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果没有蒋介石石为什么失去大陆

股票/基金&
决策失败、人心散失,蒋介石输掉大陆
作者:许荻晔 发自北京
  两岸学者在京座谈蒋介石与国共内战  91岁的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蒋永敬近期来到,在前天与昨天与大陆学者举行了两场座谈,分别关于“大决战,蒋介石、毛泽东是如何应对三大战役的?”与“天下得失:蒋介石如何检讨败走大陆?”。蒋永敬与弟子刘维开合著的《蒋介石与国共和战:》现已在大陆出版。1945年重庆谈判时作为美国总统私人代表来华的赫尔利同蒋介石、毛泽东(前排左起)合影。蒋永敬认为蒋介石在三大战役失利是由 于其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图为辽沈战役上,解放军吹响胜利的号角。淮海战役战场一角。蒋永敬(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金冲及(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铁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道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输掉三大战役:蒋介石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  8月31日,91岁的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蒋永敬与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座谈蒋介石与毛泽东对三大战役的应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的战略性决战。当时国民党军队365万,相对共产党的280万,多出80多万人。“不光是人数,还有武器、装备、飞机掩护、火烟喷射器……共产党(军备)虽比小米加步枪好一点,但和国民党的装备不能相比,军事力量相差很多。”金冲及说。  与共产党交战的军队中,包括国民党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十八军,这是蒋介石最重要的主力部队,尤其新一军、新六军是接受美国训练、拥有美国装备的精锐部队,曾在缅甸战场上发挥出色。  除了军队力量,当时全国的主要城市、长江以南的交通线亦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共产党除了东北的几个城市外,基本都是农村与小城市。  蒋永敬介绍,辽沈战役开始时,蒋介石颇有信心,有战略方针,计划锦州与的军队汇合,两地夹攻把林彪歼灭。这个战略目标有攻有守,攻彰武,守锦州,锦州虽没守住,但攻下了彰武。但到了淮海战役,就变得“有守无攻”,当时提出“守淮保江”,守淮河保卫南京,不能跑,不敢攻,结果国民党的精要部队黄维、黄百韬兵团被歼灭。而到平津战役,国民党完全没了信心,不攻不守,开始撤退,“结果跑也跑不掉,最后就完蛋了”。  这四个半月的时间里,从来没有打过类似大仗的共产党歼灭了国民党近155万人的军队。“这是蒋介石没有想到的,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那时我已经参加共产党地下党,也没想到: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胜利?”1930年出生的金冲及说。  蒋永敬:蒋介石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  蒋永敬1922年出生,辽沈战役爆发时他在沈阳担任国民党文职工作。日辽沈战役爆发,他买到10月9日的飞机票,与当时的女友一起跑到北平。“到11月,其他各部队就跑不掉了,不是被俘虏了就是投降了。”  蒋永敬认为蒋介石的失利,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如此败掉是必然结果。”  天时即时机,蒋永敬认为,共产党非常会利用时机,比如战败时就争取时间养精蓄锐,而蒋介石“有利时不利用时机,不利时想争取时机却没有机会了”。1946年5月林彪战败后,毛泽东建议其争取时间休备补充,恢复元气再作战。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蒋介石施压,林彪得到了时间。  在当时国民政府、美国与共产党的三方谈判中,马歇尔评论周恩来手段非常厉害,“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外交对手”。周恩来以此争取来了23天的时间。  时间一长,国民党的经济恐慌、士气涣散等都将爆发。周恩来曾在1946年11月评估:“半年之后蒋氏毫无办法。”  