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不存在,那儿女因果报应真实故事应该如何安立?儿女因果报应真实故事所依中是否有真实的"我"?为什么

国际佛学会
《入行论广解》思考题(第九册)
《入行论广解》思考题
(第九品)
823、《智慧品》中所讲的智慧,是什么样的智慧?你在学习本品之前有何打算?
824、“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著论师和麦彭仁波切有何差别?你认为哪种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825、有些人对修积世俗善根饶有兴趣,但对闻思修空性法门却不提倡,这样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826、“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这个公案对你有何启示?你打算怎样将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人?
827、二谛有哪两种分类?各自的本体是什么?你觉得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必要?
828、认识二谛的人有哪两种?这两种人是如何区别的?各自的范围是什么?怎样理解他们之间“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829、有些人经常说这个经典说得不对、那个大德讲得不合理,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以教证、理证进行剖析。
830、世间人认为万法是实实在在的,而佛教所谓的“诸法皆空”是诽谤现实。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831、如果有人提出疑问:“既然万法如梦如幻,无有实质,那为证悟佛果而精勤修道又有什么用呢?”这时候你该如何回答?
832、既然瑜伽士与平凡者都承许万法的显现是存在的,那他们之间还争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做事情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833、形形色色的诸法,是我们现量所感受到的,为什么说它是虚妄的?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834、为什么说佛陀所宣讲的无常道理不了义?请以不了义的标准一一判断、说明。
835、有人说:“无常不能被肉眼所看,所以不是世俗谛,如果它也不是胜义谛,那无常就不属于二谛了,岂不是变成第三品物体了?”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836、在世俗中,若没有见与不见名言实相的差别,这会有什么样的过失?请以比喻说明。
837、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的,那供养佛陀是否就得不到功德了?为什么?三宝门中好修福,平时你应当怎样一点一滴修积福德?
838、有人说:“幻物变灭后便不会再生,但有情无始以来一直辗转生死,一世接一世地投生,怎么可能是空性的呢?”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839、声闻行人认为:“众生流转轮回的时间极其漫长,而幻化物都是暂时性的,没有一个能这样,因而众生并非幻化。”这种说法合理吗?请具体分析。
840、我们又不是有实宗,为何要了解它与中观宗之间的辩论?对此你有哪些感触?
841、既然一切法无有实性,众生全部如同幻化,那么杀众生是否就像杀幻人一样不存在罪过?为什么?若不懂得这个道理,会导致哪些可怕的后果?你周围是否有这样的人?你打算怎么样去帮助他?
842、既然众生与幻人一个有心、一个无心,这是否就意味着众生不是虚假的,而应该是实有的?为什么?在胜义中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843、有些人说:“大乘经论中均说众生是佛、轮回是涅槃,所以修六度万行完全多此一举。”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844、涅槃分为哪两种?这是否只是藏传佛教的观点?为什么?
845、请具体说明,显宗教理的顶峰,是唯识宗还是中观宗。唯识宗与中观宗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846、唯识宗的观点既然合理,中观宗为什么还要破它?破与不破之间的界限怎么划分?
847、有人说:“如果不承认心识,那就无法了知外境了,所以心识必须存在。”对此你如何回答?
848、名词解释:同等理
849、我们明明可以回忆过去,为什么说自证的存在不合理?中观宗是怎么样破除的?
850、本品当中,唯识宗如何以比喻建立自己的观点,中观宗怎么样一一驳斥?
851、假如有人说唯识宗是显宗最高的观点,千万不能破除。你该如何正确引导他?对于这种道理,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852、什么叫做观待?观待的法在什么情况下成立,什么情况下不成立?最终你得出什么结论?
853、怎样从意义上破斥自明自知心识的存在?这种分析方式,你能接受吗?
854、对于回忆过去,唯识宗与中观宗的说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更合理?崔护、欧阳修的两首诗,与此有什么关系?
855、如果说:“有他心通的人,既能了知远处他人的心思,那么近处自己的心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自证应该成立。”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856、如果不承认自证存在,那么名言中的见闻觉知是否就无法安立了?请说明你的理由。
857、现在凡夫人骂圣者的现象非常多,你见过或听说过哪些事情?对此你有何感触?假如你周围有这种人,你打算怎么制止他?
