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研工作

关于转发《岳西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我的图书馆
关于转发《岳西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专&&&&题&&&&名&&&&称
建国初期岳西县的民主建政工作
《婚姻法》在岳西县的贯彻实施
建国后岳西县烈士追恤褒扬工作
岳西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福利慈善工作情况
千佛塔村组合制竞选村委会试点与全县铺开情况
建国后岳西县行政区划的设置及历次区划调整情况(含2004年调整村级规模)
建国以来岳西县民政优抚及历次重大自然灾害的赈灾救济情况(、、年洪灾及2008年雪灾等)
莲云乡腾云村民主管理、村民自治试点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水利兴修、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及其成就(东方红、龙井、大龙潭水电站及小水电开发情况、92年双河电站股份制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重大洪灾及其灾后恢复情况(、、年洪灾等)
建国初期岳西县农、工、青、妇群众团体的建立及其活动
县委党史研究室
党的“八大”精神在岳西县的传达与贯彻
三年困难时期的岳西和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
“文化大革命”在岳西县的发动与发展
“批林批孔”在岳西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岳西县的反应
建国初期岳西县的统一财经与稳定物价
岳西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建国以来岳西县财政工作及其成就
建国初期岳西县的剿匪反霸斗争与镇压反革命运动
岳西县的“三反”、“五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2年三反五反、60年三反整风、63年五反运动)
文革中岳西“好派”“屁派”武斗情况
1970年岳西县的“一打三反”运动(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
岳西县“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摘帽子工作情况
1983年以来岳西县打击刑事犯罪专项斗争情况(1983年“严打整治”斗争、反“心战”斗争;1989年扫“六害”专项斗争)
岳西县公安系统加强自身建设情况(公安大接访活动、“三基”工程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建国以来岳西县取缔反革命组织与邪教组织情况(1954年反动道会门、1960年石关事件、1967年黄羊“和平民主党”、1970年店前区“中国红星党”、1981年银河“中国卫民党”、
年旷野窄门、门徒会、1999年“法轮功”)
建国以来岳西县的整党整风(建国初期、年)
1961年纠正“五风”(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与县委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情况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初期的工作
1984年省委、省政府扶持岳西县发展经济的十条特殊政策及中央九·二九通知贯彻落实情况
省委卢荣景书记视察岳西与扶贫联系姚河乡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党代会及县委全会情况
建国初期岳西县的土地改革运动
县国土资源局
建国以来岳西县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与管理情况
岳西人民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建国以来岳西县武装工作及其成就
《岳西报》创刊及发展情况
县委宣传部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岳西县的宣传与贯彻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口号在岳西县的宣传与贯彻
20世纪60年代初期岳西县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奋发图强社会风气的弘扬(社教与收回“责任田”、“四清”运动;学雷锋、学大庆、学大寨、学解放军、学愚公、学焦裕禄等)
岳西县的“学、批、改”与“斗、批、改”运动(学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著作,批斗、改造走资派及其他阶级异己分子)
岳西人民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及1978年“一批双打”运动(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打击阶级敌人、打击资本主义势力)
县委宣传部
1991年岳西县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党的宣传工作及其成就
岳西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8个)
“大跃进”中的农业和岳西县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至20世纪60年代初责任田在岳西县的推行情况
岳西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
年岳西县农田基本建设“五五”规划及其实施
岳西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试点与全面推行及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情况(田间管理责任到人、包产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岳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不同时期发展多种经营与特色农业情况
岳西县粮油“统购统销”始末
县粮食局(1个)
1995年岳西县《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的贯彻实施情况
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至“十一五”各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实施及主要经济指标、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岳西县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20世纪50年代岳西县的工业建设
“大跃进”中的工业和岳西县的大炼钢铁运动
长宁、建西、安昌、庆源、永达等国防工厂搬迁至岳西县情况
岳西县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开展
20世纪80年代岳西县国营工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
岳西县企业改革改制情况(从奖励和计件工资的试行到承包经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转换经营机制“四放开”、股份制改革、改制等)
岳西县发展特色工业情况
岳西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县工商联(1个)
岳西县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国有商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情况
县商务局(1个)
(1955年至1958年)岳西县的审干工作
县委组织部
县委组织部
干部下放劳动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8年-1983年)岳西县冤假错案的平反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岳西县党员干部教育情况(“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
岳西县选派工作开展情况及其成效
岳西县除“四害”工作及其成效
“文革”时期的岳西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解放军301医院支援岳西县卫生建设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及其成效
建国以来岳西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岳西县乡乡通油路及通村工程建设情况
县交通运输局
建国以来岳西县交通建设及其成就
岳西县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反右倾斗争
建国以来岳西县党的纪检监察工作及其成就
“学雷锋”、“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活动在岳西县的开展
建国以来岳西县共青团工作及其成就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团代会情况