而地利上国民党的不利,在于其占领的都是城市。“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乡村是农业生产的地方,吃饭靠农村;城市是消费的地方,乡村粮食不来,城市没有饭吃。城市里拥挤着难民都要吃饭,于是发生恐慌。”  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地区,城市逐渐被孤立起来,乃至后来只剩下据点式的城市,而连接的桥、路等都被挖断,粮食只能靠空投。蒋永敬回忆自己当时在东北之所以能逃跑,就是因为空运粮食来的飞机,回程可以卖票载人。  平津战役时,蒋介石曾问徐永昌意见,徐永昌认为“共产党军队打仗不要后方,但我们要,没有后方前面就乱了、中心就乱了”。  “至于"人和",后来的蒋介石众叛亲离,没有人和。”蒋永敬曾统计,仅日到10月7日期间,毛泽东拜访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60人次,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民盟主席张澜,其次是宋庆龄,还有黄炎培、罗隆基、郭沫若等,而这些人之后“都替共产党讲话、替共产党帮忙”。  除了民主人士,蒋介石在亲信、国民党内也渐渐众叛亲离,冯玉祥、李宗仁等都站在了反蒋一边。蒋永敬介绍,三大战役失败加速了蒋介石的众叛亲离,当时200多人签名要他下台,也有官员当面指责他错失谈和良机,导致现在无法议和的局面。  而在民众中,因为当时的通货膨胀,蒋介石民心早失。当时南京市民听说蒋介石要下野出国,放鞭炮庆祝。“最后蒋介石众叛亲离,死的死,跑的跑,变的变,没人可用,变成孤家寡人。"人和"没有了还打什么?”  当时金冲及在复旦大学上学,记得日《大公报》上有一个消息:早上300块金圆券可以买一担米,晚上变成1600块;还有一幅漫画:一个人坐在下面,上面的一碗面1000块,正在吃时改成2000块钱,吃完要付钱3000块。“这幅画略微有点夸张,但一天里涨价几次却是事实。大家可能没有见过这个局面,南京路上人像潮水一样冲进商店里,赶紧要把钱花掉,我买回来的鞋两只都不一样。冬天马路上冻死的人有很多。所以国民党的垮台不仅是军队打垮的,人心的散失才是重要的。”  金冲及:蒋介石对真正的军事不太了解  金冲及分析国共在三大战役中的胜负原因,则是从军事着手。“毛泽东不是军人出身,他说过自己是小学教师,哪里懂得打仗。所以他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总结经验。而蒋介石是黄埔军校出来的,至今台湾很多老人称他委员长多过总统,就是因为他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但李宗仁曾批评蒋介石"没有从排长、营长、连长当起,所以对真正的军事不太了解"。” 金冲及认为,蒋介石的政治意识比军事意识强,之所以能打败冯玉祥、阎锡山等,并不是蒋介石的军事战略,而是政治分化。“内战快爆发时(1945年),蒋介石在8月召开了三年来军事问题的研讨会,预备会议开了11天,政策会议开了5天,他每天到会每天讲话,但在整个会上,对军事作战的考虑、主要的战场怎么进行以及具体指导都没有。”  金冲及表示,从文献上看,蒋介石每天的讲话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政治上打气,二是讲一些细节问题。8月时蒋介石还说:“现在战争比较稳定,重点要解决经济问题。”而在同一时期,毛泽东说的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是要推翻国民党”,周恩来说的是“全国的重心在中原,而东北的重心在北宁路”,前者指的是淮海战役,后者指辽沈战役。  金冲及也提到国共对于“后方”态度不同,“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想到的是如果把长春丢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太坏,所以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而共产党连延安都可以放弃,因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当时毛泽东对东北的策略是拿下锦州,锦州从东北到西南,最北边的一点是山,南边一点是海,由北宁路进去犹如锁喉。当时国民党在沈阳是廖耀湘的兵团,廖耀湘认为以当时局势应当撤出锦州,绕道营口,调集军队再与共产党作战,而蒋介石认为:你们以前说找不到共产党,现在找到了你们还不打?“结果廖耀湘5个军,打了6天6夜都没打下来,主要原因是士无斗志。虽然还有两支军队在,但军心已经慌了。蒋介石说你们要等着这个机会,跟共产党决战。所以打黑山,打了三天三夜打不下来。共产党把锦州一消灭,转而进攻到黑山。这时廖耀湘就慌了:打锦州不可能了,退营口路堵住了,去沈阳路也堵住了。这时共产党下决心:所有军队冲进去(因为在撤退过程中),正好冲进了(国民党)兵团部。