858、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麦彭仁波切为什么还要赞叹它?破斥与赞叹之间的界限是什么?
859、你觉得学习《智慧品》有必要吗?闻思空性法门有何功德?请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860、很多人认为“佛教就是唯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86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宗教是鸦片”,其中的“宗教”是指佛教吗?为什么?了知这一点后,你有哪些打算?
862、唯识宗认为:“若没有实有的依他起作为现基,轮涅一切万法将无法显现,就如同没有毛线不能织出氆氇一样。”这种说法正确吗?请具体剖析。对此你能引生何种定解?
863、若按假相唯识宗所许,心如水晶球般明清,远离一切所取,这样一来,会有哪两个过失?具体怎么推出来的?
864、唯识宗的观点,有哪些合理性?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的?既然合理,中观宗为什么又要破它?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865、请具体解释什么叫“四大轮”?为何称之为“轮”?你具备几个轮?今后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866、电视上的节目,明明是虚假的,但有些人仍为之大喜大悲,这是什么原因所致?你明白这个道理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
867、有些人说:“对于幻变的美女,幻师明知是自己所化,但仍会生贪心。可见即使了知诸法如幻,也无法断除烦恼。”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868、中观宗以空性对治实有,但不管对实有的执著还是对空性的执著,二者都是分别戏论,我们该如何才能远离一切戏论呢?
869、请引用教证说明修学佛法的次第。你周围的道友是按什么次第来学佛的?你对此有何感触?打算如何帮助那些不明白的人?
870、有些人在坐禅时,认为安住于什么都没有的境界中就是体证空性。这种认知正确吗?为什么?
871、真正证悟空性的人,对世俗善根和因果法是什么态度?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872、什么是中观的究竟空性见?请背诵几个这方面的教证。如果有人对这种见解不适应,你会怎么样引导他?
873、获得无上佛果时,远离一切分别执著,不可能有利他的念头,这是否说明佛陀就无法利益众生了?请以比喻说明理由。
874、佛陀是怎么样利益众生的?这与你以前的想法有何不同?明白此理后,对你有哪些帮助?
875、佛陀曾在因地时发愿度众生,但获得佛果之后,什么分别念都没有了,这是否意味着众生就得不到饶益了?为什么?请从比喻、意义两方面进行剖析。
876、供养有收取心的对境,可依之生出供养等福德,但是佛陀没有分别心,供养他为什么也能获得福德果报呢?这与供养一块石头有何不同?
877、小乘的供养与大乘的供养,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你认为哪种更为合理?为什么?
878、小乘声闻具体分哪几种?本论中作者破斥的是哪一种?为什么这样说?小乘真的不承认空性吗?请说明理由。
879、名词解释:四谛十六行相
880、请引用教证说明,没有般若空慧就不能证得三乘菩提。对于空性法门的修学,你今后有何打算?
881、小乘宗不承认大乘经典为佛语,对此,中观宗是怎么样辩驳的?请一一说明。
882、现在经常有些人,开口闭口就是“邪师”、“恶知识”,整天把讲经说法的法师当作攻击对象,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你打算如何引导他们?
883、你怎么看待佛教中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884、请举例说明,世间伟人是如何赞叹佛教的?知道这些以后,你有哪些感想?对于蔑视、诽谤佛教的人,你打算怎么样帮助他们?
885、小乘三藏与大乘三藏分别是什么?它与三学如何对应?
886、小乘因为什么原因而诽谤大乘?请引用教证进行分析。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887、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学密还是学显,可以分为哪几种层次?你属于哪一种?今后有什么打算?
888、有些显宗的人认为:“藏传佛教源于婆罗门教,因为它沿袭了婆罗门教的火供等仪轨。”对此请以同等理驳斥。你觉得这种推理方法好用吗?请举出一个你认为的错误说法,并试着以此理进行回驳。
889、请解释颂词:“广大及甚深,成熟无分别,说此二方便,即是无上乘。”该颂间接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890、小乘宗认为:“如果大乘经藏是佛所说,那佛已将一切教法交付给迦叶尊者,为什么迦叶尊者不了悟这些?”对于这种质疑,请从两方面进行破斥,以成立大乘是佛说。
891、比丘分为哪几种?其中哪种才是佛教的根本?这要如何才能获得?为什么?
