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2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8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就业渠道不畅。据对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这里说下个人观点:很多毕业生都不理解,没有工作那里来的工作经验呢?但只有工作后才能真正理解,工作经验对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对主管来说有工作经验的真的省事省心不少(有工作经验的人交待的事情只需说明想要的结果就行了,但没有经验的人却要说很多次才能明白),如果我是主管招聘手下我也会会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或项目经验的人。其实基础知识还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确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
  就业观亟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人士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扩大就业渠道。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各级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要多加强联系、协调,共同办好 & 人才信息网 &,注意经常搜集、更换、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努力实现人才信息网上招聘工作。同时,要不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理性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元,认为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碰撞,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认为:&就业压力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整体需要看,我们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不是多了。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作为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代表也希望毕业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求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不要认为到基层、到企业就没有出路,&你看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一个不是从最底层做起?&
   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要高价&。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 一、当前就业形势
困难与问题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严峻。
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总量: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人,可安排约1000万,缺口1400万。
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
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
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00万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440万人);大学毕业生280万人。
   2.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
(1)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1978-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
   (2)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二、当前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2004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115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
   115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64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63%;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近6190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71%。
   2004年第三季度,全国115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总量上看,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供大于求;
从产业需求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占2/3,第二产业需求占近1/3。
从用人单位性质看:企业用人占95.5%。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所占比重分别为37%、23%和15%,三者合计达75%。其余为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分别占5%,其他类型企业占11%。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占1%,其他单位占3.5%。
从性别来看:
   求人倍率男性为0.88,女性为1.03
   全国部分城市人才市场2004年三季度供求状况:
职位需求比为 2.2 : 1
招聘数量前十位的专业:
市场营销,计算机,机械,管理工程,建筑,企业管理,文秘,通信工程,金融,财会。
   以上10个专业占招聘总数的66%。
求职者数量前十位的专业:
   计算机,市场营销,机械,管理工程,建筑,文秘,通信工程,财会,企业管理,金融。以上10个专业占求职总数的70%。
人才市场主要特点:
供求状况平稳;
用人单位要求提高:
   1. 需求:研究生9%,本科47%,大专及以下43%
   2. 求职:研究生6%,本科44%,大专及以下50%
   3. 职位需求比:研究生1.5:1;大专及以下2.6:1
   扩招好些年了.到底是好是坏呢?是为了提高形式还是为了什么?
2006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签约]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而北京高校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达到了60.37%。
&[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薪酬] 调查结果显示,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企业] 报告中显示,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问题]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64.09%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而27.14%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其它]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企业不看重外语能力。在受访的44家企业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看重外语能力,而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在60%左右。企业对毕业生自我表达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都在50%左右。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看重哪种证书&选项时全部都选为&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原因是,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企业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应能力?因此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3、对企业不够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元的占总人数的68%左右,其中元为更多学生接受;元的期望人数居多;元及4000元以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火热活动进行中
当前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3-09-10 22:05:01
阅读(4335) /
大学生毕业遇到的头等大事是就业。如何理性认识求职过程的挑战与机遇,也就自然地成为求职心理准备和求职实务准备的首要问题,因此,理性认识大学生求职挑战与求职机遇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现实状态,就业期待欲望的意义、就业人文素质的作用,不仅是大学职能部门应尽的教育职责,也是推进我国高级人才市场良性培育和高级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 就业岗位与毕业人数差距太大
大学生是高知识、高素质的代名词,从事技术含量高、薪酬理想的工作本应该理所当然,为什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如此堪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比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大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增大。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达212万,2004年达280万,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人数达到了338万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足足增加了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数,以及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形势可用“严峻”二字形容。 