兵团部一破坏,整个军就乱了,没有指挥了,司令找不到军长,军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团长,团长找不到营长。所以(辽沈失利)一个是指挥问题,一个是军心问题。”  金冲及介绍,淮海战役时,蒋介石本来判断在华北,根本没想到仗会在南方打起来。“共产党的指挥很高明,毛泽东摆出一个要攻徐州的架势,蒋介石匆忙地把军队调到徐州,结果解放军攻打的不是徐州,蒋介石完全没有准备,毛泽东的军队一下就进来了,先割断了邱清泉的军队,邱清泉兵团向东进想救黄百韬兵团。结果(共产党)把徐州的口打了,这不仅是包围黄百韬的问题,而是包围了整个徐州。”  慌乱的蒋介石只能调黄维兵团,但毛泽东事先已对蒋介石的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弄了一个部队把黄维兵团绕到豫西去,等黄维兵团再回到据点时又要马上去打宿县。黄维兵团是重兵团,“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没有路没有办法行动”,在山区里行军十分困难,而蒋介石给的路线是一条直线,只有一条土路,还有一条河。等黄维兵团过河到宿县,宿县差不多已被共产党打下来了,面对共产党早已准备好的攻势,“黄维兵团就往后退,他们粮草、弹药都没有了,再好的配备在这样的状况下能怎么办?”  当时杜聿明带着三个兵团一心想先撤到淮河,重新站稳脚跟,蒋介石说不行,重要的是跟共产党决战,救黄维兵团。“杜聿明说,知道这个命令的时候就知道完了,但又不能不接受,因为违反军令的后果很严重,所以本来从西南到淮河可以跑出去,结果一调头,又送掉了。”  蒋介石性格导致很多决策失败  9月1日,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蒋永敬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铁健、黄道炫、杨天石举行关于蒋介石如何检讨大陆落败的座谈。  蒋介石性格不似毛泽东坚决  蒋永敬介绍,通过年间的蒋介石演讲观察其对其失败原因的检讨,发现30篇中有15篇关事上的失败,另外15篇关于党务组织宣传以及文化教育的失败。“这是他个人主观的检讨,是否客观需要大家去思考。”  蒋永敬认为,蒋介石内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八年抗战后,当时的中国根本不适合打仗尤其是内战。“民穷财尽,国库空虚,人民渴望和平,谁要打仗就是天下之罪人。”  当时国民党内部一般不主张打仗,一方面兵力疲惫,另一方面没有国际援助,蒋介石的装备、财政、弹药无法维持。  周恩来在1946年11月就估计蒋介石只能维持半年。是年5月马歇尔就提醒蒋介石,共产党在军事上、财政上都占优势,无论什么条件,都要谈和,而且要快,不能慢,否则在军事上、财政上、经济上将陷入混乱状况。  蒋永敬介绍,共产党深知这点,所以谈判时提出条件。“重庆会谈时,毛泽东要的条件是划黄河为界,他要、、的一半、热河、东北三省。当时国民党内部也有建议蒋介石接受分江而治的,但以蒋介石的个性怎么可以呢?他说"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必须听他的。”  但陈铁健认为,蒋介石性格中有“软”的一面,并不似毛泽东坚决,这导致他很多决策的失败。“中央苏区失败,红军撤出时,很多国民党将领建议蒋介石在西边堵,但他觉得红军是强弩之末了,所以开了一个口子,让几万人往西边走了,结果到了又建立了军队。”陈铁健介绍。  此外,在重庆谈判时,蒋介石虽不满毛泽东提出的很多条件,本来可以扣下毛泽东,但他反复斟酌觉得不该这么做。而毛泽东来的时候就做好了坐牢的准备。  陈铁健分析,毛泽东的性格一直很坚定:不服输,“他的高度就在这里:意志非常坚定,所以从毛、蒋两个人的性格来看就觉得两个最高统帅性格完全不同,也就决定了最后谁胜谁负。”  两党背后的美苏两国态度  蒋永敬梳理史料认为,当时和还是战,不仅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问题,还包括美苏两国的态度。  国民党提出“先安关内,再图关外”的战略后,“苏联很高兴,让在沈阳的共产党军队撤退,让国民党过来。”蒋永敬认为,对国民党最好的机会,是蒋介石派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会见斯大林,“去谈中苏关系的根本问题,这个事很大,必要时可妥协。”  但当时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要求国共合作,不要内战,美国可以为此提供贷款。  美国派来马歇尔协调国共事务,“后来马歇尔的政策是拉拢共产党、压制蒋介石。”蒋永敬说。  在马歇尔的意见下,蒋介石“先安关内,再图关外”的政策被反转,派了10个军去接手东北九省。“由美国军舰运送过去,而且派去的是最好的部队:新一军、新六军、71军(都是美式装备),我本人就在新六军的207师里。”  这种做法激怒了苏联,苏联的态度由软化转为大力支持共产党,中共也因此“放手大干”。