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大悟佛法修学概要大无边杀灭一切妖魔鬼怪歌曲

念佛法要:信愿具足为得法;舍命全交为了脱;念佛报恩为圆满!――释仁焕法师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用上、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就已经陷入欲望的泥沼了。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收摄六根”,也就是把自己的心收回来,使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注意力向内,而不要向外。  通常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身体器官,接触外物之后就会喜欢它,希望占有它、争取它,而无法拒绝诱惑。有时候即使眼睛闭起来了,心里的影子还在,把耳朵塞起来不听也没有用,总是余音犹存,此时就要感受一下,这种困扰的感觉究竟舒不舒服、快不快乐?是痛苦、还是享受?事实上,如果把眼睛闭起来,还是有影子在前面晃来晃去,这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快乐。  就像谈恋爱谈得非常入迷时,对方的容貌、笑颜、声音总是萦绕在脑际,放也放不下、丢也丢不开。即使对方远在千里之外,却好像就在眼前,这就是患了相思病。如果不是两情相悦,而是单相思、单恋,那就更加痛苦了。  我们可以好好分析,这种萦绕脑际的影像和音声究竟是不是真的?脑海中的影像在睁开眼睛以后,可能就不见了;耳朵听到的声音只要经过仔细分辨,也就消失了,一切都只是脑子里的想象而已。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这些都只是内心的幻觉,而不是真正的快乐。  如果还是想得很痛苦,我们可以不断地注意自己的呼吸,用注意呼吸的感觉来享受呼吸。如此一来,就会产生移情作用,心里挥之不去的念头,在注意呼吸后可能就会转移了。&&& 此外,分析自己的念头也是收摄六根的方法之一。我们的念头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出现,所以当出现粗钝、强烈的念头而又无法摆脱时,就可以试着数呼吸、享受呼吸。当再有其他念头出现时,就能慢慢体会到,刚才明明还在想的事情,现在又不想了,而现在不想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正在注意呼吸,所以刚才的念头已经被切断,变成一段一段的。  然而,我们的脑袋会不由自主地继续想别的事,“注意呼吸、享受呼吸”这个念头本身,也会不断地再被其他念头切断。每当我们发现其他念头出现时,不必理会那些念头,还是继续回到呼吸的感觉,藉此把那些念头切断。像这样交错着把念头切断,这些念头就变成片断的,既然是片断的,那就是幻觉、幻相,便可以渐渐把这些念头放下了。  另外,妄念太杂乱、无法控制时,拜佛也相当有用。拜佛时,要注意自己身体的觉受,专注在拜下、起立每一个动作的感觉,一般人如果不知道怎么拜佛也没有关系,跪在佛前专心磕头也是有用的。此外,也可以出去散散步,散步时注意每一个脚步踏出去的感觉,当我们这么做时,会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身体上,也就能收摄自己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我们的心其实是向外发散的。我们要经常练习把它向内收摄回来,回到自己的呼吸、念头以及动作的感觉上。透过这样的练习,就能够逐渐放下外在的干扰,达到收摄六根的目的。&(字节数: 0) [转贴
16:12:21]&&&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心平处理。在传法大典那天,记者们目睹满山满谷的人们对我种种恭敬,甚至匍匐迎送,好奇地问我何以致此?我突然想起国片“我就这样过了一生”这句话,心中不禁感触良多,回想大家对我的肯定,是自己付出多少的辛苦、忍耐所换取来的成果啊!如果将这部片名换一个字,改为“我就这样忍了一生”,用来形容自己,应该是很贴切的写照了。&& 我从小生长在乱世里,先是军阀割据,外强环伺;继之中日抗战,后来国共对立,家乡的经济本来就很落后,加上这些人为的祸患,生计更是困难重重。在粮食极为短缺的当时,我吃过麦渣糊粥,我以地瓜当饭,每天三顿,吃得都怕了起来。十二岁出家以后,寺里仍是以稀粥代替干饭,经常一个月吃不到一块豆腐,或一些素菜。这对于正值成长期间的我来说,当然是不够纳胃的,但是想到时代的艰辛、常住的难为,心中的感念使我忘却了饥饿之苦,就这样我养成能忍的习惯。 &&&&一九四九年,刚来到台湾时,我四处飘泊,无人收容,真正遇到难以度日的苦楚。不过,忍是一种力量,我开始与生活搏斗,与命运挑战。后来我辗转来到宜兰,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当时正信佛教不发达,为了接引更多的人学习佛法,我不惜将些微稿费、盖美垂郝蚍鸾淌榧透此碌那嗄辏晃疑踔辆H碳⒛投觯讲叫凶咭涣礁鲋拥阋陨系穆烦蹋礁鞔簿捣ǎ骨⒊捣呀谑∠吕矗碇貌冀趟璧挠镁摺7鸾痰谝淮未逃没玫苹⒙家艋⒗┮羝鳎褪悄鞘惫郝虻摹 &&&&随着弘化区域的逐渐拓展,闻法信徒的日益增多,我发现到人生的问题无穷无尽,心中益发体会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宏愿,因而更加激励自己以弘法利生为己志,所以凡有人前来请法,无论路途远近,我都欣然答应;凡信徒有所请求,不管事情难易,我也尽量化解其忧。 &&&&说到弘法,光是交通,我那时骑过单车、坐过牛车、煤矿坑道用的轻便车、三轮车、手拉车,当然火车、汽油车,甚至骑马、乘轿、飞机、小船统统在内。 &&&&尔后数十年来,我常常因为接引信徒,从早上讲到晚上,我时时由于行程紧凑,耽误了用餐的时间。有时为了方便起见,我干脆以冰水泡热饭,或以热茶泡冷饭,聊以充饥;有时刚要举箸用餐,却临时接到邀约,我只得端起碗来,管它里面装的是滚汤,还是热面,唏哩呼噜地,一并倒入嘴里,也顾不得烫破舌头,更遑论是否填饱肠胃了。所以尽管这些年来稍有余裕,我还是经常食不饱腹,就这样,我可以说是忍饥耐饿过了一生。 &&&&早年因为没得东西吃,只要有得吃,都觉得好吃。近年来,吃的东西很多,我十分珍惜这份福报,所以不管是汤面、拌面,乾饭、稀饭,米粉、冬粉,水饺、包子,虽然不一定觉得好吃,我一概来者不拒。偶尔放在一旁不吃,是因为忙于赴约,或者当时已用过,并不一定表示心里不喜欢。有时候看到徒众很用心地为我准备了一道菜,为了嘉勉他们的辛劳,即使不甚好吃,我也会随意称赞某一道菜十分可口。然而徒众未能善体我心,甚且误解人意,有时候一月半月每天都会吃到同一道菜,问他们是何原因,他们总说是随顺我的喜欢,令我真是啼笑皆非,但是叫我说一句不喜欢吃,怎样我也不肯,我宁愿一直忍下去,也不愿随便说出我的好恶。 &&&& 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大家“传说”我喜欢吃素乌鱼子。过去曾经有一段时期,每一餐饭都有一盘素乌鱼子摆在我的面前,其实我因为嫌其味道太重,从来不曾动过一筷,吃过一口,所有上桌的素乌鱼子全都是被其它人挟了去,只是大家不察,以讹传讹,甚至还有人误以为真,特地买来送我。对于大家的这番“错爱”,我也只有一直忍了下去。 &&&& 类似这种事情,还真是无独有偶呢!例如:多年以前,信徒送了我一块佳美香皂,当时物质十分短缺,舶来品更是稀有难得,大家看了十分羡慕,但是我仍旧惯用一般的肥皂,所以一直将它摆在洗手台上,未曾动用。奇怪的是那块香皂的体积居然日渐减少,后来大家都说我喜欢用进口的佳美香皂,我听了也只是忍笑而不语,心想能够让大家的喜好成为我的喜好,不也十分有趣吗?有一回在外地讲经,天气突然变冷,有位弟子为我买了一件毛衣,我连说:“厚的衣服真好!”意在赞美他的用心体贴,没想到日后大家都说我喜欢穿厚的衣服,从此尽管天气转热,侍者也依旧为我准备厚的卫生衣、厚的罗汉褂,乃至特地订制厚的长衫大袍,我向来不忍拂逆别人的好意,因此只有自己忍受汗流浃背之苦了。 &&&& 我常常想起过去在丛林里,戒规十分森严,即使是天寒地冻,也不准我们披围巾,戴帽子,而在那个贫苦的年代里,我们身上穿的几乎都是已圆寂的前人遗物,缝了又补,补了又缝的单衣薄衫,每逢隆冬时节,凛冽的北风从宽大的衣领袍袖中直贯而下,没有忍耐精神,不易度过寒冬。所以我后来到了台湾,只凭一件短褂,度过北部两个冬天。这时,目睹一些出家人,才有一点寒意,就全副御寒配备加身,一眼望去,似乎少了几分道气,在慨叹之余,不禁感谢以往师长的严格教育,培养我无比坚忍的耐力。于今,我将这份耐冷的力量运用在忍受暑热上面,显得驾轻就熟,但是弟子们是否能感受到我这份包容的心意呢? &&&& 所谓“忍”,忍寒忍热,这是很容易的,甚至忍饥忍渴,也算不难,忍苦忍恼,还能勉力通过,然而忍受冤屈,忍一口气,就大为不易。但是,无论如何,想到自己既已学佛,深知相互缘起的真理,明白“忍”是一生的修行,为什么不能依教奉行呢? &&&& 曾经有一位徒孙,经常购买下端绣有图案的毛巾给我使用,我因为脸上破皮,建议他买没有花样的,以免洗脸时觉得不舒服,他却理直气壮地说道:“有图案的毛巾比较美观,您用另外一端擦脸,就不会碰到绣花了!”唉!彼此心境不同,说起话来有如对牛弹琴,我也只有当下“受教”,忍他一忍算了。 &&&&有时侍者为我准备饭菜,不是少拿箸匙,就是奉上一双长短不一的筷子,我既不起身自取,也不予以责怪,待别人发现告诉他时,只见他毫无愧色,哈哈大笑就掩饰过去了。 &&&&记得我五十岁生日那年,一名在家信徒特地送我一张价值不菲的弹簧床,无奈我从小睡惯了木板床,但又不忍直言,让他难过,从此只好将床当做装饰品,自己每天睡在地板上,达十年之久。 &&&&有一次,我应邀到温哥华弘法,承蒙信徒好意,特意为我商借一位张姓居士的别墅,其中一套考究的浴室,内有新式开关、长毛地毯,还有美轮美奂的浴帘、浴池,我因为不会使用这些繁复的装备,只得忍耐到行程结束,回到佛光山再痛快地洗。 &&&&又记得韩国的顶宇法师、多伦多的土地经纪人温居士,为了表达对我的尊敬,他们订了五星级的总统套房给我住。然而我看到内部装潢之富丽堂皇,舍不得使用,只好整夜不倒单坐在沙发椅上,直到天亮。 &&&&朝好的方面去想,这也是他们的一番孝心善意,我怎好苛责呢?尤其回忆四十年前,我刚到宜兰雷音寺时的光景,与今比之,真可说是天壤之别。 &&&&那时由于政策使然,寺院里住满了军眷,丹墀成了大众的厨房,每次如厕,我都必须等人将煮饭的炉子移开,才能开门进去。