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83370部队

[楼主] &[9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12&[][][]
第十二军前身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1949年2月,第六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归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建制,共有2.54万人。5月初,该军从皖南歙县进军建德地区,5月上中旬继进金华地区。7月5日,该军离浙调驻安徽当涂、繁昌和江苏溧水等地。
1954年5月,该军率第三十一、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师从朝鲜作战回国,归华东军区领导指挥,属中央军委建制,军部驻金华,第三十一师驻江山,第三十四师驻金华,第三十五师驻上饶。第三十一师师长吴忠,后为官峻亭,政治委员李宝奇,下辖5个团;第三十四师师长蒋国钧,后为蒋科,政治委员李少清,后为李右平,下辖5个团。1961年12月,第十二军调驻江苏淮阴、盐城地区。
第十二军驻浙期间,历任军长:王近山(兼)、肖永银、李德生;政治委员:王近山(兼)、李震、史景班。
[楼主] &[9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44&[][][]
第十一、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第十一、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1949年5月初,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所属的第十一军和第五兵团所属的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分别从皖南、赣东进军浙江,先后进驻开化、江山、常山、衢州、龙游、金华、缙云、丽水、青田、景宁等地。5月底,这4个军离浙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
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师
1949年8月,第二十五军所属的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师从安徽调驻浙江,第七十三师驻淳安、建德等地,第七十五师驻临安,执行剿匪任务。1950年7月,这2个师离浙调驻福建。
[楼主] &[9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18&[][][]
1952年12月底,第二十军从上海等地调到浙江,隶属华东军区建制,军部驻宁波,所属的第五十八师(师长戴克林,政治委员朱启祥)辖第一七二、第一七三、第一七四团和炮兵团驻防慈溪、余姚等地,第五十九师(师长栗亚、政治委员何振声)辖第一七五、第一七六、第一七七团和炮兵团驻防奉化,第六十师(师长彭飞,政治委员杨家保)辖第一七八、第一七九、第一八○团和炮兵团驻防黄岩、海门及附近岛屿。次年1月底,第五十九师由奉化调驻萧山,第六十师移驻临海。3月,各师增设坦克团,并按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师顺序依次称坦克第二六三、第二六四、第二六五团,各师属炮团依次改称炮兵第三三八、第三三九、第三四○团。5月,第六十师第一七九团攻占玉环大鹿山、小鹿山、鸡山、洋屿等岛,6月下旬攻占温岭积谷山岛。1954年5月中旬,第六十师进驻临海田岙、头门、雀儿岙等岛。是年,第五十九师从萧山调驻杭州留下。日,第六十师攻占黄岩一江山岛。4月1日,华东军区改称南京军区,该军隶属南京军区建制。8月,炮兵第一二三团(军榴炮团)和高炮第四十五团(军高炮团)组建成立。1956年10月,第六十师调驻吴兴。1957年4月,第五十八师离浙,调驻江苏宜兴。1958年4月,军部从宁波移驻湖州。1967年8月,军部从湖州移驻杭州。1969年10月,第五十八师从宜兴调驻杭州。1972年11月,军部从杭州回驻湖州。1975年7月,第二十军调离浙江,改驻河南开封等地,隶属武汉军区建制。
1952年12月至1975年7月,该军驻浙期间,历任军长:廖政国、余光茂、熊应堂、邬兰亭;政治委员:谭佑铭、谢云晖、王六生、南萍、孟克。
&[9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48&[][][]
回复:关于第59师1954年5月中旬,第60师进驻临海田岙、头门、雀儿岙等岛。是年,第59师从萧山调驻杭州留下。
  本人知道:
  1975年7月,第59师师部和所属第176、第177、炮兵团从江苏宜兴丁山镇,第175团从浙江湖州黄芝山调往河南商丘。
  问题是:
  军事志中没有记载第59师何年移防江苏宜兴的。望高手能给予解释。[楼主] &[9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43&[][][]
嵊泗要塞区/舟嵊要塞区
嵊泗要塞区(守备第十四旅)
1955年8月,步兵第六十四师所属步兵第一九一团改编为嵊泗要塞团,驻防嵊泗列岛,归南京军区建制,由第二十二军代管。11月,根据国防部的决定,嵊泗要塞区以嵊泗要塞团为基础扩编组成,司令员袁辉南,政治委员高振祺,辖4个步兵营和37高炮营、122榴炮营、76.2野炮营,编有5700余人,归南京军区建制。1956年12月,该要塞区奉命改编为守备第十四旅。1958年4月,该旅与第二十二军合编为舟嵊要塞区,其所属部队改编为嵊泗守备区,隶属舟嵊要塞区建制领导。
舟嵊要塞区(舟嵊守备区)
1958年4月,第二十二军与守备第十四旅合编组建舟嵊要塞区(军级),隶属南京军区建制领导。要塞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后勤部,驻定海城关,下辖岱山、定海,普陀、大衢、嵊泗5个守备区和要塞区高炮团、122榴炮团、教导团。要塞区机关以第二十二军军机关为基础改编,岱山、定海、普陀、嵊泗守备区分别由第二十二军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师和守备第十四旅改编组建,大衢守备区以步兵第一九二团为基础扩编,要塞区高炮团、122榴炮团、教导团分别以第二十二军炮兵基干团、炮兵第三四五团、步兵第一九三团为基础改编。全区共约有2.5万余人。岱山守备区驻防岱山、长涂等岛,守备区机关驻岱山石马岙,司令员夏天泰,政治委员李云龙,辖2个守备团;定海守备区驻防舟山岛中西部,守备区机关驻舟山岛毛洋周,司令员张敬宗,政治委员齐安昌,下辖2个守备团;普陀守备区驻防舟山岛东部和桃花、六横、朱家尖等岛,守备区机关驻沈家门(后驻桃花岛),司令员邹志诚,政治委员邱布,下辖3个守备团;嵊泗守备区驻防嵊泗列岛,守备区机关驻嵊泗菜园,司令员黄光裕,政治委员聂鸣九,下辖3个守备团;大衢守备区驻防大衢山等岛,守备区机关驻渔耕碗,司令员贺国华,政治委员袁本慧。1963年11月,大衢、定海守备区撤销。1967年8月,定海守备区重新设立,司令员赵玉明,政治委员孙伯启。1970年3月,重新设立大衢守备区,司令员张延年,政治委员韩玉琦。1976年4月,定海、大衢守备区再次撤销。要塞区下辖嵊泗、岱山、普陀3个守备区。1980年12月,要塞区所辖3个守备区改编为3个守备师,其任务不变。1985年9月,舟嵊要塞区改称舟嵊守备区,任务不变。
1958年4月至1990年12月,历任要塞区(守备区)司令员:周志坚、张秀龙、廖政国、黄朝天、王景昆、夏天泰、王保臣、曾照喜;政治委员:张秀龙、谢胜坤、阙中一、陈士法、曹思明、铁瑛、牟翰清、杨映雪、王庆扬、傅翠和。
[楼主] &[9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26&[][][]
铁道兵第十师
1957年2月,铁道兵第十师进驻兰溪,师长李兴弟,政治委员张少华,下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团。1958年5月,该师调离浙江。
铁道兵第八师
1958年11月,铁道兵第八师调驻余杭,师长贾庆祥,政治委员刘昭,后为余明,下辖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团。1962年1月,该师移驻湖州地区。12月,该师调离浙江。
南字348部队
1962年6月,组建成立,驻金华。1969年9月,调离浙江。驻浙期间,历任部队长:方中林、陈波;政治委员:张荣光。
铁道兵第十三师
1964年11月,铁道兵第十三师调驻吴兴,所属第六十四团驻云和景宁,参加云和西坑至东坑公路施工。1965年10月,该师调离浙江。驻浙期间,该师师长孙林泉,政治委员罗彬。
工程兵建筑第二二三团