892、关于汉传佛教是否有比丘戒的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893、为什么说断除一切烦恼,也无法获得究竟涅槃?并请引用公案进行分析。
894、目犍连、小驼背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请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
895、阿罗汉已断尽轮回之因,远离一切痛苦,为什么他还不是究竟寂灭?
896、名词解释:无明习气地
不可思议生死
897、阿罗汉的非染污爱,表现在什么方面?请具体解释。最终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898、为什么说阿罗汉入灭尽定只是一种暂时性的涅槃?你所希求的什么样的涅槃?为什么?
899、假如证悟了空性,那一切都不存在了,菩萨怎么样救度众生?菩萨对轮回的态度,与小乘声缘、平凡世间人有何不同?菩萨长久住于世间利他,会不会有痛苦烦恼呢?为什么?
900、什么叫烦恼障?什么叫所知障?请从因、本体、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901、空性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破斥空性是不合理的?我们在修习空性时,应该避免何种误区?
902、有些人只看了一两本密宗书,对有些高深境界接受不了,就开始对密宗兴师问罪。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具体说明。
903、我们对什么样的法应该畏惧?什么样的法不该畏惧?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对此,你有哪些感触?
904、你对无我法门有哪些认识?今后打算如何修持?
905、作者怎样从蕴的角度遮破人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建立人无我?哪种方式更适合你?为什么?
906、佛陀在《大念处经》中如何说明我非实有?这些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907、请以比喻阐述抉择人无我的几个过程。请结合你的体会具体说明。
908、如何通过观察我与身心是一体、他体,从而抉择人我不成立?
909、名词解释:俱生我执
910、有些人问:“我又不是学外道的,为什么要知道数论外道的观点?”对此你该如何解释?
911、在这节课中,中观宗从哪些方面破斥了数论外道?对你有何启示?
912、在修无我空性的同时,不能离开哪五点要诀?为什么?你具备几点?今后有何打算?
913、你为什么要信仰佛教?你对佛教的信心如何?倘若遇到“文革”那样的浩劫,人人阻止你学佛,你会怎么做?
914、就你所了解的各种宗教中,与数论外道或胜论外道比较相似的有哪些?他们的观点应如何破斥?请举例说明。
915、看不到的东西,是否就不存在?为什么?你对此有何想法?
916、六识从外境角度而言各不相同,但从内观心识而言是一体的,这种观点,佛教和外道都承认,为什么佛教还要驳斥外道?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
917、胜论外道承许“我”是常有的无情法,对此,中观师如何遮破?
918、外道及有实宗认为:“如果没有常有成实之我,那么业果也就不存在,一个人现在造业,将来业果又成熟在谁身上呢?”对此你该如何作答?请以三个回合进行辩论。
919、内道各宗是如何建立因果的?哪些说法究竟,哪些说法不究竟?请说明理由。
920、1岁的你和20岁的你,是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倘若认为是一体,会有什么过失?
921、既然“我”不存在,那因果应该如何安立?因果所依中是否有真实的“我”?为什么?
922、什么叫做缘起性空?应该避免什么样的误区?以何标准衡量一个人是否证悟了空性?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923、芭蕉树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人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对此,你能生起什么样的定解?
924、有人问:“菩萨的使命就是利益众生,如果众生都是空性,那对谁发菩提心呢?”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925、有人问:“假如一切都是空性,佛果不存在,众生也不存在,那念咒、磕头、闻思经论有什么用呢?”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926、有人说:“凡是执著就要断除,求佛果、对众生起悲心也是执著,所以应该统统放弃。”对此你该如何驳斥?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打算怎么样帮助他?
927、有人问:“希求菩提的执著若不舍弃,对自我的执著也不能舍弃吧?因为二者都是愚痴的缘故。”对此你该如何作答?对治我执最好的窍诀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928、《量理宝藏论》云:“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这个颂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哪些启示?
929、堪布阿琼在《前行笔记》中说:“漂泊轮回中的众生,最初觉得很快乐,最后会以痛苦收场;而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暂时看起来很痛苦,但却是以快乐结尾。”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930、名词解释:人我执
931、抉择法无我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大小乘之间有何不同?哪一种更究竟?请说明理由。
932、为什么说身体不存在?这节课中,作者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剖析?你能产生什么样的定解?