最初我都在佛桌下过夜,后来寺众整理出一间斗室给我居住,里面除了一张破旧的竹床以外,只有一架老旧的缝纫机,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每次睡觉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一躺下来,就不敢翻身,唯恐竹床咿呀作响,吵到别人。 &&&&三个月以后,我从布教的监狱捡来一把狱所不用的椅子,欣喜不已,从此每天晚上,等到大家就寝以后,我就把佛前的电灯拉到房门口,趴在缝纫机上写作。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当时的我,非常珍惜这份难得的机会。那年,我二十六岁,平生第一次使用电灯,以前在栖霞山、焦山、宜兴、中坜、青草湖等地,都没有电灯,所以,尽管群蚊乱舞,蟑螂四出,我都不忍上床,有时写到次日破晓,耳闻板声,方才休笔。 &&&&三四十年后的今天,目睹现代的年轻人空腹高心,漫言入山修行、闭关阅藏,不禁感慨万分,倘若福德因缘不具,焉能获得龙天护持?“三o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没有百忍兴教的精神,如何成就人生大事?“我就这样忍了一生”,岂止是就物质上的缺乏而言,其它如精神上、人情上、事理上、尊严上等种种违逆境界,又何止忍上百千万次?一九九一年,我在浴室里跌断腿,顿时身边增加不少“管理人”,这个徒弟要求我不能吃这种食物,那个徒弟告诉我不能用那种拐杖,过分周到的看护,使我备感束缚。有时因为身体不适,这个弟子拿来这种药,那个弟子拿来那种药,我为了圆满大家的好意,只得忍耐把两种药都吃下去。有些信徒说美国好,叫我去美国度众;有些信徒说澳洲好、非洲好、欧洲好,也希望我前往弘法。我为了满足大家的“好”,所以,只有忍耐旅途劳顿,到处飞行云游。 &&&&虽然百般无奈,但是想到为师者在他们的心目中永远年轻,也只有自我解嘲了。有时回头反省:“为人着想”固然便利了别人,却也让我“就这样忍了一生”。我的腿子之所以会摔断,正是因为在盥洗时听到电话铃声,为了怕对方着急,赶紧从浴室冲出来时,不慎滑倒所致。虽然有了这次前车之鉴,我还是尽量不让电话铃声超过三声以上,与生俱来的性格实在不容易改掉啊! &&&&回顾我这一生自从拥有电话以来,真可说是不堪其扰。我常常在深更半夜被西半球、南半球打来的电话吵醒,拿起话筒一听,往往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小事,尽管心中也在责怪他们不知体谅别人,预先算好时差,但是仍然出语和缓,不使对方难堪,而我自己却赔上一夜的失眠。 &&&&事后被一些徒众知道,总是劝我:“师父!您不要管他们,晚上睡觉前,将电话线拔掉。”但是我从来未曾如此做过,天生不喜欢让人失望的性格,使我注定“就这样忍了一生”。 &&&&我不但在半夜耳根不得清净,即便在白天,也还得六根互用,手脚并行。在我的法堂里,总是聚集着一群徒众,七嘴八舌地和我讨论事情,我不但得瞻前顾后,还必须左右逢源,唯恐忽略了那一个人。有时大家为了公事僵持不下,我还得居中斡旋调处,几个小时下来,真是口干舌燥,精疲力尽。 &&&&出了法堂,还有人要我路上办公,拿着一叠表格报告,希望我能指点一二,我虽然按捺性子,有心成就,偏偏这时往往半路杀出程咬金――遇上了信徒游客,又是对我合掌礼拜,又是要求合影留念,明明短短五分钟的路程,也得走上半个小时。 &&&&从十年前多次带团出国访问,到近年来频至世界各地弘法,更无所谓乐趣可言。常常飞行数小时,一下飞机,就被人簇拥而行,照相、讲话占了大半时间,连洗把脸、上厕所的空隙都没有,不到深夜,无法回到寮房里小憩。每日如是,周而复始,十天半个月后,再坐车到机场,飞到另一个地方。虽说行脚各地名都大邑,实则不曾尽兴观赏;虽说走遍世界名山大川,实则未尝仔细探访胜地,只是到而不到,聊以告知来此一游罢了。 &&&&数十年来,佛光山大小道场几乎都是在我的手中建立起来,完成以后,即刻交给弟子们管理,里面的一桌一椅、一砖一瓦,都含藏我多年来的经验与理念。但是弟子上任以后,既未能善体我意,又不前来请示缘由,就轻易地改隔间,挖墙壁,甚至换佛像,更制度,当我再度前往巡视时,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担任住持的弟子还在一旁问我:“改得好不好?”我一向不喜欢否定别人的主张,即使心中不以为然,也只有说“好”。虽是多少忍耐点滴在心头,但我这一声“好”,休却了多少麻烦,给予人多少欢喜,泯除了多少代沟的问题,说来还是颇为值得的。 &&&&我有出家弟子千余人、在家信徒百余万,但是他们高兴时不会想到来找我,一旦上门,必定是有了烦恼,而且大多声称是来挂“急诊”的,我再忙再累,也只得“恒顺众生”,予以接见、倾听、安慰、鼓励。凭着自己多年的历练,倒也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但也有弟子对我说:“师父!你只叫我们忍耐,难道除了忍耐,就没有其余的办法了吗?”确实,我一生惟一的办法、惟一的力量,就是忍耐。 &&&&回顾我的一生,正如同陈诚所言:“为做事,必须忍耐;为求全,必须委屈。”虽然“我就这样忍了一生”,但是唤醒了多少迷惘众生,成就了多少法身慧命,所以,我祈愿生生世世再来娑婆,以比丘身永远堪忍地利济有情。&(字节数: 8789) [转贴
22:11:23]&&
迷恋黄片、色情网站的果报!!!  注:看黄片,上色情网站就是邪淫,会大折损人的福报。现世感得不如意眷属、常被骗、穷苦、不如意、霉运等等。一个人福报消尽,生命也就完了。& &世上有三件事最损福报。一是不孝父母。二是杀生。三就是邪淫。什么是邪淫?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如偷吃禁果、未婚同居、一夜情、嫖*、婚外情、手淫、意淫、眼淫、看色情片、同性恋等,即使夫妻之间正淫也应有时间、地点、因缘等限制,不可放纵。色情是滋生犯罪的温床,乱淫是病魔的乐园。不要小看了这件事情,虽然病情现在没有暴露出来,但等到暴露出来的时候,你病魔缠身,浑身不舒服,你就享受不到舒服休闲的生活了,就连儿女们都会离你远远的。这种可恶的事情,实在是不能干的。& & 黄片中的色男色女,我们光凭肉眼就会发现其精神实际已妖魔化了,难道你不觉得他们很象鬼吗?& &&&再看看迷恋黄片、色情网的人的精神气质,从面相上看,几乎个个都有让人生厌的感觉,就算从未谋面,但就是让人感觉不舒服,有股腐烂感。邪淫的人,面相是猥亵、丑陋的,往往他们自己照镜子时发现不了,但只要是用照相机或摄相机拍的,就会发现了。有点神奇,不信你就试验一下。& &&&在感情方面那更是狼狈不堪,没找到女朋友的人会发现很难找到中意的,一般是自己中意的别人不肯,自己不中意的倒是中意自己,反正就是不如意,感觉老天对自己不公。就算真有双方都觉得好的,一段时间后,就总有各种原因而走不到一块儿,最终糊里糊涂地人财两空。已结婚的人那就更糟了!感情不好,吵架、打架、外遇、离婚等,反正就是糟!& & 心智方面,迷恋黄片的人会越来越愚蠢。人体三宝为“精气神”。看黄片的人,精气都被鬼吸干了,哪来的什么神?!人的精气不足,自然没神,就剩下鬼和躯壳了,有的活人其实精神早已变鬼了,很可怕的啊!& & 邪淫的,不只是得不到真爱,没有好家庭或者得性病那么简单,太便宜了,恶报会接踵而至,多预备几卷纸巾等着擦眼泪吧。& &其他方面如财运、官运、考学、事业、子女、父母等等,迷恋黄片的人那个就叫一个糟啊!真是一团糟啊!活在人世,心已在地狱,人生那个苦痛啊!邪淫的你就慢慢品尝吧寻花问柳败身家,缘因耳目喜贪邪。阳世纵然有漏网,阴司难脱罪刑枷。百年人生,转眼即空,何必贪一时之淫乐,受万劫之苦刑!&(字节数: 1313) [转贴
12:00:34]&&宣化上人语录(一)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既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予自己。】舍弃小我,完成大我。
(二)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三)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的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四)我们修行,群居防口,独坐防心。
(五)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六)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不照自己。
(七)有所执著,就是人心。无所执著就是道心。
(八)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做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_、不痴。
(九)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十)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非。
(十一)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十二)修行更不要争权夺利,争做领袖,支配别人,在师父前求表现。
(十三)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
(十四)凡有所求,即是污染。
(十五)【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睹面若不识,需再从头炼。】??????可是我们一到考验的时候,往往就考不上,就落选了。
(十六)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十七)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
(十八)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
(十九)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二十)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是,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总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
(二十一)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