1965年3月,工程兵建筑第二二三团驻防寿昌。1974年初,离浙调往安徽。
南字706部队
1972年4月,南字706部队组建成立,驻衢县。1975年,该部改称843部队。1978年,又改称00060部队。1984年,实行兵改工,改编为国营七七一矿。
83011部队①
1975年7月,83011部队从河南调驻湖州。年间,历任部队长:张治银、张霖、傅全有、李乾元、吴铨叙;政治委员:阎志敏、夏伟、马骥良、史玉孝、吴铨叙、王同琢。
1975年7月,83013部队驻防杭州。年间,历任部队长:李光善、李志庆、杨士杰、郭培巩、梁朝清;政治委员:岳德旺、李俊、官化清、李国亮、李继松、高武生。
1975年7月,83021部队驻防金华。年间,历任部队长:李贯达、傅全有、王艮楼、孙洪泉、王聚生;政治委员:薛存礼、高俊杰、李国亮、孙洪亭、李忠才。
1976年3月,58017部队驻江山。
本书记述的部队代号五位数的均是1975年始用的代号。1975年前,部队代号几经更改,有的已无考。
[楼主] &[9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10&[][][]
1950年9月,该部队在上海组建成立,是时称1002部队,次月驻防舟山定海,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处。1957年,该部队改称1881部队,1962年改称4007部队,1975年改称37502部队。
年,该部队的主要领导干部有:高志荣、张雄、李志民、马龙、阙中一、张元培(代)、宋献璋、张逸民、李静、张明汉(代)、张朝忠、沈佩华、南平波、孟守义、冯达、马云伦、李中文、牛玉山、王永国、杨怀庆、严尔益。
嵊泗巡防处(区)
1951年2月,以华东军区海军海防团为基础组建成立海军嵊泗巡防处,执行师级权限,隶属海军吴淞要塞区建制领导。同年9月,该巡防处改编为嵊泗巡防区。次年5月,该巡防区隶属1002部队建制领导。1963年4月,该巡防区撤销。
海军航空兵第二师
1953年2月,以陆军第四十六军第一三八师师部为基础组建成立海军航空兵第二师,驻宁波,隶属海军航空兵部建制领导。1954年4月,该师以空军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为基础组建成立海军航空兵第六团。同年10月,该师又组建成立海军航空兵第五团。1956年1月,该师改隶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领导指挥。1958年1月,该师率2个团驻黄岩,1960年4月回驻宁波,1968年2月调离浙江,移驻山东。驻浙期间,历任师长:赖金华、王天保;政治委员:周志先、邓楚白、马明。
温州水警区
温州水警区的前身是温台巡逻艇大队,1950年9月成立,驻宁波,次年移驻象山石浦。1952年9月,该大队改编为温台巡防区,驻海门。1953年6月,该区改编为温州水警区,下辖温州、台州巡逻艇大队。1956年,该水警区从海门移驻温州。1983年,温州水警区撤销。
年,该水警区主要领导干部有:李登云、沈佩华、方晶明、翟广明、王德祥、麻继先、吕瑞亭、郭荣、霍发跃、徐前、李子健、谢宜忠、刘汉卿、陈华锋、丛祥。
1954年6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宁波,隶海军航空兵部建制领导。1955年4月,该部队从宁波调驻黄岩。1956年1月,该部队改隶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部建制领导。1958年1月,该部队从黄岩调驻山东,1968年2月回驻宁波,1969年再驻黄岩。
1954年6月至1958年1月及1968年2月至1990年12月期间,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李树荣、罗斌、路先、李文模、周克林、耿东清、张书增、王海成、马明贤、苏佩荣、陈兴楼、张志毅、孙晋美、徐福海、王占瑞、李金良、吉根圈、李连臣、樊廷廉。
海军东海舰队防空兵部
海军东海舰队防空兵部前身是华东军区海军防空司令部。日,以华东军区海军防空处与海军舟山防空指挥所合并组成华东军区海军防空司令部,驻宁波市,下辖宁波、穿山、定海、岱山、石浦、路桥等地的防空部队,隶属华东军区海军建制领导,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等。同月,在定海、石浦组建海军高射炮兵第四、第五团。1955年8月,华东军区海军防空司令部改称海军东海舰队防空兵部。1956年,该部辖有2个高炮团、1个对空监视团等部队。1958年5月,该部并入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部,其番号撤销。
1954年11月至1958年5月,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李新国、胡汉生。
海军陆战师
1955年6月,海军陆战师调驻乍浦,下辖陆战队第一团和水陆坦克团。1957年6月,该师调离浙江。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张宜爱、柴启琨。
日,9308部队在宁波地区组建成立,隶属海军东海舰队建制领导。1969年6月,该部队调离浙江。
该部队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张朝忠、张明汉、王国信、梁长福、马立新、张逸民、岳昆。
1956年3月,该部队在宁波组建成立,是时称1028部队,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后方勤务部、工程部等5个部、12个处、17个科,隶属海军航空兵部。1960年7月,该部队隶属海军东海舰队建制领导。1962年,该部队改称4300部队,1975年改称37510部队,1979年12月改隶海军航空兵部建制领导。领导机关几经精简整编,至1983年,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工程部。
年,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兴中、罗斌、张敬一、王学清、柴启琨、李文模、张崇业、王天保、梅和家、刘作良、李树柏、刘文清、卫殿斌。
海军航空兵第六师
1958年1月,该师从山东调驻浙江宁波,1960年4月从宁波调驻黄岩,1962年6月调离浙江。该师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李学昌、武清禄、王天保、马廷群。
1958年5月,该部队进驻定海,是时称1473部队。1962年,该部队改称海字346部队。1969年3月,从定海移驻奉化。1975年,该部队改称37705部队。
1959年1月,该部队在浙东地区组建成立,是时称1385部队。1962年,该部队改称4220部队,1975年又改称37531部队。年间,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张震春、南平波、何赋嘉、高振家、王学政、刘自思、汪涌、许志明、苑矩成、刘建廷、刘际潘、周坤仁、倪世昌、邓宏、刘象升、傅述宗。
1960年3月,该部队进驻镇海,是时称1365部队。1962年5月,该部队改称海字304部队,1975年7月又改称37704部队。
1960年12月,该部队调驻舟山,下辖3个大队,是时称1258部队。1962年,该部队改称4291部队,1975年改称37561部队。
1960年12月至1990年12月,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陈绍海、赵宏博、张宪军、聂奎聚、肖绪顺、姜德庭、单世宽、王存智、王明亮、徐振忠、黄铁须、吴胜利、肖怀治、丁一平、凌敬昌。
长涂水警区
长涂水警区前身是长涂巡防区,1958年10月成立。1964年3月,长涂巡防区改扩编为长涂水警区。1985年,该水警区撤销。
1964年3月至1985年,该水警区主要领导干部有:霍发跃、徐前、吕瑞亭、郭荣、石涌、王和祥、李兆华、李运智、王英洲、严玉春。
1966年3月,4409部队调驻舟山,1970年4月调离浙江。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苏军、陈辉。
1967年7月,该部队调驻鄞县,是时称4299部队。1975年7月,该部队改称37901部队。
1969年6月,该部队调驻宁波,是时称9152部队,下辖3个大队。1975年,该部队改称37591部队。
1969年6月至1990年,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刘秉义、刘政团、陈明山、宋林章、刘庆昌、沈滨义、李宝昌、陈绍明、范哲启、胡庆新、王景渊。
海军东海舰队
1969年10月,海军东海舰队调驻宁波。其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辖有驱逐舰、护卫舰部队,潜艇、快艇部队,猎潜艇、护卫艇部队,登陆舰(艇)部队,扫雷舰(艇)部队等。