2&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 热门专业是社会的焦点问题,社会的需求量大,工作岗位较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然而,当大多数人都被此吸引的话当,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太多,已经超过饱和。这是热门专业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 3& 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
除了热门专业的扎堆现象外,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的首选单位,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很多。因此,此类地区成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如西藏、新疆等地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是一个很具潜力的人才容纳市场。
4& 企业选人挑剔
  在扎堆现象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一方“就业难”,而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仿佛是悖论。其实不然,好多企业虽明知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因为他们看多了应届生的牢骚、困难,企业在培养这些大学生的同时不但要教他们做事,还有教他们做人。这是值得应届毕业生思考的问题,怎样提高自身水平,出类拔萃,赢得广泛赞誉。 
5& 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正是因为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以高素质高水平知识分子自居,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希望自己的薪水能够很理想,能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丰富的理论基础加上经验实践才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一定是通过实践、身经百战后磨出来的技能和本领。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未必有实践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真要上战场的时候,还得从基础的士兵做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期望太高、自以为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现在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了,这是被残酷的现实压迫下的结果。
6& 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几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大学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毕业遇到的头等大事是就业。如何理性认识求职过程的挑战与机遇,也就自然地成为求职心理准备和求职实务准备的首要问题,因此,理性认识大学生求职挑战,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现实状态,就业期待欲望的意义、就业人文素质的作用,不仅是大学职能部门应尽的教育职责,也是推进我国高级人才市场良性培育和高级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随着时代发展,便出现了人才大量需求的转变、择业门路的拓宽、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大好形势,这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大学生择业打开了绿色通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全社会的就业来说,是有力拉动。
第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发展。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
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广大高校质量工程实施将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第六、就业促进法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自觉和不自觉地卷入了各种形式地激烈竞争中。又由于去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许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重挫。对于我国同样也不例外,大多数行业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式。许多中小型企业都纷纷裁员。因此,就业的心里紧张,挫折感在人们心中激荡。面临着求职重大问题的考验,在心里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大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1、出国留学的人大量回国,对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4年至2006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07年与2003年相比,已经增长一倍多。从2003年的2.01万人增加到4.4万,而2008年已经突破5万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留国人数回国的趋势将不断加。
2、随着我国研究生招考人数逐渐增加,大学毕业生在学历上的优势逐渐消失。2004至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数分别为27.49万,32.494万,34.4万和36.4万,研究生招生人数将会逐年增多。
3、普通高校毕业生还面临与重点院校、名校毕业生竞争。
4、大学生还面临失业人口的竞争。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04年为800万人,2005年增长到827万人,2006年继续增加到839万,2007至2008年,失业人员继续增加。
大学生如何取得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实力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是自身出类拔萃,赢得广泛的赞誉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下闯出一片天地。
在校期间:
1&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例如成为红十字会员、青年志愿者、参加社会义工等工作,这类工作一方面能展示你健康积极的心态,表现你有一颗愿意帮助他人的心;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你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
2& 参加一些公司的大型活动
现在许多大公司都开始把各类宣传活动转移到消费者身边。这类活动多为临时的,需要大量的短期工作人员,作为课程不是很紧张的大学生,可考虑去参加一些这样的商业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大学生可充分感受到企业化事务安排的计划性和流程的系统性,事件计划与实践参与之间的紧密关系和差距分析,还有机会参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尽可能与企业工作人员对接触,感受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处事方法。
3& 给身边有正式工作的熟人当助理
无论是亲戚还是好友熟人,必定有些人已经工作了,你可以主动承担他们的部分事务。这样,以后在简历中述说就可以说曾经担任过某某企业某某管理人员的助理。
除了上述三种办法提前接触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外,大学生还应该早早向身边人学习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A;思维方式的不同;B、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C、关系处理方式不同;D、利益认定的不同;E、个人利益维护方式不同;F、对待管理者的心态不同;G、个人外在形象处理的不同;H、企业型组织和学生型组织的不同;I、书面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之后,还要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在其他工作中验证和运用,已得到进一步强化。
4& 合理规划自身职场生涯,创造上位条件
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首先要清楚了解目前的就业状况及自身专业方向,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定出一个近期目标和中远目标,然后按照计划寻找合适的途径。
勤奋学习切实掌握上岗知识
取得工作经验的途径很多,实习、参加短期经营培训等都是可行的。但选择短期培训班时要注意选择认真负责的学校及好老师。一定不要忘记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能教你实际工作方式及上岗知识,是你一旦找到工作就能用他。
珍惜你的职场贵人
&&&&&&& 职场中最大的挑战并非把工作和事务做好,而是如何将职场人际关系处理好。一个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一定在职场中处处得到大家的帮助,经常有人在难题出现时协助他解决。这些帮助我们人皆称为贵人,因为有贵人,我们的职场生涯会变得更精彩。
脚印一串串:
&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6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