“蒋介石对采信了马歇尔的计划非常懊悔,在演讲和日记里多次提到。”蒋永敬说。  陈铁健当时正在东北,亲历了当时苏联红军对中共接手东北的支持,以此为蒋永敬佐证。他回忆当时东北局向中央报告,“苏联红军代表希望中共等他们撤离时马上接管他们占领的城市”。日陈铁健在安达市,当晚苏联驻军有一个营的兵力在县城主干道上示威,列着纵队来回行进。“那天晚上给我的感觉形势很紧张,他们要撤退了,而且到凌晨有了枪声。第二天早晨出来一看:八路军进来了。”  陈铁健分析,以前伪满洲国的伪军,改编为国民党的一个保安队,战斗力很差,共产党从西边进攻,苏联红军在东边配合,两边夹击解放了安达市。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蒋介石丢掉大陆原因:当政二十年没管民众福利
蒋经国,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蒋经国,原题为:蒋经国日记摘选
   《危急存亡之秋》是蒋经国在祖国大陆期间的最后一部日记,记载了1949年这一年,国民党政府在大陆败退的过程,其中具体记载了蒋介石&引退&及蒋氏父子的种种情况。
   今天是中华民国诞生三十八年纪念日,又是元旦,我们住在首都南京,此龙盘虎踞之地,已临着兵火的边缘。
   早起,晨光曦微,空庭犹寂,仅市区远处传来爆竹声。我之第一件事,是向父亲恭贺新年。十时,侍父至紫金山谒总理陵,复至基督凯歌堂默祷。
   父亲近曾缜密考虑引退问题,盖以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之下,必须放得下,提得起,抛弃腐朽,另起炉灶,排除万难,争取新生。
   上年十一月末起,长春、沈阳相继沦陷,徐蚌会战失败,黄伯韬将军壮烈殉国,我军全部撤离徐州。十二月下旬,行政院长及各政务委员,又因币制改革失败而总辞,全国阢陧不安。共军除军事威胁外,更扩大其心战与统战之攻势。一般丧失斗志的将领及寡廉无耻的官僚政客,或准备逃亡避祸,或准备靠拢投降,或传播共党&和谈&烟幕。一般善良同胞,亦误于共党的欺骗宣传,希望停战言和,休养生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般人精神既已趋于崩溃,父亲乃有引退图新,重定革命基础之考虑。
  二十一日
   今天是父亲&引退&的一天&&而在我个人亦铸下永世不能磨灭的深刻记忆的一天&&
   父亲于下午四时零十分乘机离开首都南京,飞往杭州,驻节笕桥空军学校;晚间同我们在楼外楼吃饭。&&夜宿空军学校的天健北楼,我亦随侍左右。入睡前,父亲告诉我说:&这样重的担子放下来了,心中轻松得多了。&我恭聆之下,无限感慨!
  二十二日
   悠然度过了那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宁静的一夜。上午十时,全家随伴父亲乘机离杭,于十时三十五分抵达栎社机场。回到家乡的奉化溪口,突然又体味到十分温暖的乡情,而且尽量享受了天伦的乐趣。这是父亲第三次引退的一段简单经过。
   父亲于&引退&后,对于这回革命失败的原因,曾在&日记&中作如下的检讨:&此次失败之最大原因,乃在于新制度未能成熟与确立;而旧制度先已放弃崩溃。在此新旧交接紧要危急之一刻,而所恃以建国救民之基本条件,完全失去,是无异失去其灵魂,焉得不为之失败?&
   父亲对于本党改造方案,特加研讨。自谓:&当政二十年,对其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毫未著手,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为晚。&同时,认为:&党应为政治之神经中枢与军队之灵魂,但过去对于军政干部无思想领导,驯至干部本身无思想,而在形式上,党政军三种干部互相冲突,党与军政分立,使党立于军政之外,乃至党的干部自相分化。干部无政治教育,不能使全党党员理解中央之政策,而且对于干部亦未能有集体的、配合的、系统的领导与运用。于是,领导之方向不明,而无力贯彻政策之执行;使每一个干部只感觉受其拘束,无权力;于是心存怨望,且诿卸责任。要改正上述缺点,应拟定具体纲要实施才行。&并应&一切以组织为主,纪律为辅。故组织应在纪律之先。组织的对象:第一为人,第二为事与物(包括经费在内)。至于干部训练与重建之方针:必须陶冶旧干部,训练新干部。其基本原则:(一)以思想为结合;(二)以工作为训练;(三)以成绩为黜陟&。
   这是失败基因的深刻检讨,亦是重整革命的正确方针;我们必需随时随地、至诚至谨加以领略,服膺与力行。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国民党丢掉大陆后蒋介石最恨谁:并非毛泽东
作者:高华
核心提示:民国将亡,人心涣散,大势已去,蒋不是恨毛泽东,而是一恨美国,二恨桂李。
本文节选自《东方早报》日B02版 作者:张明扬 原题为:高华谈国民党失败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迁台之后,蒋介石对国民党的失败有什么反思么?