1969年10月至1990年12月,历任舰队司令员:刘浩天、马龙、郑国仲、谢正浩、聂奎聚;政治委员:段德彰、戴润生、方正平、黄忠学、张文华、连耀廷。
1971年4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穿山,隶属海军东海舰队,是时称9186部队。1975年,该部队改称37703部队。1985年9月,该部队改隶37501部队建制领导。
1971年7月,该部队驻奉化,是时称4251部队,隶属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1975年,该部队改称37701部队。1985年,该部队又改称37709部队,隶属37501部队建制领导。1985年,该部队调离浙江。
1972年11月,该部队组建成立,是时称9191部队,驻宁波。1975年,该部队改称37532部队。
1972年11月至1990年12月间,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王继英、乔战平、赵锡江、李中文、刘文焕、宗怀孝、邓宏、石奎国、顾文根、张西绍。
1976年4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镇海穿山(今属宁波市北仑区)。1986年,该部队移驻奉化。
海军东海舰队工程指挥部
1977年8月,海军东海舰队工程筹建指挥部在镇海成立。1979年4月,该工程筹建指挥部改编为工程指挥部,从镇海移驻宁波,下辖海军工程兵建筑第四、第八、第十一、第十八、第二十一团,第三工区,第十一、第四九四五工地及工程船大队。1983年4月,该指挥部撤销。其主要领导干部有:杨连村、吴志强。
1977年8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江山。
1977年8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黄岩。1983年6月,该部队改编为37970部队第一大队。1984年11月,该部队调离浙江。
1978年5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鄞县。
海军东海舰队舰艇训练中心
1980年3月,该训练中心组建成立(执行师级权限),驻定海。1983年6月,该训练中心撤销。
1983年6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鄞县宝幢。1984年2月,该部队调驻嘉兴。
&[9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16&[][][]
日,9308部队在宁波地区组建成立,隶属海军东海舰队建制领导。1969年6月,该部队调离浙江。
该部队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张朝忠、张明汉、王国信、梁长福、马立新、张逸民、岳昆。
9308部队是快艇第6支队,
1966年3月,4409部队调驻舟山,1970年4月调离浙江。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苏军、陈辉。
4409部队是?&[9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19&[][][]
4409部队有点象是潜艇22支队依部队首长姓名推断,4409部队是潜艇部队。在60年代中后期,不仅浙江甚至整个东海舰队也只有一个潜艇支队,即22支队。
苏&军,(),男,汉族,1921年出生,安徽省肥东县人。原名陈仰贤。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2师旅直属队战士、科员、特派员、保卫股股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营教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师保卫科科长,华东军区海军学校组织科科长。参加了苏中、孟良崮、兖州、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中成立后,1949年调海军工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织科长,华东海军第6舰队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鞍山舰舰长,军舰政委,舰艇大队大队长,驱逐舰大队大队长兼“鞍山”舰舰长,副支队长。1960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支队支队长,1968年11月至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日至197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烟台基地司令员,1975年8月至1977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参谋长,1977年4月至1983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校校长,1983年8月至198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日3时45分在青岛逝世,享年83岁。苏军同志的遗体定于日上午9时在青岛市殡仪馆火化。苏军是我国最大的驱除舰—鞍山号的首任舰长。其儿子苏海因是鞍山号的最后一任舰长。
潜艇精英的摇篮---海军潜艇学院(韩庆)
坐落在青岛市山东路10号的海军潜艇学院, 距今已有52年的建院历史。她不仅为中国潜艇事业培育了第一批驾驭潜艇的合格人才,也随着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多层次的专业人才。  海军潜艇学院诞生于日,最初校名为“第四海军学校”,地址在青岛市登州路7号,即原德占时期毛奇兵营旧址。1954年迁入现址,当时路名为湛流干路23号,以前曾是高尔夫球场。第一任校长由海军潜艇独立大队大队长傅继泽兼任,政委王昕。建校之初,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边建校、边开学。学校教职员工全体上阵,学员在课间也加入了建校大军。他们肩扛人抬 ,修马路,建操场,植树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把昔日杂草丛生、破旧不堪的场地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军事学校。第一批来校学习的学员,抱着对祖国的权权爱心,以决心学好潜艇专业技术、建设巩固海防的信念,克服文化基础差 、不懂潜艇技术的困难,经过苦学苦练,全部如期、合格毕业。同期,“第四海军学校”还向海军输送了一期艇副长学员(有部分学员因成绩优异提前毕业,参加了我国刚购进的两艘“M”型艇的接艇工作),两期部门长和专业水兵学员,共900余人。在新中国海军专业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经国防部批复,“第四海军学校”改称“海军潜水艇学校”。1958年1月,易耀彩接任校长,1960年9月,何明智接任政委。学校在总结前一时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全面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一方面大力完善实验设备、器材的齐全和配套,一面在初建时使用的单一译、抄苏联教材的基础上,逐次编写适合我军特点及装备发展的新教材。如“03”型潜艇还在某厂组装,潜水艇学校已着手编写“03”型潜艇的教材了。另外,改革单纯招收部队基层干部和战士的招生制度,扩大到招收地方学员。1956年招收了第一批高中毕业生。在教学方法上,推广了郭兴福教学法及教学相长的路子,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这一时期,潜水艇学校向部队输送指挥干部和专业水兵3000多人,培养的学员在专业技术及学术水平上有较大提高,有许多学员分配到当时的新型潜艇上,并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并达到了合格操纵。学员们不仅能掌握所学专业,也能在工作中发挥潜能作用。上世纪60年代,在建的南京长江大桥,3号桥墩突然塌方,在施工单位多方抢救无法止住的情况下,为赶工期,只好向上级求援。国务院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海军,海军派某防救部队前往支援。支援小分队的领队吕波,就是潜水艇学校的毕业学员。