933、请以比喻说明,抉择法无我的众生之差别。你属于哪一种?今后有什么打算?
934、请从一体和他体的角度观察,身体是否真实存在?对于这一点,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935、请以比喻说明,执著身体是一种迷乱。为什么这样说?请以最能说服你的理由进行分析。
936、有人认为:“经过一一剖析,整体的身体虽不存在,但手脚等支分仍现量可见,因此手脚等支分应该存在。”对此你该如何驳斥?这样观察下来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937、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从哪些方面可以证实佛教的合理性?与佛教的究竟观点相比,它存在哪些缺陷?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938、内道和外道很多人认为,形形色色的万法不可能“无”中生“有”、凭“空”产生,必须要有一个最小的微尘存在。对此应当如何破斥?怎么样建立现空双运的观点?
939、为什么说我们平时的感受没有自性?苦乐到底存在于内心还是外境上?明白这个道理后,对你有哪些启示?
940、世间人认为怎么样才能获得快乐?这种想法为什么不正确?你对此有何体会?
941、在这节课中,对方为成立感受实有的观点,与中观宗之间有哪些辩驳?学习这些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942、实有执著的对治是什么?它依靠什么方法而产生?为什么说闻法的功德非常大?请谈谈你自己的经历和感想。
943、在听受佛法方面,《涅槃经》讲了哪三种人?请以比喻进行说明。你属于哪一种?今后有什么打算?
944、怎样从因的角度遮破感受实有存在?请从根境、识境两方面进行剖析。
945、合掌时左手与右手相碰,究竟而言,这是否叫做接触?为什么?明白这一点后,对你有哪些启发?
946、《俱舍论》中说:“根、境、识三者聚合时,可以看到外在的色法。”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947、听法的时候,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若看到有些道友行为不如法,你打算怎样帮助他纠正?
948、有些人认为:“快乐虽然得不到,但痛苦是应该避免的。假如没有奔波劳碌,就会遭受种种不悦的结果。”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949、对于万事万物的贪爱,怎么样才能息灭?这种观察方法可对治你的哪些烦恼?
950、有些人声称:“幻化般的外境是不存在的,但感受它的心识应该存在。”这种观点正确吗?请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达这一点后,怎样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951、你有没有找到真实的“我”?你是用什么方法寻找的?对抉择空性的这些教言,你平时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  如义  缘起性空是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理论,亦是中观的根本论题、根本观法、根本法则。凡存在的,皆是缘起的,一切法从缘生,一切法从缘灭。因果法,乃是依因缘和合生果的事相而存在的。缘起,体现了因果的法则、规律,故因果亦是宇宙人生最普遍的规律,因果也是缘起的。  既是缘起的,必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必是空的。是故(中观论颂)云:“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法,即是寂灭性。”《十二门论》中亦说:“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凡存在的因果、事理,皆是缘起的,离开了缘起一切法则无从安立。缘起即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的此、彼,泛指因跟果,此与彼的因待性,连续性,就形式了因果规律。  因果可分为两大类:  一、前后的因果。如修学佛法,渐次增进、直至成佛。现在造成佛之因,到未来才能得到佛果。虽因前而果后,而因果皆无自性,因果虽有现在未来的缘起相而其自性本空,在毕竟空中,因果无碍,不离不即,相生相续。虽在现象上有前后之别,并不妨碍因果关系的成立。故依前后因缘展转增长,修学佛法,自可渐成佛果。  二、和合的因果。如房屋是以砖、瓦、木、石、水泥、钢筋、人工等和合而成的。房屋是果,砖瓦等是因,在众多的有关房屋的材料中,任何一物都不会现有房屋的形状与作用,合堆在一起也不会有屋的形状与作用;但经过各种材料的适当配合、组织,即可有房屋的形状与作用了。故和合之因与果,亦是不即不离的。虽有其作用而自性空,虽自性空,而用相宛然。  所以,尽管因果规律遍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但是不能执著因果是实有的,亦不可执因果是实空的。  