高华:民国将亡,人心涣散,大势已去,蒋不是恨,而是一恨美国,二恨桂李。蒋责美袖手旁观,不救他。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而是失败于俄史(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是失败于美马(马歇尔),&美必后悔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蒋自欺欺人地认为,如果他不是被逼下野,中共就不会获胜,所以他在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骂:&桂李投机取巧争权夺利寡廉鲜耻忘恩负义。&
当然蒋介石也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过失所在:日,蒋介石在故乡溪口写道:&为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已晚也。&到该年年底,蒋介石在台北草山的革命实践研究院曾总结出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因为&我们的军队&是&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我们的军人&是&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军人&。
1949年的最后一天,蒋在日记中自省:&一年悲剧与惨状实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顾。&而最令蒋感到苦痛且悔之已晚者,乃是&军队为作战而消灭者十之二,为投机而降服者十之二,为避战图逃而灭亡者十之五,其他运来台湾及各岛整训存留者不过十之一而已&。
延伸阅读:蒋介石日记1949年5月节选 来源:中国网
日,日记右侧大字&本日杭州撤守&。次日负气似的写:&余主张早撤不再为美国守门上当也& () 。
5日下午,蒋氏带着儿子去虹桥路拜别宋美龄父母的墓,然后去东平路上当年他与宋结婚时的新居&爱庐&看最后一眼。那时宋美龄还在美国,归期未知,蒋氏当时凄惶的心情不禁流露在日记里:&晡与经儿同往虹桥路岳父母墓前敬谨告别回程到东平路爱庐视察全室皆空但觉凄凉与愧惶而已&() 。
(出于好奇,我回头找来日蒋宋结婚那天的日记。果然新婚之日照旧写日记,蒋氏这点坚持确是与众不同。日记里记述先到孔宅换礼服、再到宋宅行教会婚礼,然后到大华饭店礼堂行正式西式婚礼,&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礼成后乘车游行、晚宴,最后进入新房。可惜以下的三行字被墨笔涂去,隐约看出最后三个字好像是&乐无穷&。以后几天他都称新婚夫人为&爱&,又过几天变成&三妹&,两人偶有&欢争&─ ─玩笑的争执,到月底就开始吵架了。)
5月7日蒋氏乘&&江静轮&离沪赴舟山,在船上写日记,说想建设台湾为实现三民主义的省区,&台湾&两字原为&福建&,被划掉改成台湾。
17日飞澎湖,发现澎湖的要塞和营区破败无人,气愤愧悔得无地自容,几乎想&遁迹绝世了此一生&。5月25号由澎湖赴高雄,接报宁波沦陷,上海已不能降机,而爱将汤恩伯已在吴淞口指挥各军撤退了﹗终于,5月27日他写下:&上海已于昨日沦陷矣&。
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内容是反省他人的责任过错,一是桂系李宗仁:&桂李投机取巧争权夺利寡廉鲜耻忘恩负义&,另一当然是美国人:&美必后悔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
6月初再反省上海与浙赣线的溃败,又发现白崇禧要负全责,因为白牵制了汤恩伯的主力部队:&失败实数已知其大概白崇禧如不强制汤部主力西移皖南则不惟无此重大损失而且保卫上海之战亦必会胜矣&( 上星期反省录) 。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蔡信]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国民党为何失去大陆?