岳西县划分自留山、责任山与林业“三定”工作
胡耀邦总书记的批示与岳西县“两山并一山”林业改革
岳西县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工作情况
岳西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
岳西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
岳西县公益林保护项目实施成效
建国以来岳西县林业建设及其成就
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情况
毛尖山水电站建设及运营情况
毛尖山水电
有限公司(1个)
岳西县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情况
县供电公司
建国以来岳西县党校工作及其成就
县委党校(1个)
(1970年)岳西县农村广播网的发展与广播队队通
县广电中心
(1998年后)岳西县广播电视传输网工程建设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岳西县创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情况
县文广新局
县文广新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高腔艺术和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相关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建国以来岳西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岳西县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商品房建设情况
县房地产管理局
岳西县城南园新区建设情况
《岳西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建国以来岳西县城市建设及其成就
建国初期岳西县的扫除文盲工作
“文革”时期的岳西县教育事业及五七大学情况
1977年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的贯彻落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
岳西县教育体制改革
(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岳西县实施助学工程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1977年全县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与科技工作的发展(1979年出台《年岳西县农、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建国以来岳西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石关乡发展高山蔬菜相关情况
1980年《选举法》、《组织法》和《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在岳西县的宣传贯彻
建国以来岳西县司法行政工作及其成就
岳西县公社、大队体制的废除与乡、村体制的建立
岳西列入省扩权试点县及其成效
1984年以来岳西县供销社体制改革情况
县供销社(1个)
岳西县机构改革与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情况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个)
岳西县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制以及职工养老、生育、工伤等制度施行情况
岳西县经济开发区的兴建及其成效
县经济开发区
岳西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及其成就
县招商局(1个)
岳西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县城集贸市场的规划与建设
县工商局(1个)
岳西县委、县政府《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和“白色工程”、“绿色工程”、通村工程、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以及高山蔬菜工程、4321结对帮扶工程实施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岳西县扶贫开发与组织社会力量帮扶情况
1988年省社科院研究员辛秋水在莲云乡腾云村开展科技文化扶贫试点情况
千佛塔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试点与全县铺开情况
1994年税制改革,国税、地税分设情况
县国税局(2个)
1997年税源普查工作
岳西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情况
县环保局(1个)
岳西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县旅游局(3个)
大别山(安徽·岳西)映山红旅游文化月活动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及其成就
赵朴初视察岳西与司空山开发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机构改革情况
县编办(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人口增长与生育管理
县计生委(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邮电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县邮政局(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县电信局(1个)
移动公司在岳西县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县移动公司
联通公司在岳西县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县联通公司
建国以来岳西县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县人行(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县农村合作银行
岳西县财产保险工作及其成就
县人保财险公司
岳西县人寿保险工作及其成就
县人寿保险公司
建国以来岳西县人大工作及其成就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人代会(含1954年以前的一至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政协工作及其成就
县政协办(2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政协会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人民法院工作及其成就
县法院(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及其成就
县检察院(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党的政法工作及其成就
县委政法委
建国以来岳西县党的统战工作及其成就
县委统战部
建国以来岳西县民族宗教工作及其成就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信访工作及其成就
县信访局(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成就
县文明办(1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工会工作及其成就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工代会情况(含1968年至1973年“三代会”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妇女工作及其成就
县妇联(2个)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次妇代会情况
建国以来岳西县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情况
县统计局(1个)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鹞落坪保护区
1950年在汤池畈创办县农场情况
1987年县委在汤池乡榆树村开展农村“双层经营”试点情况
温泉经济开发区筹建情况
1960年彭家社事件
响肠镇(1个)
优秀共产党员来榜镇花墩村党支部书记王晔光(2001年省委表彰)
来榜镇(1个)
1957年曾希圣主持召开的石关会议
石关乡(2个)
护林模范李绍德
1968走马事件(酷刑逼供成反革命事件)
青天乡(3个)
2005年3月,养生鞋走进中南海
青天乡同心村新民互助资金合作社典型经验(日,温家宝总理曾对该组织的试点进行批示)
2011年中关乡党委换届和秋千村“两委”换届“公推直选”情况
中关乡(2个)
中关乡烟花爆竹专项治理
1957年上水事件(遭人谎报瞒产被判刑事件)
毛尖山乡(2个)
优秀共产党员刘磊(省十大新闻人物)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搞好党史专题资料征编