若执着因果有其实在之自性,那就不能透见因缘和合而生果的真实意义,便会生起种种妄执。不如意之境现起时,便会生起苦恼、仿惶、悲观、失望、甚至轻生自毁;乐境现前时,便生起爱著心,想尽办法去求取、拥有、享受,在患得患失中起惑、造业。岂不知,“是假有法,宁求自性?”假有法是不能追求其自性的。自性即非缘起,缘起即无自性,二者不可并存,因果法是缘起的,焉有自性?因果法自性不可得,不可得即空,空即是因果法之自性。“若有决定性,世问种种相,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如果否定了缘起性空的因果义理,亦即一切因果现象若不是缘起性空的,其过甚大。若因果非缘起,那么凡夫永远是凡夫,永远在六道中受苦,永远也不可能断烦恼解脱成佛,佛也不能度众生了,“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这样,因果报应则毫无意义。学佛、修行更是徒劳无益、毫无希望了。是故《中论》中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若因此而执一切因果法是实空,便会于善法生懈怠,于恶法无恐怖。既然一切皆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有何意义?一切皆空,助人为乐、讲道德、修养、学佛、修行、成佛、度生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殚精竭力、勤行精进,只不过一个“空”而已。若因果是实空,则一切无所谓,反正一切皆空,就可以为所欲为,恃无忌惮。这样便会起惑造业,堕入沉沦。如普陀山从前有一个田鸡和尚,虽用功参禅,但习气未断,每日必吃田鸡,别人责怪他不应杀生造业,资生口腹,他却说:“我一跏趺坐,即一切都空,尽日食田鸡,何有罪与过?”田鸡和尚对缘起因果缺乏正确的胜解,不能在缘起法上观空,不能在空中成立因果缘起,他不能正见空性、而落于空的邪见,造业而无所畏惧,终于堕落恶道。永嘉大师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可不惧耶?  需知佛所说之空,乃是离一切错乱、执著、戏论而现觉诸法本来寂灭性的空,佛说空,是为除去众生的执著、离去一切邪见,体现诸法的空寂、得大解脱。若执有一个实有、妙有的空,不但破坏了世间的因果现象;也否定了出世的因修果证。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法的宛然存在。是故《中观论.观行品》云:“大圣所说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但亦不可认为因果法是非空非有,亦有亦空,若这样认为,则又落入一种执着之中,不过是对有、空的变向执著,仍不究竟。  世间的因果幻网、似乎有迹可寻,而自性空寂,因果幻网当体即空,故缘起的因果法是“宛然有而毕竟空,毕竟空而宛然有。”  因果法,在现象上,是缘起有;在本质上,是自性空,不能因缘起有而否定其性空,不能因性空而否定缘起有。若执有,则是常见;若执空,则是断见,皆是生死的障碍;皆不能证中道。以智慧观察因果法的真实,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缘起有而自性空,自性室而缘起有,才能冼尽一切戏论执见,而证入第一义谛不可恩议的中道正观。  所以,不能因其缘起有而生执著,亦不能因具性空而任意作为。缘起性空而不去执著一切因果现象;性空缘起而不可逾越因果法的规律。  若不能正见缘起的因果规律,则会迷惑、颠倒、执著、造业、感果,沉沦于轮回的苦海中,生生死死、无有出期。若能了悟因果法的缘起性空;就不会生起执著;远离爱憎,了然宇宙现象只是如是地缘生着,并无实在的自性可得、就会对名闻利养能够释然放下,不会被世间的种种假相所迷惑。摆脱烦恼的羁绊,放下自私自利狭隘的小我,而能开阔心胸,豁达平淡地对待人生。同时,明了因果法的性空缘起,就能正确地利用它,勤习戒定慧,对治贪嗔痴;灭除轮回苦果,得大安乐,修四摄、六度万行,在利益众生中完善自我,从自我人格的升华中利济群生,而不执著。
馆藏&19024
TA的最新馆藏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并不相违--学佛网
&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并不相违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 14:39:00&&