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潜入塌方坑内,有时一次潜水数小时之久,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2002年,在大连外海发生的“5.7”空难,参加打捞的潜水员,第一个捞上黑匣子的,也是潜艇学院防救系毕业的学员。1960年8月,于侠接任校长,1964年赵宏博接任政委。日,经总参批复,以潜水艇学校训练团为基础,组建潜水艇士兵学校,校长李怀章,政委肖英,校址在登州路7号。1964年迁至大沙支路4号。至此,潜艇上的专业士兵皆由潜艇士兵学校培训。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波及到军队院校后,海军潜水艇学校领导权力被剥夺,造成两派对立、停课闹革命的局面。日,中央军委批转“军队院校调整”方案,决定撤销海军潜水艇学校,学员分配到海军各潜艇部队。教职员工除调入尚在办的海军院校外,余作转业、复员处理。实验室设备调拨到相应院校,教学楼闲置。自此,学校教学暂停。    <FONT color=#ff年12月8日,中央军委命令重新组建潜艇学校,张震春为筹建委员会主任。之后,由苏军任校长,陈辉任政委。学校在只有校址和教室的空壳上重建,任务繁重。但学校领导以部队需要为己任,在重建中就酝酿招生、开学,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基本完成重建任务,于日正式开学。面对从地方学校“毕业”的新学员,学校领导决定首先要抓学员思想建设、业务素质的提高。另外,又提出对“文化大革命”期间,专业断档的潜艇部队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在提高理论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实操水平。这一措施,为部队日后开展的教育训练和战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潜艇学校恢复后的3年中,培训了50多名部门长,轮训了约50名副艇长。  在潜艇学校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很快走上了正规。全国恢复高考后,潜艇学校也开始从社会上招收高考学员入学,恢复了四年制大学本科学历的部门长培训。苏军校长根据国内外形势及潜艇装备的发展,响亮地提出了将潜艇学校办成潜艇大学的口号,向“三材”建设及科研工作倾斜。在当时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学校成功地研制出“攻潜模拟器”,并在1984年参加了全国科技大会。  海军潜艇学校期间,学校向潜艇部队和防救部队输送学员1万多名(包括专业水兵学员)。其中,有两位学员担任海军司令员、两位担任海军副司令员、一位任空军副政委、两位担任海军参谋长、一位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一位担任轻工业联合会会长。经过5年多的恢复建设,潜艇学校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常规潜艇系、核潜艇系和防救系3个系、数十个专业的学校了。  <FONT color=#ff年6月27日,中央军委命令:海军潜艇学校改为海军潜艇学院,院长苏军,政委陈辉。此时,学院经过发展建设,已成为一所培养潜艇和防救部队初中两级军事指挥、工程技术军官的重点军事院校。1983年8月,高振家接任院长,1985年10月,杨宝骧接任政委。1986年10月,朱意达接任院长。1987年,经总部批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0年1月陈叔韩接任院长;同年7月,李中文接任政委。1992年李树文接任院长。1994年崔福林接任院长。1998年,获得研究生单独考试权。1999年,经军队学位委员会授权在“作战指挥学”学科开展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潜艇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生,首批共招收5名博士生。学院现有潜艇和防救两大学科的研究生、中级指挥、初级技术指挥、士官、技术兵培训5个层次,70多个专业班,是中国唯一担负潜艇部队和防救部队系列人才培训任务的院校。现任院长刘光悠,政委秦兴和。  学院坚持科研为教学、为部队服务的方向,积极开展军事学术和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近十几年来,共获得学术、科研成果12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300多项。尤其是近几年,有20多项教学成果获军队级教学成果奖,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和海军级奖励。学院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和内容,承担了国家863、海军973等重大基础项目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海军潜艇学院是全军最早获准对外开放的院校之一。1985年以来,先后有美国、英国等60多个国家、90多个军事代表团来院访问与教学。1998年,经总部批准,开设外国军事留学生班。学院还是总部设立的“青岛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组织单位,担负着山东地区军事院校之间以及与部队之间横向协作的牵头任务。  学院创建以来,始终受到党、国家和军委领导的亲切关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贺龙元帅和军委刘华清、张震、于永波等首长先后莅临视察指导工作,对海军潜艇学院的不断开拓、进取给予很大鼓舞。[楼主] &[10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56&[][][]
不可能是22支队22支队是4220部队,即后来的37531部队&[10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39&[][][]
呵呵,没看仔细但是看苏军和陈辉的任职经历,我仍倾向于是潜艇部队。军事志里有句“1970年4月调离浙江”,调往哪里?应该是向北吧。[楼主] &[10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12&[][][]
空军第十二师
1950年12月,空军第十二师由陆军第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改编成立,是时驻萧山,隶属华东军区空军建制领导。1954年6月,该师改隶空军第五军。1968年11月,该师离浙调往山东。
日,该部队在嘉兴市组建成立,是时称2749部队,隶属华东军区建制,下辖1个支队和1个场站。次年3月,该部队从浙江嘉兴调驻山东高密,后又调驻徐州,1968年9月,又从徐州调驻衢州,是时称2632部队,隶属空军第五军建制领导。1975年,该部队改称39442部队。1976年1月,该部队直属南京军区空军。
1953年12月至1954年3月和1968年9月至1990年驻浙期间,历任部队长:黄仁廷、郭子谭、徐振东、乔清晨、刘崇福、刘作新;政治委员:任敬汤、原诘、杨文聪、李健、龙怀萱、胡彦林、许宪汉。
空军第三师
日,空军第三师从沈阳调驻嘉兴,隶属华东军区空军建制领导。同年6月,该师改隶空军第五军。1957年4月,该师从嘉兴调驻杭州,1962年离浙调往安徽。
空军第五军
1954年4月,空军第五军从福建泉州调驻杭州。6月,空军第三、第十二师归其领导。之后,该军还领导4个飞行师、1个高炮师和6个独立团。1976年1月,空军第五军建制撤销。
该军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裴志耕、谢斌、高厚良、韦祖珍、安志敏、黄径琛、陈励耘、白崇善、冯健、刘昂。
1954年12月,该部队在杭州组建成立,是时称4227部队,隶属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建制领导。次年8月,该部队改隶南京军区防空军建制领导,1957年8月改隶空军第五军领导。1964年,该部队改称2808部队,1969年12月调驻衢州。1975年,该部队改称87167部队,次年4月回驻杭州,隶属南京军区空军建制领导。1981年4月,该部队改隶空军第四军领导,次年5月再归属南京军区空军。
1955年4月,该部队从吉林四平调驻杭州。1970年4月,该部队隶属空军第五军领导,不久改隶2906部队领导。
高炮第一○六师
1957年9月,南京军区防空军高炮第一○六师改称空军高射炮兵第一○六师,隶属南京军区空军建制,归空军第五军领导,驻防杭州。1959年1月,该师离浙,调归北京军区空军建制领导。