我的图书馆
如何搞好党史专题资料征编
党史专题资料是编写地方党史正本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中最重要的一环,党史专题资料的征编是党史工作的基础工程,其征编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地方党史正本质量的高低。党史专题资料征编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党的两个《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遵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确凿的史实和鲜明的观点反映在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改革的历程。只有做好党史专题资料的征编工作,才能为开展专题研究和编撰地方党史正本提供准确、完整的史料依据。
一、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工作的一般要求
(一)什么是专题
所谓专题,有以下三种意义:
1、专题资料:指的是专门的某一个问题的资料,包括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活动、重要的历史侧面或某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它要求弄清专题的来龙去脉、原因经过,它反映的是历史过程的事实本身,是从大量的原始资料中间经过整理、鉴别最后形成的精华,它比较简明又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事件本来的面貌,它不是大量的、琐碎的历史资料的堆积,而是经过考证、订正,用一种很简明的语言真实地反映历史某一点的情况的资料。
2、专题研究: 所谓专题研究,就是进行个别的、局部的、具体的研究。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总是先个别,后一般;先局部,后全部;先断代,后通史;先具体,后抽象。这些先进行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的、断代的研究,可以通称为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是立准立好史料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深化党史研究和编地方写党史正本的重要基础。专题研究,指的是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包括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历史人物、历史侧面以及一条战线重要工作的研究分析、推理,从能够反映事件本身的资料上升到理论认识,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它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不只是反映历史史实的本身,而是从其本身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这个工作是在专题资料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比专题资料工作又深入了一步。比如说,《青州市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要反映的就是从1953年至1957年这一时间段,青州市贯彻实施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青州的“大跃进”运动》则要全面、准确地记述“大跃进”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在青州的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和经验教训。
党史专题研究是党史研究的重点,是撰写地方党史正本的重要依据之一。大家知道完成一部地方党史正本需要多方面的资料参考,比如说文献资料、档案资料、专题资料、统计资料、大事记、回忆录、传记、专著等等。而在这所有的资料中,专题研究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专题研究是经过搜集资料、分析比较、研究考证等诸多环节,最后综合而成的对发生在党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事件的准确而详实的记述。如果把一部中共地方史比作是用广角镜头拍摄出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话,那么党史专题就是用特写镜头表现出的精彩画面。比如说建国初期,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时期,时间上大致从1949年10月—1956年9月,这一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发展比较健康的时期。尽管建国伊始,党面临着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诸多困难和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严峻考验,但是,我们党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各项基本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如开展的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统一财政,还有调整工商业,企业民主改革,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等等,这些措施都为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扫清了道路,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党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考证的专题,也正是这些专题,组成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3、专题史:是指某一专门问题、专门方面的历史。反映它的整个历史过程、历史联系,并且上升到理论认识。专题史是在一系列专题资料和大量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综合研究最后形成的系统工程。如,为推动青州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国史研究及《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二卷)的写作,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从众多专题研究成果中精选出一批,汇编成本书——《中共青州党史资料专题探讨与研究》()(樊光湘编著,共计650千字,2010年11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入本书的专题研究,涉及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29年间,在党中央领导下,青州各级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方面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其中,既有宏观的叙事与评价,也有微观、中观的考察与分析;既有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内容,也有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活动;既有各级领导的业绩,更有广大基层党员、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
专题资料,专题研究、专题史,平时都称为专题。它们三个的相互关系是:专题资料是研究工作的基础,专题研究是进一步深化了的认识,专题史是在二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工程。在这里专题资料是个基础工作,如果党史资料搞的不真实、不准确,那么专题研究就可能会得出歪曲的结论。
(二)专题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1、专题资料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套,各有各的特点,要具有个性,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每个专题都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不要有固定框框,搞统一的模式。
2、专题资料的分类
第一类:反映党的重大活动(某个党委、某一级党组织和党的主要负责人的重大活动)的专题资料,比如: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活动。
第二类:党领导的各条战线的重要专题资料。
第三类:党在各地区、各部门活动的专题资料。
3、专题资料的格式和要求。