(二十二)就算活到几百岁,碰见的人都是掉牙的,没有掉舌头的,舌头就因为它软,能忍辱,所以忍辱的力量最大。
(二十三)我们人不能挨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
(二十四)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落空的。
(二十五)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二十六)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这叫感应道交,这才是老实念佛。
(二十七)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二十八)持名念佛就像拿着东西似的,总也不把它放手,故天天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二十九)我们这儿一念佛,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的电话就响了。
(三十)大家拿出真心来念佛,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道光明,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气化为吉祥,把污染、暴戾、灾难的空气改变过来。
(三十一)每一个出家、在家学佛的,不要以贪心来学佛,不要以争心来学佛,不要以向外驰求的心来学佛,不要以自私自利的心来学佛,也不要打妄语,不要说我有世智辩聪,可以说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这是没有用的,所以必须要躬行实践。
(三十二)这个【肉】字,就是一个被吃的人与吃肉的人,吃肉的人在外边还是个人,被吃的人已经变成了畜生了。吃肉的人与被吃的人就有一种关系,解不开冤结,互相罩著。
(三十三)古人说:【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若能改过从善,便可趋吉避凶。
(三十四)吃斋是活着吃亏,因为未能满足美食之欲,不能想口福,可是若不吃斋,吃了很多肉,死后便要到地府算账。我是凭良心向你讲真话,大家不要贪口欲,贪享受,死后就不会上大当。
(三十五)为什么人那么暴躁脾气大?就因为吃肉,因吃肉会增加欲念,使人_恨,没有慈悲。
(三十六)贪求名,就被火烧死,贪求利,就被水淹死,这是水火二灾。再贪求荣华富贵,就会死在风里。
(三十七)若好色,肾就会有病,贪财多了就会有心病,脾气大,肝就会有病,生恼怒,肺就会有病,尽怨人,脾就会有病。
(三十八)我们学佛就是不恼害别人,故佛教徒要吃素,因为吃肉会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
(三十九)爱吃好东西,这里头都有一股冤业牵着。令你欢喜牺牲其他生命而来补助自己的生命。
(四十)所谓【见吾过者是吾师】。能说出我们毛病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应该感谢他,不可仇视。
(四十一)你有过,若不能改,那就是永远存在的,你若能改过自新,罪就消灭,没有了。(四十二)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四十三)绝对不发脾气,这是最主要的关键,不发脾气,就有智慧,只是爱发脾气的人,多数是愚痴,无明很重,没有涵养的功夫。(四十四)学习佛法,目的为求智慧,是一天比一天有智慧,不可一天比一天糊涂,有的人越学越贡高,越学越我慢。(四十五)不应该追奖悖馐强鞅荆舯居追奖悖蝗追奖悖饩褪谴婵睢(四十六)世间的聪明是世智辩聪,这种人也很聪明,可是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聪明,就帮助自己做了很多糊涂事。(四十七)佛教的宗旨,是人人可成佛。现在众生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是未来的诸佛,如果对众生发_恨心,等于_恨父母和诸佛,成为大逆不孝之人。(四十八)大公无私的便是正法,若是自私自利的便是邪法。(四十九)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旅游,不是自己的家乡,应该赶快回到自己本来的故乡,与诸佛菩萨为伴侣,所有十方诸佛菩萨及一切历代祖师,都在等着我们,就像父母盼望子女归来一样。(五十)舍不了死,换不了生,舍不了假,成不了真。(五十一)无私无我,大慈大悲,愿将法界众生所有一切苦难皆与我一人代受。(五十二)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说法,都在讲经,我们把每一个人自己那一部经念好了,背熟了,不要错因果,那是真经,真典。(五十三)你尽看人家不对,就是自己有苦,你若没有苦了,见到谁都是佛。见到人人都像佛似的,很简单,很浅显,就是你做不到。(五十四)真正的快乐是无求的,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无所求,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自性的稳定、平安。(五十五)在万佛圣城,谁也不可给人戴高帽,说此谄媚流俗拍马屁的话。(五十六)修道的敌人是谁?非魔王,而是自私心,若用自私心,万事无成,就算有成,也属虚妄。(五十七)佛教徒要注意因果,凡是要小心谨慎,不能随便毁谤他人。(五十八)谁能不发脾气,谁能对佛教的道理相应,就能很顺利的成佛。(五十九)我们人都是舍本逐末,把修行放在第二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把根本的道理忘了,在末梢上用功夫,你赚钱,只能维持你的生活,学习佛法是养你的法身慧命,增长你的智慧。你应选择一部经,对机,你就研究下去,不要天天只挂着去赚钱!(六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想,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六十一)财欲令人颠倒,财、色、名、食、睡,这是地狱五条根,可是我们人人都把这个根扎得深深的。这个善根他不往深里扎。财色名食睡这五条根,他往地里头扎啊!扎了觉得还不够深,还往地里头扎。(六十二)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因别人一句话就动了,你要修得不动。能忍别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练起。(六十三)修行要天天保持像个称似的,平衡下来,怎么叫平衡下来呢?平衡就时时都平平静静的,自性一点波浪也没有,这就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六十四)我们学佛法的人,首先要去脾气,你脾气若不去,学多少佛法,都是种修罗因,将来结修罗果。(六十五)修道人,要行所无事,积功累行,不可执著。(六十六)学佛的人,先要学吃亏,不占便宜,任何事物都要舍离,因为能舍方能得。(六十七)人人皆知忍辱能到彼岸。但境界来了,就忍不住,无名火高三丈,将多年所积聚的功德,焚烧一干二净。(六十八)念不生气的经,念不骂人的经,念不发脾气的经。有这三种经,很快就成佛了。(六十九)发脾气是恶,不发脾气是善。(七十)肝中若无火,何病都能躲。即此妙伽陀,亦被置高阁,娑婆诃!&(七十一)你要知道【名利】两个字,把世界上所有人都害死了。(七十二)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是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快乐的,都是平安的。(七十三)魔是四面八方来考验,在人我是非,喜怒哀乐上用功夫,魔便乘虚而入。(七十四)我所懂的知识是什么?就是多吃亏,不占便宜,你若真明白了,便知道吃亏既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七十五)各位注意!凡是从外来的境界,不要注意它,不要理会它,听其自然,不随它转。(七十六)愁一愁,地狱游一游。笑一笑,就老返少。哭一哭,地狱有个小黑屋。(七十七)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学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学好,冤孽愈来找,欲把债务算清。(七十八)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没有福了,苦可以受尽,受尽就没有苦了。(七十九)你们谁也不要终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凡是要看的淡泊,如梦如幻,应该轻轻松松地处之泰然。世上一切皆是虚妄,只要尽自己本份就好了。(八十)不要尽管他人闲事,所谓他不好,他不对,不要只看他人的错处,应除掉自己心中的妄想。(八十一)房要小小的,钱要少少的,人要好好的,业要了了的。(八十二)人能孝顺父母,就是天地正气存在,不孝顺父母,天地间充满邪气。孝顺父母要诚心诚意的,念兹在兹的,毕恭毕敬的。对于父母要恭恭敬敬。父母就是堂上活佛,所以人能供养父母是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八十三)电视摆在每个家庭里,等于是一个无形的妖怪,把小孩子教坏了。把他们的精神也吸去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多,受这个毒素却比什么都深。(八十四)你们一天不发脾气,就是一天的修行,十天不发脾气,就是十天的修行。你们要发脾气,就是没有修行。(八十五)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家人,宇宙是我的身体,虚空是我的大学,我的名字了无形相,慈悲喜舍是我的功用。(八十六)事情来了,应付一下,不要存攀缘的心,事情去了,不留痕迹,心净如洗。要晓得三心了不可得的道理。明白之后,依法实行,才是真正懂佛法。(八十七)切记!切记!无论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终,不要为外境所动摇,而退失自己的志愿,发愿立志如金石,不要为逆境和不如意所动。而忘失菩提心。