[摘要]胡慧珊得出结论:蒋政权覆亡的根源,在于忽视意识形态教育和党组织建设,而腐败、无能、不公与通货膨胀等等,只是结果而非原因。国民党为何在1949年败于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永久地失去了大陆?美国学者易劳逸曾作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如果一座建筑物在暴风雨中倒塌了,那么它倒塌的原因是什么呢?科学的回答将要求首先对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其次对暴风雨的强度,进行仔细的考察。如果发现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已经腐坏,人们就必须仔细掂量,倘若没有暴风雨,它是否就不会倒塌。然而事实是暴风雨已经来过,它也已经倒塌。那么,可以说暴风雨是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吗?或者无论暴风雨是否来临,它都必然倒塌吗?易劳逸是站在胡素珊的肩膀上提出这个问题的。胡素珊是另一位美国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代表作《中国的内战:年的政治斗争》是研究中国内战的奠基著作之一。也许会令军事迷失望,此书几乎只字不提内战的军事力量对比、战略与战术的成败,而是聚焦于国共双方的政治斗争。在国民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竟是它走向溃败的起点。历史为何如此吊诡?胡素珊认为,根源在于国民党统治的失败。国民党在城市的统治是失败的。城市民众对国民党的幻灭始于年,这正是它回到沦陷区的时期。八年来,国民政府一直代表民族的不屈意志,如今却让所有人目睹它的无能与腐败:为接收城市而建立的行政机构混乱不堪,在机构中做事的人也贪婪肮脏。通货膨胀、赋税沉重、劳资纠纷、实业厄困……这一切导致人们持续的抗议,却未能得到令人宽心的回应。国民党就如一个生了重病的领袖,对愤怒的子民不闻不问,或者即使想要回应,也力不从心。同一时期,共产党在城市的治理却是成功的。共产党治理城市的经验起于张家口、哈尔滨和东北的一些中等城市。在处理城市问题时,共产党多次克服了理想主义,将目标定为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同时实现生产的最大化。在共产党接收的城市中,不受利诱的官兵主动保护公有和私有财产,工商企业得到尊重和庇护,市民生活正常运转。共产党在城市成功建立了各种拥护力量组成的广泛联盟,最明显的做法体现在对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态度上,对这些人尽力团结,并将部分人安排在相对体面和重要的位置上。尽管如此,在失去大陆之前,国民党并未彻底失去知识分子的心。吴世昌也指出,反战的学生总是向国民政府而不是共产党请愿,他们依然将国民党政府视为中国的合法政府,认为它有能力制造战争,也有能力带来和平。请愿者实际上是国民政府不无哀怨的支持者,而非坚定的反对派。胡适对叶公超的一段话(“我们这样的自由主义分子之所以还彻底追随你们这种人……”)道出了这种状况的深刻原因。国民党真正彻底输给共产党,是在农村。农村几乎是国民党遗忘的地方,或至少是不能成功建立起有效治理的地方。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底色,本是偏左的(常被马列史学家称作“国民党大右派”的蒋介石,以今日眼光视之,仍然是个左派),它对乡村中的土豪,是有下手欲望的。1942年国民党在龙岩的土改,就是延续孙中山“平均地权”的路数。不过,国民党的土改试验,显得“温情脉脉”,主要手段是从地主手中征买土地以扶植自耕农,而非“打土豪、分田地”。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资源获取,必须依赖地主阶层,尤其在统治本就薄弱的后方,它不可能推行对地主太过残忍的政策。而龙岩的土改,也未能在国统区全面推行。按国民政府地政部长李敬斋的说法,以国统区土改的试验进度,要在全国实现自耕农化,至少需要五百年。综上可知,土改是当时的国民党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之相反,无论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均无需倚重土豪,可以放手将之打倒。如一位论者精辟概述的,共产党“以土改来保障后勤供应和兵员补充,走的是迂回曲折的路线,而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种赤裸裸的交易。农民们在对恶霸、地主、国民党政权拥护者进行物质剥夺和肉体摧残之后,会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一边,以防止反攻倒算。