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要求,一个完整的专题资料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专题工作进程的报告;二是专题的综合报告,即专题资料的本身;三是附件,说明专题内容根据的部分。
(1)专题工作进程报告。它反映的是工作过程是怎样搞专题的,是下级党史部门的工作报告,这个报告主要写明以下内容: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写明什么时间,什么单位下达的任务,任务下达以后的部署过程情况,采取了那些措施,开展了那些工作,参与本专题资料征集和整理的有哪些单位,协作单位有哪些,另外,为完成专题,调查采访的单位、个人以及调查采访的基本情况;查阅文献资料的概况等等,要求简明扼要,一句话一个意思,基本反映出接受任务的工作过程。
二是要写明专题资料所反映的事实的准确程度,哪些问题完全弄清楚了,还存在那些疑问或者还有几个方面的不同意见,还有哪些问题待查或者存疑。
三是要写清专题资料是经过何种范围、何种人员的审核、修改、定稿的。
(2)专题综合报告
这是主体部分,也是专题资料的本身。它包括哪些部分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同一模式,一般地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背景情况。也就是你要写的这个专题发生的直接背景,要求反映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组织上、思想上等有关的一些原因。这部分一定要简明扼要,交待清楚就行了,也不要扯远,更不能罗里罗嗦,拖泥带水。
第二部分写基本历史过程。这是专题资料里面最核心的部分。要写清楚时间、地点、是怎么回事,发展变化情况、后果以及结局,要用事实说话,把该专题的来龙去脉、基本过程反映清楚。
第三部分是结论,就是对该专题的结论认识,如果说有些文件(党委、市委、省委)已经做了结论,就把当时的结论如实反映出来,然后说明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这个问题。
总之专题综合报告,要用材料(事实)说明问题、少议论,不要用“认识到”、“大家说”一类词句,要如实反映这个历史事件的本身,论据要充分,观点要明确,文字要简练,但也不能过于简单。
主要是说明综合报告内容的根据、出处。原始材料专题综合报告写出来了,就要把主要问题的出处作为附件附在后面,附件是专题报告的根据、基础,根据建国后党史的特点,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文献资料。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开出版的书刊和有关文件。这些东西附的时候要注明书籍、刊物、报纸的名称、出版发行的单位、时间、期数、页码,现在保存在什么地方。对文件要注明名称、发文的时间、多少号、发文单位。二是一部分没有公开的。不便于公开的怎么办?一般的材料可以摘要附在后面,注明时间、日期。很重要的要附上,不能说明问题的要复制下来,附到后面。
②重要的回忆录、访问记。包括一些当时主要负责同志和重要的当事人,虽然有的当事人不是领导,但是他经办这些事情,或者本身就是受害人、经办人。他们提供的资料,都是比较重要的附件。
附件能说明党史专题资料的可靠性,但附件不能附的太多。
(三)专题资料征集、编研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1、确定专题
要编写好专题,首先要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专题征编规划,确定专题题目。如何确立专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立为专题。如“《婚姻法》的贯彻与实施”、“三大运动”等。
(2)将有争议或者还未搞清楚的重要历史事件立为专题,目的在于将事件搞清楚。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清理阶级队伍”、“三支”、“两军”等。
(3)将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事件立为专题。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等等。
(4)将发生在本地并且在全省甚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立为专题。如“益都群众闹退社”、“仰天山林场的开发与建设”、“弥河拦河坝调查报告及其影响”、“益都县粮食超‘双纲’”等。
2、专题资料征集、编研的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总结我党在各个时期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3、专题资料征集、编研的基本方法
(1)首先要列出专题资料大纲,根据题目,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征集哪些资料,都要把它排一排,列一列。这个专题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从它的背景、时间、地点、事件本身及重要的当事人、它的结论情况等几个方面认真地考虑一下,就可以知道需要在哪几个问题上下功夫,做工作,这个提纲是对整个专题安排的整体规划。
(2)要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地占有大量丰富的资料。党史资料的征集范围无疑是很广泛的,对于广义的党史资料,是指凡是反映党的活动过程及与其关联的社会发展过程的史料,都应列入党史资料征集的范围。资料是基础,没有丰富的、真实的资料积累,要想把整理的专题弄清楚是不可能的。材料的收集一是要全面,二是要完整。怎样使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快而有效,这就有一个征集资料的方法问题。材料的来源如上所述:一是党的历史文献,二是调查访问。应该采取广泛征集、内查外调、“撒网式”搜集的办法,可先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查阅报刊,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各地档案馆逐年逐卷翻阅,查寻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革命老区、革命旧址搜寻线索;聘请特邀资料征集员,加强征集力量;下乡驻村沿途查访,寻找历史见证人;登门拜访革命老前辈、老同志,积极抢救“活资料”等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党史资料。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征集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从工作顺序上说,应先内后外。即先清理内部现有的资料,以发掘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摸清家底,再根据需要向外征集。
②从对外征集来说,应先近后远。先查本地的,后查外地的,这样既来往方便,又比较容易核实。
③从资料本身来说,应先远后近。即时间久、较少见的资料要先行征集,近期资料可后征集。如果有力量双管齐下当然更好。
④从资料类别来说,应先活后死。即要先抢救“活资料”,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活资料”一旦遗失,特别是当事人一旦去世,对史料征集工作来说就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
⑤从征集范围来说,应先博后专。即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应有重点地征集。征集史料要力求完备,所以要尽量多地按时期、按事件征集反映历史过程的各种史料,使征集的史料广博丰富。在广博丰富的基础上然后再“专”。
⑥从征集的途径来说,要先易后难。一是通过已有成果和线索寻找征集党史资料的目标和途径;二是以档案馆作为征集党史资料的基地;三是以图书馆作为征集党史资料的重要目标;四是有关的博物馆、纪念馆、遗迹、遗址也是征集党史资料的重要地方;五是主要领导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或知情人,也是党史资料的重要征集对象。
(3)核实整理资料。党史资料征集到以后,仅仅是研究工作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其间还必须有一个考证、鉴别的过程。就是对我们掌握和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细致的鉴别、仔细的核实、认真的分析研究,也就是毛译东所讲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有分歧、有矛盾的资料,对一些真假不明、真假难辨的材料,或者在某一方面、某一个问题不明确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考证核实,特别是要请一些老同志和有关的专家进行鉴定。考证的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考证方法归纳起来有六种,即人证、文证(书证)、旁证、物证、理证和排比对证。
①人证,寻找证人、当事人,核实资料。
②文证(书证),即利用文件进行考证。即将各种文字资料及口碑资料、实物资料放在一起,加以分析,经过综合类比,互相印证,去伪存真,求取书证。一般情况下应当以档案资料为准,以口碑资料为佐证。搞不清的地方要反复查文件,以当时的文件为准。
③旁证,就是通过调查和其他的渠道来查证,旁征博引,合理准确,利用与其有关的事件来核实订正史料。