(八十八)修道人绝对不可动肝火,一切忍可于心,所谓【无明火烧功德林】。大家千万记住这一点。(八十九)要是有人骂我,你要向他叩头。无论谁毁谤我,不要为我辩护。(九十)若遇到是非人,专造你的谣言,无论如何冤枉你,说些无中生有的话,要忍!这是往昔的业债,今生来讨债,不可抗债不还。债还清之后,自然海阔天空,无烦无恼,无忧无虑。(九十一)自大就是臭。臭气熏天,谁敢接近你,大家都掩鼻而过,不敢接近!(九十二)我们要养气,不要生气。(九十三)相会是有缘人,何必争争吵吵,多没有意思。(九十四)脾气大的人,一天到晚好像头顶上冒烟,气冲冲的,这是缺德之表现。(九十五)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可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度过难关。(九十六)所谓【不生烦恼莫疑心,总要管己少管人,多认不是少争理,安然清净智慧生。明心没有碍难事,见性哪有忧愁心。佛光不是不普照,忧思恨怨心搅昏】。能按照这几句话去做,一定得到特别的感应。(九十七)诵持《大悲咒》的功德,不但能退盗贼,更能消除百病,平诸魔难,所以我们应该诚心诵持。(九十八)做父母是还债,做子女是讨债,众生都不明白,还以为这很好玩的。(九十九)无论什么人有何病痛,都有冤业债主来找你,为什么人生病?它也是给人说法,叫你能知这身体是苦的,生老病死苦,随时都会来找你,给你打一个电报,打一个电话,或给你一封信,告诉你,不单病,将来还会死。(一百)我们修道人,要用电波把空气消毒,什么是电波,就是静坐。从静坐中放出的智慧光,这个智慧光就是电,这种电波放到空气中,有杀菌的作用,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这叫电疗世界之病。&(字节数: 6020) [原创
7:59:15]&&
《念佛现世获十种殊胜功德》浅释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证道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当代高僧道源法师也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弥陀经讲录》)说明念佛法门是未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有人以为,念佛法门是老年人修的,是消积送死的,是临终用的。这些都是片面、错误的理解。本来我们自心就是佛,念佛是念心,就是“是心作佛”。正如宋代死心禅师所说:“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心)。” 夏莲居居士也说:“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可见,一句佛号,就能了脱生死,出离轮回,往生净土,圆证菩提,实在是捷径中的捷径。还有一点必须明确,念佛不只是临终得大利益,生前就得大利益。印光大师说,一切事都可以念佛求成就,除了做坏事以外。本文所列举的念佛现世获得的十种殊胜功德,概括得比较全面。这些都是佛陀亲口开示,从佛经中摘录出来的。佛无妄语,千万不要怀疑!为便于初机阅读,谨作肤浅解释。如有不当,敬祈指正。  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我们念佛的功德,必然感动天神,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利益。对天神说,也是积累功德,双方均有利益。  二.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菩萨的任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时常分身无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缘。念佛众生和诸佛菩萨有缘,众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称名,是向佛菩萨发出的呼救声。所以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称名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自然逄凶化吉,离苦得乐,这就是果。古今以来,许多有缘众生,由于遭受厄难苦恼而称名号,由于称念名号而转危为安,也由于获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发愿,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菩萨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三.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常得诸佛护念:护,保护;念,惦念。《阿弥陀经》说:“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诸佛的保护和惦念,由于诸佛保护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转,直到得着佛的智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照这样说,就算这一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既已种下善根,就不会退转,一定有一天能往生净土,见佛闻法。  阿弥陀佛放光摄受: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横遍十方,超越空间。佛的光明比太阳的光大千亿倍,太阳的光,一道墙便隔断了。佛的光明无所不照,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阿弥陀”是无量光寿,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念佛的人,业障消除,身心清净;心头清净,即心是佛。也就是“妄去真显” 的道理。  四.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  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像一面大圆镜,能照天照地,具有无量光明。但被多生尘垢蒙蔽,晦暗无光。一句佛号,是消除妄念的净化剂,妄念消除,心光显露,身放光明可达四十里之远。这是真实不虚的。《藕益大师文选》记载,安徽桐城县,有甲乙二人,外出经商,后甲病死异乡。乙将他安埋并带回遗物,交给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轻体健,何以突然死去?怀疑乙谋财害命。乙深感委屈,又无法证明。便去甲坟前痛哭,倾诉冤屈。忽然甲的声音附耳说:“你对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对妻解释清楚。”于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对话,和生前一样。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脚,几乎跌倒。不自觉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下,甲用惊恐的声音在远处说:“你怎么放光吓我?” 乙听到念佛会放光,又连念几声佛。这一来,甲的声音距他更远,说:“你念佛时,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没法靠拢你身边。请你回去告诉我妻,叫她到坟前来,我会向她解释清楚。” 乙便照办。通过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议,便弃商出家,潜心修行。后来成为一位高僧。1948年,成都杨昌平居士,一天路经成都东门大桥时,脚下踩着石头几乎跌倒,不觉口中念一声“阿弥陀佛” !当夜做一梦,梦中有五个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约他同行,他心动了,便伙同一道行至某街某号,她们进去并向他招手。这时有白胡子老人阻挡他说:“你是念佛人不要去。”他仍然拼命往里面钻时,便突然醒了。杨觉得这梦离奇,次日亲往某街某号,向主人询及昨夜梦中情景。主人说:“并无五个美女前来,只是我家昨夜母狗产下了六只狗仔,有五只雌性的花狗,一只雄性的狗出生便死了。杨听后,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是念了一声佛,就变狗去了。以此,他更虔心奉佛并常举此事劝人。以上是(现年103岁,住乐至报国寺离欲念佛苑)亲自听杨所说。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均有夜叉罗刹,想来害人。听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恶龙毒蛇猛兽,也不会加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 “W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身)自回去(回避)。” 至于毒药,也有明确的开示:“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别人),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害人终害己)。” 以上都是佛陀亲口宣讲,虽说的是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其实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  五.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五浊恶世的众生,种种厄难苦恼,层出不穷。这里列举水灾、火灾、冤对、强盗、枪炮、(古代的刀箭,就是今天的枪炮,都是杀人的凶器。刀箭之灾,包括战祸在内)牢狱以及遭受横祸冤屈而死或枉堕恶道等。其实,灾难远不止此,不过举这些作为代表罢了。