1969年7月,该部队从吉林四平调驻嘉兴,隶属空军第五军建制领导,时称2607部队。1972年9月,该部队调驻杭州,时称2906部队,1975年改称39356部队。1976年1月,该部队直属南京军区空军。1979年12月,该部队改隶空军第四军领导,1985年8月又直属南京军区空军,1987年4月隶属39034部队领导。
年,该部队主要领导干部有:张泰炎、李敬良、林时新、李济民、张务杨、吴光宇、韩雅正、汤其良、任成深。
1969年7月,该部队从吉林四平调驻嘉兴,隶属39365部队领导。
&[10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48&[][][]
1966年3月,4409部队调驻舟山,1970年4月调离浙江。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苏军、陈辉。
翻遍手头所有海军资料后,有以下发现:
38031部队部队长:李怀章 苏军 张守群& ~~~~~~~~&& 政治委员:朱坡 陈辉 韩增& ~~~~~~~~~~~ (《海南省军事志》P123)
38031部队1960年组建,归南海舰队建制领导。1962年番号撤销。1965年在旅顺重建。1970年改归南海舰队建制领导。& (《广东省军事志》P396)
因而可以做如下推断:潜艇32支队:1965年在旅顺重建,1966年3月调驻舟山,1970年4月由舟山调往海南。驻浙期间,主要领导干部有:苏军、陈辉。[楼主] &[10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29&[][][]
第十三步兵学校
第十三步兵学校的前身是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教导团。1949年12月,该团改编为浙江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辖3个大队,驻杭州笕桥。日,该校迁驻金华。2月6日,中央军委电示,将浙江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改编为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浙江分校,仍隶属浙江军区,毕庆堂任副校长(校长缺),辖4个大队。日,华东军区命令该校改编为步兵学校,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二步兵学校,仍隶属浙江军区建制领导。4月6日,华东军区根据总参谋部规定,将该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步兵学校,辖3个大队。同年12月,程业棠任校长。日,第十三步兵学校与第十四步兵学校合并为第四步兵学校。
浙江军区后勤学校
1951年3月,浙江军区后勤学校组建成立,下辖2个大队、11个中队,魏翘南任校长兼政治委员。1952年12月,该校撤销。
浙江军区文化补习学校
1952年6月,浙江军区文化补习学校组建成立,辖有3个大队,余龙贵任第一副校长,蔡陶群任副政治委员(缺校长、政治委员)。是年12月25日,该校移交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建制领导。
第四步兵学校
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十三、第十四步兵学校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步兵学校,直属中央军委建制,归华东军区领导,校址暂设金华。日,该校改称南京步兵学校,迁往南京。
第十九文化速成中学
第十九文化速成中学的前身是浙江军区文化速成中学,组建于1952年10月,校址设在宁波,师级单位。1954年6月,该校改称为华东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同年10月,该校从宁波迁驻上虞五夫。1955年3月,该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文化速成中学,校部设训练处、政治处、干部处、队列科、物资保障处。全校编制员额1149人,其中学员有900人,隶浙江军区建制领导。日,第十九文化速成中学扩改编为南京军区第二文化学校。1952年10月至1960年8月,先后任校长的有:王国信、石磊;任政治委员的有:梁皓群、王守范、高文泉。
浙江军区文化速成小学
1952年10月,浙江军区教导大队改编为文化速成小学,驻萧山临浦,政治委员张荣光。同年11月28日,该校移驻杭州湖墅。1954年1月,该校撤销。
浙江军区干部文化学校
1953年6月,浙江军区干部文化学校组建成立,师级单位,总校驻永康,一分校驻兰溪,二分校驻丽水,校长李文阁,后为郝周荣;政治委员郝香斋,后为宋戎、刘帮礼。1956年10月,该校撤销。
浙江军区干部学校
1954年9月,浙江军区干部学校组建成立,驻余杭,校长周江平,政治委员李振,后为高非、毕庶璞。1958年2月,该校撤销。
第二十四文化速成中学
195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文化速成中学由华东军区第一文化速成小学为基础组建成立,校址在宁波,归陆军第二十军建制领导。全校编制员额792人,其中学员600人。1956年3月,该校改编为防空军第二预备学校。
第二十五文化速成中学
195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文化速成中学由华东军区第二文化速成小学为基础组建成立,校址在奉化溪口,归陆军第二十二军建制领导。全校编制员额792人,其中学员600人。1956年3月,该校改编为公安军第二预备学校。
第六十六文化速成中学
195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文化速成中学由陆军第十二军所属的志愿军第六十六文化速成中学改编组建,校址在金华,归第十二军建制领导。全校编制员额792人,其中学员600人。1958年4月,该校撤销。
浙江军区干部政治文化学校
1957年1月,浙江军区干部政治文化学校由原公安第十七师第五十团团部为基础改编组成,校址在绍兴,校长宋戎,政治委员刘东生,第二政治委员牟正中。日,该校撤销。
南京军区第二文化学校
1960年8月,南京军区第二文化学校由第十九文化速成中学改编组成,校址在上虞。校部设训练处、政治处、校务处,辖5个学员大队、40个教学班,全校编制2542人,其中学员2000人。1961年12月,该校改编为通信兵预备学校,归军委通信兵建制,校址从上虞迁往江西上饶。
防化兵学校
1961年2月,防化兵学校组建成立,始称第二防化兵学校,驻江山,校长李青林,政治委员杜万荣。次年,该校改称防化兵学校,校长李青林,政委石和伦。1969年2月,该校撤销。
1962年5月,陆军坦克学校驻江山。1966年,该校调离。
武警杭州指挥学校
1984年4月,武警杭州指挥学校组建成立,设有训练处、政治处、校务处及2个教研室、5个学员队。1985年8月至9月,增设至7个教研室、6个学员队。学校驻杭州市花坞。
&[10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6:48&[][][]
这个推理比较合理,但也有难以解释的地方突破点还是放在苏军和陈辉任职上,前后比较对照很符合,但也有难以解释的地方。
据查,潜艇32支队在1962年8月撤消时,只是撤消了支队部,保留安排潜艇基地,归榆林基地建制领导。而到1965年9月,海军根据总参的批示,下令恢复海军潜艇第32支队时,明文规定该支队归南海舰队建制领导。
而从地方军事志上看,重建是在旅顺,南下过程中又在舟山呆了4年,再继续南调。这其中的原因有些蹊跷。按理说,直接在海南恢复32支队的机关不就行了吗,怎么隔了那么远另由旅顺基地负责重建,以后的发展看,东海舰队也想把它留下来,但没留成。原来以潜水艇第1支队扩编的第2、12、22支队,有两个已在北海基地,在旅顺重建32支队,应是2支队帮助。但总体看,青岛基地潜艇部队的基础和实力更强,为什么不在青岛重建呢?[楼主] &[10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21&[][][]
医院(疗养院)
第一野战医院
第一野战医院前身为华东军区第十一野战医院,1949年4月改称第一野战医院,5月进驻浙江,7月改称第七兵团卫生部直属第一医院。1951年1月,该院调至东北,参加抗美援朝,改称第二十二陆军医院。
第二野战医院
第二野战医院前身为华东军区第十二野战医院,1949年4月改称第二野战医院,5月进驻浙江,7月改称第七兵团卫生部直属第二医院。1950年11月,该院调至东北,参加抗美援朝,改称第十三陆军医院。
第三野战医院
第三野战医院前身为华东军区第十三野战医院,1949年4月改称第三野战医院,5月进驻浙江。同年7月,第三野战医院撤销。
第四野战医院