④物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文字资料也常有差错,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实地的踏勘,以求取物证。
⑤理证,即用推理的办法来核实。以个人学识和逻辑方法辨别资料的真伪,一般在缺乏佐证的情况下使用。有些史实有矛盾或不清楚之处,但缺乏书证、物证、人证和旁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用传统的理证之法求取结论。理证就是用推理的方法对党史资料进行考核订正,也就是用推理的方法考察资料所记的史实是否合乎情理。所谓“合乎情理”,就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常识,合乎一般的逻辑常识。
⑥排比对证:即对有关同一问题的各种资料进行相互对照比较,发现矛盾,深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多方求取确证,这是核实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采取这种方法,在各种资料之间发生矛盾时,一般处理原则是:图书资料和档案资料有矛盾,应以档案资料为准;内部资料和外部宣传报道有矛盾,应以内部资料为准;亲身经历者的资料和旁证者、知情者的资料有矛盾,应以亲历者资料为准;当事主管人的资料和参与者的资料有矛盾,应以当事主管人的资料为准;距历史事件时间、地点近者资料与远者资料有矛盾,应以近者为准。但是也要注意问题的复杂性,不能机械的搬用上述原则,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对一些暂时无法印证的,宁肯存疑,留待以后查证,也不要主观臆断。
有时候有些重大问题,人证、文证、旁证、物证、理证、排比对证都要用,六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准确。
(4)当核实整理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对最精华的东西,有了一个基本反映和比较清楚的轮廓,就可以动笔写综合报告了。
4、专题资料编研的基本内容。一个专题(指专题综述),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与历史事件紧密联系的背景情况,即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与其联系的上级有关部门和同级其他部门、地区的情况,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等等。这样有利于展开纵横双向的比较研究,揭示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内涵。
(2)本地区领导部门对有关历史事件的决策指导过程。这是各地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方面。
(3)历史事件具体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专题的主干,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4)历史事件的结果及其经验教训。
以上四个内容中的第二、第三项,在综述的撰写当中,表现为互相交融的状态,但作为档案和文献资料,在征集的过程当中,应适当地区分开,以利于理清脉络、分析研究。
5、专题资料编研的基本要求
专题主要由史料和综述构成,史料是客观存在的,而综述则是作者主观认识的产物,它既可以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也可以扩大它与历史事件的差异性。所以编写专题综述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占有充分的史料是编写专题综述的基础;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下功夫,是编写专题综述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因此,编写专题综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实事求是,如实表述
作者必须依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历史事件为出发点,详尽地占有历史资料,并进行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研究,从中找到反映历史事件本来面目的中心思想和内容范围,紧紧抓住这个历史事件的本质和主流,善于区别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反对客观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尊重历史规律,忠实地记录历史,做到对历史、对人民、对后代负责。特别是写我们党犯错误的专题,不能纯客观地表述,一定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
(2)叙述为主,恰当议论
专题综述采用什么形式来表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叙述的方法,一种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根据专题综述本身的性质和它所要发挥的作用,我们认为一般采用叙述的方法比较好。叙述就是把事件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叙述要有起伏,要讲清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是真实的历史情节,这就要求作者要凭借丰富的真实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有闪光点、有感染力的典型材料或细节材料和朴实的群众语言,全面地表述历史,尽可能地复原出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动场景,描绘出有性格、有灵魂的各种历史人物。这不仅可以增强立体感,同时也具有生动性。当然,写历史情节既要丰富生动,更要符合史体。当然,在采取叙述方法的同时,并不排除必要的议论,恰当的、精确的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文章的高度和深度。但议论应该“论从史出”、“寓论于史”。我们在撰写综述前,对史料已经进行过分析、研究、考证,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在专题撰写过程中,作者的观点只能通过史料有条理的叙述出来,而不能游离于史料之外,到处乱发议论。
(3)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专题综述在内容上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事件的特点和结果;事件的意义或启示、经验或教训。
(4)主次分明,脉络清晰
在撰写专题综述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紧紧围绕主题思想运用材料,展开叙述。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凡有助于说明主题的内容,应多写,次要的东西尽量少写,以免专题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在谋篇布局上要注意的是:写历史背景,要紧扣主题,点到为止,切忌写得太长,以免喧宾夺主;写事件的发展过程,一定要脉络清楚,有主有从,详略得当,行文时一般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写,或者按照历史事件的地域来写,切忌过细过繁,或者时间上先后颠倒、混乱,地域上忽东忽西,这样就容易造成脉络不清的毛病;写事件情节,要朴实无华,切忌过分描写,辞藻华丽,典型资料的使用要求特不求全,求深不求细;写党的领导作用,要略上级详本级,切忌笼统抽象,只戴帽子;写历史人物,应遵循人随事出、以事为主的原则,要客观公正,切忌随意褒贬;写意义或启示、经验或教训,要恰如其分,准确实在,切忌以个人好恶,人为拔高或贬低,更要忌空话套话、含糊不清。对有些时间跨度长、内容非常丰富的专题,还可以在大专题下分解出几个子课题,如“益都县(青州市)广播电台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就可以分解为“益都县(青州市)广播电台的建立和发展”和“益都县(青州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建立与发展”两个子课题。
(5)注意体现地方特色
什么是地方特色?有人认为党史的地方特色就是本地有而别地没有的事件。这个认识不能算错,但不够全面,这只是一个方面。所谓“地方特色”,除了本地特有的事件(如“弥河拦河坝调查”、 “仰天山林场的开发与建设”)外,还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全国或全省党史来说,地方党史有自己的特色;二是针对各地之间来说,有其自己的特色。全国党史是研究党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共性的,地方党史是研究本地党的历史,研究全党一般历史规律在本地的特殊表现,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以说,突出地方特色,主要是从纵向(本地这一时期与另一个时期对比)、横向(本地与其他地方对比)的比较研究中找准特色,或从全党全国普遍开展的工作和运动中寻找特色。