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灾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逢凶化吉。如果平时不念佛,到灾难临头时,内心恐惧张惶,六神无主,很难想起念佛。还有,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必须牢记!  六.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无始劫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罪业有形状和体积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所以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妙空法师《持名四十八法》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万劫之苦,念佛为要。” 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对于过去所杀害的冤命,我们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佛名,解冤消结,使他们能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善道。自然化仇为恩,转祸为福,无形中消除寻仇报复的恶报。  七.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梦境是唯心所现。欲念重的人多淫秽梦,嗔心重的人多恐怖梦。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夜眠安稳,不会做恶梦、邪梦。还有上床后,默持佛名或静听念佛机,可以养心安神,既能对治失眠,又可消除恶梦。如在梦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现梦靥时,一称佛名,顿时化为乌有。  老实念佛,绵密用功,妄想逐渐消除,心光逐渐显露。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净空法师语)。水清月自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庄严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欢喜心、执著心。这不但无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师说:“近来修行的,多有着魔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显现的境界是魔所现,即便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贪著欢喜之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娑婆众生,身为苦本。一生多在惊恐、怨愤、忧愁、痛苦中度过。只有念佛的人,内心清净,一心念佛,随缘消业,不被境转。内心充满法喜,容貌充实光辉,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长寿,不求自得,这只算是念佛的付产品。念佛的人,诸佛欢喜,龙天拥护,善缘增长,所作的事必然吉利。净空法师说,台湾有位男居士,九十多岁,每天走三万步路,念三万声佛,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腰背挺直。他将来临命终时,必能毫无病苦,安详往生。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念佛的人,内心清净,和气迎人,广结善缘,助人为乐。孔子说:“敬人者人恒(常)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敬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尊敬他是结善果。爱护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爱护他是结善果。)种这样的因,结这样的果。受到人们的恭敬、欢喜、礼拜,这是必然的事。  以上九条,都是念佛现生就获得的大利益。那种认为念佛是消积等死的,是临终才得用的说法,不攻自破。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临命终时,拥有无上权势的帝王,拥有亿万资财的豪富,和一无所有的叫化子,会完全一样。那时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丝毫都帮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这时才能无留恋、无恐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从此超凡入圣,直至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之间),即生我刹(国土),作阿惟越致(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能实现此愿,我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作的保证。还用怀疑么?  如上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金口之所宣也。既是现生、来世皆有利益,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无如念佛者也。但当精进,勿用怀疑!  本文列举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经所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既然对现生和来世都有利益,那么,无论从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说,一切法门中,没有比念佛法门更重要的了。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解,或许还有怀疑。正如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念佛不专一”一文所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一天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将做盂兰盆会,我以为一定要设斋供众,结果并未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要诵经持咒;结果只是高声念佛而已。这两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法,不同凡响,很值得学习。但是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平时念的佛号放在一边,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什么不想一想: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往生的人也寿命无量,何况求人间百年的寿命呢?《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眼前的厄难还不能消除吗?《无量寿经》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无边)界”,念佛的人,弥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没有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么用呢?”这段重要的开示,今天读起来,仍然具有非常中肯的指导意义。  我们念佛的人,必须深信佛言。“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但当精进念佛,切勿丝毫怀疑!疑则自生障碍,断难获得念佛的利益。
仁焕法师开示
&念佛的功德
为何念佛能带来平安?首先要理解六字洪名的功德。六字洪名里面的三个字“阿弥陀”,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前面的“南无”是什么意思呢?叫做皈命。皈命的意思就是生命需要,生命需要无量寿,生命需要无量光,生命需要无量觉。这就叫做皈命无量寿,皈命无量光,皈命无量觉。皈命也叫做交命。“佛”字怎么解释呢?有皈命,后面自然就圆满了。佛就是圆满的意思。皈命无量光,皈命无量寿,皈命无量觉,能皈命了,生命就圆满了。那么“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的信号,就是无量寿的信号,就是无量觉的信号。也叫做无量光的软件,无量寿的软件,无量觉的软件。
祖师大德说:信愿必定得往生,行之多少是品位之高低。所以,你愿做平安的人,你才有平安的希望,你愿做无量光的人,你才有光明的普照嘛!你愿做黑暗的人,你自然就在黑暗的环境里面了。你愿做无量觉了,你自然看破放下一切愚痴嘛!是不是这样?这么说了,请问大家是迷信啊?
迷信和科学对立,是吧?要不是科学,要不是迷信,不是迷信就是科学了嘛,对不对啊?六字洪名的科学,就是成全生命,也叫成就生命,成为无量光,成为无量觉,成为无量觉。刚才我讲了,他是生命无量光的软件,无量寿的软件,无量觉的软件。当你念念不断,你就吸收不断,你不念就没有吸收了。念多得多,念少得少。你需要的时候,十念就到位了。不是佛给你十念到位,信愿必定得嘛,应该是你的愿望,愿望十念完成这样的过程。你没有这样的愿望,又怎么成为希望呢?所以是有愿望,就有希望!没有愿望,自然没有希望!
我们学什么东西都要有信仰。因为你有相信了,你才接受,你不相信,你自然没有接受。以相信为接受,以愿望为希望,努力的多少就是回报的大小。有没有道理啊?。你努力多,自然得多的回报,你努力少,自然得少的回报,不努力就没有回报。这么说是科学还是迷信啊?