【要义】  《中论》以“不生”抉择因果空性,间接宣说了因果不灭,如云:“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虽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实际上本体不成立,因为它没产生过。《入中论》以“不灭”说明了因果不坏,论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业并不是自性灭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识宗所许的阿赖耶,也可以成立业因果。这两颂一个是自性不灭,一个是自性不生,虽然角度不同,但实际密意是一致的,都是说因果在胜义中不生不灭,但在名言中依一个相续可以成立。  印度诸位大德和智者们都说,现空双运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违,但实际上并不相违,因为万法空性的缘故,因果不会灭失,而在因果显现的同时,万法又是空性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存在。  相信因果存在,不单单是证悟空性的一种定解,没有证悟空性的人通过偶尔的因缘,也可以发现因果不虚的真相。  证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舍因果就越细微。  对方辩驳道:“佛在《百业经》中说:‘诸比丘,众生所作之业,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蕴、界、处上。’很多佛经中都讲了造业者感受果报的道理,如果说‘我’不存在,怎么会自作自受呢?因此,你们声称‘我’不存在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教言。”   (现在也有些人明明不懂佛教,却喜欢用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来驳斥别人。我听到有些人的辩论特别可笑,他连基本的辩论方法都不懂,就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说:“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讲的,出家人不应该这样做,因为什么什么……”自认为明白一点道理,就有资格指点江山,其实佛法广大如海,不懂装懂只能显露自己的无知。)  对方还是很有智慧的,若是一些小小的邪见,寂天菩萨也不值得驳斥。破曰:不会相违。中观宗在观察胜义时俱生我和遍计我都不存在,跟石女的儿子没有差别,但在未经观察的名言中、于众生的迷乱面前,业报应该存在于同一相续。比如我在人间布施,后于天界享受妙乐,人与天人就是一个相续。  我们从小到老乃至死亡,身体可以说是一个相续;从被无明迷惑的凡夫到成就佛果之间,虽然在六道中流转无数,但心也是一个相续,就像念珠一样不断。这样的相续可假立为“我”,在名言中作为因果的所依,因此,胜义中没有因果并不等于名言中也没有。《中论》以“不生”抉择因果空性,间接宣说了因果不灭,如云:“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虽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实际上本体不成立,因为它没产生过。《入中论》以“不灭”说明了因果不坏,论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业并不是自性灭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识宗所许的阿赖耶,也可以成立业因果。这两颂一个是自性不灭,一个是自性不生,虽然角度不同,但实际密意是一致的,都是说因果在胜义中不生不灭,但在名言中依靠一个相续可以成立。  在座的人,不管是初学者也好,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也好,对这些问题一定要牢牢掌握。现在有些人听到空性,就认为:“万法若是空,怎么安立因果呢?”“如果我不存在,造善业就没有意义了吧?”“我不存在的话,修加行干嘛?我都不存在了,难道是为了石女儿而修加行吗?”这些人平时不做善事,也不积累任何功德,说起大话来头头是道,完全堕入断见派。  大家一定要知道,万法在胜义中是空性,无有任何实质,而在名言中,因果绝对是不欺惑的。如果能通达这一道理,即可了达释迦牟尼佛的殊胜教理,《三摩地王经》云:“于诸法中不执著,常能摄受一切法,于诸业果信不动,最胜世尊说是法。”若对诸法一点都不执著,明白胜义中一切皆空,对世俗因果的诚信就会毫不动摇,这是佛陀所宣的最殊胜、最深妙的法藏。了知这种真理的人,龙猛菩萨在有关论典中一直赞叹。(在我们藏传佛教,龙猛菩萨所说的话,除了具邪见者、疯狂者以外,大家百分之百承认,因为他无误抉择了佛陀的究竟密意。汉传佛教也是如此,只不过有些人什么都不懂就胡说八道,除此之外,对龙猛菩萨这样权威的大智者,每个佛教徒都是承认的。)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印度诸位大德和智者们都说,现空双运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违,但实际上并不相违,因为万法空性的缘故,因果不会灭失,而在因果显现的同时,万法又是空性的。  有些人认为明白空性后,什么都不用做了,磕头也不用,念经也不用,天天就是睡懒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证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舍因果就越细微,因此,一个人有没有证悟空性?