地方特色是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形成的。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这些自然因素影响着各地历史的发展,形成各地的特点。同时,各地社会因素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积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的状况。各地的工作都按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办事,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在贯彻中是否结合本地的实际,各地均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地方特色。
所以说,在撰写专题综述过程当中,不论是共性专题还是个性专题,都不能忽视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是客观存在的,是历史本身发展形成的。注意地方特色的研究,是编写地方专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在专题研究当中突出重点、突出地方特色,才能避免将来我们地方党史二卷平铺直叙、千篇一律。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特色意识。
6、“史”与“志”的关系
凡是各党派、机关、团体、工厂、矿山、学校等等它都要编撰本单位的发展史,我们称之为党史、部门史、厂史、矿史、校史。如中共党史,它反映的是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发展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也是党与各民主党派、社会力量结成统一战线的历史。
凡是县(市)、区、市、省以及各部门、各系统编撰的全史则称为“志”。志是“全史”,也叫方志,或称地方志。方志即四方之志的简称,它所记载的是某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是一方全史,包罗万象。所以“史”与“志”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1)指导思想上,不论编史还是修志,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有《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实践的检验来总结历史教训,历史地、科学地反映和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
(2)内容方面,史和志都是以资料为主,让事实说话,都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3)社会功能方面,都是存史资政育人。
(4)工作方法上,无论编史还是修志,都要对史料进行征集、考证、研究工作,最后才是着手编写。
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不同点的,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①内容上,史专,志广。志是百科全书,从盘古开天地至今,什么事都记。而史是以历史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它只记述和反映与历史发展有关的方面,无关的一律不记。
②体例上,史以时分事,而志以类分事。史是以纵向为主、横向展开,志以横排为主、纵向展开。所以说,史明其纲,志明其目。
③记述上,史可议论,而志只叙述。史是史论结合,以史为主,论从史出,夹叙夹议,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综合归纳,从中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志记载史实不加评论,纯客观地反映历史的发展规律。史主论述,志主广征。
④时间上,史远,志近。有隔代编史、当代修志之说。
⑤社会功能上,志以存史为主,史的资政育人作用更为突出。
二、怎样搞好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资料专题编写
(一)明确编写党史专题的目的意义是搞好党史专题编写工作的前提
为什么要编写党史专题?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明确指导思想,才能有目的地去征集资料,才能正确地决定资料取舍,才能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才能使写出来的文稿成为有价值的党史资料。
从发挥党史的功能来说:党史专题史料还是资政育人的基本依据,它为开展党史宣传、教学以及为进行党的传统教育提供基本资料来源。编写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可以以史鉴今,为本地区的工作提供历史借鉴,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重蹈覆辙,裨益事业,造福人民。从编写党史正本来说:党史专题资料是编写党史正本的基础,是构建宏伟“党史大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党史专题的编写也直接为下一步编撰地方党史二卷本(1949——1978)打下重要基础。如果将编撰二卷本比作建造一幢大厦,那党史专题资料就是砖瓦等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建材质量不高,大厦就建立不起来;即使建起来了,也有坍塌之虞。
(二)怎样搞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专题
要想搞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专题,光是从方法上掌握还不行,因为党史资料本身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科学性。相对于党史专题编研这样一个微观层面来说,除了具有宏观上的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具体特点:一是鲜明的政治性。党史专题是通过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来反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等的制定及其贯彻实施的情况和结果的,因此它具有明确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政治路线和政治目的,是政治要素的组合,因而决定了党史专题的鲜明的政治性。二是史料的真实性。党史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的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活动的真实记录,因此,党史专题的编写和研究的关键就是要掌握真实的、第一手的资料,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虚构,特别是不能想象、不能假设、不能推理,否则,党史编写研究的基础就要失真失实。三是命题的单一性。党史专题,就体现在一个“专”字上,它只是反映党组织在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时期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活动,而不是全面的整体的党史,它所研究的问题只是编写地方党史的一部分。四是内容的系统性。党史专题是一个系统结构,必须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搜集素材,占有史料,经过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研究,形成史料准确、观点正确、方法科学的专题综述,这样的党史专题才能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五是体例的统一性。要完整系统地反映某一方面、某一事件的全过程,只能采用纪事本末体,而不能采用编年体或其他体例。六是方法的科学性。党史是一门科学,党史研究要体现科学性,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在党史专题的征编过程中,是否充分重视史料的搜集、引用和考证。这方面的不足,是引起对党史研究的科学性发生怀疑的一个原因。史学不能只是史料,但史学绝不能离开史料。离开史料,就没有了史学。党史研究也是一样。征集史料要遵循“征集宜广,挖掘宜深”的原则,运用史料一定要进行鉴别和考证。上述的几个特点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有内在的关联性。因此,搞好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资料专题,要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的特点,这是搞好党史专题资料的必要前提。
1、社会主义时期最大变化是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革命为民”、“执政为民”,在“为民”这个根本点上是相通的,讲的是立场问题,反映的是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但是,革命与执政毕竟有着巨大区别。这两个重大转变,反映出执政党不同于领导革命的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领导计划经济的重大区别。