既然佛学是生命科学,为什么佛教有那么多戒律?戒律的作用是什么啊?佛教是觉悟的教。戒律,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因为有人的思想,才产生人的行为。好的思想,就有好的行为;坏的思想,就有坏的行为!戒律就是规范人的行为。没有恶的行为,就是没有障碍的行为;有善的行为,就是平安的行为!
佛是怎么回事啊?想知道吗?好人一生平安。如果你们得到一生快乐,一生平安,就是佛了嘛。念佛是念平安,我们有些老菩萨说:妇女怀孕不能去拜佛。我认为这个是迷信的说法,我愿望你们湛江所有怀孕的妇女都来拜佛(身体不便除外),如果有罪过我来承担。如果你们敢来拜,你们生下来的后代,就是佛的后代。这个不是我个人随便讲,如果你们有缘分,看一看历代祖师大德的开示。没有前面的祖师大德讲,我仁焕也不敢说,我也跟你们一样糊涂。
所以呢,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认识念佛的功德:念佛让生命得到平安,念佛让人断去恶业,念佛让人勤修善业,断恶修善就是无量觉。念佛成为一个爱心奉献的人,人一旦无私就是无量光,人有私心就一片黑暗。
为什么我说“一人学佛合家得福”呢?我们家有一个人学佛,那表示我们家有一位菩萨了嘛,对吧?那这位菩萨来照顾我们合家,所以一家就得福了嘛。“合家学佛,九祖超升”,全家都学佛了,全家都是菩萨了,那么九代的老祖宗就都得超渡了。合家学佛了,人人没有私心了,人人就是无量光了,就是无量寿了。拥有生命,就拥有一切了。
正如《大宝积经》所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证道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有人以为,念佛法门是老年人修的,是消积送死的,是临终用的。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念佛也不只是临终得大利益,生前就得大利益。印光大师说,一切事都可以念佛求成就,除了做坏事以外。
本文所列举的念佛现世获得的十种殊胜功德,概括
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我们念佛的功德,必然感动天神,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利益。对天神说,也是积累功德,双方均有利益。
二,常得二十五位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菩萨的任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时常分身无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缘。念佛众生和诸佛菩萨有缘,众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称名,是向佛菩萨发出的呼救声。所以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称名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自然逄凶化吉,离苦得乐,这就是果。古今来,许多有缘众生,由于遭受厄难苦恼而称念名号,由于称念名号而转危为安,也由于获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发愿,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这是菩萨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三、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常得诸佛护念:护,保护;念,惦念。《阿弥陀经》说:“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之藐之菩提” 。说明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诸佛的保护和惦念,由于诸佛保护和惦念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们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转,直到得着佛的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照这样说,就算这一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既已种下善根,就不会退转,一定有一天会往生净土,见佛闻法。
  阿弥陀佛放光摄受: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横遍十方,超越空间。佛的光明比太阳的光大千亿倍,太阳的光,一道墙便隔断了。佛的光明无所不照,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阿弥陀” 是无量光寿,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念佛的人,业障消除,身心清净;心头清净,即心即佛。也就是“妄去真显” 的道理。
四、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均有夜叉罗刹,想来害人。听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恶龙毒蛇猛兽,也不会加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 “W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声)自回去(回避)。” 至于毒药,也有明确的开示:“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别人),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害人终害己)。” 以上都是佛陀亲口宣讲,说的虽是念观音菩萨,其实念佛也是一样。
五、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五浊恶世的众生,种种厄难苦恼,层出不穷。这里列举水灾、火灾、冤对、强盗、枪炮(古代的刀箭,就是今天的枪炮,都是杀人的凶器。刀箭之灾,包括战祸在内) 、牢狱以及遭受横祸冤屈而死或枉堕恶道等。其实,灾难远不止此,不过举这些作为代表罢了。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灾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他逢凶化吉。如果平时不念,到灾难临头时,内心恐怖张惶,六神无主,很难想起念佛。还有,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必须牢记!
六、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无始劫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罪业有形状、体积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所以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妙空法师《持名四十八法》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万劫之苦,念佛为要。” 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对于过去所杀害的冤命,我们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佛名,解冤消结,使他们能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善道。自然化仇为恩,转祸为福,无形中消除寻仇报复的恶报。
七、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梦境是唯心所现。欲念重的人多淫秽梦,嗔心重的人多恐怖梦。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夜眠安稳,不会做恶梦、邪梦。还有上床后,默持佛名或静听念佛磁带,可以养心安神,既能对治失眠,又可消除恶梦。如在梦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现梦v时,一称佛名,顿时化为乌有。
  老实念佛,绵密用功,妄想逐渐消除,心光逐渐显露。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净空法师语)。水清月自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庄严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欢喜心、执著心。这不但无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师说:“近来修行的,多有着魔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显现的境界是魔所现,即便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贪著欢喜之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娑婆众生,身为苦本。一生多在惊恐、怨愤、忧愁、痛苦中度过。只有念佛的人,内心清净,一心念佛,随缘消业,不被境转。内心充满法喜,容貌充实光辉,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长寿,不求自得,这只算念佛的付产品。念佛的人,诸佛欢喜,龙天拥护,善缘增长,所作的事必然吉利。净空法师说,台湾有位男居士,九十多岁,每天走三万步路,念三万声佛,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腰背挺直。他将来临命终时,必能毫无病苦,安祥往生。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念佛的人,内心清净,和气迎人,广结善缘,助人为乐。孔子说:“敬人者人恒(常)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尊敬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尊敬他是结善果。爱护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爱护他是结善果。)种这样的因,结这样的果。受到人们的恭敬、欢喜、礼拜,这是必然的事。
  以上九条,都是念佛现生就获得的大利益。那种认为念佛是消积等死的,是临终才得用的说法,不攻自破。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临命终时,拥有无上权势的帝王,拥有亿万资财的豪富,和一无所有的叫化子,完全一样。他们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丝毫邦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这时才能无留恋、无恐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从此超凡入圣,直至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之间),即生我刹(国土),作阿维越致(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能实现此愿,我誓不成佛。)” 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作的保证。还用怀疑么?