从其行为也看得出来。假如特别害怕堕入恶趣,言行极其小心翼翼,说明对空性有所认识;如果对一切恶行无所顾忌,对一切善行不生欢喜,这时候就很危险了。以前有个人说米拉日巴尊者是断见派,尊者回答说:“我有没有堕入断见,你看我的行为就可以。”因为米拉日巴修行非常精进,每天除了中夜以外,上夜下夜都不睡觉,一直行持善法。现在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得很晚,白天不散乱,始终非常精进,取舍因果也特别谨慎,这说明他对空性有所认识。而有些人不承认前后世、不承认空性,每天抽烟、喝酒、打牌,浑浑噩噩地消磨时光,这种人肯定对空性没有任何定解。  当然,相信因果存在,不单单是证悟空性的一种定解,没有证悟空性的人通过偶尔的因缘,也可以发现因果不虚的真相。在二战时期,有一天,艾森豪威尔将军乘车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当时天气非常寒冷,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原来,这对老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儿子,但因为车子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艾森豪威尔立即把这对老夫妇请上车,特地绕道去了趟巴黎。送完这对老夫妇之后,才风驰电掣般地赶去参加会议。尽管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行善图报的动机,但他的善心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当天几个德国纳粹狙击手埋伏在他必经的那条路上,如果不是为送老人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杀身之祸。后来据说他成了一个非常虔诚的宗教徒。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士兵看见一个乞丐,手里拿着一枚假银币,在路上一直哭泣。士兵觉得他非常可怜,劝他不要哭,自己用真银币跟他交换。那个假银币不能用,也舍不得扔,士兵就穿了一根线戴在脖子上,算作纪念品。没想到后来在战场上,一颗子弹正好击中银币,救了他一命。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存在。我原来也举过一个例子,就像你吃了毒药后,不管承不承认它有毒,它迟早都会要你的命。因此,造了杀生、偷盗等自性罪和佛制罪的人,终究都会感受痛苦,而造了善业的人,对相续绝对是有利的。  当然,因果法门甚深难测,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佛经中说:“因果相应胜法门,细微难见佛境界。”因果十分深奥、殊胜、微细,它唯一是佛的境界,阿罗汉和世间人都无法彻知。《杂譬喻经》中就有个公案说:佛在世时,有一位阿^世王,一天,一个以杀生为业的屠夫拜见国王,请求国王每遇节日需要杀生时,全部赐给他来做。阿^世王问为什么,屠夫说他有一个小小的神通,知道自己前六世都是屠夫,从事杀羊的职业,而死后均转生天界,享受天福,所以他觉得杀生是转生天界的因。  阿^世王很不解,去请教佛陀。佛陀观察到这位屠夫前世造过一个善业,由于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回生天享福,出生为人又能知宿命。但他知宿命的能力很浅,只知过去六世杀羊生天的事,再早一些的事情便无法得知,于是误认为屠羊是生天享福的因,而不知杀生的罪业应受恶报,一旦机缘成熟,将会堕地狱受极大痛苦。  世间人的小神通,包括声闻阿罗汉的神通,对长远的因果无法了解,故月称论师说“亦遮思维诸业果”,一般的凡夫人不要随随便便猜测因果。现在有些人似乎超过佛陀了,一开口就是“你今天供养什么什么,来世一定会变成人,没有问题”,这些愚昧无知的人什么都敢说,好像自己是造世主一样。其实因果没那么简单,真正证悟空性、对因果有了解的人,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言行特别谨慎。  众生所造的业虽不会失坏,但按照大乘的说法,依靠一些殊胜的对境、不同的因缘,恶业也可以减轻,甚至不需受报。唐玄奘讲过他上师戒贤的一个故事:戒贤具有超群的智慧、清净的戒律,在印度弘扬佛法的贡献非常大。后来他患上重疾,全身如同刀刺般疼痛,他想绝食而死。夜里梦见文殊菩萨对他说:“你在前生当国王,残害了很多百姓,你应当忏悔自责,怎么能自尽了事呢?有位支那僧人来此学习,已经在路上了,3年后应该到这里。将佛法传授给他,他再去流通,你的罪自然就消失了。”3年后玄奘果然来了,戒贤向玄奘叙说了自己的往事。  现在也有很多人行持善法后出现不顺,比如身体不好了,魔障现前了,这很可能是往昔的罪业重报轻受,因此没有必要去抱怨,理当坦然受之。&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果报应现代真实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