一是两者思维方式不同。领导革命的党,其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它领导革命胜利。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经济制度的反动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革命手段主要是武装暴力,思维常常倾向于“对抗式”的、“非此即彼”的斗争模式。而作为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只能采取发展的手段去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围绕和服务这个中心进行。因此,执政党必须实现从以暴力革命为手段破坏一个旧世界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转变。如果不能自觉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自身角色的转变,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认识,就体现不出党的先进性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要求执政党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用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利益需要。
二是利益代表方式不同。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其功能简单明了,就是分清敌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敌对势力进行彻底斗争,直至把他们消灭。但执政以后,党必须实现从领导人民群众反对共同敌人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转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协调好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关系,兼顾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而不能沿用过去的历史概念,把党建成“领导阶级和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而应当把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统一起来,把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统一起来,党的主要任务是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整合,促进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要打破维护特定利益必然要与其他阶层进行斗争、以损害其他阶层利益为代价的思维方式,立足于不同群体的利益是相容的、可以协调的原则,兼顾不同主体利益的协调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指出的:“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实现党代表群众利益的形式,由革命时期“剥夺剥夺者”向执政时期群众内部“利益整合”的转变。
三是掌握权力。掌握着公共权力,这是与执政前相比,党的环境和条件的最大变化。权力给党带来的最严重的考验,就是权力易导致腐败。中国共产党是以反腐败为旗帜,并坚持不懈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政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包括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对外为推翻中国近代社会最黑暗、最腐败、最反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而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对内,为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毫不留情地同党内的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进行坚决斗争。但从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的历程分析,整个反腐败斗争是以对外为主的。党执政后就不一样了。由于党员干部手中掌握大大小小的权力,又由于党处在和平环境,党如何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就成为执政以来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如果说,执政前共产党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外部,那么作为执政后党的主要危险则来自堡垒内部。
我们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我们党的战略决策、路线是不是正确,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的内容比民主革命时期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泛、分量更重。
2、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根本任务的变化。
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邓小平同志讲:一直到共产主义就是一个发展社会生产力,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所以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成为我党的中心任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就是我们党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研究党领导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和规律,研究经验教训,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工作的中心内容。
3、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既是历史,又是现实,这种强烈的现实性无形中加大了它的研究难度,新问题不断出现,新事物层出不穷,如何作出正确的回答和说明,如何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实践作出科学而又客观的评价,就比较困难。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所决定的。
4、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理论研究难度较大。
(1)由于执政党地位,它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理论问题,我们党史研究要认识它,研究它,解决它。
(2)由于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搞社会主义建设,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史工作会遇到很多新问题,特别是建设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
(3)由于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发展是曲折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这段时间的历史,就要拨乱反正。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会有大量的新问题出现,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要求我们发展新的理论。
第二,要搞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必须加强对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的宏观了解。
宏观了解,就是要统观全局,从整体上把握。我们在对建国后整个党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再看我们地区、单位的情况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不然的话,有可能出现在局部看来是正确的,在全局看来是错误的现象。
怎样从宏观上来了解和把握建国后的党史呢?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六中全会历史决议的精神,真正吃透精神。还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从党的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他对建国以来的党史有很多科学而精辟的看法和很好的意见,这些都是我们武装思想的依据。