第四野战医院前身原系国民党军在杭联勤总部第六九陆军医院,1949年5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第二游击纵队接管,9月移交给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卫生部,改称第四野战医院。1950年1月,该医院由绍兴迁驻余杭。1951年1月,该院移交给浙江省卫生厅,改为建德人民医院。
第九八医院
第九八医院前身是吴兴福音医院(教会医院),1949年10月由湖州市军管会接管,日移交给浙江军区,日改编为陆军第八医院,1954年9月改称第九八医院,1957年11月归南京军区后勤部建制。现仍驻湖州市。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的前身是浙江军区干部疗养院,日在余杭良渚崇福寺组建成立。1952年12月,该院从崇福寺迁驻杭州市保俶路。1953年5月,该院改称华东军区第三干部疗养院,设有8个科(室)、300张床位,有官兵200余人。同年底,该院迁驻杭州市黄泥岭。1954年12月,该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疗养院,编设2个处、8个科(室)、250张床位。次年5月,该院改归浙江军区领导。1960年7月,第三三疗养院改称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1969年3月,该院改编为驻军治疗医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八医院,下设3个处、2个所、5个科(室)、200张床位。1979年7月,第一二八医院复改称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设3个部、9个科(室)、250张床位,并由团级单位改为师级单位。1980年8月,杭州疗养院直属南京军区后勤部领导。现该院机关设有医务部、政治部、院务部、护理部,下设分院、门诊部和一科、二科等14个科,以及勤务队、汽车队。其分院设在距杭州87公里的避暑胜地莫干山,有疗养别墅25幢。
第九六医院
第九六医院的前身系浙江军区医院。1950年12月,浙江军区接收杭州市卫生局所属浙江病院。1952年7月,浙江病院与浙江军区直属医院合并组成浙江军区医院,驻杭州市劳动路。1954年9月,该医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医院。1958年6月,该院并入第一一七医院,其番号撤销。
浙江军区直属医院
1951年春,浙江军区直属医院组建成立。1952年7月,该院与浙江病院合并改编为浙江军区医院。
第七野战医院
1951年7月,第七野战医院组建成立,驻湖州,隶属浙江军区领导。次年6月,该院移交浙江省卫生厅,其番号撤销。
第十二野战医院
第十二野战医院的前身是第八野战医院,1951年7月在绍兴组建成立,隶属浙江军区,次年11月划归华东军区后勤部建制领导。1953年1月,该院改称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医院。1954年9月,该院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领导,改称第十二预备医院,移驻宁波。1960年5月,该院调驻西藏,另外新成立了第十二预备医院。同年6月,新成立的第十二预备医院改称第十二野战医院。1983年9月,该医院改编为驻军医院,番号称第九九医院。1986年11月,该院并入第一一三医院,其番号撤销。
第一一一医院
第一一一医院的前身是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嘉兴疗养院,1949年6月由接收的伪联勤总部第一肺病疗养院改编而成。1950年12月,该院改称陆军第二医院,1952年5月改名为华东军区第七陆军医院,1954年9月改称第四○疗养院,隶属浙江军区。1956年5月,该院改编为治疗医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一医院。1983年1月,该院移交给武警浙江总队建制领导。
第一一二医院
第一一二医院的前身系第十六野战医院,1951年上半年组建成立,驻临安,隶属浙江军区。1952年11月,该院划归华东军区建制领导,改称第十二陆军医院,1954年9月划归浙江军区领导,改称第四二疗养院。1956年5月,该院改为驻军医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二医院。1986年11月,该院撤销。
第一一三医院
第一一三医院的前身是陆军第二十二军医院,1951年9月建于定海,1953年改称华东军区第六野战医院,1954年9月改称第十四预备医院,1956年5月改称第一一三医院。1987年,该院移驻宁波。
第一一七医院
第一一七医院的前身系华东军区西湖陆军医院,1951年9月在杭州市九里松组建成立,1952年12月改称华东军区第十一陆军医院。1954年9月,该医院划归浙江军区领导,改称第四一疗养院,1956年5月改编为驻军医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1958年6月,第九六医院并入第一一七医院。该院现开设28个科(室),拥有560张病床,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生物检验科等尤有特色,被南京军区确定为心胸外科中心、检验及质控中心、早期儿童智力开发中心、医疗设备维修中心。
第一一八医院
第一一八医院前身为志愿军第三十三兵站医院,1951年7月扩编建成,1953年12月归志愿军四分部领导,1954年12月改称第十七预备医院,进驻宁波,后移驻温州,1955年初划归浙江军区领导。1960年6月,该院改称第十七野战医院,1963年12月改为驻军医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1986年11月,该院划给南京军区后勤部建制领导。
第九九医院
第九九医院前身为华中军区第二后方医院,始建于1946年10月。1949年7月,该院改称华东军区第二野战医院。1952年5月,该院移驻吴兴南浔。1954年9月,该院划归浙江军区领导,改称第九九医院。1962年6月,该院分编为第二十八野战医院和第六九九野战医院,其番号撤销。
第十三野战医院
第十三野战医院的前身系华东军区第五野战医院,建于1953年,驻宁波,后改称第十三野战医院,移驻临海。1962年,该院从临海调驻嘉兴,后又调驻福建建瓯、江西上饶,不久再回驻嘉兴。1969年,该院离浙调驻河南安阳,归武汉军区领导。
空军杭州疗养院
空军杭州疗养院前身是华东军区空军高干疗养院,组建于1953年12月,驻杭州。1954年7月,该院改称第一七四疗养院,1959年2月改称空军杭州疗养院,隶属南京军区空军领导。60年代,该院曾归空军第五军领导,1972年6月仍归南京军区空军领导。该院现有疗养、医疗、医技科(室)20个,其中有专为飞行人员设置的航空生理训练科、航空病康复科。近年来,还建立医学心理研究室以及脑血管病康复等专科。
第一一四医院
第一一四医院前身是陆军第六十军医院,建于1950年6月,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10月移驻衢州,隶属浙江军区领导,改称第十五预备医院,1956年5月改称第一一四医院。1962年4月,该院离浙调驻湖北广水,隶属空军领导。
第九七医院
第九七医院前身是苏北军区直属医院,1952年12月改称华东军区第四陆军医院。1954年9月,该院划归浙江军区领导,改称第九七医院,驻嘉兴。1960年8月,该院改隶上海警备区领导,1961年12月划归第十二军领导,由嘉兴迁驻江苏淮安。
海军杭州疗养院
1951年1月,开始筹建海军杭州疗养院,至日在杭州正式成立,初设3个疗养科、100张床位。是年底,该院增设放射科、理疗科、门诊室、五官科及内科、外科,病床增加到200张,其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六医院。1963年5月,复称海军杭州疗养院,病床增加到250张,1979年10月再增加到400张。该院现拥有1个门诊部、4个疗养科及东海医疗康复中心和理疗、体疗等11个特色科(室),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
第四一三医院
195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在定海组建成立。该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舟山市一所有较大影响的医院。
第四一二医院
1954年6月,以东北军区第十三医院第一分院和华东军区海军淞沪基地医院部分工作人员为基础,组建成立海军宁波医院。同年9月,该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二医院,隶属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建制领导,院址位于鄞县。1962年,该院划归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建制领导,1985年11月改属37502部队后勤部建制领导。经过40多年建设,该院现已成为海军中心医院之一。