本文列举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经所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既然对现生和来世都有利益,那么,无论从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说,一切法门中,没有比念佛法门更重要的了。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解,或许还有怀疑。正如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念佛不专一”一文所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一天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将做盂兰盆会,我以为一定要设斋供众,结果并未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要诵经持咒;结果只是高声念佛而已。这两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法,不同凡响,很值得学习。但是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平时念的佛号放在一边,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什么不想一想: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往生的人也寿命无量,何况求人间百年的寿命呢?《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眼前的厄难还不能消除吗?《无量寿经》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无边)界”,念佛的人,弥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没有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么用呢?”这段重要的开示,今天读起来,仍然具有非常中肯的指导意义。
我们念佛的人,必须深信佛言。“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但当精进念佛,切勿丝毫怀疑!疑则自生障碍,断难获得念佛的利益。 &(字节数: 14225) [原创
13:48:29]&&&
&(字节数: 19201) [原创
14:07:07]&&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WIDTH: 670 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HEIGHT: 502px" alt=图片 src="http://b215.photo./psb?//F3G3JCmQjeC6uR*iWt.unXeHJfKNpFYvlwKwGfLICI4!/b/YYgRLoCdlAAAYkT.KoBPigAA" eventsListUID="e2" idx="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WIDTH: 437 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HEIGHT: 279px" alt=图片 src="http://b262.photo./psb?//xgn1m7328ZlDT65*ZKXeKv9PTgw3Wae9il*5SthnrgU!/b/YWMjMJx9IwAAYqgjMJy4FQAA" eventsListUID="e3" idx="1">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WIDTH: 500 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HEIGHT: 443px" alt=图片 src="http://b215.photo./psb?//QwcXD0gCFX0fRMPMFGIQG5hoFa6OnCeeSF1NDX6Qufw!/b/YW*MO4DIkQAAYggrNIA*jwAA" eventsListUID="e4" idx="2">
&(字节数: 5218) [引用
12:03:35]&&
文殊菩萨教给我们的是最圆满的转心转念,常此修行,我们的菩提心就圆满了在家人,怎么娶妻室、入坐、铺床铺,包括大小便、洗手、吃饭,全部说完了,洗脚、睡觉、醒来,都说完了,包含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每一方面。所以每一刻、每一方面,时时刻刻都要转心转念。(经典学习《和大家一起学习&华严经净行品&》)
华严经净行品
华严经净行品 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Buddhāvatamsaka -mahāvaipulya-sūtra 。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我国华严宗以本经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立宗。简称《华严经》,或称《杂华经》。我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去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侯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着。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着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着。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着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着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着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_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剪除,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具惭耻行,藏护诸根。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着,绝世贪爱。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字节数: 0) [原创
9:58:56]&&&& 生活处处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科学更是佛法。
&& 佛:觉也,佛就是明白一切法,明白一切自然。
&& 现在小孩子中流行着一句话:‘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这可以说概括了佛的全知与智慧。
&& 佛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佛。佛是智慧、是觉悟、是理解、是慈悲、是快乐、是自然、是平安之道。
&& 虚空法界,山河大地,花开花落,潮涨潮落,处处都是佛的作用、佛的体现,佛无处不在。
&& 《心经》云:"空不亦色,色不亦空。"也就是说色需要空间显现,虚空不空如何显像?这就是真理。
&&& 空性:证悟空性,如何证悟空性?就是放下,放下你的执着,放下你的知见,把心放开、放大、放空,要真空。
&&& 心要能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一切,也叫装,能装,空了才能装,不空什么都装不了。
&& 《楞严经》言:心包太虚。
&&& 学佛的真正目的就是:了生死。
&&& 什么是了生死?没有生就没有死,有生就有死,这是生灭法。
&&& 佛了知了一切生灭之法。
&&& 佛不是嘴巴可以讲得清的,是用心去证悟的,是用身去体验的,各人吃饭各人饱,自己知道。
&&& "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告诉大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什么叫密?这就是无上密。
&&&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alt="" src="http://ctc./qzone/em/e128.gif">&&(字节数: 1808) [原创
10:49:29]&&&
嫉妒就是对才能、际遇、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怀有怨恨的情感。可以这么说,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的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对手身上。有资料表明,很多罪犯的犯罪动机都是源于嫉妒。
嫉妒别人,是因为别人胜过自己,所以心里产生不平衡。如果能把这种心态放下,好好地去发展自己,嫉妒之心自然会消失。所以,我们面对嫉妒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地追赶别人而不是眼红别人;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进步,然后试图超越他。
嫉妒别人的人往往是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嫉妒别人身上,而自己却产生焦虑、猜疑、消沉、烦恼、敌意等不良情绪,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为什么要嫉妒他人呢?如果你能把对方的长处学习、借鉴过来,不就成了自己的宝贵财富么?
光阴似箭,人生苦短,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一 嫉妒容易埋下祸根
有嫉妒心的人,常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怕别人超过了自己,从而显出自己的落后和平庸。因此他们常常盯着别人的缺点,对别人长处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故意诋毁。其实,这只能说明自己的气量狭小。
三国时的曹操一方面能招贤纳士,但另一方面也对超过他的人心怀妒忌。
曹操手下有位主簿叫杨修,聪明过人,每每猜破曹操心计。一次建造相国府,搭好了架子,曹操去看后,让人在门子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知曹操什么意思。杨修见了,便说:“门中‘活’,是个‘阔’字,曹相国正是嫌门大了。”
又有一次,有人送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尝了一口便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命众人传看。大家都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传到杨修,杨修便打开盖吃了一口,然后对旁边人说:“曹公叫我们‘人一口’,这还不明白吗?”
对杨修的聪明,曹操虽口上称赞,但“心实恶之”。后来有次在外征战,形势不利,曹操想退兵,但心不甘,硬挺着,又无胜利希望。这时值勤官来请示今晚军中口令是什么。
曹操正在吃鸡,便随口说道:“就定鸡肋。”口令传下去后,杨修便开始整理行装。
旁边的人很奇怪,说:“又没下撤退的命令,你为何收拾行李?”杨修答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正在犹豫,我看是要撤退了,早做点准备,免得到时慌张。”杨修这一说,其他人也开始做准备了。
这事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再也容忍不了小小主簿竟比自己聪明。后来,他便以惑乱军心罪,将杨修杀了。
爱默生说:“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最终都会相信,嫉妒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我们在生活中,更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谦虚的态度。不是去嫉妒别人,而是虚心向别人学习,争取和别人一样有所建树。
二 将嫉妒化为自身前进的动力
嫉妒之心人人都有,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但是,如果你一味地嫉妒,让人生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就无法享受快乐的生活。嫉妒往往使我们放弃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因为别人的优势恰好反映出我们的不足,所以想要完成一个健康完美的自我塑造,必须要懂得为自己加油。
几年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曾经审理不定过这样的一个案子。某名牌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位女研究生,将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告上了被告席。原告与被告以前关系非常好,两人的成绩不相上下,因此彼此又在暗中较劲。到第三年的时候,两人都参加了托福和GRE考试。
原告成绩较理想,遂向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提出申请,不久被告知每年可获得近2万美元的奖学金。原告高兴万分,等着对方的正式录取通知。而被告考砸了,看到原告整天兴高采烈的模样,心中更加不爽。她越想越有气,就生出了一条毒计。原告左等右等,迟迟不见正式通知,就托在美国的同学去该校打听校方说曾经收到她发来的一份电子邮件,表示拒绝来该校就读,因此校方只好将名额转给别人。
原告闻此消息,如五雷轰顶,冥思苦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她多方调查,才发现是被告假借她的名义,在心理系的机房发了一封拒绝函。原告怀着愤怒的心情,将此事诉诸法庭。
是什么害了上面这个案件中的两个少女呢?是嫉妒。
一种克服消极嫉妒心理较好的办法是:唤醒你的积极嫉妒心理,勇敢地向对手挑战竞争。积极超越嫉妒的心理,必然会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竞争的行为和意识。当你发现你正隐隐地嫉妒一个在各方面比自己能干的同事时,你不妨反问几个为什么和结果如何?在你得出明确的结论之后,你会大受其益。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要想超过别人,就必须在自身的勤奋上多下工夫,甚至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让嫉妒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吧!
三 用智慧宽恕别人的嫉妒
别人的嫉妒,从反面证明了你或是优秀或是卓越.对此,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何必要痛苦和烦恼呢?