社会主义时期可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年12月到1956年9月)。主要工作有:⑴第一个中心任务:剿匪斗争。同时进行了几项工作:①建立各级人民政权;②恢复国民经济(包括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恢复工商业、恢复农业生产、恢复交通运输业);③整风运动;④镇压反革命活动;⑤抗美援朝运动。⑵第二个中心任务:土地改革运动。同时进行了几项工作:①城市民主改革运动;②“三反”、“五反”运动;⑶第三个中心任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前十年(1956年9月到1966年5月)。主要工作有:⑴“大跃进”运动;⑵人民公社化运动;⑶反“右倾”运动;⑷国民经济调整;⑸“四清”运动。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怎么编写,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个复杂问题。既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流,也要把政治运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还要把错误的运动与这个时期的全部历史相区别,挖掘积极正确的内容,需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四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到2005年12月)。主要工作有:⑴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夕。主要工作有:开展真理标准讨论、拨乱反正处理“文革”遗留问题、改革从农村突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⑵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阶段,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前。主要工作有: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教育、科技和其他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学习邓小平理论。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的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到2000年。主要工作有:再次兴起解放思想高潮、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再创辉煌;⑷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从本世纪开始,经过党的十六大至今。主要工作有:实施扶贫攻坚、制定和实施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实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
总的来看,四个历史时期中党的发展很不一样,党的中心工作也有变化,因此搞专题资料,要看到每一个阶段党的工作任务变化情况,要根据各个阶段特点,如实地反映。在四个阶段中,认识比较容易统一的是前、后两段,这两段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正确,党的工作发展也比较顺利,主要是总结经验;比较复杂的是两个十年,这两段很多同志感到比较难编写,难就难在我们党犯了严重错误,大家觉得材料难写、结论难下,怎么办,一句话要实事求是,按照以下四点去做
1、以“决议”为指导,认真清理“左”的影响,真实地反映历史,把专题资料立准立好。
2、要站在党性立场上,排除个人感情的干扰,遇到难题不唯上,不唯权威,不受当事人、领导人的干挠和左右。
3、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统一,不要挑起矛盾,影响安定团结,要顾大局,对重大事件的评价,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性,注意保守机密。
4、不要离开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不能用今天的观点,用今天的看法去苛求那个时候的人和事。
第三,要吃透《决议》的精神,对专题资料进行逆向研究,做到顺向考察和逆向研究的结合。即在吃透《决议》精神的基础上,对我们承担的专题回过头去研究。
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本身是顺着时间流逝的方向进行的。由古及今,时间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历史不能重演。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去考察历史,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顺向考察历史就成为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们强调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的原则,就是重视这种顺向考察历史的惯常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这无疑是必要的,因为时间是历史前进的标志,只有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才能使学生看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之,打乱时间顺序,历史就会成为一团乱麻,谁也无法捋出头绪来。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顺向考察是不够的,还必须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考察。
所谓“逆向研究”,是指反着时间发展方向的考察研究,也就是从该事物以后的历史去考察研究该事物。乍听起来,这种做法是不合情理的,但仔细琢磨,这种做法却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因为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永无复返的,而且是绵延不断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当中。后代的历史保留着前代历史的遗物,发展着前代历史的胚芽。所以,后代的历史不仅提供了认识前代历史的可能性,而且只有通过分析后代的历史才可能对前代的历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任何历史事物,当它出现的时候,它本身的全部内容、全部性质不可能立即暴露无遗,总有处于隐性状态的东西。而隐性状态的东西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转变成显性状况的东西,从而被人们所认识。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道理就在于此。
第四,怎样防止一般化
1、一般化主要有这么几种:
(1)类似流水账,把资料拿出来按历史顺序排列,像流水账,又像大事记。
(2)类似工作总结,空话、套话连篇,议论多。
(3)类似工作简报,过于提纲化,读了以后使人抓不住要领,难以了解这个专题的详细情况。
(4)没有特点,看不出你这个地区、你这个单位的真正情况,共性东西很多,缺少个性,没有自己的, , 特点。
2、造成一般化的主要原因。
(1)对资料掌握不够,对专题所涉及的问题不熟悉,缺乏丰富的大量资料。
(2)对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提炼。
3、怎样防止一般化。
要下大力气收集资料,并进行认真地整理研究;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再动笔写,写的时候注意做到事件清楚,准确生动,突出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和特点。
没有地方特色和特点,就不会有好的地方党史资料专题。尤其建国后的党史资料专题,全国一盘棋。如果到处都是一样的提纲,一样的运动、数字,换一个地名就是另一个地方的地方党史资料专题了。因此,我们必须花时间,通过比较研究(与邻近县(市)比、与自己各个时期阶段比)找出自己的地方党史资料专题重点(需着重写的东西)、特点(地方特色)、亮点(闪光的人和事)。建国前青州地方党史资料专题,我们也要研究一下,重点研究写作的内容,从中找到青州地方党史资料专题特点。
建国后地方党史资料专题的重点特点亮点如何找?有几点是大家要注意的:①地方固有的特点。如老(区)、少(民族)、边(区)、山(区)、穷(经济较落后)等。②执行中央和上级方针政策中冒出来的典型(事件、人物) 等。③本地冒出来的对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典型。
地方党史资料专题在体例结构上也可以搞出自己的特色。如有的将人物小传插在文中,有的列著名人物或烈士名,有的书末放上大事记,专题资料文章,有的有照片图表等。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