第六九五野战医院
1962年6月,第六九五野战医院组建成立,驻江山。1969年,该院移驻江苏宜兴。
第六九九野战医院
1962年6月,第六九九野战医院组建成立,驻吴兴南浔,隶属浙江省军区领导。1965年9月,该院调离浙江,迁驻江苏涟水。
第一二二医院
第一二二医院前身系第二十八野战医院,建于1962.年7月,驻金华,次年12月改称第一二二医院,隶属南字348部队领导。1986年12月,该院撤销。
海军第四一七医院
海军第四一七医院的前身为陆军第三六0医院,1967年4月在杭州组建成立,1969年11月迁驻临海,1983年10月改称海军第四一七医院,由浙江省军区移交海军东海舰队建制领导。
空军第四七五医院
空军第四七五医院前身系空军南京第二医院分院,成立于1970年4月,次年9月改称空军第四七五医院,驻天台。1972年8月,该院从天台迁驻杭州半山,1977年4月又迁驻杭州机场路40号。该院现设有10个临床科、6个医技科、3个职能科,成为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第三八○医院
1970年7月,第三八○医院组建成立,驻普陀。1983年,该医院撤销。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一医院。1983年1月,该院改隶武警浙江总队建制领导,番号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该院设有门诊部、肺外科、骨科、内科、外科、肺科、传染科和放射、理疗、病理、特检等医技科(室),驻嘉兴。
武警总部杭州疗养院
日,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杭州疗养院正式成立。该院设有疗养、治疗、辅助治疗等科,在疗养、保健方面有特色。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
1990年2月,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由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杭州分院改编成立,驻杭州华家池。
[楼主] &[10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38&[][][]
仓库 (连载结束)第六节
双江船厂前身为陆军第二十军船管会机械厂,1950年6月改为陆军第二十一军后勤工厂,1951年3月划归浙江军区后勤部领导。1952年5月,该厂由黄岩东浦迁往海门(今椒江)。1955年7月,该厂改称浙江军区海门修船厂。1983年3月,该厂改隶南京军区后勤部领导。
1954年2月,该部队在杭州半山组建成立,隶属华东军区空军建制领导。1955年,该部队改隶南京军区空军建制领导。
南京军区第六工区
1956年9月,南京军区第六工区组建成立,工区指挥部由公安第十六师师部兼,其建制隶属南京军区,由浙江军区领导。1957年11月,该工区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领导,不久撤销。
南京军区第七工区
1956年9月,南京军区第七工区组建成立,工区指挥部由公安第十七师师部兼,其建制隶属南京军区,由浙江军区领导。1957年11月,该工区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领导,不久撤销。
第六十三兵站
1962年6月,第六十三兵站在丽水组建成立,隶南字348部队建制领导。1969年9月,该兵站移驻金华,1979年4月撤销。
第六十四兵站
1962年6月,第六十四兵站在江山组建成立,隶南字348部队建制领导。1969年9月,该兵站移驻江苏。
第六十五兵站
1962年6月,第六十五兵站组建成立,驻福建建瓯,后调驻宁波,隶南字348部队建制领导。1965年,该兵站调驻江苏。
1951年,该部队组建成立,驻江山。
1963年,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鄞县。1970年,该部队调驻宁波北仑。
1964年12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寿昌。1983年,该部队并入83502部队。
1965年,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长兴。1986年,该部队与83484部队合并。
1967年,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长兴。1986年,该部队与83514部队合并。
1968年5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长兴。
1969年12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建德。
南字256部队
1969年12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建德。1979年3月,该部队并入83502部队。
1970年7月,该部队组建成立,驻杭州市郊。
1976年,该部队组建成立,驻宁波北仑。
1979年,该部队组建成立,驻龙游。
该部队原驻江山,1979年移驻萧山,归海军东海舰队建制领导。1985年9月,该部队改隶37501部队建制领导。
1979年12月,37912部队组建成立,驻奉化,隶海军东海舰队。1985年11月后,该部队隶属37502部队。
1980年8月,37941部队在宁波组建成立,隶海军东海舰队,后隶37502部队。
&[10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24&[][][]
向film200兄真诚说声谢谢!老兄辛苦了,感谢你为军史论坛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料。[楼主] &[10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54&[][][]
举手之劳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原文在此::8081/zjtsg/dfz_dl.jsp?native=77176&[11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51&[][][]
对【62楼】说:1956年10月至1959年10月和1977年10月至1990年12月间,历任军分区司令员:曾旦生(未到职)、刘敬厚、朱永良、温海州、李孔让;政治委员:王裕民(兼)、李行笃、李辉(兼)、高子成(兼)、蒋墨、卢英贤(兼)、祝耀祖(兼)、舒发鑫、丁嘉如&&&&&& 刘敬厚是山东苍山人吗????&[11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1:57&[][][]
还有一所曾驻江山的军事院校没有被收录,即:年间,与防化兵学校同处于老虎山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海测系。这里曾经走出了我军数位高级将领,如现任海军司令员吴胜利等。&[11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19&[][][]
对【110楼】说:刘敬厚是山东省苍山人,我是他的亲人&[11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8:56&[][][]
还有海军,如海军航空兵。&[11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8:20&[][][]
1954年7月,军区集训团由华东军区新兵第四团改编成立,团部驻杭州湖墅。1955年6月,军区集训团改编为南京军区工程兵第三团,军区集训团番号撤销。
这个工程兵三团的去向?&[11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04&[][][]
工兵3团在1985年改为第1集团军工兵团
不过这个团的前身是工兵13团,再往前是10兵团工兵团。&[11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43&[][][]