而贫农团、妇女会等等新型组织的活动,定期非定期的全村大会,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有助于营造一片热烈的气氛,让得到果实而不愿当兵者感到羞愧”。由此,胡慧珊得出结论:蒋政权覆亡的根源,在于忽视意识形态教育和党组织建设,而腐败、无能、不公与通货膨胀等等,只是结果而非原因。延安整风使共产党完成了领袖加组织的党政军一体化的构建,由此强劲崛起,不可抵挡。共产党找到了“通过阶级斗争发动群众”的秘诀,甚至在地主并不成为问题的地区也是如此。在此过程中,共产党不但找到了破坏农村经济和政治权力系统的方法,还发现了如何动员农民支持建设一个新系统的途径。对国民党为何失去大陆,胡慧珊的著作着眼于两党政治差异,饶富洞见,但也有严重缺憾,比如未论及美国与苏联在国民党失去大陆过程中的作用,而这是相当重要的议题。她也未能详析,国民党统治的结构性问题及蒋介石本人的致命局限。《北平无战事》电视剧照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是另一本研究中国内战的精彩著作,可作为胡著的补充与延展。在易劳逸看来,国民党从未创造出一个完善而坚固的政治结构。1927年他们夺得政权时,继承的是已经分崩离析多年的政治制度,此后二十多年里,他们未能改变国家分裂的现实,其权力继续受到各省军阀的限制,以及乡村豪绅阶层的抵制。与此同时,国民党未能创造出一个能够感受民众需求、实现其所宣称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高效行政机构,从而使其结构进一步削弱。蒋介石的崛起让国民党的结构性问题更加固化及深化。在蒋介石时代,他所领导的军队成为政府的统治部门,他本人也成为政权中凌驾一切的存在。悲剧的是,蒋介石的政治观完全是传统皇朝型的,对他来说,政治就是统治上层的争斗。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操纵和联合了一部分上层人士去反对另一部分作为他的对手的上层人士。他似乎从未意识到,真正的政治强人是成功动员绝大部分民众而不是只获得上层社会支持的那些人。他的对手、最终将他驱逐出大陆的毛泽东则早已意识到,通过获取统治结构以外的支持而产生新的权力来源是可能的。毛最终从农村中找到这种来源,从而打倒“蒋家王朝”。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前提是,抗战需要超额获取并消耗资源,经过八年抗战,国民党的军队极大削弱,不再是紧密和有效率的了。苏联的介入是共产党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易劳逸指出,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苏联在8月对日宣战后,很快占领整个东北。接下来,苏联人为中国共产党人进入东北提供各种便利,并向后者移交了日本人的大批战争物资,不仅如此,苏联人还阻挠国民党在东北重建行政和军事系统,并从东北运走了许多工业物资。假如国民党获得东北,他们可以将东北的丰富资源重新并入中国关内经济体系,也无需因向东北军队运送大量粮食而加剧关内农民的贫困和愤怒。国民党还可以利用日本人所创造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提供重工业产品以利于关内工业复兴,提供轻工业品以缓解战后消费品的巨大匮乏。更重要的是,国民党还可以避免因东北问题带来的不断上升的恶性通胀。年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大约等于军事开支的数额,如果没有东北作战,国民党可以大量缩减军费,从而大幅减少财政赤字,避免极度通胀。而史实证明,通货膨胀正是压倒国民党统治的最后也是最重的一根稻草。美国的放弃是国民党失败的另一要因。对此,美国学者邹谠的名著《美国在中国的失败()》提供了有力解说。赫尔利对中共的低估,谢伟思对中共的解读,马歇尔调停国共的失败,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以及美国自身的政治传统,使得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国民党。日,在一份发自延安的报告中,谢伟思写道:“共产党变成了一个寻求按民主秩序长入社会主义的党……它不是酝酿直接暴力革命的党。它变成一个并不寻求早日垄断政治权力的党,而致力于寻求它所认为的在中国的长期利益”。谢的结论是:“农民支持、参加共产党军队并与它并肩作战,因为他们坚信,共产党人是在为他们的利益而战……这些利益是……走向民主的。”谢伟思的看法,也代表了当时美国国内的普遍看法。国民党为何失去大陆?以后见之明来看,这或许是必然的,也是痛苦的。(本文刊发时有删节)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paqi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1954回大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