。战壕边只剩静默飘扬的国旗和重新生长的树木,见证了战后的宁静与和平。&#160;&#160;&#160;&#160;&#160;&#160;&#160;来源:李宏图(摄)&#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鸣谢复旦大学历史系李宏图教授提供欧洲战场遗址图片。) &#160; &#160; 延伸阅读:&#160; &#160; &#160;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责任编辑:彭珊珊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一战,图像,日常生活
澎湃新闻APP下载&#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美国研制生物武器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生物武器威胁的警觉。   ②人类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公元前600年,亚述人用黑麦麦角菌来污染敌人的水源;古雅典政治家和战略家梭伦在围城时用臭菘给敌人的水源下毒;1346年,鞑靼军队利用弹射机将死于传染病的士兵的尸体抛进敌人的阵地,传播瘟疫;1763年南北战争中,美联邦军队曾向宾夕法尼亚州居民分发感染了天花病毒的棉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使用炭疽热病毒感染敌方的马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一直在潜心研究生物武器,组建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③生物武器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因为它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一些没有雄厚资金来研究高技术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因此更加青睐生物武器。有资料显示,以1969年为例,当时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分别为:传统武器2000美元;核武器800美元;化学武器600美元;生物武器1美元。   ④最流行的两大生物武器是炭疽热病毒和肉毒杆菌毒素。前者能使受感染者在36小时内窒息、大量出汗、休克直至死亡;其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40年之久,且极难根除,只能用蒸汽或者焚烧的方法消毒。后者则是一种更廉价和更高效的杀人武器,其死亡率高达60%至70%。受害者症状是头痛、肢体瘫痪,如不及时治疗将在2至10天内死去。这种毒素可以廉价地批量生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肺部吸收、眼睛接触、黏液等方式传染。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又发展出了新品种———纳米生物武器。纳米生物武器不仅可以像细菌、微生物等常规生物武器一样攻击人和动物,而且能够攻击、吞噬其他物质。一旦潜入敌方的飞机、舰艇、坦克、车辆、导弹乃至核武器系统中,纳米生物武器会侵蚀、破坏系统,导致武器失灵。   ⑥面对如此可怕的武器,如不全面禁止,世界怎能安宁? 1、请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武器为什么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怕的生物武器有哪些严重危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世界的和平、安宁,请你出出主意,说明我们该如何全面禁止生物武器的制造和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美国研制生物武器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生物武器威胁的警觉。   ②人类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公元前600年,亚述人用黑麦麦角菌来污染敌人的水源;古雅典政治家和战略家梭伦在围城时用臭菘给敌人的水源下毒;1346年,鞑靼军队利用弹射机将死于传染病的士兵的尸体抛进敌人的阵地,传播瘟疫;1763年南北战争中,美联邦军队曾向宾夕法尼亚州居民分发感染了天花病毒的棉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使用炭疽热病毒感染敌方的马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一直在潜心研究生物武器,组建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③生物武器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因为它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一些没有雄厚资金来研究高技术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因此更加青睐生物武器。有资料显示,以1969年为例,当时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分别为:传统武器2000美元;核武器800美元;化学武器600美元;生物武器1美元。   ④最流行的两大生物武器是炭疽热病毒和肉毒杆菌毒素。前者能使受感染者在36小时内窒息、大量出汗、休克直至死亡;其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40年之久,且极难根除,只能用蒸汽或者焚烧的方法消毒。后者则是一种更廉价和更高效的杀人武器,其死亡率高达60%至70%。受害者症状是头痛、肢体瘫痪,如不及时治疗将在2至10天内死去。这种毒素可以廉价地批量生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肺部吸收、眼睛接触、黏液等方式传染。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又发展出了新品种———纳米生物武器。纳米生物武器不仅可以像细菌、微生物等常规生物武器一样攻击人和动物,而且能够攻击、吞噬其他物质。一旦潜入敌方的飞机、舰艇、坦克、车辆、导弹乃至核武器系统中,纳米生物武器会侵蚀、破坏系统,导致武器失灵。   ⑥面对如此可怕的武器,如不全面禁止,世界怎能安宁? 1、请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武器为什么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怕的生物武器有哪些严重危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世界的和平、安宁,请你出出主意,说明我们该如何全面禁止生物武器的制造和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美国研制生物武器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生物武器威胁的警觉。   ②人类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公元前600年,亚述人用黑麦麦角菌来污染敌人的水源;古雅典政治家和战略家梭伦在围城时用臭菘给敌人的水源下毒;1346年,鞑靼军队利用弹射机将死于传染病的士兵的尸体抛进敌人的阵地,传播瘟疫;1763年南北战争中,美联邦军队曾向宾夕法尼亚州居民分发感染了天花病毒的棉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使用炭疽热病毒感染敌方的马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一直在潜心研究生物武器,组建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③生物武器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因为它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一些没有雄厚资金来研究高技术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因此更加青睐生物武器。有资料显示,以1969年为例,当时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分别为:传统武器2000美元;核武器800美元;化学武器600美元;生物武器1美元。   ④最流行的两大生物武器是炭疽热病毒和肉毒杆菌毒素。前者能使受感染者在36小时内窒息、大量出汗、休克直至死亡;其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40年之久,且极难根除,只能用蒸汽或者焚烧的方法消毒。后者则是一种更廉价和更高效的杀人武器,其死亡率高达60%至70%。受害者症状是头痛、肢体瘫痪,如不及时治疗将在2至10天内死去。这种毒素可以廉价地批量生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肺部吸收、眼睛接触、黏液等方式传染。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又发展出了新品种———纳米生物武器。纳米生物武器不仅可以像细菌、微生物等常规生物武器一样攻击人和动物,而且能够攻击、吞噬其他物质。一旦潜入敌方的飞机、舰艇、坦克、车辆、导弹乃至核武器系统中,纳米生物武器会侵蚀、破坏系统,导致武器失灵。   ⑥面对如此可怕的武器,如不全面禁止,世界怎能安宁? 1、请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武器为什么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怕的生物武器有哪些严重危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世界的和平、安宁,请你出出主意,说明我们该如何全面禁止生物武器的制造和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1、生物武器——穷人的原子弹2、人类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的历史很长了。3、生物武器之所以被称为”,是因为它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一些没有雄厚资金来研究高技术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因此更加青睐生物武器。4、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准确地突出了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的特点。5、(1)污染水源;
 (2)传播瘟疫;
 (3)炭疽热病毒、肉毒杆菌毒素能使受感染者死亡;
 (4)纳米生物武器不仅可以攻击人和动物,而且能够攻击、吞噬其他物质。6、(答案不惟一。)示例:第一,加强舆论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生物武器危害人类的严重性的认识。第二,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达成共识,共建和谐社会。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士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