一、我的潜校 1、潜校溯源: 1952年10月,我川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含所带军乐队到目的后,不知军乐队去了何处?)700余人,奉命调海军组建第四海军学校。其番号为北海部(实为潜艇学校)。我们由胡跃邦为主任的川北行署所在地“南充”出发,乘几十两军用卡车,经过近一周时间到达了以刘伯成、邓小平、贺龙为首长的西南军区所在地的重庆市。天黑前上的客货两用轮船“民生号”。晚上集体在重庆一个大纪念碑处的饭店集体用餐,饭毕。徒步游览回码头上船。在铺有稻草的甲板上席地而卧。
不久轮船起航,顺江而下。在一段江面上少时停留上下货。后来,到了“万县”靠码头,我跟随领导和两个参谋上岸办公事完毕回船休息,何时起航不知。轮船继续沿江而下。到了“沙市”没有靠码头而是抛锚上下货。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航渡到了“宜昌” 住在一破旧大院子内,等船一周后,换乘两艘拖船到了汉口。集体住在江汉关码头附近,一幢钢筋混泥土浇灌的破旧的仓库内。此仓库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本鬼子飞机轰炸,将中间一间从上炸通到楼底杂草重生。好在,两旁的大库房仍然可以住人。我们就在铺有稻草的水泥地板上称被子而卧。每餐到一饭店吃饭。我记得有一次午饭后,集体游览市容,我们看见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我们都缅怀和崇敬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个晚上,老同志带我们几个人去办事,他花钱买了香蕉叫我们吃,我是第一次见到香蕉味道很好吻,但不知道怎么吃,正在为难之时,有个比我大的同志说,哎呀!这门难吃。哪个老同志说,你怎么没有拔皮呀?!又说,拔了皮才好吃咧。这时,我才知道香蕉拔了皮才可吃,很好吃。几天后,我们在武汉等到了硬席客车专列。有人在座位而眠,有的将被子称开在地板上屏睡。在预先准备好两盆菜一荡的饭食车站台上就餐,10人围蹲而食。经过数日到了目的地——青岛车站。
由军用卡车将我们拉到青岛市登洲路77号,一幢大楼内大房间硬板子,大通铺住宿。部分有家属干部则安排在道口路一院房子里。第二天才知道是二海校二分校的学员即将毕业。每天目睹学员起居作息历历在目,实践给我们上了一堂学校学员生活和行政管理课。该校学员很快结业了。我们接收了二分校所有的学校设施。这时,我们发现该校址原名叫“岳鹤兵”系日,德国5艘军舰开到青岛海域,以登陆演习为名向青岛登陆717名军人,强迫清朝总兵章高元率领其守军投降,实现了德国梦求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的目的,对我国青岛和胶洲弯施行了殖民统治17年。可见我国统治者政治腐败,国力不强,军队素质低下受人统治、宰割、奴役、掠夺的血泪史。岳鹤兵营就是在此期间,建立的德国骑兵部队的军营。
我校在中央军委亲切关怀下,在海军党委和首长的领导下,在青岛基地党委及首长的直接领导下、在青岛市委的支持帮助下,于年底前在,青岛市中山路一所电影院内举行了潜艇学校成立大会。向世人宣布中国潜艇学校成立了,从此,潜艇部队开了新的篇章。 2、学员未到学校硬件设施先备。 53年初,对校舍,设施进行了全面高规格的维修,撤除了铁丝网,新建了围墙增设了几处岗楼。配备了600余人清一色上下铺的钢丝床,配备新帆布厚床垫,配置交通工具。购置教具、配设教学器材,实验室设备等;增设了体育场地设置了10个篮球场、排球场,体育器材、体育联合设施、浪桥等大型器具;新建锅炉房,和洗浴池、设置淋浴喷浴头和水侧旱侧所间得;购置大型洗衣机、洗碗机、大型高压锅具‘新建了面包房,购置橱具、西餐餐具等;疏通与地方的后勤补给关系。 3、选择高素质的教职人员 和优秀干战为学员,完善教学体制制度。 以潜艇部队的专家为基础,在全军院校中选调优秀教师充当教师;准备教材‘模形教具和材料。 学校在选择学员时认真执行海军的建军方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以工农为骨干,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彻底改造旧海军人员”。我记得绝大部分是从解放军陆军调来的有干部、战士多数经过战争考验、出身好(工农)、有一定文化;共产党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占相当比例,战斗英雄,立功受奖人员居多。例如张守群是二郎山英雄;孙永达、杨天恩,我的学员班长楚金中和刘有(45年的骑兵)等。还有,解放后参加解放军的,一些有初高中文化的人,也有大学学生。还有一些从面舰艇调来的,如,马富才就是南昌舰调来的信号兵,刘天祥是某水面舰艇的舵工兵等;我校信号教员就是重庆号起义信号班长,懂英语。此人教学认真受到学员好评。 5、教学方式。 直观教学,统一教材,实物教学,急用先学,启发式,,图上演导,教练室或者野外操教;实行5分计分制;注重检查教学质量、提问、抢答;阶段笔试考核;学期国家统一考试,经1周总复习完毕。设立考场,设立主考官、陪考官、监考官;应考者,统一穿着礼服,考场内,口头宣进3人;进考场人员要口头报告请示,在得到主考人员允许,方可抽取考试题票,考员明白考试内容,请示批准文字准备答案;经30分钟准备毕后,请示口头答题,试题3道答完后,考试人员可以提问,全部答对当场给分。否则视答的好坏酌情当场给分。我几个科目考试均在4分以上的成绩。 6、潜校制度严密。 (1)、建立早操和晚散步制度; (2)、整队进入操场、教室、礼堂,饭堂和集会地点; (3)、持枪站岗和内务带刀值班制度; (4)、学员帮厨和校值日、营养医生偿饭制度; (5)、保密制度(行政班选一保密员,课前到保密室提取保密袋到教室,分给每个学员,下课时,收回由学员用黑布包好,火漆加封的密教材交保密室); (6)、每日首次见面,互相敬礼问好制度; (7)、凡整队通过军旗室,要统一向军旗行注目礼,以培养尊重、护军旗的习惯;(9)、请销制度;(10)、晚复习和补课制度;可见排变和集体跳舞制度。万事具备只等开学了。 7、潜校迁入新校院。 1954年秋天潜校潜到青岛市浮山所湛流路23号,又名高尔夫球场。与401海军毗邻。学校所有硬件设施布局好而全新,教室、礼堂、实验室现代完整、整齐使人心旷神怡之感。
喔!我想起来了新校舍后。潜校在青岛海水浴场举行了第一届水上运动会,经过几轮比赛,我荣获仰游第一名。具体成绩记不清楚了。
二、我的校长
1、 开学仪式 在大礼堂隆重举行。 开学那天,来了相关首长和代表祝贺。我们的校长傅继泽作了大力发展潜艇部队,落实党中央建设强大海军的报告。傅校长从我国海岸线长,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星罗其布,由于我国政治、经济落后,历来不重视海军建设,海军力量弱小受人欺凌,启发教育我们重视海军建设大力发展潜艇,他说,“现在太平洋不太平,只要我国有300艘潜艇,太平洋就太平了。太平洋就是我们的”。“谁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大会后,傅校长走到学员中“拉家常”。问了一些同学后,校长问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那里人。我说,我叫石学贵,今年16岁,四川江油县人。校长又问我,你看过《三国演义》吗?我说,没有。校长说,魏(国)将邓艾带领3000精兵偷袭阳平道,向江油关推进。蜀(国)驻江油关守将马邈,自持兵驻天险,毫无防备,见大兵压境,倒戈投降。马邈妻李氏闻讯,力阻马邈投降无效,自溢以示忠贞。傅校长又说,后人赞誉忠贞不屈的李氏夫人,人们憎恨投降胚,马邈没有军人气节。
傅校长讲的这个故事,对学生教育启发有三:(1)、军人要有高尚的气节,英勇善战,宁死不屈,守阵地要守住,固若金汤,与阵地同生死共沉亡,不做软蛋。投降胚;(2)要讲忠贞,视死如归,任何时候不能出卖国家、民族、人民利益;(3)、军人要学习军事技能长备不懈,随时准备打仗,打大仗、打胜仗,不打败仗,成为所向无敌的长胜军。 2、开学后,校方重视养成教育,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一丝不苟。 傅继泽是海军潜艇独立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又兼任潜校校长其工作是很忙的,由于傅组织协调能力特强,与校政委相结合、密切配合,充分调动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发挥副职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同志都说,导上给傅校长配了一个原来是“两广纵队”参谋长李克敏,此人事业心特强,管理部队经验丰富,表率特好,很会管理学校。所以,学校作风基础好,根子正。人们也说,川北军区来建潜校的同志很能吃苦,很能办事。 3、全军军教器材展览见到校长。(续发)
石学贵&[12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50&[][][]
对【94楼】说:69年,59师和58师对调。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