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了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
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终于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越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到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
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在不自觉地导演着这种结局:愤怒代替理智,针锋相对,以毒攻毒,无尽无休,直到身心疲惫,两败俱伤。发顿脾气出口气很容易,但代价太大了。其结果就如同为了赶走一只聒噪的乌鸦而砍掉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得不偿失。
如果别人的嫉妒就能把你打倒,说明你是优秀的,却不是最优秀的。以上故事中的中国妇人宽恕了别人的嫉妒,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这是一种多么智慧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四 莫让嫉妒弄得自己心烦意乱
嫉妒是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思维方式。嫉妒会导致任何情绪上的低落,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嫉妒,更不会允许嫉妒让自己心烦意乱。
有一位名叫卡莱尔的书店经理,在无意中发现了一封店员对他极尽辱骂讽刺的信,说他是个差劲的经理,希望副经理马上接替他的职务。
卡莱尔读了这封信以后,就带着信跑到老板的办公室里。他对老板说:“我虽然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经理,但我居然能用到这样的一位副经理,连我雇佣的店员们都认为是胜过我了,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
卡莱尔一点也没有嫉妒,也没有损害自己的自尊心,只是为自己用了那样能干的副经理而感到自豪。
后来,他的老板不但没有撤换他,反而更重用他了。卡莱尔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对比自己能干的人非但毫不嫉妒,反而大加肯定,为别人感到高兴,这种人的精神着实可嘉。最终,他得到了老板的信任。
嫉妒心人人都有,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也是能够拥有健康心态的证明。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嫉妒,让人生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就无法享有快乐的生活。但是如果你将嫉妒的负面情绪转换成正面情绪,那就成了快乐生活的出发点。
五 嫉妒会使人丧失理智
嫉妒是一种极力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带有一种含憎恨的非常激烈的感情。
春秋时,郑军攻打许国都城,颍考叔历来奋勇争先,率先登上城头。公孙子都于城下妒其得功,便悄悄搭弓射箭,颍考叔毫无防备,结果倒地身亡。
正如一位西方人所说:“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烧红的煤。”
正是嫉妒,使本可以年轻有为的将军,做出了害人也害已的蠢举。
六 避免陷入嫉妒的误区
夫妻之间,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出现一些看上去不相配的现象。但这时候,自身条件差的一方,一定要注意不能陷入嫉妒的误区,而应该多与对方沟通和交流,使相互之间取得信任。
有这么一对夫妻,丈夫是个工人,个子很矮,长得也一般,而妻子是个技术员,长得眉清目秀的,能歌善舞。
两人结婚后,丈夫老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她挑上自己只是一时之情,因此,对她周围的男士总是嫉妒、猜疑,甚至还侦察妻子的行动。每天去收发室,查看有谁给妻子来信。不仅如此,他还买通话务班的小姐,听他妻子的电话。
两人为此吵架、打架。可丈夫总也改不掉嫉妒的毛病,妻子也活得很累,最后两人离婚了。
我们应积极认识嫉妒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心胸要开阔,以诚挚友善、豁然大度的态度与爱人相处。乐观、自信、豁达可以免于陷入嫉妒的误区。
七 告别嫉妒,拓宽新视野
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个被创造者,而且还是一个创造者。只有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才会觉得自己当初的嫉妒是何等的狭隘与渺小。
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和朋友谈起了自己看问题时视野的变化过程。
由于小学成绩优秀,他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他发现自己再不能像在小学时那样稳拿第一了,于是产生了嫉妒:比自己好的同学原来都有六棱好铅笔,自己却没有,天道不公啊!
经过几年的苦读,他又成为县中学的第一了。而他又觉得,人与人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好钢笔呢?
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北京的某所大学,可好景不长,他的学习成绩连中等也保不住了。看到城里的同学是好铅笔成堆,好钢笔成把,早上蛋糕牛奶,晚上香茶水果,想想自己,一个窝头早上还舍不得吃完,还要给晚上留一半。“合理”又从何谈起呢?……
5年后,他留学到美国,亲眼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西方世界,所有的嫉妒、自卑、怨恨却忽然一扫而光了。原来自己选取的比较标准发生了变化,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的同学、同事和邻居,而是整个世界。
有的人在蜗牛角上打架,有的人却携手在太空漫步。坐井观天的争斗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固步自封。当你转换一个视角再看问题时,你有可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八 嫉妒让朋友之间产生矛盾
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不错时,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有时甚至还会引来朋友的嫉妒。对于这些嫉妒的朋友,我们应学会足够的宽容。
在一个小院里住了三户人家
第一户是公司职员,两口子都很勤劳,工作努力,生活节俭,一点一点地积攒家当,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第二户开了一家美容院,生意还不错,虽然不是日进斗金,也足以养家糊口;第三户人家是一个穷诗人,虽然他写的诗没有什么名气,可没有多少钱的他却每日喝一两杯酒,甩一甩长发,或吟唱,或高歌,一幅自得其乐的样子。
这三户人家住在一个院子里久了,关系处得还不错,彼此之间都是朋友。可是,在表面上和睦相处的背后,他们之间也有“小九九”。
小职员虽然对诗人的洒脱和无拘无束不以为然,也无法说服自己恭维美容院老板的庸俗和只认钱不认人的德行,但是却既眼红美容院老板那鼓囊囊的腰包,又眼红诗人的才华横溢;美容院老板虽然瞧不起小职员的穷酸,也不爽诗人的清高,却眼红小职员的生活安静和诗人的清淡闲适;穷诗人虽然瞧不起小职员的平庸,也“闻”不惯生意人身上的铜臭,却眼红小职员的知足常乐和美容老板的钱财。
于是,这三户人家相互之间就因为这些“小九九”生一些闷气,日子久了,就难免出现矛盾。最终,这个小院子再也难以保持那份宁静与祥和了。
朋友的处境比自己好就眼红嫉妒的人是极为愚笨的,与其嫉妒,还不如把精力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得高,生活质量变得更好。
九 嫉妒的人心胸狭窄
心胸狭窄、喜欢嫉妒别人,对常人而言也许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毛病,但是如果其妒火过盛,又掌握了一定的资源,那就必须要格外小心了。
战国时的韩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口吃,短于游说,而李斯却却口若悬河,辩才超群。荀子曾考究二人的才学,对他们说:“李斯才露于外,韩非和藏于内,将来官位显贵者非李斯莫属了。”
李斯十分得意。私下,荀子却独对韩非说:“得我真学者,只有你了。论智论计,李斯绝不是你的对手,我不公开赞扬你,只是怕他对你心存忌恨,日后对你不利。”
荀子劝韩非以后不要和李斯共事,韩非似信非信,含糊地答应下来。
李斯后来到秦国游说,以其出众的辩才为秦王嬴政赏识,官至丞相。嬴政一天偶读韩非的《孤愤》一文,击节叫好。为了得到韩非,嬴政不惜用重兵攻打韩国,索取韩非。
韩非无奈来秦之后,李斯却颇为紧张。他怕嬴政重用韩非,于是他以同学身份私下对韩非说:“秦王赏识于你,这只是表面现象,他只不过想借此让韩国失去一个人才罢了。我们乃同门好友,自不会见死不救,倘若你不愿留此,我可安排让你速速逃走。”
韩非至此方信老师之言无差。他识破了李斯的诡计,故意说道:“我来秦国,非为秦王所请,乃为救韩应急。秦王大兵加韩,我岂能惜死害国?你的好意,我实在不敢接受。”
李斯只想用计将韩非逼走,无奈韩非智高一筹,始终不入他的圈套。李斯把心一横,萦性要对他直接加害,于是他面见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心在韩国,对大王敢怒而不敢言,他怎会真心为大王效力呢?他确是罕见的人才,可这样的人若是为韩国所用,对秦国就是莫大的祸患了。与其养虎为患,不如马上将他杀了。”
嬴政一时被说动了,遂下令将韩非打入死牢。韩非不明所以,求李斯代言求见嬴政,李斯嘴上答应,暗中却招来他的心腹手下,向他征询说:“韩非虽被打入死牢,我怕大王有悔,故而迟疑难断。你可有上上之策吗?”
那人早知李斯心中所忌,为了投其所好,他小声道:“大人手握大权,自可把韩非斩杀。此事即使皇上知晓,因他有令在先,也怪不得大人擅杀无辜。”
李斯于是给韩非送去毒酒,逼令他自杀。韩非举杯哀叹说:“先师之言,今日果然应验了。似你这无耻小人,无计可施,便害我致死,却是非君子所能测度的了。”
韩非死后,嬴政果然心有悔意,命人将他释放,可是已然晚了。面对韩非已死的事实,嬴政怅然若失,却无法改变。
才高的人往往情商低,表现之一就是轻信,轻信同学、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不能分辨一个人的好坏而区别对待。这样,往往在被人嫉妒和伤害的时候,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十 夫妻之间不嫉妒
对于共度一生的伴侣来说,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彼此产生出挫败与失望的感觉。无论是贫贱夫妻还是地位显赫的配偶,在生活中双方都不应一味抱怨、唠叨、嫉妒,否则,婚姻便会奏起不和谐的琴弦。
法国拿破仑三世,也就是拿破仑的侄子,爱上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特巴女伯爵玛利亚?尤琴,并且准备和她结婚时,他的顾问却不同意,因为尤琴的父亲只是西班牙一位地位并不显赫的伯爵,但拿破仑三世反驳说:“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心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